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百七十六章:必杀一击
『笔下文学 】
也就是说,这是一份带血的奏疏。
带了多少血呢,奏疏中是有说的,总计是七万三千九百六十二人。
这是一个足以令人震惊的数字。
七万多个军民咬破了自己的手指,然后在这一封封的奏疏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而这些印记,足足有两大箱子。
除了这份奏疏之外,其余的每一份奏疏都没有字,却留下了数以百计的血印。
这时,朱厚照不厌其烦地捡起了箱中的一份份奏疏,他拿出来一一展示,而上头的血已经干涸,歪歪扭扭的,甚至因为找不到好纸来做奏疏,许多纸片只是草纸,泛黄的草纸上,歪歪斜斜地留着一个个的血印,触目惊心。
这是一种最朴素的表达方式,朴素地不能再朴素了。
满殿的大臣,此刻再也没有人说出话来。
你们说陛下是昏君吗?那么这是什么?
终于,朱厚照厉声道:“你们好大的胆子。”
他的声音虽是严厉,却还是掩饰不住自己的激动之情。
他万万料不到,自己只不过是去了一趟大同,只不过做了一些很微末的事,甚至完全可以用不值一提来形容,何况自己还在大同抓着田鼠,还挺快活的,结果收获的却是如此厚重的回报。
而这一张张朴素的草纸,却比一万句漂亮的称颂都要珍贵得多。
朱厚照甚至有些感动,感动得连眼眶也发红起来,想不到朕也有做圣君的一天啊。
他吸了吸鼻涕,现在来说,一切感觉还良好,他的声音带着几分嘶哑,继续道:“你们总是说,是叶爱卿怂恿着朕去大同的,胡说!朕就不能心系百姓?就不能为了灾民而辗转难眠,就不能想到朕的子民们一个个颠沛流离而触景生情,就不能一时情急,想为灾民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难道你们的意思是,大同军民说的话都是假的,朕其实只是贪玩,只是胡闹,所以才跑去了大同,为的就是玩儿?为的就是去寻乐子?”
这一番质问,掷地有声,理直气壮。
众臣都呆住了,一个个依然无言以对。
是啊,所有人开始都陷入了一个误区,朱厚照是个混账,这几乎是百官的共识,虽然大家不敢说,可是心底深处,却基本都给皇上贴了这个标签,大家不傻,你特么的做了这么多缺德事,到底是什么尿性,谁人不知呢?
也正因为如此,当朱厚照去了大同,大家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皇上又特么的发癫了,他又跑去玩了,这一次后果更严重,跑去的是灾区。
你看,皇上胡闹,肯定是需要有人来背黑锅,需要有人来做替罪羊的,那么叶春秋倒霉,活该你得圣眷,又活该皇上别的地方不去,偏偏要去你身在的大同!
可现在的问题却又不一样了。
陛下是去玩吗?不是啊,陛下是心系百姓,所以才去救灾,陛下想到军民们受灾,想到这些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想到他们命悬一线,于是辗转难眠c夙夜难寐,难道这样不可以吗?
若是这份带血的奏疏出现之前,是绝不会有人认为皇帝是去救灾的,可现在奏疏一出,谁敢放屁?
难道十几万军民,七万多个血印,还不如一个在北京城里舒舒服服的官老爷说话更有公信力?
那么问题出现了。
当陛下是去救灾的,陛下是圣君,是宅心仁厚之主,今日所为,必定载入史册,你现在高喊一句,陛下,这是叶春秋怂恿的。
有过,才需要有人背黑锅。
现在正是展现陛下仁厚的时候,你特么跳出来说是底下的臣子怂恿陛下去做好事,你确定这样合适吗?
这就如后世的公司做出了一个天大的业绩,然后底下人一齐说,其实这不是领导的原因,而是隔壁小王怂恿着领导才促成的事,开玩笑,背黑锅才需要隔壁小王的好吗?
而现在,谁敢说这贪天之功是叶春秋怂恿的,这就是作死,民心本来就该归于陛下,吾皇万岁。
这么明白的事实已经摆在面前,这些能站在这里的大臣都不是真的傻,自然也想明白了这种种串起来的干系!
于是呼啦啦的,大臣们纷纷都拜倒在地,到了这个份上,再说什么都不合适了,只此一份奏疏,足矣。
无数人拜倒在地,匍匐在朱厚照的脚下,恭敬地道:“吾皇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一次,已经不再只是从前的敷衍了,也不只是按部就班的礼仪,至少绝大多数人都是发自肺腑,表里如一。(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也就是说,这是一份带血的奏疏。
带了多少血呢,奏疏中是有说的,总计是七万三千九百六十二人。
这是一个足以令人震惊的数字。
七万多个军民咬破了自己的手指,然后在这一封封的奏疏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而这些印记,足足有两大箱子。
除了这份奏疏之外,其余的每一份奏疏都没有字,却留下了数以百计的血印。
这时,朱厚照不厌其烦地捡起了箱中的一份份奏疏,他拿出来一一展示,而上头的血已经干涸,歪歪扭扭的,甚至因为找不到好纸来做奏疏,许多纸片只是草纸,泛黄的草纸上,歪歪斜斜地留着一个个的血印,触目惊心。
这是一种最朴素的表达方式,朴素地不能再朴素了。
满殿的大臣,此刻再也没有人说出话来。
你们说陛下是昏君吗?那么这是什么?
终于,朱厚照厉声道:“你们好大的胆子。”
他的声音虽是严厉,却还是掩饰不住自己的激动之情。
他万万料不到,自己只不过是去了一趟大同,只不过做了一些很微末的事,甚至完全可以用不值一提来形容,何况自己还在大同抓着田鼠,还挺快活的,结果收获的却是如此厚重的回报。
而这一张张朴素的草纸,却比一万句漂亮的称颂都要珍贵得多。
朱厚照甚至有些感动,感动得连眼眶也发红起来,想不到朕也有做圣君的一天啊。
他吸了吸鼻涕,现在来说,一切感觉还良好,他的声音带着几分嘶哑,继续道:“你们总是说,是叶爱卿怂恿着朕去大同的,胡说!朕就不能心系百姓?就不能为了灾民而辗转难眠,就不能想到朕的子民们一个个颠沛流离而触景生情,就不能一时情急,想为灾民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难道你们的意思是,大同军民说的话都是假的,朕其实只是贪玩,只是胡闹,所以才跑去了大同,为的就是玩儿?为的就是去寻乐子?”
这一番质问,掷地有声,理直气壮。
众臣都呆住了,一个个依然无言以对。
是啊,所有人开始都陷入了一个误区,朱厚照是个混账,这几乎是百官的共识,虽然大家不敢说,可是心底深处,却基本都给皇上贴了这个标签,大家不傻,你特么的做了这么多缺德事,到底是什么尿性,谁人不知呢?
也正因为如此,当朱厚照去了大同,大家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皇上又特么的发癫了,他又跑去玩了,这一次后果更严重,跑去的是灾区。
你看,皇上胡闹,肯定是需要有人来背黑锅,需要有人来做替罪羊的,那么叶春秋倒霉,活该你得圣眷,又活该皇上别的地方不去,偏偏要去你身在的大同!
可现在的问题却又不一样了。
陛下是去玩吗?不是啊,陛下是心系百姓,所以才去救灾,陛下想到军民们受灾,想到这些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想到他们命悬一线,于是辗转难眠c夙夜难寐,难道这样不可以吗?
若是这份带血的奏疏出现之前,是绝不会有人认为皇帝是去救灾的,可现在奏疏一出,谁敢放屁?
难道十几万军民,七万多个血印,还不如一个在北京城里舒舒服服的官老爷说话更有公信力?
那么问题出现了。
当陛下是去救灾的,陛下是圣君,是宅心仁厚之主,今日所为,必定载入史册,你现在高喊一句,陛下,这是叶春秋怂恿的。
有过,才需要有人背黑锅。
现在正是展现陛下仁厚的时候,你特么跳出来说是底下的臣子怂恿陛下去做好事,你确定这样合适吗?
这就如后世的公司做出了一个天大的业绩,然后底下人一齐说,其实这不是领导的原因,而是隔壁小王怂恿着领导才促成的事,开玩笑,背黑锅才需要隔壁小王的好吗?
而现在,谁敢说这贪天之功是叶春秋怂恿的,这就是作死,民心本来就该归于陛下,吾皇万岁。
这么明白的事实已经摆在面前,这些能站在这里的大臣都不是真的傻,自然也想明白了这种种串起来的干系!
于是呼啦啦的,大臣们纷纷都拜倒在地,到了这个份上,再说什么都不合适了,只此一份奏疏,足矣。
无数人拜倒在地,匍匐在朱厚照的脚下,恭敬地道:“吾皇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一次,已经不再只是从前的敷衍了,也不只是按部就班的礼仪,至少绝大多数人都是发自肺腑,表里如一。(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