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
意的就是这种整体观。
如果把婚姻视为对个人问题的解决方式,那也会铸成类似的错误。在此我还是不能说美国,但是在欧洲,我知道如果有男孩或女孩神经过敏,精神病学家往往会建议他们找一个情人,发生xìng关系。对chéng rén他们也如此建议。这实际上是将爱情与婚姻沦为一种专利yào品,而服用这种“yào品”的人必定只会茫然不知所措。要正确解决爱情婚姻问题,必须完美地实现全部人格。这一问题与幸福以及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角色紧密相联。我们切不可小而化之。不能将爱情与婚姻视为对犯罪、酗酒或神经症的处方。神经症患者只有在得到正确治疗后才能适于爱情和婚姻。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两件事就冒然着手,就必会遭遇到新的危险和不幸。婚姻是个崇拜理想,它的解决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进行许多创造xìng活动,我们再不能给它再增加上述的额外负担了。
有的人结婚还带有其他不正当目的。有的是为经济原因而结婚的,有的是因同情别人而结婚,而有的则是要得到一个仆人。婚姻之中无法容许这种毫不相关的东西存在。我还知道甚至有的人结婚是想增加自己的困难。一个年轻人也许在学业上或将来的职业上有许多困难,觉得自己可能失败,便想为自己失败找一个借口。于是,他便结婚了。这个额外的负担便使他有了一个借口。
人类对优越地位的追求
要了解罪犯,有一点极为重要,尽管我们会发现在这一点他们与我们其他人也毫无二致:我们都想克服困难;我们都努力要达到一个未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将有助于我们觉得强壮、优越、完美。这种倾向被人称为是对安全感的追求,这是完全正确的。还有人称之为对自我保全的追求。但不管我们如何称谓,我们在所有人身上都会发现这条贯穿终生的主线奋半着要从卑下地位到优越地位,由失败到胜利,由下至上。这在我们童年早期便已开始,一直延续到生命的结束之时。生命就是要继续生存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要努力跨越障碍、克服困难。因此,当在罪犯身上发现的正好是这种哲学时,我们就不必惊讶了。
在罪犯的所有行动和看法中,他表现出自己在努力要变得优越,要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他与众不同的不是努力这一事实,而是努力的方向。如果认识到采取这一方向是因为他没有明白社会生活的要求,他对其他人漠不关心,我们便会马上觉得他的行为都是容易理解的。
环境、遗传和变化
我想特别强调这一点,因为有些人不是这样认为的。他们以为罪犯是异常的人,与普通人完全不同。例如,有些科学家宣称所有罪犯都智力迟钝。其他人则强调遗传因素,他们以为罪犯生来便邪恶,无法不犯罪。还有人称“一旦犯罪,终身都会犯罪!”现在有许许多多的证据都可用来反驳这些观点。更重要的是,我们一旦接受了这些观点,便再也没有机会来解决犯罪这一问题。我们想要尽快地结束人类这一灾难。历史告诉我们:犯罪总是灾难xìng的。但现在我们迫切地想有所作为,我们决不能满足于用这种说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这都是遗传,没有办法。”
不论是环境还是遗传都不会强迫人。同一个家庭同一个环境中的小孩,他们的发展会迥然不同。有的罪犯出自清清白白的家庭。而有时,在不断有人进监狱或劳改所的声名狼藉的家庭中,我们能发现品行皆优的小孩。另外,有的罪犯在后来痛改前非。罪犯心理学家都难以解释:有的强盗快到30岁时,突然洗手不干,成了一个好公民。倘若犯罪倾向是天生缺陷,或是儿童期的环境必然产生的,那么这些事实便无法解释了。然而,运用我们自己的观点,这种变化便一点都不难理解了。也许这个人的处境好了;也许对他的要求少了;他的生活方式中的错误也没出现了;或者他已通过犯罪得到了想要的一切,这样犯罪便不再是生活目标了;或者,他最后变老发胖了,不再适于犯罪生涯,关节硬了,不再像以前一样灵活:他已经不能做强盗了。
儿童期的影响与罪犯的生活方式
改造罪犯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找出在他的童年期发生了什么事情,妨碍他学会与人合作。此处个体心理学为我们在一个漆黑的领域投下了一些光芒。我们可以看得更为清楚。到5岁时,孩子的心灵已成为一个整体;他的个xìng之线已经偏到一块儿了。遗传和环境对其发展有一定影响,但我们关心的不是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东西,也不是他遭遇的经历,而是他运用它们的方式,如何把它们作为解释以及他如何处理它们。调查这个方面极为重要,因为我们实际上对遗传的能力和缺陷一无所知。我们所要考虑的只是人的处境和各种潜力、以及他运用这些潜力的程度。
为所有罪犯掩饰罪行的情形便是:他们都有一定的合作能力,但是还不能满足机会的要求。在这一点上,负主要责任的是父母,特别是母亲。她必须明白如何去扩展小孩的兴趣范围,如何将这种兴趣扩展到对其他人感兴趣。她的行为应当让小孩对全人类感兴趣,对他未来的生活感兴趣。但也许母亲并不想让小孩对别人感兴趣。也许婚姻并不美满;这两位家长关系不融洽。也许他们在考虑要离婚,也许他们彼此忌妒。因此,母亲也许希望只让孩子属于自己。她宠他惯他,不给他任何独立机会。很显然,在这种环境中,合作的发展便极为有限了。
对其他小孩的兴趣对于发展社会兴趣也非常重要。有时如果一个小孩受到母亲的宠爱,其他小孩便不愿友好地对待这个小孩,不愿让他进入他们的社会圈子里。一旦这种处境受到曲解,便有可能成为犯罪生涯的起点。如果家里有个小孩能力非凡,国一个小孩往往便是问题儿童。还有可能次子更加友善更加迷人,长子便会觉得自己的爱被剥夺了。这样的哥哥很容易欺骗自己,老觉得自己被忽视了。他会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没错。他的行为会越来越恶劣。大家对他更苛刻,因此他便更加坚信别人反对他,把他往一边推。因为觉得受到了剥夺,他便开始偷东西;被发现并受到惩罚后,他更加相信没有人喜欢他,大家都反对他了。
在孩子面前,如果父母抱怨时世难过,处境困难,他们会对孩子社会兴趣的形成造成障碍。如果他们老是控诉亲戚或邻居,老是批评别人,表现恶感和偏见,也会造成同样后果。倘若他们的孩子长大以后对其他人的形象持扭曲的观点,这就不足为怪了。我们也不会奇怪于他们最终也会反抗自己的父母。只要社会感受阻,剩下的便只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这个小孩子会觉得:“我为什么要帮助别人?”因为他在这种心境中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他肯定会犹豫不前,想找一个轻松的办法。他觉得去奋斗的话太艰难了。如果伤害到别人,他也毫不在意。这是战争在战争中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我再来举几个例子,在这些例子中,您可以探索一下罪犯的形成过程。有一个家里,次子是个问题儿童。就我们看来,他很健康,没有任何遗传缺陷。长子是家里的宠儿,弟弟一直尽力要赶上他的成就,好像在赛跑一样,他尽力要超过前面的赛手。他的社会支感未得到发展他对母亲非常依赖,想从她身上得到一切。与哥哥竞争对他来说非常困难。在学校里,哥哥在班里名列前矛,而他则最落后。
他想要控制、想要cāo纵的yù望非常明显。他以前老是命令家里的老仆,要她在房里前进,像士兵一样训练她。这个女很疼爱他,在他20岁的时候,还让他当将军玩。他经常变得焦躁,被自己要完成的工作吓倒,但从来没有做成什么事。有困难时他总能从母亲那儿得到钱,尽管他也会因为其行为受到谴责和批评。
突然,他结婚了,这使他所有问题都加剧了。但是,对他重要的是他结婚比哥哥早这一事实,他视之为一个辉煌的胜利。这表现他对自身价值的估计确实是非常之低他竟然想通过这种滑稽可笑的方式来取得胜利。他对于结婚关未做好准备,老是与妻子吵闹不休。当母亲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资助他时,他订了一些钢琴,没出付款便廉价把它们出售了。这让他进了监狱。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在他的童年早期看到他以后生涯的根源。这长大的过程中,哥哥遮住了他的光芒,如同一棵大树遮住了一棵小树的光芒一样。与本xìng善良的哥哥相比,他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和忽视。
我要讲的另外一个例子是关于一个12岁的女孩。她被父母宠坏了,野心勃勃。她有一个妹妹,对这个妹妹她非常忍,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要与她竞争。她时时刻刻警惕着妹妹会更受人喜爱,会得到更多的糖、更多的钱。一天,她从同学的口袋里偷了钱,被发现后受到了处罚。幸运的是,我能够把整个形势给她解释清楚,使她不再以为自己不能同妹妹媲美。与此同时,我还把情况解释给她全家,他们竭力制止了这种竞争,并且避免使她产生大家更喜欢妹妹的印象。这已是20年前的事了,如今这个女孩是位非常诚实的女士,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从那时起,她在生活中再未犯过大错。
罪犯的个xìng结构
在第一章里,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特别妨碍到孩子发展的情况,但是我还是想简单地再提下这一点。强调一下极为重要,因为,如果个体心理学的发现是正确的话,只有看到这些情境对于罪犯观点的影响,我们才能引导他们真正去合作。有特殊困难的儿童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有生理缺陷的儿童;第二类,受溺爱的儿童;第三类,被忽视的儿童。
通过研究我亲自接触过的犯罪,研究从书上报上看到的罪行记录,我一直想要确定罪犯的个xìng结构,并且我总是发现个体心理学是深入了解的关键之所在。我再举几个例子。
第一:康拉德的案子。他在另外一个人的帮助下谋杀了自己的父亲。这个父亲一直忽视这个男孩,对他很残酷,对全家人也很粗暴。一次这个男孩还手打他,这个父亲竟然把他送上了法庭。法官说:“你父亲太凶太吵了,我实在没有办法。”
您注意到法官本人为这个男孩也提供了一个借口。全家竭尽全力要弥补他们的麻烦,但徒劳无功,他们都绝望了。后来这位父亲竟带回一个品行不端的女人同居,并把儿子赶出去。这时,儿子认识了一个短工,这个人喜欢血腥手段,他建议这个儿子杀了他父亲。因为母亲的缘故,男孩很犹豫,但是情况越来越糟了,考虑良久后,儿子下了决心,在短工的帮助上杀死了父亲。
在此,我们看到这个儿子甚至不能把社会感扩展到自己父亲的身上。他还是非常依恋母亲,非常尊敬她。在捣毁掉他残存的社会兴趣之前,他必须找到能减轻自己罪行的情境。只有当得到短工的支持后,因为他喜欢残忍的手段,这个儿子才在激动之下犯下罪行。
例二:玛格丽特史万基格(Margaret Zwanziger),又名“有名的下dú女”。她是个弃儿,身材瘦小,而且变形。对此,个体心理学认为这刺激她变得虚荣,急于吸引注意,而且她还有着讨好般的礼貌。
几次经历后,她绝望已极。她曾三次对三个女人下dú,想要得到她们的丈夫。她觉得自己已受到了剥夺,但想不出其他办法来“夺回自己的东西”。她还假装怀孕、试图自杀,以控制这些男人。在其自传下(许多罪犯都以写自传为乐),她无意中证实了个体心理学的观点,但却没有理解自己的话:“我一做坏事,便想‘没人为我难过的:如果我让别人难过,我为什么要担心?’”
在这些言辞中,我们可能看出她如何激起犯罪之心,如何驱使自己继续下去,如何寻找为自己开脱的情境。当我建议要与人合作,要对别人有兴趣时,我常听到的话便是:“可别人对我也没表示什么兴趣!”
我总是这样回答:“总得有人开头。如果别人不合作,那不是你的事。我建议你自己应当开头,不要担心别人是否合作。”
第三:N.L,长子,教养极次,一脚跛,在弟弟面前充当父亲的角色。我们也可以把这种关系视为一个优越目标,在开始也许是有益的。然而,这也许只是一种个人骄傲和夸耀的yù望。后来,他把母亲赶出家门去讨饭,说:“滚出去,你这个老巫婆。”
我们应当可怜这个男孩:他甚至对母亲都不感兴趣。倘若我们从他小时候起便认识他,便能看出他是如何走向犯罪生涯珠。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工作。他没有钱,又染上了xìng病。一天,寻职无阒后,他在回家的路上,杀死了自己的弟弟,以支配他微薄的收入。在此,我们看出他极不愿意合作没有工作、没有钱,又有xìng病。极限总是存在,每个人都会觉得无法超过这些极限。
例四:有个孩子很早时是孤儿,后来被收养了,养母对他的溺爱程度简直难以置信。因此,他成了被宠坏的小孩,后来的发展非常恶劣。他很有商业头脑,总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总想一马当先。养母鼓励他实现自己的野心,并为他的魅力所倾倒。他成了一个大骗子、诈骗者,不持手段的赚钱。他的养父母是小贵族的后代,他便装出贵族派头,大肆挥霍他们的钱财,又把他们赶出了自己的家门。
不良的教养和溺爱惯坏了他,使他无法诚实劳动。他把通过说谎和欺骗来胜过别人视为自己生命的任务。养母喜欢他基于自己的孩子和丈夫。这种待遇使他觉得自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如果把婚姻视为对个人问题的解决方式,那也会铸成类似的错误。在此我还是不能说美国,但是在欧洲,我知道如果有男孩或女孩神经过敏,精神病学家往往会建议他们找一个情人,发生xìng关系。对chéng rén他们也如此建议。这实际上是将爱情与婚姻沦为一种专利yào品,而服用这种“yào品”的人必定只会茫然不知所措。要正确解决爱情婚姻问题,必须完美地实现全部人格。这一问题与幸福以及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角色紧密相联。我们切不可小而化之。不能将爱情与婚姻视为对犯罪、酗酒或神经症的处方。神经症患者只有在得到正确治疗后才能适于爱情和婚姻。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两件事就冒然着手,就必会遭遇到新的危险和不幸。婚姻是个崇拜理想,它的解决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进行许多创造xìng活动,我们再不能给它再增加上述的额外负担了。
有的人结婚还带有其他不正当目的。有的是为经济原因而结婚的,有的是因同情别人而结婚,而有的则是要得到一个仆人。婚姻之中无法容许这种毫不相关的东西存在。我还知道甚至有的人结婚是想增加自己的困难。一个年轻人也许在学业上或将来的职业上有许多困难,觉得自己可能失败,便想为自己失败找一个借口。于是,他便结婚了。这个额外的负担便使他有了一个借口。
人类对优越地位的追求
要了解罪犯,有一点极为重要,尽管我们会发现在这一点他们与我们其他人也毫无二致:我们都想克服困难;我们都努力要达到一个未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将有助于我们觉得强壮、优越、完美。这种倾向被人称为是对安全感的追求,这是完全正确的。还有人称之为对自我保全的追求。但不管我们如何称谓,我们在所有人身上都会发现这条贯穿终生的主线奋半着要从卑下地位到优越地位,由失败到胜利,由下至上。这在我们童年早期便已开始,一直延续到生命的结束之时。生命就是要继续生存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要努力跨越障碍、克服困难。因此,当在罪犯身上发现的正好是这种哲学时,我们就不必惊讶了。
在罪犯的所有行动和看法中,他表现出自己在努力要变得优越,要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他与众不同的不是努力这一事实,而是努力的方向。如果认识到采取这一方向是因为他没有明白社会生活的要求,他对其他人漠不关心,我们便会马上觉得他的行为都是容易理解的。
环境、遗传和变化
我想特别强调这一点,因为有些人不是这样认为的。他们以为罪犯是异常的人,与普通人完全不同。例如,有些科学家宣称所有罪犯都智力迟钝。其他人则强调遗传因素,他们以为罪犯生来便邪恶,无法不犯罪。还有人称“一旦犯罪,终身都会犯罪!”现在有许许多多的证据都可用来反驳这些观点。更重要的是,我们一旦接受了这些观点,便再也没有机会来解决犯罪这一问题。我们想要尽快地结束人类这一灾难。历史告诉我们:犯罪总是灾难xìng的。但现在我们迫切地想有所作为,我们决不能满足于用这种说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这都是遗传,没有办法。”
不论是环境还是遗传都不会强迫人。同一个家庭同一个环境中的小孩,他们的发展会迥然不同。有的罪犯出自清清白白的家庭。而有时,在不断有人进监狱或劳改所的声名狼藉的家庭中,我们能发现品行皆优的小孩。另外,有的罪犯在后来痛改前非。罪犯心理学家都难以解释:有的强盗快到30岁时,突然洗手不干,成了一个好公民。倘若犯罪倾向是天生缺陷,或是儿童期的环境必然产生的,那么这些事实便无法解释了。然而,运用我们自己的观点,这种变化便一点都不难理解了。也许这个人的处境好了;也许对他的要求少了;他的生活方式中的错误也没出现了;或者他已通过犯罪得到了想要的一切,这样犯罪便不再是生活目标了;或者,他最后变老发胖了,不再适于犯罪生涯,关节硬了,不再像以前一样灵活:他已经不能做强盗了。
儿童期的影响与罪犯的生活方式
改造罪犯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找出在他的童年期发生了什么事情,妨碍他学会与人合作。此处个体心理学为我们在一个漆黑的领域投下了一些光芒。我们可以看得更为清楚。到5岁时,孩子的心灵已成为一个整体;他的个xìng之线已经偏到一块儿了。遗传和环境对其发展有一定影响,但我们关心的不是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东西,也不是他遭遇的经历,而是他运用它们的方式,如何把它们作为解释以及他如何处理它们。调查这个方面极为重要,因为我们实际上对遗传的能力和缺陷一无所知。我们所要考虑的只是人的处境和各种潜力、以及他运用这些潜力的程度。
为所有罪犯掩饰罪行的情形便是:他们都有一定的合作能力,但是还不能满足机会的要求。在这一点上,负主要责任的是父母,特别是母亲。她必须明白如何去扩展小孩的兴趣范围,如何将这种兴趣扩展到对其他人感兴趣。她的行为应当让小孩对全人类感兴趣,对他未来的生活感兴趣。但也许母亲并不想让小孩对别人感兴趣。也许婚姻并不美满;这两位家长关系不融洽。也许他们在考虑要离婚,也许他们彼此忌妒。因此,母亲也许希望只让孩子属于自己。她宠他惯他,不给他任何独立机会。很显然,在这种环境中,合作的发展便极为有限了。
对其他小孩的兴趣对于发展社会兴趣也非常重要。有时如果一个小孩受到母亲的宠爱,其他小孩便不愿友好地对待这个小孩,不愿让他进入他们的社会圈子里。一旦这种处境受到曲解,便有可能成为犯罪生涯的起点。如果家里有个小孩能力非凡,国一个小孩往往便是问题儿童。还有可能次子更加友善更加迷人,长子便会觉得自己的爱被剥夺了。这样的哥哥很容易欺骗自己,老觉得自己被忽视了。他会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没错。他的行为会越来越恶劣。大家对他更苛刻,因此他便更加坚信别人反对他,把他往一边推。因为觉得受到了剥夺,他便开始偷东西;被发现并受到惩罚后,他更加相信没有人喜欢他,大家都反对他了。
在孩子面前,如果父母抱怨时世难过,处境困难,他们会对孩子社会兴趣的形成造成障碍。如果他们老是控诉亲戚或邻居,老是批评别人,表现恶感和偏见,也会造成同样后果。倘若他们的孩子长大以后对其他人的形象持扭曲的观点,这就不足为怪了。我们也不会奇怪于他们最终也会反抗自己的父母。只要社会感受阻,剩下的便只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这个小孩子会觉得:“我为什么要帮助别人?”因为他在这种心境中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他肯定会犹豫不前,想找一个轻松的办法。他觉得去奋斗的话太艰难了。如果伤害到别人,他也毫不在意。这是战争在战争中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我再来举几个例子,在这些例子中,您可以探索一下罪犯的形成过程。有一个家里,次子是个问题儿童。就我们看来,他很健康,没有任何遗传缺陷。长子是家里的宠儿,弟弟一直尽力要赶上他的成就,好像在赛跑一样,他尽力要超过前面的赛手。他的社会支感未得到发展他对母亲非常依赖,想从她身上得到一切。与哥哥竞争对他来说非常困难。在学校里,哥哥在班里名列前矛,而他则最落后。
他想要控制、想要cāo纵的yù望非常明显。他以前老是命令家里的老仆,要她在房里前进,像士兵一样训练她。这个女很疼爱他,在他20岁的时候,还让他当将军玩。他经常变得焦躁,被自己要完成的工作吓倒,但从来没有做成什么事。有困难时他总能从母亲那儿得到钱,尽管他也会因为其行为受到谴责和批评。
突然,他结婚了,这使他所有问题都加剧了。但是,对他重要的是他结婚比哥哥早这一事实,他视之为一个辉煌的胜利。这表现他对自身价值的估计确实是非常之低他竟然想通过这种滑稽可笑的方式来取得胜利。他对于结婚关未做好准备,老是与妻子吵闹不休。当母亲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资助他时,他订了一些钢琴,没出付款便廉价把它们出售了。这让他进了监狱。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在他的童年早期看到他以后生涯的根源。这长大的过程中,哥哥遮住了他的光芒,如同一棵大树遮住了一棵小树的光芒一样。与本xìng善良的哥哥相比,他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和忽视。
我要讲的另外一个例子是关于一个12岁的女孩。她被父母宠坏了,野心勃勃。她有一个妹妹,对这个妹妹她非常忍,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要与她竞争。她时时刻刻警惕着妹妹会更受人喜爱,会得到更多的糖、更多的钱。一天,她从同学的口袋里偷了钱,被发现后受到了处罚。幸运的是,我能够把整个形势给她解释清楚,使她不再以为自己不能同妹妹媲美。与此同时,我还把情况解释给她全家,他们竭力制止了这种竞争,并且避免使她产生大家更喜欢妹妹的印象。这已是20年前的事了,如今这个女孩是位非常诚实的女士,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从那时起,她在生活中再未犯过大错。
罪犯的个xìng结构
在第一章里,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特别妨碍到孩子发展的情况,但是我还是想简单地再提下这一点。强调一下极为重要,因为,如果个体心理学的发现是正确的话,只有看到这些情境对于罪犯观点的影响,我们才能引导他们真正去合作。有特殊困难的儿童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有生理缺陷的儿童;第二类,受溺爱的儿童;第三类,被忽视的儿童。
通过研究我亲自接触过的犯罪,研究从书上报上看到的罪行记录,我一直想要确定罪犯的个xìng结构,并且我总是发现个体心理学是深入了解的关键之所在。我再举几个例子。
第一:康拉德的案子。他在另外一个人的帮助下谋杀了自己的父亲。这个父亲一直忽视这个男孩,对他很残酷,对全家人也很粗暴。一次这个男孩还手打他,这个父亲竟然把他送上了法庭。法官说:“你父亲太凶太吵了,我实在没有办法。”
您注意到法官本人为这个男孩也提供了一个借口。全家竭尽全力要弥补他们的麻烦,但徒劳无功,他们都绝望了。后来这位父亲竟带回一个品行不端的女人同居,并把儿子赶出去。这时,儿子认识了一个短工,这个人喜欢血腥手段,他建议这个儿子杀了他父亲。因为母亲的缘故,男孩很犹豫,但是情况越来越糟了,考虑良久后,儿子下了决心,在短工的帮助上杀死了父亲。
在此,我们看到这个儿子甚至不能把社会感扩展到自己父亲的身上。他还是非常依恋母亲,非常尊敬她。在捣毁掉他残存的社会兴趣之前,他必须找到能减轻自己罪行的情境。只有当得到短工的支持后,因为他喜欢残忍的手段,这个儿子才在激动之下犯下罪行。
例二:玛格丽特史万基格(Margaret Zwanziger),又名“有名的下dú女”。她是个弃儿,身材瘦小,而且变形。对此,个体心理学认为这刺激她变得虚荣,急于吸引注意,而且她还有着讨好般的礼貌。
几次经历后,她绝望已极。她曾三次对三个女人下dú,想要得到她们的丈夫。她觉得自己已受到了剥夺,但想不出其他办法来“夺回自己的东西”。她还假装怀孕、试图自杀,以控制这些男人。在其自传下(许多罪犯都以写自传为乐),她无意中证实了个体心理学的观点,但却没有理解自己的话:“我一做坏事,便想‘没人为我难过的:如果我让别人难过,我为什么要担心?’”
在这些言辞中,我们可能看出她如何激起犯罪之心,如何驱使自己继续下去,如何寻找为自己开脱的情境。当我建议要与人合作,要对别人有兴趣时,我常听到的话便是:“可别人对我也没表示什么兴趣!”
我总是这样回答:“总得有人开头。如果别人不合作,那不是你的事。我建议你自己应当开头,不要担心别人是否合作。”
第三:N.L,长子,教养极次,一脚跛,在弟弟面前充当父亲的角色。我们也可以把这种关系视为一个优越目标,在开始也许是有益的。然而,这也许只是一种个人骄傲和夸耀的yù望。后来,他把母亲赶出家门去讨饭,说:“滚出去,你这个老巫婆。”
我们应当可怜这个男孩:他甚至对母亲都不感兴趣。倘若我们从他小时候起便认识他,便能看出他是如何走向犯罪生涯珠。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工作。他没有钱,又染上了xìng病。一天,寻职无阒后,他在回家的路上,杀死了自己的弟弟,以支配他微薄的收入。在此,我们看出他极不愿意合作没有工作、没有钱,又有xìng病。极限总是存在,每个人都会觉得无法超过这些极限。
例四:有个孩子很早时是孤儿,后来被收养了,养母对他的溺爱程度简直难以置信。因此,他成了被宠坏的小孩,后来的发展非常恶劣。他很有商业头脑,总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总想一马当先。养母鼓励他实现自己的野心,并为他的魅力所倾倒。他成了一个大骗子、诈骗者,不持手段的赚钱。他的养父母是小贵族的后代,他便装出贵族派头,大肆挥霍他们的钱财,又把他们赶出了自己的家门。
不良的教养和溺爱惯坏了他,使他无法诚实劳动。他把通过说谎和欺骗来胜过别人视为自己生命的任务。养母喜欢他基于自己的孩子和丈夫。这种待遇使他觉得自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