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20 开封瓦舍
第二日早起,收拾好了行装离开少林,十八罗汉在燕小王爷的带领下,转身面对少林寺的山门齐齐鞠了一个躬,搞得送行的一堆大小和尚们惊诧不已。有见过倭夷的低声说道:“这不是扶桑人的礼节么?怎么用在了此时?”
赵与愿朗声对众人说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与愿在此与各位相聚五年,已是难得的福分,此后却不敢再将此有为之身虚度春秋。人生一世,又能有几个五年?今后敢不效仿诸葛武侯,惟将这一腔热血c大好头颅抛洒至我大宋国土罢了!此礼因之而名为‘鞠躬’,却与倭贼何干!”
说完他率先向山下走去。
众和尚在他们身后大呼小叫,每个人都说了些告别的话。有些随口应付的是:“于愿,一路顺风!师兄,旅途愉快!”那些重感情的稍微讲究一些:“于愿,各位师兄c师弟c师侄们,大家要保重啊!”有些人听懂了他说的话,向他表示置疑:“于愿,你这是在骂我们么?过两天我也找方丈辞职去!”而那些最不知所谓的张口来:“早去早回!”结果遭到了众人的一致鄙视。
一行十九人都是练家子,下山何用半个时辰,早已来到了山脚下。赵与愿和众人一合计,还是按照他五年前的路线,从开封返回襄阳,再转途前往成州。前日他已经让随行的那个护卫朱勇能赶回成州报信,估计等他们到达襄阳时,赵柬派来接应的人马也该到了。
不久来到一处集市,赵与愿掏出金银给每个人买了一匹马,又买了十八套俗家衣冠给众僧人换,最难遮掩的十八个光头也都戴了帽子。众人换好后彼此一打量都是忍俊不止,免不了相互取笑几句。
这其无色却与众人不同,原来他在出家前本是关西富家子弟出身,父母双亡之后很是过了几年宝马香车的日子,对于衣食穿着也颇有些研究,后来把家业挥霍一空才不得不看破红尘进了少林。当下便由他指点着众人穿戴一新,连赵与愿也被他指摘了几句,说他穿得很没味。赵与愿在少林寺里潜心习武,哪里有时间考虑这些东西,买衣服只要合身,也不过多讲究。
看着无色那副兴兴头头的样子,赵与愿心里很怀疑他在天鸣和尚面前的那番表演能有几分真实性。
不过无色也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那是众僧人今后应该怎么称呼。无色的意见是,法号是不能再用了,像他自己出家前叫做谢怀远,现在恢复本名可以,其他人有俗家名字的拣起来再用,没有的还需要另起一个。问了一圈,最后只有觉远和方生两个人都是孤儿,从小进寺当了和尚,而且方生还不愿意改名,坚持要用法号,以示对那段少林往事的纪念。
赵与愿觉得方生这名字也还说得过去,由着他了。再问觉远时,觉远性子随和,却是无可无不可的。
赵与愿嘿嘿一笑,道:“既然你没意见,那我给你取个名,今后你叫李连杰吧。”众人一听都说好,这事定下来了。
赶了两天路,到第三天下午,一行人骑在马进了开封城。
此番故地重游,走在宽敞的御街,赵与愿感觉开封市面之五年前又兴旺了许多,可见其再生能力煞是惊人。只见南北轴线一条通关大道,从北宋的旧日皇宫宣德门起,向南经过里城朱雀门,直至外城南熏门止,长达十余里。御街两侧开通了河渠,水源乃是从环绕汴梁城的汴水里引来,河面满是荷花,夹岸桃c李c梨c杏c椰树等物。御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临街设店,市坊一体,只闻街道两旁叫买叫卖声不绝于耳。五方杂处,百货集散,在这里可以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货物,也可以看到长襟宽袖的宋人c细羽金冠的金人,偶尔还有一两个碧眼深目的波斯人c曲发黝面的胡人和身矮腿拐的倭人出没于其。
见了这般繁华景象,赵与愿忍不住长叹一声道:“在我有生之年,惟愿见到我大宋疆域之内,都能如这开封一般生机勃勃!”
在他马边的无色听了一惊,赶紧向两旁打量,见没人注意才放下心来,催马靠到近前,低声在他耳边道:“小王爷,在这里说话可不得少林寺,须防有人告密!”
赵与愿淡淡一笑道:“不妨事,你没发觉我说话之时提了真气么?你来看,我的声音定是凝聚在这方圆三尺之地内,出了这个圈子听不见了。哦,谢大哥,以后说话不用这么客气叫我小王爷,还是叫我与愿好了。”
无色不答,赵与愿回头一看,只见无色满脸的惊疑,问道:“真气还可以这样使用么?我怎么从来没听师父说起过。”
身后传来一阵哄笑声,无相c方证等人怪叫道:“我们都听见了!”
赵与愿在马晃了两晃,险些栽下马去!心里不无酸楚地想着,有师傅指路和自学之间的差距还真的是这样大啊
街行人太多,骑马不便,众人都下来牵着缰绳走路,同时在街边寻找酒楼打尖。走不多远,赵与愿看见路边有一个小巷,在巷子深处一座三层小楼门前挑起了两个大红灯笼。他心一动,向街边路人一打听,果然便是开封城里一个出名的瓦舍。
“瓦舍”取的是“来时瓦合,去时瓦解”的意思,乃是妓院的隐语。
为了能让这十八名僧人尽快转换思维方式,在心理融入现代社会,此前赵与愿也没少费心思,如今看到有这样一个机会,当然不能放过。
赵与愿心想,凡事都要有个度,也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带这些光头们去是不行的,却可以喝喝花酒。以后他们想嫖是他们自己的事了,我只管眼前,否则忍了这么多年,一下山去嫖,妓女们会受不了的。
拿定了主意,他也没跟众人明说,当先便向那瓦舍走去。几个在门前伺候的龟奴远远看见,急忙迎,把马匹都接了过去,嘴里一声长叫:“有客!”
本来自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赵与愿朗声对众人说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与愿在此与各位相聚五年,已是难得的福分,此后却不敢再将此有为之身虚度春秋。人生一世,又能有几个五年?今后敢不效仿诸葛武侯,惟将这一腔热血c大好头颅抛洒至我大宋国土罢了!此礼因之而名为‘鞠躬’,却与倭贼何干!”
说完他率先向山下走去。
众和尚在他们身后大呼小叫,每个人都说了些告别的话。有些随口应付的是:“于愿,一路顺风!师兄,旅途愉快!”那些重感情的稍微讲究一些:“于愿,各位师兄c师弟c师侄们,大家要保重啊!”有些人听懂了他说的话,向他表示置疑:“于愿,你这是在骂我们么?过两天我也找方丈辞职去!”而那些最不知所谓的张口来:“早去早回!”结果遭到了众人的一致鄙视。
一行十九人都是练家子,下山何用半个时辰,早已来到了山脚下。赵与愿和众人一合计,还是按照他五年前的路线,从开封返回襄阳,再转途前往成州。前日他已经让随行的那个护卫朱勇能赶回成州报信,估计等他们到达襄阳时,赵柬派来接应的人马也该到了。
不久来到一处集市,赵与愿掏出金银给每个人买了一匹马,又买了十八套俗家衣冠给众僧人换,最难遮掩的十八个光头也都戴了帽子。众人换好后彼此一打量都是忍俊不止,免不了相互取笑几句。
这其无色却与众人不同,原来他在出家前本是关西富家子弟出身,父母双亡之后很是过了几年宝马香车的日子,对于衣食穿着也颇有些研究,后来把家业挥霍一空才不得不看破红尘进了少林。当下便由他指点着众人穿戴一新,连赵与愿也被他指摘了几句,说他穿得很没味。赵与愿在少林寺里潜心习武,哪里有时间考虑这些东西,买衣服只要合身,也不过多讲究。
看着无色那副兴兴头头的样子,赵与愿心里很怀疑他在天鸣和尚面前的那番表演能有几分真实性。
不过无色也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那是众僧人今后应该怎么称呼。无色的意见是,法号是不能再用了,像他自己出家前叫做谢怀远,现在恢复本名可以,其他人有俗家名字的拣起来再用,没有的还需要另起一个。问了一圈,最后只有觉远和方生两个人都是孤儿,从小进寺当了和尚,而且方生还不愿意改名,坚持要用法号,以示对那段少林往事的纪念。
赵与愿觉得方生这名字也还说得过去,由着他了。再问觉远时,觉远性子随和,却是无可无不可的。
赵与愿嘿嘿一笑,道:“既然你没意见,那我给你取个名,今后你叫李连杰吧。”众人一听都说好,这事定下来了。
赶了两天路,到第三天下午,一行人骑在马进了开封城。
此番故地重游,走在宽敞的御街,赵与愿感觉开封市面之五年前又兴旺了许多,可见其再生能力煞是惊人。只见南北轴线一条通关大道,从北宋的旧日皇宫宣德门起,向南经过里城朱雀门,直至外城南熏门止,长达十余里。御街两侧开通了河渠,水源乃是从环绕汴梁城的汴水里引来,河面满是荷花,夹岸桃c李c梨c杏c椰树等物。御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临街设店,市坊一体,只闻街道两旁叫买叫卖声不绝于耳。五方杂处,百货集散,在这里可以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商货物,也可以看到长襟宽袖的宋人c细羽金冠的金人,偶尔还有一两个碧眼深目的波斯人c曲发黝面的胡人和身矮腿拐的倭人出没于其。
见了这般繁华景象,赵与愿忍不住长叹一声道:“在我有生之年,惟愿见到我大宋疆域之内,都能如这开封一般生机勃勃!”
在他马边的无色听了一惊,赶紧向两旁打量,见没人注意才放下心来,催马靠到近前,低声在他耳边道:“小王爷,在这里说话可不得少林寺,须防有人告密!”
赵与愿淡淡一笑道:“不妨事,你没发觉我说话之时提了真气么?你来看,我的声音定是凝聚在这方圆三尺之地内,出了这个圈子听不见了。哦,谢大哥,以后说话不用这么客气叫我小王爷,还是叫我与愿好了。”
无色不答,赵与愿回头一看,只见无色满脸的惊疑,问道:“真气还可以这样使用么?我怎么从来没听师父说起过。”
身后传来一阵哄笑声,无相c方证等人怪叫道:“我们都听见了!”
赵与愿在马晃了两晃,险些栽下马去!心里不无酸楚地想着,有师傅指路和自学之间的差距还真的是这样大啊
街行人太多,骑马不便,众人都下来牵着缰绳走路,同时在街边寻找酒楼打尖。走不多远,赵与愿看见路边有一个小巷,在巷子深处一座三层小楼门前挑起了两个大红灯笼。他心一动,向街边路人一打听,果然便是开封城里一个出名的瓦舍。
“瓦舍”取的是“来时瓦合,去时瓦解”的意思,乃是妓院的隐语。
为了能让这十八名僧人尽快转换思维方式,在心理融入现代社会,此前赵与愿也没少费心思,如今看到有这样一个机会,当然不能放过。
赵与愿心想,凡事都要有个度,也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带这些光头们去是不行的,却可以喝喝花酒。以后他们想嫖是他们自己的事了,我只管眼前,否则忍了这么多年,一下山去嫖,妓女们会受不了的。
拿定了主意,他也没跟众人明说,当先便向那瓦舍走去。几个在门前伺候的龟奴远远看见,急忙迎,把马匹都接了过去,嘴里一声长叫:“有客!”
本来自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