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17
晚上谢春山裤脚上的泥都没来得及洗净,就去找了他爹娘,“我的铺子都关了有三天了,明天我得去开铺,我就不去帮爹娘插秧了,阿梅会去的。”
谢叔珍他是个不做农活的人,少时家境略好,家里供他读书,成家立业后妻子能干,后来儿子长大成人,他领着一份薪俸,越发不肯下田。因此对农作之苦,他也并不十分尝过。他听了二儿子的话,睨了他一眼,便只冷淡地“嗯”了一声。
蒙氏的脸却马上拉下来,“怎么?你有空给别人家干农活,反倒没空闲给生了你养了你的亲娘插两亩地的秧?”
谢春山也并非脾气十分和软的人,听了他娘阴阳怪气的话,也有两分不耐烦,“不是说我媳妇明天会去帮忙的吗?她干活快,你剩下的两亩地多了她帮手一天就能插完。”
“我亲儿子我都叫不动,儿媳妇再能干,也得我使唤得动才行。”蒙氏冷哼。
“我不是不想去,是我得去卖货啊。”谢春山一听老娘又挑媳妇的刺,只好耐着性子解释,“家里那三个小的以后吃喝c读学堂,都等着花钱,我不去开铺去哪挣钱?回去我一准跟阿梅说,让她明儿早早就下田,成不成?”
蒙氏仍然哼声,谢玉兰连忙打圆场,“二哥,你去开铺呗。家里的田也快插完了,明儿二嫂来帮帮手,估计一天就能完工。”
来公婆这里想把小女儿抱回去睡觉的姜氏却在一旁笑了起来,“其实婆婆哪里是计较插秧人手的问题——要是真的忙不过来,不还有我和你们大哥吗?我们就是不干自己的活,先帮爹娘把田插完秧都行。婆婆这是生气二叔光给丈母娘干活咧——村里人都说二叔这不像是娶徐家女,倒像是做了倒插门女婿。”
这话太重了。
谢春山以下的三弟六妹七弟全部噤声不语。
谢叔珍的脸马上拉下来。蒙氏也立马把手上的茶杯重重放在桌上,发出好大的“铿”一声。姜氏怀中的小女儿谢晓群被惊醒,扯紧了母亲的衣襟——她还要再说话,她男人谢端山却先冷下了脸,“你闭嘴!”又转向谢春山,“二弟,你嫂子嘴巴不把门,你别把她话放在心上。”
谢春山心想把这话放在心上的人可不是我。他扫过爹娘的脸色,都黑得似锅底。他心里不由苦笑。他想说:“我给丈母娘忙一回春种,你们就觉得自己儿子给别人干活了不舒服。可是这也不是别人,这是我媳妇的娘,我孩子的姥姥。再者说,难道你们不知道平日我家里的家务事都是丈母娘在帮忙?更何况她地里的稻谷收割回来,有一大半也偷偷贴补我们夫妻俩。你们是我的亲爹娘,又何尝有对我这样好?”
可是这样类似指责的话他又说不出口。一个人怎么可以抱怨自己的父母呢?
他只是疲累。爹娘不顾他的生活实况,一味计较虚名,除了让他这个做儿子的日子难过,他们做爹娘的又得到什么好处呢?
“我先回了,”他也不接哥嫂的话茬,转身往门口走去,“家里还在等我吃饭。”
小家庭就是这样疲于奔命,他们夫妻下地干活,三个孩子小帮不上实质的忙,他们还得分神照顾,徐春梅也是插秧回来才做的晚饭,一家人这会都还饿着肚子,不像谢叔珍等人,一家都是成年劳力,分工合作做事快,这会已经吃饱喝足在休憩了。
谢春山回到家,并没有跟徐春梅细说在爹娘那里的情形,只交代了她明天记得去帮忙插秧。
徐春梅虽然不情愿,可是做人儿媳妇的,也躲不过给公婆干活的理,只好答应了。添了碗筷给谢春山上饭,又跟他说道:“方才族里来人收今年扫墓的份子钱。”
“你给了没有?”
“我没钱,怎么给?”徐春梅翻一个白眼,“年年扫墓,年年出钱,也不见你们谢家的风水保佑出啥大富贵来。”
“放屁,前儿我不是刚给你收了二两银子吗?你怎么就没钱了?”谢春山端着饭碗骂婆娘,“这扫墓钱能赖得掉的吗?你推三阻四,白给人说闲话,明天我出去,就该被人耻笑连祖宗都不肯祭拜了。”
徐春梅艰难长大,虽然心中存有乡人对神仙c祖宗的普遍敬畏,但比起虚无缥缈的敬畏和期盼,她更肉痛手中少少的钱银,“有啥好担心的,又不止咱们一家没交钱。哪一年不是这样,大伙儿拖拖拖,拖到上坟买东西那一天才肯把钱交齐。”
“总之你明天就把钱给交了。”谢春山想想又不放心,“算了,明天我去。今年说要交多少?”
“一两银子。”
“这么多?!”谢春山吃惊,这下他也心疼了,“往年不过几十文”
“说是要给丁公的坟翻新。”
丁公就是谢家祖上那位县太爷。这位老祖宗的坟并不在青山之上,而是就进埋在谢家村最肥沃的一处水田摊的中央。
这也算当地的一种风俗。老老祖宗,尤其是有出息的开枝散叶多的祖宗,葬得离各自的村子都近。每年清明,他们的坟前都汇聚了散落在各地的子孙。
“丁公的坟修得挺好的呀”谢春山郁闷,一两银子够他挣上一个月的了,“咱们家五口人出一两银,也就是说一个人头要二百文,谢氏家族这么大,哪怕只算住在本城里的,也足够凑个几百两了,修一个坟哪至于花那么多钱?”
“据说是还要给华公迁坟。说是请地理先生相看好了一处龙脉,只要把祖宗迁进去,谢家保准就能兴旺起来。”
谢春山对这个兴旺起来的前景无限向往,但是一思及一两银子的大额花费,又不禁踟蹰,“那先缓缓两日,看其他人家的做法再说吧。如果人人都交,咱们自然也得交。不然唾沫星子要淹死人。”
徐春梅点头。
一家人熄灯歇息不提。
第二日谢春山出门去做生意。徐春梅想到自家水田已经插完秧,心中大石放下,难得睡了一个畅快的好觉,早上是自然醒来,睁开眼时天光已经大亮了。她又去熬了粥,喂了猪,交代好女儿事情,才拿着物什去婆婆的地头。
其实这一会也并不晚。田埂上的野草尖上还染着水润,只是农忙时节,农人个个是天擦亮时候就下田,徐春梅在日头露脸的时候才出现在田间,蒙氏自然以为她是故意拿乔不肯干活,是以脸色十分难看。对徐春梅的招呼也没有回应,只黑着一张脸躬身插秧,口里含着一句“不想干活就别来,当我求着你呢”,到底没有说出口。
谢玉兰兄妹还好,都跟徐春梅打了招呼。
只是蒙氏天未亮就被婆婆敲门喊来干活,这一会已经插了有一分地的秧,自觉被分派的活儿比徐春梅的多,心里不痛快,面上虽然带笑,话里却带刺:“哟,二嫂,你可总算顶着日头来了。”
“没法子,得先把家里的猪给喂了,还得给孩子们煮粥。”
“我听说平时这些活儿都是阿琼干的。不然二嫂给娘家插秧的时候可做不到五更天就下田。偏偏今儿你那么晚。”
蒙氏躬身插秧,哼了一声。
“大嫂既然知道这么多事情,也该知道平日我家里都是我老娘在侍弄家务吧?大嫂的娘要是也为出嫁的女儿洗碗挑尿,养儿喂猪,怕是别说五更天,就是四更天你都乐意爬起来给亲娘干活吧?不过也是,大嫂嫁了嫁了,亲娘不用受这种苦,你家里事情有人帮手,你大女阿君也比阿琼有福气,她比阿琼还大一岁,做的活还没阿琼多。说到底,还是大嫂比我有福气。”
所谓有人帮手,这个人,自然指的是蒙氏。因为住得近,谢玉兰这个小姑也会搭手帮忙。这家务琐事,多个人帮忙,自然要省力许多的。
蒙氏对大儿二儿两家的生活实况心知肚明,眼见战火烧到自己身上,二儿媳妇话里话外是抱怨自己的意思,她心里有气,却聪明地没有怒骂,免得儿媳妇当真较真起来,大庭广众之下一家人争吵,白给人看笑话罢了。
“得了得了,有这个力头闲聊天,赶紧地把活儿给做完了,各自回家休息去。”她瞪了大儿媳妇一眼,又冲着二儿媳妇说道:“你来得确实有些晚,我们都插了有半亩地的秧了,你得紧着点做活了。”
徐春梅也不想吵架,只好应了,下田干活。
春日的水田沁冷,田里还有蚂蝗,如果不留神,人就会被它吸附在脚上,被吸血不说,伤口会又疼又痒。最难过还是看着软绵绵的东西恶心。
不过农人倒是习以为常了。
春播十数日,原来田野里连绵不尽的绿肥花被替换上了一排排整齐插着的秧苗。纵目望去,一片春意和希望。
徐春梅把地里的活儿忙完,这一日傍晚回了家,难得摊在床上稍事休息,就听到门外有人叫:“有人在家吗?”
她听着像是收扫墓份子钱的堂三叔,不由奇怪:自家不是交了那一两银子吗?但还是应了声,“三叔,我在家呢。”
她起了身,又叫谢晓琼去应门,母女俩站在门口,听前来的三叔说道:“你婆婆叫我来跟你讨要份子钱咧。”
作者有话要说: 偶对数字特别不敏感,所以对银两是采用了最简单的换算法:1两一1000文一1贯钱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谢叔珍他是个不做农活的人,少时家境略好,家里供他读书,成家立业后妻子能干,后来儿子长大成人,他领着一份薪俸,越发不肯下田。因此对农作之苦,他也并不十分尝过。他听了二儿子的话,睨了他一眼,便只冷淡地“嗯”了一声。
蒙氏的脸却马上拉下来,“怎么?你有空给别人家干农活,反倒没空闲给生了你养了你的亲娘插两亩地的秧?”
谢春山也并非脾气十分和软的人,听了他娘阴阳怪气的话,也有两分不耐烦,“不是说我媳妇明天会去帮忙的吗?她干活快,你剩下的两亩地多了她帮手一天就能插完。”
“我亲儿子我都叫不动,儿媳妇再能干,也得我使唤得动才行。”蒙氏冷哼。
“我不是不想去,是我得去卖货啊。”谢春山一听老娘又挑媳妇的刺,只好耐着性子解释,“家里那三个小的以后吃喝c读学堂,都等着花钱,我不去开铺去哪挣钱?回去我一准跟阿梅说,让她明儿早早就下田,成不成?”
蒙氏仍然哼声,谢玉兰连忙打圆场,“二哥,你去开铺呗。家里的田也快插完了,明儿二嫂来帮帮手,估计一天就能完工。”
来公婆这里想把小女儿抱回去睡觉的姜氏却在一旁笑了起来,“其实婆婆哪里是计较插秧人手的问题——要是真的忙不过来,不还有我和你们大哥吗?我们就是不干自己的活,先帮爹娘把田插完秧都行。婆婆这是生气二叔光给丈母娘干活咧——村里人都说二叔这不像是娶徐家女,倒像是做了倒插门女婿。”
这话太重了。
谢春山以下的三弟六妹七弟全部噤声不语。
谢叔珍的脸马上拉下来。蒙氏也立马把手上的茶杯重重放在桌上,发出好大的“铿”一声。姜氏怀中的小女儿谢晓群被惊醒,扯紧了母亲的衣襟——她还要再说话,她男人谢端山却先冷下了脸,“你闭嘴!”又转向谢春山,“二弟,你嫂子嘴巴不把门,你别把她话放在心上。”
谢春山心想把这话放在心上的人可不是我。他扫过爹娘的脸色,都黑得似锅底。他心里不由苦笑。他想说:“我给丈母娘忙一回春种,你们就觉得自己儿子给别人干活了不舒服。可是这也不是别人,这是我媳妇的娘,我孩子的姥姥。再者说,难道你们不知道平日我家里的家务事都是丈母娘在帮忙?更何况她地里的稻谷收割回来,有一大半也偷偷贴补我们夫妻俩。你们是我的亲爹娘,又何尝有对我这样好?”
可是这样类似指责的话他又说不出口。一个人怎么可以抱怨自己的父母呢?
他只是疲累。爹娘不顾他的生活实况,一味计较虚名,除了让他这个做儿子的日子难过,他们做爹娘的又得到什么好处呢?
“我先回了,”他也不接哥嫂的话茬,转身往门口走去,“家里还在等我吃饭。”
小家庭就是这样疲于奔命,他们夫妻下地干活,三个孩子小帮不上实质的忙,他们还得分神照顾,徐春梅也是插秧回来才做的晚饭,一家人这会都还饿着肚子,不像谢叔珍等人,一家都是成年劳力,分工合作做事快,这会已经吃饱喝足在休憩了。
谢春山回到家,并没有跟徐春梅细说在爹娘那里的情形,只交代了她明天记得去帮忙插秧。
徐春梅虽然不情愿,可是做人儿媳妇的,也躲不过给公婆干活的理,只好答应了。添了碗筷给谢春山上饭,又跟他说道:“方才族里来人收今年扫墓的份子钱。”
“你给了没有?”
“我没钱,怎么给?”徐春梅翻一个白眼,“年年扫墓,年年出钱,也不见你们谢家的风水保佑出啥大富贵来。”
“放屁,前儿我不是刚给你收了二两银子吗?你怎么就没钱了?”谢春山端着饭碗骂婆娘,“这扫墓钱能赖得掉的吗?你推三阻四,白给人说闲话,明天我出去,就该被人耻笑连祖宗都不肯祭拜了。”
徐春梅艰难长大,虽然心中存有乡人对神仙c祖宗的普遍敬畏,但比起虚无缥缈的敬畏和期盼,她更肉痛手中少少的钱银,“有啥好担心的,又不止咱们一家没交钱。哪一年不是这样,大伙儿拖拖拖,拖到上坟买东西那一天才肯把钱交齐。”
“总之你明天就把钱给交了。”谢春山想想又不放心,“算了,明天我去。今年说要交多少?”
“一两银子。”
“这么多?!”谢春山吃惊,这下他也心疼了,“往年不过几十文”
“说是要给丁公的坟翻新。”
丁公就是谢家祖上那位县太爷。这位老祖宗的坟并不在青山之上,而是就进埋在谢家村最肥沃的一处水田摊的中央。
这也算当地的一种风俗。老老祖宗,尤其是有出息的开枝散叶多的祖宗,葬得离各自的村子都近。每年清明,他们的坟前都汇聚了散落在各地的子孙。
“丁公的坟修得挺好的呀”谢春山郁闷,一两银子够他挣上一个月的了,“咱们家五口人出一两银,也就是说一个人头要二百文,谢氏家族这么大,哪怕只算住在本城里的,也足够凑个几百两了,修一个坟哪至于花那么多钱?”
“据说是还要给华公迁坟。说是请地理先生相看好了一处龙脉,只要把祖宗迁进去,谢家保准就能兴旺起来。”
谢春山对这个兴旺起来的前景无限向往,但是一思及一两银子的大额花费,又不禁踟蹰,“那先缓缓两日,看其他人家的做法再说吧。如果人人都交,咱们自然也得交。不然唾沫星子要淹死人。”
徐春梅点头。
一家人熄灯歇息不提。
第二日谢春山出门去做生意。徐春梅想到自家水田已经插完秧,心中大石放下,难得睡了一个畅快的好觉,早上是自然醒来,睁开眼时天光已经大亮了。她又去熬了粥,喂了猪,交代好女儿事情,才拿着物什去婆婆的地头。
其实这一会也并不晚。田埂上的野草尖上还染着水润,只是农忙时节,农人个个是天擦亮时候就下田,徐春梅在日头露脸的时候才出现在田间,蒙氏自然以为她是故意拿乔不肯干活,是以脸色十分难看。对徐春梅的招呼也没有回应,只黑着一张脸躬身插秧,口里含着一句“不想干活就别来,当我求着你呢”,到底没有说出口。
谢玉兰兄妹还好,都跟徐春梅打了招呼。
只是蒙氏天未亮就被婆婆敲门喊来干活,这一会已经插了有一分地的秧,自觉被分派的活儿比徐春梅的多,心里不痛快,面上虽然带笑,话里却带刺:“哟,二嫂,你可总算顶着日头来了。”
“没法子,得先把家里的猪给喂了,还得给孩子们煮粥。”
“我听说平时这些活儿都是阿琼干的。不然二嫂给娘家插秧的时候可做不到五更天就下田。偏偏今儿你那么晚。”
蒙氏躬身插秧,哼了一声。
“大嫂既然知道这么多事情,也该知道平日我家里都是我老娘在侍弄家务吧?大嫂的娘要是也为出嫁的女儿洗碗挑尿,养儿喂猪,怕是别说五更天,就是四更天你都乐意爬起来给亲娘干活吧?不过也是,大嫂嫁了嫁了,亲娘不用受这种苦,你家里事情有人帮手,你大女阿君也比阿琼有福气,她比阿琼还大一岁,做的活还没阿琼多。说到底,还是大嫂比我有福气。”
所谓有人帮手,这个人,自然指的是蒙氏。因为住得近,谢玉兰这个小姑也会搭手帮忙。这家务琐事,多个人帮忙,自然要省力许多的。
蒙氏对大儿二儿两家的生活实况心知肚明,眼见战火烧到自己身上,二儿媳妇话里话外是抱怨自己的意思,她心里有气,却聪明地没有怒骂,免得儿媳妇当真较真起来,大庭广众之下一家人争吵,白给人看笑话罢了。
“得了得了,有这个力头闲聊天,赶紧地把活儿给做完了,各自回家休息去。”她瞪了大儿媳妇一眼,又冲着二儿媳妇说道:“你来得确实有些晚,我们都插了有半亩地的秧了,你得紧着点做活了。”
徐春梅也不想吵架,只好应了,下田干活。
春日的水田沁冷,田里还有蚂蝗,如果不留神,人就会被它吸附在脚上,被吸血不说,伤口会又疼又痒。最难过还是看着软绵绵的东西恶心。
不过农人倒是习以为常了。
春播十数日,原来田野里连绵不尽的绿肥花被替换上了一排排整齐插着的秧苗。纵目望去,一片春意和希望。
徐春梅把地里的活儿忙完,这一日傍晚回了家,难得摊在床上稍事休息,就听到门外有人叫:“有人在家吗?”
她听着像是收扫墓份子钱的堂三叔,不由奇怪:自家不是交了那一两银子吗?但还是应了声,“三叔,我在家呢。”
她起了身,又叫谢晓琼去应门,母女俩站在门口,听前来的三叔说道:“你婆婆叫我来跟你讨要份子钱咧。”
作者有话要说: 偶对数字特别不敏感,所以对银两是采用了最简单的换算法:1两一1000文一1贯钱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