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儒家
一日之间,当世魔门帝君c日后儒家之首,两大绝代人物,竟接连出现在自己面前,易迁流只觉得世事变化之玄奇,着实令人匪夷所思。不过,他又转念一想,自己从一个小小的黑衣使,摇身一变,成了道魔二仙的传人,说起来岂不更是天方夜谭?身份转变之下,这一切似是机缘巧合,却也不难以理解。
马车平稳地在路上走着,偶尔压在石块上,微微摇晃。虞策旋嘱咐道:“易兄,你脏腑遭受震动,气血有损,不可轻易乱动。如今最好少说些话,静心养神,慢慢养伤。”易迁流也觉得胸口发疼,只好点头应是,虞策旋见他如此,微微点头,此后便自顾自地读起书来。
虽说儒家之人,不修法术,寿难满百,无法和诸多修真相提并论,可在易迁流眼中,虞策旋端坐在那里,一举一动如规按据,不违礼法,已是极有威严,给他的压力,比之此前与之交战的如悟和尚,有过之而无不及,心下不由惊奇。
惊奇之余,易迁流也愈加疑惑,方才虞策旋引经据典,看似详细,实则把救了自己的理由遮掩了过去。若是换做他人这般说,他或许还能信上几分。可在如今魔门再度显踪的时节里,虞策旋这般聪颖的人物,怎么会不加分辨,贸然将一个陌生之人放在自己的马车之内?一块“平事令府”的令牌,说实话,可信度并不高,至少,不足以换取虞策旋的信任。
千百年来,魔门与道门的争斗,表面上看,似乎是依靠修真之间的对战厮杀,来决定胜负。然而,无论道魔,都是来源于世俗,立根于世俗。所以漫长的时间里,道魔的战场早已延展至民政军商各个方面,在无形之间明争暗斗。道家的“无为而治”,可不仅仅是修行的法门。然而道家治国之法,终究太过缥缈,根基不深,后来被儒家取代。此后道门退出世俗,直到数百年前,与儒家联手,凭借儒家执掌人道之力的机缘,获得极深厚的根基,才全面压制住了魔门。
这段历史,对于对天下之势略有研究之人来说,已是公开的秘密。
自此之后,儒家虽不是魔门死敌,却也成为了魔门打击的对象,每当魔门与道佛争锋之时,儒家也随之遭逢劫难。如今魔门再度出山,儒家自然应如临大敌。像虞策旋这等与道佛关系极为密切的,且已被视作未来儒家之首的人,更应时时谨慎,他怎么会不考虑这个方面?
正想着,只听那边虞策旋突然发出声音,念道:“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孔圣年高之时,却也有这般少年心气,委实有趣。不知易兄如何看待此句?”易迁流咳嗽了几下,道:“我非儒生,不敢对先贤语句妄加评论。只是此句,历代说法不一,争议纷纷,不知虞先生说孔圣是少年心气,是有何根据呢?”
虞策旋意味深长地一笑,反问道:“遍观《论语》,只有原壤此人,不在史册之中。易兄既是平事令大人治下黑衣使,自是走南闯北,见识不凡,或可知晓这原壤是何许人也么?”
易迁流本想直言不知,但脑海之中突然闪过一丝极模糊的记忆,似乎曾在另一个地方见过这个名字。他努力回想,方才想起来,楚图南留下的关于魔门历代强者的记载中,有一位春秋时的散仙,名字便叫做“原壤”!只是不知,此原壤,是彼原壤么?想到这里,易迁流面色一僵,虞策旋这话里大有深意,似乎指向了某个惊天的奥秘。
虞策旋扫了一眼他的神情,道:“若你知晓这‘原壤’之名,你方才的困惑,或可消解一半啦。”易迁流强笑一声,正要说话,突然大惊失声,道:“你说什么?”
虞策旋朗声一笑,眉眼间终于流露出属于年轻人的神气,如炫耀宝物般得意洋洋,道:“所谓‘五十而知天命’,我儒家中人,若是修养到了一定地步,连天命都可揣测,何况他人所思所想?区区不才,虽不敢与名德重望的大儒相比,但在这一项上,确实小有成就。方才你心思浮动,思绪弥漫,方为在下所知,并非有意窥探。尽管如此,也是我失礼了。”
易迁流也是聪慧之人,加之阅遍经籍,转念间便想明白了个中缘由。儒家入主朝廷,以人伦大道治世,司掌人道伟力。所谓一法通,万法通,儒家之人,虽不如道佛一般,追求长生解脱,更不修习奇功妙法,但也无意间触及了“道”和“法”,或许也因此拥有了一些预想不到的能力。
易迁流吸了口凉气,道:“我只知儒家之人,读史明理,治国安邦,没想到竟也有这般玄妙神通。”虞策旋道:“易兄,似乎不太清楚,儒生和儒家之人的区别啊。当世堪称儒家之人者,不过寥寥百余人。其余诸子,不过是读书人罢了。就像道佛盛行于世,信奉者多,但能入修真之门的却少之又少,是一个道理。”
这么一讲,易迁流自然明白,儒家讲求学识c品行c修养等等,就如道佛两门讲求资质c悟性等等,条件不够,自然不足以列入门墙。他又转念一想,这是否意味着,名入儒家之人,也会如虞策旋一般,有着其他不为人知的秘密呢?虞策旋见他面露疲惫之色,道:“易兄,看你有些疲累,还是暂且休息吧。等你稍有恢复,我们再慢慢聊。”顿了一顿,他接着说道:“毕竟,我对易兄的那首‘碧江寒烟横’,向往已久,心痒的很。这次有幸得见易兄,正好可以讨教。”
(本章完)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马车平稳地在路上走着,偶尔压在石块上,微微摇晃。虞策旋嘱咐道:“易兄,你脏腑遭受震动,气血有损,不可轻易乱动。如今最好少说些话,静心养神,慢慢养伤。”易迁流也觉得胸口发疼,只好点头应是,虞策旋见他如此,微微点头,此后便自顾自地读起书来。
虽说儒家之人,不修法术,寿难满百,无法和诸多修真相提并论,可在易迁流眼中,虞策旋端坐在那里,一举一动如规按据,不违礼法,已是极有威严,给他的压力,比之此前与之交战的如悟和尚,有过之而无不及,心下不由惊奇。
惊奇之余,易迁流也愈加疑惑,方才虞策旋引经据典,看似详细,实则把救了自己的理由遮掩了过去。若是换做他人这般说,他或许还能信上几分。可在如今魔门再度显踪的时节里,虞策旋这般聪颖的人物,怎么会不加分辨,贸然将一个陌生之人放在自己的马车之内?一块“平事令府”的令牌,说实话,可信度并不高,至少,不足以换取虞策旋的信任。
千百年来,魔门与道门的争斗,表面上看,似乎是依靠修真之间的对战厮杀,来决定胜负。然而,无论道魔,都是来源于世俗,立根于世俗。所以漫长的时间里,道魔的战场早已延展至民政军商各个方面,在无形之间明争暗斗。道家的“无为而治”,可不仅仅是修行的法门。然而道家治国之法,终究太过缥缈,根基不深,后来被儒家取代。此后道门退出世俗,直到数百年前,与儒家联手,凭借儒家执掌人道之力的机缘,获得极深厚的根基,才全面压制住了魔门。
这段历史,对于对天下之势略有研究之人来说,已是公开的秘密。
自此之后,儒家虽不是魔门死敌,却也成为了魔门打击的对象,每当魔门与道佛争锋之时,儒家也随之遭逢劫难。如今魔门再度出山,儒家自然应如临大敌。像虞策旋这等与道佛关系极为密切的,且已被视作未来儒家之首的人,更应时时谨慎,他怎么会不考虑这个方面?
正想着,只听那边虞策旋突然发出声音,念道:“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悌,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孔圣年高之时,却也有这般少年心气,委实有趣。不知易兄如何看待此句?”易迁流咳嗽了几下,道:“我非儒生,不敢对先贤语句妄加评论。只是此句,历代说法不一,争议纷纷,不知虞先生说孔圣是少年心气,是有何根据呢?”
虞策旋意味深长地一笑,反问道:“遍观《论语》,只有原壤此人,不在史册之中。易兄既是平事令大人治下黑衣使,自是走南闯北,见识不凡,或可知晓这原壤是何许人也么?”
易迁流本想直言不知,但脑海之中突然闪过一丝极模糊的记忆,似乎曾在另一个地方见过这个名字。他努力回想,方才想起来,楚图南留下的关于魔门历代强者的记载中,有一位春秋时的散仙,名字便叫做“原壤”!只是不知,此原壤,是彼原壤么?想到这里,易迁流面色一僵,虞策旋这话里大有深意,似乎指向了某个惊天的奥秘。
虞策旋扫了一眼他的神情,道:“若你知晓这‘原壤’之名,你方才的困惑,或可消解一半啦。”易迁流强笑一声,正要说话,突然大惊失声,道:“你说什么?”
虞策旋朗声一笑,眉眼间终于流露出属于年轻人的神气,如炫耀宝物般得意洋洋,道:“所谓‘五十而知天命’,我儒家中人,若是修养到了一定地步,连天命都可揣测,何况他人所思所想?区区不才,虽不敢与名德重望的大儒相比,但在这一项上,确实小有成就。方才你心思浮动,思绪弥漫,方为在下所知,并非有意窥探。尽管如此,也是我失礼了。”
易迁流也是聪慧之人,加之阅遍经籍,转念间便想明白了个中缘由。儒家入主朝廷,以人伦大道治世,司掌人道伟力。所谓一法通,万法通,儒家之人,虽不如道佛一般,追求长生解脱,更不修习奇功妙法,但也无意间触及了“道”和“法”,或许也因此拥有了一些预想不到的能力。
易迁流吸了口凉气,道:“我只知儒家之人,读史明理,治国安邦,没想到竟也有这般玄妙神通。”虞策旋道:“易兄,似乎不太清楚,儒生和儒家之人的区别啊。当世堪称儒家之人者,不过寥寥百余人。其余诸子,不过是读书人罢了。就像道佛盛行于世,信奉者多,但能入修真之门的却少之又少,是一个道理。”
这么一讲,易迁流自然明白,儒家讲求学识c品行c修养等等,就如道佛两门讲求资质c悟性等等,条件不够,自然不足以列入门墙。他又转念一想,这是否意味着,名入儒家之人,也会如虞策旋一般,有着其他不为人知的秘密呢?虞策旋见他面露疲惫之色,道:“易兄,看你有些疲累,还是暂且休息吧。等你稍有恢复,我们再慢慢聊。”顿了一顿,他接着说道:“毕竟,我对易兄的那首‘碧江寒烟横’,向往已久,心痒的很。这次有幸得见易兄,正好可以讨教。”
(本章完)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