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六章 兵袭梅口镇
闽地的地理位置,位于吴国之东南,吴越之南,汉国之东北,闽地正处于此三国之间,为此闽地极力与邻近三国建立友好关系,但随着南方局势的变化,也迫使闽地必须作出抉择,由于汉国与闽地并没有直接的利害的关系,而使两国虽分属不同的联盟,但却仍可保持极为友好的关系。
但反观闽地与吴国及吴越的关系则非如此,若闽地投向吴国,则吴越势必腹背受敌,恐将难以维持,一旦吴越亡国,则吴国统一南方的最大敌人,将不复存在,则吴国一统南方之势则成。
相反的若闽地投向吴越,则闽地将可保障吴越的背后,使吴越可专心的与吴国作战,则吴国必须三面防备,而无法将全部军力集中用于任何一国,为此闽地的动向将牵引南方诸国的存亡。
吴越c楚国难与吴国和解,而闽地又是南方诸国中最弱小的,若投靠吴国,则难保为吴国所吞并,因此闽地为了维持政权的延续,唯有与吴越c楚国结盟,以对抗吴国,为此闽地唯有加入中原联盟,方有与吴国抗衡的实力,闽地也方有生存的机会。吴越c楚国及闽地等三国,为阻止吴国统一南方,则必须采取联合战线。
鉴于目前的局势,徐寅仍然不建议兵袭汉国梅口镇,因为一旦引燃战火,便极有可能引起他国加入,从而破坏当前的拉锯平衡之势,对于弱小的闽地而言,形势是极为不好的。
徐寅更是说起了几年前的四国之战。那是梁贞明四年,吴国进军江西,意欲一举吞并江西,谭全播求救于吴越c闽c楚。此次三国联军援助谭全播,以吴越出兵两万最多,楚出兵万人次之,闽之出兵人数也有数千人之规模。
三国联军便与吴队形成对峙之局。随着楚国的战败,致使三国联军援救谭全播之举,因而失利,三国唯有各自退兵,坐看吴国吞并江西。但自此以后,吴国对外扩张的脚步也开始减缓。
然而,王延政却反驳到,此一时彼一时也。自从吴国吞并江西后,徐温便开始有意篡吴以自立,对外扩张的脚步也开始减缓,徐温一面与邻近各国交好,一面加强自身在吴国内部的统治,自此时开始,中原联盟与吴国联盟也就少有冲突产生。徐温便于梁贞明五年先与吴越和解。吴国也自此时开始,少与南方诸国有冲突产生。
王延政分析到,此时,吴国徐温意在加强自身在吴国的统治权,以便篡吴自立,实无意出兵于南方诸国,且此时徐温甚为不易,方与吴越和解,故此时若是兵袭汉国若成功,徐温出兵援助汉国的机会并不大,因为徐温一旦出兵则可能会打破与吴越的和解。
王延政甚至认为,若是此次突袭可以成功抓获汉主刘岩,对中原联盟内的南方诸国也并非坏事,首先以吴越来说,此正是打击吴国联盟的一次机会,也正可藉此削弱吴国联盟的实力。其次对楚国来说,楚国也正可减少其长久以来的心腹大患,顺利的话又可趁机瓜分汉国的土地。
而对闽地来说,若兵袭梅口镇成功,则可扩大领土,更可增强与吴国对抗的实力。所以王延政坚持认为,兵袭梅口镇一事,对闽地实益处甚多,应当抓住时机立刻发兵。
退一步说,即使吴国出兵援助汉国,吴越c楚国也不可能坐视吴国出兵,且一旦陷入此情境,则对徐温最为不利,如此一来徐温加强在吴国的统治,以便篡吴自立的计划就可能延迟,若战事日久,更有可能会造成吴国内部产生变乱,将会对徐温的统治造成影响,故以此观之的话,徐温出兵援助汉国的机会着实不大。
且看北方中原的形势。此时正是梁帝与晋王李存勖好战最激烈之时,虽局势已渐倒向晋王李存勖,而梁帝的局势处于不利,但两方仍形成拉锯之势。天下大势归属何者,仍未明朗。所以此时各国皆将眼光放于梁帝与晋王李存勖夹河大战之上。
天下的归属对吴国又最重要,若是晋王李存勖获胜,则吴国不得不思虑,日后将以何种方式与晋王李存勖相处,反之若是梁帝获胜,则与晋为同盟的吴国,又必须面对中原王朝的强大压力。
相反的对中原联盟中的各国,则并未有太大的变化,对中原联盟中的各国,一概奉中原王朝为正朔,因此不论是后梁或晋王李存勖得天下,对于中原联盟中的各国都没有太大的差异。
因此,此时此刻,对吴国而言,其目光必须放于中原争霸上,而非放于南方诸国的动向上,相形之下的中原争霸,最有可能会影响到吴国的发展及生存。
相反的南方诸国的动向,对吴国的生存就较不具有太大的影响。此时的外在情势,汉国唯一盟邦是吴国,在此种情境下,恐无余力出兵南方。眼下,汉主刘岩来到梅口镇避灾,简直就是一块主动送shàng én的肉,这绝对是闽地的一次大好机会。
而且,除了外在情势下,尚有汉国的内部情势,刘岩在国内未施行善政,人民受苦甚深,且其喜爱杀戮,心理又有些许异常。刘岩性喜奢华,刘岩在其国内的统治,实为倒行逆施。
此时刘岩所有子嗣年纪方小,三子刘玢此时方四岁,长子及次子年龄也应不大。若此时刘岩为闽地所擒获,汉国内部将不易有一位可统辖全局的领导者出现,汉国内部也由于君主诸子年纪不大,未有出镇一方或掌军者。
此时,汉国的军队大抵统于刘岩臣下之手,所以由这些方面来看,汉国若在无领导者可控制的情况下,各统兵将领就可能有异心产生,如此汉国内部将不易稳定。若能趁刘岩至梅口镇避灾时,将刘岩擒获,汉国应会由于缺少领导者,以致国内陷入混乱之中。
反观闽地,闽王的统治多行善政,为人俭约,又不喜奢华。闽王的一切,与刘岩相比,实为天差地别,闽地与汉国相互为邻,闽王的多行善政,也应为汉国人民所知晓,若在汉国陷入大乱之际,王审知派兵攻之,人民应会伐树开道,以待其师。
何况,汉国刘岩又不奉中原王朝为正朔,最先于南方诸国中,自建国号,且刘岩又妄自尊大。刘岩被外围诸国视为僭号,闽地若出兵此僭伪之国,又取得了大义的名分。
一旦兵袭梅口镇可成功的抓获刘岩,闽地便可打出大义的名号,以讨伐伪逆c顺天吊民等名号进军汉国,如此一来闽地出兵汉国便师出有名,非侵略他国,而是奉为大义名号的义军,是为拯救汉国人民,也是为事奉中原天子。
在此多种因素的考虑下,王延政断然决定,立即派遣王延美兵袭梅口镇,抓获汉主刘岩。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但反观闽地与吴国及吴越的关系则非如此,若闽地投向吴国,则吴越势必腹背受敌,恐将难以维持,一旦吴越亡国,则吴国统一南方的最大敌人,将不复存在,则吴国一统南方之势则成。
相反的若闽地投向吴越,则闽地将可保障吴越的背后,使吴越可专心的与吴国作战,则吴国必须三面防备,而无法将全部军力集中用于任何一国,为此闽地的动向将牵引南方诸国的存亡。
吴越c楚国难与吴国和解,而闽地又是南方诸国中最弱小的,若投靠吴国,则难保为吴国所吞并,因此闽地为了维持政权的延续,唯有与吴越c楚国结盟,以对抗吴国,为此闽地唯有加入中原联盟,方有与吴国抗衡的实力,闽地也方有生存的机会。吴越c楚国及闽地等三国,为阻止吴国统一南方,则必须采取联合战线。
鉴于目前的局势,徐寅仍然不建议兵袭汉国梅口镇,因为一旦引燃战火,便极有可能引起他国加入,从而破坏当前的拉锯平衡之势,对于弱小的闽地而言,形势是极为不好的。
徐寅更是说起了几年前的四国之战。那是梁贞明四年,吴国进军江西,意欲一举吞并江西,谭全播求救于吴越c闽c楚。此次三国联军援助谭全播,以吴越出兵两万最多,楚出兵万人次之,闽之出兵人数也有数千人之规模。
三国联军便与吴队形成对峙之局。随着楚国的战败,致使三国联军援救谭全播之举,因而失利,三国唯有各自退兵,坐看吴国吞并江西。但自此以后,吴国对外扩张的脚步也开始减缓。
然而,王延政却反驳到,此一时彼一时也。自从吴国吞并江西后,徐温便开始有意篡吴以自立,对外扩张的脚步也开始减缓,徐温一面与邻近各国交好,一面加强自身在吴国内部的统治,自此时开始,中原联盟与吴国联盟也就少有冲突产生。徐温便于梁贞明五年先与吴越和解。吴国也自此时开始,少与南方诸国有冲突产生。
王延政分析到,此时,吴国徐温意在加强自身在吴国的统治权,以便篡吴自立,实无意出兵于南方诸国,且此时徐温甚为不易,方与吴越和解,故此时若是兵袭汉国若成功,徐温出兵援助汉国的机会并不大,因为徐温一旦出兵则可能会打破与吴越的和解。
王延政甚至认为,若是此次突袭可以成功抓获汉主刘岩,对中原联盟内的南方诸国也并非坏事,首先以吴越来说,此正是打击吴国联盟的一次机会,也正可藉此削弱吴国联盟的实力。其次对楚国来说,楚国也正可减少其长久以来的心腹大患,顺利的话又可趁机瓜分汉国的土地。
而对闽地来说,若兵袭梅口镇成功,则可扩大领土,更可增强与吴国对抗的实力。所以王延政坚持认为,兵袭梅口镇一事,对闽地实益处甚多,应当抓住时机立刻发兵。
退一步说,即使吴国出兵援助汉国,吴越c楚国也不可能坐视吴国出兵,且一旦陷入此情境,则对徐温最为不利,如此一来徐温加强在吴国的统治,以便篡吴自立的计划就可能延迟,若战事日久,更有可能会造成吴国内部产生变乱,将会对徐温的统治造成影响,故以此观之的话,徐温出兵援助汉国的机会着实不大。
且看北方中原的形势。此时正是梁帝与晋王李存勖好战最激烈之时,虽局势已渐倒向晋王李存勖,而梁帝的局势处于不利,但两方仍形成拉锯之势。天下大势归属何者,仍未明朗。所以此时各国皆将眼光放于梁帝与晋王李存勖夹河大战之上。
天下的归属对吴国又最重要,若是晋王李存勖获胜,则吴国不得不思虑,日后将以何种方式与晋王李存勖相处,反之若是梁帝获胜,则与晋为同盟的吴国,又必须面对中原王朝的强大压力。
相反的对中原联盟中的各国,则并未有太大的变化,对中原联盟中的各国,一概奉中原王朝为正朔,因此不论是后梁或晋王李存勖得天下,对于中原联盟中的各国都没有太大的差异。
因此,此时此刻,对吴国而言,其目光必须放于中原争霸上,而非放于南方诸国的动向上,相形之下的中原争霸,最有可能会影响到吴国的发展及生存。
相反的南方诸国的动向,对吴国的生存就较不具有太大的影响。此时的外在情势,汉国唯一盟邦是吴国,在此种情境下,恐无余力出兵南方。眼下,汉主刘岩来到梅口镇避灾,简直就是一块主动送shàng én的肉,这绝对是闽地的一次大好机会。
而且,除了外在情势下,尚有汉国的内部情势,刘岩在国内未施行善政,人民受苦甚深,且其喜爱杀戮,心理又有些许异常。刘岩性喜奢华,刘岩在其国内的统治,实为倒行逆施。
此时刘岩所有子嗣年纪方小,三子刘玢此时方四岁,长子及次子年龄也应不大。若此时刘岩为闽地所擒获,汉国内部将不易有一位可统辖全局的领导者出现,汉国内部也由于君主诸子年纪不大,未有出镇一方或掌军者。
此时,汉国的军队大抵统于刘岩臣下之手,所以由这些方面来看,汉国若在无领导者可控制的情况下,各统兵将领就可能有异心产生,如此汉国内部将不易稳定。若能趁刘岩至梅口镇避灾时,将刘岩擒获,汉国应会由于缺少领导者,以致国内陷入混乱之中。
反观闽地,闽王的统治多行善政,为人俭约,又不喜奢华。闽王的一切,与刘岩相比,实为天差地别,闽地与汉国相互为邻,闽王的多行善政,也应为汉国人民所知晓,若在汉国陷入大乱之际,王审知派兵攻之,人民应会伐树开道,以待其师。
何况,汉国刘岩又不奉中原王朝为正朔,最先于南方诸国中,自建国号,且刘岩又妄自尊大。刘岩被外围诸国视为僭号,闽地若出兵此僭伪之国,又取得了大义的名分。
一旦兵袭梅口镇可成功的抓获刘岩,闽地便可打出大义的名号,以讨伐伪逆c顺天吊民等名号进军汉国,如此一来闽地出兵汉国便师出有名,非侵略他国,而是奉为大义名号的义军,是为拯救汉国人民,也是为事奉中原天子。
在此多种因素的考虑下,王延政断然决定,立即派遣王延美兵袭梅口镇,抓获汉主刘岩。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