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8章 、张角立教太平道,治病消灾得拥护(下)
次日清晨,张角一早背着药篓,安排好府中诸事,孤身入山采药。直至晌午,张角方将药草采备齐全,寻到一处山涧,于旁边圆石仰卧静等,边读着书简,边呢喃道:“已至晌午,师傅怎还未到来?”
原来张角一次上山采药时,遇到山中云游的道人于吉,张角见于吉鹤发童颜c满头白发,不似寻常人,心中惊奇。二人席坐相谈,于吉乃黄老学术大师,见张角深谙黄老学术,又有些医术,赞赏有加。张角和于吉一番言谈后,亦是有所领悟,便结下师徒之缘,约定每隔十日于山涧授学一次。
“莫非师傅有急事?”张角又放下手中书简,左顾右盼,不见人影,心中顿时焦躁不安,担忧不已。
“伯元(张角字)”
张角正焦虑间,闻听身后一声轻唤,回首看去,正是师傅于吉,赶忙迎上行礼。于吉自是免不得对张角一番考校,张角对答如流,颇有见识,于吉抚须笑道:“呵呵,不过三年光景,伯元尽得黄老真传,日后成就定然远非为师可比。”
“学生岂敢与恩师相比肩,只望尽平生所学,救黎民百姓于水火,造福天下”,张角谦恭回道。
于吉欣慰道:“为师日夜细观星相,帝星暗弱,群星紊乱,若是所料不错,天下将乱,必出雄主,伯元日后可投效之,必能封侯拜相,光耀门楣。”
张角赔笑几声,急切问道:“不知师傅所言雄主,究竟是何人?可否相告?”
“昔日为师曾据异象指示,游历河东安邑县,恰遇一襁褓幼子,面相惊奇,生得一双重瞳,重瞳者乃人主之命,奇贵之相,欲打听一二,收此子为徒,怎奈却为世家子弟所阻,乃此生一大憾事”,于吉想起昔日忠言相劝,而王允傲慢无礼,不听人言,面色不由转喜为怒。
张角亦是因求官受阻,归咎于世家大族,记恨世家豪强,气冲冲道:“世家豪强多有不法,残害百姓,徒儿日后定要将其等灭绝,以拯救苍生,不再受世家盘剥。”
师徒二人又是对世家大族一番贬斥,张角忽而叹气道:“徒儿纵有辅佐雄主之心,拯救苍生之志,怎奈人微言轻,才学浅薄,恐不足以大用。”
“伯元不必忧心”,于吉自怀中取出一副书简,交予张角,笑道:“此书名为《太平清领书》,乃为师所著,不仅含纳黄老之术,为师生平医学精髓亦在其中,今日便送与你,助你日后辅佐明主,共创大业。”
张角接过书简,迫不及待翻阅开来,却为于吉所阻,于吉叮嘱道:“伯元切记,此书乃是助你辅佐雄主之用,不可生有异心,妄自与天命相争,否则难以善终,死后不安。”
“这”,张角闻言一愣,慌忙收起手中书简,叩首拜道:“师傅教诲,徒儿铭记于心,尽可宽心。”
“孺子可教也”,于吉欣慰一笑,继而抚须叹道:“为师毕生所学,已尽数传授于你,师徒缘分到此作罢,日后有缘自会相见。”
张角满目不舍,送别于吉后,掏出怀中书简,细细阅览,颇有心得。直至傍晚时分,张角见时日已晚,才急急忙忙下山,赶回府中去。
回府之后,张角独自待在书房之中,紧闭房门,专心翻阅着《太平清领书》,严令府中诸人不得轻扰。及至次日晌午,张宝c张梁二人于房门外,来回踱步,心急如焚。张梁忧声道:“大兄于房中日夜不出,滴水未进,这可如何是好?”
“莫非大兄为妖魅缠身,邪气入体?”张梁不住猜测,自言自语,被一旁张宝喝止。
“哈哈,我终于思得良策”,正在房外二人忧心忡忡,房内忽而传来张角狂笑之声,二人慌忙冲进房中,只见张角蓬头散发,手执书简,颠狂大笑。
良久过后,张角才平静下来,唤来府中下人,待洗漱完毕,张家三兄弟聚于书房中,席坐而谈。
张角取出《太平清领书》,让二人传阅,自得道:“此书我已阅览三遍,颇有体会,如今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而乡野百姓愚昧无知,所祈盼者不过安然度日;若是以宗教为名,吸引百姓,既可收揽民心,化为己用,又可掩藏图谋,瞒天过海,你二人觉得如何?”
“宗教?”张梁c张宝轻咦一声,放下手中书简,四目相对,满眼疑惑,不知张角言下之意。
张角见二人不解,便拿起案上毛笔,打开《太平清领书》,将书名改为《太平经》,大笑道:“今日为兄在此立教传道,以救助世人为己任,开太平天道,创太平盛世;可用书简中黄老道学,再揉和为兄见解,化为太平教义,吸引百姓相随,这便是太平道。”
“恭贺兄长,弟等自当竭力相助,誓死相随”,张梁c张宝二人闻言一惊,转而又振奋不已,拱手笑道。
张角见二弟皆肯相随,心中大喜,继而又忧声道:“今番欲传教起事,生死难料,若是不幸身死,只怪时运不济;为兄所忧者乃父仇未报,他日大事未成身先死,九泉之下,何以面对父亲?”
“不错,此仇不报,何以为人子?”张梁愤恨道。
张宝心中虽怒气横生,强自镇定下来,对张角问道:“大兄心中是否已有良策?”
“我欲择日趁夜潜入沈成府中,杀贼报仇,而后焚毁府邸,将府中下人解退,余粮施舍于穷苦百姓,金银细软悉数藏匿深山,以备不日之需,如何?”张角回道。
“甚好,今夜便可杀之”,张梁见二位兄长劝阻,大笑道:“兄长放心,愚弟时常闲逛于县衙及沈府,知晓其府中虚实,入府杀贼,轻而易举。”
“好,就依三弟之言”,张角闻言大喜,当即拍板。
当夜,张角指派心腹将金银财物运往山中,带着二弟趁夜潜入县令沈成府中,多亏张梁早将沈府情况摸得一清二楚,轻松于沈府书房将沈成擒杀。随后数日,三兄弟将府邸送与县中督邮,又将余粮尽数施与贫苦百姓,深得百姓赞誉。不料府邸方才送出,忽起大火,将府邸烧尽,督邮亦葬身火海。
半月过后,张角三兄弟终日奔波于巨鹿县乡野间,宣扬“以善道教化天下”,向百姓传教,而张角亦是自称大贤良师,为太平道教主,张梁c张宝则自称大医,亦为太平道副教主。
这日,张角见百姓信奉有加,便于巨鹿县乡召集教众,登坛拜天,救护信教百姓。只见张角身着黄袍,头戴黄冠,手执九节权杖,屹立高台之上。张宝c张梁侍立台下,周边百姓纷纷叩拜张角,口中不时喊着不知名的咒语。
忽而台上四角异光闪闪,张角手中火光灼灼,台下百姓惊呼不已。张角神秘一笑,对百姓高呼道:“本道主得仙人传道,受命于天,前来善教百姓,度化世人,共创太平盛世。”
台下百姓自是连连叩拜,不乏乡中三老等德高望重之人,纷纷乞求道:“请大贤良师施以符咒,救护我等脱离苦海。”
张角当即手执九节杖,上下翻舞,忽而仰天念道:“本道主承受天命,行大顺之道,以救世赈民,实现天下太平,请中黄太一赐予神力,助我救世。”
“大贤良师通晓黄天大道,凡太平道信徒,若有过失,只需跪拜认错,日后不再犯,自可得宽恕,还不叩拜大贤良师,静思己过”,张宝见张角作法完毕,当即对左右亲信递以眼色,冲百姓高吼一声,百姓纷纷伏地跪拜,叩首悔悟。
只见百姓于旷野道上,向四方叩首谢罪,又按五行叩头,再仰头视天,后下叩于地,如此三次,才算完毕。
张角于台上肃穆不语,高举九节权杖,接受万民叩拜,心中得意万分,对日后更是憧憬。
这九节杖乃太平道圣物,传道之具,亦是大贤良师随身信物,乃是黄老所铸,天帝中黄太一所倚,后为天帝传于张角救世。相传九节杖既能招神,又能劾鬼,持杖者代天行事,统摄天地万物,职理九人九气,可度人得道。
所谓九人九气者,治得天心意,使此九气合和,九人共心,故能致上皇太平也。所谓九人,即其无形委气之神人,职在理元气;大神人职在理天;真人职在理地;仙人职在理四时;大道人职在理五行;圣人职在理阴阳;贤人职在理文书,皆授语;凡民职在理草木五谷;奴婢职在理财货。
“叩拜完毕”,在众人叩拜乞求声中,随着张宝一声大吼,百姓顿时止住喧闹,鸦雀无声。
张角这才缓缓开口道:“天以至道为行,地以至德为家,共以生万物,无所匿,无所私;天帝以鬼神监察凡间,人之恶行,有违天道,人之善行,顺应天意,故而天神以人之善恶增减福寿;尔等需多行善事,少为恶事,不可随意欺凌剥削,肆意敛财,当平等互爱,乐善好施,否则必遭天谴,死后将受雷劈火烧之刑。”
张角方说完,便有一群黄衣教众,鱼贯而出,个个头戴黄巾,健壮有力,将十座铜炉抬到台前,而后肃立两旁,闭目不语,这些人皆是张角亲信,尊称“黄巾力士”。
“引天火,烧神符,入圣水,发神力”,张梁随后又是一声大吼,台下两旁黄巾力士徐徐取出黄纸符,焚烧成灰,没入铜炉圣水中。百姓忽而满脸亢奋,纷纷手端陶碗,涌到铜炉旁,跪求符水。
张角又是故作神秘道:“天上常有神圣要语,授人以言,传以相语,故能以治病,如使行人之言,不能治愈病也!本道主上承天命,下救百姓,今得中黄太一授以神力,黄老教尊传以神语,以天符水与太一咒度化世人,潜心皈依太平道者,此符水咒说自可驱除百病,强身健体;若有病患不愈者,皆因其信道之心不坚,必遭天谴。”
待百姓将碗中符水饮尽,张角席坐告台,口念咒语,而后又闭目说道:“吞符过后,符咒已存于心中,不可吐出,席坐静思,口念神咒,符中神力将随心而出;神力发出,法力无双,百病驱散,精神振奋,可得长生。”
这时,张宝拉了下张梁衣襟,低声道:“三弟,百姓过多,药草不足,你速去城中购置些药草,煮成药水,以供明日信徒之需。”
张梁无所谓道:“二兄,何必非要浪费资财,于井中取些凉水,煮沸之后,当作圣水即可,岂不省事?”
“不可如此,大兄早有明言,何况百姓自会捐献资财,购置药材,绰绰有余,快去置办”,张宝低声喝斥一番,张梁悻悻然退下,带着一群黄巾力士,拖着几口大箱子,往城中赶去。
张角自得《太平清领书》,改为《太平经》,立教太平道,于巨鹿县乡野贫苦百姓中广泛传教,以叩拜赦罪c符咒治病来吸纳信徒,发展教众,巨鹿乡间百姓纷纷拜之。
当时,上至朝野,下至县乡,朝官多有信黄老道者,崇尚以善道教民,巨鹿县衙属吏c乡间三老多有信奉者,亦有入教者。张角本就于巨鹿周边小有名气,而今百姓更是将张角奉为神灵,其声名与日剧增,官府以为张角劝民为善,不仅不予追究,反而多有勉励者。
随后,张角深知独木难成林,于信徒中选拔良才收为弟子,教授太平道教义。听闻魏郡灾情尤重,遍地饥民,张济当即带着张宝c张梁二人及众弟子,前往冀州魏郡一带扩大传教。
张角于魏郡,以咒语符水为人医病,百姓饮其符水后,皆不药而愈。百姓纷纷传言张角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将张角奉为活神仙,冀州民众争相叩拜,部分州府官员也信奉太平道。只因百姓活命无望,见张角符咒治病,祛灾解难,放佛法力无边,俨然成为他们最后的祈盼。
(本章完)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原来张角一次上山采药时,遇到山中云游的道人于吉,张角见于吉鹤发童颜c满头白发,不似寻常人,心中惊奇。二人席坐相谈,于吉乃黄老学术大师,见张角深谙黄老学术,又有些医术,赞赏有加。张角和于吉一番言谈后,亦是有所领悟,便结下师徒之缘,约定每隔十日于山涧授学一次。
“莫非师傅有急事?”张角又放下手中书简,左顾右盼,不见人影,心中顿时焦躁不安,担忧不已。
“伯元(张角字)”
张角正焦虑间,闻听身后一声轻唤,回首看去,正是师傅于吉,赶忙迎上行礼。于吉自是免不得对张角一番考校,张角对答如流,颇有见识,于吉抚须笑道:“呵呵,不过三年光景,伯元尽得黄老真传,日后成就定然远非为师可比。”
“学生岂敢与恩师相比肩,只望尽平生所学,救黎民百姓于水火,造福天下”,张角谦恭回道。
于吉欣慰道:“为师日夜细观星相,帝星暗弱,群星紊乱,若是所料不错,天下将乱,必出雄主,伯元日后可投效之,必能封侯拜相,光耀门楣。”
张角赔笑几声,急切问道:“不知师傅所言雄主,究竟是何人?可否相告?”
“昔日为师曾据异象指示,游历河东安邑县,恰遇一襁褓幼子,面相惊奇,生得一双重瞳,重瞳者乃人主之命,奇贵之相,欲打听一二,收此子为徒,怎奈却为世家子弟所阻,乃此生一大憾事”,于吉想起昔日忠言相劝,而王允傲慢无礼,不听人言,面色不由转喜为怒。
张角亦是因求官受阻,归咎于世家大族,记恨世家豪强,气冲冲道:“世家豪强多有不法,残害百姓,徒儿日后定要将其等灭绝,以拯救苍生,不再受世家盘剥。”
师徒二人又是对世家大族一番贬斥,张角忽而叹气道:“徒儿纵有辅佐雄主之心,拯救苍生之志,怎奈人微言轻,才学浅薄,恐不足以大用。”
“伯元不必忧心”,于吉自怀中取出一副书简,交予张角,笑道:“此书名为《太平清领书》,乃为师所著,不仅含纳黄老之术,为师生平医学精髓亦在其中,今日便送与你,助你日后辅佐明主,共创大业。”
张角接过书简,迫不及待翻阅开来,却为于吉所阻,于吉叮嘱道:“伯元切记,此书乃是助你辅佐雄主之用,不可生有异心,妄自与天命相争,否则难以善终,死后不安。”
“这”,张角闻言一愣,慌忙收起手中书简,叩首拜道:“师傅教诲,徒儿铭记于心,尽可宽心。”
“孺子可教也”,于吉欣慰一笑,继而抚须叹道:“为师毕生所学,已尽数传授于你,师徒缘分到此作罢,日后有缘自会相见。”
张角满目不舍,送别于吉后,掏出怀中书简,细细阅览,颇有心得。直至傍晚时分,张角见时日已晚,才急急忙忙下山,赶回府中去。
回府之后,张角独自待在书房之中,紧闭房门,专心翻阅着《太平清领书》,严令府中诸人不得轻扰。及至次日晌午,张宝c张梁二人于房门外,来回踱步,心急如焚。张梁忧声道:“大兄于房中日夜不出,滴水未进,这可如何是好?”
“莫非大兄为妖魅缠身,邪气入体?”张梁不住猜测,自言自语,被一旁张宝喝止。
“哈哈,我终于思得良策”,正在房外二人忧心忡忡,房内忽而传来张角狂笑之声,二人慌忙冲进房中,只见张角蓬头散发,手执书简,颠狂大笑。
良久过后,张角才平静下来,唤来府中下人,待洗漱完毕,张家三兄弟聚于书房中,席坐而谈。
张角取出《太平清领书》,让二人传阅,自得道:“此书我已阅览三遍,颇有体会,如今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而乡野百姓愚昧无知,所祈盼者不过安然度日;若是以宗教为名,吸引百姓,既可收揽民心,化为己用,又可掩藏图谋,瞒天过海,你二人觉得如何?”
“宗教?”张梁c张宝轻咦一声,放下手中书简,四目相对,满眼疑惑,不知张角言下之意。
张角见二人不解,便拿起案上毛笔,打开《太平清领书》,将书名改为《太平经》,大笑道:“今日为兄在此立教传道,以救助世人为己任,开太平天道,创太平盛世;可用书简中黄老道学,再揉和为兄见解,化为太平教义,吸引百姓相随,这便是太平道。”
“恭贺兄长,弟等自当竭力相助,誓死相随”,张梁c张宝二人闻言一惊,转而又振奋不已,拱手笑道。
张角见二弟皆肯相随,心中大喜,继而又忧声道:“今番欲传教起事,生死难料,若是不幸身死,只怪时运不济;为兄所忧者乃父仇未报,他日大事未成身先死,九泉之下,何以面对父亲?”
“不错,此仇不报,何以为人子?”张梁愤恨道。
张宝心中虽怒气横生,强自镇定下来,对张角问道:“大兄心中是否已有良策?”
“我欲择日趁夜潜入沈成府中,杀贼报仇,而后焚毁府邸,将府中下人解退,余粮施舍于穷苦百姓,金银细软悉数藏匿深山,以备不日之需,如何?”张角回道。
“甚好,今夜便可杀之”,张梁见二位兄长劝阻,大笑道:“兄长放心,愚弟时常闲逛于县衙及沈府,知晓其府中虚实,入府杀贼,轻而易举。”
“好,就依三弟之言”,张角闻言大喜,当即拍板。
当夜,张角指派心腹将金银财物运往山中,带着二弟趁夜潜入县令沈成府中,多亏张梁早将沈府情况摸得一清二楚,轻松于沈府书房将沈成擒杀。随后数日,三兄弟将府邸送与县中督邮,又将余粮尽数施与贫苦百姓,深得百姓赞誉。不料府邸方才送出,忽起大火,将府邸烧尽,督邮亦葬身火海。
半月过后,张角三兄弟终日奔波于巨鹿县乡野间,宣扬“以善道教化天下”,向百姓传教,而张角亦是自称大贤良师,为太平道教主,张梁c张宝则自称大医,亦为太平道副教主。
这日,张角见百姓信奉有加,便于巨鹿县乡召集教众,登坛拜天,救护信教百姓。只见张角身着黄袍,头戴黄冠,手执九节权杖,屹立高台之上。张宝c张梁侍立台下,周边百姓纷纷叩拜张角,口中不时喊着不知名的咒语。
忽而台上四角异光闪闪,张角手中火光灼灼,台下百姓惊呼不已。张角神秘一笑,对百姓高呼道:“本道主得仙人传道,受命于天,前来善教百姓,度化世人,共创太平盛世。”
台下百姓自是连连叩拜,不乏乡中三老等德高望重之人,纷纷乞求道:“请大贤良师施以符咒,救护我等脱离苦海。”
张角当即手执九节杖,上下翻舞,忽而仰天念道:“本道主承受天命,行大顺之道,以救世赈民,实现天下太平,请中黄太一赐予神力,助我救世。”
“大贤良师通晓黄天大道,凡太平道信徒,若有过失,只需跪拜认错,日后不再犯,自可得宽恕,还不叩拜大贤良师,静思己过”,张宝见张角作法完毕,当即对左右亲信递以眼色,冲百姓高吼一声,百姓纷纷伏地跪拜,叩首悔悟。
只见百姓于旷野道上,向四方叩首谢罪,又按五行叩头,再仰头视天,后下叩于地,如此三次,才算完毕。
张角于台上肃穆不语,高举九节权杖,接受万民叩拜,心中得意万分,对日后更是憧憬。
这九节杖乃太平道圣物,传道之具,亦是大贤良师随身信物,乃是黄老所铸,天帝中黄太一所倚,后为天帝传于张角救世。相传九节杖既能招神,又能劾鬼,持杖者代天行事,统摄天地万物,职理九人九气,可度人得道。
所谓九人九气者,治得天心意,使此九气合和,九人共心,故能致上皇太平也。所谓九人,即其无形委气之神人,职在理元气;大神人职在理天;真人职在理地;仙人职在理四时;大道人职在理五行;圣人职在理阴阳;贤人职在理文书,皆授语;凡民职在理草木五谷;奴婢职在理财货。
“叩拜完毕”,在众人叩拜乞求声中,随着张宝一声大吼,百姓顿时止住喧闹,鸦雀无声。
张角这才缓缓开口道:“天以至道为行,地以至德为家,共以生万物,无所匿,无所私;天帝以鬼神监察凡间,人之恶行,有违天道,人之善行,顺应天意,故而天神以人之善恶增减福寿;尔等需多行善事,少为恶事,不可随意欺凌剥削,肆意敛财,当平等互爱,乐善好施,否则必遭天谴,死后将受雷劈火烧之刑。”
张角方说完,便有一群黄衣教众,鱼贯而出,个个头戴黄巾,健壮有力,将十座铜炉抬到台前,而后肃立两旁,闭目不语,这些人皆是张角亲信,尊称“黄巾力士”。
“引天火,烧神符,入圣水,发神力”,张梁随后又是一声大吼,台下两旁黄巾力士徐徐取出黄纸符,焚烧成灰,没入铜炉圣水中。百姓忽而满脸亢奋,纷纷手端陶碗,涌到铜炉旁,跪求符水。
张角又是故作神秘道:“天上常有神圣要语,授人以言,传以相语,故能以治病,如使行人之言,不能治愈病也!本道主上承天命,下救百姓,今得中黄太一授以神力,黄老教尊传以神语,以天符水与太一咒度化世人,潜心皈依太平道者,此符水咒说自可驱除百病,强身健体;若有病患不愈者,皆因其信道之心不坚,必遭天谴。”
待百姓将碗中符水饮尽,张角席坐告台,口念咒语,而后又闭目说道:“吞符过后,符咒已存于心中,不可吐出,席坐静思,口念神咒,符中神力将随心而出;神力发出,法力无双,百病驱散,精神振奋,可得长生。”
这时,张宝拉了下张梁衣襟,低声道:“三弟,百姓过多,药草不足,你速去城中购置些药草,煮成药水,以供明日信徒之需。”
张梁无所谓道:“二兄,何必非要浪费资财,于井中取些凉水,煮沸之后,当作圣水即可,岂不省事?”
“不可如此,大兄早有明言,何况百姓自会捐献资财,购置药材,绰绰有余,快去置办”,张宝低声喝斥一番,张梁悻悻然退下,带着一群黄巾力士,拖着几口大箱子,往城中赶去。
张角自得《太平清领书》,改为《太平经》,立教太平道,于巨鹿县乡野贫苦百姓中广泛传教,以叩拜赦罪c符咒治病来吸纳信徒,发展教众,巨鹿乡间百姓纷纷拜之。
当时,上至朝野,下至县乡,朝官多有信黄老道者,崇尚以善道教民,巨鹿县衙属吏c乡间三老多有信奉者,亦有入教者。张角本就于巨鹿周边小有名气,而今百姓更是将张角奉为神灵,其声名与日剧增,官府以为张角劝民为善,不仅不予追究,反而多有勉励者。
随后,张角深知独木难成林,于信徒中选拔良才收为弟子,教授太平道教义。听闻魏郡灾情尤重,遍地饥民,张济当即带着张宝c张梁二人及众弟子,前往冀州魏郡一带扩大传教。
张角于魏郡,以咒语符水为人医病,百姓饮其符水后,皆不药而愈。百姓纷纷传言张角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将张角奉为活神仙,冀州民众争相叩拜,部分州府官员也信奉太平道。只因百姓活命无望,见张角符咒治病,祛灾解难,放佛法力无边,俨然成为他们最后的祈盼。
(本章完)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