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拜师入学
杨一轻和德智书馆其余两位先生都是好奇的围拢了过来,试卷给他们地第一感觉就是,字不错,一手小楷轻灵飘逸,却又不失章法,卷面也很整洁,三位对黄炳林的印象顿时提升了不少。
三位先生仔细查看行文,三位先生时而点头,时而低声聊上两句。黄炳林自交上答卷之后,便是退出了斋室,站在门口处,等待着三位先生的审判。当他看到三位先生脸上的神色时,已经知道,自己应该是能过了。
果然,约莫过了两刻钟,杨一轻的声音就响起了:“炳林进来吧。”
“是,”黄炳林应了一声,缓缓走进三位先生,“三位先生好,有劳你们了。”
对于黄炳林有礼貌的问好,三位先生赞许的点头,杨一轻咳嗽了一声,放下手中的卷子,说道:“你的四书文和五经文是很不错的,从承题到破题,都中规中矩,不过,”
黄炳林做人做事地准则是凡事留一线,所以这次他藏拙了不少,他的意思是,只是一场入学考试,没必要把自己那点干货都抖漏出来。降龙十八掌中不是还有亢龙有悔嘛。
“不过你也是有不足之处,文中典例不足,有些空虚感,行文连接上也有待加强”杨一轻像数豆子一般点评了一刻钟,这才稍稍停下来,盖棺定论道:“今天已经晚了,明早你过来吧,带上六礼,咱们行拜师礼,正式入我德智书馆读书。”
虽然已经料到结果,但当杨一轻这话落入耳中时,黄炳林还是压抑不住,心跳加快了几拍,“谢谢馆长和两位先生。”
杨一轻和两位先生点头,杨一轻看着黄炳林的衣衫,说道:“我知道你家里肯定不富余,六礼不需要太多,是个意思就行。”
“是,学生明白。”黄炳林点头:“三位老师,那学生先走了。”
“今日已晚,是否需要在号舍里先休息一晚?”一名三十五六,叫李大的老师好意问道。
黄炳林谢过他的好意,道:“不了,学生已在城中寻得住处,此时回去还来得及。”
见他这么说,三位老师也不做挽留,让他路上小心便各自散去。
一路小跑着敢回揽月楼,黄炳林在厨房草草吃了点就被找到,配合乐班演奏去了。
天公作美,今夜揽月楼的生意并不是很好,才戌时中揽月楼大堂里就没什么人了,乐班子也就早早散了。黄炳林回到揽月楼为他准备的一间房子里,洗了个热水澡,然后将明日拜师所需一应收拾好,这才躺到床上,带着微笑入睡。
第二天天色微明,黄炳林就起来洗脸收拾,穿上蓝色直衫就出了门,往德智书馆而去。
等他到了德智书馆的时候,杨一轻和两位先生已经将一切准备好了。德智书馆分为赤橙黄绿四个班,赤橙两个是蒙学,赤班是刚开始入学的弟子,主要教授《三字经》c《百家姓》,而橙班则是教授《千字文》c《论语》,有时也涉及一些四书的内容,而黄级班则是入学已经有一些年头,准备参加县试的弟子,青级班最高,人数最少,是已经过了县试,却对接下来府试和院试,没把握或把握不足的,回来继续进修的童生。
黄炳林要进的是黄级班,黄级班的先生正是昨日那位好心让他留下住宿的李大。李大字伯知,虽然只是秀才,但经过他教导的学生,有不少过了童生试,在地方上颇有名气。
李大今年三十六岁,国字脸上带着有着尖尖的胡茬,目光炯炯有神,显得很是睿智。当黄炳林进来拜师时,李大坐在斋室正中的椅子上,头顶是“循循善诱”的匾额,墙上的至圣先师孔子似乎也知道今天是个好日子,嘴角微微勾着,露出温馨的笑意。
黄炳林将六礼齐备,然后恭敬地磕头敬茶,又给先生行礼问安,最后接过李大递过来的《大学》,算是见师礼,表明从今以后,自己就是李大的弟子了。
《大学》是孔子的学生曾子所作,文辞简约,内涵深刻,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今人如何做人c做事c立业等均有启迪意义。
李大坐在椅子上,亲切的看着面前的黄炳林,以缓慢的语气训诫道:“尔资质上佳,定要诚心向学,切不可朝闻夕废,来日问达贤明,求于著学之间。若将来有出入朝堂显达之日,必要尽力辅佐君上,清正廉明,匡扶天下,为百姓谋福。”
黄炳林再次恭恭敬敬磕头领受,拜师仪式这才算是结束。
因为昨天黄炳林的束脩已经敬上了,所以李大在礼成后便是缓缓站起来,带着前者前往课堂。
当黄炳林带着《大学》到了黄级班的时候,眼前一方方小桌案整齐有序地摆放着,学生们坐在凳子上,摇头晃脑地正在诵读。
黄级班的学生大都在16到22之间,突然进来一个14岁的小毛孩,顿时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如果不是李大亲自带进来的话,说不得现在黄级班已经炸开了锅了。
黄炳林刚走进学堂,黄家用就发现了他,连忙放下啊手里的书本,挥手打招呼。
黄家勇毕竟只年长黄炳林两岁,又从小被送来书馆读书,在黄家算得上是一个心灵纯洁的孩子,没有成年人的勾心斗角。对他而言黄炳林只是他的堂弟而不是竞争对手,所以不至于像大伯大伯母一样冷漠。
让黄炳林稍微有些感到意外的是,三叔父家的家图也在这里,同是李大的学生。而且黄家图坐在离讲台不远的中心位置上,似乎成绩还不错。见黄炳林看向他,家图礼貌地笑着点点头。
黄炳林向两位哥哥点了点头,随便捡了个空位坐下。
李大站到讲台之上,扫视了一圈,戒尺轻敲了三下教案,用浑厚的声音说道:“今日尔等多了一位同窗,他也是黄家儿郎,与家勇c家图乃是兄弟。”
黄炳林站起身来鞠躬:“先生好,同学们好,我叫黄炳林,以后请各位同窗兄弟多多指教。”
李大点头,让黄炳林坐下,拿起桌上的《大学》,语气悠悠道:“今日教给尔等下一段,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尔等先自念几遍,有何感悟再说出来,可以先行讨论,等先生回来,与尔等一同参研细说。”
说完李大起身出门,不知道干嘛去了。其实李大这种做法很好,在这个阶级观念强盛,天地君亲师的时代,老师在场总会让学生感觉到莫名的压力。先生走了,学生才能更好的去发挥,创造奇迹。学生们在课堂上,将自己的心得说出来,一同讨论,也无疑是鼓励学生们交换思想,共同进步。
而李大最后的参研细说,就是要等学生们有从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之后,他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最正确的理解和破题方式教给学生。如此一来,学生们的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忆也要比之一板一眼的死读书教死书要强得多。
等李大起身出门的背影一消失,屋子里顿时就喧闹起来,倒不是学生趁机倒乱,而是同学们就听讼一段,正在发表自己的高见。
黄炳林则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交头接耳,而是默默地把整部《大学》翻阅一遍。
《大学》的版本主要由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c传的《大学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以朱熹《大学章句》本,流传最广c影响最大,明朝中后期和清朝采用的也多是《大学章句》本,黄炳林熟悉的也是这一体系。
就在黄炳林翻阅《大学》的时候,突然身边多了几个人,却是家勇和家图和两个素不相识的同学。家图一拍炳林肩膀,“好小子,昨天听庞胖子说,我还以为弄错了,没想到还真是你啊。”
大哥家勇说道:“我也没想到,四弟你竟有如此本事,挑战德智书馆居然成功了!爷爷听到消息,估计会相当高兴,还有九叔,也会为你感到骄傲的。”
黄金文在家是老三,在他那一代里却是排行第九,所以在家的时候晚辈叫小叔,而在外的时候则是叫九叔以区分。
“炳林之前是我爹做得不对,你不要往心里去啊。”黄家图尴尬的说道:“其实那晚你走了之后,我爹就已经有些后悔了,整晚都没睡,站在客厅了对着天井发呆,连我娘劝也没用对了,你现在住在那里?我看你似乎没有留宿在学校。”
“没事,我已经找到地方住了。”黄炳林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做纠缠,主动叉开话题道:“先生的题你们解得怎样了?”
两人也看出来他不愿在这个问题上做讨论,也都是转到学术上来。两人开始的时候还觉得黄炳林能考进德智书馆大多是运气使然,不会有什么干货,没想到却是越谈越是心惊。黄炳林虽只是刚入学,所说的话也不多,但往往都是画龙点睛之笔,正切要害。让黄家勇和黄家图有种怪异的感觉,感觉他两是新生,黄炳林则是释卷几十年的老学纠一样。
(本章完)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三位先生仔细查看行文,三位先生时而点头,时而低声聊上两句。黄炳林自交上答卷之后,便是退出了斋室,站在门口处,等待着三位先生的审判。当他看到三位先生脸上的神色时,已经知道,自己应该是能过了。
果然,约莫过了两刻钟,杨一轻的声音就响起了:“炳林进来吧。”
“是,”黄炳林应了一声,缓缓走进三位先生,“三位先生好,有劳你们了。”
对于黄炳林有礼貌的问好,三位先生赞许的点头,杨一轻咳嗽了一声,放下手中的卷子,说道:“你的四书文和五经文是很不错的,从承题到破题,都中规中矩,不过,”
黄炳林做人做事地准则是凡事留一线,所以这次他藏拙了不少,他的意思是,只是一场入学考试,没必要把自己那点干货都抖漏出来。降龙十八掌中不是还有亢龙有悔嘛。
“不过你也是有不足之处,文中典例不足,有些空虚感,行文连接上也有待加强”杨一轻像数豆子一般点评了一刻钟,这才稍稍停下来,盖棺定论道:“今天已经晚了,明早你过来吧,带上六礼,咱们行拜师礼,正式入我德智书馆读书。”
虽然已经料到结果,但当杨一轻这话落入耳中时,黄炳林还是压抑不住,心跳加快了几拍,“谢谢馆长和两位先生。”
杨一轻和两位先生点头,杨一轻看着黄炳林的衣衫,说道:“我知道你家里肯定不富余,六礼不需要太多,是个意思就行。”
“是,学生明白。”黄炳林点头:“三位老师,那学生先走了。”
“今日已晚,是否需要在号舍里先休息一晚?”一名三十五六,叫李大的老师好意问道。
黄炳林谢过他的好意,道:“不了,学生已在城中寻得住处,此时回去还来得及。”
见他这么说,三位老师也不做挽留,让他路上小心便各自散去。
一路小跑着敢回揽月楼,黄炳林在厨房草草吃了点就被找到,配合乐班演奏去了。
天公作美,今夜揽月楼的生意并不是很好,才戌时中揽月楼大堂里就没什么人了,乐班子也就早早散了。黄炳林回到揽月楼为他准备的一间房子里,洗了个热水澡,然后将明日拜师所需一应收拾好,这才躺到床上,带着微笑入睡。
第二天天色微明,黄炳林就起来洗脸收拾,穿上蓝色直衫就出了门,往德智书馆而去。
等他到了德智书馆的时候,杨一轻和两位先生已经将一切准备好了。德智书馆分为赤橙黄绿四个班,赤橙两个是蒙学,赤班是刚开始入学的弟子,主要教授《三字经》c《百家姓》,而橙班则是教授《千字文》c《论语》,有时也涉及一些四书的内容,而黄级班则是入学已经有一些年头,准备参加县试的弟子,青级班最高,人数最少,是已经过了县试,却对接下来府试和院试,没把握或把握不足的,回来继续进修的童生。
黄炳林要进的是黄级班,黄级班的先生正是昨日那位好心让他留下住宿的李大。李大字伯知,虽然只是秀才,但经过他教导的学生,有不少过了童生试,在地方上颇有名气。
李大今年三十六岁,国字脸上带着有着尖尖的胡茬,目光炯炯有神,显得很是睿智。当黄炳林进来拜师时,李大坐在斋室正中的椅子上,头顶是“循循善诱”的匾额,墙上的至圣先师孔子似乎也知道今天是个好日子,嘴角微微勾着,露出温馨的笑意。
黄炳林将六礼齐备,然后恭敬地磕头敬茶,又给先生行礼问安,最后接过李大递过来的《大学》,算是见师礼,表明从今以后,自己就是李大的弟子了。
《大学》是孔子的学生曾子所作,文辞简约,内涵深刻,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今人如何做人c做事c立业等均有启迪意义。
李大坐在椅子上,亲切的看着面前的黄炳林,以缓慢的语气训诫道:“尔资质上佳,定要诚心向学,切不可朝闻夕废,来日问达贤明,求于著学之间。若将来有出入朝堂显达之日,必要尽力辅佐君上,清正廉明,匡扶天下,为百姓谋福。”
黄炳林再次恭恭敬敬磕头领受,拜师仪式这才算是结束。
因为昨天黄炳林的束脩已经敬上了,所以李大在礼成后便是缓缓站起来,带着前者前往课堂。
当黄炳林带着《大学》到了黄级班的时候,眼前一方方小桌案整齐有序地摆放着,学生们坐在凳子上,摇头晃脑地正在诵读。
黄级班的学生大都在16到22之间,突然进来一个14岁的小毛孩,顿时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如果不是李大亲自带进来的话,说不得现在黄级班已经炸开了锅了。
黄炳林刚走进学堂,黄家用就发现了他,连忙放下啊手里的书本,挥手打招呼。
黄家勇毕竟只年长黄炳林两岁,又从小被送来书馆读书,在黄家算得上是一个心灵纯洁的孩子,没有成年人的勾心斗角。对他而言黄炳林只是他的堂弟而不是竞争对手,所以不至于像大伯大伯母一样冷漠。
让黄炳林稍微有些感到意外的是,三叔父家的家图也在这里,同是李大的学生。而且黄家图坐在离讲台不远的中心位置上,似乎成绩还不错。见黄炳林看向他,家图礼貌地笑着点点头。
黄炳林向两位哥哥点了点头,随便捡了个空位坐下。
李大站到讲台之上,扫视了一圈,戒尺轻敲了三下教案,用浑厚的声音说道:“今日尔等多了一位同窗,他也是黄家儿郎,与家勇c家图乃是兄弟。”
黄炳林站起身来鞠躬:“先生好,同学们好,我叫黄炳林,以后请各位同窗兄弟多多指教。”
李大点头,让黄炳林坐下,拿起桌上的《大学》,语气悠悠道:“今日教给尔等下一段,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尔等先自念几遍,有何感悟再说出来,可以先行讨论,等先生回来,与尔等一同参研细说。”
说完李大起身出门,不知道干嘛去了。其实李大这种做法很好,在这个阶级观念强盛,天地君亲师的时代,老师在场总会让学生感觉到莫名的压力。先生走了,学生才能更好的去发挥,创造奇迹。学生们在课堂上,将自己的心得说出来,一同讨论,也无疑是鼓励学生们交换思想,共同进步。
而李大最后的参研细说,就是要等学生们有从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之后,他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最正确的理解和破题方式教给学生。如此一来,学生们的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忆也要比之一板一眼的死读书教死书要强得多。
等李大起身出门的背影一消失,屋子里顿时就喧闹起来,倒不是学生趁机倒乱,而是同学们就听讼一段,正在发表自己的高见。
黄炳林则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交头接耳,而是默默地把整部《大学》翻阅一遍。
《大学》的版本主要由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c传的《大学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以朱熹《大学章句》本,流传最广c影响最大,明朝中后期和清朝采用的也多是《大学章句》本,黄炳林熟悉的也是这一体系。
就在黄炳林翻阅《大学》的时候,突然身边多了几个人,却是家勇和家图和两个素不相识的同学。家图一拍炳林肩膀,“好小子,昨天听庞胖子说,我还以为弄错了,没想到还真是你啊。”
大哥家勇说道:“我也没想到,四弟你竟有如此本事,挑战德智书馆居然成功了!爷爷听到消息,估计会相当高兴,还有九叔,也会为你感到骄傲的。”
黄金文在家是老三,在他那一代里却是排行第九,所以在家的时候晚辈叫小叔,而在外的时候则是叫九叔以区分。
“炳林之前是我爹做得不对,你不要往心里去啊。”黄家图尴尬的说道:“其实那晚你走了之后,我爹就已经有些后悔了,整晚都没睡,站在客厅了对着天井发呆,连我娘劝也没用对了,你现在住在那里?我看你似乎没有留宿在学校。”
“没事,我已经找到地方住了。”黄炳林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做纠缠,主动叉开话题道:“先生的题你们解得怎样了?”
两人也看出来他不愿在这个问题上做讨论,也都是转到学术上来。两人开始的时候还觉得黄炳林能考进德智书馆大多是运气使然,不会有什么干货,没想到却是越谈越是心惊。黄炳林虽只是刚入学,所说的话也不多,但往往都是画龙点睛之笔,正切要害。让黄家勇和黄家图有种怪异的感觉,感觉他两是新生,黄炳林则是释卷几十年的老学纠一样。
(本章完)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