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无奈何借钱度日,刘子易开馆算命
夏镇城西的馍馍庄有一个叫刘子易的秀才,他是中国科举制度的最后一拨秀才。1905年,袁世凯c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kǎ一 shi亦即停止,中国数以百万计的知识分子和刘子易的仕途之梦同时彻底破灭了。
刘家开一家布店,太平年间,日子还过的下去。老父让儿子跟着他学习做生意,怎么买,怎么卖,怎么算账,怎么赚钱。刘子易学了半年,还是一窍不通。把老父亲气的大骂儿子:“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村里文化人少,能考中秀才的更是少之又少。十里八乡,十年八年才能出一个两个。在乡亲们眼里,刘子易就是孔圣人。所以,平时乡亲们有个婚丧嫁娶,生子取名,建房上梁,拔林立碑,出门远行,都找刘子易给看个日子,图个吉利。刘子易也不推辞,翻翻黄历,举手之劳,乡亲们每次来都不空手,都给带点自家的鸡蛋粉条c瓜果梨桃c桃酥红糖c香烟白酒,刘子易也不推辞,客气客气,就收下了。
一心望子成龙的老父亲,临终时拉着他的手说:“儿子,这都是命啊!”
老父亲一生心血开的布店,也由于刘子易不擅经营,慢慢的也萧条了。正当一家rén iàn临断炊之时,夏镇尚贤中学招聘教师,刘子易应聘当上了国文老师,每月十块大洋,一家人的日子才有了好转。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刘子易的老母亲病重,又凑巧学校半年没有发关饷了,眼看老母亲的病越来越重,急需用钱抓药,刘子易却身无分文。不得不四处借贷,借来借去一共才借了两块钱,只够抓两副药的。情急之中,刘子易想到了自己的学生刘大宝,刘大宝家是开客栈的,听说近来生意红火,比一般百姓家富裕很多。
借钱本来就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何况是向自己的学生借钱,实在是让刘子易有些为难。但是别无他路,刘子易也只好硬着头皮来到刘家。
刘大宝上中学的时候,刘子易就非常喜欢这个学生,师生二人的关系就很好,只是自从刘大宝毕业后两人的来往就少了。现在的刘子易也只有拉下脸去求助这位学生了,虽然有失去尊严,但也只能如此了。
这天,刘大宝和刘金鼎爷俩正说着话,突然有人敲门,“大宝在家吗?”大宝一听,这声音好熟悉,出门一看,是中学的刘老师。赶忙说:“刘老师!快请屋里坐!”
刘金鼎听说是老师来了,也迎了出来道:“刘先生请!”
“刘老伯,子易给您请安了。”
刘金鼎还没有享受过如此待遇,忙说:“不敢,不敢!”
刘金鼎看着刘老师有话要和大宝说,就主动地说:“刘先生,您请坐,大宝,陪你的老师说话,我到前面看看,招呼一下客人。”说着走了出去。
刘大宝给老师倒了一杯茶,看着老师欲言又止的样子,心里想,刘老师肯定有事,不好意思开口,就主动说道:“老师不必客气,有事尽管直说,学生会尽力办到。”
“大宝同学,老师也是羞愧,说不出口啊!学校半年没有发关响了,家中老母年老病重,急用钱。在我认识的人中,就你的家景尚好,老师无奈,不顾师道尊严,前来求刘老伯,暂且借二十块钱,以解燃眉之急,学校发了响,即刻奉还。”
刘大宝赶忙起身说:“老师稍坐,我去取钱。”
刘大宝找到爹爹,“爹!快给我50块钱,急用。”
刘金鼎惊讶道:“干嘛,要这么多钱?”
刘大宝说:“一会再给您解释,是刘老师家急用,先给我钱。”
“好吧,这个刘老师是个好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来借钱的,你去陪刘老师说话,我给你送去。”
“不用您送,我们刘老师脸面薄,见了您肯定不好意思,我给他就行。”
刘大宝三步并作两步,把五十块大洋放在桌子上,说:“老师先拿去用,如若不够,稍个信来,我送到府上。不必亲自前来。”
“够了,够了,大宝同学,替我谢谢刘老伯!老师就告辞了。”
“老师不必客气,赶快回家给师奶奶看病要紧。”
刘大宝把老师送到大门口,望着老师匆匆远去的背影,发出了一声感叹:“这是什么世道?”
刘子易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老师,授课时旁引博证,妙趣横生。比方说,讲《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谈治学之道c修身之法,谈一个人如何对自己的问题。那么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是谈jiā一 y一u之道c处世之法。
“但是”,刘子易说:“以我的体会来说,并不完全是这样。比如我家来了朋友,我就‘乐’不起来,因为我自己还吃不饱肚子,哪有酒菜招待朋友?”
“其二,天天都有朋友来,你就要花时间去陪他,占用了你的读书时间,真是苦不堪言,何‘乐’之有?”
“其三,孔老先生家里有酒,有肉。但是,就是没有朋友来,偶尔来了一个,陪他喝酒c吃肉,当然是‘乐’在其中了?”同学们幽默地说:“应该是,刘老师讲课不亦乐乎!”
“当然,孔子的原意,上面我已讲过,书上也有释义,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问我。刚才所说,权当老师讲的笑话。”
刘子易非常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也喜欢老师这个职业。科举废止了,仕途的大门已经关上。如果天天能和学生们在一起,当一辈子老师,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可自从借了自己学生的50块钱以后,刘子易再也乐不起来了,他在重新思考学问和金钱的关系。
结论是:学问是应该变成财富的,学问是人的品质,财富是人的尊严。“品质”为了区区50个大洋而失去了”尊严”,何以立命?
刘子易想过很多职业,做生意没有本钱。开个私塾馆没有学生怎么办?当个师爷也行,可是没有人请。写书立传,像蒲松龄老先生写聊斋那样,写一部chuán shi小说。可是蒲老先生家里有田地,他可以不为吃穿发愁。我刘子易可没这个福分,家中老母妻儿,每天的柴米油盐,钱从哪里来?
这时候刘子易想到了一位同窗好友梅君,去了上海,去年从上海来了一封信。
信上说:“弟拜师命相大师韦千里,学习卜筮星相。现在已是大师助手,帮助料理命馆,收入颇丰,一月有数百大洋的进项。”这好生让刘子易羡慕!
来信邀请刘子易去上海,信上说:“命相大师韦千里,复旦大学文学系毕业。韦先生大学毕业在海关工作,每月一百二十个大洋,韦先生毅然辞去了海关的工作,在上海挂牌算命,并有多部命理著作问世,著作等身,富可敌国。
你我十年寒窗,苦读圣贤,如今却两手空空,上不能孝敬父母,下无力抚养妻儿。我辈如无观念之转变,也会像《孔已己》一样穷困潦倒,靠一把“回香豆”度日。以子易兄之才华,如入“相门”,定会发达!
梅君认为:卜筮相术相传几千年,也应该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几乎是和中国文化史同步而生。源自上古,显于殷商,于今为盛。我们如果对卜筮之学视而不见,无异于掩耳盗铃。当然,出必问,行必占,更是问道于盲。只有精研此术,破除神秘,直得本原,方可去除迷信,而得“术数”学之本来面目,继承这一传统文化,也是我辈之使命。“
梅君的来信给了刘子易很大的启发,梅君的一些观点,刘子易也有同感。
想到自己在熟读科举必修经典书籍以外,也看过一些命理著作。其中袁树珊所著的《述卜筮星相学》,其观点最为刘子易所推崇。
俗话说:富烧香,穷算命。看来这“算命”还是为穷苦百姓fu u的。让那些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江洋大盗们烧香去吧!菩萨也保佑不了这些喝血的魔鬼。
算命打卦虽然有一些迷信色彩,但是它的存在,就有它存在的道理。所谓“算命”就是一门集哲学c社会学c心里学c数学等学科的综合性边缘化的一门学科。它无朝无代,无门无派,无贵无贱,它像阳光c雨露,滋润着亿兆黎民。它给人们带来希望,期盼和安慰,带来精神上的幸福和身体上的安康。试问:人类文明史上,哪一门学科有如此之博大!如此之久远!
但是,刘子易想,这要去上海,一时半会也去不了啊!既然韦千里能在上海挂牌开馆,我刘子易为什么不能在家乡挂牌算命?
既然要开算命馆,就得给它起个名字。刘子易想了一个哲学名词“太乙“。太乙本是哲学概念,后发展成星名c神名。道家认为太乙无形,指宇宙万物的本原c本体。刘子易认为无论是哲学概念,还是道家思想,都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符合老百姓对“命”的理解,所以算命馆就定名为“太乙命馆”。
刘子易自书楹联,上联是“无亩栽桑,无亩种田”,下联是“半日卜筮,半日读书”,横批:“太乙命馆”。
刘老师华丽转身,成了算命先生。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刘家开一家布店,太平年间,日子还过的下去。老父让儿子跟着他学习做生意,怎么买,怎么卖,怎么算账,怎么赚钱。刘子易学了半年,还是一窍不通。把老父亲气的大骂儿子:“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村里文化人少,能考中秀才的更是少之又少。十里八乡,十年八年才能出一个两个。在乡亲们眼里,刘子易就是孔圣人。所以,平时乡亲们有个婚丧嫁娶,生子取名,建房上梁,拔林立碑,出门远行,都找刘子易给看个日子,图个吉利。刘子易也不推辞,翻翻黄历,举手之劳,乡亲们每次来都不空手,都给带点自家的鸡蛋粉条c瓜果梨桃c桃酥红糖c香烟白酒,刘子易也不推辞,客气客气,就收下了。
一心望子成龙的老父亲,临终时拉着他的手说:“儿子,这都是命啊!”
老父亲一生心血开的布店,也由于刘子易不擅经营,慢慢的也萧条了。正当一家rén iàn临断炊之时,夏镇尚贤中学招聘教师,刘子易应聘当上了国文老师,每月十块大洋,一家人的日子才有了好转。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刘子易的老母亲病重,又凑巧学校半年没有发关饷了,眼看老母亲的病越来越重,急需用钱抓药,刘子易却身无分文。不得不四处借贷,借来借去一共才借了两块钱,只够抓两副药的。情急之中,刘子易想到了自己的学生刘大宝,刘大宝家是开客栈的,听说近来生意红火,比一般百姓家富裕很多。
借钱本来就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何况是向自己的学生借钱,实在是让刘子易有些为难。但是别无他路,刘子易也只好硬着头皮来到刘家。
刘大宝上中学的时候,刘子易就非常喜欢这个学生,师生二人的关系就很好,只是自从刘大宝毕业后两人的来往就少了。现在的刘子易也只有拉下脸去求助这位学生了,虽然有失去尊严,但也只能如此了。
这天,刘大宝和刘金鼎爷俩正说着话,突然有人敲门,“大宝在家吗?”大宝一听,这声音好熟悉,出门一看,是中学的刘老师。赶忙说:“刘老师!快请屋里坐!”
刘金鼎听说是老师来了,也迎了出来道:“刘先生请!”
“刘老伯,子易给您请安了。”
刘金鼎还没有享受过如此待遇,忙说:“不敢,不敢!”
刘金鼎看着刘老师有话要和大宝说,就主动地说:“刘先生,您请坐,大宝,陪你的老师说话,我到前面看看,招呼一下客人。”说着走了出去。
刘大宝给老师倒了一杯茶,看着老师欲言又止的样子,心里想,刘老师肯定有事,不好意思开口,就主动说道:“老师不必客气,有事尽管直说,学生会尽力办到。”
“大宝同学,老师也是羞愧,说不出口啊!学校半年没有发关响了,家中老母年老病重,急用钱。在我认识的人中,就你的家景尚好,老师无奈,不顾师道尊严,前来求刘老伯,暂且借二十块钱,以解燃眉之急,学校发了响,即刻奉还。”
刘大宝赶忙起身说:“老师稍坐,我去取钱。”
刘大宝找到爹爹,“爹!快给我50块钱,急用。”
刘金鼎惊讶道:“干嘛,要这么多钱?”
刘大宝说:“一会再给您解释,是刘老师家急用,先给我钱。”
“好吧,这个刘老师是个好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来借钱的,你去陪刘老师说话,我给你送去。”
“不用您送,我们刘老师脸面薄,见了您肯定不好意思,我给他就行。”
刘大宝三步并作两步,把五十块大洋放在桌子上,说:“老师先拿去用,如若不够,稍个信来,我送到府上。不必亲自前来。”
“够了,够了,大宝同学,替我谢谢刘老伯!老师就告辞了。”
“老师不必客气,赶快回家给师奶奶看病要紧。”
刘大宝把老师送到大门口,望着老师匆匆远去的背影,发出了一声感叹:“这是什么世道?”
刘子易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老师,授课时旁引博证,妙趣横生。比方说,讲《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谈治学之道c修身之法,谈一个人如何对自己的问题。那么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是谈jiā一 y一u之道c处世之法。
“但是”,刘子易说:“以我的体会来说,并不完全是这样。比如我家来了朋友,我就‘乐’不起来,因为我自己还吃不饱肚子,哪有酒菜招待朋友?”
“其二,天天都有朋友来,你就要花时间去陪他,占用了你的读书时间,真是苦不堪言,何‘乐’之有?”
“其三,孔老先生家里有酒,有肉。但是,就是没有朋友来,偶尔来了一个,陪他喝酒c吃肉,当然是‘乐’在其中了?”同学们幽默地说:“应该是,刘老师讲课不亦乐乎!”
“当然,孔子的原意,上面我已讲过,书上也有释义,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问我。刚才所说,权当老师讲的笑话。”
刘子易非常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也喜欢老师这个职业。科举废止了,仕途的大门已经关上。如果天天能和学生们在一起,当一辈子老师,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可自从借了自己学生的50块钱以后,刘子易再也乐不起来了,他在重新思考学问和金钱的关系。
结论是:学问是应该变成财富的,学问是人的品质,财富是人的尊严。“品质”为了区区50个大洋而失去了”尊严”,何以立命?
刘子易想过很多职业,做生意没有本钱。开个私塾馆没有学生怎么办?当个师爷也行,可是没有人请。写书立传,像蒲松龄老先生写聊斋那样,写一部chuán shi小说。可是蒲老先生家里有田地,他可以不为吃穿发愁。我刘子易可没这个福分,家中老母妻儿,每天的柴米油盐,钱从哪里来?
这时候刘子易想到了一位同窗好友梅君,去了上海,去年从上海来了一封信。
信上说:“弟拜师命相大师韦千里,学习卜筮星相。现在已是大师助手,帮助料理命馆,收入颇丰,一月有数百大洋的进项。”这好生让刘子易羡慕!
来信邀请刘子易去上海,信上说:“命相大师韦千里,复旦大学文学系毕业。韦先生大学毕业在海关工作,每月一百二十个大洋,韦先生毅然辞去了海关的工作,在上海挂牌算命,并有多部命理著作问世,著作等身,富可敌国。
你我十年寒窗,苦读圣贤,如今却两手空空,上不能孝敬父母,下无力抚养妻儿。我辈如无观念之转变,也会像《孔已己》一样穷困潦倒,靠一把“回香豆”度日。以子易兄之才华,如入“相门”,定会发达!
梅君认为:卜筮相术相传几千年,也应该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几乎是和中国文化史同步而生。源自上古,显于殷商,于今为盛。我们如果对卜筮之学视而不见,无异于掩耳盗铃。当然,出必问,行必占,更是问道于盲。只有精研此术,破除神秘,直得本原,方可去除迷信,而得“术数”学之本来面目,继承这一传统文化,也是我辈之使命。“
梅君的来信给了刘子易很大的启发,梅君的一些观点,刘子易也有同感。
想到自己在熟读科举必修经典书籍以外,也看过一些命理著作。其中袁树珊所著的《述卜筮星相学》,其观点最为刘子易所推崇。
俗话说:富烧香,穷算命。看来这“算命”还是为穷苦百姓fu u的。让那些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江洋大盗们烧香去吧!菩萨也保佑不了这些喝血的魔鬼。
算命打卦虽然有一些迷信色彩,但是它的存在,就有它存在的道理。所谓“算命”就是一门集哲学c社会学c心里学c数学等学科的综合性边缘化的一门学科。它无朝无代,无门无派,无贵无贱,它像阳光c雨露,滋润着亿兆黎民。它给人们带来希望,期盼和安慰,带来精神上的幸福和身体上的安康。试问:人类文明史上,哪一门学科有如此之博大!如此之久远!
但是,刘子易想,这要去上海,一时半会也去不了啊!既然韦千里能在上海挂牌开馆,我刘子易为什么不能在家乡挂牌算命?
既然要开算命馆,就得给它起个名字。刘子易想了一个哲学名词“太乙“。太乙本是哲学概念,后发展成星名c神名。道家认为太乙无形,指宇宙万物的本原c本体。刘子易认为无论是哲学概念,还是道家思想,都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符合老百姓对“命”的理解,所以算命馆就定名为“太乙命馆”。
刘子易自书楹联,上联是“无亩栽桑,无亩种田”,下联是“半日卜筮,半日读书”,横批:“太乙命馆”。
刘老师华丽转身,成了算命先生。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