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三卷 叛乱 第五百零一章 终章
满洲国的彻底覆灭,使得魁北克城迅速沦陷。帝国完全控制了整个加拿大地区。帝国在整个加拿大地区建立了六个承宣布政使司,以便于有效地统治这一片区域,同时帝国的移民也一直在持续。
一开始的移民是以朝廷为主导的移民,但随着金矿的发现,帝国民间开始自发地进行移民。
而朱由校一路上走走停停,耗费了近两年的时间才终于抵达吕宋。朱由校不辞辛苦地去吕宋,就是为了宣示帝国对吕宋的主权。
作为帝国最高的统治者,朱由校抵达的那一天,整个吕宋万人空巷,无数的人涌到码头觐见朱由校。当朱由校身影出现的时候,无数人齐声山呼着万岁。
朱由校看着无数跪拜在地身影,不由得心中感慨万千,在历史上,去年的五月二十五日,西班牙人再次在吕宋屠杀了数万的华人。其实在东南亚的华人在历史上数次被屠杀,一直进入到了现代社会东南亚的华人都没有摆脱被屠杀的命运。
而这一切正是因朝廷的不作为导致的,实际上西班牙人在第一次屠杀东南亚华人之后,当时的殖民统治者屠杀完之后就开始后怕了,怕遭到大明的报复,但大明虽然谴责了西班牙人,但最后却是敷衍了事。这才有了西班牙人在马尼拉第二次屠杀华人,甚至第三次屠杀华人。
当然郑成功在历史上曾经试图出兵挽救东南亚的华人,只是还没来得及出兵就逝世了。
相对于大明而言,清朝政府更是不作为,荷兰人制造红溪惨案之后,清朝政府认为:被杀华侨是“自弃王化”、“系彼地土生,实与番民无异”、是“彼地之汉种,自外圣化”,因此华人遭屠杀,“事属可伤,实则孽由自作”,“圣朝”无须加以责备,只是禁止了彼此之间的通商贸易。
从此以后,东南亚国家的排华事件就没有停止过,朱由校感觉东南亚的国家除了泰国等极少数国家没有发生过屠杀华人事件之外,其他大部分国家都发生过,而且许多国家的排华事件都是在进入了所谓的现代文明社会之后发生的。
朱由校在吕宋停留了七天,不但接见了当地的官员,而且还接见了当地的士绅代表。
“李爱卿,南洋是帝国的门户,保护南洋的帝国百姓安全更是朝廷的职责,不能有任何的懈怠,朕不希望在南洋再次出现屠杀帝国百姓的事情。”朱由校对李定国说。
“诺。只是现在英国人与荷兰人在南洋一带的竞争愈发激烈,虽然英国人与荷兰人的战争还未波及南洋一带来,但双方在南洋一带的商船经常会有冲突,偶尔也会殃及池鱼。”
“那就加强南洋一带的巡逻,保护帝国百姓的安全。虽然帝国在裁军,朕会跟皇帝以及大都督府提议加强吕宋都督府的海军力量的。杀人者偿命,无论是荷兰人还是英国人都不能例外,光凭说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要的武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记住,在南洋一带,帝国有能力跟整个西洋开战。如果有必要,那就占领满喇加,控制住整个南洋。”
“诺。只是满喇加现在在荷兰人的手中,帝国与荷兰一直都是盟友的关系。”
“国家之间没有所谓的仁义道德可讲,利益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南洋不是帝国的后花园,而是帝国的门户,失去了南洋,帝国本土就会暴露在敌人面前,只有控制住南洋,帝国就不会惧怕任何来自海上的威胁。任何丢失了南洋的人,都是帝国的罪人,那怕是皇帝丢失了南洋,那这个皇帝就是个昏君,天下应该共讨之。”
“臣明白。”听到朱由校的话,李定国感到压力山大。
“朕的最后一句话可以写下来,立个石碑竖在吕宋城。”
“诺。”
……
朱由校离开吕宋之后,又去了勃泥,仰光等地。在南洋转了一圈之后,才又按原路返回。朱由校并不赶时间,每去一地都会停留数日,以调整到最好状态才出发,所以并不太辛苦。
朱由校在海上,兜兜转转已经过去四年了。在到达台湾之后,他才想着要去了趟东瀛。
在东瀛,由于王赛儿病了,朱由校在这里逗留了一个月之久。到了东瀛之后,朱由校才知道郑森为什么会主动去马达加斯加?一是郑森的子嗣不争气;二是郑森不想与良仁争权了。
“郑森忠义,其子嗣却是难成气候,尽可能善待其子嗣。”朱由校叮嘱道。
“臣明白。”良仁点头道。
“你母亲想与朕一起回帝国,朕同意了。”
“臣听母后提起过,臣也同意了。母后一直希望能与父皇葬在一起,这是母后最大的心愿。臣唯一担心的是母后年事以高,现在身体已经大不如前,恐怕经不起海上长时间的颠簸。”
“你母亲和朕待在一起的时间最少,朕一直心存愧疚,她的这个心愿,朕一定要帮她达成的,待你母亲病好了,朕走海路会走朝鲜的,这样的话会有足够的时间来休息。”
“嗯。东瀛的一切臣会安排的。待母后百年之后,臣会为母后在东瀛设立衣冠冢。”
……
朱由校离开东瀛之时,王赛儿随着朱由校一起走了。而此刻朱由校在北海建造的行宫也已经完成,行宫采用了现代的一些暖气技术,确保在冬季绝不会冷。
在抵达朝鲜之后,王赛儿突然病重,薨于汉城。朱由校为了履行对王赛儿的承诺,他不但使用了大量防腐的技术,而且决定不返回京师,直接前往北海。
而朱由校此去北海之后,便就一直留在了北海,也正是朱由校的到来,使得北海的人口数量剧增,经济更是一日千里,迅速成为了西波尔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兴福十五年八月十一日,七十岁的朱由校驾崩于北海行宫。根据朱由校的遗诏,他禁止任何人给他取了谥号和庙号。只因朱由校明白他所做的许多事情并不符合这个时代的价值观,所以朱由校不想在他死后马上就有人对他所的事情做出盖棺定论。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一开始的移民是以朝廷为主导的移民,但随着金矿的发现,帝国民间开始自发地进行移民。
而朱由校一路上走走停停,耗费了近两年的时间才终于抵达吕宋。朱由校不辞辛苦地去吕宋,就是为了宣示帝国对吕宋的主权。
作为帝国最高的统治者,朱由校抵达的那一天,整个吕宋万人空巷,无数的人涌到码头觐见朱由校。当朱由校身影出现的时候,无数人齐声山呼着万岁。
朱由校看着无数跪拜在地身影,不由得心中感慨万千,在历史上,去年的五月二十五日,西班牙人再次在吕宋屠杀了数万的华人。其实在东南亚的华人在历史上数次被屠杀,一直进入到了现代社会东南亚的华人都没有摆脱被屠杀的命运。
而这一切正是因朝廷的不作为导致的,实际上西班牙人在第一次屠杀东南亚华人之后,当时的殖民统治者屠杀完之后就开始后怕了,怕遭到大明的报复,但大明虽然谴责了西班牙人,但最后却是敷衍了事。这才有了西班牙人在马尼拉第二次屠杀华人,甚至第三次屠杀华人。
当然郑成功在历史上曾经试图出兵挽救东南亚的华人,只是还没来得及出兵就逝世了。
相对于大明而言,清朝政府更是不作为,荷兰人制造红溪惨案之后,清朝政府认为:被杀华侨是“自弃王化”、“系彼地土生,实与番民无异”、是“彼地之汉种,自外圣化”,因此华人遭屠杀,“事属可伤,实则孽由自作”,“圣朝”无须加以责备,只是禁止了彼此之间的通商贸易。
从此以后,东南亚国家的排华事件就没有停止过,朱由校感觉东南亚的国家除了泰国等极少数国家没有发生过屠杀华人事件之外,其他大部分国家都发生过,而且许多国家的排华事件都是在进入了所谓的现代文明社会之后发生的。
朱由校在吕宋停留了七天,不但接见了当地的官员,而且还接见了当地的士绅代表。
“李爱卿,南洋是帝国的门户,保护南洋的帝国百姓安全更是朝廷的职责,不能有任何的懈怠,朕不希望在南洋再次出现屠杀帝国百姓的事情。”朱由校对李定国说。
“诺。只是现在英国人与荷兰人在南洋一带的竞争愈发激烈,虽然英国人与荷兰人的战争还未波及南洋一带来,但双方在南洋一带的商船经常会有冲突,偶尔也会殃及池鱼。”
“那就加强南洋一带的巡逻,保护帝国百姓的安全。虽然帝国在裁军,朕会跟皇帝以及大都督府提议加强吕宋都督府的海军力量的。杀人者偿命,无论是荷兰人还是英国人都不能例外,光凭说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要的武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记住,在南洋一带,帝国有能力跟整个西洋开战。如果有必要,那就占领满喇加,控制住整个南洋。”
“诺。只是满喇加现在在荷兰人的手中,帝国与荷兰一直都是盟友的关系。”
“国家之间没有所谓的仁义道德可讲,利益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南洋不是帝国的后花园,而是帝国的门户,失去了南洋,帝国本土就会暴露在敌人面前,只有控制住南洋,帝国就不会惧怕任何来自海上的威胁。任何丢失了南洋的人,都是帝国的罪人,那怕是皇帝丢失了南洋,那这个皇帝就是个昏君,天下应该共讨之。”
“臣明白。”听到朱由校的话,李定国感到压力山大。
“朕的最后一句话可以写下来,立个石碑竖在吕宋城。”
“诺。”
……
朱由校离开吕宋之后,又去了勃泥,仰光等地。在南洋转了一圈之后,才又按原路返回。朱由校并不赶时间,每去一地都会停留数日,以调整到最好状态才出发,所以并不太辛苦。
朱由校在海上,兜兜转转已经过去四年了。在到达台湾之后,他才想着要去了趟东瀛。
在东瀛,由于王赛儿病了,朱由校在这里逗留了一个月之久。到了东瀛之后,朱由校才知道郑森为什么会主动去马达加斯加?一是郑森的子嗣不争气;二是郑森不想与良仁争权了。
“郑森忠义,其子嗣却是难成气候,尽可能善待其子嗣。”朱由校叮嘱道。
“臣明白。”良仁点头道。
“你母亲想与朕一起回帝国,朕同意了。”
“臣听母后提起过,臣也同意了。母后一直希望能与父皇葬在一起,这是母后最大的心愿。臣唯一担心的是母后年事以高,现在身体已经大不如前,恐怕经不起海上长时间的颠簸。”
“你母亲和朕待在一起的时间最少,朕一直心存愧疚,她的这个心愿,朕一定要帮她达成的,待你母亲病好了,朕走海路会走朝鲜的,这样的话会有足够的时间来休息。”
“嗯。东瀛的一切臣会安排的。待母后百年之后,臣会为母后在东瀛设立衣冠冢。”
……
朱由校离开东瀛之时,王赛儿随着朱由校一起走了。而此刻朱由校在北海建造的行宫也已经完成,行宫采用了现代的一些暖气技术,确保在冬季绝不会冷。
在抵达朝鲜之后,王赛儿突然病重,薨于汉城。朱由校为了履行对王赛儿的承诺,他不但使用了大量防腐的技术,而且决定不返回京师,直接前往北海。
而朱由校此去北海之后,便就一直留在了北海,也正是朱由校的到来,使得北海的人口数量剧增,经济更是一日千里,迅速成为了西波尔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兴福十五年八月十一日,七十岁的朱由校驾崩于北海行宫。根据朱由校的遗诏,他禁止任何人给他取了谥号和庙号。只因朱由校明白他所做的许多事情并不符合这个时代的价值观,所以朱由校不想在他死后马上就有人对他所的事情做出盖棺定论。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