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董卓(中)之讨贼臣
汉献帝初平三年(即公元192年)四月二十三日,长安城未央宫中一场谋诛董卓的事变正在发生着。 董卓车驾刚刚驶入宫门,就被李肃持戟刺中胸口,可是董卓衣内裹着铠甲,只是伤到肩膀而坠下马车,他惊呼道:“吕布何在!”吕布赶上一步喝道:“有诏讨贼臣!”董卓骂道:“庸狗敢如是邪!”吕布应声持矛刺向董卓,众侍卫随即一拥而上将董卓斩于当场。董卓即死“当时日月清净,微风不起。”</p>
权倾朝野的董太师就这样命丧在未央宫宫门之内。</p>
在小说中,刘关张曾经要杀董卓,丁管伍俘曾经要杀董卓,丁原袁绍曾经要杀董卓,孙坚曹操也要杀董卓,十八路诸侯结盟起兵亦是为了要董卓的命。而在历史记载中,更是有很多人都想要董卓的命。</p>
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第一个要杀董卓的应该是孙坚。</p>
公元186年,即中平三年,车骑将军张温奉命西讨边章韩遂,以孙坚为参军。当时董卓作战失利,张温以诏书的形式召见董卓,董卓许久才来,而且口出狂语,拒不认罪。孙坚以耳语的形式密对张温说道:“卓不怖罪而鸱张大语,宜以召不时至,陈军法斩之。”可是张温一心想要利用董卓在西凉的威望而拒绝孙坚的建议,张温说道:“卓素著威名於陇蜀之间,今日杀之,西行无依。”孙坚继续劝张温说道:“明公亲率王兵,威震天下,何赖於卓?观卓所言,不假明公,轻上无礼,一罪也。章c遂跋扈经年,当以时进讨,而卓云未可,沮军疑众,二罪也。卓受任无功,应召稽留,而轩昂自高,三罪也。古之名将,仗钺临众,未有不断斩以示威者也,是以穰苴斩庄贾,魏绛戮杨干。今明公垂意於卓,不即加诛,亏损威刑,於是在矣。”可是张温依然“不忍发举”害怕董卓起疑心,而令孙坚暂且退下。</p>
后来关东联军讨伐董卓,孙坚所部以袁术部属的身份参加联军,他的部队是当时与董卓交战最猛烈的部队。</p>
第二个要杀董卓的人应该是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p>
中平五年,皇甫嵩平定凉州贼王国之乱以后,朝廷调任董卓为并州刺史,让他把兵权交给皇甫嵩。可是董卓非但不交兵权,还上书朝廷要求将自己的部队带到并州去。皇甫郦就对皇甫嵩说道:“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唯大人与董卓耳。今怨隙已结,势不俱存。卓被诏委兵,而上书自请,此逆命也。又以京师昏乱,踌躇不进,此怀奸也。且其凶戾无亲,将士不附。大人今为元帅,杖国威以讨之,上显忠义,下除凶害,此桓文之事也。”可是厚道的皇甫嵩却说道:“专命虽罪,专诛亦有责也。不如显奏其事,使朝廷裁之。”可是朝廷也拿拥兵自重的董卓没有办法,最后董卓擅自带着亲随子弟兵三千前往并州上任,可是他刚走到河东郡却停了下来,因为他似乎嗅到了时局骤变的气息。</p>
第三个要杀董卓的是济北相鲍信。</p>
公元189年,即中平六年八月,何进召藩镇入京以谋诛宦竖,做事不密,终被十常侍所杀。袁绍等发动政变尽诛宦官,董卓趁乱入京主持朝政。当时自泰山募兵而回的济北相鲍信对袁绍说道:“卓拥强兵,有异志,今不早图,将为所制;及其初至疲劳,袭之可禽也。”可是袁绍惧怕董卓不敢行动。于是鲍信带兵回泰山去了。</p>
第四个要杀董卓的应该是执金吾丁原。</p>
丁原本是并州刺史,后迁荆州刺史,还未就任的时候,何进就征召藩镇入京向太后施压以谋诛宦竖,丁原也是藩镇之一。他火烧孟津,震慑京师,却比董卓晚了一步,被封为执金吾。当时丁原所统御入京的兵马本是并州军,而董卓之前已经被任命为并州刺史,董卓以此要求丁原交出兵权,而丁原拒不奉命。史书中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个人揣测这样的事应该是有的。而两人以此为隙,正如小说中所写的那样互相攻伐,应该也是有的。最后董卓发现丁原部将吕布与丁原有矛盾,于是诱吕布杀丁原,而并其兵。</p>
第五个要杀董卓的是袁绍。</p>
董卓入主朝政以后,没多久就与众大臣商议废帝另立,当时袁绍在侧公然反对,与董卓拔刀相向。董卓怒道:“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袁绍拔出佩刀勃然说道:“天下刀锋利的,难道只有董公一个人吗?”说着横刀于胸前退出宫门,悬节于上东门,投奔冀州去了。虽然这一段记载于《献帝春秋》,与《三国志》稍有出入,但是袁绍横刀而去是肯定的,在他的心里已经对董卓起了杀心是没有错的。</p>
第六个要杀董卓的是越骑校尉伍孚。伍孚的故事在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p>
董卓擅行废立以后,得罪了朝中公卿,伍孚常怀愤恨,常常于朝服内穿小凯藏利刃,伺机刺杀董卓。可惜最后因为董卓力气强大而行刺失败被杀。值得一提的是,有人考证这场行刺事件,很可能并不是伍孚的个人行为,是朝中几位公卿大臣的合谋事件。</p>
第七个要杀董卓的人是曹操。</p>
孟德献刀刺董卓的故事,借着《三国演义》为世人所熟知。虽然并没有史实证据证明,曹操行刺过董卓,但是他弃官改易姓名逃离京城的行为,和董卓对他的通缉,都说明他对董卓一定做了什么不可饶恕的行为,曹操逃到陈留以后“散家财,合义兵”并与张邈联合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在董卓被孙坚打败逃奔长安的时候,又是曹操率轻骑追击董卓。却由于兵力相差悬殊被董卓大将徐荣打败。</p>
第八个要杀董卓的应该是关东义军,即小说中的十八路诸侯诸侯。</p>
公元190年,即汉献帝初平元年,春,正月,关东州郡皆起兵以讨董卓,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与河内太守王匡屯河内,冀州牧韩馥留邺城,给其军粮,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兗州刺史刘岱c陈留太守张邈c邈弟广陵太守超c东郡太守桥瑁c山阳太守袁遗c济北相鲍信与曹操俱屯酸枣,后将军袁术屯鲁阳,众各数万。</p>
虽然实际历史上并没有小说中说的十八路诸侯诸侯那么多,各路诸侯之间也是各怀鬼胎,而且真正打仗的只有孙坚和曹操以及张邈属下卫兹所部,但是至少在名义上关东义军,这些人是要讨伐董卓的。</p>
第九个要杀董卓的是司徒王允。</p>
第十个要杀董卓的是仆射士孙瑞。</p>
第十一个要杀董卓的是尚书杨瓒。</p>
在小说中王允巧使连环计,是地球人都知道的故事。在《资治通鉴》中王允与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瓒密谋诛杀董卓,并且邀请吕布参与其中。</p>
第十二个要杀董卓的正是吕布。</p>
吕布本是董卓亲信,时常负责董卓的护卫工作。两个人本来誓如父子,可是不知道董卓发了什么神经,竟然因为小事掷戟投射吕布,吕布拳捷遮挡方以避开。而这件小事或许正是由于吕布与董卓的一个婢女私通而引起的吧。史书中没有直说,但是这个婢女正是小说中貂蝉的原型。</p>
当时王允颇与吕布交好,吕布把董卓掷戟投射几乎见杀之事告诉了王允,正被预谋诛杀董卓的王允洞察到了契机,于是以言语挑拨吕布,希望吕布能做内应。吕布游移不定,说道:“奈如父子何!”王允说道:“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邪!”吕布这才恍然大悟,遂与王允等共谋诛杀董卓。才有了本文开头的那场事变。</p>
董卓死了,可是他的死并没有平息人们的愤怒。</p>
第十三个要杀死董卓的是——天下百姓。</p>
吕布即杀董卓,从怀中捧出诏书,令人宣读,说道:“诏讨卓耳,馀皆不问。”在场众士卒高呼万岁!长安百姓载歌载舞以示庆祝,就连城中士人c妇女也将自己的珠宝首饰衣服拿出来卖掉,买酒买肉共同庆祝。庆祝的人群挤满了长安城中所有的街道。</p>
王允下令将董卓暴尸于市,夷其三族。当时天气日渐炎热,董卓身体肥胖,暴晒之下油脂流了一地。看守尸体的官员做了一个大灯柱(灯捻),放在董卓的肚脐上点燃,灯火一直烧到天亮,如此燃烧了数日之久。</p>
第十四个要杀董卓的是——诸袁门生。</p>
当时皇甫嵩奉命攻杀躲在郿坞的董氏宗族家属,“杀得母妻男女”,尽灭其三族。董卓老母年已九十,逃到郿坞门口向人求饶说道“乞脱我死!”亦被士卒杀死。袁氏门生故吏尽收董氏族人尸身焚烧于市,挫骨扬灰。</p>
第十五个要杀董卓的是——天!</p>
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攻破长安城,为董卓报仇,尸王允于市。又搜罗董卓及其家属骨灰合敛一棺而葬之。安葬的那天,天降大雨,雷霆闪电击破董卓坟墓,大水灌入墓穴浮其棺椁。如此三日反复如此,不得下葬。小说中,作者罗贯中感慨地写到:“天之怒卓,可谓甚矣!”</p>
欲杀董卓而后快之人大体如此。从公卿士大夫,到市井百姓,无人不恨董卓,完全可以用天怒人怨来形容了。那么到底董卓做了什么事,让这么多人痛恨不已,甚至他死了都要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呢?请看下一篇!</p>
小a斯蒂芬写于2017年8月9日。</p>
</p>
</p>
</p>
</p>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权倾朝野的董太师就这样命丧在未央宫宫门之内。</p>
在小说中,刘关张曾经要杀董卓,丁管伍俘曾经要杀董卓,丁原袁绍曾经要杀董卓,孙坚曹操也要杀董卓,十八路诸侯结盟起兵亦是为了要董卓的命。而在历史记载中,更是有很多人都想要董卓的命。</p>
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第一个要杀董卓的应该是孙坚。</p>
公元186年,即中平三年,车骑将军张温奉命西讨边章韩遂,以孙坚为参军。当时董卓作战失利,张温以诏书的形式召见董卓,董卓许久才来,而且口出狂语,拒不认罪。孙坚以耳语的形式密对张温说道:“卓不怖罪而鸱张大语,宜以召不时至,陈军法斩之。”可是张温一心想要利用董卓在西凉的威望而拒绝孙坚的建议,张温说道:“卓素著威名於陇蜀之间,今日杀之,西行无依。”孙坚继续劝张温说道:“明公亲率王兵,威震天下,何赖於卓?观卓所言,不假明公,轻上无礼,一罪也。章c遂跋扈经年,当以时进讨,而卓云未可,沮军疑众,二罪也。卓受任无功,应召稽留,而轩昂自高,三罪也。古之名将,仗钺临众,未有不断斩以示威者也,是以穰苴斩庄贾,魏绛戮杨干。今明公垂意於卓,不即加诛,亏损威刑,於是在矣。”可是张温依然“不忍发举”害怕董卓起疑心,而令孙坚暂且退下。</p>
后来关东联军讨伐董卓,孙坚所部以袁术部属的身份参加联军,他的部队是当时与董卓交战最猛烈的部队。</p>
第二个要杀董卓的人应该是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p>
中平五年,皇甫嵩平定凉州贼王国之乱以后,朝廷调任董卓为并州刺史,让他把兵权交给皇甫嵩。可是董卓非但不交兵权,还上书朝廷要求将自己的部队带到并州去。皇甫郦就对皇甫嵩说道:“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唯大人与董卓耳。今怨隙已结,势不俱存。卓被诏委兵,而上书自请,此逆命也。又以京师昏乱,踌躇不进,此怀奸也。且其凶戾无亲,将士不附。大人今为元帅,杖国威以讨之,上显忠义,下除凶害,此桓文之事也。”可是厚道的皇甫嵩却说道:“专命虽罪,专诛亦有责也。不如显奏其事,使朝廷裁之。”可是朝廷也拿拥兵自重的董卓没有办法,最后董卓擅自带着亲随子弟兵三千前往并州上任,可是他刚走到河东郡却停了下来,因为他似乎嗅到了时局骤变的气息。</p>
第三个要杀董卓的是济北相鲍信。</p>
公元189年,即中平六年八月,何进召藩镇入京以谋诛宦竖,做事不密,终被十常侍所杀。袁绍等发动政变尽诛宦官,董卓趁乱入京主持朝政。当时自泰山募兵而回的济北相鲍信对袁绍说道:“卓拥强兵,有异志,今不早图,将为所制;及其初至疲劳,袭之可禽也。”可是袁绍惧怕董卓不敢行动。于是鲍信带兵回泰山去了。</p>
第四个要杀董卓的应该是执金吾丁原。</p>
丁原本是并州刺史,后迁荆州刺史,还未就任的时候,何进就征召藩镇入京向太后施压以谋诛宦竖,丁原也是藩镇之一。他火烧孟津,震慑京师,却比董卓晚了一步,被封为执金吾。当时丁原所统御入京的兵马本是并州军,而董卓之前已经被任命为并州刺史,董卓以此要求丁原交出兵权,而丁原拒不奉命。史书中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个人揣测这样的事应该是有的。而两人以此为隙,正如小说中所写的那样互相攻伐,应该也是有的。最后董卓发现丁原部将吕布与丁原有矛盾,于是诱吕布杀丁原,而并其兵。</p>
第五个要杀董卓的是袁绍。</p>
董卓入主朝政以后,没多久就与众大臣商议废帝另立,当时袁绍在侧公然反对,与董卓拔刀相向。董卓怒道:“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袁绍拔出佩刀勃然说道:“天下刀锋利的,难道只有董公一个人吗?”说着横刀于胸前退出宫门,悬节于上东门,投奔冀州去了。虽然这一段记载于《献帝春秋》,与《三国志》稍有出入,但是袁绍横刀而去是肯定的,在他的心里已经对董卓起了杀心是没有错的。</p>
第六个要杀董卓的是越骑校尉伍孚。伍孚的故事在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p>
董卓擅行废立以后,得罪了朝中公卿,伍孚常怀愤恨,常常于朝服内穿小凯藏利刃,伺机刺杀董卓。可惜最后因为董卓力气强大而行刺失败被杀。值得一提的是,有人考证这场行刺事件,很可能并不是伍孚的个人行为,是朝中几位公卿大臣的合谋事件。</p>
第七个要杀董卓的人是曹操。</p>
孟德献刀刺董卓的故事,借着《三国演义》为世人所熟知。虽然并没有史实证据证明,曹操行刺过董卓,但是他弃官改易姓名逃离京城的行为,和董卓对他的通缉,都说明他对董卓一定做了什么不可饶恕的行为,曹操逃到陈留以后“散家财,合义兵”并与张邈联合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在董卓被孙坚打败逃奔长安的时候,又是曹操率轻骑追击董卓。却由于兵力相差悬殊被董卓大将徐荣打败。</p>
第八个要杀董卓的应该是关东义军,即小说中的十八路诸侯诸侯。</p>
公元190年,即汉献帝初平元年,春,正月,关东州郡皆起兵以讨董卓,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与河内太守王匡屯河内,冀州牧韩馥留邺城,给其军粮,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兗州刺史刘岱c陈留太守张邈c邈弟广陵太守超c东郡太守桥瑁c山阳太守袁遗c济北相鲍信与曹操俱屯酸枣,后将军袁术屯鲁阳,众各数万。</p>
虽然实际历史上并没有小说中说的十八路诸侯诸侯那么多,各路诸侯之间也是各怀鬼胎,而且真正打仗的只有孙坚和曹操以及张邈属下卫兹所部,但是至少在名义上关东义军,这些人是要讨伐董卓的。</p>
第九个要杀董卓的是司徒王允。</p>
第十个要杀董卓的是仆射士孙瑞。</p>
第十一个要杀董卓的是尚书杨瓒。</p>
在小说中王允巧使连环计,是地球人都知道的故事。在《资治通鉴》中王允与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瓒密谋诛杀董卓,并且邀请吕布参与其中。</p>
第十二个要杀董卓的正是吕布。</p>
吕布本是董卓亲信,时常负责董卓的护卫工作。两个人本来誓如父子,可是不知道董卓发了什么神经,竟然因为小事掷戟投射吕布,吕布拳捷遮挡方以避开。而这件小事或许正是由于吕布与董卓的一个婢女私通而引起的吧。史书中没有直说,但是这个婢女正是小说中貂蝉的原型。</p>
当时王允颇与吕布交好,吕布把董卓掷戟投射几乎见杀之事告诉了王允,正被预谋诛杀董卓的王允洞察到了契机,于是以言语挑拨吕布,希望吕布能做内应。吕布游移不定,说道:“奈如父子何!”王允说道:“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邪!”吕布这才恍然大悟,遂与王允等共谋诛杀董卓。才有了本文开头的那场事变。</p>
董卓死了,可是他的死并没有平息人们的愤怒。</p>
第十三个要杀死董卓的是——天下百姓。</p>
吕布即杀董卓,从怀中捧出诏书,令人宣读,说道:“诏讨卓耳,馀皆不问。”在场众士卒高呼万岁!长安百姓载歌载舞以示庆祝,就连城中士人c妇女也将自己的珠宝首饰衣服拿出来卖掉,买酒买肉共同庆祝。庆祝的人群挤满了长安城中所有的街道。</p>
王允下令将董卓暴尸于市,夷其三族。当时天气日渐炎热,董卓身体肥胖,暴晒之下油脂流了一地。看守尸体的官员做了一个大灯柱(灯捻),放在董卓的肚脐上点燃,灯火一直烧到天亮,如此燃烧了数日之久。</p>
第十四个要杀董卓的是——诸袁门生。</p>
当时皇甫嵩奉命攻杀躲在郿坞的董氏宗族家属,“杀得母妻男女”,尽灭其三族。董卓老母年已九十,逃到郿坞门口向人求饶说道“乞脱我死!”亦被士卒杀死。袁氏门生故吏尽收董氏族人尸身焚烧于市,挫骨扬灰。</p>
第十五个要杀董卓的是——天!</p>
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攻破长安城,为董卓报仇,尸王允于市。又搜罗董卓及其家属骨灰合敛一棺而葬之。安葬的那天,天降大雨,雷霆闪电击破董卓坟墓,大水灌入墓穴浮其棺椁。如此三日反复如此,不得下葬。小说中,作者罗贯中感慨地写到:“天之怒卓,可谓甚矣!”</p>
欲杀董卓而后快之人大体如此。从公卿士大夫,到市井百姓,无人不恨董卓,完全可以用天怒人怨来形容了。那么到底董卓做了什么事,让这么多人痛恨不已,甚至他死了都要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呢?请看下一篇!</p>
小a斯蒂芬写于2017年8月9日。</p>
</p>
</p>
</p>
</p>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