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同辛劳青梅竹马
廖贵财有个女儿,名叫小英,和伯达同岁,两人一同放牛,一同捡柴,不离不弃。这可气死了廖贵财,他叫妻子黄媛严加看管。可是,夫妻俩看又看不到,管也管不住。只好把她锁进了绣花楼,可小英在绣花楼里是寻死觅活地又哭又闹,夫妻束手无策,便将小英的爷爷廖光辉从和平请到了坎下。
廖老爷子见孙女哭得似如泪人,安慰道:“乖孙女,别哭了,受了委屈给爷爷讲。”小英还在抽抽嗒嗒、泣不成声。廖贵财便向父亲诉说:“她不想学女活,却要做男工,成天就和伯达放牛砍柴,这男女受授不……”还没等儿子说完,廖光辉就用竹烟斗在儿子的头上,狠狠地敲下了几个栗子。痛的贵财是双手抱头,哎哟大叫。廖老头子还不解气,大声训斥:“亏你也说得出来,就那8岁的孩子,也给她说什么男女之事。若还是这样待我孙女,老爸和你没完。”廖贵财见父亲气得两眼圆瞪,上气难接下气,就一把抓住了妻子黄媛,慌忙跪在了老爷子的面前承认错误。老爷子过了许久才渐渐地顺畅了那口气。
此后,伯达和小英,每天都双出双归,开始会有些闲言碎语、讥笑讽刺,不久就习以为常、司空见惯。
时间一晃就过了两年,伯达兑现了当初和黄明院长的承诺,来到了和平书院。小英想跟随伯达书院学习,无奈何,父亲是个铁公鸡,只能眼巴巴地望着伯达离开了自己。
这和平书院乃是唐朝工部侍郎黄峭所创办。黄峭邵武和平坎头村人。黄峭聪颖、有胆略。唐昭宗时(约890),邵武水灾频繁,蝗虫四起,加上地方军阀割据,盗匪出没,民不聊生。青年的黄峭毅然拿出自家的积贮,聚合乡邻,兴办义师,安抚灾民,武装自卫,使地方得以安定。他应召入伍后,陇西郡王李克用见黄峭有才干,招致麾下。乾宁二年(895),李茂贞、秦宗汉、王行瑜叛乱,黄峭随李克用平乱有功,掌管江浙军务。次年,叛军再次进扰,黄峭又率兵讨平。因勤王有功,昭宗封其为工部尚书。后梁开平元年(907)唐朝灭亡后,黄峭绝食数日,弃官归隐。次年,他返回故里并创办和平书院,教育后人矢志求学。
和平书院培养出许多国家的栋梁之材,宋资政殿学士、尚书右丞——黄履,南宋宰相——黄潜善,宋龙图阁大学士——黄中,元代田园诗人——黄镇成等人都在和平学院学习过。而今的黄明,便是黄峭的第十六代孙了。
到了和平书院,伯达利用书院比较优越的条件,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文化学习和作画当中。两年的雇工生活,让他掌握了大量的山水、鸟禽、人物等方面素材。使他的作画水平有了迅速的提高。在和平他见什么就画什么,画什么就像什么。有一天,他将黄季老先生上课时,那极为生气的样子给画了下来。先生气急败坏地将他的画,拿到了院长那里,院长看了看画中的先生活灵活现的样子,禁不住地大笑了起来,黄老先生瞥了一眼画像后,也止不住地笑道:“你还别说,真像,连那胡须都会说话。”见先生不再生气了,伯达才走近,说:“先生是伯达不好,没有认真听课,以后不会了。”黄老先生笑道:“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伯达用力地点了点头。
伯达吃住在书院足有2年,黄明视他如子。
一天,黄明进到城里,看见邵武的东门闹市口,贴上一幅直隶洲榜,榜都贴出去三天,却无人问津。黄明将此事说于黄老先生,黄老先生不暇思索地说道:“上官伯达一定行。”黄明焦虑地说:“年龄太小,岂可造次,有个闪失,如何得了?”“这是个绝好的机会,既能提升自己,又为书院争光,岂不两全其美?”
这个榜,是福建直隶州刺史朱全发放的,这个朱全不但掌握了福建的大权,还和皇帝沾亲带故,他张榜为的是给母亲祝寿,原来几次都在洲府张贴,也确实有人应召,但这些人,不是断了腿出来,就是缺了胳膊出去。气得朱母大骂儿子不孝,眼瞅寿辰就到,还未找出能人。急得朱全似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直转,这朱母就是拧,没有画幅自己满意的肖像,寿辰不做也罢。正当朱全无计可施之时,管家边文龙在他的耳旁嘀咕了几下。朱全无计可施地点了点头。
朱全为何不向全国发榜呢?因为朱全不敢把声势造得太大,怕会招惹是非,弄到了自己权力不能顾及且无法掌控到的地方。他只好听从管家的建议,将榜发放到散洲、县一级去。
黄明和老先生的对话,被伯达听见了,他对黄明说:“明天我把东门口的榜揭下来,迟了怕被别人抢先。黄明十分担心地说:“能人多也,你年岁不大,经验不足,万一有失,如何得了?”伯达极为肯定地说:“院长,放心吧!学生不会让您失望,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黄明见他十分肯定,便答应陪他始终,万一不顺,福州的熟人也会帮忙,多少有个照应。
听说伯达要去福州给刺史高堂画像,吓的母亲两腿发软,她和小英急赶忙赶地来到了和平。伯达安慰道:“母亲尽管放心,没有金刚钻,就不揽瓷器活。在家等儿子的好消息吧!”他走到小英旁边说:“我去福州,你就多陪陪母亲,省得她胡思乱想,你要多听父母话语,别再惹他(她)们生气。”小英用力地点了点头说:“你就放心去吧,我们在家等你的消息。”
邵武在明朝时就是个散洲,相当县,最高行政长官是通判,它隶属建洲(今日建瓯)。
通判姓刘,当他接到建洲知洲送来的红榜时,怔住了,邵武有这样的能人吗?省隶属的洲府都没有,小小的邵武就有了吗?若是没有,邵武脸面无存,若有,又怕是饿鬼充当饱汉。怎么办?真是个烫手的山芋。
三天过去,毫无动静。
到了第四天,榜突然没了,听衙役说,是个12岁的孩童揭去的,吓得刘大人面如土色,全身筛抖。他战战兢兢地说道:“这下完了,这小孩要是出个差错,本官的乌纱定然不保,唉,十年寒窗啊!”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廖老爷子见孙女哭得似如泪人,安慰道:“乖孙女,别哭了,受了委屈给爷爷讲。”小英还在抽抽嗒嗒、泣不成声。廖贵财便向父亲诉说:“她不想学女活,却要做男工,成天就和伯达放牛砍柴,这男女受授不……”还没等儿子说完,廖光辉就用竹烟斗在儿子的头上,狠狠地敲下了几个栗子。痛的贵财是双手抱头,哎哟大叫。廖老头子还不解气,大声训斥:“亏你也说得出来,就那8岁的孩子,也给她说什么男女之事。若还是这样待我孙女,老爸和你没完。”廖贵财见父亲气得两眼圆瞪,上气难接下气,就一把抓住了妻子黄媛,慌忙跪在了老爷子的面前承认错误。老爷子过了许久才渐渐地顺畅了那口气。
此后,伯达和小英,每天都双出双归,开始会有些闲言碎语、讥笑讽刺,不久就习以为常、司空见惯。
时间一晃就过了两年,伯达兑现了当初和黄明院长的承诺,来到了和平书院。小英想跟随伯达书院学习,无奈何,父亲是个铁公鸡,只能眼巴巴地望着伯达离开了自己。
这和平书院乃是唐朝工部侍郎黄峭所创办。黄峭邵武和平坎头村人。黄峭聪颖、有胆略。唐昭宗时(约890),邵武水灾频繁,蝗虫四起,加上地方军阀割据,盗匪出没,民不聊生。青年的黄峭毅然拿出自家的积贮,聚合乡邻,兴办义师,安抚灾民,武装自卫,使地方得以安定。他应召入伍后,陇西郡王李克用见黄峭有才干,招致麾下。乾宁二年(895),李茂贞、秦宗汉、王行瑜叛乱,黄峭随李克用平乱有功,掌管江浙军务。次年,叛军再次进扰,黄峭又率兵讨平。因勤王有功,昭宗封其为工部尚书。后梁开平元年(907)唐朝灭亡后,黄峭绝食数日,弃官归隐。次年,他返回故里并创办和平书院,教育后人矢志求学。
和平书院培养出许多国家的栋梁之材,宋资政殿学士、尚书右丞——黄履,南宋宰相——黄潜善,宋龙图阁大学士——黄中,元代田园诗人——黄镇成等人都在和平学院学习过。而今的黄明,便是黄峭的第十六代孙了。
到了和平书院,伯达利用书院比较优越的条件,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文化学习和作画当中。两年的雇工生活,让他掌握了大量的山水、鸟禽、人物等方面素材。使他的作画水平有了迅速的提高。在和平他见什么就画什么,画什么就像什么。有一天,他将黄季老先生上课时,那极为生气的样子给画了下来。先生气急败坏地将他的画,拿到了院长那里,院长看了看画中的先生活灵活现的样子,禁不住地大笑了起来,黄老先生瞥了一眼画像后,也止不住地笑道:“你还别说,真像,连那胡须都会说话。”见先生不再生气了,伯达才走近,说:“先生是伯达不好,没有认真听课,以后不会了。”黄老先生笑道:“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伯达用力地点了点头。
伯达吃住在书院足有2年,黄明视他如子。
一天,黄明进到城里,看见邵武的东门闹市口,贴上一幅直隶洲榜,榜都贴出去三天,却无人问津。黄明将此事说于黄老先生,黄老先生不暇思索地说道:“上官伯达一定行。”黄明焦虑地说:“年龄太小,岂可造次,有个闪失,如何得了?”“这是个绝好的机会,既能提升自己,又为书院争光,岂不两全其美?”
这个榜,是福建直隶州刺史朱全发放的,这个朱全不但掌握了福建的大权,还和皇帝沾亲带故,他张榜为的是给母亲祝寿,原来几次都在洲府张贴,也确实有人应召,但这些人,不是断了腿出来,就是缺了胳膊出去。气得朱母大骂儿子不孝,眼瞅寿辰就到,还未找出能人。急得朱全似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直转,这朱母就是拧,没有画幅自己满意的肖像,寿辰不做也罢。正当朱全无计可施之时,管家边文龙在他的耳旁嘀咕了几下。朱全无计可施地点了点头。
朱全为何不向全国发榜呢?因为朱全不敢把声势造得太大,怕会招惹是非,弄到了自己权力不能顾及且无法掌控到的地方。他只好听从管家的建议,将榜发放到散洲、县一级去。
黄明和老先生的对话,被伯达听见了,他对黄明说:“明天我把东门口的榜揭下来,迟了怕被别人抢先。黄明十分担心地说:“能人多也,你年岁不大,经验不足,万一有失,如何得了?”伯达极为肯定地说:“院长,放心吧!学生不会让您失望,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黄明见他十分肯定,便答应陪他始终,万一不顺,福州的熟人也会帮忙,多少有个照应。
听说伯达要去福州给刺史高堂画像,吓的母亲两腿发软,她和小英急赶忙赶地来到了和平。伯达安慰道:“母亲尽管放心,没有金刚钻,就不揽瓷器活。在家等儿子的好消息吧!”他走到小英旁边说:“我去福州,你就多陪陪母亲,省得她胡思乱想,你要多听父母话语,别再惹他(她)们生气。”小英用力地点了点头说:“你就放心去吧,我们在家等你的消息。”
邵武在明朝时就是个散洲,相当县,最高行政长官是通判,它隶属建洲(今日建瓯)。
通判姓刘,当他接到建洲知洲送来的红榜时,怔住了,邵武有这样的能人吗?省隶属的洲府都没有,小小的邵武就有了吗?若是没有,邵武脸面无存,若有,又怕是饿鬼充当饱汉。怎么办?真是个烫手的山芋。
三天过去,毫无动静。
到了第四天,榜突然没了,听衙役说,是个12岁的孩童揭去的,吓得刘大人面如土色,全身筛抖。他战战兢兢地说道:“这下完了,这小孩要是出个差错,本官的乌纱定然不保,唉,十年寒窗啊!”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