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四章 到了嘴边的肉
众所周知,三王子王延钧受封为泉州刺史,代替被废为庶民的王延彬,成为了泉州一方的掌权者。
泉州之地的文官武将们大部分由王审邽一手提拔,对他们的大公子王延彬是忠心耿耿,这一次王延彬可以死里逃生,大家也都认为,是王延钧在闽王前面为王延彬求情。
然而,在权力中心的一小撮人是心知肚明的,王延钧不过是在九王子王延政的说服下,为了更好地在泉州之地当好这个刺史之职,所以才免了王延彬的死罪,借此收服了文官武将的忠心。
在这一小撮人当中,就有王延彬的同胞亲兄弟王延美。王延美此时正带兵驻扎在闽西一带,之前早已接到了王延彬的密报,声称只要可以逃脱死罪,就让他的驻军不要轻举妄动。
王延美从王延彬的密信中听说了他们的堂弟九王子王延政极力为他求情之事,便对这个九王子产生了感激之情。
王延彬的官职身份被废之后,王延美仍然手握重兵,王延政生怕闽西有变,便带着徐寅从泉州城径直来到王延美驻扎在闽西的军营,见机试探王延美是否有异心。
见过王延美之后,王延政这才放心了。他从言谈举止中都可以看出,王延美和他的同胞兄长王延彬不同。王延彬崇文c好于弄权,王延美尚武c乐于争霸。
此时正值梁龙德二年四月,王延美在闽西的军营中得到了前方探子的回报,说是汉国国主刘岩在听信了巫师的建议,来到了闽汉边境的梅口镇避灾。
从梅口镇传来的消息称,刘岩此次前往梅口镇避灾,可谓是兴师动众,随行人员主要是伺候刘岩生活的侍从,除此之外仅带了汉国都城兴王府的少数军力。
随行的人员如此庞大,行动自然是非常缓慢而惹人注意的,因此才会被闽地的探子轻而易举地获知。
兴王府距离梅口镇甚远,此次汉国国主刘岩如此兴师动众,就仅仅只是像探子回报所称的那样,以国主的身份到梅口镇避灾,而没有其他不可告人的动机吗?
王延美觉得这是一个天大的机会,试图先斩后奏,带兵突袭汉国的梅口镇,一举抓获汉国国主刘岩,乘此时机,就算不能吞并整个汉国,也能占得部分城池。
然而,王延美的这个计划被徐寅知道后,立即遭到了阻止。
徐寅认为,兵袭汉国梅口镇是否成功先且不论,此事所带来的影响,必是两国关系的恶化,闽地为南方诸国中最弱小,一直采取四邻交好的政策,而闽地既与吴国交恶,实不大可能再树汉国此一强敌,且汉国与闽地两方关系,长久以来非常友好,若贸然交恶的话,将使闽地面临两面树敌的困境,稍一不慎就可能使闽地走向亡国。
王延美和徐寅之间的想法出现了分歧,此事若是上报给闽王,只怕会泄露给了汉国方面,而且来回时日几天,恐怕也错过最好的偷袭时机。王延政身为九王子,只好出面做一回主,从中调解王延美和徐寅之间的分歧,为是否采取突袭行动做出最后的决断。
王延政深知,自从伯父和父王兄弟三人入闽以来,虽已据有全闽,但终究为来自北方的闽地外部力量,因此要想掌控闽地仍是多有不稳。他的父王继大伯父王潮之位后,也是全力的巩固王氏在闽地的话语权,经历他们两人不懈的努力奋斗下,才终使王氏在闽地站稳了脚步。
他们虽然在闽地站稳了脚步,但事实上整个外部情势并不乐观,当时在闽地四周有吴越c吴国c汉国等国,而这些国家的实力,皆强于闽地,闽地也为南方诸国中最弱小的。
王延政觉得,他的父王一直也了解自身弱点,为此不敢表现出向外扩张的意图,采取保境安民c交好四邻政策,以使其权力能够延续。
在南方诸国中,大多采取相同的政策,但实行守境自保政策最为明显的仍属闽地。闽地在诸国中最弱小,四邻皆比闽地强大,因此终闽地之世,皆采守境自保政策。
然而,王延政也知道,他的父王虽采取睦邻政策,但在面对吴国强大的压力,也促使王审知与吴越c楚国同盟,以对抗吴国的威胁。吴国为对抗此一同盟,便与汉国结盟以对抗。
梁贞明四年,闽地与吴越c楚共同出兵援助谭全播一事,可视为三国共同出兵以抗击吴国。
令王延政不解的是,闽地与汉国分属不同的联盟,但两国却无直接的利害关系,相反的,闽地与汉国的关系,却是长久以来就极为友好,并为姻亲之国。
王延政听徐寅说,汉国创建人为刘隐,父刘谦为封州刺史c贺江镇遏使,拥兵万人,战舰百余艘。刘谦去世后,刘隐继其父。刘隐因平乱有功,升为清海军节度副使,唐天佑二年命隐为广州节度使,梁建国,加检校太尉c兼侍中。
梁太祖开平三年封南平王,干化元年进封为南海王,同年刘隐去世,其弟刘岩即位。
刘岩即位,在梁贞明元年求封为南越国王,不被梁所接受。而与梁断绝往来,梁贞明三年,刘岩称帝,建国大越,后改国号为汉。
徐寅之所以极力劝阻也是有理有据的。闽地与汉国相邻而居,因此应该会有guān fāng或私下的往来,依汉国的创建来看,刘氏历代仕宦,可反观王氏,出身为地方豪强又是流民集团首领。
虽两方出身及地位有所差异,但由于两国并没有共同的利害关系,彼此之间并没有太多的领土野心,使两国得以相安无事,顺利的建立guān fāng或私人的关系。
原来,自刘隐割据岭表后,便不断的招募士人,以扩大其统治基础,在刘隐所招募士人中,也有不少的闽地士人,如倪曙,为福州侯官人,唐中和年间及第,官至太常博士,黄巢之乱时,回闽避难。
王延彬任泉州刺史时,倪曙与其友好,并与徐寅c陈郯交好。后至岭南游历,为刘隐所招募,刘岩称帝,授倪曙为工部侍郎,后进为尚书左丞及同平章事。
倪曙任职汉国甚久,极受刘隐及刘岩的重视,倪曙在汉国的仕途的顺利,也有助于闽地与汉国关系的发展,也正象征着闽地与汉国两国关系的友好。
两地更于梁贞明三年正式缔结姻亲,即汉国刘隐之女清远公主,嫁予闽地王审知之子王延钧,两国的关系,则又因婚姻的缔结而更形稳固。
徐寅一再向王延政强调,闽c汉两地的关系得以维持,主要也是因为两国并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以闽地而言,由于闽地为南方诸国中最为弱小,因此难与邻国相抗,故闽地一面奉中原王朝为正朔外,更采取交好四邻之策。
然而,王延政又不得不思考未来的大局,闽地虽实行交好四邻之策,但随着吴国不断的强大,并向南方扩张领土,常有吞东南之志气。
吴国的强大及统一南方的想法,常使闽地备感威胁。王延政觉得,眼下有如此的大好时机,若是再不主动出击,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泉州之地的文官武将们大部分由王审邽一手提拔,对他们的大公子王延彬是忠心耿耿,这一次王延彬可以死里逃生,大家也都认为,是王延钧在闽王前面为王延彬求情。
然而,在权力中心的一小撮人是心知肚明的,王延钧不过是在九王子王延政的说服下,为了更好地在泉州之地当好这个刺史之职,所以才免了王延彬的死罪,借此收服了文官武将的忠心。
在这一小撮人当中,就有王延彬的同胞亲兄弟王延美。王延美此时正带兵驻扎在闽西一带,之前早已接到了王延彬的密报,声称只要可以逃脱死罪,就让他的驻军不要轻举妄动。
王延美从王延彬的密信中听说了他们的堂弟九王子王延政极力为他求情之事,便对这个九王子产生了感激之情。
王延彬的官职身份被废之后,王延美仍然手握重兵,王延政生怕闽西有变,便带着徐寅从泉州城径直来到王延美驻扎在闽西的军营,见机试探王延美是否有异心。
见过王延美之后,王延政这才放心了。他从言谈举止中都可以看出,王延美和他的同胞兄长王延彬不同。王延彬崇文c好于弄权,王延美尚武c乐于争霸。
此时正值梁龙德二年四月,王延美在闽西的军营中得到了前方探子的回报,说是汉国国主刘岩在听信了巫师的建议,来到了闽汉边境的梅口镇避灾。
从梅口镇传来的消息称,刘岩此次前往梅口镇避灾,可谓是兴师动众,随行人员主要是伺候刘岩生活的侍从,除此之外仅带了汉国都城兴王府的少数军力。
随行的人员如此庞大,行动自然是非常缓慢而惹人注意的,因此才会被闽地的探子轻而易举地获知。
兴王府距离梅口镇甚远,此次汉国国主刘岩如此兴师动众,就仅仅只是像探子回报所称的那样,以国主的身份到梅口镇避灾,而没有其他不可告人的动机吗?
王延美觉得这是一个天大的机会,试图先斩后奏,带兵突袭汉国的梅口镇,一举抓获汉国国主刘岩,乘此时机,就算不能吞并整个汉国,也能占得部分城池。
然而,王延美的这个计划被徐寅知道后,立即遭到了阻止。
徐寅认为,兵袭汉国梅口镇是否成功先且不论,此事所带来的影响,必是两国关系的恶化,闽地为南方诸国中最弱小,一直采取四邻交好的政策,而闽地既与吴国交恶,实不大可能再树汉国此一强敌,且汉国与闽地两方关系,长久以来非常友好,若贸然交恶的话,将使闽地面临两面树敌的困境,稍一不慎就可能使闽地走向亡国。
王延美和徐寅之间的想法出现了分歧,此事若是上报给闽王,只怕会泄露给了汉国方面,而且来回时日几天,恐怕也错过最好的偷袭时机。王延政身为九王子,只好出面做一回主,从中调解王延美和徐寅之间的分歧,为是否采取突袭行动做出最后的决断。
王延政深知,自从伯父和父王兄弟三人入闽以来,虽已据有全闽,但终究为来自北方的闽地外部力量,因此要想掌控闽地仍是多有不稳。他的父王继大伯父王潮之位后,也是全力的巩固王氏在闽地的话语权,经历他们两人不懈的努力奋斗下,才终使王氏在闽地站稳了脚步。
他们虽然在闽地站稳了脚步,但事实上整个外部情势并不乐观,当时在闽地四周有吴越c吴国c汉国等国,而这些国家的实力,皆强于闽地,闽地也为南方诸国中最弱小的。
王延政觉得,他的父王一直也了解自身弱点,为此不敢表现出向外扩张的意图,采取保境安民c交好四邻政策,以使其权力能够延续。
在南方诸国中,大多采取相同的政策,但实行守境自保政策最为明显的仍属闽地。闽地在诸国中最弱小,四邻皆比闽地强大,因此终闽地之世,皆采守境自保政策。
然而,王延政也知道,他的父王虽采取睦邻政策,但在面对吴国强大的压力,也促使王审知与吴越c楚国同盟,以对抗吴国的威胁。吴国为对抗此一同盟,便与汉国结盟以对抗。
梁贞明四年,闽地与吴越c楚共同出兵援助谭全播一事,可视为三国共同出兵以抗击吴国。
令王延政不解的是,闽地与汉国分属不同的联盟,但两国却无直接的利害关系,相反的,闽地与汉国的关系,却是长久以来就极为友好,并为姻亲之国。
王延政听徐寅说,汉国创建人为刘隐,父刘谦为封州刺史c贺江镇遏使,拥兵万人,战舰百余艘。刘谦去世后,刘隐继其父。刘隐因平乱有功,升为清海军节度副使,唐天佑二年命隐为广州节度使,梁建国,加检校太尉c兼侍中。
梁太祖开平三年封南平王,干化元年进封为南海王,同年刘隐去世,其弟刘岩即位。
刘岩即位,在梁贞明元年求封为南越国王,不被梁所接受。而与梁断绝往来,梁贞明三年,刘岩称帝,建国大越,后改国号为汉。
徐寅之所以极力劝阻也是有理有据的。闽地与汉国相邻而居,因此应该会有guān fāng或私下的往来,依汉国的创建来看,刘氏历代仕宦,可反观王氏,出身为地方豪强又是流民集团首领。
虽两方出身及地位有所差异,但由于两国并没有共同的利害关系,彼此之间并没有太多的领土野心,使两国得以相安无事,顺利的建立guān fāng或私人的关系。
原来,自刘隐割据岭表后,便不断的招募士人,以扩大其统治基础,在刘隐所招募士人中,也有不少的闽地士人,如倪曙,为福州侯官人,唐中和年间及第,官至太常博士,黄巢之乱时,回闽避难。
王延彬任泉州刺史时,倪曙与其友好,并与徐寅c陈郯交好。后至岭南游历,为刘隐所招募,刘岩称帝,授倪曙为工部侍郎,后进为尚书左丞及同平章事。
倪曙任职汉国甚久,极受刘隐及刘岩的重视,倪曙在汉国的仕途的顺利,也有助于闽地与汉国关系的发展,也正象征着闽地与汉国两国关系的友好。
两地更于梁贞明三年正式缔结姻亲,即汉国刘隐之女清远公主,嫁予闽地王审知之子王延钧,两国的关系,则又因婚姻的缔结而更形稳固。
徐寅一再向王延政强调,闽c汉两地的关系得以维持,主要也是因为两国并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以闽地而言,由于闽地为南方诸国中最为弱小,因此难与邻国相抗,故闽地一面奉中原王朝为正朔外,更采取交好四邻之策。
然而,王延政又不得不思考未来的大局,闽地虽实行交好四邻之策,但随着吴国不断的强大,并向南方扩张领土,常有吞东南之志气。
吴国的强大及统一南方的想法,常使闽地备感威胁。王延政觉得,眼下有如此的大好时机,若是再不主动出击,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