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西阳寨最新章节 > 西阳寨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十章 白尚简救崽 黄豺狗报恩

  话说这年九月,就在四海c尚简杀红眼豹后不久,明将黄得功c刘良佐大败张献忠于柱山。献忠兵败后,一路逃向西,盘踞于湖广黄州府蕲水县。与此同时,革左五营亦北上河南,归附闯王李自成。至此,为献军陷落的南直隶各府c州c县重归大明。

  先前,郜华为避献军,举家逃往江南,今闻明军收复失地,忙马不停蹄奔赴庐阳,拜见总兵刘良佐,奉上丰厚礼品,意图重新入主半山县。良佐与郜华本是同乡,此次又收了大礼,乐得做个顺水人情,将半山县完璧归赵。

  对于这一切,四海一家无从知晓,他们继续过着与世隔绝的莽林生活,未曾离开半日。

  天渐渐凉了,山上的大树都在落叶子,林子里一天比一天敞亮。野菜越来越难找,野果也都落尽了,四海他们虽存了不少栗子,若要应付一冬一春,还是远远不够的。

  此时,四海打起了鱼的主意。眼下已近枯水期,溪潭浅了许多,潭中食物日趋匮乏,若以鱼饵引诱,鱼儿应该易于上钩。只是在这深山野岭中,哪里弄得钓钩呢?

  此法不通,四海又想到一法。他用竹子编了个简易的竹篓,将篓口蒙上白布,又将白布剪了个巴掌大的圆孔。随后,他取出些许麦子,捣碎了,在锅里炒得喷香。

  尚简不解,问他这样怎能捕到鱼?四海也不回答,只命他跟在后面观看。二人来到溪潭边,只见四海将竹篓润湿,抓一把麦麸抹在白布里面,再将竹篓缓缓浸入水中。待竹篓沉入潭底,又在上面压几块小石头,防止其漂浮。

  做完这一切,他们便退至一棵大树后,偷偷打量水中动静。鱼儿们闻到香味,纷纷聚拢到竹篓上方,围着圆孔游来游去。它们很谨慎,只在洞口处游,却不往里钻。

  最后,几条小鱼经不住y一u hu一,从圆孔处钻进去,到竹篓里头饱餐一顿。别的鱼观望了一阵,没见着危险,也纷纷往竹篓里钻。此时,四海轻轻地走过去,双手慢慢伸入水下,将竹篓往上提。篓里的鱼觉察到危险,急得乱窜,却一时找不到出口,极少有逃出来的。

  竹篓一出水,便听里面“扑扑哒哒扑扑哒哒”,无数鱼儿在篓内甩尾弹跳,把二人乐得直吆喝。

  这一下就捉了十几斤鱼,把竹篓坠得变了形。四海将篓里的鱼倒进口袋,又如法炮制,下了第二篓。没想到,鱼儿们再也不上当了,只在篓子外面转悠,没有一条往里钻。此处不灵,他们又去别处,将沿溪的水潭统统捕了一遍,得鱼五六十斤。说来也怪,每个水潭只能捕一篓,往后便徒劳无功,一条也捉不住了。

  这天夜里,石洞外传来一阵猪哼,还有猪嘴拱木头的声音,拦院子的木桩被拱得咣当直响。四海从被窝爬起来,打着了火镰子,透过木门的空隙向外大声呵斥。拱木声停止了,外面安静下来,四海熄灭了火镰子,重新钻回被窝。可恨的是,他刚刚睡下,拱木头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四海恼了,把尚简叫起来,二人抄起木矛,轻开洞门,准备给野猪以突然袭击。

  这时,猪群忽然发足狂奔,山沟里尽是奔跑声和草木的沙沙声,乱哄哄响了好一阵子。突然,远处传来一长声嚎叫,如同杀猪一般。这嚎叫一声哀似一声,一声紧似一声,持续了半盏茶时间,往后慢慢变弱,直至消失。看来,有一头倒霉的野猪成了猎食者的美餐。

  由于夜间被搅了瞌睡,第二天早上三人醒得较迟,一直到阳光射进门缝才起床。

  四海开门一看,发现院篱歪歪扭扭,有一段几乎要倒在地上。

  “这该死的野猪,无事你拱我院子作什么?这下遭报应了吧,活该被吃。”尚简恨恨地道。

  他们正欲修整院篱,却惊见院门外躺着几条豺狗。此处朝东,早上光照充足,豺狗们正悠闲地晒着太阳,见了人也不惊慌,只抬头瞅了瞅,便又躺下了。

  四海见豺狗并无敌意,且一个二个肚子鼓鼓的,应是吃饱了野猪肉。于是,他示意母亲与尚简不要慌乱,倒要显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与豺狗井水不犯河水。

  接下来的时间,他们修他们的篱笆,它们睡它们的觉,倒也相安无事。一条年幼的豺狗,甚至将爪子伸进来,拨弄尚简的裤角玩儿。尚简壮着胆子,友好地摸摸它的爪尖,观察它的反应。幼豺没恼怒,反而拿爪子轻挠尚简手背,挠得他痒酥酥的。那些年长的豺狗,见幼豺同尚简玩耍,却也不管不问,任由他们玩去。

  巳初时分,随着日影偏移,此处渐渐晒不到太阳了。一头雄豺站起来,使劲伸了伸懒腰,又仰头轻嚣几声,似在发号命令。豺群听其号令,都从地上爬起来,不约而同地一阵狂抖,抖落身上的尘土,随后一溜烟地钻进了丛林。

  此后几天,再没见豺狗露头。猪群在此吃了亏,也不敢再来这里,三人夜里睡得安稳了。日子便这样安安静静地过着,直到有一天,兄弟俩去林中捡橡栗,听见不远处传来野兽狂乱的脚蹄声。

  他们赶紧爬上一棵橡树,居高临下往林中观看。原来是豺群在捕猎野猪——在二人栖身的树下,一头野猪被豺群堵截,团团围在中间。野猪咆哮着,在豺群中左冲右突,却被豺狗的利爪挠瞎了眼睛,像一只无头苍蝇乱蹦乱窜。这时,一只豺狗跳到野猪背上,伸爪往肛n里一挠,就将猪肠子掏了出来。野猪痛得大嚎一声,猛地向前奔逃。此时豺狗轻轻一跃,跃下了猪背,爪尖上还扯着肠子,随着野猪的狂奔,五脏六腑拖了一地。

  野猪倒在地上,挣扎着嚎叫几声,片刻便没了力气。

  豺狗正欲享受大餐,尚简在树上发话了:“各位朋友,这头野猪留给我们罢,你们再去抓。”

  豺狗们一齐仰首,望着树上的两个人。尚简指指地上的野猪,又说了一遍。这一次,豺群仿佛听懂了人话,真的丢下野猪走了。

  确信豺群已经远去,二人才从树上爬下来。兄弟俩一人抓前腿,一人抓后腿,连抬带拖地将这头二百来斤的野猪弄回家去。他们在院子里将野猪清理干净,又将猪肉切成块,吊在石壁上晾晒。这些肉,足够他们吃上一两个月。

  眼下食物够吃了,他们又为来年作打算,准备种些麦子。往昔蟒蛇出入的土沟,土层厚,土质优,适宜种庄稼。他们将沟里的土松了松,又在两侧捞出排水沟,整出一畦长长的地垄来。麦子种进地里,他们又砍来一些松枝c老鼠刺盖在地上,防止鸟雀啄食。

  种麦子之后的一天清晨,三人还未起床,便听见院外有豺嗥声,不是怒嗥,而是哀嗥,如同哭泣一般。四海趴着门缝朝外瞅,见木篱外站着两只豺狗。四海心想它们定是饿了,便打开洞门,扔两块猪肉到院外去。这猪肉原是拜它们所赐,还它两块理所应当。谁知豺狗见了肉,丝毫不为所动,仍昂着头嗥叫。

  “我看豺狗神情哀伤,想来是有事求我们。”尚简道。他不顾母亲与哥哥的劝阻,执意要打开篱门。

  尚简一出门,豺狗便转身离开,它们五步一回头,十步一嗥叫,似在召唤他。尚简会意,跟在它们身后,一路向前去了。

  四海不放心,在衣兜里藏了把菜刀,悄悄跟在尚简身后。

  二人跟着二豺,急匆匆在密林中穿行。豺狗走得快,有时见二人落得远了,便停下来等一等。行了将近半个时辰,他们穿过了密林,来到一片怪石嶙峋的坡地。沿着石坡又行了片刻,忽见左前方坡顶上,端坐着十几只豺狗。四海心里一紧,暗呼中了豺狗的圈套。

  四海正欲抽刀,却见豺群退向两边,似为二人让道。此时,从坡那边传来豺嗥声,恰若婴孩啼哭。尚简未及多想,紧走几步上了坡顶,循声朝坡下俯视。此处的岩体有一道褶皱,在石坡边缘形成一道人字状夹缝。坡下两丈处,有一棵古松斜生在夹缝中,豺嗥声便发自松下。尚简伏下身来,伸颈仔细一看,见一只幼豺夹在松树与石缝间,情势十分危急。

  石坡陡峭异常,徒手绝难下攀。所幸山间藤萝遍布,四海就近割了两根藤条,一头拴住尚简的腰,另一头捆在树根上。他双手握着藤条,缓缓将尚简放了下去。

  尚简下到豺狗被困处,发现这正是前些天与他玩耍的那条幼豺。他伸手抚了抚幼豺脑袋,缓缓将它从夹缝内抱起,在四海的帮助下,成功攀上坡顶。

  见幼豺得救,豺群发出阵阵欢嚣声,似在庆祝营救成功,又似对二人表示感激。嚣了好一会儿,豺群才离开石坡,转向西边的树林。那幼豺一条后腿受了伤,一瘸一拐地走在最后,它一边走,一边不时回头望望尚简,直至消失在莽莽丛林中。

  这事过去未几日,一天早晨,殷氏发现篱门外躺着一只黄羊,羊的头颈部血迹斑斑,显已死去多时。看样子,这黄羊应为食肉兽类所猎杀。只是那野兽为何猎而不食?殷氏百思不得其解。

  她喊来四海与尚简,二人见了,也颇觉诧异。

  “或许是黄羊被野兽咬伤后,又挣脱了,跑到这里时,因伤势过重而倒毙。”四海略一思索道。

  殷氏觉得有理,便打开篱门,命二人将黄羊抬进院子,动手剥皮切肉。

  谁知更怪的事还在后头——黄羊尚未晾晒,第二天早晨,一头香獐又死在院门外。

  殷氏以为此事不祥,或隐藏着某种祸端。四海亦有同感。

  唯有尚简不以为然,他道:“娘,哥哥,依我看来,羊和獐子既然死在此处,必是天赐之食,我们若不取,反辜负了老天的一番美意。”说罢,不管三七二十一,便将獐子拖了进来。

  前不久,他们还在为生计发愁,如今有鱼c有猪c有羊,又有獐,再加上板栗和橡栗,也算是个丰收年了。殷氏心中欢喜,不祥感顿消,倒感念起上苍的好生之德来。

  这日,四海察看地垄,见麦芽出土了。葱绿的麦苗一天比一天高,渐渐从覆盖地垄的荆刺中冒出来。他们掀开荆刺,又害怕野物来糟塌麦子,便不分白天黑夜地隔着院篱看守。守了两天两夜,也未见野物来此。

  第三夜五更时分,四海披着棉衣,正在篱墙内打盹,耳畔隐约传来窸窣声。此时月亮尚未落下,借着月光,四海看见三条豺狗,正拖着什么东西往这边来。他隔着木篱,悄悄地盯着豺狗看。待到近前,四海方看清,原来它们拖着的是一头小野猪。

  四海一下子明白了,前次院外的黄羊c香獐皆是豺狗送来的!瞬间,他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些懵懂兽类,竟知恩图报,且报答时不事张扬,倒强似有些人,做了一点善事便惟恐别人不知道。

  豺狗将野猪拖至柴门外,转身正欲离去,四海站起身来,轻声说道:“院外的朋友,感谢你们的馈赠。只是送来的东西太多,我们吃不完。还是请带回去吧!”

  三条豺狗一齐转身仰首,六只眼望着四海,似问所言何意。四海缓缓打开柴门,拉起野猪的一条后腿,将它拖近豺狗身边,随后回到院内,关上柴门。豺狗会意,拖起野猪离开了。

  又过了几日,四海发现门外放着几株怪草。这草翠绿色的叶子,浅绿色的茎。其叶片形似茶叶,却比茶叶稍窄,摸起来有皮质感,支楞楞地立在茎上。茎有一拃多长,筷子粗细,茎节分明,中间的节长,两端的节短。

  四海知道,这怪草必是豺狗送来的,既如此,定是可吃的。他摘下一片叶子,放进嘴里嚼了嚼,觉得没味道,便吐在地上,又折下一节茎来嚼。草茎口感粘粘的,有一股不易觉察的微甜,嚼了几下就完全化了,唇齿间留着草香味,令人神清气爽。

  四海将这怪草拿给母亲与尚简品尝,二人尝了也连连称赞。尤其是殷氏,吃了几根草茎,觉着出气顺了,胸胀仿佛也轻省了些。于是,四海让母亲将这些草茎都吃了,吃完后将叶子撒在篱门外。

  此后一段时日,豺狗隔三差五地叼来怪草,少则三两株,多则七八株。殷氏如同吃零食一般,没事便嚼上一根。这样吃了个把月,胸口竟然不胀了,心也不痛了,心窝的肿块一天比一天小了。因这怪草有如此奇效,他们便称其“仙草”。

  天气渐渐变冷,清晨有霜了。林中的乔木落光了叶子,视线越来越开阔了。溪水也一天天变浅c变窄,到后来,平均宽度不足三尺,深不过一拃。他们没有黄历,不知月大月小,按照每月三十天,眼下应该是冬月初十。

  闲来无事,兄弟二人又四处探看,欲把这地方走个遍。他俩先往西去,西边是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峰接着一峰,小溪在诸山的夹谷中弯弯曲曲地往高处延伸。这一次,二人带了干粮,决心找到小溪的源头。一路行来,辛苦自不必说,幸好此时为枯水期,二人可以顺着谷底行走,免去林中穿行之累。

  中途好几次遇见岔溪,每过一条岔溪,溪流便小了不少,最后几近断流。此时已到主峰的半山腰,溪谷越变越窄,直至收缩为一道石缝,缝内有泉水渗出。此山多竹c多松c多石,泉眼附近的岩石上,长满了碧绿色的苔藓。

  四海正考虑是否往上去,忽听尚简惊呼一声:“仙草!”

  四海闻言,转身朝尚简手指的方向望去,果见岩缝中长着一簇仙草。二人如获至宝,慌忙爬过去,小心翼翼地将仙草拔下来,放入兜中。拔完后方欲离开,却见右方的山石间都是仙草,一株株簇簇,长了一大片。

  尚简高兴得大嚷大叫,四海也是万分欣喜。

  二人弯腰拔仙草,拔了四五十株,约莫够母亲吃上半个月,便不再拔了,由原路返回住处。与此同时,豺狗也不断地衔来仙草,殷氏一时吃不了许多,积下来的仙草都干枯了。

  某天早晨,他们不再取回篱门外的仙草,连续几天如此。从那以后,豺狗便不再送仙草来了。

  未等这些仙草吃完,殷氏的病已痊愈,身体比犯病前反倒硬朗了,容貌也似年轻了几岁。

  见仙草不但能治病,且能养生,四海便欲移一些来,栽在石洞近旁。于是这一日,兄弟二人又来到山溪源头。仙草还在,只是叶子大多枯落,只剩光秃秃的茎了。二人决定先上山顶,回头再采仙草。

  登临峰顶,他们见前方还有一峰,比此峰稍矮,便又登了彼峰。此时,二人向下俯视,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大裂谷,将此地与彼岸隔断。裂谷呈圆弧状向两头延伸,沿谷皆是峭壁,深不可测,陡不可攀。见此景,二人更加确信,此地乃是绝境。这倒也好,只要他们不出去,便不会有人知其行踪。

  回头,二人采了几株仙草回去栽植。他们将仙草栽在麦地里,浇足了水,又在周围插上木桩加以保护。谁知,没过几天仙草便枯死了,未有一株存活。殷氏说,兴许是冬季气候寒冷,不宜栽植,等明春天气转暖了,再栽也不迟。

  腊月初,下了入山以来的第一场雪。雪花平静地落了一天一夜,第二天,积雪覆盖了林地,包裹了常绿树冠,落叶树的光枝也覆了一层白色。四海打开院门,见雪地上有几行狗脚迹,便知豺群始终没有走远,这或许是野猪不来捣乱的原因。

  雪停了,太阳出来了,天气反变得更冷了。三人烧火取暖,却灌了一洞的烟,熏得眼水直淌。殷氏曾在亲戚家的炭窑帮过忙,懂得烧炭的方法。他们砍来一些黄栗树,埋在土里煅烧,果真烧成了炭。这一段时日,三人白天砍树烧炭,晚上便在洞内烤着红通通的炭火,日子过得温馨舒适。

  转眼接近年关,却不晓得究竟哪一天过年。三人上山已四月有余,不知山下情势如何,可有什么大事发生。离家时带来的银两,在这深山老林里也没处花,四海很想下山买一本黄历,再买些蜡烛c针线c油盐,顺便打探一下局势。殷氏劝不住他,只好允他下山,临行前嘱他务要小心谨慎,机警行事,不可往人多的地方去。

  考虑山路远且难行,天一亮,四海便别了母亲与尚简,独自下山去了。

  临近午时,四海来到一处集镇。说是集镇,其实并不大,倒不如说是个大村子。村中屋舍较多,人口居住集中,与老家史家河大抵相当。此处虽远不算繁华,然四海长期与世隔绝,一下子见到这么多人,甚是觉得新鲜。

  村中有一座石桥,桥头边的一棵大柳树下,开着一爿杂货铺。此时已近春节,许多人挤在铺子前买年货,四海怕招人耳目,便背靠着柳树耐心等待。他见店铺墙壁上贴着一张告示,其上写着:“近日,贼害死灰复燃,献贼余党扰我州境,掠我州民。鉴于此,各乡各里务要联防联卫,协同官军通力剿贼。”

  这则告示是暖州衙门新近张贴的,观其意,似乎张献忠主力已被剿灭,仅存残余势力。为了弄个明白,四海问旁边的一位壮年汉子道:“这位大哥,小弟有一事请教。”

  汉子瞧了他一眼,道:“这位兄弟面生那。你要问的是甚么事?”

  四海道:“小弟今年外出躲避兵荒,此刻刚回来,恰巧路过这里。我走时,庐阳府全境已陷于张献忠之手。现在看这告示,是否府境已为官军收复?”

  汉子回道:“不错,献军早已被官军击溃,听说张献忠逃到湖广去了。只是近段时间,他的残部时常过来侵扰。”汉子瞅了瞅四海,又道,“敢问这位兄弟是哪里人?”

  “小弟乃半山县人氏。”四海答。

  “呀,真是巧了,前面有一位也是半山县的。”汉子说完,扯着柜台前一名中年人道,“李木匠,李木匠,这里有你的同乡。”

  被唤作李木匠的那人买了几样东西,此刻正在付钱,听说有同乡在此,付完钱便过来相见。

  四海与李木匠寒喧一番,得知他是朱家庵人,两月前来此做木匠活。说话间,方才那位壮年汉子被一名女子叫走了,四海见状,便将李木匠拉至一边,悄声问:“李师傅既是朱家庵人,可知道贼人红眼豹被杀一事?”

  “知道,知道。红眼豹在半山县无恶不作,百姓恨之入骨。他被宰了之后,百姓心头大快,都暗地称赞那个替天行道的人。”李木匠十分动容地道。

  “那杀贼替天行道的人,是哪一个呢?”四海问道。

  “这个我也说不准。那日红眼豹被杀之后,献贼党羽四处搜捕刺客。搜到史家河,得知有一户人家举家外迁,便拿住他家亲戚邻居,拷问其去向。恰在此时,献贼主力在柱山被歼灭,张献忠逃去湖广。搜刺客的贼人得到消息,一把火烧了这家人的宅子,随后也逃窜到别处去了。”李木匠道。

  听说宅子被烧了,四海心中一阵难过,稍后又问:“李师傅可知道,如今的半山知县是谁?”

  提到知县,李木匠恨得直跺脚:“这个混账知县,简直跟强盗一般样,吃了老百姓的肉,还要啃骨头。我们这些人,累死累活挣的钱还不够交税。老家实在待不下去了,我只好带着老婆孩娃,到外头做活养家糊口。”

  四海闻听此言,脱口而出道:“难道又是郜华?”

  “不是那个狗官还能是谁?”李木匠愤愤地道,“像我一样逃亡出来的,不知道有多少人。逃到这油坊乡来的,光是朱家庵人就有好几十。”

  四海方才还有回乡的打算,听这么一说,又在心中暗暗放弃了。况如今兵荒马乱的,哪里都不安宁,不如暂居山上稳妥。略一思索,四海又道:“既是同乡,晚生便仗己了。实不相瞒,晚生与母亲c弟弟隐居在此地的一座大山上。”说着用手指了指,“山间只有山洞栖身,终非长久之计,因此,晚生恳请李师傅上山为我们造三间木屋,工钱一文不少,往返时间也计在工时内。”

  李木匠想了一想,道:“你我同乡,本不该推辞,只是后天便是除夕了,可否”

  四海将脑袋一拍,恍然道:“哎呀,我差点忘了,马上就要过年了。也罢,此事年后再谈吧。”

  “老弟,你看这样可好:今日我先随你上山认路,一过了春节,我便带工具上山,省得你再来找我。”

  四海连声说好。他买了些酒c米和日用品,李木匠回去跟家人打了声招呼,二人便一同上山去了。

  路上少不得艰辛,但两人身强力壮,又吃得苦,太阳落山前便到了山上。

  当晚,一家三口烤了野味,与李木匠痛饮一番。叙起来,李木匠母亲也姓殷,为殷氏的远房姑母。因此,李木匠便称殷氏为表姐,四海与尚简则称李木匠为表舅。深山逢远亲,四人格外高兴,一时间有叙不尽的家常,酒也喝了无数轮,直喝得壶底朝天方才罢休。

  李木匠是个爽快人,既认了亲戚,第二天便下山讨工具,也不管它过年不过年了。见他如此恳切,殷氏打发两个儿子与他同去,将他家小接上山来过年。

  李木匠之妻姓江,现年三十五,小李木匠两岁。夫妻二人育一女一子,女孩小名红菊,十五岁,已近成年;男孩小名青松,时年十三,与尚简同岁,却比尚简矮了大半个头,后者看上去像个大人,前者俨然还是个孩子。李木匠一家居无定所,暂时寄住在山下一户村民家中,也无甚家当,无外铺盖和一些锅碗瓢盆。今日趁着人多,索性辞别了房东,将这些家当都带往山上。

  直到今日,四海才从村民口中得知,他们栖身的这座山,名叫西阳山。据老一代人讲,五十年前的一次山体塌方,毁坏了上山的唯一通道,从此再没有人上去过。无人上山,一是因为崖顶太陡峭,二是没有去的必要,即便从前山体未塌,也极少有人上山。如今除了他们几个外乡人,本地人恐怕不会有兴致往那高头爬。

  李木匠一家上了山,受到殷氏的热情接待,至于住的地方,只能暂时安排在洞内。山洞较深,四海一家住在洞口,李木匠一家则住在里边,中间用一扇木篱稍微隔了隔。

  为了过个像样的新年,除夕一大早,四海同尚简又下山购置年货,买来灯笼c鞭炮c烧酒和一些吃食。二人回来时,年饭已经做好,摆到了石桌上。他们点起蜡烛,挂上灯笼,燃放鞭炮,七口人在清脆c空旷的爆竹声中举杯共饮,提箸同欢。这一顿年夜饭,两家人其乐融融,喝了许多烧酒。

  饭后,大家围着炭火聊天。李木匠聊起当年做学徒时,师傅的严厉与苛责。比如做家具开榫,榫头插入榫眼,必须严丝合缝,若稍有松动,师傅必用竹鞭打手,时常打得鲜血淋漓。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李木匠师兄弟几个的手艺,在朱家庵一带都是响当当的。

  聊着聊着,四海叙起那一年智擒采花贼的事。崇祯九年秋,四海十六岁,在半山县学读书。当时县城出了一名采花大盗,糟塌了多名良家妇女。时任知县昏庸无能,口中说要缉贼,其实却坐视不管。有一天,四海同窗王某的姐姐亦被此贼奸污,十几名好友义愤添膺,意欲合力围捕凶手。他们拟用美人计引贼上钩,只是哪个女子愿作诱饵?此时有一名同学戏曰,四海相貌清秀,可男扮女装作诱饵。本是一句玩笑话,四海却当了真,自告奋勇作诱饵。经过一番梳妆打扮,大伙一看,果真是个清秀脱俗c身材高挑的ěi nu。此后几日,每当放了学,四海便男扮女装去街市,四处闲逛一番,再去僻静的小路上溜达。这条小路,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两名同学在暗处隐藏。过了五六天,采花贼终于上钩了。只是此贼的出场太过骇人,一条粗壮的臂膀搂住四海的杨柳小蛮腰,同时一把锋利的短刀抵在他的脖子上。四海虽做了充分准备,此刻也吓得不轻。采花贼一边威胁他不许出声,一边架着他往路边树林里去。四海定了定神,顺随了那贼的意图,同时一只手在衣兜里紧紧攥着bi sh一u,伺机而动。近旁藏着的两名同学见四海脖子上架着刀,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悄悄在远处跟着。到了林中,那贼淫心顿起,一时放松了戒备,四海趁机回手一刀,捅在他的肚腹上。这一刺令淫贼始料未及,他肚子上血流如注,双手捂腹踉跄逃跑。四海一边追,一边大声呼唤同伴,三个人前追后堵,将受伤的淫贼拿住,扭送至县衙。

  四海叙说着往昔轶事,一旁的红菊聚精会神听着,双眼愣愣地盯着他看,目光中充满崇拜与惊羡。

  “四海哥,原来你是个秀才呀!后来怎样呢,你有没有考取功名?”红菊问道。

  “惭愧。我后来被县学除名了。”

  见红菊迷惑不解,尚简接口道:“有一年冬天,我哥哥去暖州会友,遇上大雪天,超了假期。县学教谕不尽人情,硬是将他除名了。后来,他去县衙当差,还作了典史,专门缉捕贼人。”

  “往事不堪回首,不提也罢。”四海摇头道。

  红菊还要再问,却被李木匠故意打断了。此时已过二更,几个人都有些困乏,便各自睡觉去了。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