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2章 邯郸对策
“兄长如果还要怪罪在下,他日定当赔罪。”乐毅陪着笑脸,看着闭眼不语的尉缭说道,“但是君上就在门外,切莫让君上难堪啊。”
尉缭还是不言不语,连眼皮都不睁开一下。其实这也不怪尉缭,假如你被他人打昏了绑架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不立刻报警已经很宽宏大量了,对方还让你配合着表现出一副享受的样子,那就太过犯贱了。尉缭自认为嘴贱,但是人却不贱,所以他选择了沉默。
“难道真要看到小弟为刀下冤魂,兄长才可原谅这冒失之举吗?”
“若是那赵王真的因为此事杀了你,恰好说明其目光短浅,绝非可为之主,某辅佐与否,有什么用?”尉缭说到。
乐毅松了一口气。
“不过若是他不杀你了解气,某更加不会替他出主意。”
当赵雍看到一脸严肃的尉缭,和一脸苦笑的乐毅的时候,他绝不会想到,乐毅已经答应了尉缭一个承诺。而这个相当于卖身契的承诺,恐怕只有两个人知道了。
赵雍听乐毅推荐之时,以为尉缭定然是一个诸葛亮似的人物,心中倒也升起那刘皇叔三顾茅庐之念。若自己甫一进殿,就恍若有一仙风道骨之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轻摇羽扇,飘飘然若神仙之概,定然是让他再三拜见,亦无不可。
然而进的殿来,却见和乐毅仿佛年岁之人,衣衫不整,头发散乱,甚至脸上还有一些灰渍,若非知道乐毅已经婚配,赵雍定然会生出些许误会的画面。
“呃,先生远来,未能亲迎,舟车劳顿,尚未休憩就来拜见,还请恕罪。”
“无妨,君上请。”尉缭到不客气,也不在乎此刻自己形象如何,大大方方的让赵雍坐下。
这么多年,赵雍还第一次被人这样对待,好在之前乐毅已经说了此人脾气古怪,倒也浑不在意,也就坐在了尉缭的对面。
“大王到此寒舍,想必有所要事。只不过某山野之人,不知能否帮到大王。”
“上卿推荐先生,以为先生大才,必能于孤有所助益。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恐怕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亦或盛名之下,无虚士也。”
尉缭微微一笑,看着赵雍,“尽力而为。”
赵雍知道,这是得到尉缭的肯定了,看来自己还算是对的上尉缭的口味。也就不再客套,将自己的苦衷一一道来。尉缭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倒不是说对于赵雍之言有何见地,而是觉得赵雍能够在第一次见面之时,就能坦诚相待,就这份胸襟气度,已经超出他人一筹。这里面固然因为乐毅之推崇备至,但是赵雍这种礼贤下士之心,还是要肯定的。
“不知先生何以教我?”赵雍说完,目光真诚的看着尉缭,希望得到满意的答案。
尉缭不紧不慢的为自己倒满水,慢条斯理的喝着,丝毫不理会赵雍殷切的目光。只见他徐徐将水倾入口中,又徐徐放到几案之上,行云流水,不带一丝烟火气,倒也有点仙风道骨的味道。
“不知君上所求若何?”
“兼并如一。”赵雍丝毫没有隐瞒自己的野心。
“周天子当如何处置?”
“周当天下共主已有七百余年,如今天下已然不是当初分封时局,天子亦当顺势而为。”
这两句尉缭颇为满意,以他的眼光,当今之时势,正是商鞅变法之后,推动秦国耕战带来的后果。商鞅将秦国变成了战争机器,推动秦国不得不通过战争维持自己的统治和利益,才使得东方六国人人自危。秦国是以一种内在的动力驱使他在进行兼并战争,东方六国却以为秦国是以一颗贪鄙之心在进行战争,才让他们即使战胜秦国,也不置之死地,意图维持周天子天下共主而诸侯平等的大局。殊不知正是这样的行为,才养虎为患。赵雍说周天子顺势而为,其实就已经抛弃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思想。若是赵雍只不过想要称霸一方,那么谈话就没有必要了。
“君上以为,治国之本何在?”尉缭突然话锋一转。
赵雍思索一阵,有些犹豫的说道:“选贤任能。”
“君上所言,乃是强国之本,非治国之本也。所谓治国之本,如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仓府。上满下漏,患无所救。是以治国之本在民,而民之根本,不过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邦有储蓄焉。是故治国之初,须有其地,有地则有民,有民则有兵。此乃秦国强盛之道,亦应为大王学习之处。”
赵雍点点头,这个尉缭还是有点本事的,至少他能够透过商鞅变法的条目,看透其本质在于耕战二字。这种眼光,还算是高出常人一等的。
“那依先生之见,如何攻伐诸国呢?”
“伐国必因其变乱而伐之。因何变乱而伐之?乃视其财以观其穷,视其弊以观其病,上位者乖张而下位者离心,若此之类,是伐之因也。今诸国相攻,大伐有德,此不宜取也。有德之国,则百姓顺其官吏,官吏顺其诸侯,上下一心,非可取之也。”
“如以先生观之,则赵国若要兼并他国,当如何取舍?”
这应该是最后一个问题了。尉缭想到,这一个问题,将是赵雍对自己最终评价的问题。
“此问题之所在,非某可以臆断,然则君上询问,某试回答一番。”尉缭又抿了一口温水,沉思一阵,说道:“赵国源出晋国,昔年秦晋争霸,晋国多年未曾处于下风,此乃晋国之地理形胜也。依此兴胜之地,晋国威压齐国,交好楚国,力据秦国,鄢陵之战,楚国臣服,自此晋国方称霸中原。”
“以赵国而论,则应和三晋为一,联楚而拒秦,入燕而制齐,此乃霸王之道也。后效仿景公之故事,挑唆秦楚之乱,而兵出淮济灭齐,以秦赵之兵,东西两路入楚境若无人,自此大王挟六国之土地,北则渡河,重演麻隧之战事,西则假途伐虢,锁死秦国东进之途;而南过武关入咸阳,此三路进发而不胜者,未尝有也。”
尉缭对于赵雍提出的兼并天下的方略,说得上有理有据。
在尉缭看来,函谷关既是秦国强大防御的所在,却也是锁死秦国的关键。当年秦晋争霸,秦国欲霸中原,而晋国假途伐虢,先取得了虢国之地,并以太阳渡c茅津渡为据点,封死了秦国北上之路,也锁住了秦国东出函谷关的道路。此后秦晋结好,又因崤之战被晋国挫败之后决裂。虽然也有王官之战,击败晋军的胜利,却受限于国力不得不将战略方向转移到了西方诸戎,“并国二十,遂霸西戎”。而又因为桃林之塞,秦军出不得关中。晋国大胜齐国于鞍之战之后,和楚国结盟,带领中原诸国约十二万之众,过风陵渡,在泾河和秦军大战,秦军五万大败,被联军追至侯丽而还。此战之后,秦国数世不振,也不再成为晋国的威胁。而臣服了秦c齐c狄三强之后,鄢陵之战,楚国败于晋国,无力争霸,晋国遂霸中原,中原诸国,成为了晋国的藩属之国。
得此地利之后,尉缭则建议赵雍挥师东向,占据燕齐之肥沃土地,南向楚国,与秦国结盟而东西两路夹击楚国。当此时,赵国则兵分三路,一路过大河,效仿麻隧之战,攻入秦国关中,中路锁死函谷关,南路则入武关而进逼关中。则秦国北有上郡之危,南有武关之险,则地利之势具破,秦国必然被灭。
这绝对是赵雍甚至乐毅第一次见识到什么叫战略眼光!赵雍和乐毅之前所谋划的南下上郡伐秦的计划,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战术方案,想要灭亡秦国这样一个盘踞关中多年的大国,仅靠一支奇兵根本难以奏效,而且还要联合东方六国的力量,在函谷关牵制秦军。万一其中还有其他国家的掣肘,赵国甚至还会有倾覆之危。若是赵国和秦国是争霸的话,此策未必不可,然而若是赵国的志向是兼并天下,则必须一步步的增强自己的实力。先据有广阔而土地肥沃的平原之地,再扫灭南方的霸主楚国,最后再对付秦国。
尉缭提出的这个方案,虽然还有问题要解决,很多细节还需要完善。但是尉缭至少告诉赵雍该如何布局,若是到了这个时候,赵雍再怀疑尉缭的能力,就真的是瞎眼了。尉缭不是乐毅c庞葱这种在战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将帅之才,而是那种“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战略奇才。有乐毅c庞葱,赵国或可以争霸七雄之中,而有了尉缭,赵国才算是知道了如何才能走上兼并天下之路。
赵雍再也不加怀疑,俯身跪拜,“下一步该如何定策,还请先生教我!”
这一章昨天就该完成,但是实际上到现在才处理完。以我一个军事和历史小白的底蕴,顶着发烧感冒完成这篇“邯郸对”已经尽力了,甚至不自量力了。其中很多观点源出《尉缭子》,有兴趣的书友可以翻翻。
(本章完)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尉缭还是不言不语,连眼皮都不睁开一下。其实这也不怪尉缭,假如你被他人打昏了绑架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不立刻报警已经很宽宏大量了,对方还让你配合着表现出一副享受的样子,那就太过犯贱了。尉缭自认为嘴贱,但是人却不贱,所以他选择了沉默。
“难道真要看到小弟为刀下冤魂,兄长才可原谅这冒失之举吗?”
“若是那赵王真的因为此事杀了你,恰好说明其目光短浅,绝非可为之主,某辅佐与否,有什么用?”尉缭说到。
乐毅松了一口气。
“不过若是他不杀你了解气,某更加不会替他出主意。”
当赵雍看到一脸严肃的尉缭,和一脸苦笑的乐毅的时候,他绝不会想到,乐毅已经答应了尉缭一个承诺。而这个相当于卖身契的承诺,恐怕只有两个人知道了。
赵雍听乐毅推荐之时,以为尉缭定然是一个诸葛亮似的人物,心中倒也升起那刘皇叔三顾茅庐之念。若自己甫一进殿,就恍若有一仙风道骨之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轻摇羽扇,飘飘然若神仙之概,定然是让他再三拜见,亦无不可。
然而进的殿来,却见和乐毅仿佛年岁之人,衣衫不整,头发散乱,甚至脸上还有一些灰渍,若非知道乐毅已经婚配,赵雍定然会生出些许误会的画面。
“呃,先生远来,未能亲迎,舟车劳顿,尚未休憩就来拜见,还请恕罪。”
“无妨,君上请。”尉缭到不客气,也不在乎此刻自己形象如何,大大方方的让赵雍坐下。
这么多年,赵雍还第一次被人这样对待,好在之前乐毅已经说了此人脾气古怪,倒也浑不在意,也就坐在了尉缭的对面。
“大王到此寒舍,想必有所要事。只不过某山野之人,不知能否帮到大王。”
“上卿推荐先生,以为先生大才,必能于孤有所助益。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恐怕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亦或盛名之下,无虚士也。”
尉缭微微一笑,看着赵雍,“尽力而为。”
赵雍知道,这是得到尉缭的肯定了,看来自己还算是对的上尉缭的口味。也就不再客套,将自己的苦衷一一道来。尉缭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倒不是说对于赵雍之言有何见地,而是觉得赵雍能够在第一次见面之时,就能坦诚相待,就这份胸襟气度,已经超出他人一筹。这里面固然因为乐毅之推崇备至,但是赵雍这种礼贤下士之心,还是要肯定的。
“不知先生何以教我?”赵雍说完,目光真诚的看着尉缭,希望得到满意的答案。
尉缭不紧不慢的为自己倒满水,慢条斯理的喝着,丝毫不理会赵雍殷切的目光。只见他徐徐将水倾入口中,又徐徐放到几案之上,行云流水,不带一丝烟火气,倒也有点仙风道骨的味道。
“不知君上所求若何?”
“兼并如一。”赵雍丝毫没有隐瞒自己的野心。
“周天子当如何处置?”
“周当天下共主已有七百余年,如今天下已然不是当初分封时局,天子亦当顺势而为。”
这两句尉缭颇为满意,以他的眼光,当今之时势,正是商鞅变法之后,推动秦国耕战带来的后果。商鞅将秦国变成了战争机器,推动秦国不得不通过战争维持自己的统治和利益,才使得东方六国人人自危。秦国是以一种内在的动力驱使他在进行兼并战争,东方六国却以为秦国是以一颗贪鄙之心在进行战争,才让他们即使战胜秦国,也不置之死地,意图维持周天子天下共主而诸侯平等的大局。殊不知正是这样的行为,才养虎为患。赵雍说周天子顺势而为,其实就已经抛弃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思想。若是赵雍只不过想要称霸一方,那么谈话就没有必要了。
“君上以为,治国之本何在?”尉缭突然话锋一转。
赵雍思索一阵,有些犹豫的说道:“选贤任能。”
“君上所言,乃是强国之本,非治国之本也。所谓治国之本,如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仓府。上满下漏,患无所救。是以治国之本在民,而民之根本,不过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邦有储蓄焉。是故治国之初,须有其地,有地则有民,有民则有兵。此乃秦国强盛之道,亦应为大王学习之处。”
赵雍点点头,这个尉缭还是有点本事的,至少他能够透过商鞅变法的条目,看透其本质在于耕战二字。这种眼光,还算是高出常人一等的。
“那依先生之见,如何攻伐诸国呢?”
“伐国必因其变乱而伐之。因何变乱而伐之?乃视其财以观其穷,视其弊以观其病,上位者乖张而下位者离心,若此之类,是伐之因也。今诸国相攻,大伐有德,此不宜取也。有德之国,则百姓顺其官吏,官吏顺其诸侯,上下一心,非可取之也。”
“如以先生观之,则赵国若要兼并他国,当如何取舍?”
这应该是最后一个问题了。尉缭想到,这一个问题,将是赵雍对自己最终评价的问题。
“此问题之所在,非某可以臆断,然则君上询问,某试回答一番。”尉缭又抿了一口温水,沉思一阵,说道:“赵国源出晋国,昔年秦晋争霸,晋国多年未曾处于下风,此乃晋国之地理形胜也。依此兴胜之地,晋国威压齐国,交好楚国,力据秦国,鄢陵之战,楚国臣服,自此晋国方称霸中原。”
“以赵国而论,则应和三晋为一,联楚而拒秦,入燕而制齐,此乃霸王之道也。后效仿景公之故事,挑唆秦楚之乱,而兵出淮济灭齐,以秦赵之兵,东西两路入楚境若无人,自此大王挟六国之土地,北则渡河,重演麻隧之战事,西则假途伐虢,锁死秦国东进之途;而南过武关入咸阳,此三路进发而不胜者,未尝有也。”
尉缭对于赵雍提出的兼并天下的方略,说得上有理有据。
在尉缭看来,函谷关既是秦国强大防御的所在,却也是锁死秦国的关键。当年秦晋争霸,秦国欲霸中原,而晋国假途伐虢,先取得了虢国之地,并以太阳渡c茅津渡为据点,封死了秦国北上之路,也锁住了秦国东出函谷关的道路。此后秦晋结好,又因崤之战被晋国挫败之后决裂。虽然也有王官之战,击败晋军的胜利,却受限于国力不得不将战略方向转移到了西方诸戎,“并国二十,遂霸西戎”。而又因为桃林之塞,秦军出不得关中。晋国大胜齐国于鞍之战之后,和楚国结盟,带领中原诸国约十二万之众,过风陵渡,在泾河和秦军大战,秦军五万大败,被联军追至侯丽而还。此战之后,秦国数世不振,也不再成为晋国的威胁。而臣服了秦c齐c狄三强之后,鄢陵之战,楚国败于晋国,无力争霸,晋国遂霸中原,中原诸国,成为了晋国的藩属之国。
得此地利之后,尉缭则建议赵雍挥师东向,占据燕齐之肥沃土地,南向楚国,与秦国结盟而东西两路夹击楚国。当此时,赵国则兵分三路,一路过大河,效仿麻隧之战,攻入秦国关中,中路锁死函谷关,南路则入武关而进逼关中。则秦国北有上郡之危,南有武关之险,则地利之势具破,秦国必然被灭。
这绝对是赵雍甚至乐毅第一次见识到什么叫战略眼光!赵雍和乐毅之前所谋划的南下上郡伐秦的计划,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战术方案,想要灭亡秦国这样一个盘踞关中多年的大国,仅靠一支奇兵根本难以奏效,而且还要联合东方六国的力量,在函谷关牵制秦军。万一其中还有其他国家的掣肘,赵国甚至还会有倾覆之危。若是赵国和秦国是争霸的话,此策未必不可,然而若是赵国的志向是兼并天下,则必须一步步的增强自己的实力。先据有广阔而土地肥沃的平原之地,再扫灭南方的霸主楚国,最后再对付秦国。
尉缭提出的这个方案,虽然还有问题要解决,很多细节还需要完善。但是尉缭至少告诉赵雍该如何布局,若是到了这个时候,赵雍再怀疑尉缭的能力,就真的是瞎眼了。尉缭不是乐毅c庞葱这种在战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将帅之才,而是那种“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战略奇才。有乐毅c庞葱,赵国或可以争霸七雄之中,而有了尉缭,赵国才算是知道了如何才能走上兼并天下之路。
赵雍再也不加怀疑,俯身跪拜,“下一步该如何定策,还请先生教我!”
这一章昨天就该完成,但是实际上到现在才处理完。以我一个军事和历史小白的底蕴,顶着发烧感冒完成这篇“邯郸对”已经尽力了,甚至不自量力了。其中很多观点源出《尉缭子》,有兴趣的书友可以翻翻。
(本章完)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