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皇帝是怎样炼成的最新章节 > 皇帝是怎样炼成的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二章 乱世英豪

  别管刘邦是怎么来的,他毕竟是来到这个世界上了,他睁开眼睛看到的不是一个天下太平的世界,当时正值战国末期,诸侯杀伐、神州大地烽烟四起,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刘邦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降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这一年是公元前256年。

  刘邦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家人的肚子都靠他的辛勤耕作,才能勉强填饱,已经有了两个或者是三个儿子的刘爸爸(前面说过刘邦在家排行第几有待考证),没有因为这个儿子的降临而感到喜悦,相反倒是增添了几分忧愁。这兵荒马乱的世道,又多了一张嗷嗷待哺的嘴,龙的儿子也得吃饭啊!龙的传人饿着肚子也变不成真龙天子啊!可能是刘太公觉得这个儿子的来历很是神奇,因此对刘邦是格外的疼爱,从微薄的收入中挤出钱来供刘邦读书,刘太公望子“早日成龙”的心态可见一斑。怎曾想刘邦不但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经常逃课,成绩自然好不到哪去,总是被老师修理,当成反面教材来警示其他同学们。刘太公大失所望,眼看着自己辛苦赚来的钱都打了水漂,就决定让刘邦辍学回家种地,可是刘邦已经养成了游手好闲的习惯,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他接受不了,也过不了!刘邦的不安心务农以及他玩世不恭的作风,经常招致刘太公的训斥,父亲总是说他干活不如大哥,经营家业不如二哥,把刘邦批的是一无是处!要说此时的刘邦就没一样优点吗?还真有,他性格豪爽且对人能够做到宽宏大量,这是刘邦身上最为闪光的一点,也是他日后赖以生存的法宝,更是一个开国帝王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但这些对于还是农民身份的刘邦来说,几乎不能算是优点,上海话说就是:不搭嘎。用东北话就是:这孩子有点彪。你说你一介农民穷大方个啥!

  成年后的刘邦长相那是帅呆了,浓眉大眼、高鼻梁,很有气质,而且交友广泛,用现在的话说:朋友多、路子野!善交际的刘邦终于通过各方面的关系谋到了一个职位,泗水亭长,看,没白请朋友吃饭吧!人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看来,“多个朋友多条路”这句活,从古至今都是至理名言啊!“亭长”是个什么官?可别以为是“电话亭”或是“报亭”一类的营生,那可是政府机构人员,就是现在的“公务员”,还不是普通的科员,而是副科级。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以后,从新划分了地方行政机构,并且推行了郡县制。郡是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县是二级,再往下分别是:乡、亭、里,每十里为一亭,设一个亭长,十亭为一乡。所以说,刘邦这个“泗水亭长”相当于比乡长小,比村长大的一个基层小吏。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毕竟人家是政府委任的,代表的是国家,吃的是皇粮!当了泗水亭长以后的刘邦,丝毫没有收敛自己的言行,反而愈发的表现出嗜酒好色的本性。

  亭长的俸禄具体是多少没有记载,估计也没有人给亭长行贿!为什么?你想啊,如果亭长是个有实权的肥差,那刘邦还用去村里的酒馆赊酒喝吗?如果拿着“公务员”的高薪或者是总有人给亭长送钱花,那刘邦去吕老太公家贺寿,也不至于厚着脸皮谎称“随礼”一万钱,其实一个铜板也掏不出来。看来,那个时期基层官员的工资待遇不高,权利也不是很大,清正廉洁搞得还是很好的!一个乡政府的副乡长,连酒钱都付不起,还得赊账,这在现今是不可想象的……

  刘邦终于是混到个一官半职了,泗水亭长,虽然是个不入流的小官,但起码是个“副科级”啊!虽然每个月的俸禄不是很多,但起码能跟乡里和县里的领导混个脸熟啊!刘邦后来起兵反秦、成就帝王大业,他的主要助手、搭档都是在亭长任上结识的。西汉王朝的第一、二任丞相,分别是萧何与曹参。萧何,沛县功曹,“正科级”,很受沛县令器重,就相当于县政府的办公司主任,刘邦率兵东征西讨,全仰仗萧何在后方给他运送粮草、补充新兵、发展壮大了“革命根据地”。曹参,沛县狱掾,“正科级”,县监狱监狱长,随刘邦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樊哙,专门杀狗的屠户,追随刘邦戎马一生,大将军,楚汉时期仅次于项羽的第二猛将。还有夏侯婴、周勃都是刘邦在担任亭长期间结交的,这些人也是日后大汉王朝的开国元勋,是刘邦最铁杆的拥护者、同乡、最得力的部下。同时也是在功成名就以后,没有被刘邦铲除掉的开国功臣,得以善终不容易啊!

  以上介绍的萧何等人就是刘邦起家的基本班底,那为什么他们都甘居刘邦之下,死心塌地为其卖命且毫无怨言呢?这就是刘邦的过人之处!自古以来成大功者,都有其必然性!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刘邦在此等的乱世之中,能从一介平民进而登上皇帝的宝座,号令天下、统一华夏,他创造了一个神话、一个传奇!

  看来这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还真是刘邦奠定大事业的起点!但此时的刘邦不曾想到,还有这么大一事等着自己去做,还有那么多的人等着自己去拯救,还有那么多的枭雄等着自己去领导,还有个送上门的老婆等着自己去娶!

  刘邦在当泗水亭长的时候史书没有记载具体年龄,只说了是壮年,壮年是多大?我们以前讲过秦始皇嬴政是二十二岁举行的成人加冠礼,那么我们来推测一下这个“壮年”,我认为最少也得二十七八岁或是三十岁左右。已经三十多岁的刘邦还没有娶妻,但是相好的却有几个,史书记载刘邦的庶长子刘肥就是他未婚的私生子。

  由于刘邦在乡里的名声不怎么好,且好吃懒做好酒好色,所以混到至今也没个媳妇,因为没有人给他提亲,正经人家的女孩子也没人愿意嫁给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酒色之徒。三十多岁了还没娶上媳妇,别说在古代,就是在现代也算是个大龄青年了吧?刘邦当亭长的工资只有区区几百钱,几天下来就花个精光,好在他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光棍!

  当时在刘邦家村子里开酒馆的有二个妇人,一个是武氏、一个是王氏,他经常去这两家白吃白喝,还兼带着眉来眼去、不清不楚。虽然史书说每回只要刘邦一去赊酒喝,此酒馆的生意就特别火,都认为是他给带来的财运,到年底算酒钱的时候就都给刘邦免了。你想想可能吗?噢,你来我这里白吃白喝,临走了打个白条,一年下来老板还说:“谢谢您吃饭不给钱,以后常来哦!”要是没点暗昧关系,就是那两个女老板的精神有问题!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刘邦的前半生,嗜酒、好色、花心成性且穷困潦倒,够不着调的吧?还真没看出来真龙天子跟他沾得上一点边!做梦当上个沛县令都能笑醒的刘邦,皇帝对于此时的他来说那真是想都没想过,但偏偏就是这么个小角色,却说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豪言壮语。有一次刘邦去京城咸阳出差,正好赶上秦始皇的车队在大街上经过,跪在地上的刘邦在目睹了天子的威严与排场后,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大丈夫该如是而!”听听,大丈夫就应该这样,霸道不?听上去跟他现在的身份很不相配的一句话,但去发自肺腑、发人深醒!也许正是这次经历激发了刘邦骨子里的霸气、傲气、脾气还有不客气!

  大发感慨、大放厥词的刘邦在回到沛县后以后,并没有准备马上实现自己的诺言,而是依旧老老实实地当他的亭长,在不知不觉中,他的人生转机悄然而至!

  刘邦所在沛县的县令,有个好友叫吕公,原籍是山东单县,因为躲避仇家搬到沛县居住。县长的老友来到本县,作为下属理当前往拜访,虽然与这个吕公是素未谋面,但县长大人的面子还是要给的,什么“有事您说话”、“知县大人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没拿您当外人”等等一类的话,还是必须要去吕公家说一说的!吕老太公一看他的这个老朋友沛县令真有力度,当官真是不一样啊,就是有特权!那好吧,既然大家都来看望我了,我也别辜负了铁哥们的一番美意,办个慈善“酒会”吧,顺便筹集点“善款”。当然,善款归我,知县大人也赚足了面子,何乐而不为呢!

  吕公在府上大宴宾朋,全沛县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去“随礼”了,刘邦岂能不去?可是到了那又没有礼金可送,于是这位无赖的刘亭长就想起了一个损招,他把红包里面塞上一张报纸送了上去,做了缺德事的刘邦还敢在门外大喊:贺钱一万。如此不害羞的事恐怕也就只有刘邦做得出来!他也不怕人家当场拆开红包发现里边是报纸一张,一顿暴打把他拉去喂狗!当时是萧何在吕公办的酒宴上当司仪,他一听是刘邦来了还称贺钱一万,就知道这小子在唬人,慌忙上前拦住刘邦说:“别在这闹事,惹恼了县长你吃不了兜着走!”刘邦一脸无所谓的表情,大咧咧地就往堂上闯。吕公听说有人来捧场,并且还拿一万钱做贺礼,忙走出来迎接贵客,一见这位刘亭长仪表堂堂且有大贵之相,拉着刘邦的手把他安排在堂上的贵宾席,与吕太公、沛县令并肩而坐。

  席间,吕公对刘邦频频使眼色,常在江湖飘的刘亭长心领神会,待酒筵结束客人散去以后,唯独刘邦一个人留了下来。吕太公与他做了一番长谈,在了解刘邦还没有娶妻后决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误打误撞的刘邦就这样抱得美人归!吕公对相面据说是很有研究,他看出了刘邦面带九五之相、贵不可言!表面上是穷小子刘邦捡了个大便宜,实际上最终的受益人是吕氏一族!

  刘亭长这个大龄剩男,娶了个妙龄美丽的少女为妻,真是鸿运当头挡都挡不住!刘邦婚后的日子过的虽然甜蜜,但是生活拮据的现状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妻子吕雉娘家是很有钱,俗话说:供一饥,不能供百饱!人家是嫁女儿,又不是招养老姑爷,结婚的时候都是吕太公出钱操办的,现在你刘邦已经过了三十而立的年龄,都四十多岁了,还好意思去老丈人家蹭饭、要钱花吗?户主真是不好当啊!

  刘邦在没有参加秦末大起义的时候,日子过的是挺艰辛的,他亭长的微薄收入养家糊口都捉襟见肘,还得挤出钱来请客吃饭、喝酒,善交际的他,现在有点焦头烂额、囊中羞涩!就在刘邦为了生活还在四处奔波的时候,他们夫妻的爱情结晶如期而至,吕雉先后生了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孩就是后来的鲁元公主,儿子是后来接班的汉惠帝刘盈。

  初为人母的吕雉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一个现实问题已经摆在眼前,孩子他爹时常在外边游荡,家用也不按时给,家里的温饱还得靠她来维系。万般无奈的吕雉,只好带着两个年纪幼小的孩子,去向大自然“讨饭吃”——种地,当农妇!吕雉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心里应该是恨她老爹吕太公的,千挑万选给她选了这样一个老公,什么大富大贵、荫及子孙,扯淡!还不是吃糠咽菜、布衣农妇。

  吕雉的普通人生活直到这一天,一个人的出现才视乎有了转机。史书没有记载具体的时间、人物姓名,只写了地点,姑且叫做:某时、某人,地点是刘邦家的“自留地”。

  事情的经过是这个样子的:一天,吕雉正在地里劳作,一个过路的年长老者来讨水喝,可能是因为今天的农活干的特别顺利,或是天气很好,总之吕雉的心情挺愉快,不仅给了那个老者水喝,还留他在家吃了一顿饭。客人吃的也是很开心,气氛很融洽,茶余饭后,老者说自己对看相比较有研究,吕雉喜,叫出一双儿女请观之。老者先看的是长女,一番端详后说:“此女以后必大富大贵。”心中窃喜的吕雉又把儿子推到老者面前,看过后老者说:“夫人和女儿的富贵全赖此子!”吕雉大喜。

  刚刚送走客人,刘邦回到家中,他听妻子讲诉了事情经过,跑步去追赶那个老者,追上以后刘邦先自我介绍,则请老者给他相面,一番打量过后,老者说:“刚才相遇的夫人和孩子都是因为你的缘故所以大贵,你的相貌贵不可言。”刘邦自喜!

  经过这件事情以后,吕雉也不抱怨了,干起活来也有劲了,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痛了,一口气上五楼也不费劲了!就等着飞黄腾达的那一天了!没想到事与愿违、天不帮忙,刘邦不但没有带领全家人奔小康,反而成了逃犯累及家人!这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江湖术士不靠谱!

  事件的起因是:刘邦被政府派了一次公差,作为亭长的他受命押解一批囚徒去骊山服徭役,队伍刚走出沛县来到丰泽,囚徒中间就开始有多人逃跑了。刘亭长是一个人押解几百人上路,而且是山高路远,从沛县到骊山,就是现今的江苏到陕西,属于跨省转移犯人,路上也没有个支援,看目前这个态势,没等到骊山犯人就都跑光了。秦时的法律是:押解囚徒误了时间、少了人数,都是要杀头的!

  刘邦眼看回天无望,就索性不往前继续走了,在丰县西边的大泽中他跟犯人们喝了一顿酒以后,就说:“横竖都是一死,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你们都各自逃命去吧,我也要去亡命天涯了!”囚徒们一看刘亭长如此的讲义气,为了我们政府官员都干不成了,也成了通缉犯,这多不好意思啊!大家一商量,能去哪啊,到哪都是死,干脆我们就跟着刘邦反秦起义算了!于是乎,留下来的几十个人就拥护刘邦做了头领,秦政府的泗水亭长就这样竖起了反政府武装的大旗。刘邦现在是被政府通缉的犯人,虽然他们已经决定造反了,但就凭借目前的人数和装备,还不具备公然跟秦政府对抗的资本。刘邦采取了“曲线救国”的路线,带领众人跑到芒砀山(今河南永城)隐藏起来,伺机而动。就在队伍行进途中,哨探回来报告说,前面有一条巨大的蟒蛇横在路中央,拦住了去路。此时,刘邦刚与众人喝完起义酒,正是意气风发、豪气云天之时,一听说有大蛇挡路,就拔出佩剑大呼:“大丈夫横行天下,当无所无惧!”说完冲到前面,一剑将蟒蛇斩为两段,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高祖斩白蛇起义。其实就是刘邦喝高了,仗着酒劲剁了白蛇,树立了威信!

  后世写史书的人又给这一行为,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史曰:刘邦斩白蛇后继续前行,他队伍后边的人来到事发地点,见一个老妇人在道旁哭泣,问妇人因何落泪,答曰:“我儿子是白帝的之子,化身白蛇阻在路中,被赤帝的儿子斩为两段给杀了!”众人正将信将疑,再看那妇人已经没了踪影,他们追上了刘邦,把这事讲与他听,刘邦暗喜。自此,哪些追随刘邦的人都唯他马首是瞻,对他是真龙天子深信不疑!可见那时的封建迷信思想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是根深蒂固,大有市场!

  刘邦没有能完成政府交给的任务,犯了渎职罪,论罪当诛,他又聚众谋反、啸聚山林,秦政府下达了通缉刘邦的榜文,政府的公差来到他家抓捕,结果没有抓到本人。那时的法律可不是好汉做事好汉当,你逃亡在外,好啊,你还有家人吧,抓了抵罪!吕雉就成了替罪的羔羊,被投到监狱里代夫服刑。人们只知道吕雉在做了西汉的国母以后,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甚至还临朝称制了八年,做了实际意义上的汉朝皇帝,但吕后早年为了刘邦所受的罪,也是非常人所能忍受的!这又印证了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后来吕雉还在项羽的军营中做了两年人质,这段我们以后会讲到。

  刘邦出逃在外,吕雉被官府缉拿入狱,这怎么看也不像是皇帝和皇后的履历啊!历史正是跟汉高祖一家,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想成功吗?想出人头地吗?先吃点苦头吧!就在刘邦束手无策的关头,他的朋友站了出来,给他解了围,从监狱中“捞出”了吕雉。一个历来就与刘邦交情很好的老朋友,一个刘邦的老上级,一个虽然比刘邦官大却很敬畏他的人,沛县的功曹——萧何。当然,萧何不是去武装劫狱,而是动用了自己的社会关系,多方打点疏通救出了吕雉。

  看吧,朋友不用很多,能有几个肝胆相照、相扶一生的就足矣!患难见真情!一声朋友你会懂!

  萧何作为西汉帝国的开国功臣、丞相,无论是刘邦在危难时、贫贱时还是拥有天下时,都能做到不离不弃、始终如一,难得啊!刘邦能有这样的朋友,真是太给力了!

  刘邦蛰伏在芒砀山上做了“宅男”,足不出户的日子那是相当难受,没办法,你一个“公安部一级通缉犯”能在大山里当人猿泰山就不错了!你敢出来招摇过市吗?还真敢!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全国上下纷纷响应起兵反秦,刚刚建立了十几年的秦帝国霎时间风雨飘摇。天下大乱以后,刘邦就是受益者其中的一个,政府都要被推翻了,整天忙于四处平叛,谁还有去时间理会一个通缉犯。秦二世在关中都把囚犯组织起来变成政府军了,刘邦这时候要是去关中,估计秦政府也能给他个连、排长干干!可人刘邦有更远大的志向,墙倒众人推,我也得去搭把手,推翻暴秦以后,我怎么的也能弄个诸侯或者司令干干吧!

  秦末的农民起义像雨后春笋般遍地露头,各地的起义军大多都是一个模式,先杀了当地的郡守、官员,然后竖起义旗公开与秦政府对抗。一时间,搞得秦政府的郡县长官人人自危,说不准什么时候,他们的脑袋就被当地的农民起义军拿走去祭旗了!

  沛县的县令就是怕别人借了他的脑袋,几经权衡以后决定公务员不干了,现在的秦政府太不靠谱了,我还是顺应民意造反吧!于是,找来了萧何与曹参商量有关造反事宜。萧何说:“大人你在本县当官多年,得罪的百姓太多,你不适合当起义军首领,得找个威望高的人来领导我们。”沛县令一想也对,我平时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县里的公鸡都让我吃遍了,对立面太多了。遂问:“谁堪当?”

  “刘邦也”萧何答。得到了沛县令的首肯后,萧何马上给刘邦发了个“电邮”说:“哥们,你不用当人猿泰山了,回来吧!”刘邦结束了闭关生活兴高采烈地出山了。计划没有变化快,还没等刘邦率队回到沛县,沛县令就改主意了,抓捕萧何与曹参禁闭城门,拒刘邦于“千里之外”。沛县令的担心是对的,刘邦这小子幺蛾子最多,一山不容二虎,他回来还有我的活路吗?

  刘邦在沛县城外气得直跺脚,他手下这几百人攻城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只能在城外骂街。萧何与曹参连夜越狱成功,翻出城墙与刘邦汇合,萧何建议:你光在这骂街不行,你写个檄文射到城内,发动群众来干掉沛县令不就欧了。刘邦听之,沛县令被杀,城门大开迎接新沛公——刘邦进城。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