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节
通观本篇,不用句句白话翻译,说得也很直白。
就抓重点。
1c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首句,就交代了本篇的主旨,医生对于同一种病症,而治疗方法又各不相同,为何又能痊愈?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从传播医学的角度上看,显然是不利的,因为涉及到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对不同的人来讲又各有差异,因为没有类似习西医那样的测量数据指标,哼哼,西医的体检单,就是一串串的测量数据,每个数据有一个指标范围,看上去似乎很容易让人放心,就比如血压,人在不同时间段不同情绪环境下这个血压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没准当天测得在正常范围内隔天又是高血压或低血压,但人不会没事吃饱了天天测。“标准”的制定,显然是有利于传播和效仿的,但疑问是“标准”是否一成不变?现在西医也面临一个很头疼的问题,“标准”变化的脚步太快,被牵着鼻子走反陷于被动,反过来,本篇首句话体现了中医的实用主义,即医学的目的,总归是治愈病人,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这就给了行医者自由发挥的空间,弊端就是,各有各的习惯和标准让人捉摸不透,对于病患来说,治愈了也便治愈罢,但对医学流传来讲,能流传下来的便流传下来,失去的说不定就从此失去。
2c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岐伯就直接回答了“地势使然也”,这是地势的原因。
3c之后便是对五种主要不同区域的人,生活习性c容易得的病以及相应的大概治疗方法依次说明。说明的顺序依次是“东,西,北,南,中”。
先从东部的看,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呵呵,这里就开始提到人们的饮食口味了,“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这句话要好好体会下,东部是鱼盐之地,靠海,民众好海味好咸,“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这句话点明了“鱼”的品性,鱼类食物通常都属热性,这点跟贝类食物相反,所以鱼是鱼,贝是贝,带鳞甲和带贝带壳的动物,如果人要吃它们,这个寒热属性是不同的。所以经常看见很多身体偏热体质的还猛吃鱼味,病就是这么来的,是自己招来的。“盐者胜血”,过于太咸是“胜血”的,其实是伤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因此这部分地区的民众皮肤更容易黑,“痈疡”是中医的外科疾病,痈疽,恶疮的统称;疮疡者,是中医皮肤,热毒炽盛,肿毒,溃烂的统称。对于这类病症易采用砭石,那时候就知道矿物治疗了,砭石是一种矿物,现在还有广泛应用,也有不少当做饰品的,不熟悉的可以去百度。
现在的东部,特指江浙沪一带,楼主看见的这一带的人皮肤倒是白,两广闽的人皮肤倒是黑,呵呵,先把这些疑问暂且放着。
继续。
4c“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最初的“西毒”,便是来源于此,所以金庸先生是必定读过《内经》《易经》等这类书籍的,但此“西毒”非彼“西毒”。西方为“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这也说明了为何大部分金矿玉石矿都在西面方位,民众居住的地方多风,“水土刚强”的意思就是土质硬,水里含沙土量多,水质也硬。所以这么看来西部的地貌自古就如此,这是自然本性,和现在差别不大。西部的人饮食味道重,油脂多,气容易积累不泻,容易得内病,宜用毒药攻泻。
摘录翻译:
阴阳之气,转旋于地外者,东升西降,故西域之地,其气收引而肃杀。其民陵居者,居高阜,故多风;西属金,故水土刚强;其气收肃,故腠理固密,外邪勿能伤;多食浓味,故积滞之病生于内。须用毒药攻泻,而毒药亦从西方来者,民生此病,天即产此药以治之。毒者,峻猛之谓,非鸩毒也。
5c“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翻译:北方为冬,故为万物闭藏之方也。北方其地渐高,是阴中之阴,故风寒也。所乐之处既于寒,所美之食非温,故五脏寒而生病,宜以灸焫。焫,烧也。
这个“灸焫”,其实是烧灸条,现代干脆就拔火罐了。所以通常看见拔火罐的地方有火罐印,这是由内及外的一种表现,但很多人跟风去拔火罐,不分时节不适宜拔火罐的也去拔,这就是花钱买罪受。上边提到了北方的人,食物通常偏寒,五脏容易生寒病,现在来讲也一样,北方的水果寒性的多,南方的水果热性的多,光顾着味道好猛吃,不信试试看,热性体质的人一次吃一斤荔枝,没准第二天嘴巴冒泡。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就抓重点。
1c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首句,就交代了本篇的主旨,医生对于同一种病症,而治疗方法又各不相同,为何又能痊愈?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从传播医学的角度上看,显然是不利的,因为涉及到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对不同的人来讲又各有差异,因为没有类似习西医那样的测量数据指标,哼哼,西医的体检单,就是一串串的测量数据,每个数据有一个指标范围,看上去似乎很容易让人放心,就比如血压,人在不同时间段不同情绪环境下这个血压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没准当天测得在正常范围内隔天又是高血压或低血压,但人不会没事吃饱了天天测。“标准”的制定,显然是有利于传播和效仿的,但疑问是“标准”是否一成不变?现在西医也面临一个很头疼的问题,“标准”变化的脚步太快,被牵着鼻子走反陷于被动,反过来,本篇首句话体现了中医的实用主义,即医学的目的,总归是治愈病人,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这就给了行医者自由发挥的空间,弊端就是,各有各的习惯和标准让人捉摸不透,对于病患来说,治愈了也便治愈罢,但对医学流传来讲,能流传下来的便流传下来,失去的说不定就从此失去。
2c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岐伯就直接回答了“地势使然也”,这是地势的原因。
3c之后便是对五种主要不同区域的人,生活习性c容易得的病以及相应的大概治疗方法依次说明。说明的顺序依次是“东,西,北,南,中”。
先从东部的看,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呵呵,这里就开始提到人们的饮食口味了,“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这句话要好好体会下,东部是鱼盐之地,靠海,民众好海味好咸,“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这句话点明了“鱼”的品性,鱼类食物通常都属热性,这点跟贝类食物相反,所以鱼是鱼,贝是贝,带鳞甲和带贝带壳的动物,如果人要吃它们,这个寒热属性是不同的。所以经常看见很多身体偏热体质的还猛吃鱼味,病就是这么来的,是自己招来的。“盐者胜血”,过于太咸是“胜血”的,其实是伤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因此这部分地区的民众皮肤更容易黑,“痈疡”是中医的外科疾病,痈疽,恶疮的统称;疮疡者,是中医皮肤,热毒炽盛,肿毒,溃烂的统称。对于这类病症易采用砭石,那时候就知道矿物治疗了,砭石是一种矿物,现在还有广泛应用,也有不少当做饰品的,不熟悉的可以去百度。
现在的东部,特指江浙沪一带,楼主看见的这一带的人皮肤倒是白,两广闽的人皮肤倒是黑,呵呵,先把这些疑问暂且放着。
继续。
4c“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最初的“西毒”,便是来源于此,所以金庸先生是必定读过《内经》《易经》等这类书籍的,但此“西毒”非彼“西毒”。西方为“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这也说明了为何大部分金矿玉石矿都在西面方位,民众居住的地方多风,“水土刚强”的意思就是土质硬,水里含沙土量多,水质也硬。所以这么看来西部的地貌自古就如此,这是自然本性,和现在差别不大。西部的人饮食味道重,油脂多,气容易积累不泻,容易得内病,宜用毒药攻泻。
摘录翻译:
阴阳之气,转旋于地外者,东升西降,故西域之地,其气收引而肃杀。其民陵居者,居高阜,故多风;西属金,故水土刚强;其气收肃,故腠理固密,外邪勿能伤;多食浓味,故积滞之病生于内。须用毒药攻泻,而毒药亦从西方来者,民生此病,天即产此药以治之。毒者,峻猛之谓,非鸩毒也。
5c“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翻译:北方为冬,故为万物闭藏之方也。北方其地渐高,是阴中之阴,故风寒也。所乐之处既于寒,所美之食非温,故五脏寒而生病,宜以灸焫。焫,烧也。
这个“灸焫”,其实是烧灸条,现代干脆就拔火罐了。所以通常看见拔火罐的地方有火罐印,这是由内及外的一种表现,但很多人跟风去拔火罐,不分时节不适宜拔火罐的也去拔,这就是花钱买罪受。上边提到了北方的人,食物通常偏寒,五脏容易生寒病,现在来讲也一样,北方的水果寒性的多,南方的水果热性的多,光顾着味道好猛吃,不信试试看,热性体质的人一次吃一斤荔枝,没准第二天嘴巴冒泡。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