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节
2c
原文: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下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说明:
a:飧(sun)泄——病症名,本病是肝郁脾虚,清气不升所致。临床表现有大便泄泻清稀,并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肠鸣腹痛,脉弦缓等。此名取自《内经》:春伤于风者,乃即病之新感也,即二卷中伤风冒风之证;今谓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者,此不即病之伏气也。盖风木之气,内通乎肝,肝木乘脾,脾气下陷,日久而成泄泻。上述是百度资料,可见其最终解释的来源依然来自《内经》。
b:瞋胀——病症名。资讯:凡寒浊瞋胀日久不化,必生阴邪有形之物,凡用之药必是辛温扶阳化气之剂。大凡社会发展总是阴邪之病太多。为医之道不可不审之。
c:后边的,阐述了气候的形成原因。
3c本篇的重点段落来了。
原文: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
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腑。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
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
味伤形,气伤精;
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
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味厚则泄,薄则通。
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
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寒伤形,热伤气;
气伤痛,形伤肿。
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
先肿后痛者,形伤气也。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厥气上行,满脉去形。
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
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故曰: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个人认为自己完整地去看一遍,比看白话翻译要好。先发原文,原文说得挺详细。
5c继续重点,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季节的分类描述。从本篇开始,就有很强的逻辑归纳了。五方,五行,五味,五脏,五音,五声全部对应来看。
原文: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内外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岐伯对曰: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嚘,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说明:
网上有翻译,这里说说自己的总结。
a: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此文说明“眼睛为肝脏的窗口”,眼睛缺乏精神c筋弱的人们多留意自己的肝脏;
b:此文说明“舌头是心的窗口”,让人意外的是“喜伤心”。个人认为,凡是过犹不及,更改为“过喜伤心”更合适点,其他的类似。
c:最后的,肾主黑,这样可以理解现实中,大多数黑色或者深色(紫色)的东西,比如芝麻,黑豆等都利肾的,逢黑必补。有多少恐惧,就有多伤肾。往往得癌症的人,多是被吓死的。古代也有肿瘤,但不叫肿瘤,这个《内经》中暂时还没看到,但《庄子》里却有提到过。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原文: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下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说明:
a:飧(sun)泄——病症名,本病是肝郁脾虚,清气不升所致。临床表现有大便泄泻清稀,并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肠鸣腹痛,脉弦缓等。此名取自《内经》:春伤于风者,乃即病之新感也,即二卷中伤风冒风之证;今谓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者,此不即病之伏气也。盖风木之气,内通乎肝,肝木乘脾,脾气下陷,日久而成泄泻。上述是百度资料,可见其最终解释的来源依然来自《内经》。
b:瞋胀——病症名。资讯:凡寒浊瞋胀日久不化,必生阴邪有形之物,凡用之药必是辛温扶阳化气之剂。大凡社会发展总是阴邪之病太多。为医之道不可不审之。
c:后边的,阐述了气候的形成原因。
3c本篇的重点段落来了。
原文: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
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腑。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
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
味伤形,气伤精;
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
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味厚则泄,薄则通。
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
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寒伤形,热伤气;
气伤痛,形伤肿。
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
先肿后痛者,形伤气也。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厥气上行,满脉去形。
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
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故曰: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个人认为自己完整地去看一遍,比看白话翻译要好。先发原文,原文说得挺详细。
5c继续重点,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季节的分类描述。从本篇开始,就有很强的逻辑归纳了。五方,五行,五味,五脏,五音,五声全部对应来看。
原文: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内外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岐伯对曰: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嚘,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说明:
网上有翻译,这里说说自己的总结。
a: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此文说明“眼睛为肝脏的窗口”,眼睛缺乏精神c筋弱的人们多留意自己的肝脏;
b:此文说明“舌头是心的窗口”,让人意外的是“喜伤心”。个人认为,凡是过犹不及,更改为“过喜伤心”更合适点,其他的类似。
c:最后的,肾主黑,这样可以理解现实中,大多数黑色或者深色(紫色)的东西,比如芝麻,黑豆等都利肾的,逢黑必补。有多少恐惧,就有多伤肾。往往得癌症的人,多是被吓死的。古代也有肿瘤,但不叫肿瘤,这个《内经》中暂时还没看到,但《庄子》里却有提到过。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