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十四回 树藩篱临发换矢 假剑威铅刀一割
三十四回 树藩篱临发换矢 假剑威铅刀一割</p>
</p>
深秋时节寒风四起,片片落叶在空中打着旋,不甘心的落下。江南温润,依旧郁郁葱葱,料想洛都此时早已一片萧瑟了吧!</p>
司马睿手里捻着封表书,出神的望向窗外。来到江南已经十多年了,却一直忙忙碌碌,少有时间,更少有心境去游赏美景。司马睿轻叹了口气,将心思拉了回来,重新集中在手中的表书上。</p>
表书是王敦上的,内容是推举湘州刺史。王敦的表书一直颇为傲慢,周访过世之后更是变本加厉,一副势在必得的嘴脸,看得司马睿脸色铁青。</p>
王敦推举的是宣城内史沈充,这是钱凤向他推荐的人。沈充字士居,和钱凤一样都是吴郡人,沈氏乃江东豪族,声势显赫,影响力巨大。在江东振臂一呼,应者四起,仅次于阳羡周氏。</p>
宣城郡北邻长江,南靠黄山,紧邻丹阳郡,居上游之利,位置十分重要。沈充能在此任职,靠的就是其宗族势力的强大。</p>
这要是往常,司马睿必会如坐针毡,但此刻他早有了对策,因此气定神闲,这种胸有成竹的情况可不多见。按计策马上要调陶侃入湘州,再把谯王发配到岭南,一想到此,司马睿突然有些不安:岭南素来是荒蛮之地,也不知谯王能否接受。</p>
自秦始皇兵发岭南后,一直到千年后的唐代,岭南一直相对落后。名门望族一直视去那任职为发配,除了被贬黜的高官,或出身寒门的子弟,基本没人会去。</p>
想到此,司马睿顿感愧疚。过江而来的宗室中,谯王年纪最大,辈分又高,姿态却最谦和,和司马睿关系最好,司马睿一直敬称其为“皇叔”。</p>
司马睿早就有将谯王外放一州的打算,效仿西晋时的诸王,让他为国守藩篱,拱卫司马家的天下,替司马睿分忧。只是过去诸王所到之处无不是膏腴之地,到谯王却要被支到了岭南。司马睿心中不安,怕谯王难以接受,也怕天下人误以为谯王是获罪失宠。</p>
之前为了防王敦的耳目,湘州任职的事高度保密,连谯王都没通知。眼看甘卓已坐稳梁州,下一步计策马上就可以实施了,司马睿觉得可以告诉谯王司马承了,也听听他的意见,于是派人召他过来。</p>
司马承现为左军将军,掌管部分禁军,得到诏令后很快赶来。司马睿笑盈盈的出殿迎接,谯王见状立马俯身下拜,司马睿赶紧扶他起来,牵着他的手一同步入大殿,“皇叔”长“皇叔”短的寒暄不已。</p>
落座之后,司马睿屏退左右,想问问谯王能否接受远去岭南的任命。但司马睿心中不安,总觉得自己的安排不够丰厚,因此一时难以启齿,犹犹豫豫欲言又止。</p>
司马承见状说道,“臣受陛下隆恩,得入嗣父爵,未有驱驰之劳,频受过厚之遇,夙夜自厉,思报天德。陛下急召臣来,定然是有要事,敢问有何忧愁?臣虽凡才,必尽绵薄之力。”</p>
谯王的话打断了司马睿的思路,听到谯王问他有何忧愁,司马睿深叹了一口气。顺手拿起王敦的表书递了过去,说道,“早年处仲与我兄弟相称,为江东基业立下赫赫功勋,如今已是功高震主。朕有心劝他像茂弘一样,虚居高位畅享荣华富贵,奈何他不但不理解朕的良苦用心,还变本加厉,越来越不像话,有尾大不掉之嫌。处仲乃人杰,朕怎能不忧?”处仲是王敦的字,茂弘是王导的字。</p>
司马承拿着王敦的表书,一目十行草草看过,了解了大意。王敦行文确实傲慢,却又不留把柄。表书内容是推荐湘州刺史人选,联想到近日甘卓调任梁州,司马承忽然心中一动,暗想道“目前湘州刺史空缺,莫非陛下就是为此事召我前来?”</p>
王敦和周访的事,司马承之前也略有耳闻,想到如今甘卓镇不住王敦,调自己前往湘州,是要接替周访的角色呀!这个责任实在太大了,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王敦一旦起兵必将首当其锋,闹不好就是杀身之祸!一股寒意瞬间袭遍了司马承的全身。</p>
联想起刚才司马睿欲言又止,司马承暗自嘀咕道“陛下莫非是不忍我身陷险境,担忧我的安危?”想到这里,又有一股暖流从心底涌起,驱走了他全身的寒意,两朵泪花在眼中直打转。</p>
司马承深吸一口气,激昂的说道,“王敦已处不赏之位,却仍然索求不已,其心昭然若揭,陛下还需早作准备,以备将来之祸。如今湘州刺史空缺,陛下若有意派臣前往,则无需顾念臣之安危,臣必当携剑前往,替陛下镇守一方!”</p>
司马睿闻言一愣,他没想到谯王会主动请缨,因此更难开口支他去岭南了。司马睿一时不知所措,皱着眉头踱步起来,谯王又以为这是在替他的安危担忧,更加感动了。</p>
司马睿转念一想,当初选人时久拖不决,不就是担心谯王难以压住王敦吗?刚才谯王的话似乎很有底气,如果他真有这本事,那所有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p>
司马睿忽然两眼放光,激动地向谯王问道,“湘州是南楚险固之地,据上流之要,威压荆c江二州,是用武之国,皇叔可有底气当此重任?”</p>
司马承满脑子想的都是报恩,于是斩钉截铁地回答道,“陛下若派臣前往,必当万死不辞!”</p>
“好!”司马睿闻言大喜,然后说道,“那我即刻下诏,请皇叔出镇湘州,扬宗室威名!”</p>
渡江以来各地封疆大吏没有一个出自皇家宗室,这是近年来司马睿的一块心病。毕竟他自己就曾是诸侯王,没有其他藩王拱卫,总觉的司马家天下不稳。</p>
当年曹魏就在这方面吃了亏,曹魏并未大封诸王,而是将后代宗室豢养在一起严加防范。结果曹爽被诛后,曹氏一族就被一网打尽,杀的杀扣的扣,没有一点还手余力。</p>
后来著名的淮南三反都不成气候,很大的原因就是没有诸侯王可以拥立,缺少一面旗帜将曹魏旧臣聚在一起,因此应者寥寥,军心涣散。</p>
司马氏吸取教训大肆封建,最后虽引得诸王内斗,但起码保存下了半壁江山,其中的功过利弊谁又能断的清楚?司马睿有心重现当年诸王之盛,派谯王出镇就是个开始,其实在他眼中陶侃和王敦没有太大区别,家臣和家人岂能相提并论?</p>
下定决心的司马睿轻松了不少,又向谯王关切的询问道,“不知皇叔上任之后,有何打算?”</p>
司马承想了一会儿,回答道,“湘州不临敌境,若只是保境安民我没问题。只是蜀贼杜弢祸害湘州多年,兵祸连连,十室九空,若想凭此疲敝之地讨伐王敦,我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来休养生息c秣马厉兵。三年之内王敦若反,我虽志在殒身报国,但恐怕帮不上什么忙呀!”</p>
“恩,还是皇叔想得周全。”司马睿微微点头道。从登基到今天,已经三年时间了,司马睿觉得三年很快,不是什么大问题。</p>
湘州实力毕竟不足,司马睿略一沉吟,又对谯王说道,“那就在你所辖的左军中挑选两千精锐,随你一起赴任,助你一臂之力,可好?”</p>
能带禁军出镇可是莫大的荣誉,司马承大喜拜谢不提。诏书很快下来了,任命司马承为监湘州诸军事c南中郎将c湘州刺史,领禁军两千前往赴任。</p>
得知皇上派谯王司马承去湘州的消息后,太子司马绍大惊,心中也十分疑惑:“父皇当时不是这样答应我的呀?”</p>
司马绍有心立刻赶往宫中问个明白,走到门口却停住了。他稍一冷静就意识到,诏书已下君无戏言,即使问清原委也无济于事。当务之急是想出一条补救的对策,于是急急派人召温峤前来。</p>
温峤赶来之后,司马绍顾不上礼仪寒暄,赶忙把情况告诉了温峤。温峤听后询问道,“此事甚为蹊跷,殿下可知其中原由?”</p>
司马绍无奈的说道,“具体原由我还没问,料想不过是有些人说了一些话,乱了父皇的心志,才造成这种结果。这些事还是放到以后再打听吧,当务之急是想个对策,否则王敦可就真的压不住了,太真你可有良策?”</p>
温峤听完太子的话若有所思,隐约感觉司马绍话中有话,暗示了问题出在他父皇那儿。这些话不便明说,温峤会意的不再追问,而是锁眉沉思起来。</p>
温峤想想说道,“弹压住王敦还需重将,朝中诸臣既缺威名又无兵马,恐怕都不合适,边将之中恐怕也只有陶侃c祖逖二位将军分量足够。若是能让这二位将军给王敦写封书信,令他不得妄动,想必王敦是会非常忌惮的,即便不足以彻底制住王敦,也能逼他三思而后行,可解燃眉之急。”</p>
司马绍听后微微颔首,却没有松开眉头,说道,“太真所言甚是,只是朝廷与这二位将军也不是那样亲密,想令他们做此事恐怕不容易。</p>
特别是那祖逖将军,虽然功勋赫赫,却一直与朝廷貌合神离,父皇的诏书都得顺着他的心意,否则不一定能调得动他。而且给王敦写信这事只能私下商量,连诏书都没法写,更指望不上他了。陶侃与王敦有过节,看来还得在他身上多做文章。”</p>
祖逖与江东的关系一直十分微妙,最突出的明证,就是祖逖虽然功勋盖世,但他到死都没有被封侯!祖逖的“不封”和李广的“难封”截然不同,首先汉代封侯很困难,没有卓越的功勋是不行的,有了卓越的功勋还得符合律法的规定,才可能封为列侯。</p>
李广功勋很大,但严格按照军功来算,他还真没到封侯的标准!李广当太守的地方匈奴就不敢侵犯,没有敌人哪来的首级?没有首级哪来的战功?因此李广只是受制于汉代的律令,难以得到封赏,正是这种严苛的法制理念,最终寒了名将的心,造成了他自刎的悲剧。</p>
司马家当政以后,在大肆分封诸王的同时,效仿周代建立了五等制,即公c侯c伯c子c男,广封爵位,想以此收买人心。因此晋代的列侯很不值钱,随便有点功勋就被封赏,最后晋代的公侯上千,伯子无数,很多有识之士对此颇有微词。</p>
祖逖的能力或许不及,但功勋绝对远超李广,在天下到处都是公侯的时代竟没被封爵,也算是咄咄怪事。江东朝廷的心思谁又能猜得透呢?</p>
不过话说回来,当初祖逖经略豫州,攻伐的一些小势力也是有官身的。单看其作为,与青州刺史曹嶷确有几分相像,至于他心中怎么想的,谁又能说明白呢?</p>
祖逖与江东朝廷的瓜葛,温峤早就知道,当初他拜访祖逖时,祖逖就没有掩盖过这点。但听司马绍准备把宝完全压在陶侃身上时,温峤却觉得不妥,想了一下后说道,“太子所言甚是,我南下时拜访过祖将军,其人一心只想着驱逐胡虏,拯救天下苍生百姓,对朝内的争斗向来不感兴趣。</p>
但如今的事恐怕只能请祖将军出面才有效果,原因有三:一来岭南偏远,二来陶侃力弱,光这两点就不足以制住王敦了;更重要的恰恰是陶侃与王敦不睦,王敦若反,恐怕早就把陶侃的力量考虑在内了,陶侃即使写了书信,也不会对王敦造成额外的压力。”</p>
温峤说完后,司马绍眉头紧锁,上下打量了温峤一番,忽而舒展开眉头,眯着眼盯着温峤说道,“太真是否已有主意了?既然你与祖将军有一面之缘,你姨夫刘太尉又与他是旧识,看来想说服祖将军,非你温太真出马不可!”</p>
温峤微笑着点头答道,“此事当然义不容辞,我心中已略有方略,只需修书一封即可。只是祖将军能否答应,还得看天意。”温峤说完,伸出手指向上一指。</p>
司马绍放下心来,打趣道,“依郭璞之言,我大晋还能坐享天命两百年,由此观之定能渡过此劫!”两人相视大笑,温峤立即修书一封,派人送往陈留雍丘城。</p>
谯王司马承来湘州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武昌,王敦震怒不已。他早已视湘州为囊中之物,根本没想到司马睿会拒绝他的举荐,料想是刘隗等人又进了谗言。</p>
王敦同时十分不解,既然司马睿对自己十分忌惮,那要么就该顺他心意加以安抚,要么就该出狠招加以压制,可司马睿现在的作法完全是在挑衅呀!真以为他王敦不敢反吗?</p>
王敦心中疑惑,他对司马承没什么印象,心中暗想到,“这谯王是何人物?莫非他真有本事镇住我?”王敦来了兴趣,司马承赴任必过武昌,于是王敦摆好宴席,想要会会这位谯王。</p>
司马承率领两千多禁军,分乘七八艘大船逆流而上,也算是浩浩荡荡,但这气势跟甘卓先前的舰队相比就差远了。司马承得知王敦正设宴等他后,立即停靠岸边,只带了几个随从,大义凛然的来见王敦。</p>
两人一见面都很客气,皮笑肉不笑的互相寒暄,入席之后又彼此吹嘘了一番。</p>
王敦见时机差不多了,便开口问道,“大王雅量非凡,与君一语获益颇丰。只是从未见您带过兵马,如今湘州初定,仍是用武之地,不知大王可有将帅之才呀?”</p>
刚才气氛还好好的,陡然听王敦这么一质问,司马承变了脸,心想道“此贼是在试探我呀,绝不能被他压住!”</p>
于是张口答道,“置锥于囊中,方可脱颖而出,你不知我将才,只是没见过罢了。君不见,铅刀都能用来一割吗?”</p>
古人在竹简上书写,错了就用锉刀刮掉,这就是铅刀。司马承以此自比,表示可堪一战。</p>
王敦闻言眨么眨么眼,心中顿时了然,又聊了些无关痛痒的话题,就把司马承送走了。</p>
眼看司马承走远,钱凤一脸阴沉地凑过来说道,“此人乃皇上心腹,他在湘州对我们威胁很大,主公不如派人使些手段,让他到不了湘州赴任。”</p>
“不必。”王敦轻轻答道,看着一脸疑惑的钱凤,又解释道,“此人既有胆量又有豪气,只是才智不足,根本不足以坏我大事,何需为他惹一身骚?”</p>
“何以见得?”钱凤问道。</p>
王敦瞥了钱凤一眼,又解释道,“我设下鸿门宴,他却浑然不觉,只身前来毫无后手。席间他的生死全在我掌控中,他却仍不知惧,依旧豪言壮语。想必那皇帝是被其豪言蛊惑,才会派他前来送死,对这种人何须挂心?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准备呢。”</p>
说话间忽然有人来报,说是祖逖来信。王敦迷惑不已,自己跟祖逖少有来往,这节骨眼上他来信作甚?打开信一看,王敦不觉瞳孔微缩,接着一身冷汗发遍全身,只见信上就写了四个大字“胆敢轻动”!</p>
祖逖的来信表明了态度,又一柄利剑在王敦头上悬了起来。王敦百思不得其解,为何祖逖会跟自己过不去,自己还曾发兵帮过他呀!但王敦意识到,自己想发兵造反的话,得重新掂量了。</p>
司马承顺利上任,王敦没有任何异动,司马睿得知后非常得意,感觉自己用对了人,往日诸王之盛仿佛指日可待。</p>
</p>
《晋书谯王司马承传》:“承行达武昌,释戎备见王敦。敦与之宴,欲观其意,谓承曰:‘大王雅素佳士,恐非将帅才也。’承曰:‘公未见知耳,铅刀岂不能一割乎!’承以敦欲测其情,故发此言。敦果谓钱凤曰:‘彼不知惧而学壮语,此之不武,何能为也。’”</p>
</p>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p>
深秋时节寒风四起,片片落叶在空中打着旋,不甘心的落下。江南温润,依旧郁郁葱葱,料想洛都此时早已一片萧瑟了吧!</p>
司马睿手里捻着封表书,出神的望向窗外。来到江南已经十多年了,却一直忙忙碌碌,少有时间,更少有心境去游赏美景。司马睿轻叹了口气,将心思拉了回来,重新集中在手中的表书上。</p>
表书是王敦上的,内容是推举湘州刺史。王敦的表书一直颇为傲慢,周访过世之后更是变本加厉,一副势在必得的嘴脸,看得司马睿脸色铁青。</p>
王敦推举的是宣城内史沈充,这是钱凤向他推荐的人。沈充字士居,和钱凤一样都是吴郡人,沈氏乃江东豪族,声势显赫,影响力巨大。在江东振臂一呼,应者四起,仅次于阳羡周氏。</p>
宣城郡北邻长江,南靠黄山,紧邻丹阳郡,居上游之利,位置十分重要。沈充能在此任职,靠的就是其宗族势力的强大。</p>
这要是往常,司马睿必会如坐针毡,但此刻他早有了对策,因此气定神闲,这种胸有成竹的情况可不多见。按计策马上要调陶侃入湘州,再把谯王发配到岭南,一想到此,司马睿突然有些不安:岭南素来是荒蛮之地,也不知谯王能否接受。</p>
自秦始皇兵发岭南后,一直到千年后的唐代,岭南一直相对落后。名门望族一直视去那任职为发配,除了被贬黜的高官,或出身寒门的子弟,基本没人会去。</p>
想到此,司马睿顿感愧疚。过江而来的宗室中,谯王年纪最大,辈分又高,姿态却最谦和,和司马睿关系最好,司马睿一直敬称其为“皇叔”。</p>
司马睿早就有将谯王外放一州的打算,效仿西晋时的诸王,让他为国守藩篱,拱卫司马家的天下,替司马睿分忧。只是过去诸王所到之处无不是膏腴之地,到谯王却要被支到了岭南。司马睿心中不安,怕谯王难以接受,也怕天下人误以为谯王是获罪失宠。</p>
之前为了防王敦的耳目,湘州任职的事高度保密,连谯王都没通知。眼看甘卓已坐稳梁州,下一步计策马上就可以实施了,司马睿觉得可以告诉谯王司马承了,也听听他的意见,于是派人召他过来。</p>
司马承现为左军将军,掌管部分禁军,得到诏令后很快赶来。司马睿笑盈盈的出殿迎接,谯王见状立马俯身下拜,司马睿赶紧扶他起来,牵着他的手一同步入大殿,“皇叔”长“皇叔”短的寒暄不已。</p>
落座之后,司马睿屏退左右,想问问谯王能否接受远去岭南的任命。但司马睿心中不安,总觉得自己的安排不够丰厚,因此一时难以启齿,犹犹豫豫欲言又止。</p>
司马承见状说道,“臣受陛下隆恩,得入嗣父爵,未有驱驰之劳,频受过厚之遇,夙夜自厉,思报天德。陛下急召臣来,定然是有要事,敢问有何忧愁?臣虽凡才,必尽绵薄之力。”</p>
谯王的话打断了司马睿的思路,听到谯王问他有何忧愁,司马睿深叹了一口气。顺手拿起王敦的表书递了过去,说道,“早年处仲与我兄弟相称,为江东基业立下赫赫功勋,如今已是功高震主。朕有心劝他像茂弘一样,虚居高位畅享荣华富贵,奈何他不但不理解朕的良苦用心,还变本加厉,越来越不像话,有尾大不掉之嫌。处仲乃人杰,朕怎能不忧?”处仲是王敦的字,茂弘是王导的字。</p>
司马承拿着王敦的表书,一目十行草草看过,了解了大意。王敦行文确实傲慢,却又不留把柄。表书内容是推荐湘州刺史人选,联想到近日甘卓调任梁州,司马承忽然心中一动,暗想道“目前湘州刺史空缺,莫非陛下就是为此事召我前来?”</p>
王敦和周访的事,司马承之前也略有耳闻,想到如今甘卓镇不住王敦,调自己前往湘州,是要接替周访的角色呀!这个责任实在太大了,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王敦一旦起兵必将首当其锋,闹不好就是杀身之祸!一股寒意瞬间袭遍了司马承的全身。</p>
联想起刚才司马睿欲言又止,司马承暗自嘀咕道“陛下莫非是不忍我身陷险境,担忧我的安危?”想到这里,又有一股暖流从心底涌起,驱走了他全身的寒意,两朵泪花在眼中直打转。</p>
司马承深吸一口气,激昂的说道,“王敦已处不赏之位,却仍然索求不已,其心昭然若揭,陛下还需早作准备,以备将来之祸。如今湘州刺史空缺,陛下若有意派臣前往,则无需顾念臣之安危,臣必当携剑前往,替陛下镇守一方!”</p>
司马睿闻言一愣,他没想到谯王会主动请缨,因此更难开口支他去岭南了。司马睿一时不知所措,皱着眉头踱步起来,谯王又以为这是在替他的安危担忧,更加感动了。</p>
司马睿转念一想,当初选人时久拖不决,不就是担心谯王难以压住王敦吗?刚才谯王的话似乎很有底气,如果他真有这本事,那所有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p>
司马睿忽然两眼放光,激动地向谯王问道,“湘州是南楚险固之地,据上流之要,威压荆c江二州,是用武之国,皇叔可有底气当此重任?”</p>
司马承满脑子想的都是报恩,于是斩钉截铁地回答道,“陛下若派臣前往,必当万死不辞!”</p>
“好!”司马睿闻言大喜,然后说道,“那我即刻下诏,请皇叔出镇湘州,扬宗室威名!”</p>
渡江以来各地封疆大吏没有一个出自皇家宗室,这是近年来司马睿的一块心病。毕竟他自己就曾是诸侯王,没有其他藩王拱卫,总觉的司马家天下不稳。</p>
当年曹魏就在这方面吃了亏,曹魏并未大封诸王,而是将后代宗室豢养在一起严加防范。结果曹爽被诛后,曹氏一族就被一网打尽,杀的杀扣的扣,没有一点还手余力。</p>
后来著名的淮南三反都不成气候,很大的原因就是没有诸侯王可以拥立,缺少一面旗帜将曹魏旧臣聚在一起,因此应者寥寥,军心涣散。</p>
司马氏吸取教训大肆封建,最后虽引得诸王内斗,但起码保存下了半壁江山,其中的功过利弊谁又能断的清楚?司马睿有心重现当年诸王之盛,派谯王出镇就是个开始,其实在他眼中陶侃和王敦没有太大区别,家臣和家人岂能相提并论?</p>
下定决心的司马睿轻松了不少,又向谯王关切的询问道,“不知皇叔上任之后,有何打算?”</p>
司马承想了一会儿,回答道,“湘州不临敌境,若只是保境安民我没问题。只是蜀贼杜弢祸害湘州多年,兵祸连连,十室九空,若想凭此疲敝之地讨伐王敦,我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来休养生息c秣马厉兵。三年之内王敦若反,我虽志在殒身报国,但恐怕帮不上什么忙呀!”</p>
“恩,还是皇叔想得周全。”司马睿微微点头道。从登基到今天,已经三年时间了,司马睿觉得三年很快,不是什么大问题。</p>
湘州实力毕竟不足,司马睿略一沉吟,又对谯王说道,“那就在你所辖的左军中挑选两千精锐,随你一起赴任,助你一臂之力,可好?”</p>
能带禁军出镇可是莫大的荣誉,司马承大喜拜谢不提。诏书很快下来了,任命司马承为监湘州诸军事c南中郎将c湘州刺史,领禁军两千前往赴任。</p>
得知皇上派谯王司马承去湘州的消息后,太子司马绍大惊,心中也十分疑惑:“父皇当时不是这样答应我的呀?”</p>
司马绍有心立刻赶往宫中问个明白,走到门口却停住了。他稍一冷静就意识到,诏书已下君无戏言,即使问清原委也无济于事。当务之急是想出一条补救的对策,于是急急派人召温峤前来。</p>
温峤赶来之后,司马绍顾不上礼仪寒暄,赶忙把情况告诉了温峤。温峤听后询问道,“此事甚为蹊跷,殿下可知其中原由?”</p>
司马绍无奈的说道,“具体原由我还没问,料想不过是有些人说了一些话,乱了父皇的心志,才造成这种结果。这些事还是放到以后再打听吧,当务之急是想个对策,否则王敦可就真的压不住了,太真你可有良策?”</p>
温峤听完太子的话若有所思,隐约感觉司马绍话中有话,暗示了问题出在他父皇那儿。这些话不便明说,温峤会意的不再追问,而是锁眉沉思起来。</p>
温峤想想说道,“弹压住王敦还需重将,朝中诸臣既缺威名又无兵马,恐怕都不合适,边将之中恐怕也只有陶侃c祖逖二位将军分量足够。若是能让这二位将军给王敦写封书信,令他不得妄动,想必王敦是会非常忌惮的,即便不足以彻底制住王敦,也能逼他三思而后行,可解燃眉之急。”</p>
司马绍听后微微颔首,却没有松开眉头,说道,“太真所言甚是,只是朝廷与这二位将军也不是那样亲密,想令他们做此事恐怕不容易。</p>
特别是那祖逖将军,虽然功勋赫赫,却一直与朝廷貌合神离,父皇的诏书都得顺着他的心意,否则不一定能调得动他。而且给王敦写信这事只能私下商量,连诏书都没法写,更指望不上他了。陶侃与王敦有过节,看来还得在他身上多做文章。”</p>
祖逖与江东的关系一直十分微妙,最突出的明证,就是祖逖虽然功勋盖世,但他到死都没有被封侯!祖逖的“不封”和李广的“难封”截然不同,首先汉代封侯很困难,没有卓越的功勋是不行的,有了卓越的功勋还得符合律法的规定,才可能封为列侯。</p>
李广功勋很大,但严格按照军功来算,他还真没到封侯的标准!李广当太守的地方匈奴就不敢侵犯,没有敌人哪来的首级?没有首级哪来的战功?因此李广只是受制于汉代的律令,难以得到封赏,正是这种严苛的法制理念,最终寒了名将的心,造成了他自刎的悲剧。</p>
司马家当政以后,在大肆分封诸王的同时,效仿周代建立了五等制,即公c侯c伯c子c男,广封爵位,想以此收买人心。因此晋代的列侯很不值钱,随便有点功勋就被封赏,最后晋代的公侯上千,伯子无数,很多有识之士对此颇有微词。</p>
祖逖的能力或许不及,但功勋绝对远超李广,在天下到处都是公侯的时代竟没被封爵,也算是咄咄怪事。江东朝廷的心思谁又能猜得透呢?</p>
不过话说回来,当初祖逖经略豫州,攻伐的一些小势力也是有官身的。单看其作为,与青州刺史曹嶷确有几分相像,至于他心中怎么想的,谁又能说明白呢?</p>
祖逖与江东朝廷的瓜葛,温峤早就知道,当初他拜访祖逖时,祖逖就没有掩盖过这点。但听司马绍准备把宝完全压在陶侃身上时,温峤却觉得不妥,想了一下后说道,“太子所言甚是,我南下时拜访过祖将军,其人一心只想着驱逐胡虏,拯救天下苍生百姓,对朝内的争斗向来不感兴趣。</p>
但如今的事恐怕只能请祖将军出面才有效果,原因有三:一来岭南偏远,二来陶侃力弱,光这两点就不足以制住王敦了;更重要的恰恰是陶侃与王敦不睦,王敦若反,恐怕早就把陶侃的力量考虑在内了,陶侃即使写了书信,也不会对王敦造成额外的压力。”</p>
温峤说完后,司马绍眉头紧锁,上下打量了温峤一番,忽而舒展开眉头,眯着眼盯着温峤说道,“太真是否已有主意了?既然你与祖将军有一面之缘,你姨夫刘太尉又与他是旧识,看来想说服祖将军,非你温太真出马不可!”</p>
温峤微笑着点头答道,“此事当然义不容辞,我心中已略有方略,只需修书一封即可。只是祖将军能否答应,还得看天意。”温峤说完,伸出手指向上一指。</p>
司马绍放下心来,打趣道,“依郭璞之言,我大晋还能坐享天命两百年,由此观之定能渡过此劫!”两人相视大笑,温峤立即修书一封,派人送往陈留雍丘城。</p>
谯王司马承来湘州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武昌,王敦震怒不已。他早已视湘州为囊中之物,根本没想到司马睿会拒绝他的举荐,料想是刘隗等人又进了谗言。</p>
王敦同时十分不解,既然司马睿对自己十分忌惮,那要么就该顺他心意加以安抚,要么就该出狠招加以压制,可司马睿现在的作法完全是在挑衅呀!真以为他王敦不敢反吗?</p>
王敦心中疑惑,他对司马承没什么印象,心中暗想到,“这谯王是何人物?莫非他真有本事镇住我?”王敦来了兴趣,司马承赴任必过武昌,于是王敦摆好宴席,想要会会这位谯王。</p>
司马承率领两千多禁军,分乘七八艘大船逆流而上,也算是浩浩荡荡,但这气势跟甘卓先前的舰队相比就差远了。司马承得知王敦正设宴等他后,立即停靠岸边,只带了几个随从,大义凛然的来见王敦。</p>
两人一见面都很客气,皮笑肉不笑的互相寒暄,入席之后又彼此吹嘘了一番。</p>
王敦见时机差不多了,便开口问道,“大王雅量非凡,与君一语获益颇丰。只是从未见您带过兵马,如今湘州初定,仍是用武之地,不知大王可有将帅之才呀?”</p>
刚才气氛还好好的,陡然听王敦这么一质问,司马承变了脸,心想道“此贼是在试探我呀,绝不能被他压住!”</p>
于是张口答道,“置锥于囊中,方可脱颖而出,你不知我将才,只是没见过罢了。君不见,铅刀都能用来一割吗?”</p>
古人在竹简上书写,错了就用锉刀刮掉,这就是铅刀。司马承以此自比,表示可堪一战。</p>
王敦闻言眨么眨么眼,心中顿时了然,又聊了些无关痛痒的话题,就把司马承送走了。</p>
眼看司马承走远,钱凤一脸阴沉地凑过来说道,“此人乃皇上心腹,他在湘州对我们威胁很大,主公不如派人使些手段,让他到不了湘州赴任。”</p>
“不必。”王敦轻轻答道,看着一脸疑惑的钱凤,又解释道,“此人既有胆量又有豪气,只是才智不足,根本不足以坏我大事,何需为他惹一身骚?”</p>
“何以见得?”钱凤问道。</p>
王敦瞥了钱凤一眼,又解释道,“我设下鸿门宴,他却浑然不觉,只身前来毫无后手。席间他的生死全在我掌控中,他却仍不知惧,依旧豪言壮语。想必那皇帝是被其豪言蛊惑,才会派他前来送死,对这种人何须挂心?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准备呢。”</p>
说话间忽然有人来报,说是祖逖来信。王敦迷惑不已,自己跟祖逖少有来往,这节骨眼上他来信作甚?打开信一看,王敦不觉瞳孔微缩,接着一身冷汗发遍全身,只见信上就写了四个大字“胆敢轻动”!</p>
祖逖的来信表明了态度,又一柄利剑在王敦头上悬了起来。王敦百思不得其解,为何祖逖会跟自己过不去,自己还曾发兵帮过他呀!但王敦意识到,自己想发兵造反的话,得重新掂量了。</p>
司马承顺利上任,王敦没有任何异动,司马睿得知后非常得意,感觉自己用对了人,往日诸王之盛仿佛指日可待。</p>
</p>
《晋书谯王司马承传》:“承行达武昌,释戎备见王敦。敦与之宴,欲观其意,谓承曰:‘大王雅素佳士,恐非将帅才也。’承曰:‘公未见知耳,铅刀岂不能一割乎!’承以敦欲测其情,故发此言。敦果谓钱凤曰:‘彼不知惧而学壮语,此之不武,何能为也。’”</p>
</p>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