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恐怖灵异 >家天下之理想世界最新章节 > 家天下之理想世界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二十七章 瓦解土著部落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大地复苏,生灵觉醒。

  4401年,葵未年,羊年。正月十六日,立春。

  捕鱼、狩猎、垦荒、学习开始成为部落生活的主旋律。

  家人们列好了各项工作的目标和计划,并有条不紊的实施起来。农田计划在特瓦普湖东侧沿着石子路两侧开垦10公顷,在西南面三湖之间区域开垦40公顷。

  二月初一,雨水,刘兴菊开始在特瓦普湖西侧的田地里大面积建造苗床。除了照顾孩子和厨房做饭的人之外,部落开始全力施肥、垦田。青壮们开始朝出暮归,午饭也在野外解决的辛苦生活。

  惊蛰过后,部落开始大面积育苗育种。岛上单调的枯黄色调开始消退,片片青绿点缀其间,万物生长,充满希望。

  谷雨过后,部落才将所有的农田全部种完,特瓦普湖西侧的育苗地和大部分的农田全部种上了各类蔬菜。

  部落的人口也开始迅速增长,达到了365人。这段时间李秋芬带着日益成熟的五个护士一共接生了12个婴儿,除了一名产妇大出血死亡外,其她产妇和婴儿全部健康。

  四月初五,部落在奥卡瓦角为兔子们搭建宽敞新家的时候,努库努拉首领的巡查队再次来到了部落。他们对于神舟部落的巨大变化感到无比震惊,特别是在得知失踪的白鳗部落和凯勒部落与神舟部落完全合并之后,更是吃惊异常。

  直到午饭时间,部落内的成员才全部聚齐,只有315只羽毛的部落,超员50人。但是整个冬季部落内没有一人饿死,努库努拉也从与部落人员的交流中得到了证实。

  午饭向往常一样,但对于巡查队确是丰盛无比。就餐时,部落的井然有序和巡查队的熙熙攘攘形成了鲜明对比。部落人员看向巡查队的眼光中都带着一种莫名的自豪感,同样的,巡查队看着部落村庄式的原始城镇,也充满了羡慕与渴望。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看着部落漂亮坚固的住房、色泽亮丽而又温暖舒适的衣服再加上部落一日三顿丰盛的餐饭,在看着自己身上的麻布兽皮,想着自己居住的半地窝子茅草棚还有时常挨饿的恐惧,一种想要“进城”居住的**,开始在土人们的心中萌发。

  端着陶碗,看着窗外海湾内的“神舟”,沉思了良久的努库努拉首领转过头,对着马依兰说道:“神舟部落定员的事情要等大酋长和大祭司与你商量后再说,我只是想问,神舟部落还需要人员帮助劳作吗?”

  “不是神舟部落了,我们现在是华族……”还不等马依兰说话,边上的那璐帕就心直口快的纠正着努库努拉对部落的称呼,被马依兰摆手打断后,才闭口不言。

  马依兰笑着说道:“对于青壮劳力,我们仍然需要,来的人我们管饭,并按每10位青壮劳作一天,付给他们一麻袋食物的报酬。”

  “还是建造这样的房子吗?”

  “临时不再建房子,先铺设石子路和伐木搭建篱笆墙围栏,另外还有到工坊帮工。”

  “做这种衣服吗?”

  “是的,制衣只是一方面,还有……”

  努库努拉的巡查队带着三麻袋干海货回去后的第三天,大批的土人青壮乘坐海藻船通过旺加泻湖来到了部落领地。四月十一日,岛上的七个部落均有青壮到来,人数达到了290人。

  四月十五日,部落建好了宽敞的兔场、羊场和鹿场。50多只火鸡们不愿意搬家,还在小半岛上居住。100多只兔子全部送到了南侧的半岛上。鹿场在东侧半岛,羊场在东南侧,除了留下一头母鹿补充部分婴儿母乳外,其他的羊和鹿全部送到了宽广的围场里。

  简易的石子路铺设速度很快,大批的青壮不能有效利用,部落决定在兰吉泰湖四周沿着石子路再次开垦50公顷农田,种植红薯秧苗。

  四月二十日,部落中过冬后剩余的的干海货基本告罄。为了避免在近海过度捕捞,李夏带着5个人开始远离海岸捕鱼。深海鱼获更加丰盛,大型鲸、鲨、海豚等鱼类时常成群出没。一群藏獒也个个是捕猎能手,每天都能拖回不少海狗和海鸟。部落中的食物不但没有匮乏,反而更加富裕。

  五月十八日,部落领地内的石子路全部铺完,新开垦的农田也种植完毕。工坊全力开工也用不完人数达到435人的土人青壮。马依兰委婉的向几个劳工首领说明之后,他们都很失望。依靠部落的食物报酬生活了一个多月的土著们,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他们都不愿再次回归到狩猎采集的生活模式。

  几个部落纷纷争抢工坊需要的100个名额,甚至因此爆发了冲突。

  家人们带着部落成员紧急调节后,决定沿着海湾再建造40间工坊,并在西侧和南侧各建两排住房。但是对务工人员也提出了两条要求,即:1、每天学说两句华语;2、10岁以下的适学孩子送来部落接受教育。另外,哺乳期妇女不论带不带孩子前来,一律优先录用,并且按照两个青壮的标准支付酬劳。

  几个部落都很高兴,立马同意了部落的要求。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便过上了早出晚归的“进城打工”生活,每天早上天还未全亮,就带着妻小乘着海藻船出发,到了华族部落后,孩子们去教室上学,哺乳期的妇女去照顾婴幼儿,主力青壮开始上工;午饭时,他们会在食堂再次见面,不过却不能聚在一起;傍晚前,他们背着装有食物的麻袋,一起赶回部落,而聚集在村落路口的留守老人们总会在等待着他们……

  雨雪寒霜,风雨无阻……

  孩子和哺乳期的“奶妈”们首先换上了温暖舒适的华服,并很快接受了华人的风格,逐渐的移风易俗。青壮们的华服很少舍得穿,总是带回部落收藏起来,除非部落在重要的日子里要求他们必须穿,否则他们还是一身麻布兽皮装束。

  随着工坊和住房的相继完工,他们的这种生活才慢慢发生了改变。

  六月初六,华族部落决定为学习用功的孩子、细心负责的奶妈和技术好的青壮安排住房,1人入选,可全家入住。到最后,分出去的30间房却住进了400多人。

  住进去的土人家庭,顿感幸福美满;没有入住的人们更是努力表现;但是原来的土著部落,却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

  家人们对于分房同化土人的效果非常满意,便在东侧和南侧同时建设大批住房。同时,对于入住的家庭提出要求,上学的孩子们集体居住,婴幼儿由抚养员集中抚养。以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将土人融入部落。对于反对的土人家庭,部落直接驱逐。

  来来往往的流动人口,带回原部落的不仅有食物,还有致命的病菌,在华族部落生病后,很快会得到医治,但在原部落内生病的土人,只能依靠自身的免疫力。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