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家庭与事业
天气有些热,晚饭吃的沉闷,孩子很懂事,看到父母亲神色沉重,就不多说话。吃完饭,晨晨收拾完碗筷,就在一边逗孩子玩,孩子天真烂漫,说话奶声奶气的,刚毅渐渐高兴起来。尽管因为没有找一个有工作的城市女孩,有时也感到遗憾,但是总的来说刚毅对晨晨还是很满意的。体贴c温柔c漂亮,比一般的城市女孩还要出色。她对孩子也好,孩子吃的好,穿的干净。孩子很活泼,聪明伶俐。这个家庭很温馨,没有什么让刚毅抱怨的。
说起来,刚毅也是个非常优秀的男人。初中时多次在全县统考里得过好名次,还在全省的数学竞赛得过一等奖,老师们都觉得他上高中,肯定能考上重点大学,但是他的父亲一来认为考上中专就有工作,更实惠;二来怕孩子上高中花钱,就逼迫他必须上中专。他尽管很委屈,但是也屈服了。这一决定改变了刚毅的一生。刚毅以高出县一中110分的高分考上了地区师范学校,因为当时规定师范学校第一志愿招生,当年地区中考的尖子都进了这所学校,这些人按正常的情况将来都是可以上名牌大学的。但是进了这所师范学校,如果没有特殊的关系,只能回乡当老师,连参加高考的机会都没有。若干年后,当年的同学纷纷上了“天南海北”的名校,分到了声名赫赫的国家机关c事业单位或者国有企业。而作为当年同学中的佼佼者,刚毅却只能呆在乡下教书,刚毅痛切地认识到:这就是“父母祸害”啊!
进了师范学校,他一直不甘心平庸,就努力上进。每天早晨五点就起床,跑步c洗冷水澡,六点进教室学习。晚上十点教室熄灯后,他还要点上蜡烛看到十二点。
这是所四年制的师范学校,教学设备齐全。除了文化课,美术c音乐课也受到重视。刚毅在这里如鱼得水,每项成绩都很好。那个时候国家已经开展了高等教育自学kǎ一 shi,师范学校里有些远见的同学为将来着想,就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kǎ一 shi,也有的参加了高校的函授教育。比较起来高等教育自学kǎ一 shi花钱少,时间自由,也最难,他不愿增加家里的负担,就奋发努力,参加自学好事。
通过自学kǎ一 shi,在师范毕业的当年取得了会计学专科én pg,这在当时是不多见的。毕业后,他一刻也没有松懈,除了教书,就努力参加自考,先后取得了会计学běn kē,汉语言文学běn kē的én pg,拿到了经济学士学位c文学学士学位,这不仅是全镇教师的第一个,在全县也有名气,县自考办的王主任多次表扬他。
由于学校yg yu教师紧缺,虽然他不是yg yu专业,但是他yg yu程度好,黄校长要求他必须教yg yu。他凭着公共外语的基础,在这所学校里教了四年的yg yu。为了提高自己的yg yu水平,后来他考入地区教育学院进修了两年yg yu,二外选的是日语。这两年,他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发奋学习,在班上成绩首屈一指,yg yu顺利过了liu ji,老师和学生都很尊重他。
毕业的时候,有个老师推荐他到外地当老师,考虑到调动的困难和家庭需要照顾,他还是放弃了。
他在镇里教师中也是很有才华的人,带的班级多次拿过统考的好名次。他的文笔很好,偶尔会有散文和教学研究文章发表,在当地教育界小有名气。
外语教学在农村是难题,由于yg yu教学的特殊性,大多数农村小孩基础差,教起来很费劲。别的老师都不大愿意教yg yu,刚毅其实语文教的挺好的,没有办法才教了yg yu。刚毅是个责任心很强的人,工作很勤恳,想尽办法让学生学进去。他因为教yg yu吃尽了苦头,教学效果却逐年下降,刚毅自己也有些灰心丧气。
这个原因就是孩子们不愿意学yg yu,家长也不重视。近年社会风气转变很快,原来的向学风气很淡了,中专难考,考上也很难分配工作。重点中学难上,成本太高。人人想做生意挣钱,此地靠近县城,市场经济活跃,家长们看的是眼前利益,孩子混个初中毕业能做大人帮手,做个小生意就很好,家长们津津乐道的是某某大字不识一斗,包工程发了家,盖了楼,对教育不重视,对老师无所谓,教yg yu的老师更是不被人看重。这里面真正想学习的大多转学到城里去了,剩下的学习好点的凤毛麟角。几个学习不错的学生的家人对刚毅的认真负责很感激,间或送些青菜给他家。刚毅不是贪图钱财的人,他在意的是被人尊重的感觉。
刚毅有一次和几个初中同学聊天,几个人都是家里有点钱的公子哥,分别在工厂c事业单位工作,中学时成绩都一般。渐渐地大家聊些当地guān chǎng逸事,做生意的趣闻,他就插不上话了,傍晚时分,几个人相约去饭店吃饭,也没有人招呼他,刚毅脸上辣的,趁别人不注意,就溜走了,别人也没有当回事。自视甚高的刚毅自尊心受到挫伤,从此,这类聚会,他就不愿意参加了。
既然工作不顺心,才能无处施展,刚毅就动心思要调动工作到城里教书或者有机会转行干其他工作,他相信自己会比其他人干的后好。但是,他所处的是一个闭锁的内地县,当地guān chǎng人际关系很重要,讲究的是后台,他的家族里压根没有个在外面干事的人,无人扶持自己,也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他的调动或转行就无从谈起。
当然,他也曾去考研究生。县教委严格限制教师考研,理由是怕教师流失,实际情况却是教师人满为患。教委的少数领导刁难教师考研,这些老师要四处寻关系,花钱送礼取得教委批准证明才能报考。他千辛万苦到处找人才获得了批准,参加了一次kǎ一 shi。他选的是当时比较热门的现当代文学研究,但是导师不熟悉,研究动向不清楚,尽管他学习非常刻苦,自觉考得也不错,但是专业课给的分数偏低,虽然公共课考的很好,总分也过线,但是学校就是不录取他。下一年再去教委写证明就不被允许了,理由是已经给了一次机会,要安心工作,他就死了心,不再梦想当研究生。他也曾经参加过市里的干部招聘,分数很高,进入了人才库,但是从此不见下文。经济状况也不行,家里没有钱补贴自己,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家人就够难了,在城里买房子只是梦想。想来想去,只能在这里当个老师,慢慢混吧,他内心一直很委屈。
这些年师范同学也有少数过得好,有的转了行,干行政去了,手中有了小小的权力;有的下海经商,发了点小财;没有本事的同事有的也在家里的支助下,在城里买了住宅房。当然象自己这样默默无闻的,还是大多数,有的同学在边远的乡下教书,比自己还差点。可以预见的将来,自己在事业和财富上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发展。
他结婚的时候,招待客人的是五毛一包的团结烟,三块一瓶的明光。为了一台彩电,他家和晨晨家搞的不愉快。当时晨晨家买了套时新的组合家具,觉得不够,又与刚毅爸爸商量由刘家出面借钱2500元再给晨晨家的,为的是买台彩电,出门好看。结果晨晨的哥嫂闹,把钱拿去一半,彩色电视变成黑白电视的,搞的大家心里都有气,刚毅也心疼:这笔钱是他两年的工资啊!晨晨既气父母,也气哥嫂,也恼公公一家的不体谅,婚后三个月都在生气,这个时候怀上了孩子,刚毅一直都担心孩子不聪明。等到他的一个在乡教育组工作的同学结婚时,人家有成套的楼房(尽管只有六十平方米),全套的家具,酒席上的烟分两种,普通席是四块钱一包的渡江,贵宾席是八元一包的阿诗玛,他坐在那里感到自惭形秽,体会到做人的差距。他唯一引以为傲的是他温柔的妻子,可爱的孩子,还有自己的知识,他相信这个年龄的人不管他在哪个名校,也未必会有他那么多知识。
他一直以为自己呆在这里是委屈了,却没有想到现在竟然连饭碗也难以保全。尽管晨晨安心过日子从来没有说过怪话,但刚毅觉得不能让妻c女过上快乐生活,很对不起她们。
刚毅有些烦恼,在院子里走走,住在校园里的老师和家属们全在议论并校裁员的事。刚毅想自己一家人没钱没势,而且这几年工资常开不了,也没有什么积蓄,要去走路子的话,既没有过硬的关系,也没有经济实力。转而一想,凭自己的学历和资历,应该没有问题,如果他这样的人都裁了,工作谁干呢?至于哥哥,全镇就几个理化教师,哪里就减到他了?还是静观其变吧。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说起来,刚毅也是个非常优秀的男人。初中时多次在全县统考里得过好名次,还在全省的数学竞赛得过一等奖,老师们都觉得他上高中,肯定能考上重点大学,但是他的父亲一来认为考上中专就有工作,更实惠;二来怕孩子上高中花钱,就逼迫他必须上中专。他尽管很委屈,但是也屈服了。这一决定改变了刚毅的一生。刚毅以高出县一中110分的高分考上了地区师范学校,因为当时规定师范学校第一志愿招生,当年地区中考的尖子都进了这所学校,这些人按正常的情况将来都是可以上名牌大学的。但是进了这所师范学校,如果没有特殊的关系,只能回乡当老师,连参加高考的机会都没有。若干年后,当年的同学纷纷上了“天南海北”的名校,分到了声名赫赫的国家机关c事业单位或者国有企业。而作为当年同学中的佼佼者,刚毅却只能呆在乡下教书,刚毅痛切地认识到:这就是“父母祸害”啊!
进了师范学校,他一直不甘心平庸,就努力上进。每天早晨五点就起床,跑步c洗冷水澡,六点进教室学习。晚上十点教室熄灯后,他还要点上蜡烛看到十二点。
这是所四年制的师范学校,教学设备齐全。除了文化课,美术c音乐课也受到重视。刚毅在这里如鱼得水,每项成绩都很好。那个时候国家已经开展了高等教育自学kǎ一 shi,师范学校里有些远见的同学为将来着想,就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kǎ一 shi,也有的参加了高校的函授教育。比较起来高等教育自学kǎ一 shi花钱少,时间自由,也最难,他不愿增加家里的负担,就奋发努力,参加自学好事。
通过自学kǎ一 shi,在师范毕业的当年取得了会计学专科én pg,这在当时是不多见的。毕业后,他一刻也没有松懈,除了教书,就努力参加自考,先后取得了会计学běn kē,汉语言文学běn kē的én pg,拿到了经济学士学位c文学学士学位,这不仅是全镇教师的第一个,在全县也有名气,县自考办的王主任多次表扬他。
由于学校yg yu教师紧缺,虽然他不是yg yu专业,但是他yg yu程度好,黄校长要求他必须教yg yu。他凭着公共外语的基础,在这所学校里教了四年的yg yu。为了提高自己的yg yu水平,后来他考入地区教育学院进修了两年yg yu,二外选的是日语。这两年,他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发奋学习,在班上成绩首屈一指,yg yu顺利过了liu ji,老师和学生都很尊重他。
毕业的时候,有个老师推荐他到外地当老师,考虑到调动的困难和家庭需要照顾,他还是放弃了。
他在镇里教师中也是很有才华的人,带的班级多次拿过统考的好名次。他的文笔很好,偶尔会有散文和教学研究文章发表,在当地教育界小有名气。
外语教学在农村是难题,由于yg yu教学的特殊性,大多数农村小孩基础差,教起来很费劲。别的老师都不大愿意教yg yu,刚毅其实语文教的挺好的,没有办法才教了yg yu。刚毅是个责任心很强的人,工作很勤恳,想尽办法让学生学进去。他因为教yg yu吃尽了苦头,教学效果却逐年下降,刚毅自己也有些灰心丧气。
这个原因就是孩子们不愿意学yg yu,家长也不重视。近年社会风气转变很快,原来的向学风气很淡了,中专难考,考上也很难分配工作。重点中学难上,成本太高。人人想做生意挣钱,此地靠近县城,市场经济活跃,家长们看的是眼前利益,孩子混个初中毕业能做大人帮手,做个小生意就很好,家长们津津乐道的是某某大字不识一斗,包工程发了家,盖了楼,对教育不重视,对老师无所谓,教yg yu的老师更是不被人看重。这里面真正想学习的大多转学到城里去了,剩下的学习好点的凤毛麟角。几个学习不错的学生的家人对刚毅的认真负责很感激,间或送些青菜给他家。刚毅不是贪图钱财的人,他在意的是被人尊重的感觉。
刚毅有一次和几个初中同学聊天,几个人都是家里有点钱的公子哥,分别在工厂c事业单位工作,中学时成绩都一般。渐渐地大家聊些当地guān chǎng逸事,做生意的趣闻,他就插不上话了,傍晚时分,几个人相约去饭店吃饭,也没有人招呼他,刚毅脸上辣的,趁别人不注意,就溜走了,别人也没有当回事。自视甚高的刚毅自尊心受到挫伤,从此,这类聚会,他就不愿意参加了。
既然工作不顺心,才能无处施展,刚毅就动心思要调动工作到城里教书或者有机会转行干其他工作,他相信自己会比其他人干的后好。但是,他所处的是一个闭锁的内地县,当地guān chǎng人际关系很重要,讲究的是后台,他的家族里压根没有个在外面干事的人,无人扶持自己,也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他的调动或转行就无从谈起。
当然,他也曾去考研究生。县教委严格限制教师考研,理由是怕教师流失,实际情况却是教师人满为患。教委的少数领导刁难教师考研,这些老师要四处寻关系,花钱送礼取得教委批准证明才能报考。他千辛万苦到处找人才获得了批准,参加了一次kǎ一 shi。他选的是当时比较热门的现当代文学研究,但是导师不熟悉,研究动向不清楚,尽管他学习非常刻苦,自觉考得也不错,但是专业课给的分数偏低,虽然公共课考的很好,总分也过线,但是学校就是不录取他。下一年再去教委写证明就不被允许了,理由是已经给了一次机会,要安心工作,他就死了心,不再梦想当研究生。他也曾经参加过市里的干部招聘,分数很高,进入了人才库,但是从此不见下文。经济状况也不行,家里没有钱补贴自己,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家人就够难了,在城里买房子只是梦想。想来想去,只能在这里当个老师,慢慢混吧,他内心一直很委屈。
这些年师范同学也有少数过得好,有的转了行,干行政去了,手中有了小小的权力;有的下海经商,发了点小财;没有本事的同事有的也在家里的支助下,在城里买了住宅房。当然象自己这样默默无闻的,还是大多数,有的同学在边远的乡下教书,比自己还差点。可以预见的将来,自己在事业和财富上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发展。
他结婚的时候,招待客人的是五毛一包的团结烟,三块一瓶的明光。为了一台彩电,他家和晨晨家搞的不愉快。当时晨晨家买了套时新的组合家具,觉得不够,又与刚毅爸爸商量由刘家出面借钱2500元再给晨晨家的,为的是买台彩电,出门好看。结果晨晨的哥嫂闹,把钱拿去一半,彩色电视变成黑白电视的,搞的大家心里都有气,刚毅也心疼:这笔钱是他两年的工资啊!晨晨既气父母,也气哥嫂,也恼公公一家的不体谅,婚后三个月都在生气,这个时候怀上了孩子,刚毅一直都担心孩子不聪明。等到他的一个在乡教育组工作的同学结婚时,人家有成套的楼房(尽管只有六十平方米),全套的家具,酒席上的烟分两种,普通席是四块钱一包的渡江,贵宾席是八元一包的阿诗玛,他坐在那里感到自惭形秽,体会到做人的差距。他唯一引以为傲的是他温柔的妻子,可爱的孩子,还有自己的知识,他相信这个年龄的人不管他在哪个名校,也未必会有他那么多知识。
他一直以为自己呆在这里是委屈了,却没有想到现在竟然连饭碗也难以保全。尽管晨晨安心过日子从来没有说过怪话,但刚毅觉得不能让妻c女过上快乐生活,很对不起她们。
刚毅有些烦恼,在院子里走走,住在校园里的老师和家属们全在议论并校裁员的事。刚毅想自己一家人没钱没势,而且这几年工资常开不了,也没有什么积蓄,要去走路子的话,既没有过硬的关系,也没有经济实力。转而一想,凭自己的学历和资历,应该没有问题,如果他这样的人都裁了,工作谁干呢?至于哥哥,全镇就几个理化教师,哪里就减到他了?还是静观其变吧。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