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五十九章 安抚使
“说是官逼民反,一点都不为过,那朱勔打着为皇上建设艮园的旗号,巧取豪斗,在江南一带民怨极大,因此方腊暴乱,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借口便是诛朱勔。”
这次见到赵佶,估计以后见面的机会就少了,秦昊既然把话说开了,索性把话说得更透彻些,至于这个皇帝听不听,那就是他的事了,接着说道:
“咱们不说这二十年来的积怨,单说当初朱勔为送一块太湖石进京,动用数千劳役,拆桥毁屋无数,仅仅是沿途的路费,就不止三十万贯。”
赵佶没有说话了,因为秦昊的这番话就不仅仅是指朱勔,而是在暗讽自己,因为自己的特殊爱好,让私事变成国事,以致于劳民伤财,最后闹得天怒人怨。
赵良嗣见秦昊说话尖锐,剑指当今圣上,一股冷汗顿时从手心冒起,害怕赵佶在极怒之下做出不利秦昊的事,当即躬身说道:“小娃儿说话没遮没拦,还请皇上不要介意!”
赵佶的确不介意,这不仅仅是因为勒石三诫,而是因为现在的情形的确让他焦头烂额,再加上做皇帝久了,听惯了阿谀奉承之言,好不容易有个不同的声音,反而让他欣喜。
对着赵良嗣轻轻地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再说下去,随后又对秦昊道:“卿先平梁山,后主盟约,昨日又相救于皇太孙,有什么话,不妨直说,不管卿说什么,朕都恕你无罪!”
一个人能把艺术玩到极致,那这个人纵算不是睿智之人,那也是绝,但凡有条活路,谁愿意冒着杀头抄家的罪,谋逆造反?
所以,在征讨方腊时,应该是征讨与安抚并重,要让普通的老百姓看到希望,看到一种能让他们活下去的希望,而且对那些起义将军,除首领外,余者可以不绺。
这样一来就可以断掉方腊的兵源。
如果在征讨过程中激起民愤,只会让更多的人起来反抗,结果就是镇压住这头,压不住那端,从而让朝廷疲于奔命,在长期的战乱中慢慢消褪。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方腊谋逆造反,是因花石纲而起的,就秦昊看来,也应该由花石纲而终,还请皇上下旨,撤消应奉局,罢免朱家父子,要让百姓看到朝廷的整顿的决心。”
赵佶没有吭声,秦昊说的话或许有些道理,但要罢免像朱勔这样的大臣,也不是说罢就可以罢的,更何况,这个大臣说到底是在为自己背锅。
赵良嗣久经官场,深谙官场之道,打圆场道:“这次方腊叛乱,皇上已着令童太尉为宣抚使,行使平乱之责,依臣之见,是否撤消应奉局、罢免朱勔,还是由童太尉决断吧?”
这个球踢得好,赵佶顿时长长地舒口气,朱勔纵有百般不是,但他这二十年来,似乎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为自己的艮园收集奇花异石,说他是自己的私奴一点都不为过。
没功劳也有苦劳,秦昊毕竟是个孩子,人轻言微,仅凭他的几句话,自己便罢免像朱勔这样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大臣,岂不是让其他的肱骨大臣寒心?交由童贯刚好。
不过这娃儿有一点是说对了,那就是安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并不深奥,几百年前的李世民就常常把这话挂在嘴边。
眼前这个娃儿在安抚百姓方面很有一套,前有东平府,后有中京城,在这件事上,倒是可以重用一下,更何况,他是读书人,嗯,不能将征讨跟安抚都交给武将去做。
想到这儿,若有所思地道:“朕虽然贵为皇上,但要罢免朝中大臣,也得广泛听取朝中大臣的意见,这件事咱们暂且不谈。
有关卿在东平府和中京城的事,赵卿亦向朕详细呈述过,朕深感朝廷有你这种胸怀天下的年轻人而欣慰,此番平叛,后续之事甚多,这安抚百姓一事,也是头等大事。
你的诗词朕都看过,大气而磅磗,远胜当今太学院诸多学子,加之平梁山、主盟约有功,今次恩科你就不必考了,朕现在就赐你为今科进士,任杭州安抚使,兵马三千。
你这只军队直接受命于朕,不必受他人节制,朝廷养兵百万,但庸兵碌碌,朕希望你能带出一支精兵来,以彰大宋之威风。
带出一支精兵来,这才是赵佶想要的,平梁山、定中京、主盟约,这三件事给赵佶留下的印象太深,深到他以为,只要抓住秦昊,就能抓住整个世界。
作为千年后的人,秦昊当然知道,赵佶赐他进士,就等于认同他读书人的身份,从此在大宋行走,就等于获得一块免死金牌。
这个名号虽然不是考来的,是虚的,这对一般的读书人来说,那不是荣耀,但秦昊这不是一般的读书人,这,对他很重要。
秦昊是赵良嗣推荐的,赵良嗣见他如此受官家的重用,心里也颇为开心,赵佶的话音未落,他便拉着秦昊在那儿以谢皇恩了。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这次见到赵佶,估计以后见面的机会就少了,秦昊既然把话说开了,索性把话说得更透彻些,至于这个皇帝听不听,那就是他的事了,接着说道:
“咱们不说这二十年来的积怨,单说当初朱勔为送一块太湖石进京,动用数千劳役,拆桥毁屋无数,仅仅是沿途的路费,就不止三十万贯。”
赵佶没有说话了,因为秦昊的这番话就不仅仅是指朱勔,而是在暗讽自己,因为自己的特殊爱好,让私事变成国事,以致于劳民伤财,最后闹得天怒人怨。
赵良嗣见秦昊说话尖锐,剑指当今圣上,一股冷汗顿时从手心冒起,害怕赵佶在极怒之下做出不利秦昊的事,当即躬身说道:“小娃儿说话没遮没拦,还请皇上不要介意!”
赵佶的确不介意,这不仅仅是因为勒石三诫,而是因为现在的情形的确让他焦头烂额,再加上做皇帝久了,听惯了阿谀奉承之言,好不容易有个不同的声音,反而让他欣喜。
对着赵良嗣轻轻地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再说下去,随后又对秦昊道:“卿先平梁山,后主盟约,昨日又相救于皇太孙,有什么话,不妨直说,不管卿说什么,朕都恕你无罪!”
一个人能把艺术玩到极致,那这个人纵算不是睿智之人,那也是绝,但凡有条活路,谁愿意冒着杀头抄家的罪,谋逆造反?
所以,在征讨方腊时,应该是征讨与安抚并重,要让普通的老百姓看到希望,看到一种能让他们活下去的希望,而且对那些起义将军,除首领外,余者可以不绺。
这样一来就可以断掉方腊的兵源。
如果在征讨过程中激起民愤,只会让更多的人起来反抗,结果就是镇压住这头,压不住那端,从而让朝廷疲于奔命,在长期的战乱中慢慢消褪。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方腊谋逆造反,是因花石纲而起的,就秦昊看来,也应该由花石纲而终,还请皇上下旨,撤消应奉局,罢免朱家父子,要让百姓看到朝廷的整顿的决心。”
赵佶没有吭声,秦昊说的话或许有些道理,但要罢免像朱勔这样的大臣,也不是说罢就可以罢的,更何况,这个大臣说到底是在为自己背锅。
赵良嗣久经官场,深谙官场之道,打圆场道:“这次方腊叛乱,皇上已着令童太尉为宣抚使,行使平乱之责,依臣之见,是否撤消应奉局、罢免朱勔,还是由童太尉决断吧?”
这个球踢得好,赵佶顿时长长地舒口气,朱勔纵有百般不是,但他这二十年来,似乎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为自己的艮园收集奇花异石,说他是自己的私奴一点都不为过。
没功劳也有苦劳,秦昊毕竟是个孩子,人轻言微,仅凭他的几句话,自己便罢免像朱勔这样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大臣,岂不是让其他的肱骨大臣寒心?交由童贯刚好。
不过这娃儿有一点是说对了,那就是安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并不深奥,几百年前的李世民就常常把这话挂在嘴边。
眼前这个娃儿在安抚百姓方面很有一套,前有东平府,后有中京城,在这件事上,倒是可以重用一下,更何况,他是读书人,嗯,不能将征讨跟安抚都交给武将去做。
想到这儿,若有所思地道:“朕虽然贵为皇上,但要罢免朝中大臣,也得广泛听取朝中大臣的意见,这件事咱们暂且不谈。
有关卿在东平府和中京城的事,赵卿亦向朕详细呈述过,朕深感朝廷有你这种胸怀天下的年轻人而欣慰,此番平叛,后续之事甚多,这安抚百姓一事,也是头等大事。
你的诗词朕都看过,大气而磅磗,远胜当今太学院诸多学子,加之平梁山、主盟约有功,今次恩科你就不必考了,朕现在就赐你为今科进士,任杭州安抚使,兵马三千。
你这只军队直接受命于朕,不必受他人节制,朝廷养兵百万,但庸兵碌碌,朕希望你能带出一支精兵来,以彰大宋之威风。
带出一支精兵来,这才是赵佶想要的,平梁山、定中京、主盟约,这三件事给赵佶留下的印象太深,深到他以为,只要抓住秦昊,就能抓住整个世界。
作为千年后的人,秦昊当然知道,赵佶赐他进士,就等于认同他读书人的身份,从此在大宋行走,就等于获得一块免死金牌。
这个名号虽然不是考来的,是虚的,这对一般的读书人来说,那不是荣耀,但秦昊这不是一般的读书人,这,对他很重要。
秦昊是赵良嗣推荐的,赵良嗣见他如此受官家的重用,心里也颇为开心,赵佶的话音未落,他便拉着秦昊在那儿以谢皇恩了。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