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节
楼主提到古代取字用字讲究,依据挺多,举个平常的例子,不从书籍中内容看,单从古人的名字入手。
古代文人墨客通常不只一个名,现代我们通常所说的“名字”,古代通常是分开来的,名即是名,字就是字,名字连起来叫习惯了,也就没那么讲究。
资讯:《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所以,从这方面看,古代还是挺自由的,也就是说,取名用字不单是文人墨客独享的专权。当然你用的什么字号,好不好那是另一回事。
古人的名字听起来和现代差异挺大,不仅仅是用字讲究,还挺大胆,哪怕是平常的名或字,加上去就不一样。
比如曹操(孟德),要是曹操知道“操”变成了现代这个意思,那他估计不是被气死的,而是笑死的。
有些名好听,字取得怪怪的,比如东方朔,他的字是曼倩,《西游记》里就突然冒出个“东方曼倩”来。当然这只是个人觉得字不如其名。一般情况下,字通常都取得比名更好。
“子”系列的名也不少,比如春秋战国的子路,子张,子贡,伍子胥后面的卫子夫,苏子由但凡从名上看,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取得更怪一点(相对我们现在看起来更怪一点。),比如夫差,文种,渐离,西施到汉代后,人的名字看上去相对就“正常”了些,比如张骞,韩嫣等等,但人的名依旧看着不同凡响。到了近代,人们的名字就更体现时代特征了,比如“国庆,文革,卫红,某某艳,某某明”;时下当代也如此,人名越来越拜金和娱乐圈了,“嘉欣,某某豪”等等。
插了些名字的话题,很多即将当家长的朋友,如果还太纠结名字“三才定理”是吉是凶,只管一股脑的往吉里取,那没准弄巧成拙,是顺从天性呢还是别的?不信你输入古名人的名字去电脑里看看,没有几个是全吉的。
权当娱乐而已,当然取名是得好好花费一番心思的,多多少少这也体现了家长的部分素养。
黄帝时期年代久远,再往上,就是中古时期,继续往上,则为上古时期。
所以,流传下来的成书,再远的,基本无从考证。
现代习惯把黄帝时期当神话,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庄子盗跖》,《盗跖》是《庄子》里收录的一篇文章,为何重点提这篇文章,因为这篇文章不仅篇幅长,而且内容风格看上去和《庄子》里收录的其他文章似乎格格不入。
《庄子》里提到不少书名和人名,现代解释均为虚构,楼主认为即使是虚构,从全文来看,也是少数,而不为人知的书,其实是失传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只是个代号,实际上焚烧的不单是儒家典籍。
盗跖,“跖”字念“zhi”,全名柳下跖,如果对他不熟悉,那再看看坐怀不乱的柳下季(惠),没错,柳下惠是他哥哥。现代的学者专家独认为这篇为后来人的“小说创作”,文中内容相对敏感,这就是盗跖与孔子的对话,孔子最终反被盗跖称为“盗丘”。盗亦有道,即出于此处典故。整个辩论过程非常精彩,感兴趣的人自己可专门去找来读读。
盗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且跖之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飘风,强足以距敌,辨足以饰非,顺其心则喜,逆其心则怒,易辱人以言”。从现代的眼光来看,盗跖是个十足的美男子,为何?孔子专门提到“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音中黄钟”,古代一尺等于235厘米,八尺就相当188米,所以他的身高有190(有这身高的,汉代武将有不少人,还有东方朔。不知古人平均身高如何,看上去似乎比现代要高)。
说了这么多,返回到正题来,来看看盗跖是如何评价黄帝时期的人事,“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王拘羑里。此六者,世之所高也若告以我鬼事,则我不能知也;若告我以人事者,不过此矣。”,所以,黄帝时期,在当时看来,也仅仅是“人事”,非我们现在所理解和神化的时期。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古代文人墨客通常不只一个名,现代我们通常所说的“名字”,古代通常是分开来的,名即是名,字就是字,名字连起来叫习惯了,也就没那么讲究。
资讯:《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所以,从这方面看,古代还是挺自由的,也就是说,取名用字不单是文人墨客独享的专权。当然你用的什么字号,好不好那是另一回事。
古人的名字听起来和现代差异挺大,不仅仅是用字讲究,还挺大胆,哪怕是平常的名或字,加上去就不一样。
比如曹操(孟德),要是曹操知道“操”变成了现代这个意思,那他估计不是被气死的,而是笑死的。
有些名好听,字取得怪怪的,比如东方朔,他的字是曼倩,《西游记》里就突然冒出个“东方曼倩”来。当然这只是个人觉得字不如其名。一般情况下,字通常都取得比名更好。
“子”系列的名也不少,比如春秋战国的子路,子张,子贡,伍子胥后面的卫子夫,苏子由但凡从名上看,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取得更怪一点(相对我们现在看起来更怪一点。),比如夫差,文种,渐离,西施到汉代后,人的名字看上去相对就“正常”了些,比如张骞,韩嫣等等,但人的名依旧看着不同凡响。到了近代,人们的名字就更体现时代特征了,比如“国庆,文革,卫红,某某艳,某某明”;时下当代也如此,人名越来越拜金和娱乐圈了,“嘉欣,某某豪”等等。
插了些名字的话题,很多即将当家长的朋友,如果还太纠结名字“三才定理”是吉是凶,只管一股脑的往吉里取,那没准弄巧成拙,是顺从天性呢还是别的?不信你输入古名人的名字去电脑里看看,没有几个是全吉的。
权当娱乐而已,当然取名是得好好花费一番心思的,多多少少这也体现了家长的部分素养。
黄帝时期年代久远,再往上,就是中古时期,继续往上,则为上古时期。
所以,流传下来的成书,再远的,基本无从考证。
现代习惯把黄帝时期当神话,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庄子盗跖》,《盗跖》是《庄子》里收录的一篇文章,为何重点提这篇文章,因为这篇文章不仅篇幅长,而且内容风格看上去和《庄子》里收录的其他文章似乎格格不入。
《庄子》里提到不少书名和人名,现代解释均为虚构,楼主认为即使是虚构,从全文来看,也是少数,而不为人知的书,其实是失传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只是个代号,实际上焚烧的不单是儒家典籍。
盗跖,“跖”字念“zhi”,全名柳下跖,如果对他不熟悉,那再看看坐怀不乱的柳下季(惠),没错,柳下惠是他哥哥。现代的学者专家独认为这篇为后来人的“小说创作”,文中内容相对敏感,这就是盗跖与孔子的对话,孔子最终反被盗跖称为“盗丘”。盗亦有道,即出于此处典故。整个辩论过程非常精彩,感兴趣的人自己可专门去找来读读。
盗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且跖之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飘风,强足以距敌,辨足以饰非,顺其心则喜,逆其心则怒,易辱人以言”。从现代的眼光来看,盗跖是个十足的美男子,为何?孔子专门提到“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音中黄钟”,古代一尺等于235厘米,八尺就相当188米,所以他的身高有190(有这身高的,汉代武将有不少人,还有东方朔。不知古人平均身高如何,看上去似乎比现代要高)。
说了这么多,返回到正题来,来看看盗跖是如何评价黄帝时期的人事,“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王拘羑里。此六者,世之所高也若告以我鬼事,则我不能知也;若告我以人事者,不过此矣。”,所以,黄帝时期,在当时看来,也仅仅是“人事”,非我们现在所理解和神化的时期。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