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
开始,佛教逐渐发展成为藏族全民信仰的宗教。
注释44:
阿底峡(982年1054年),古印度僧人,学者。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受阿里王子绛曲微之请进中国西藏传播佛法和医学。著有《菩提道灯论》等五十余种论著和《医学八部》等医学著作,并请那措译师等共译十几部经典为藏文,是藏传佛教历史上重要的人物。他的弟子仲敦巴等弘传其学说,发展为噶当派。
注释45:
拉卜楞寺是中国藏传佛教重要寺院,是格鲁派六大丛林之一。藏语中“拉卜楞”又译“拉章”,原意为“佛邸”。拉卜楞寺历史上号称有学僧3600,最盛时达四千余人,以学风严谨、学制完备、讲学昌盛、戒律整饬、学者辈出著称。全寺建筑气势恢宏,错落有致,所藏经书极为丰富,还有大量珍贵的宗教和历史文物,事实上是一座藏族文化、艺术博物馆。
注释46:
左拉(1840年1902年),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娜娜》、《萌芽》、《金钱》、《崩溃》等。他开创了自然主义文学流派。其主张为“准确地按照事实描绘生活,既不需进行任何评价也不需深入事物本质”,即“我看到了,我说出来,我一句句地记录下来,仅限于此”。
这里说谢惠仁只在乎看到什么,而不去想看到的东西代表什么意义。
注释47:
“”的语义,《慧琳音义》卷七十七引《释迦方志》卷上,说:“者,脱空象,漆布为之。”
夹,是一种漆塑像的方法,先用泥塑成胎,后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漆干后反复再涂多次,最后把泥胎取出,因此也叫“脱空像”、“脱沙像”等。这种方法塑像不但柔和逼真,而且塑像很轻,因此又称“行像”。
夹造像,原为古代中国创制发明。在汉代,中国已有用漆布制成冠、莒的事例。佛教传入后,这一技艺应用于造像,便成为中国特创的新的漆器品种。这是印度古来所未有的,因而各经论中均未有这一项造像记载。《洛阳伽兰记》中有许多关于“行像”的记述,其都是用夹法造成。
在唐代,夹造像技术就已经很成熟了,八世纪鉴真大师和他的弟子如宝、思托等去日本弘化时,带着这项造像的技术师同去,在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制造了丈六本尊卢舍那佛、丈六yào师、千手观音等夹像,其构造的技艺极为精妙,至今日本奉为国宝。(这一点,在后文成为谢惠仁的破解密码的线索之一)
注释48:
古时在塑佛像时,预先在佛像背后留一空洞,开光时,由住持高僧把经卷、珠宝、五谷等放入封上,称“装藏”。这是藏传佛教的仪轨。汉地佛教亦有,不过也有实心佛像开光的。
装藏过程是很严格的,首先要用朱砂水洗净佛像的空腹,然后趁湿蘸上带有香味的藏yào用以防腐、防虫、防蛀,最后再依次装入珍珠、五宝、贝叶、经书等等。佛像装藏完毕后,再经高僧开光加持,才能具有灵魂和灵xìng。
注释49:
中国佛教四大道场,也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所传四大菩萨分别显灵说法于此。分别为山西五台山,传为文殊利师菩萨的道场;浙江普陀山,为观世音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为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为地藏王菩萨道场。
注释50:
五体投地现多用为成语,表示无上的敬服,但其意来源于佛教,是典型的佛教概念转化为日常用语的例子。五体投地也称为“五轮投地”,是一种佛教礼节。五体(五轮)指两肘、两膝和头,佛教徒行“顶礼”时,五体都要着地,为佛教最高礼节。
注释51:
丛林,是指佛教僧众聚居的寺院,意为众僧和合共住一处,如树木之丛集为林。
一般来说,一些大寺院可以有些下院,对地方寺院进行佛事活动及其他方面的管理。比如,属寺若收弟子,受戒仪式要在主寺进行,等等。
丛林制度在当时是维护佛教稳定发展的开创xìng制度,有利于佛家的规范化管理。
注释52:
光孝寺,全国重点寺院,在广州市内,是广州现存最古老的寺院,时间可追溯到西汉年间。梁天监元年(502年),智yào从印度带来一棵菩提树,种于寺庙戒坛前。唐代贞观十九年(645年)改名为“乾明发xìng寺”,传说慧能曾在寺中菩提树下剃发受戒,开创佛教南宗。宋代绍兴二十一年改名为光孝寺。后历代扩建,规模很大,为岭南丛林之冠。
正文 第98节:(98)
附录二
日本藤原家族简介
一.关于藤原家执掌日本政权的历史
藤原家族是日本历史上最显赫的家族之一。
藤原家族的始祖是中臣镰足(614年669年),他是当时日本的实际统治者。7世纪早期,苏我氏完全把持朝政。645年,中臣镰足和后来的天智天皇发动政变,杀死苏我氏的首领苏我入鹿。天智天皇登基后,任命中臣镰足为内大臣。他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就是著名的大化革新。中臣镰足死时,天智天皇赐姓藤原。从此,中臣家族便以藤原为姓。
中臣镰足之子藤原不比等(659年720年)是采用新姓的第一个人。由于父亲的威望,他在宫廷中取得了很高的地位。他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天皇,开始与皇族结成裙带关系。(后文还有详细说明)
但是这时藤原家族只是地位显赫,直到9世纪下半叶,藤原家族才开始cāo纵政权。
下面所说的几个藤原家族的人物,是在历史上有重要作用的。事实上,藤原家族真正把持朝政的人有很多,就不一一例举了。
藤原良房(804年872年)是在位天皇的岳父、皇太子的外公。857年任太政大臣。天皇死后,于858年扶立九岁的太子登基,即清和天皇。藤原良房亲任摄政,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非皇族血统而担任此职的人。自他开始,藤原家族把持朝政达300余年。
藤原家族的权力和威望是依靠政治谋略取得的。
第一,藤原家族将他们的女儿嫁给天皇,这意味着藤原氏的姑娘成为皇后,藤原氏的外孙就是未来的天皇。结果,藤原家族的族长,无论在朝在野,都可以左右朝纲。
第二,藤原家族还利用佛教夺权。他们经常以虔信佛教的几位天皇出家修行为范例,劝说有独立思想的天皇不理政务,出世隐退。在其后的两个世纪中,这样的逊位竟达八次之多。
第三,藤原家族丝毫没有忽视为他们的政治权力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他们以接受“职分田”、“位田”、“职封”、“位封”和临时赏赐的名义,获得大量土地、劳力和财富,这一方面使土地所有者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免除纳税的义务,另一方面又使藤原家族得以将国家钱粮饱入私囊。
这样一来,藤原家族虽然没有推翻或取代皇室,但是已经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不过,天皇到了法定亲政年龄,是必须结束摄政的,因此藤原良房的侄子藤原基经建立了关白制度。
藤原基经(836年891年),872年成为藤原家族的首领,四年后任摄政。他为了进一步扩大权力,创立了“关白”官职。“关白”一词出自《汉书》,系“禀报”之意,在日本不久便变为官职之名。这样,藤原氏便开创了日本史上“关白政治”这一特殊政体,即以外戚身份在天皇年幼时作“摄政”、天皇成年后作“关白”的政体。“关白”一职比摄政和首相有着更大的权利,他是天皇的代言人,其地位仅次于天皇。摄政、关白制度在史书上也称摄关制度。
884年,藤原基经迫使阳成天皇退位。887年,非藤原家族皇妃所生的宇多天皇即位,当然不再启用藤原家族摄政,但刚即位的宇多天皇赋予他总揽国政全权,诏书说:“其万机巨细,己统百官,皆先关白太政大臣,然后奏下。”但后来,藤原家族的人实际上被宇多天皇限制了权势,直到藤原基经的儿子藤原时平重新确立起藤原家族的霸权。
最能体现藤原家族势力的人物是藤原道长(966年1027年)。作为平安中期的摄政,藤原道长的权势极大。995年,他成为藤原家族的首领。1017年任太政大臣,一切朝政均由他的“政所”决定,从摄关家发出的命令作为“政所下文”、“殿下御教书”,取代了“宣旨”、“官符”,朝廷变成仅司礼仪的场所。而此时藤原氏庄园已占全国土地十几分之一,从而扩大了摄关政治的经济基础。
正文 第99节:(99)
藤原道长有四个女儿被选为后妃,而后一条、后朱雀、后冷泉三位天皇都是他的外孙。他在三十余年的时间里享尽了荣华富贵,他的府邸比皇宫还要富丽堂皇。日本著名古典小说《源氏物语》和《荣华物语》所描写的正是藤原道长醉生梦死的生活。他有一首诗道出了他执政30多年得意的心情,其中一句是:“斯世即我世,我做我所思,皎皎十五月,圆盈无缺时。”
1027年藤原道长死后,藤原家族开始没落。
后来的藤原赖通(992年1074年)曾任三代天皇的摄政,把持朝政52年,直至非藤原氏女儿所生的后三条天皇于1068年即位,藤原赖通被迫引退。到12世纪,在日本朝廷中终于肃清了藤原家族的势力。此后的日本便是源平二氏之争的天下。
二.关于光明皇太后的历史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前文中所说的中臣镰足之子藤原不比等,把自己的女儿藤原宫子嫁给了天武天皇,701年,宫子生下首皇子。
720年,藤原不比等病故,皇族势力重新抬头,天武天皇的孙子长屋王任右大臣,皇室与藤原家族形成对立的两派。724年,首皇子即位,即为圣武天皇(701年756年,在位724年749年)。但圣武天皇不是从天武天皇处继承皇位的,中间还有元正天皇,这是个女天皇,她是首皇子的姑姑。
在圣武天皇即位前的716年,藤原不比等把自己的小女儿光明子嫁给首皇子做皇妃,于是藤原不比等既是首皇子的外祖父,又是他的岳父。(这种“乱lún”的情况在日本皇家历史和藤原家族历史上很多。)
727年,光明子诞生皇子,随即立为太子。藤原不比等于是想立光明子为皇后,但当时,非皇族出身的人不能立为皇后,这种做法是有违祖制的,因此引起朝中大臣对藤原氏的非议和不满。反对藤原氏的势力聚集在长屋王周围,长屋王同藤原氏成了死对头。
不料,一年后,皇太子生病夭折,那时藤原不比等已经去世,他的二儿子藤原房前无中生有地诬蔑是长屋王咒死了小太子。729年,在藤原家族的精心安排下,诬告长屋王密谋造反。长屋王在悲愤之下,全家自杀身亡。长屋王一死,朝中无人敢于和藤原氏作对。藤原房前乘机立光明子为皇后,光明子的四个兄弟也都把持了要职。藤原不比等的这四个儿子形成藤原氏的南、北、京、式四家,以后轮流执掌了朝廷大政。不过,只有藤原房前的北家(也就是藤原房前这一宗)长年不衰,其余三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实际上,这也有藤原家的四家分支互相争斗、互相倾轧等因素)。
749年,圣武天皇宣布退位,出家为僧,法号“胜满”。752年,圣武天皇率文武百官出度东大寺卢舍那大佛开光典礼。754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在东大寺为他授戒。两年后圣武天皇病逝,光明皇后把他所藏的一万多件文物捐献给东大寺。
藤原氏趁此机会东山再起,光明子立自己的女儿为天皇,称孝谦天皇,光明子也就成为光明皇太后。后来,这个孝谦天皇让位给淳仁天皇,不过几年后发动政变,重新当了天皇,也就是称德天皇。因此,孝谦天皇和称德天皇是一个人,都是光明皇太后的女儿,也就是兼有皇家和藤原家血统的天皇。
淳仁天皇退位也与藤原家有极大的关系,事实上这一事件更像是藤原家的内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相关资料阅读,因为事件很复杂,在此不枝蔓了。
三.关于藤原家“分家”的历史
藤原不比等去世后,藤原氏并没有因此而没落,反而更加兴盛。原有的权势被一分为四,这被均分之后的四份权力被藤原不比等的四个儿子分别把持,这四人是:长子藤原武智麻吕、次子藤原房前、三子藤原宇合(他是日本第8次遣唐使的副使)与未子藤原麻吕,这四人被称为藤原四家,即南家、北家、式家、京家。
在最初,这为藤原家最终一揽朝政奠定了基础,是保证藤原家权势的好办法,毕竟,如果四家合心,可以形成联合。但是,没过多久,四家间便互相争斗,某一家式微的时候,其余的分支竟然趁机崛起。就这样,到了后来,只剩下北家一枝独秀。
实际上到了藤原基经创立摄政关白制度的时候,已经基本上是藤原北家的天下了,也就是说,此后的“五摄家”其实就是北家分家。
藤原忠通于1128年1129年、1149年1150年两次出任关白,在他之后,藤原家就出现了“分家改姓”的状况,藤原家(实际上是北家)分成了五家:一条、二条、九条、近卫、鹰司。历史上称“五摄家”。
这五家都是源出藤原氏,都有资格当关白。后来的关白和摄政之位就在这五摄家轮流jiāo替,直到明治维新后摄关制度被废除为止,大致有150多代(详细数字统计不出,因各家史料互有矛盾,而且有些人做过两任关白,实在难以统计。本文只说个大概)。
在日本历史上,仅有两个不姓藤原而当上关白的人,他们就是丰臣秀吉与丰臣秀次,但是由于丰臣秀吉是认了近卫前久(1852年关白)当干爹,因此才有身份当关白,所以严格认定起来,丰臣秀吉也是以“藤原家养子”的身份才取得政治势力的。
在近代,藤原家族依然活跃在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舞台,据说,有很多政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注释44:
阿底峡(982年1054年),古印度僧人,学者。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受阿里王子绛曲微之请进中国西藏传播佛法和医学。著有《菩提道灯论》等五十余种论著和《医学八部》等医学著作,并请那措译师等共译十几部经典为藏文,是藏传佛教历史上重要的人物。他的弟子仲敦巴等弘传其学说,发展为噶当派。
注释45:
拉卜楞寺是中国藏传佛教重要寺院,是格鲁派六大丛林之一。藏语中“拉卜楞”又译“拉章”,原意为“佛邸”。拉卜楞寺历史上号称有学僧3600,最盛时达四千余人,以学风严谨、学制完备、讲学昌盛、戒律整饬、学者辈出著称。全寺建筑气势恢宏,错落有致,所藏经书极为丰富,还有大量珍贵的宗教和历史文物,事实上是一座藏族文化、艺术博物馆。
注释46:
左拉(1840年1902年),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娜娜》、《萌芽》、《金钱》、《崩溃》等。他开创了自然主义文学流派。其主张为“准确地按照事实描绘生活,既不需进行任何评价也不需深入事物本质”,即“我看到了,我说出来,我一句句地记录下来,仅限于此”。
这里说谢惠仁只在乎看到什么,而不去想看到的东西代表什么意义。
注释47:
“”的语义,《慧琳音义》卷七十七引《释迦方志》卷上,说:“者,脱空象,漆布为之。”
夹,是一种漆塑像的方法,先用泥塑成胎,后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漆干后反复再涂多次,最后把泥胎取出,因此也叫“脱空像”、“脱沙像”等。这种方法塑像不但柔和逼真,而且塑像很轻,因此又称“行像”。
夹造像,原为古代中国创制发明。在汉代,中国已有用漆布制成冠、莒的事例。佛教传入后,这一技艺应用于造像,便成为中国特创的新的漆器品种。这是印度古来所未有的,因而各经论中均未有这一项造像记载。《洛阳伽兰记》中有许多关于“行像”的记述,其都是用夹法造成。
在唐代,夹造像技术就已经很成熟了,八世纪鉴真大师和他的弟子如宝、思托等去日本弘化时,带着这项造像的技术师同去,在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制造了丈六本尊卢舍那佛、丈六yào师、千手观音等夹像,其构造的技艺极为精妙,至今日本奉为国宝。(这一点,在后文成为谢惠仁的破解密码的线索之一)
注释48:
古时在塑佛像时,预先在佛像背后留一空洞,开光时,由住持高僧把经卷、珠宝、五谷等放入封上,称“装藏”。这是藏传佛教的仪轨。汉地佛教亦有,不过也有实心佛像开光的。
装藏过程是很严格的,首先要用朱砂水洗净佛像的空腹,然后趁湿蘸上带有香味的藏yào用以防腐、防虫、防蛀,最后再依次装入珍珠、五宝、贝叶、经书等等。佛像装藏完毕后,再经高僧开光加持,才能具有灵魂和灵xìng。
注释49:
中国佛教四大道场,也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所传四大菩萨分别显灵说法于此。分别为山西五台山,传为文殊利师菩萨的道场;浙江普陀山,为观世音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为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为地藏王菩萨道场。
注释50:
五体投地现多用为成语,表示无上的敬服,但其意来源于佛教,是典型的佛教概念转化为日常用语的例子。五体投地也称为“五轮投地”,是一种佛教礼节。五体(五轮)指两肘、两膝和头,佛教徒行“顶礼”时,五体都要着地,为佛教最高礼节。
注释51:
丛林,是指佛教僧众聚居的寺院,意为众僧和合共住一处,如树木之丛集为林。
一般来说,一些大寺院可以有些下院,对地方寺院进行佛事活动及其他方面的管理。比如,属寺若收弟子,受戒仪式要在主寺进行,等等。
丛林制度在当时是维护佛教稳定发展的开创xìng制度,有利于佛家的规范化管理。
注释52:
光孝寺,全国重点寺院,在广州市内,是广州现存最古老的寺院,时间可追溯到西汉年间。梁天监元年(502年),智yào从印度带来一棵菩提树,种于寺庙戒坛前。唐代贞观十九年(645年)改名为“乾明发xìng寺”,传说慧能曾在寺中菩提树下剃发受戒,开创佛教南宗。宋代绍兴二十一年改名为光孝寺。后历代扩建,规模很大,为岭南丛林之冠。
正文 第98节:(98)
附录二
日本藤原家族简介
一.关于藤原家执掌日本政权的历史
藤原家族是日本历史上最显赫的家族之一。
藤原家族的始祖是中臣镰足(614年669年),他是当时日本的实际统治者。7世纪早期,苏我氏完全把持朝政。645年,中臣镰足和后来的天智天皇发动政变,杀死苏我氏的首领苏我入鹿。天智天皇登基后,任命中臣镰足为内大臣。他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就是著名的大化革新。中臣镰足死时,天智天皇赐姓藤原。从此,中臣家族便以藤原为姓。
中臣镰足之子藤原不比等(659年720年)是采用新姓的第一个人。由于父亲的威望,他在宫廷中取得了很高的地位。他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天皇,开始与皇族结成裙带关系。(后文还有详细说明)
但是这时藤原家族只是地位显赫,直到9世纪下半叶,藤原家族才开始cāo纵政权。
下面所说的几个藤原家族的人物,是在历史上有重要作用的。事实上,藤原家族真正把持朝政的人有很多,就不一一例举了。
藤原良房(804年872年)是在位天皇的岳父、皇太子的外公。857年任太政大臣。天皇死后,于858年扶立九岁的太子登基,即清和天皇。藤原良房亲任摄政,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非皇族血统而担任此职的人。自他开始,藤原家族把持朝政达300余年。
藤原家族的权力和威望是依靠政治谋略取得的。
第一,藤原家族将他们的女儿嫁给天皇,这意味着藤原氏的姑娘成为皇后,藤原氏的外孙就是未来的天皇。结果,藤原家族的族长,无论在朝在野,都可以左右朝纲。
第二,藤原家族还利用佛教夺权。他们经常以虔信佛教的几位天皇出家修行为范例,劝说有独立思想的天皇不理政务,出世隐退。在其后的两个世纪中,这样的逊位竟达八次之多。
第三,藤原家族丝毫没有忽视为他们的政治权力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他们以接受“职分田”、“位田”、“职封”、“位封”和临时赏赐的名义,获得大量土地、劳力和财富,这一方面使土地所有者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免除纳税的义务,另一方面又使藤原家族得以将国家钱粮饱入私囊。
这样一来,藤原家族虽然没有推翻或取代皇室,但是已经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不过,天皇到了法定亲政年龄,是必须结束摄政的,因此藤原良房的侄子藤原基经建立了关白制度。
藤原基经(836年891年),872年成为藤原家族的首领,四年后任摄政。他为了进一步扩大权力,创立了“关白”官职。“关白”一词出自《汉书》,系“禀报”之意,在日本不久便变为官职之名。这样,藤原氏便开创了日本史上“关白政治”这一特殊政体,即以外戚身份在天皇年幼时作“摄政”、天皇成年后作“关白”的政体。“关白”一职比摄政和首相有着更大的权利,他是天皇的代言人,其地位仅次于天皇。摄政、关白制度在史书上也称摄关制度。
884年,藤原基经迫使阳成天皇退位。887年,非藤原家族皇妃所生的宇多天皇即位,当然不再启用藤原家族摄政,但刚即位的宇多天皇赋予他总揽国政全权,诏书说:“其万机巨细,己统百官,皆先关白太政大臣,然后奏下。”但后来,藤原家族的人实际上被宇多天皇限制了权势,直到藤原基经的儿子藤原时平重新确立起藤原家族的霸权。
最能体现藤原家族势力的人物是藤原道长(966年1027年)。作为平安中期的摄政,藤原道长的权势极大。995年,他成为藤原家族的首领。1017年任太政大臣,一切朝政均由他的“政所”决定,从摄关家发出的命令作为“政所下文”、“殿下御教书”,取代了“宣旨”、“官符”,朝廷变成仅司礼仪的场所。而此时藤原氏庄园已占全国土地十几分之一,从而扩大了摄关政治的经济基础。
正文 第99节:(99)
藤原道长有四个女儿被选为后妃,而后一条、后朱雀、后冷泉三位天皇都是他的外孙。他在三十余年的时间里享尽了荣华富贵,他的府邸比皇宫还要富丽堂皇。日本著名古典小说《源氏物语》和《荣华物语》所描写的正是藤原道长醉生梦死的生活。他有一首诗道出了他执政30多年得意的心情,其中一句是:“斯世即我世,我做我所思,皎皎十五月,圆盈无缺时。”
1027年藤原道长死后,藤原家族开始没落。
后来的藤原赖通(992年1074年)曾任三代天皇的摄政,把持朝政52年,直至非藤原氏女儿所生的后三条天皇于1068年即位,藤原赖通被迫引退。到12世纪,在日本朝廷中终于肃清了藤原家族的势力。此后的日本便是源平二氏之争的天下。
二.关于光明皇太后的历史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前文中所说的中臣镰足之子藤原不比等,把自己的女儿藤原宫子嫁给了天武天皇,701年,宫子生下首皇子。
720年,藤原不比等病故,皇族势力重新抬头,天武天皇的孙子长屋王任右大臣,皇室与藤原家族形成对立的两派。724年,首皇子即位,即为圣武天皇(701年756年,在位724年749年)。但圣武天皇不是从天武天皇处继承皇位的,中间还有元正天皇,这是个女天皇,她是首皇子的姑姑。
在圣武天皇即位前的716年,藤原不比等把自己的小女儿光明子嫁给首皇子做皇妃,于是藤原不比等既是首皇子的外祖父,又是他的岳父。(这种“乱lún”的情况在日本皇家历史和藤原家族历史上很多。)
727年,光明子诞生皇子,随即立为太子。藤原不比等于是想立光明子为皇后,但当时,非皇族出身的人不能立为皇后,这种做法是有违祖制的,因此引起朝中大臣对藤原氏的非议和不满。反对藤原氏的势力聚集在长屋王周围,长屋王同藤原氏成了死对头。
不料,一年后,皇太子生病夭折,那时藤原不比等已经去世,他的二儿子藤原房前无中生有地诬蔑是长屋王咒死了小太子。729年,在藤原家族的精心安排下,诬告长屋王密谋造反。长屋王在悲愤之下,全家自杀身亡。长屋王一死,朝中无人敢于和藤原氏作对。藤原房前乘机立光明子为皇后,光明子的四个兄弟也都把持了要职。藤原不比等的这四个儿子形成藤原氏的南、北、京、式四家,以后轮流执掌了朝廷大政。不过,只有藤原房前的北家(也就是藤原房前这一宗)长年不衰,其余三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实际上,这也有藤原家的四家分支互相争斗、互相倾轧等因素)。
749年,圣武天皇宣布退位,出家为僧,法号“胜满”。752年,圣武天皇率文武百官出度东大寺卢舍那大佛开光典礼。754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在东大寺为他授戒。两年后圣武天皇病逝,光明皇后把他所藏的一万多件文物捐献给东大寺。
藤原氏趁此机会东山再起,光明子立自己的女儿为天皇,称孝谦天皇,光明子也就成为光明皇太后。后来,这个孝谦天皇让位给淳仁天皇,不过几年后发动政变,重新当了天皇,也就是称德天皇。因此,孝谦天皇和称德天皇是一个人,都是光明皇太后的女儿,也就是兼有皇家和藤原家血统的天皇。
淳仁天皇退位也与藤原家有极大的关系,事实上这一事件更像是藤原家的内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相关资料阅读,因为事件很复杂,在此不枝蔓了。
三.关于藤原家“分家”的历史
藤原不比等去世后,藤原氏并没有因此而没落,反而更加兴盛。原有的权势被一分为四,这被均分之后的四份权力被藤原不比等的四个儿子分别把持,这四人是:长子藤原武智麻吕、次子藤原房前、三子藤原宇合(他是日本第8次遣唐使的副使)与未子藤原麻吕,这四人被称为藤原四家,即南家、北家、式家、京家。
在最初,这为藤原家最终一揽朝政奠定了基础,是保证藤原家权势的好办法,毕竟,如果四家合心,可以形成联合。但是,没过多久,四家间便互相争斗,某一家式微的时候,其余的分支竟然趁机崛起。就这样,到了后来,只剩下北家一枝独秀。
实际上到了藤原基经创立摄政关白制度的时候,已经基本上是藤原北家的天下了,也就是说,此后的“五摄家”其实就是北家分家。
藤原忠通于1128年1129年、1149年1150年两次出任关白,在他之后,藤原家就出现了“分家改姓”的状况,藤原家(实际上是北家)分成了五家:一条、二条、九条、近卫、鹰司。历史上称“五摄家”。
这五家都是源出藤原氏,都有资格当关白。后来的关白和摄政之位就在这五摄家轮流jiāo替,直到明治维新后摄关制度被废除为止,大致有150多代(详细数字统计不出,因各家史料互有矛盾,而且有些人做过两任关白,实在难以统计。本文只说个大概)。
在日本历史上,仅有两个不姓藤原而当上关白的人,他们就是丰臣秀吉与丰臣秀次,但是由于丰臣秀吉是认了近卫前久(1852年关白)当干爹,因此才有身份当关白,所以严格认定起来,丰臣秀吉也是以“藤原家养子”的身份才取得政治势力的。
在近代,藤原家族依然活跃在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舞台,据说,有很多政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