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 止血圣药
天才壹秒記住『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刘墉听那兵士说有急事,大吃一惊,忙随那兵士来见董袭。董袭看着刘墉也是一脸的连连诉苦道:“我的公子爷,你有什么好的法子没有?”
刘墉讶然道:“大哥,出了什么事吗?”
董袭一阵苦笑道:“团长那个贴近实战的训练法子虽好,不过刀枪无眼啊。咱们训练时虽然都是用的钝刀秃枪,但一场拼杀下来仍然有不少人因此而伤筋动骨,头破血流的。”
刘墉沉声道:“这是难免的,这时流血总比在战场上丢命好啊。他们还是没明白这个道理吗?”
董袭摇摇头道:“大家都知道这个理,所以训练起来也是极其认真的。只是这受伤的一多,下面的训练就接不上了。”
“这是难免的。”刘墉叹了口气,又道,“不过我们不是有疗伤的药吗?难道华先生的伤药效果不好吗?”
董袭苦笑道:“华先生的刀伤药止痛效果奇佳,但袪瘀止血却稍显不足。这种实战演练造成的伤与平时的大不相同,往往要七八天后才能彻底痊愈,这让下面的训练如何保证?”
这倒也是,刘墉沉思良久,突然想到一事,向董袭拱手道:“我这就去找华先生。”说着,匆匆忙忙走了。
此时华佗正在教授董芸推拿之术,见刘墉一脸焦急地进来,便问道:“刘公子可是有事找老朽么?”
“是啊,华先生!”刘墉边说边施礼,又向董芸点点头,再问道,“先生采药时可曾见过一种药材。大约有两尺来高,一般分成三枝,叶子有七片,像手掌一样。5-7月份开花,花是红色的,是一种直立独枝的如伞一般的花。”
华佗凝神想了想,问道:“是不是那花看起来有些像人参的花?”
“对,对!先生是在哪里见过的?”刘墉心中大喜,这种药多产于西南,不过江西、湖北等地也是有的,只是较少而已。人们真正认识到这种疗伤止血圣药的医用价值是明代了,所以刘墉并不奢求能在华佗中得到解答。只不过是想到华佗云游四海、见多识广,如果能在左近的地方能采到就行了。刘墉也是没抱太大希望的随便一问,没想到华佗还真见过。
“去年老朽在九江庐山采药的时候曾见过,这也是药吗?”华佗不解地问道。
“对,这药的名字叫‘三七’。不仅是药,而且是极珍贵的药。”刘墉有些失望,九江离这儿有些远,只有看以后有没有机会了。
董芸在一边突然说道:“大哥,你说的那种药它的叶子是不是长圆形的,边缘有齿?它的花是不是很奇特,就只有一捧,而且一丛中就只长出独独的一支来。”
刘墉欣喜道:“对。芸儿是在哪里见到的?多吗?”刘墉想到董芸是本地人,又没去过很远的地方,如果她所见到的若真是“三七”的话,肯定离这儿不远。
董芸想了想,说道:“就在城外的青龙山上,我看着长得还不少呢。不过,我也是前年看到过,现在还有没有我可不知道了。”
刘墉大喜过望,急忙说道:“连华先生都不知道其功效,其他人更不可能知道了。芸儿,明日你带我去看看怎么样?”
董芸踌躇道:“只是去年青龙山来了一伙劫匪,无恶不作,大家伙都不敢上山去了。”
华佗见刘墉如此在意这味药,更是好奇,问道:“刘公子,这药真有这么重要吗?”
刘墉点点头,认真解释道:“华先生,此药有个别名,叫作‘金不换’。听名字便知道有多贵重了。我打个比方,如果说人参是补气药之王,那么三七便能在补血止血药中称雄。这个药熟用能补血强身,生服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是治疗外伤出血的圣药。”
华佗瞠目结舌,喃喃道:“还有这样的药,老朽竟毫不知晓。”华佗对刘墉的医德和学识是百分百的信任,因而对这种药的神奇功效深信不疑。
刘墉也不知该如何解释,只得自语道:“在下想,外伤是军营里最常遇到,也是不可避免的,疼痛和出血是造成战斗减员最直接的因素。止疼有华先生的药膏,止血之功则是‘三七’所长。有了此药,能更快的止血,为士兵及时得到救治赢得时间,大大减少士兵的伤亡,最大限度的保证这支军队的战力。芸儿,那药生长的地方是在匪巢里面吗?”
“那倒不是。我只是担心万一遇到那伙强盗怎么办。”
“那就不要紧了。我们明日一早就去吧,小心一些便是了。华先生,等在下采药回来,再和先生细细研讨一番。”
华佗听了刘墉的话更加神往,也想前去亲自考察一番,不仅是想亲眼看看这植株是什么样的,更想了解“三七”生长所需土质、温度、湿度等各种要素。华佗也知道,多一个人去便多一份危险,再说这里也需要自己,难以抽身。华佗满是遗憾地摇摇头,只能等以后找空暇时间再去了。
董芸点点头道:“好吧,一会儿我便去准备。”又笑道,“大哥,这药为什么要叫‘三七’呢?好怪的名字,难道和二十一这个数字有关吗?”
刘墉卖了个关子,笑道:“等你看到那药材的样子后你便知道了。”
刘墉自向董袭交代,董袭却有些不放心,打算派裴元绍等几个得力的军士一起跟随也好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刘墉劝道:“董大哥,只我与芸儿前去,人不知鬼不觉。如果随行的人一多,反而更易引人注意。”董袭想想也是,便嘱咐董芸细心些,又从前日缴获的马匹中挑出最好的两匹与他二人乘坐。
第二日一早,刘墉、董芸一人一骑,带着药锄、背篓、绳索、干粮等物向青龙山而去。一出城门,董芸便打马前奔,不过却没听见刘墉跟上的马蹄声。董芸扭头一看,只见刘墉低着头,一脸的紧张,手臂僵硬地拉着缰绳,小心翼翼地走着。董芸止不住好笑,道:“大哥这是去散步吗?这样走法我们几时能到啊!”
刘墉不好意思道:“芸儿,我以前只在公园……只在路上骑过几次,可不敢骑得太快。”
董芸脸一红,低声道:“要不,我与大哥共骑可好?”说着,那声细如蚊蚋,几不可闻。
刘墉却没多想,他是真的害怕会跌下来,便不假思索道:“好啊。我真的不敢一个人骑了。”说着小心地翻下马来,走了过来,左脚踏进董芸空出的马镫,董芸伸出双手握住刘墉的左手用力一拉,刘墉便顺势坐到董芸的背后,双手自然地搂住董芸的细腰。
董芸登时一阵酥软,脸上红霞密布,羞不可抑。刘墉也感觉不动,只觉触手细腻温润,脸上也是一红,挣扎着道:“芸儿,我还是自己骑吧,咱们慢些走就是了。”
董芸一咬牙,口中说着:“大哥,你抱紧了。”说着一抖缰绳,在刘墉的惊呼中,那马“噌”地便窜了出去。刘墉只见两旁的树木不住向后倒退,上下颠簸得厉害,内心狂跳不止,忙搂紧董芸的细腰,动都不敢动一下。另外一匹马见同伴走了,也奋起四蹄,紧紧跟随而去。
走了数十里,刘墉渐渐有些适应,抱着的手便松了些,不过这样一放松,隐隐间更觉得不妥,幸好此时董芸一勒马缰,原来已经到了。两人下马,董芸将马拉进密林,松松地系好,这是让马既可以吃到草,也可以应付下寻常的野兽。
董芸对刘墉说道:“大哥,这条路以前只有采药或是猎户才会行走,也不通往匪徒盘踞的石头寨,那些贼人应该不会派人把守的。不过,路有些难走,大哥小心些。”
还说什么路有些难走,这完全是董芸在安慰刘墉,因为根本就没有路。山高林密,里面暗无天日,好在董芸对这里的环境极熟,又是初春,也不用担心毒蛇猛兽。只是野草太高太密,脚踩在哪里都不知道,两人这一路跋山涉水,翻沟跃岭,好在刘墉平时锻炼得还好,但也早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大约正午时分,两人终于到了山顶。
“到了吗?”刘墉问道,他感觉有些虚脱了,赶紧找了棵大树靠下休息。
董芸擦了擦脸上的汗珠,笑道:“还没呢,不过快了。大哥,我们先歇息一会儿,吃点东西,喝点水。”
“啊。”刘墉失望道,没想到原来采药会这么辛苦啊,抬头看见董芸红扑扑的小脸,一阵心疼,便笑道,“芸儿,你过来,大哥给你当椅子靠靠。”
董芸俏脸更红,低声道:“大哥,我不累的。”走到刘墉那棵树下,在旁边靠了下来。刘墉笑道:“我可累坏了。芸儿,借你的肩头让大哥靠一下。”
董芸心一颤,却见刘墉动都没动,脸上全是戏谑之色,知道刘墉在开玩笑,便嗔道:“大哥……”
“开个玩笑,轻松轻松。”刘墉嘻嘻一笑,伸了个懒腰,“吃点东西,继续赶路。”
两人胡乱吃了点东西,董芸带着刘墉小心翼翼地走到崖边,向远方一指道:“大哥你看,那里便是石头寨。”
刘墉定睛一瞧,对面远远地矗立着一座山峰,那峰极其突兀,便像是从地面上竖起的一根手指,那峰半山上有一大的平台,上面有一座不小的村寨。
董芸低声道:“那寨子和外面只有一条天然的石桥相连,极是险要,原来是有好几个道士在那里炼丹,可惜如今却让这伙匪徒占了。”
“我们采药的地点在哪里?要从这里下去吗?”刘墉有些担心,如果被对面的匪徒发现这边有人可要影响自己以后的计划了。
“当然不会在这里了。要不我们绕那么远做什么?”董芸有些不高兴道。
刘墉在她皱起的小鼻子上轻轻一刮,笑道:“世上的人都知道咱们芸儿聪明绝顶,就她那个傻大哥不知道。”
董芸又喜又羞,佯装薄怒道:“哼,又逗人家开心。”心中却极是受用,对刘墉低声道:“大哥,这边走。”
两人调转方向朝另一边而行,又转过两个山头,在一背阴的一块空地停了下来,董芸拨开一处草丛,问道:“大哥,你看这是你要找的药吗?”
刘墉俯身一看,喜道:“对,这就是三七。”
董芸疑道:“为什么要叫三七啊?大哥,你这下总可以说了吧?”
刘墉笑道:“芸儿你看,这药每株共有三枝,每枝的叶片有七枚,不是三七吗?”董芸撇撇嘴,“就这么简单?”
刘墉笑道:“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说法。另外还有一个传说,又是一种说法。”
董芸笑道:“我最喜欢听故事了,大哥快快讲来听听。”
刘墉擦了一下头上的汗珠,笑道:“好。咱们先坐下来休息一阵,然后继续挖药。相传……”
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两兄弟。有一天,弟弟突然得了急症,七窍流血。哥哥得知后,忙刨了一棵草药煎汤给弟弟服下,弟弟连服几剂后,血不流了,身体也很快就好了。弟弟就向哥哥要了这种草药的小苗栽到自家的园子里。第二年,这些草药已长得极是粗壮。这时,邻村财主的儿子也得了这种出血病,吃什么药都不管用,眼看就不行了,他的家人打听到弟弟此前曾患过类似的病,吃了一种草药便好了,于是到弟弟家求药。弟弟便把种在自家园子里的草药挖出来,送给财主的儿子治病。不过服了几剂之后,人还是没有救过来,死了。财主气急之下便告到了县官那里,把弟弟抓了起来。哥哥得知后,就告诉县官,这不是弟弟的错,弟弟给财主儿子用的的确是止血草药熬的汤,只不过这种草药才长了一年还没有药性,要长到三到七年时药力才强,后来,人们就给这种草药起名叫三七。提醒人们在采用时必须要生长3-7年的,这样的三七药效才最佳。
“就这样?”董芸摇摇头道:“不好听。我还是喜欢听你讲的神话故事。”
刘墉笑道:“我知道了。等大哥有空的时候再讲给芸儿听。”
“大哥可要说话算话哟。”
“那是自然。”
这里的三七大多都是生长多年的,药效极佳。刘墉大喜,和董芸一起采集了许多,眼看红日西垂,装进背篓便要下山。刘墉偶尔一瞥,只见旁边一处崖壁上长着几株开着黄花,外表铁绿色的植物,不禁又轻叫了起来。
刘墉听那兵士说有急事,大吃一惊,忙随那兵士来见董袭。董袭看着刘墉也是一脸的连连诉苦道:“我的公子爷,你有什么好的法子没有?”
刘墉讶然道:“大哥,出了什么事吗?”
董袭一阵苦笑道:“团长那个贴近实战的训练法子虽好,不过刀枪无眼啊。咱们训练时虽然都是用的钝刀秃枪,但一场拼杀下来仍然有不少人因此而伤筋动骨,头破血流的。”
刘墉沉声道:“这是难免的,这时流血总比在战场上丢命好啊。他们还是没明白这个道理吗?”
董袭摇摇头道:“大家都知道这个理,所以训练起来也是极其认真的。只是这受伤的一多,下面的训练就接不上了。”
“这是难免的。”刘墉叹了口气,又道,“不过我们不是有疗伤的药吗?难道华先生的伤药效果不好吗?”
董袭苦笑道:“华先生的刀伤药止痛效果奇佳,但袪瘀止血却稍显不足。这种实战演练造成的伤与平时的大不相同,往往要七八天后才能彻底痊愈,这让下面的训练如何保证?”
这倒也是,刘墉沉思良久,突然想到一事,向董袭拱手道:“我这就去找华先生。”说着,匆匆忙忙走了。
此时华佗正在教授董芸推拿之术,见刘墉一脸焦急地进来,便问道:“刘公子可是有事找老朽么?”
“是啊,华先生!”刘墉边说边施礼,又向董芸点点头,再问道,“先生采药时可曾见过一种药材。大约有两尺来高,一般分成三枝,叶子有七片,像手掌一样。5-7月份开花,花是红色的,是一种直立独枝的如伞一般的花。”
华佗凝神想了想,问道:“是不是那花看起来有些像人参的花?”
“对,对!先生是在哪里见过的?”刘墉心中大喜,这种药多产于西南,不过江西、湖北等地也是有的,只是较少而已。人们真正认识到这种疗伤止血圣药的医用价值是明代了,所以刘墉并不奢求能在华佗中得到解答。只不过是想到华佗云游四海、见多识广,如果能在左近的地方能采到就行了。刘墉也是没抱太大希望的随便一问,没想到华佗还真见过。
“去年老朽在九江庐山采药的时候曾见过,这也是药吗?”华佗不解地问道。
“对,这药的名字叫‘三七’。不仅是药,而且是极珍贵的药。”刘墉有些失望,九江离这儿有些远,只有看以后有没有机会了。
董芸在一边突然说道:“大哥,你说的那种药它的叶子是不是长圆形的,边缘有齿?它的花是不是很奇特,就只有一捧,而且一丛中就只长出独独的一支来。”
刘墉欣喜道:“对。芸儿是在哪里见到的?多吗?”刘墉想到董芸是本地人,又没去过很远的地方,如果她所见到的若真是“三七”的话,肯定离这儿不远。
董芸想了想,说道:“就在城外的青龙山上,我看着长得还不少呢。不过,我也是前年看到过,现在还有没有我可不知道了。”
刘墉大喜过望,急忙说道:“连华先生都不知道其功效,其他人更不可能知道了。芸儿,明日你带我去看看怎么样?”
董芸踌躇道:“只是去年青龙山来了一伙劫匪,无恶不作,大家伙都不敢上山去了。”
华佗见刘墉如此在意这味药,更是好奇,问道:“刘公子,这药真有这么重要吗?”
刘墉点点头,认真解释道:“华先生,此药有个别名,叫作‘金不换’。听名字便知道有多贵重了。我打个比方,如果说人参是补气药之王,那么三七便能在补血止血药中称雄。这个药熟用能补血强身,生服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是治疗外伤出血的圣药。”
华佗瞠目结舌,喃喃道:“还有这样的药,老朽竟毫不知晓。”华佗对刘墉的医德和学识是百分百的信任,因而对这种药的神奇功效深信不疑。
刘墉也不知该如何解释,只得自语道:“在下想,外伤是军营里最常遇到,也是不可避免的,疼痛和出血是造成战斗减员最直接的因素。止疼有华先生的药膏,止血之功则是‘三七’所长。有了此药,能更快的止血,为士兵及时得到救治赢得时间,大大减少士兵的伤亡,最大限度的保证这支军队的战力。芸儿,那药生长的地方是在匪巢里面吗?”
“那倒不是。我只是担心万一遇到那伙强盗怎么办。”
“那就不要紧了。我们明日一早就去吧,小心一些便是了。华先生,等在下采药回来,再和先生细细研讨一番。”
华佗听了刘墉的话更加神往,也想前去亲自考察一番,不仅是想亲眼看看这植株是什么样的,更想了解“三七”生长所需土质、温度、湿度等各种要素。华佗也知道,多一个人去便多一份危险,再说这里也需要自己,难以抽身。华佗满是遗憾地摇摇头,只能等以后找空暇时间再去了。
董芸点点头道:“好吧,一会儿我便去准备。”又笑道,“大哥,这药为什么要叫‘三七’呢?好怪的名字,难道和二十一这个数字有关吗?”
刘墉卖了个关子,笑道:“等你看到那药材的样子后你便知道了。”
刘墉自向董袭交代,董袭却有些不放心,打算派裴元绍等几个得力的军士一起跟随也好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刘墉劝道:“董大哥,只我与芸儿前去,人不知鬼不觉。如果随行的人一多,反而更易引人注意。”董袭想想也是,便嘱咐董芸细心些,又从前日缴获的马匹中挑出最好的两匹与他二人乘坐。
第二日一早,刘墉、董芸一人一骑,带着药锄、背篓、绳索、干粮等物向青龙山而去。一出城门,董芸便打马前奔,不过却没听见刘墉跟上的马蹄声。董芸扭头一看,只见刘墉低着头,一脸的紧张,手臂僵硬地拉着缰绳,小心翼翼地走着。董芸止不住好笑,道:“大哥这是去散步吗?这样走法我们几时能到啊!”
刘墉不好意思道:“芸儿,我以前只在公园……只在路上骑过几次,可不敢骑得太快。”
董芸脸一红,低声道:“要不,我与大哥共骑可好?”说着,那声细如蚊蚋,几不可闻。
刘墉却没多想,他是真的害怕会跌下来,便不假思索道:“好啊。我真的不敢一个人骑了。”说着小心地翻下马来,走了过来,左脚踏进董芸空出的马镫,董芸伸出双手握住刘墉的左手用力一拉,刘墉便顺势坐到董芸的背后,双手自然地搂住董芸的细腰。
董芸登时一阵酥软,脸上红霞密布,羞不可抑。刘墉也感觉不动,只觉触手细腻温润,脸上也是一红,挣扎着道:“芸儿,我还是自己骑吧,咱们慢些走就是了。”
董芸一咬牙,口中说着:“大哥,你抱紧了。”说着一抖缰绳,在刘墉的惊呼中,那马“噌”地便窜了出去。刘墉只见两旁的树木不住向后倒退,上下颠簸得厉害,内心狂跳不止,忙搂紧董芸的细腰,动都不敢动一下。另外一匹马见同伴走了,也奋起四蹄,紧紧跟随而去。
走了数十里,刘墉渐渐有些适应,抱着的手便松了些,不过这样一放松,隐隐间更觉得不妥,幸好此时董芸一勒马缰,原来已经到了。两人下马,董芸将马拉进密林,松松地系好,这是让马既可以吃到草,也可以应付下寻常的野兽。
董芸对刘墉说道:“大哥,这条路以前只有采药或是猎户才会行走,也不通往匪徒盘踞的石头寨,那些贼人应该不会派人把守的。不过,路有些难走,大哥小心些。”
还说什么路有些难走,这完全是董芸在安慰刘墉,因为根本就没有路。山高林密,里面暗无天日,好在董芸对这里的环境极熟,又是初春,也不用担心毒蛇猛兽。只是野草太高太密,脚踩在哪里都不知道,两人这一路跋山涉水,翻沟跃岭,好在刘墉平时锻炼得还好,但也早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大约正午时分,两人终于到了山顶。
“到了吗?”刘墉问道,他感觉有些虚脱了,赶紧找了棵大树靠下休息。
董芸擦了擦脸上的汗珠,笑道:“还没呢,不过快了。大哥,我们先歇息一会儿,吃点东西,喝点水。”
“啊。”刘墉失望道,没想到原来采药会这么辛苦啊,抬头看见董芸红扑扑的小脸,一阵心疼,便笑道,“芸儿,你过来,大哥给你当椅子靠靠。”
董芸俏脸更红,低声道:“大哥,我不累的。”走到刘墉那棵树下,在旁边靠了下来。刘墉笑道:“我可累坏了。芸儿,借你的肩头让大哥靠一下。”
董芸心一颤,却见刘墉动都没动,脸上全是戏谑之色,知道刘墉在开玩笑,便嗔道:“大哥……”
“开个玩笑,轻松轻松。”刘墉嘻嘻一笑,伸了个懒腰,“吃点东西,继续赶路。”
两人胡乱吃了点东西,董芸带着刘墉小心翼翼地走到崖边,向远方一指道:“大哥你看,那里便是石头寨。”
刘墉定睛一瞧,对面远远地矗立着一座山峰,那峰极其突兀,便像是从地面上竖起的一根手指,那峰半山上有一大的平台,上面有一座不小的村寨。
董芸低声道:“那寨子和外面只有一条天然的石桥相连,极是险要,原来是有好几个道士在那里炼丹,可惜如今却让这伙匪徒占了。”
“我们采药的地点在哪里?要从这里下去吗?”刘墉有些担心,如果被对面的匪徒发现这边有人可要影响自己以后的计划了。
“当然不会在这里了。要不我们绕那么远做什么?”董芸有些不高兴道。
刘墉在她皱起的小鼻子上轻轻一刮,笑道:“世上的人都知道咱们芸儿聪明绝顶,就她那个傻大哥不知道。”
董芸又喜又羞,佯装薄怒道:“哼,又逗人家开心。”心中却极是受用,对刘墉低声道:“大哥,这边走。”
两人调转方向朝另一边而行,又转过两个山头,在一背阴的一块空地停了下来,董芸拨开一处草丛,问道:“大哥,你看这是你要找的药吗?”
刘墉俯身一看,喜道:“对,这就是三七。”
董芸疑道:“为什么要叫三七啊?大哥,你这下总可以说了吧?”
刘墉笑道:“芸儿你看,这药每株共有三枝,每枝的叶片有七枚,不是三七吗?”董芸撇撇嘴,“就这么简单?”
刘墉笑道:“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说法。另外还有一个传说,又是一种说法。”
董芸笑道:“我最喜欢听故事了,大哥快快讲来听听。”
刘墉擦了一下头上的汗珠,笑道:“好。咱们先坐下来休息一阵,然后继续挖药。相传……”
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两兄弟。有一天,弟弟突然得了急症,七窍流血。哥哥得知后,忙刨了一棵草药煎汤给弟弟服下,弟弟连服几剂后,血不流了,身体也很快就好了。弟弟就向哥哥要了这种草药的小苗栽到自家的园子里。第二年,这些草药已长得极是粗壮。这时,邻村财主的儿子也得了这种出血病,吃什么药都不管用,眼看就不行了,他的家人打听到弟弟此前曾患过类似的病,吃了一种草药便好了,于是到弟弟家求药。弟弟便把种在自家园子里的草药挖出来,送给财主的儿子治病。不过服了几剂之后,人还是没有救过来,死了。财主气急之下便告到了县官那里,把弟弟抓了起来。哥哥得知后,就告诉县官,这不是弟弟的错,弟弟给财主儿子用的的确是止血草药熬的汤,只不过这种草药才长了一年还没有药性,要长到三到七年时药力才强,后来,人们就给这种草药起名叫三七。提醒人们在采用时必须要生长3-7年的,这样的三七药效才最佳。
“就这样?”董芸摇摇头道:“不好听。我还是喜欢听你讲的神话故事。”
刘墉笑道:“我知道了。等大哥有空的时候再讲给芸儿听。”
“大哥可要说话算话哟。”
“那是自然。”
这里的三七大多都是生长多年的,药效极佳。刘墉大喜,和董芸一起采集了许多,眼看红日西垂,装进背篓便要下山。刘墉偶尔一瞥,只见旁边一处崖壁上长着几株开着黄花,外表铁绿色的植物,不禁又轻叫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