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而已。”
“哦……这样啊……”
我不明白妹尾说的那样是哪样。我既不看报,也不听广播。这几天以来,我甚至没有和妻子以外的人jiāo谈过。
“然后呢?”我问。
“然后……什么?”
“呃,就……”
“然后呢”这样暧昧的询问,的确会让人穷与回答吧。
“……你今天是……?”
“我是为了别的事来的。关口老师,你最近有没有稿子我截稿或是要进行采访……?”
“呃,这……”
“没有,没有是吧?那太好了。”
我觉得一点都不好。
“反正我总是很闲。妹尾先生才是,总编辑可以擅离职守外出吗?会被社长责骂吧?”
“我就是来处理社长jiāo代的事的。”妹尾愉快地说。
妹尾比我年长,如果不说话,他看起来也像是有了相当的年纪。不过实际一jiāo谈,印象随即改观,无论什么话题,他都会像个孩子般高兴地聆听,而且十分健谈。
光是闲话家常,有时随便就可以聊上两个小时。
“社长jiāo代的事?那还真是个大任务呢。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吗?”
“这个嘛,我想你听了就知道了……,啊,这理所当然嘛。”
“是理所当然啊。”
对话总像少了根筋。
妹尾也好,鸟口也罢,明明老是写些令人鼻酸的凄惨事件报道,个xìng上却都有些洒脱不羁之处。妹尾原本就大而化之,再配上天xìng鲁钝的我,使得对话完全失去了紧张感。
“那么……”
原本有些驼背的妹尾略微挺起身子,从破烂的皮包里取出大型文件袋,开口问道:“……关口老师,您记得津山三十人惨案(注:亦称津山事件,一九三八年发生于日本冈山县一个小村落。凶手都井睦雄于短时间内杀害了三十人后自杀,是日本犯罪史上前所未见的杀戮事件。)吗?”
“呃,记得是记得……”
“我想也是。”妹尾说。“一般人都知道。”
“是吗……,我记得好像是昭和十三年(一九三八)的事吧?”
“是啊,距今才十五年。”妹尾显得格外神采奕奕。“当时我才二十三岁呢。”
“啥?”
当时我又是几岁呢?
“因为我跟凶手都井年纪相同。”
“这又怎么了吗……?”
“津山事件在连续杀人事件当中,算是空前的大事件。在短时间内进行大屠杀这一点上,无人能出其右。凶手在短短一个小时之内,就夺走了三十条人命呢。”
“妹尾先生,这种事要是随随便便就有人能出其右就糟糕了。不过就算过程惨绝人寰,它的实情也与世人所认定的猎奇事件有些不同吧?”
“当然不同了……”
“而且据说凶手是个老实的读书人。”
“是这样没错。不过我所说的不同,并不是这种不同。虽然关口老师说‘世人所认定’,但是其实呢,世人根本已经不在乎了。”
“不在乎?……怎么说?”
“已经忘了,年轻人已经不知道津山三十人惨案了。”
“哦……”
所以妹尾才会先问我知不知道吧。
“也难怪吧,不管怎么说,中间都经历过战争时期嘛。别说是三十人了,战争里死了好几万人。该怎么说,相形失色吗……?”妹尾以奇妙的声调说道,甚至露出奇怪的神情来。“那真是起大事件哪。可能是我的故乡在关西,比东京更靠近那里,所以才会记忆犹新吧。”
“说是大事件,的确是大事件,我想当时应该也轰动一时。不过,我接到还比不上阿部定事件。”(注:一九三八年五月,料亭女侍阿部定勒死男友,并切除其xìng器官。由于案情骇人听闻,在民间造成轰动。)
妹尾拿着文件袋,双臂jiāo抱着,露出纳闷的模样,还垂下了两边嘴角,“唔唔”的低吟。
“就像关口老师说的,或许是因为战争的关系。可是那么重大的事件,会遭到遗忘吗……?”
“都已经是这种时代了,那种黑暗的记忆,大家毋宁是想要遗忘吧……”
这个国家的人民竭力避免注视黑暗,只努力望向光明生活着。这也无可奈何吧。若非如此,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一片焦土复兴到这个地步。
我这么说,妹尾便再一次露出纳闷的模样。
“可是,那么为什么敝社的杂志这类犯罪杂志,只要出版,就有不错的销售成绩?坊间充斥着猎奇变态犯罪读物。我们的杂志也是,只是把内容写得再耸动一些,还可以卖得更好。虽然那不合我的志趣。”
“那是因为……”
我认为,即使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黑暗也不可能就此消失。
就算粉饰太平、以漂亮的词句蒙混过去、用道理加以封印,存在的事物还是存在。只要稍微出现一点点裂痕,黑暗就必定会冲破日常的表面,倾巢而出。每个人都隐约知道这个道理。尽管依稀明白,却佯装不知道,如此罢了。所以至少想把世上的黑暗都当做身外之事、是虚构的事吧。
“……杂志说穿了只是杜撰出来的。”
“我们杂志标榜的可是实录。”妹尾依旧一脸无法信服的表情。
“姑且不论这个,妹尾先生,从刚才开始,你的话就一直不着边际……”
我这么一说,妹尾便说:“啊,这真是失礼,难道尊夫人要回来了吗?”他伸长了脖子四下张望。他对于谈话没有进展似乎不以为意。
“不,内子暂时还不会回来,她黄昏才会回来。不管这个,是不是差不多该进入正题了……?”
“正题?咦?刚才说的是正题的一部分啊。”
“咦?津山事件吗?”
“不是。”妹尾有jiāo环双臂低音。“跟津山事件本身没有关系。”
“妹尾先生,你讲话怎么这样拐弯抹角的呢?”
“嗯……说的也是。那么……”
妹尾犹豫一会儿,摇了一下头,说:“那么我开门见山,直接说结论了。”接着他说:“可以麻烦您……找个村子吗?”
“找……找村子?什么意思?”我一头雾水。
别说是一头雾水,因为太过唐突,我甚至不觉得妹尾是在捉弄我。
“您一头雾水对吧?”妹尾笑得开怀。
“当然会一头雾水啦。你说是社长jiāo代的事,跟津山事件有关。然后突然要我找一个村子,这简直是打禅语嘛。要是解得出来,那我就是个了不起的高僧了。”
“啊哈哈,说的没错。”妹尾挠着头,松开跪坐的脚。“其实啊,我们社长也就是赤井书房的老板赤井禄郎,我想您也知道,他的本业是贩卖学习教材的。出版算是他的嗜好,所以赚不赚钱是其次,只要我们尽心做好工作就好。”
“那不是很好吗?”
“嗯,这是很好,但是相反的,就算破产了他也不痛不痒,所以我们做员工的总是提心吊胆的……,咦?话又离题了。”
“哦……”
因为搞不懂主题是什么,就算离开了我也不可能发现。我与赤井社长有数面之缘,印象中他就像个xìng温和的青年实业家,没有出版业者那种独特的气质。
“反正,我们老板赤井总是忙着修理、改造汽车,申请发明专利等等,兴趣太多是他唯一美中不足之处……。总之,赤井的老朋友里,有位叫光保的人。”
“光保?是名字吗?”
“是姓,光保……我记得是叫公平吧。这个人头发稀疏,身材微胖,是个面色光滑红润的阿伯。这位光保先生以前是位警官。”
“警官……?”
“嗯,警官。以前好像在静冈担任巡查(注:日本的警察组织,阶级由下往上依序分为巡查、巡查部长、警部辅、警部、警视正、警视长、警视监,最高阶级为警视总监,为警视厅的本部长。),还是驻在所(注:驻在所功能与派出所相同,设于山区、离岛或偏远地带,有警官常驻。相较于派出所为轮班制,驻在所多兼具官舍功能,派任警官与其家眷居住于此。)警官。这个人啊,他以前被分发驻守的村子,不见了。”
“这……”
令人不解。
“……你说的不见,是指废村的意思吗?或者是盖水坝而沉入水中,还是和邻村合并后改了名字……”
妹尾拜拜似的竖起单手,左右摇摆。
“不是。”
“不是吗?”
“废村……是废村了没错不对,真难解释呢。真的是消失了。”
“妹尾先生,什么消失……”
“只能说是消失了。光保先生当时常驻的派出所还是叫驻在所?这我不太清楚,而且警察机构和现在也不太一样了。当时好像是内务省(注:内务省为二次大战前日本中央机关之一,管辖警察及地方行政等一般内政。曾设造神宫使厅强化国家神道政策,并实行特别高等警察“特高”制度,利用治安维持法统治yóu xing、言论。设立于一八七三年,一九四七年废止。)管辖的吗?”
“什么‘吗’,妹尾先生,那是什么时候的事啊?”
“哦,就跟津山事件同一年啊,十五年前。听说他一直任职到昭和十三年的五月。”
“原来如此……”
关联只有如此。
三十人惨案似乎只是用来jiāo代时代背景的前言罢了。
“然后,听说那是个小山村,面积广阔,但是户数很少,总共只有十八户而已,人口顶多也只有五十人左右。是个小村落。”
“村名叫什么?”
“好像是hebito村。”
“怎么写?蛇和户吗(日文中,hebi可对应汉字“蛇”,to可对应汉字“户”。)?”
“忘记了。”妹尾说。“我是从光保先生那里听来的,但忘记是什么字了。应该有两个户字,克斯我不记得有蛇这个字……。是两个字没错,我应该抄下来的。然后,听说村子正中央有一户宅第宏伟的人家,屋主好像是地主还是村长。那户人家姓佐伯,这我倒记得。在这户人家周围,相隔甚远的地方零星地坐落着人家和小屋。几乎都是农家,也有贩卖牲口的,而卖杂货跟处理邮件的,就只有村子入口处的那一户。还有一户是医生,据说是佐伯家的亲戚。”
“哦,真详细呢。”
“哎,因为才十八户嘛。在那里当警察的话,全部都会记得的。实际上,光保先生也说他到现在都还记得。”
说的也是。
“只是,听说光保先生在那个村子连一年都没有待满。”
“因为调职吗?”
“他出征了,因为出征而离开。是日华事变(注:既中日战争。日本亦称为日中战争或支那事变,为一九三年至一九四五年中国对抗日本侵略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吧,我记得《国家总动员法》(注:中日战争时,日本为了进行总体战,制定此法,授权政府运用国家所有人力、物力资源。于一九三八年制定,随着日本战败,于一九四六年废止。)好像是在那一年施行的……”
说道这里,妹尾抿起嘴巴,鼻子“唔嗯”了一声。
“……然后,光保先生复员回来一看,村子竟然不见了。”
“所以说,妹尾先生……”我往前探出身体。“所谓不见是什么意思?你刚才说只能说是消失了,可是村子不可能像烟雾一样凭空消失吧?”
“可是就是这样。”
“什么就是这样,那存在原本所在的地方怎么了?变成了一片荒野吗?还是开了个大洞?”
“没有洞。”
难懂到了极点,不晓得是说的人说不清楚还是听的人理解力不够,丝毫抓不到这番话的重点。
妹尾似乎也察觉到我还是听不懂,他寻思了半饷后,逐加以说明。
“正确地说,光保先生回国,是太平洋战争结束以后:更正确地说,是昭和二十五年。才三年前的事而已。换句话说,光保先生长达十二年间都在大陆辗转流离。虽说他最后到了马来半岛,我是不知道他做了些什么。其实……光保先生去年造访那座令人怀念的村子。现在有许多地名还有jiāo通状况什么的不是都变了吗?可是那地方却没有半点改善,现在依然没有巴士通行,而且地处连铁路都没有的穷山僻壤,他凭着模糊的记忆到了那里一看……,村子竟消失得一干二净。在十二年之间,hebito村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变成……山了吗?”
“那样的话还可以理解。比方说……对了,位于村子入口处的杂货店。”
“也处理邮件的那家?”
“对,那家杂货店好像叫三木屋,它跑到了邻村。”
“搬家了?”
“不是,地点好像没变。说是好像,是因为光保先生的记忆也不是那么明确。总之,光保先生姑且忠实地照着他模糊的记忆前进,而记忆中的建筑物,几乎都位在记忆中的位置上,所以他觉得应该没有错。然后……”
“然而?”
“他望向那些建筑物的门牌……,村名竟然不一样。上面的地址在他的记忆中,应该是邻村的。”
“这种事常有的吧?和邻近人口过少的村落合并,所以地址改了吧。”
“有可能,可是不止如此。那里不是什么杂货店,住的是完全不同的人。”
“杂货店一家人搬走了还是过世了,别的人住进来了吧。”
“也不是。那里住了一对光保先生素未谋面的老夫fù,说他们已经在那里住了七十年。听好了,七十年呢。”
“这……”
他们说谎,或者是光保先生……
“……搞错了之类的,他弄错路了。”
“是啊,你说的没错。或许是在恰好相似的地方、相似的地形上,有着相似的人家。于是,光保先生尽管有些混乱,但还是姑且朝着村子的中央地带前进。也就是佐伯家所在的地方。结果……”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哦……这样啊……”
我不明白妹尾说的那样是哪样。我既不看报,也不听广播。这几天以来,我甚至没有和妻子以外的人jiāo谈过。
“然后呢?”我问。
“然后……什么?”
“呃,就……”
“然后呢”这样暧昧的询问,的确会让人穷与回答吧。
“……你今天是……?”
“我是为了别的事来的。关口老师,你最近有没有稿子我截稿或是要进行采访……?”
“呃,这……”
“没有,没有是吧?那太好了。”
我觉得一点都不好。
“反正我总是很闲。妹尾先生才是,总编辑可以擅离职守外出吗?会被社长责骂吧?”
“我就是来处理社长jiāo代的事的。”妹尾愉快地说。
妹尾比我年长,如果不说话,他看起来也像是有了相当的年纪。不过实际一jiāo谈,印象随即改观,无论什么话题,他都会像个孩子般高兴地聆听,而且十分健谈。
光是闲话家常,有时随便就可以聊上两个小时。
“社长jiāo代的事?那还真是个大任务呢。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吗?”
“这个嘛,我想你听了就知道了……,啊,这理所当然嘛。”
“是理所当然啊。”
对话总像少了根筋。
妹尾也好,鸟口也罢,明明老是写些令人鼻酸的凄惨事件报道,个xìng上却都有些洒脱不羁之处。妹尾原本就大而化之,再配上天xìng鲁钝的我,使得对话完全失去了紧张感。
“那么……”
原本有些驼背的妹尾略微挺起身子,从破烂的皮包里取出大型文件袋,开口问道:“……关口老师,您记得津山三十人惨案(注:亦称津山事件,一九三八年发生于日本冈山县一个小村落。凶手都井睦雄于短时间内杀害了三十人后自杀,是日本犯罪史上前所未见的杀戮事件。)吗?”
“呃,记得是记得……”
“我想也是。”妹尾说。“一般人都知道。”
“是吗……,我记得好像是昭和十三年(一九三八)的事吧?”
“是啊,距今才十五年。”妹尾显得格外神采奕奕。“当时我才二十三岁呢。”
“啥?”
当时我又是几岁呢?
“因为我跟凶手都井年纪相同。”
“这又怎么了吗……?”
“津山事件在连续杀人事件当中,算是空前的大事件。在短时间内进行大屠杀这一点上,无人能出其右。凶手在短短一个小时之内,就夺走了三十条人命呢。”
“妹尾先生,这种事要是随随便便就有人能出其右就糟糕了。不过就算过程惨绝人寰,它的实情也与世人所认定的猎奇事件有些不同吧?”
“当然不同了……”
“而且据说凶手是个老实的读书人。”
“是这样没错。不过我所说的不同,并不是这种不同。虽然关口老师说‘世人所认定’,但是其实呢,世人根本已经不在乎了。”
“不在乎?……怎么说?”
“已经忘了,年轻人已经不知道津山三十人惨案了。”
“哦……”
所以妹尾才会先问我知不知道吧。
“也难怪吧,不管怎么说,中间都经历过战争时期嘛。别说是三十人了,战争里死了好几万人。该怎么说,相形失色吗……?”妹尾以奇妙的声调说道,甚至露出奇怪的神情来。“那真是起大事件哪。可能是我的故乡在关西,比东京更靠近那里,所以才会记忆犹新吧。”
“说是大事件,的确是大事件,我想当时应该也轰动一时。不过,我接到还比不上阿部定事件。”(注:一九三八年五月,料亭女侍阿部定勒死男友,并切除其xìng器官。由于案情骇人听闻,在民间造成轰动。)
妹尾拿着文件袋,双臂jiāo抱着,露出纳闷的模样,还垂下了两边嘴角,“唔唔”的低吟。
“就像关口老师说的,或许是因为战争的关系。可是那么重大的事件,会遭到遗忘吗……?”
“都已经是这种时代了,那种黑暗的记忆,大家毋宁是想要遗忘吧……”
这个国家的人民竭力避免注视黑暗,只努力望向光明生活着。这也无可奈何吧。若非如此,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一片焦土复兴到这个地步。
我这么说,妹尾便再一次露出纳闷的模样。
“可是,那么为什么敝社的杂志这类犯罪杂志,只要出版,就有不错的销售成绩?坊间充斥着猎奇变态犯罪读物。我们的杂志也是,只是把内容写得再耸动一些,还可以卖得更好。虽然那不合我的志趣。”
“那是因为……”
我认为,即使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黑暗也不可能就此消失。
就算粉饰太平、以漂亮的词句蒙混过去、用道理加以封印,存在的事物还是存在。只要稍微出现一点点裂痕,黑暗就必定会冲破日常的表面,倾巢而出。每个人都隐约知道这个道理。尽管依稀明白,却佯装不知道,如此罢了。所以至少想把世上的黑暗都当做身外之事、是虚构的事吧。
“……杂志说穿了只是杜撰出来的。”
“我们杂志标榜的可是实录。”妹尾依旧一脸无法信服的表情。
“姑且不论这个,妹尾先生,从刚才开始,你的话就一直不着边际……”
我这么一说,妹尾便说:“啊,这真是失礼,难道尊夫人要回来了吗?”他伸长了脖子四下张望。他对于谈话没有进展似乎不以为意。
“不,内子暂时还不会回来,她黄昏才会回来。不管这个,是不是差不多该进入正题了……?”
“正题?咦?刚才说的是正题的一部分啊。”
“咦?津山事件吗?”
“不是。”妹尾有jiāo环双臂低音。“跟津山事件本身没有关系。”
“妹尾先生,你讲话怎么这样拐弯抹角的呢?”
“嗯……说的也是。那么……”
妹尾犹豫一会儿,摇了一下头,说:“那么我开门见山,直接说结论了。”接着他说:“可以麻烦您……找个村子吗?”
“找……找村子?什么意思?”我一头雾水。
别说是一头雾水,因为太过唐突,我甚至不觉得妹尾是在捉弄我。
“您一头雾水对吧?”妹尾笑得开怀。
“当然会一头雾水啦。你说是社长jiāo代的事,跟津山事件有关。然后突然要我找一个村子,这简直是打禅语嘛。要是解得出来,那我就是个了不起的高僧了。”
“啊哈哈,说的没错。”妹尾挠着头,松开跪坐的脚。“其实啊,我们社长也就是赤井书房的老板赤井禄郎,我想您也知道,他的本业是贩卖学习教材的。出版算是他的嗜好,所以赚不赚钱是其次,只要我们尽心做好工作就好。”
“那不是很好吗?”
“嗯,这是很好,但是相反的,就算破产了他也不痛不痒,所以我们做员工的总是提心吊胆的……,咦?话又离题了。”
“哦……”
因为搞不懂主题是什么,就算离开了我也不可能发现。我与赤井社长有数面之缘,印象中他就像个xìng温和的青年实业家,没有出版业者那种独特的气质。
“反正,我们老板赤井总是忙着修理、改造汽车,申请发明专利等等,兴趣太多是他唯一美中不足之处……。总之,赤井的老朋友里,有位叫光保的人。”
“光保?是名字吗?”
“是姓,光保……我记得是叫公平吧。这个人头发稀疏,身材微胖,是个面色光滑红润的阿伯。这位光保先生以前是位警官。”
“警官……?”
“嗯,警官。以前好像在静冈担任巡查(注:日本的警察组织,阶级由下往上依序分为巡查、巡查部长、警部辅、警部、警视正、警视长、警视监,最高阶级为警视总监,为警视厅的本部长。),还是驻在所(注:驻在所功能与派出所相同,设于山区、离岛或偏远地带,有警官常驻。相较于派出所为轮班制,驻在所多兼具官舍功能,派任警官与其家眷居住于此。)警官。这个人啊,他以前被分发驻守的村子,不见了。”
“这……”
令人不解。
“……你说的不见,是指废村的意思吗?或者是盖水坝而沉入水中,还是和邻村合并后改了名字……”
妹尾拜拜似的竖起单手,左右摇摆。
“不是。”
“不是吗?”
“废村……是废村了没错不对,真难解释呢。真的是消失了。”
“妹尾先生,什么消失……”
“只能说是消失了。光保先生当时常驻的派出所还是叫驻在所?这我不太清楚,而且警察机构和现在也不太一样了。当时好像是内务省(注:内务省为二次大战前日本中央机关之一,管辖警察及地方行政等一般内政。曾设造神宫使厅强化国家神道政策,并实行特别高等警察“特高”制度,利用治安维持法统治yóu xing、言论。设立于一八七三年,一九四七年废止。)管辖的吗?”
“什么‘吗’,妹尾先生,那是什么时候的事啊?”
“哦,就跟津山事件同一年啊,十五年前。听说他一直任职到昭和十三年的五月。”
“原来如此……”
关联只有如此。
三十人惨案似乎只是用来jiāo代时代背景的前言罢了。
“然后,听说那是个小山村,面积广阔,但是户数很少,总共只有十八户而已,人口顶多也只有五十人左右。是个小村落。”
“村名叫什么?”
“好像是hebito村。”
“怎么写?蛇和户吗(日文中,hebi可对应汉字“蛇”,to可对应汉字“户”。)?”
“忘记了。”妹尾说。“我是从光保先生那里听来的,但忘记是什么字了。应该有两个户字,克斯我不记得有蛇这个字……。是两个字没错,我应该抄下来的。然后,听说村子正中央有一户宅第宏伟的人家,屋主好像是地主还是村长。那户人家姓佐伯,这我倒记得。在这户人家周围,相隔甚远的地方零星地坐落着人家和小屋。几乎都是农家,也有贩卖牲口的,而卖杂货跟处理邮件的,就只有村子入口处的那一户。还有一户是医生,据说是佐伯家的亲戚。”
“哦,真详细呢。”
“哎,因为才十八户嘛。在那里当警察的话,全部都会记得的。实际上,光保先生也说他到现在都还记得。”
说的也是。
“只是,听说光保先生在那个村子连一年都没有待满。”
“因为调职吗?”
“他出征了,因为出征而离开。是日华事变(注:既中日战争。日本亦称为日中战争或支那事变,为一九三年至一九四五年中国对抗日本侵略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吧,我记得《国家总动员法》(注:中日战争时,日本为了进行总体战,制定此法,授权政府运用国家所有人力、物力资源。于一九三八年制定,随着日本战败,于一九四六年废止。)好像是在那一年施行的……”
说道这里,妹尾抿起嘴巴,鼻子“唔嗯”了一声。
“……然后,光保先生复员回来一看,村子竟然不见了。”
“所以说,妹尾先生……”我往前探出身体。“所谓不见是什么意思?你刚才说只能说是消失了,可是村子不可能像烟雾一样凭空消失吧?”
“可是就是这样。”
“什么就是这样,那存在原本所在的地方怎么了?变成了一片荒野吗?还是开了个大洞?”
“没有洞。”
难懂到了极点,不晓得是说的人说不清楚还是听的人理解力不够,丝毫抓不到这番话的重点。
妹尾似乎也察觉到我还是听不懂,他寻思了半饷后,逐加以说明。
“正确地说,光保先生回国,是太平洋战争结束以后:更正确地说,是昭和二十五年。才三年前的事而已。换句话说,光保先生长达十二年间都在大陆辗转流离。虽说他最后到了马来半岛,我是不知道他做了些什么。其实……光保先生去年造访那座令人怀念的村子。现在有许多地名还有jiāo通状况什么的不是都变了吗?可是那地方却没有半点改善,现在依然没有巴士通行,而且地处连铁路都没有的穷山僻壤,他凭着模糊的记忆到了那里一看……,村子竟消失得一干二净。在十二年之间,hebito村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变成……山了吗?”
“那样的话还可以理解。比方说……对了,位于村子入口处的杂货店。”
“也处理邮件的那家?”
“对,那家杂货店好像叫三木屋,它跑到了邻村。”
“搬家了?”
“不是,地点好像没变。说是好像,是因为光保先生的记忆也不是那么明确。总之,光保先生姑且忠实地照着他模糊的记忆前进,而记忆中的建筑物,几乎都位在记忆中的位置上,所以他觉得应该没有错。然后……”
“然而?”
“他望向那些建筑物的门牌……,村名竟然不一样。上面的地址在他的记忆中,应该是邻村的。”
“这种事常有的吧?和邻近人口过少的村落合并,所以地址改了吧。”
“有可能,可是不止如此。那里不是什么杂货店,住的是完全不同的人。”
“杂货店一家人搬走了还是过世了,别的人住进来了吧。”
“也不是。那里住了一对光保先生素未谋面的老夫fù,说他们已经在那里住了七十年。听好了,七十年呢。”
“这……”
他们说谎,或者是光保先生……
“……搞错了之类的,他弄错路了。”
“是啊,你说的没错。或许是在恰好相似的地方、相似的地形上,有着相似的人家。于是,光保先生尽管有些混乱,但还是姑且朝着村子的中央地带前进。也就是佐伯家所在的地方。结果……”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