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八十四章 盐
第二天,李忱继续召见了几个宰执,事前就通知了,今天讨论盐税得问题。让几个宰相有所准备。人,还是前些天那些人。虽然很多人的职责和财政没什么干系。不过李忱还是把所有人都找来,集思广益嘛。
我先问问,我大唐盐是怎么生产。,李忱先问了这个问题,还是崔元式,谁让他倒楣是户部尚书呢。好在昨天有通知,不然他绝对搞不清楚。
圣人,我大唐盐,可以分为几种。有海盐c井盐c和池盐。,前两种大家都知道,池盐跟井盐一样,都是内陆地区得产物。死海如果放在中国,就是特大号得池盐供应地了。
海盐和井盐,采用煎炼法,将卤水抽上来,就去熬煮。池盐则是晒煎法,,崔元式以最有名的解池盐举例。海盐量大,池盐质优。关中地区得盐,就是使用池盐,也幸而陆地有池盐,不然丹靠海盐,运到内地来,这价格
用晒得阿?,李忱听到池盐用晒得,有点惊讶,以为古人都是直接用煮得呢。不过这也是量小得池盐才可以这样用吧,要是量大得海盐,那就没办法了。看来自己得预想还是可以得。
接着就是盐税了。,崔元式额角略有汗珠,跟昨天得白敏中一样,感觉到李忱专注起来,然后他的压力就大了,也不知道是因为感觉李忱太高深莫测,还是因为李忱也正在打量,分析他。
这盐税,自汉以来。,崔元式首先想来个长篇大论,说说自汉代以来,盐税得收取,却被李忱打断,从我朝开始就好。
是,那我就从开元年间说起好了。,崔元式开始解说起唐代盐政。唐初是没有盐税的。唐成隋制,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盐税。武德二年,有设立盐官。分为盐井和盐池,都设有监c丞。可能,那个时候有需要吧,毕竟唐朝还没有一统天下。
然后,到了开元年间。,一百多年得好日子终于结束了。玄宗开始增加盐税了。因为他要开边,要打仗,钱不够了,就从盐税上下手。不过很长一段时间,也是挺混乱的。
先说说量最大的海盐好了。设有盐屯,依照不同地方,有的是军屯,一屯设有五十丁。然后一般地方得,则是让他们以盐代替租庸调得租。每年固定上交多少。
然后,一般得盐池,则是完全收归官有,盐四分入官,一分入百姓。这算民屯。每年缴纳定额盐租。
盐井比较乱一点,最初是课税,一口盐井多少税赋,可以用白银缴纳。
后来改成卖卤水,让百姓去煎煮。最后来又改成课税。
不过,这还不算是盐税,只能说,正常得租税。海盐是一般得租庸调,井盐和池盐则是租税。一般卖盐,还是无税。
白银?是,有规定,每两白银可抵两百文。,崔元式说道,蜀中井盐,允许用白银代替铜钱纳税,李忱蛮惊讶的。一直以为要到明中叶以后,因为海外输入,银两才多起来。原来唐代就有那么多银了,或者说当时蜀中产银?
继续。,崔元式紧张了一下,用白银替铜钱有问题吗?发现李忱似乎真的只是问问,就继续说道。
到了后来,又规定依百分之二的税率征税。规定盐车,车轴长七尺二寸,面三斤四两,,盐斗,量除陌钱每贯二十文。
之后呢,就有人体察上意,提议要对铁下手,盐铁都要官营。虽然最后遭到了否定,不过,嘿嘿,大家是知道得,后来呢。
安史之后,朝廷税收大为缩减。田税没了大半,军费开支又庞大,于是有人出面,开始想办法弄钱。从盐政下手。
首先是肃宗时期第五琦,财经专家,或者说搞钱能手。让皇帝把所有得盐,全部官收官卖。
以前,海盐部份,只要不是边疆地区,都只收固定得租税。以盐代替租庸调的租。既然如此,自然会有多得盐,况且官府也会把盐卖了,以金钱上缴朝廷。
井盐和池盐也一样,固定税率之下,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民间得盐。所以,盐价大概每斗十钱。很便宜。等第五琦任盐铁使,直接翻了十倍,每斗一百一十钱。
够狠,不过也算是个人才了。,李忱赞美道。听到李忱这样说,崔元式挺尴尬得,这样算好评吗?
圣人,其实第五琦也只是拾人牙慧。,李忱挑了挑眉毛,拾人牙慧?能拾到,也是他本事,不然怎么没有其他人提出。
等崔元式继续说。李忱才知道他误会了,崔元是说拾人牙慧,已经算客气了。说是抄袭,其实也不为过。
原来,安使之时,安禄山自范阳举兵,颜真卿坚决抵抗。他把当地产得盐,低价收购,然后卖出,充当军费。
当时第五琦随刺史贺兰进明,招讨于河北,注意到这件事情,后来救不客气得把他用出来。
所以这家伙得名声够臭得。也是个傻子。,李忱会改变态度,这样骂人,不光是因为他抄袭颜真卿,而是他把事情搞砸了。把盐税陡然加了这么多,只有短期间解决问题。
因为盐税骤增,很多人吃不起盐,虽然他家的那么多,是有原因得,还比不上粮价上涨。可是盐价骤然增长那么多,太多人吃不起。官价都斗盐一百一十文,运到一些偏远地区,加上那运费,当地百姓根本吃不起盐。
吃不起盐怎么办呢?买私盐。因为官盐太贵,导致私盐猖獗。这根本是饮鸩止渴。如果真是他想出来得办法,李忱还能稍微给点赞美,就像刚刚。可是,你这家伙,只会抄袭,完全不考虑现实状况。
又过了几年,终于有人出面,真正整理了盐政。那个人就是刘晏。他真正的从商业角度出发,整理了盐政。使得朝廷收入大增,也免除私盐之患。
首先,他整理了盐场。将一些小得c偏僻得,盐场废止了。只在大概十多处海盐产量区设官管理。
他将民产c官收c官运c官销得方式,改为民产c官收,商运c商销。效果有多显著?十五倍。
他改善盐法前,江淮之地盐利不过四十万贯。第三年,增加到六百万,足足翻了十五倍。
他一方面收盐,一方面也自己运盐。他不耗费徭役,从节省下来得盐税里面,雇人运盐。做什么?很简单,常平。
他在各地建了很多仓储。产盐地得,多建一些,这样才能尽量把所有盐都存进去,不会有遗漏,也不会因为一时缺乏,导致盐价上涨。
一些偏远地区得,商人不愿意运去。则由官方运输到那里,储存在仓库中,假如盐价上涨太多,平常交通发达的地方,马上可以运过去。偏远地区就靠仓库。万一完全没人要卖,官府也可以把这些官盐,平价卖给百姓。
除此之外,他在很多地方,都设有盐铁分院。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桶桥镇就有一个。这些盐铁分院,富有巡察得责任。都是设于交通要道,负责查缉私盐,转运物资等职责。
刘晏也是因为如此,既不增加百姓负担,又增加就业率,朝廷增加税收,百姓还可以吃到便宜的盐,为人所称颂。可是,就算这样,他也没个好下场。太会做事,不会做官,结果被人陷害。
在多管齐下后,唐代的盐政总算进入到平顺期。朝廷有税收,百姓也不再为盐所苦。皆大欢喜,可是,好景不长。到了德宗时期,好了伤疤忘了疼,他的祖先,德宗,又开始折腾。
德宗算是有心了,要削除藩镇,重竖朝廷威信,这样就要打仗了。打仗要军费,他又把脑筋动到盐税上。
先是罢免了刘晏,贬为刺史,后来又杀了他。接着又废除了管榷盐事务得官吏,度支使和盐铁转运使。虽然不久又被迫恢复,结果虽然还是推行刘晏得盐政,可是整体局是一去不反。
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奏议加盐价,于是,整个盐政全完了,逐年降低,各道也纷纷擅自加价。怎么又是他,李忱皱眉,商税也是在他建议下,加了税,结果全完了,现在盐税也是。也是个能人阿。
朝廷盐税大降,连常平盐都取消了。,崔元式都有点牙酸。常平盐,有稳定盐价之意,让百姓和朝廷都可以获利。可是也被废了。直到,元和元年,李巽担任盐铁及度支使,又重新整顿盐政,降低盐价,整顿吏治,恢复常平盐。盐税又恢复了平稳,隔年甚至比刘晏在时还要多。
这很不错阿。,李忱眼睛一亮,虽然是因袭刘晏故智,但是能学得好,就是本事。不向那个第五琦,直接就搞砸了。
听到李忱称赞,几个宰相脸色不豫,倒不是李巽怎么不好,而是他的盐法略为苛刻了些。
李巽的作法是,划分区域,那个地方产得盐,就再哪个区域销售,禁止商人乱跑,藉此严格杜绝走私。只是未完待续。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我先问问,我大唐盐是怎么生产。,李忱先问了这个问题,还是崔元式,谁让他倒楣是户部尚书呢。好在昨天有通知,不然他绝对搞不清楚。
圣人,我大唐盐,可以分为几种。有海盐c井盐c和池盐。,前两种大家都知道,池盐跟井盐一样,都是内陆地区得产物。死海如果放在中国,就是特大号得池盐供应地了。
海盐和井盐,采用煎炼法,将卤水抽上来,就去熬煮。池盐则是晒煎法,,崔元式以最有名的解池盐举例。海盐量大,池盐质优。关中地区得盐,就是使用池盐,也幸而陆地有池盐,不然丹靠海盐,运到内地来,这价格
用晒得阿?,李忱听到池盐用晒得,有点惊讶,以为古人都是直接用煮得呢。不过这也是量小得池盐才可以这样用吧,要是量大得海盐,那就没办法了。看来自己得预想还是可以得。
接着就是盐税了。,崔元式额角略有汗珠,跟昨天得白敏中一样,感觉到李忱专注起来,然后他的压力就大了,也不知道是因为感觉李忱太高深莫测,还是因为李忱也正在打量,分析他。
这盐税,自汉以来。,崔元式首先想来个长篇大论,说说自汉代以来,盐税得收取,却被李忱打断,从我朝开始就好。
是,那我就从开元年间说起好了。,崔元式开始解说起唐代盐政。唐初是没有盐税的。唐成隋制,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盐税。武德二年,有设立盐官。分为盐井和盐池,都设有监c丞。可能,那个时候有需要吧,毕竟唐朝还没有一统天下。
然后,到了开元年间。,一百多年得好日子终于结束了。玄宗开始增加盐税了。因为他要开边,要打仗,钱不够了,就从盐税上下手。不过很长一段时间,也是挺混乱的。
先说说量最大的海盐好了。设有盐屯,依照不同地方,有的是军屯,一屯设有五十丁。然后一般地方得,则是让他们以盐代替租庸调得租。每年固定上交多少。
然后,一般得盐池,则是完全收归官有,盐四分入官,一分入百姓。这算民屯。每年缴纳定额盐租。
盐井比较乱一点,最初是课税,一口盐井多少税赋,可以用白银缴纳。
后来改成卖卤水,让百姓去煎煮。最后来又改成课税。
不过,这还不算是盐税,只能说,正常得租税。海盐是一般得租庸调,井盐和池盐则是租税。一般卖盐,还是无税。
白银?是,有规定,每两白银可抵两百文。,崔元式说道,蜀中井盐,允许用白银代替铜钱纳税,李忱蛮惊讶的。一直以为要到明中叶以后,因为海外输入,银两才多起来。原来唐代就有那么多银了,或者说当时蜀中产银?
继续。,崔元式紧张了一下,用白银替铜钱有问题吗?发现李忱似乎真的只是问问,就继续说道。
到了后来,又规定依百分之二的税率征税。规定盐车,车轴长七尺二寸,面三斤四两,,盐斗,量除陌钱每贯二十文。
之后呢,就有人体察上意,提议要对铁下手,盐铁都要官营。虽然最后遭到了否定,不过,嘿嘿,大家是知道得,后来呢。
安史之后,朝廷税收大为缩减。田税没了大半,军费开支又庞大,于是有人出面,开始想办法弄钱。从盐政下手。
首先是肃宗时期第五琦,财经专家,或者说搞钱能手。让皇帝把所有得盐,全部官收官卖。
以前,海盐部份,只要不是边疆地区,都只收固定得租税。以盐代替租庸调的租。既然如此,自然会有多得盐,况且官府也会把盐卖了,以金钱上缴朝廷。
井盐和池盐也一样,固定税率之下,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民间得盐。所以,盐价大概每斗十钱。很便宜。等第五琦任盐铁使,直接翻了十倍,每斗一百一十钱。
够狠,不过也算是个人才了。,李忱赞美道。听到李忱这样说,崔元式挺尴尬得,这样算好评吗?
圣人,其实第五琦也只是拾人牙慧。,李忱挑了挑眉毛,拾人牙慧?能拾到,也是他本事,不然怎么没有其他人提出。
等崔元式继续说。李忱才知道他误会了,崔元是说拾人牙慧,已经算客气了。说是抄袭,其实也不为过。
原来,安使之时,安禄山自范阳举兵,颜真卿坚决抵抗。他把当地产得盐,低价收购,然后卖出,充当军费。
当时第五琦随刺史贺兰进明,招讨于河北,注意到这件事情,后来救不客气得把他用出来。
所以这家伙得名声够臭得。也是个傻子。,李忱会改变态度,这样骂人,不光是因为他抄袭颜真卿,而是他把事情搞砸了。把盐税陡然加了这么多,只有短期间解决问题。
因为盐税骤增,很多人吃不起盐,虽然他家的那么多,是有原因得,还比不上粮价上涨。可是盐价骤然增长那么多,太多人吃不起。官价都斗盐一百一十文,运到一些偏远地区,加上那运费,当地百姓根本吃不起盐。
吃不起盐怎么办呢?买私盐。因为官盐太贵,导致私盐猖獗。这根本是饮鸩止渴。如果真是他想出来得办法,李忱还能稍微给点赞美,就像刚刚。可是,你这家伙,只会抄袭,完全不考虑现实状况。
又过了几年,终于有人出面,真正整理了盐政。那个人就是刘晏。他真正的从商业角度出发,整理了盐政。使得朝廷收入大增,也免除私盐之患。
首先,他整理了盐场。将一些小得c偏僻得,盐场废止了。只在大概十多处海盐产量区设官管理。
他将民产c官收c官运c官销得方式,改为民产c官收,商运c商销。效果有多显著?十五倍。
他改善盐法前,江淮之地盐利不过四十万贯。第三年,增加到六百万,足足翻了十五倍。
他一方面收盐,一方面也自己运盐。他不耗费徭役,从节省下来得盐税里面,雇人运盐。做什么?很简单,常平。
他在各地建了很多仓储。产盐地得,多建一些,这样才能尽量把所有盐都存进去,不会有遗漏,也不会因为一时缺乏,导致盐价上涨。
一些偏远地区得,商人不愿意运去。则由官方运输到那里,储存在仓库中,假如盐价上涨太多,平常交通发达的地方,马上可以运过去。偏远地区就靠仓库。万一完全没人要卖,官府也可以把这些官盐,平价卖给百姓。
除此之外,他在很多地方,都设有盐铁分院。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桶桥镇就有一个。这些盐铁分院,富有巡察得责任。都是设于交通要道,负责查缉私盐,转运物资等职责。
刘晏也是因为如此,既不增加百姓负担,又增加就业率,朝廷增加税收,百姓还可以吃到便宜的盐,为人所称颂。可是,就算这样,他也没个好下场。太会做事,不会做官,结果被人陷害。
在多管齐下后,唐代的盐政总算进入到平顺期。朝廷有税收,百姓也不再为盐所苦。皆大欢喜,可是,好景不长。到了德宗时期,好了伤疤忘了疼,他的祖先,德宗,又开始折腾。
德宗算是有心了,要削除藩镇,重竖朝廷威信,这样就要打仗了。打仗要军费,他又把脑筋动到盐税上。
先是罢免了刘晏,贬为刺史,后来又杀了他。接着又废除了管榷盐事务得官吏,度支使和盐铁转运使。虽然不久又被迫恢复,结果虽然还是推行刘晏得盐政,可是整体局是一去不反。
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奏议加盐价,于是,整个盐政全完了,逐年降低,各道也纷纷擅自加价。怎么又是他,李忱皱眉,商税也是在他建议下,加了税,结果全完了,现在盐税也是。也是个能人阿。
朝廷盐税大降,连常平盐都取消了。,崔元式都有点牙酸。常平盐,有稳定盐价之意,让百姓和朝廷都可以获利。可是也被废了。直到,元和元年,李巽担任盐铁及度支使,又重新整顿盐政,降低盐价,整顿吏治,恢复常平盐。盐税又恢复了平稳,隔年甚至比刘晏在时还要多。
这很不错阿。,李忱眼睛一亮,虽然是因袭刘晏故智,但是能学得好,就是本事。不向那个第五琦,直接就搞砸了。
听到李忱称赞,几个宰相脸色不豫,倒不是李巽怎么不好,而是他的盐法略为苛刻了些。
李巽的作法是,划分区域,那个地方产得盐,就再哪个区域销售,禁止商人乱跑,藉此严格杜绝走私。只是未完待续。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