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玄幻魔法 >东晋演义最新章节 > 东晋演义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六十二回 得诏书甘卓收兵 献毒计功败垂

  第六十二回 得诏书甘卓收兵 献毒计功败垂成</p>

  </p>

  汉江口边沙羡城内,甘卓捧着一封诏书,皱着眉头唉声叹气。王敦当上丞相后,立即命朝廷派出使者,赶往沙羡城传旨,令甘卓撤军。</p>

  当初甘卓起兵南下,是因为他相信王敦军心不稳,不能成事,这才出来摘桃子。后来屯兵不进,则是被王敦坚定的决心慑住,看不准朝廷和王敦谁强谁弱。</p>

  之前刘隗料定自己只需稍微挫败王敦,就能令观望的诸侯望风而动,确实不假,甘卓就是这么想的。甘卓虽看不出谁强谁弱,但料定二者实力相当,必会有一场恶战。只要形势略微明朗一些,甘卓就会加快行动,提前站队。</p>

  可谁知朝廷败得竟然这么快,前两天刚交锋,现在结果就出来了,令甘卓来不及反应。</p>

  其实王敦心中也悬的很,生怕甘卓这里再出什么意外,断了自己的后路。若甘卓真的出兵占领了武昌,朝廷的态度会不会因此改变,就不是王敦能左右的了。</p>

  为了确保甘卓奉诏收兵,王敦无所不用其极,不但请来了朝廷的诏书,还写了一封亲笔信,诉说利害。除此之外,王敦还从朝廷手里请来了驺虞幡,以此表明朝廷的态度。</p>

  驺虞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传说它虎躯狮首,白毛黑纹,尾巴很长。据说驺虞生性仁慈,连青草也不忍心践踏,只吃自然死亡的生物。</p>

  驺虞幡便是以驺虞为图案的旗帜,有点类似尚方宝剑,专门用来传旨解兵。按晋代法令,见此旗帜必须释杖卸甲,否则就是抗旨大罪。驺虞幡的使用,在晋代并不罕见,诸王混战时就用过。</p>

  惠皇帝刚登基时,汝南王司马亮顺应朝臣的呼声,诛杀了主政的外戚杨骏,掌控了朝廷大权。当时楚王司马玮是北军中侯,掌管禁军,司马亮想夺过兵权,便命诸王离开洛都,返回封地。</p>

  那时的皇后正是野心勃勃的贾南风,被后世视为扰乱西晋朝政的罪魁。皇后和楚王都感到了威胁,于是楚王从皇后那里请来诏书,诛杀了汝南王司马亮等人。</p>

  事成之后,楚王依靠禁军控制了全城,皇后贾南风又感到了威胁。便在朝中大臣的建议下,污蔑楚王矫诏,将楚王司马玮诛杀掉。</p>

  在解除司马玮兵权的过程中,就动用了驺虞幡。根据史书的记载,禁军见到驺虞幡后,皆释杖卸甲而逃。司马玮很快变成了光杆司令,最后束手就擒。</p>

  驺虞幡之所以这么有效,说到底是因为楚王手下都是禁军,并非自己的嫡系。楚王掌控禁军靠的是朝廷的任命,朝廷一旦表明态度,禁军当然不会再追随。</p>

  正是这个原因,王导入城接防时,温峤和司马绍才会不以为意;同样是这个原因,朝廷在跟王敦交战时,才不会天真的动用驺虞幡。</p>

  驺虞最早出自《山海经》的记述,说到它,还有一些趣事不得不提。</p>

  关于驺虞是否存在,到底是哪种生物,有好多争论,最有说服力的是“雪豹说”。</p>

  雪豹是一种大型猫科动物,皎洁的白色长毛中布满黑色不规则环纹,很符合“白虎黑纹”的传说;雪豹还长着又长又粗又蓬松的大尾巴,与“尾长于身”也十分契合。</p>

  雪豹不喜欢在草地和林间穿行,只沿着石崖和溪涧觅食,与“不踏生刍”的描述惊人的相符。而且雪豹喜欢将多余的猎物埋在雪里,饿了再挖出来吃,很容易被误认为只吃自然死亡的生物。</p>

  但相传晋代盛行的则是“大熊猫说”,大熊猫也是白底黑纹,而且十分温顺。当然大熊猫尾巴很短,与古籍严重不符,但晋人将它与驺虞混为一谈,视作仁慈的象征,也并非毫无道理。</p>

  据说驺虞幡就是依照大熊猫的形象制作的。谁敢想象,这大名鼎鼎c令数万禁军见之卸甲的驺虞幡,上面画的竟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想想就令人捧腹。</p>

  甘卓的兵马不是禁军,好多将校连驺虞幡都没听说过,自然不会受它影响。王敦也不会天真的认为凭此就能吓跑甘卓,如此安排,只为加一分力,寥胜于无罢了。</p>

  从使者口中,甘卓得知了周顗和戴渊被害的消息,这条口信比诏书和书信更令他触动。</p>

  甘卓回忆起来,当初侄子甘仰带回王敦的书信,上面曾经发出过威胁:退回襄阳则不伤及无辜,进占武昌则劫持朝廷。</p>

  在甘卓看来,二人遇害也有自己没撤兵的责任,王敦是在借此警告自己。甘卓心中不安,叫来侄子甘仰,对他感慨的说道,“只因我一念之差,害的两位大贤丧命,实在是羞愧呀!趁着王敦没有其他举动,我该早早回襄阳去,给他个台阶下。王敦若图谋不轨,我再回来也不迟呀!”</p>

  甘仰心里没主意,只是诺诺称是。</p>

  正在此时,邓骞和乐道融求见。甘卓明白二人的心思,把自己的部下也召来,一起商量对策。</p>

  乐道融一上来就说道,“甘侯,逆贼王敦暂时得志,朝廷如今危如累卵,还请速速发兵,攻下武昌。如此则王敦断了根基,必然不战自溃,实乃拯救社稷的不世之功呀!”</p>

  甘卓听得直咧嘴,心说这都哪跟哪呀?回应道,“这实在不妥吧!王敦已经得势,我若再出兵抄他后路,他急了眼,肯定会拼命进攻朝廷的,朝廷现在哪里守得住呀?”</p>

  邓骞上前补充道:“先前朝廷小败一场,但实力尚存,足够守住内城。附近还有徐州兵马可以来援,豫州兵和会稽等地诸军都可以出援,王敦并不占绝对优势。甘侯只需切断王敦归路,他前不得进,后不得退,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无可奈何呀!”</p>

  甘卓听得眼珠滴溜溜乱转,掂量起各路兵马的分量,觉得邓骞说的不无道理。</p>

  主簿何无忌站出来说道,“主公,疆场上的胜负先放到一边,朝廷刚和王敦和解,给咱们下的旨令是撤兵,咱们反而出兵进攻,不合情理吧?”</p>

  甘卓回过神来,说道,“对呀!为什么要进攻呢?就算成了,也是抗旨行事,有罪无功呀!”</p>

  都尉秦康是知兵之人,见状略显慌张,出来问道,“主公,您不会真想要奉旨撤兵吧?”</p>

  甘卓不解,回应道,“我确有此意,反正襄阳离武昌这么近。王敦胆敢谋反,我再杀回来也不迟呀。有什么问题吗?”</p>

  秦康面露苦色,解释道,“主公万万不可呀!现在您手下可不只一路人马,承檄而来的诸侯本就各怀心思,您这一退,他们可就全跑了,再想召也召不来了。为求保命,不少诸侯肯定会向王敦示好。此消彼长,到时候别说进攻武昌了,想要守住襄阳都困难呀!”</p>

  甘卓闻言吸了一口凉气,瞪着眼睛问道,“真有这么严重?”</p>

  邓骞附和道,“秦将军所言甚是,士气可鼓不可泄,此时一退,可就全完了。”</p>

  周围多是甘卓的亲信,大部分都点头附和,甘卓也觉得有些道理,喃喃自语道,“如此说来,我就只剩进军一条路了?还真没有退路了?”</p>

  参军李梁出列说道,“怎么没有退路?主公依诏退兵,王敦谢天谢地还来不及呢,肯定会对主公感恩戴德。再说了,王敦跟您过不去,还不是因为您兵临武昌。但说到底咱们没有去攻城,还有回旋的余地,回头道个歉,王敦又有什么理由来攻我襄阳。”</p>

  甘卓闻言敛容细思,捋着胡须微微颔首,庆幸自己先前没把事情做绝。</p>

  邓骞见状思路飞转,急忙说道,“甘侯,万万不可呀!就算这样能够保住性命,但您的名声可就全完了。先前甘侯下定决心进军,兵临武昌城边,此刻只凭王敦一封书信就退兵,试想世人会如何评论?您又怎么解释的清楚呀!世人对您的误解只会更深呀!”</p>

  甘卓身上背着没有主见的骂名,虽说不冤枉,但他自己不这么想,或者说不想接受。甘卓一直对此看得很重,听了邓骞的话,顿时惊出一身冷汗,手指轻轻敲着桌子,眼神中写满了不安。</p>

  功曹荣建站出来问道,“诸位说的都有道理,但想要进军也并非易事呀!首先缺少的就是旗号。先前我们有朝廷的旨意,出兵是奉旨讨贼。可现在王敦和朝廷已经和解,又被封为了丞相,我们再想出兵,就得找别的旗号了吧?”</p>

  荣建问的很关键,甘卓觉得很有道理,附和道,“对呀!此刻出师无名呀!总不能造反吧!”</p>

  邓骞早有准备,回答道,“怎么能说无名呢?王敦若是早早收兵还镇倒也罢了,可他刚独揽大权,就杀害了周顗和戴渊两位名士,都是朝中重臣,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我们也来个清君侧,目标直指王敦,并号召天下为两位大贤报仇,这不正是最好的旗号么?”</p>

  乐道融附和道,“对!朝廷肯定为两位名士的死痛心疾首,天下士子想必也会群情激奋。我们以此名义起兵讨逆,肯定会得到天下人的积极响应,何愁大事不成?”</p>

  甘卓闻言不由得点点头,他与周顗和戴渊不算熟络,但也都认识,很敬佩他俩的名望,对他俩的死本就很惋惜。借此名号起兵确实很妥当,但甘卓心里还是不踏实,正欲发问,却见李梁又站出来了,于是暂熄了心事,看了过去。</p>

  李梁说道,“诸位所说不无道理,但疆场凶险,如今王敦势头正盛,万一朝廷抵挡不住怎么办?那主公不就成了将王敦逼反的罪人了吗?又如何向天下人交代?”</p>

  李梁所说正是甘卓所忧,甘卓目光扫向众人,示意众人快点回答。</p>

  邓骞心中一动,突然想起了一个拯救湘州的妙计,赶紧说道,“甘侯莫急,在下认为这非但不是灾祸,甚至还可能是您一生难得的机会呀!”</p>

  甘卓不解,问道,“先生何出此言?”</p>

  邓骞清了清嗓子,指点道,“本朝自开创以来,已有两位皇帝不幸沦落于贼手,危难之际自会有宗室藩王入嗣正统。当今圣上就是这样得来的皇位,他若是不幸步了后尘,另立新主便是。如今谯王坐镇湘州,与贼人激战数月,忠心天地可鉴,实乃不世之雄主。若王敦反相毕露,图谋社稷,我们自然可以拥立谯王。此事若成,那甘侯便是开国功臣,不但享尽荣华,亦将彪炳史册。介时您的权势又岂会在琅琊王氏之下?您的英名必将与管仲c张良并列。”</p>

  邓骞此行的本意就是为临湘求援,只因为甘卓毫无此心才退而求其次,尽力引导甘卓与王敦对抗。邓骞之前就考虑过拥立谯王这个计策,但此计过于激进,以甘卓的性情很难接受;再加上起初朝廷兵力占优,战败的几率并不大,邓骞就打消了这个念头。</p>

  现在朝廷失利,危在旦夕,反倒使这个计策可行起来。若甘卓真的动心,临湘城顷刻间将化险为夷,邓骞也算不辱使命。</p>

  邓骞的计策太过大胆,吓得甘卓瞠目结舌,瘫坐在位子上,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他的手下却炸开了锅,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一个个两眼放光,纷纷表示此计可行,就连一直不太对付的李梁,都积极表示赞成。</p>

  这事确实很有希望,一旦成功,甘卓的地位将贵不可言,他手下文武自然水涨船高。巨大的y一u hu一摆在面前,不少人脸上流露出按耐不住的兴奋。只有乐道融皱着眉头不知所措,他一心想要救社稷,却把皇上救“没”了,算什么事?撇着嘴不知该说些什么。</p>

  见手下大多同意,甘卓一下慌了神,六神无主起来。主簿何无忌见状说道,“此计确实有胜算,但还得细细想想,万一王敦挟天子以令诸侯,又该怎么办呢?”</p>

  邓骞答道,“这有何难?谯王可以暂缓称帝,摄政天下,就像前朝蜀汉对献帝那样。假如当今陛下侥幸脱身,谯王还可让出位子,反正他本就没有称帝的野心,甘侯仍然是首功呀!”</p>

  邓骞答得滴水不漏,何无忌没词了,其他众人则纷纷应和,只有乐道融看着生闷气。</p>

  甘卓心潮澎湃,巨大的y一u hu一面前,由不得他不动心。甘卓虽心志不坚,但并非真的没有野心,于是站起身来,激动的来回踱步,仔细盘算起来。</p>

  甘卓犹豫了一会儿,又皱起了眉头,回身问道,“假如王敦放过朝廷,回兵攻我,可怎么办?”</p>

  还没等邓骞说话,秦康抢着答道,“这有何难?我们无需急着进攻武昌城,只需顺江而下,大军屯驻于彭泽县,据险而守,隔断王敦与武昌间的联系,就能将他逼入绝境。魏z已是强弩之末,主公只需分给我一万兵马,再联络上柳纯将军,足以一战破之。之后联合柳纯c高宝还有谯王等部,汇兵一处,还会怕一个王敦吗?”</p>

  彭泽县位于豫章郡,位于鄱阳湖口附近,为长江咽喉。当年王敦屯兵的盆口,就在这一带。</p>

  秦康说的很有道理,甘卓听得不住点头,飘飘然想起了美事。但甘卓还有些不踏实,想了想又乐呵呵地说道,“哎呀!只恨当初没有早点动手,致使朝廷陷于险境,让我现在这么为难。”</p>

  邓骞心里暗笑一下,心想道,“这能怪谁?当初又不是没劝你,是你自己犹豫不决的。只是这话可不能说出口,否则甘卓非翻脸不可。”</p>

  邓骞刚想完,却听身边的乐道融开口道,“甘侯,当初我与长真都劝过你,是你自己犹豫不决的。如今还请速速出兵,打王敦个措手不及,朝廷说不定还有救!”长真是邓骞的字。</p>

  邓骞闻言大惊,再看甘卓已然勃然变色。邓骞咬着牙闭上了眼,心中暗道“不好!”</p>

  甘卓最忌讳别人说他没主见,乐道融话音刚落他就涨红了脸,气的须发倒竖,大喊道,“胡说八道!我按兵不动正是为了大晋江山,哪是什么犹豫不决?你们这群人劝我起兵,就是没把皇帝的安危放在心上。朝廷下诏要我退兵,我自当返回襄阳,这事就这么定了!谁敢说个不字?”</p>

  众人多心有不甘,有心再劝谏一下,但甘卓丢了句“再言此事者斩!”吓得一群人缩了回去,之后甘卓气呼呼扬长而去,众人领命离开。</p>

  乐道融傻了眼,还想去找甘卓赔罪,却被邓骞拉住了。邓骞安慰乐道融,说甘卓本就不是干大事的人,即使勉强同意,后面也会横生枝节。</p>

  见事已不可为,邓骞打算离开此地返回湘州,并劝乐道融也快点离开。乐道融自知闯了祸,羞愤不已,拒绝了邓骞的好意,之后一个劲的去找甘卓,想要将功补过。但甘卓见都不见他,乐道融便守在门外日夜嚎哭,却毫无作用。</p>

  几天之后,乐道融积郁成疾,竟一病不起,又没什么人照顾,很快就病死了。</p>

  眼看甘卓退兵了,柳纯手下的诸侯也一哄而散。进退两难之际,柳纯得报,说李雄派部将张龙趁虚进攻巴东郡。无奈之下,他也只好火速退兵,江陵等城全部放弃。王敦见状,表请王廙为荆州刺史,率军进驻江陵。</p>

  眼看局势骤变,陶侃也急忙将屯兵庐陵郡的高宝召了回来,同时严守南岭各关口,以备不测。</p>

  一片风雨飘摇中,苦战中的临湘城,陷入了绝境。</p>

  </p>

  《晋书甘卓传》:“乐道融亦日夜劝卓速下。卓性先宽和,忽便强塞,径还襄阳,意气骚扰,举动失常。” </p>

  </p>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