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五章 崇祯元年
,最快更新葬清最新章节!
更新时间:20-04-2
女真鞑子数万大军攻入朝鲜,就如同在辽东大地上卷起了一场飓风,这并不仅仅意味着辽东一隅的局势改变,更是奠定了女真正式向大明用兵的基调!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起兵以来,虽说女真大明一直处于对抗之中,虽然大明不断地在打败仗,但战争主动权还是在大明手中。但现在不一样了,战争主动权彻底滑落到女真人手中。
女真已经不满足仅仅在辽东称王称霸了,他们的力量开始向大明内地延伸,垂涎起大明的花花江山。
大明东江镇在此役中精锐丧失殆尽,其在朝鲜地面上的力量更是全被肃清,如今只能困守在岛屿之上,丧失了对女真后方的牵制力。
朝鲜李氏更是在此役之中损失巨大,大半山河遭到战火荼毒,号称全朝鲜最为精锐的边军在开战之初就化作女真铁骑下的劫灰,此外朝局动荡,政令不通,朝鲜李氏对其疆域的统治体系暂时陷入了停顿。
皇太极料理完了朝鲜这个大明附属国,东江镇也已经无力翻起大浪,后顾之忧已解决,那么就开始全力准备对大明用兵了。因此,在这场征朝之战结束没多久,八旗军再次被调动起来,目标直指大明辽东重镇锦州。
天启七年五月,八旗军自朝鲜回师以后,皇太极获悉明军再造宁锦防线的消息,决定立即出兵宁、锦,打破袁崇焕的计划。
五月六日,后金兵自沈阳出发,三路并进,迅速攻占大小凌河、右屯卫等城堡,会师于锦州城下,四面合围。时总兵官赵率教等率兵万驻守锦州,袁崇焕及副将祖大寿统帅各将坚守宁远。
十二日午,后金对锦州发起总攻,集中主力攻击城西一隅。赵率教认清皇太极先破城西的意图,急调其它三面守城明军主力堵御西城之敌,以炮火、矢石还击,后金兵损失惨重,退五里而营。经十四天天激战,锦州岿然不动。
皇太极以攻城不利,遂改变战法,诱锦州明军出城决战,赵率教等婴城固守不出,使皇太极欲战而不能,只好移兵转攻宁远。时明兵部遣总兵满桂率关兵一万赴宁远增援,袁崇焕仍感兵力不足,难以与敌决战,只发四千为奇兵,由满桂、尤世录、祖大寿率领东出,击敌背后。皇太极命额驸苏纳率八旗蒙古精骑赴塔山迎战,两军激战于笊篱山,互有伤亡。明军因寡不敌众,退入宁远城。
二十八日黎明,皇太极率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军进抵宁远。袁崇焕列营壕内,满桂出城二里而阵。皇太极不顾诸将反对,亲率诸贝勒阿济格等攻城,袁崇焕督军用红夷大炮拒敌,满桂等大战城外,双方伤亡相当。明总兵满桂与后金贝勒济尔哈郎、萨哈璘、瓦克达俱受伤。二十九日,皇太极攻宁远不成,回师再攻锦州,由于城壕宽深,天又炎蒸,士卒多死伤。六月初五日,皇太极从锦州撤围,回沈阳。
这场战役,史称宁锦大捷,辽东军在袁崇焕领导下,继宁远大捷后再一次抵挡住了八旗军的攻势,护佑住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大明。
女真一族崛起的路途上绝对缺少不了战争,靠着这一股锐气,八旗军是这片苍穹下最为强大的武装!即使如今龙辰手下的聚风寨兵马以及袁崇焕手中的关宁铁骑,虽然能够在局部小战役上和八旗兵争锋一抗,但面对鞑子人数上的绝对优势,他们也只能绝望!
宁锦之战后,皇太极意识到自己还未到时机真的逐鹿汉室江山,就开始先进行女真内部的整顿,四大贝勒主政制度已经被皇太极成功撬动,八旗的绝对权力开始不断向皇太极一人手中涌去,一个由渔猎民族终于将自身的奴隶社会习性剔除,开始步入封建王朝体制。
可以说,到现在,那个历史上就将席卷汉家江山入主中原的满清雏形才正式出现。自此之后,大明不再是和一个叫做女真的部落征战,而是在和一个有着自己体制的国家对抗,真正的国与国之间的较量。
皇太极做好了准备,女真一族做好了准备,八旗军也做好了准备,这头来自辽东苦寒之地的孤狼终于彻底挣脱了身上的枷锁,开始向着富饶的汉家江山亮出自己的爪牙。
数十年的战争磨砺,女真一族已经逐步发展成一个战争机器,这个民族底蕴浅薄,资源不算丰厚,但他们能以一种恐怖的效率调动起恐怖的力量!
反观大明一方,天启帝已经彻底陷入弥留,灵台上连一丝清明也无法保留,而与之相反的是,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却愈发猖獗活跃,或许是他们已经嗅到了一丝不详,故而开始了最后的疯狂。
天启初年时候,东林党人布列满朝,分据内阁、吏部、都察院及科(六科)、道(十三道)各部门,一时势力大盛,几乎可以威胁朝政,将天启帝架空为傀儡。但天启帝毕竟是接受过系统的皇帝成长教育的,面对来势汹汹的朝臣逼迫,他心里一横,大吼一声:
“关门,放忠贤!”
于是局面不久便翻了过来,变作阉党的天下。宦官魏忠贤与熹宗乳母客氏“互相勾结”,二人甚得熹宗信任,客氏被封为奉圣夫人,魏忠贤则为司礼秉笔太监,并且提督东厂,魏忠贤的爪牙田尔耕掌锦衣卫事,许显纯掌北镇抚司狱。
熹宗深居宫中,政事一听魏忠贤所为。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即对东林党人进行残酷打击,其身后定然也是有天启帝的影子,想当初万历帝在掌权后对张居正的清洗清算,作为万历帝的孙子,自然也会对这些差点将自己架空成傀儡的东林党进行抱负。
天启四年(624年),东林党人杨涟首先上疏参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一时群僚响应,交章论魏忠贤不法,东林党开始了反击。天启五年,魏忠贤大举反扑,逮东林党杨涟、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顾大章六人下狱,乃借边事加以陷害,诬其曾受杨镐、熊廷弼贿。六人均死于狱中,时称为六君子。天启六年,魏忠贤又兴大狱,逮东林党高攀龙、周顺昌、周起元、缪昌期、李应升、周宗建、黄尊素七人。高攀龙投水死,其余六人死狱中,时称为后七君子。魏忠贤党羽又撰《缙绅便览》、《点将录》、《同志录》,提供东林党人名单,按名捕杀斥逐。魏忠贤又命人编纂《三朝要典》,颠倒三案是非,定东林党人王之寀、孙慎行、杨涟为三案罪首。
至此,东林党人被杀逐殆尽。高攀龙在无奈之际曾留言同年挚友袁可立道:“弟腐儒一,无以报国,近风波生於讲会,邹冯二老行,弟亦从此去矣”,其言犹未尽之厚望可见于笔端。不久,深谙辽东战事的兵部左侍郎袁可立也被迫致仕归里,袁可立“归而魏焰益肆”,自此天下兵马大权尽归魏阉所有。魏忠贤总揽内外大权,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莫不遍置死党。朝中官僚为其走狗者,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名号。凡内外章奏无敢称魏忠贤名者,均称为“厂臣”。即内阁票旨,也必称“朕与厂臣”。诸官皆称魏忠贤为九千岁,甚至称为九千九百岁。又浙江巡抚潘汝桢首先为魏忠贤建立生祠于西湖,辽东巡抚袁崇焕也积极效仿。由是四方效尤,魏忠贤生祠几遍天下。又监生陆万龄请以魏忠贤配孔子,忠贤父配启圣公。其时魏忠贤毒焰之烈可以想见。
当皇太极正在磨刀霍霍的时候,大明内部还在党争不断,而且这种争斗居然愈发白热化。
大臣们都知道,天启帝就要不行了,他们就很快找到了天启帝的弟弟,现在还是信王的朱由检,也是日后的崇祯,他们知道,当天启帝咽气的那一刹那,也就是最后一战的时候。
世人对阉党理解总是很片面,他们可不仅仅就指那些个在皇宫内的太监们,而是包罗一大批当朝大臣,比如万历末期的浙党齐党等也属于阉党范围,无外乎就是一个利益集团。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士大夫也只能放下自己心中那廉价的道德节操,开始和那些个被自己鄙视的枚卵子货搅和在一起。
但是大家都清楚,太监的生存只能依附皇权,若皇帝都要没了的话,那太监也就成了一个屁,挥挥手就消散了。别现在魏忠贤如此嚣张,但大家伙心里都明白,天启帝一嗝屁,新帝登基之时也就是魏忠贤覆灭之日。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新的大太监自然得有新皇潜邸的太监来担任,那以前的老太监,遇到仁慈点儿的新皇,那就去给先帝扫陵吧,残暴点的直接咔嚓了了事。
但大家实在是害怕了魏忠贤时期的苦难日子了,一帮大臣们就趁此机会使劲儿地忽悠着此时还是信王的朱由检,终于让此时还很“单纯”的朱由检“树立”了替天行道,诛灭阉党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
由于明太祖的高瞻远瞩,在大明体制下,不会出现唐朝时那种可以废立皇帝的太监,而且只要皇帝一声令下,这些太监无论之前多么威风,就得立马完蛋。
所以后来当朱由检即位后,轻轻松松肃清了“阉党”,并且还亲自操刀对“阉党官员”下手,终于朝野肃清,阉党完蛋了。文人士大夫们很是乐意将朱由检的这一壮举赞美,赞美,再赞美!千古一帝,中兴之主,直追三皇五帝!反正赞美不要钱,大家都使劲儿地往朱由检头上盖高帽子。你高兴我高兴,皇帝也高兴,多好啊。
只有激情退去的朱由检一个人在御书房里悄悄哭泣,因为他发现当自己肃清了阉党后,这个朝廷再次回到了大臣们手中,自己这个皇帝变成了光杆司令。这时候,崇祯才明白,自己被大臣们忽悠了,居然傻乎乎到自断双臂!没了阉人势力,自己拿什么去和那些大臣斗?
历史,似乎再次回到了原点,崇祯开始了和朝臣的新一轮博弈,并且开始有意地再次扶持阉人势力。历史就是这样,铺天盖地的赞美之下隐藏着的无非是权力的丑恶和肮脏。朱由检登基开始就近乎于彻底铲除了内宦力量,彻底让朝局失去平衡,完全沦落到大臣手中。
不过唯一令人欣慰的是,朱由检确实是个很想有作为的皇帝,因为没有像他天启阿哥那样接受过帝王教育,所以即位一开始就在大臣撺掇下犯了点儿错误,但这并不能阻挡他想要革新天下,中兴大明的决心。
宁锦之战后,袁崇焕受到督饷御史刘徽、河南道御史李应荐等交章弹劾,要求“从重议处”:一不救锦州为“暮气”。二是主款议和,招致后金东侵朝鲜,西征宁锦。
袁崇焕于七月一日上“乞休疏”,以有病为由,申请辞官回籍调理。在魏忠贤的唆使下,熹宗朱由校很快就批准了他的申请,写道:袁崇焕“疏称抱病,情词恳切,准其回籍调理”。他在李应荐的奏本中又批道:“袁崇焕暮气难鼓,物议滋至,已准其引疾求去。”熹宗念他在以往的功劳,主议求款与不援锦州均不予追究,算是给予袁崇焕的最大“恩典”。
袁崇焕打了胜仗,却因为党争去位。
天启帝崩,崇祯即位,魏忠贤被诛。朝臣纷请召袁崇焕还朝。崇祯元年(62年)四月崇祯任命袁崇焕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七月袁崇焕入都,十四日崇祯帝召见平台。袁崇焕慷慨陈词,计划以五年时间恢复辽东,并疏陈方略。
一个是再度出山,雄心勃勃的老帅;一个是初出茅庐,热血少年的皇帝。
他们俩在这一瞬间,就像是王八绿豆,就这么一下子顺眼了,当然,这种短暂的顺眼和激情是很不牢靠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这也造成了日后袁督师的悲剧,也是崇祯的悲剧,更是大明的悲剧,汉家的悲剧。
朱由检直接“焚烧”了自己阿哥对袁崇焕的这一旨意,重新召回袁崇焕,决定将辽东之责交托给他,恩宠之盛,朝野内外无人可及。
这一天,属于崇祯元年。
这一天,辽东巡抚,蓟辽督师袁崇焕风风火火地上任了!
这一天,一声婴儿的啼哭“震动”了整个义州城!
ps:,去医院挂水挂了半天,这一章小龙是拿爪机码出来的,码完后才发现自己已经出汗了,但是大拇指差点抽筋了……以后再也不拿爪机码字了,真是痛苦的回忆。
龙辰孩子出生了,哈哈,虽然小龙是个男生,但小龙确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宝宝控,今儿个本想再码出一章的,但眼睛实在是受不了了,明儿早上小龙坐火车回家。这一章小龙费了很多心思,就先当两章交差吧。忽忽。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更新时间:20-04-2
女真鞑子数万大军攻入朝鲜,就如同在辽东大地上卷起了一场飓风,这并不仅仅意味着辽东一隅的局势改变,更是奠定了女真正式向大明用兵的基调!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起兵以来,虽说女真大明一直处于对抗之中,虽然大明不断地在打败仗,但战争主动权还是在大明手中。但现在不一样了,战争主动权彻底滑落到女真人手中。
女真已经不满足仅仅在辽东称王称霸了,他们的力量开始向大明内地延伸,垂涎起大明的花花江山。
大明东江镇在此役中精锐丧失殆尽,其在朝鲜地面上的力量更是全被肃清,如今只能困守在岛屿之上,丧失了对女真后方的牵制力。
朝鲜李氏更是在此役之中损失巨大,大半山河遭到战火荼毒,号称全朝鲜最为精锐的边军在开战之初就化作女真铁骑下的劫灰,此外朝局动荡,政令不通,朝鲜李氏对其疆域的统治体系暂时陷入了停顿。
皇太极料理完了朝鲜这个大明附属国,东江镇也已经无力翻起大浪,后顾之忧已解决,那么就开始全力准备对大明用兵了。因此,在这场征朝之战结束没多久,八旗军再次被调动起来,目标直指大明辽东重镇锦州。
天启七年五月,八旗军自朝鲜回师以后,皇太极获悉明军再造宁锦防线的消息,决定立即出兵宁、锦,打破袁崇焕的计划。
五月六日,后金兵自沈阳出发,三路并进,迅速攻占大小凌河、右屯卫等城堡,会师于锦州城下,四面合围。时总兵官赵率教等率兵万驻守锦州,袁崇焕及副将祖大寿统帅各将坚守宁远。
十二日午,后金对锦州发起总攻,集中主力攻击城西一隅。赵率教认清皇太极先破城西的意图,急调其它三面守城明军主力堵御西城之敌,以炮火、矢石还击,后金兵损失惨重,退五里而营。经十四天天激战,锦州岿然不动。
皇太极以攻城不利,遂改变战法,诱锦州明军出城决战,赵率教等婴城固守不出,使皇太极欲战而不能,只好移兵转攻宁远。时明兵部遣总兵满桂率关兵一万赴宁远增援,袁崇焕仍感兵力不足,难以与敌决战,只发四千为奇兵,由满桂、尤世录、祖大寿率领东出,击敌背后。皇太极命额驸苏纳率八旗蒙古精骑赴塔山迎战,两军激战于笊篱山,互有伤亡。明军因寡不敌众,退入宁远城。
二十八日黎明,皇太极率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军进抵宁远。袁崇焕列营壕内,满桂出城二里而阵。皇太极不顾诸将反对,亲率诸贝勒阿济格等攻城,袁崇焕督军用红夷大炮拒敌,满桂等大战城外,双方伤亡相当。明总兵满桂与后金贝勒济尔哈郎、萨哈璘、瓦克达俱受伤。二十九日,皇太极攻宁远不成,回师再攻锦州,由于城壕宽深,天又炎蒸,士卒多死伤。六月初五日,皇太极从锦州撤围,回沈阳。
这场战役,史称宁锦大捷,辽东军在袁崇焕领导下,继宁远大捷后再一次抵挡住了八旗军的攻势,护佑住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大明。
女真一族崛起的路途上绝对缺少不了战争,靠着这一股锐气,八旗军是这片苍穹下最为强大的武装!即使如今龙辰手下的聚风寨兵马以及袁崇焕手中的关宁铁骑,虽然能够在局部小战役上和八旗兵争锋一抗,但面对鞑子人数上的绝对优势,他们也只能绝望!
宁锦之战后,皇太极意识到自己还未到时机真的逐鹿汉室江山,就开始先进行女真内部的整顿,四大贝勒主政制度已经被皇太极成功撬动,八旗的绝对权力开始不断向皇太极一人手中涌去,一个由渔猎民族终于将自身的奴隶社会习性剔除,开始步入封建王朝体制。
可以说,到现在,那个历史上就将席卷汉家江山入主中原的满清雏形才正式出现。自此之后,大明不再是和一个叫做女真的部落征战,而是在和一个有着自己体制的国家对抗,真正的国与国之间的较量。
皇太极做好了准备,女真一族做好了准备,八旗军也做好了准备,这头来自辽东苦寒之地的孤狼终于彻底挣脱了身上的枷锁,开始向着富饶的汉家江山亮出自己的爪牙。
数十年的战争磨砺,女真一族已经逐步发展成一个战争机器,这个民族底蕴浅薄,资源不算丰厚,但他们能以一种恐怖的效率调动起恐怖的力量!
反观大明一方,天启帝已经彻底陷入弥留,灵台上连一丝清明也无法保留,而与之相反的是,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却愈发猖獗活跃,或许是他们已经嗅到了一丝不详,故而开始了最后的疯狂。
天启初年时候,东林党人布列满朝,分据内阁、吏部、都察院及科(六科)、道(十三道)各部门,一时势力大盛,几乎可以威胁朝政,将天启帝架空为傀儡。但天启帝毕竟是接受过系统的皇帝成长教育的,面对来势汹汹的朝臣逼迫,他心里一横,大吼一声:
“关门,放忠贤!”
于是局面不久便翻了过来,变作阉党的天下。宦官魏忠贤与熹宗乳母客氏“互相勾结”,二人甚得熹宗信任,客氏被封为奉圣夫人,魏忠贤则为司礼秉笔太监,并且提督东厂,魏忠贤的爪牙田尔耕掌锦衣卫事,许显纯掌北镇抚司狱。
熹宗深居宫中,政事一听魏忠贤所为。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即对东林党人进行残酷打击,其身后定然也是有天启帝的影子,想当初万历帝在掌权后对张居正的清洗清算,作为万历帝的孙子,自然也会对这些差点将自己架空成傀儡的东林党进行抱负。
天启四年(624年),东林党人杨涟首先上疏参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一时群僚响应,交章论魏忠贤不法,东林党开始了反击。天启五年,魏忠贤大举反扑,逮东林党杨涟、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顾大章六人下狱,乃借边事加以陷害,诬其曾受杨镐、熊廷弼贿。六人均死于狱中,时称为六君子。天启六年,魏忠贤又兴大狱,逮东林党高攀龙、周顺昌、周起元、缪昌期、李应升、周宗建、黄尊素七人。高攀龙投水死,其余六人死狱中,时称为后七君子。魏忠贤党羽又撰《缙绅便览》、《点将录》、《同志录》,提供东林党人名单,按名捕杀斥逐。魏忠贤又命人编纂《三朝要典》,颠倒三案是非,定东林党人王之寀、孙慎行、杨涟为三案罪首。
至此,东林党人被杀逐殆尽。高攀龙在无奈之际曾留言同年挚友袁可立道:“弟腐儒一,无以报国,近风波生於讲会,邹冯二老行,弟亦从此去矣”,其言犹未尽之厚望可见于笔端。不久,深谙辽东战事的兵部左侍郎袁可立也被迫致仕归里,袁可立“归而魏焰益肆”,自此天下兵马大权尽归魏阉所有。魏忠贤总揽内外大权,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莫不遍置死党。朝中官僚为其走狗者,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名号。凡内外章奏无敢称魏忠贤名者,均称为“厂臣”。即内阁票旨,也必称“朕与厂臣”。诸官皆称魏忠贤为九千岁,甚至称为九千九百岁。又浙江巡抚潘汝桢首先为魏忠贤建立生祠于西湖,辽东巡抚袁崇焕也积极效仿。由是四方效尤,魏忠贤生祠几遍天下。又监生陆万龄请以魏忠贤配孔子,忠贤父配启圣公。其时魏忠贤毒焰之烈可以想见。
当皇太极正在磨刀霍霍的时候,大明内部还在党争不断,而且这种争斗居然愈发白热化。
大臣们都知道,天启帝就要不行了,他们就很快找到了天启帝的弟弟,现在还是信王的朱由检,也是日后的崇祯,他们知道,当天启帝咽气的那一刹那,也就是最后一战的时候。
世人对阉党理解总是很片面,他们可不仅仅就指那些个在皇宫内的太监们,而是包罗一大批当朝大臣,比如万历末期的浙党齐党等也属于阉党范围,无外乎就是一个利益集团。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士大夫也只能放下自己心中那廉价的道德节操,开始和那些个被自己鄙视的枚卵子货搅和在一起。
但是大家都清楚,太监的生存只能依附皇权,若皇帝都要没了的话,那太监也就成了一个屁,挥挥手就消散了。别现在魏忠贤如此嚣张,但大家伙心里都明白,天启帝一嗝屁,新帝登基之时也就是魏忠贤覆灭之日。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新的大太监自然得有新皇潜邸的太监来担任,那以前的老太监,遇到仁慈点儿的新皇,那就去给先帝扫陵吧,残暴点的直接咔嚓了了事。
但大家实在是害怕了魏忠贤时期的苦难日子了,一帮大臣们就趁此机会使劲儿地忽悠着此时还是信王的朱由检,终于让此时还很“单纯”的朱由检“树立”了替天行道,诛灭阉党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
由于明太祖的高瞻远瞩,在大明体制下,不会出现唐朝时那种可以废立皇帝的太监,而且只要皇帝一声令下,这些太监无论之前多么威风,就得立马完蛋。
所以后来当朱由检即位后,轻轻松松肃清了“阉党”,并且还亲自操刀对“阉党官员”下手,终于朝野肃清,阉党完蛋了。文人士大夫们很是乐意将朱由检的这一壮举赞美,赞美,再赞美!千古一帝,中兴之主,直追三皇五帝!反正赞美不要钱,大家都使劲儿地往朱由检头上盖高帽子。你高兴我高兴,皇帝也高兴,多好啊。
只有激情退去的朱由检一个人在御书房里悄悄哭泣,因为他发现当自己肃清了阉党后,这个朝廷再次回到了大臣们手中,自己这个皇帝变成了光杆司令。这时候,崇祯才明白,自己被大臣们忽悠了,居然傻乎乎到自断双臂!没了阉人势力,自己拿什么去和那些大臣斗?
历史,似乎再次回到了原点,崇祯开始了和朝臣的新一轮博弈,并且开始有意地再次扶持阉人势力。历史就是这样,铺天盖地的赞美之下隐藏着的无非是权力的丑恶和肮脏。朱由检登基开始就近乎于彻底铲除了内宦力量,彻底让朝局失去平衡,完全沦落到大臣手中。
不过唯一令人欣慰的是,朱由检确实是个很想有作为的皇帝,因为没有像他天启阿哥那样接受过帝王教育,所以即位一开始就在大臣撺掇下犯了点儿错误,但这并不能阻挡他想要革新天下,中兴大明的决心。
宁锦之战后,袁崇焕受到督饷御史刘徽、河南道御史李应荐等交章弹劾,要求“从重议处”:一不救锦州为“暮气”。二是主款议和,招致后金东侵朝鲜,西征宁锦。
袁崇焕于七月一日上“乞休疏”,以有病为由,申请辞官回籍调理。在魏忠贤的唆使下,熹宗朱由校很快就批准了他的申请,写道:袁崇焕“疏称抱病,情词恳切,准其回籍调理”。他在李应荐的奏本中又批道:“袁崇焕暮气难鼓,物议滋至,已准其引疾求去。”熹宗念他在以往的功劳,主议求款与不援锦州均不予追究,算是给予袁崇焕的最大“恩典”。
袁崇焕打了胜仗,却因为党争去位。
天启帝崩,崇祯即位,魏忠贤被诛。朝臣纷请召袁崇焕还朝。崇祯元年(62年)四月崇祯任命袁崇焕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七月袁崇焕入都,十四日崇祯帝召见平台。袁崇焕慷慨陈词,计划以五年时间恢复辽东,并疏陈方略。
一个是再度出山,雄心勃勃的老帅;一个是初出茅庐,热血少年的皇帝。
他们俩在这一瞬间,就像是王八绿豆,就这么一下子顺眼了,当然,这种短暂的顺眼和激情是很不牢靠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这也造成了日后袁督师的悲剧,也是崇祯的悲剧,更是大明的悲剧,汉家的悲剧。
朱由检直接“焚烧”了自己阿哥对袁崇焕的这一旨意,重新召回袁崇焕,决定将辽东之责交托给他,恩宠之盛,朝野内外无人可及。
这一天,属于崇祯元年。
这一天,辽东巡抚,蓟辽督师袁崇焕风风火火地上任了!
这一天,一声婴儿的啼哭“震动”了整个义州城!
ps:,去医院挂水挂了半天,这一章小龙是拿爪机码出来的,码完后才发现自己已经出汗了,但是大拇指差点抽筋了……以后再也不拿爪机码字了,真是痛苦的回忆。
龙辰孩子出生了,哈哈,虽然小龙是个男生,但小龙确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宝宝控,今儿个本想再码出一章的,但眼睛实在是受不了了,明儿早上小龙坐火车回家。这一章小龙费了很多心思,就先当两章交差吧。忽忽。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