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把病猫激励成老虎最新章节 > 把病猫激励成老虎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22 章

  起来分寸就不一样。如“好”一词,可以修饰为“很好”、“非常好”、“最好”、“不好”、“很不好”等,这些有差别的使用要慎重。如果你没听天气预报,即使听了,明天还没到,便不可以说:“明天一定会下雨。”一个人的文章写得一般,客气地说也只能是“还好”,怎么能说“非常好”呢?

  有一句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里它用了“没有”、“最好”,又用了“更”,烘托出该产品精益求精的品质,展现了该企业不断进取勇于开拓的良好形象,不失为一条“绝妙”的广告词,比那些“极品”、“世界一流”之类的词真实,有力度。

  好的修饰词使意思表达完整,恰到好处;过于夸张或过于缩小的修饰词,则会与客观实际相冲突,使说话者陷入两难境地。屠格涅夫的小说《罗亭》中,皮卡索夫与罗亭有一段对话:

  罗:妙极了!那么照您这样说,就没有什么信念之类的东西了?

  皮:没有,根本不存在。

  罗:您就是这样确信的吗?

  皮:对。

  罗:那么,您怎么能说没有信念这种东西呢?您自己首先就有一个。

  皮卡索夫在此用一个“根本”,把话说绝了。因此,遇到不十分有把握的事,宁可多用“可能”、“也许”、“或者”、“大概”、“一般”等表述模糊意义的词,使自己的判断留有余地。

  列宁说过:“只要再多走一步,仿佛是向同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在激励他人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语言环境和对象,应灵活处理,掌握不同的分寸,才能充分发挥语言的jiāo际功能。

  3.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巧

  激励别人时是多说话好?还是沉默好?绝对地说这好那不好,岂不犯了说话不留余地的错误。因此,在人的一生中,有两种训练是不可少的沉默和优美而文雅的谈吐。

  常说“沉默是金”,人之言语即是他行动的影子。我们常因言多而伤人。言语伤人,胜于刀qiāng,刀伤易愈,舌伤难痊。

  一个冷静的倾听者,不但到处受人欢迎,且会逐渐知道许多事情,而一个喋喋不休的人,像一只漏水的船,每个乘客都会纷纷逃离。

  有道德的人,绝不泛言;有信义者,必不多言;有才谋者,不必多言。我们说话也要适量,没有把握的事不要乱开口,尤其与比我们有经验更了解情况的陌生人相处时。因为我们多说了,便是不打自招,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并失去了一个获得智慧和经验的机会。

  少说话固然有好处,但激励别人时,要与人jiāo流,就应该说话。若要说话,就应当掌握说话的技巧,研究说话的艺术。

  在任何场合,说话要言之有物,否则便应少说。要说,则说自己体验过的感慨之话,说心灵深处衷心之话,说自己有把握的话,说能够启迪人的话,说能警戒人的话,说能教育人的话,说能温暖人的话,说能为人排解忧愁的话。自己无把握的话不要说,言不由衷的话不要说,无中生有的话不要说,恶言恶语不要说,伤感情的话不要说,造谣中伤的话不要说,粗言腐语不要说。

  在激励别人时要掌握说话的量,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更要注意做到言简意赅,不要夸夸其谈,滔滔不绝。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哥lún比亚大学任校长时,经常参加宴会,并发表演说。

  一次宴会上,他的演说被排到最后一个,前面的人都长篇大论,轮到他发言时,时间已所剩不多了。他于是站起来首先提醒听众,每个演讲不管什么形式都应有标点符号。然后他正式开讲:“今天晚上,我就是标点符号中的句号。”随即便坐了下去。

  艾森豪威尔的做法很明智,若我们遇到类似情况,不妨多学学。

  4.忠于事实,适当恭维

  如果今天一大早就有人夸你“衣着得体,非常漂亮,有精神”,那么你一天的学习、工作状态一定很好吧。看来小小的一句恭维有时起了很大的激励作用,可以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得到别人的喜爱,也可以给他人信心、快乐。

  然而生活中一些人偏偏学不会或不屑恰当地去恭维、赞美他人。下级赞美领导,被认为是“拍马屁”;男士赞美女士被认为“心怀不轨”,这些都是原本不必要的思想。你若想要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同,为什么不先试着去赞美一下别人呢?

  要恭维他人,先要选好恭维的话题,不可过分夸张,更不能无中生有。对于青年客户,恭维他年轻有为、敢于开拓;对于中年客户,恭维他经验丰富、见多识广;对于知识分子,恭维他知识渊博,刻苦钻研;对于商人,恭维他头脑灵活、生财有道……这些都是恰如其分的。如果称赞一中年fù女活泼可爱、单纯善良可能就会不lún不类,弄不好还会招致臭骂。

  激励他人时要称赞他人,就要善于体察人心,了解对方的迫切需要,有的放矢。比如营业员与顾客在商品质量、价格等方面争执不下时,聪明的营业员这时改换话题,称赞这位顾客真有眼光,这衣服款式是最新的,面料也好,特别畅销。再夸她能说会道,真会“砍”价,我们这儿从没卖过这么低的价钱。顾客听了一定喜欢,不好意思再争下去,说不定很快就买下来了。看吧,人的心理就是这么奇怪。

  要夸别人,应有一种“战无不胜”的信心。人都是有弱点的,再谦虚,再不近人情,再标榜不喜欢听甜言蜜语的人,其实都喜欢别人恭维,只要恰如其分。

  有个笑话,某君是拍马屁的专家,连阎王都知道他的大名。死后阎王见到他,拍案大怒:“我最恨你这种马屁精。”马屁精忙叩头回道:“虽然世人都爱被拍马,阎大王您公正廉明,谁敢拍您的马屁。”阎王听了,连说对啊对啊,谅你也不敢拍我的马屁。

  原来每个人都是愿意听好听的,只要你恭维得有分寸,不流于谄媚,不伤人格,定会博人欢心。

  恭维人的话不能过多,多了对方会不自在,觉得你是虚情假意,逢场作戏,因此而不信任你。恭维过多也不利于jiāo谈,在谈话中频频夸对方“好聪明”、“好有能力”,对方频频表示客气,往往使谈话无法顺利进行。

  恭维对方本身不如恭维他的成绩。比如恭维对方容貌就不如恭维他的品位与能力。因为容貌是天生的,爹妈给的,无法改变的,而品位与能力是自己后天养成的,表明了自己的价值,是自身的成功。

  恭维话要有新意。不要总空洞无物地夸对方“好可爱”、“好聪明”,应当有自己的看法与见地。夸别人这件衣服好看,就不如夸她的上衣与裙子的搭配非常巧妙,非常合适,整体效果好。

  留心对方的反应,当对方对你的恭维显得不在乎或不耐烦时,就要适可而止了。

  5.称呼得体,万事顺利

  在社jiāo场合,人们对别人对自己的称呼是很敏感和在意的。亲切礼貌的称呼令人感到友好与尊重,相反,直呼其名或不分大小,不合时宜的称呼都是很令人反感的。因此,这与人开口讲话的第一句是至关重要的。

  日常生活中往往是个体之间的jiāo往,有尊称与泛称之分。

  尊称在对长辈、领导、服务对象或陌生人时使用比较广泛,体现了说话者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是文明的表现。“您”、“您好”是使用频率最高,应用最广泛的称呼。对于德高望重的老人要称“老”,如“李老”;我国长期传统文化还积累了一些尊称,如“令尊”、“令堂”等。

  面对个体的泛称,常在事务xìng关系、熟人或关系介于亲密与拘谨之间的人使用。在正式场合可以用姓或姓名+职位/职业,如王厂长、李教授;直呼其名;通称或职业称,如先生、小姐、同志;老、小+姓,如老李、小张;在非正式场合,可用姓+辈分称呼或直接用辈分称呼,如张伯伯、赵阿姨;特点+的,如掌柜的,当家的;名+同志,如王朋同志。

  了解国内称呼的同时,了解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外国人的称谓也十分重要。

  “先生”是西方人对成年男子的称呼。但在日本,人们对身份高的女子也称“先生”;女士是西方对成年女xìng的称谓,一般冠以她自己而非丈夫的姓;也可以称“夫人”,冠以其丈夫的姓名或丈夫的姓和她本人的名;离婚的fù女可冠以自己的姓名或前夫的姓和自己的名,而不能仅用前夫的姓。未婚女子称小姐,冠以她的姓

  名。

  不论国内、国外,都应注意称呼中的一些问题:

  地区与文化背景。我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一地区与另一地区的称呼也许就有不同。如东北地区将排行最小的称“老”,如“老姑”,“老姨”,如果不了解这一称呼习惯,就可能闹出笑话。又如“老”在我国是尊称,而在西方一些国家则要忌讳说“老”。

  上下级别。当代社会的上、下级和长辈、晚辈的关系,已不是封建社会的等级关系,使用恰当的称呼,体现尊敬与亲切,是十分必要的。

  心理因素。我们称呼要注意对方的心理和忌讳,以免称呼不当。如渔民忌“沉”字,有渔民若姓陈,在他出海、下河前,就不应总叫他“老陈”,以免使人感到不吉利。

  6.说话有时切忌“太直”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常常都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无须拐弯抹角地云山雾海一番,但在与人jiāo往时,有时为了避免伤害他人,为了更好地赞美他人或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帮助等等之时,都必须将要表达之意寓于其他话语中,而不能做所谓的“直肠子”,快人快语,结果事情搞砸得也快。

  可见,激励别人时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将真话变为错话,曲折地说出来,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当有人求自己帮忙,但却实在是办不到,此时若直言拒绝,一定会使对方难堪或伤害对方,那么该怎么办呢?

  有一次,林肯在某个报纸编辑大会上发言,指出自己不是一个编辑,所以他出席这次会议,是很不相称的。为了说明他最好不出席这次会议的理由,他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我在森林中遇到了一个骑马的fù女,我停下来让路,可是她也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面孔看。

  她说:‘我现在才相信你是我见到过的最丑的人!’

  我说:‘你大概讲对了,但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她说:‘既然你已生就这副丑相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你还是可以呆在家里不要出来嘛!’”

  大家为林肯幽默的自嘲而哑然失笑。林肯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自嘲来表达自己的拒绝意图。既没让人难堪,还在愉快的氛围中领悟到林肯的意图。

  有时候为了避免直言相告,还可巧妙地寻找借口来为自己解围或是保全他人的面子。

  舞会上别人邀请你,你内心实在不想跟他跳,可说:“我累了,想休息一下。”既达到谢绝目的,又不伤别人的自尊心。

  别人与你相约同去参加某一活动,但届时你忘记了;或过后后悔,未去赴约。直说出原因,将会影响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一般情况下,失约的可能原因有身体不适、家中有事、客人来访等,你可挑选较合情理的一种,作为事后的解释。

  为了避免直言,运用各种暗示,以含蓄、隐晦的方法向对方发出某种隐含自己真实想法、态度的信息,以此来影响对方的心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心意,这也不失为一个妙招。

  一次,某乡党委为了加强机关干部管理,在工作考勤等方面做了一系列规定。决定由曾在乡属企业担任过多年负责人、不久前刚调到机关任传达工作的一位老同志负责考勤登记。这位老同志认为这项工作易得罪人,不愿意干。说自己过去就是因为办事太认真,得罪了不少人,正在吸取“教训”。

  听了他的话,乡党委书记委婉地讲了一个故事:某电影导演,为拍部片子四处寻找合适的演员。一天,发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便通知他准备试镜头。这个人十分高兴,理了发换上新衣,对着镜子左照右看,总感到自己的两颗“犬牙”式的牙齿不好看,于是到医院把牙齿拔掉了。后来,当他兴致勃勃地去报到时,导演一见到他就很失望地说:“对不起,你身上最珍贵的东西,被你自己当缺陷给毁掉了,我们的影片已不再需要你了。”

  故事讲完后,这位老同志懂得了“坚持原则,办事认真”正是自己最好的品质,于是他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在与人jiāo谈中,慷慨激昂,锋芒外露,固然是一种本事,但细语声声,婉言相告,也是必不可缺的一种本领。要学会“绕”,正所谓“曲径通幽”,轮船正是善于“绕”,才能避开险滩暗礁,一帆风顺。

  7.激励别人时说话点到为止

  不要被人抓住辫子

  有个人要请七位朋友喝酒,等了半天才到了六位,主人自言自语道:“该来的不来!”其中两位客人心想:“我们可能是不该来的。”于是悄悄地离开了。为什么客人溜走呢?这是因为主人的话给他们抓住了辫子,产生了误解。

  在与人jiāo往中切不可虚伪,有的人为了一时的面子或是存心欺骗别人,总心存侥幸,幻想用伪言来瞒过别人,而结果是被别人抓住小辫,反而给自己带来不利。

  《笑林》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某人想拜见县令,问县令周围的人道:“县令最喜欢什么?”

  别人告诉他:“县令喜欢读《公羊传》。”

  后来,这个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