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节
上边最后一句,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灾害来了,那就涉及到如何治。
原文: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这里就提到了善治者,次善治者,再次一点的善治者所采用的方式,病开始反映到皮毛的时候就开始治疗预防,这也是对“不治己病治未病”的一个遵从。
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这里提到了,等到治疗五脏的时候,已经是半死半生的状态。“天之邪气”,感而应发的话,则害人五脏,前边提到“邪气”不是妖魔鬼怪,对自身人体多余不必要的气统称为“邪气”。“水谷之寒热”,主要是针对食物。“地之湿气”这个容易理解。
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不殆。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
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上述提到了治疗方法,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但是字理的意思是很明确的。具体的翻译可自个去详查。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剽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写之。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资讯翻译:所以说:病在初起的时候,可用刺法而愈;及其病势正盛,必须待其稍微衰退,然后刺之而愈。所以病轻的,使用发散轻扬之法治之;病重的,使用消减之法治之;其气血衰弱的,应用补益之法治之。形体虚弱的,当以温补其气;精气不足的,当补之以厚味。如病在上的,可用吐法;病在下的,可用疏导之法;病在中为胀满的,可用泻下之法;其邪在外表,可用汤药浸渍以使出汗;邪在皮肤,可用发汗,使其外泄;病势急暴的,可用按得其状,以制伏之;实症,则用散法或泻法。观察病的在阴在阳,以辨别其刚柔,阳病应当治阴,阴病应当治阳;确定病邪在气在血,更防其血病再伤及气,气病再伤及血,所以血适宜用泻血法,气虚宜用导引法。
第六篇结束。此篇就提到了很多医技,其实在提医技之前,还有很多基础方面的介绍,却是在后篇,所以,往往前边难以理解下去的,可以先不急,后边就会有体现出基础方面的解释。
紧接着下来的第七篇,看上去就有点玄了,可以从人的状态推断出人的身体状况,甚至能推断人的生死之日,这还得了。但这不是吹的,是有依据的。
《黄帝内经》之七:《阴阳别论篇》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灾害来了,那就涉及到如何治。
原文: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这里就提到了善治者,次善治者,再次一点的善治者所采用的方式,病开始反映到皮毛的时候就开始治疗预防,这也是对“不治己病治未病”的一个遵从。
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这里提到了,等到治疗五脏的时候,已经是半死半生的状态。“天之邪气”,感而应发的话,则害人五脏,前边提到“邪气”不是妖魔鬼怪,对自身人体多余不必要的气统称为“邪气”。“水谷之寒热”,主要是针对食物。“地之湿气”这个容易理解。
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不殆。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
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上述提到了治疗方法,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但是字理的意思是很明确的。具体的翻译可自个去详查。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剽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写之。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资讯翻译:所以说:病在初起的时候,可用刺法而愈;及其病势正盛,必须待其稍微衰退,然后刺之而愈。所以病轻的,使用发散轻扬之法治之;病重的,使用消减之法治之;其气血衰弱的,应用补益之法治之。形体虚弱的,当以温补其气;精气不足的,当补之以厚味。如病在上的,可用吐法;病在下的,可用疏导之法;病在中为胀满的,可用泻下之法;其邪在外表,可用汤药浸渍以使出汗;邪在皮肤,可用发汗,使其外泄;病势急暴的,可用按得其状,以制伏之;实症,则用散法或泻法。观察病的在阴在阳,以辨别其刚柔,阳病应当治阴,阴病应当治阳;确定病邪在气在血,更防其血病再伤及气,气病再伤及血,所以血适宜用泻血法,气虚宜用导引法。
第六篇结束。此篇就提到了很多医技,其实在提医技之前,还有很多基础方面的介绍,却是在后篇,所以,往往前边难以理解下去的,可以先不急,后边就会有体现出基础方面的解释。
紧接着下来的第七篇,看上去就有点玄了,可以从人的状态推断出人的身体状况,甚至能推断人的生死之日,这还得了。但这不是吹的,是有依据的。
《黄帝内经》之七:《阴阳别论篇》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