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亡朝不过如此最新章节 > 亡朝不过如此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47 章

  在镇压朝鲜政变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一战成名,并得到李鸿章的赏识,先是派到朝鲜协助当地政府训练军队,得到朝鲜政府的好评,后来甲午战争后回国开始用西方的军事管理方式训练新式陆军。

  不但如此,袁世凯还加入了康有为的强学会,开始为维新变法奔走,也得到康有为的重视。而在当时康有为的人脉中,也只有这个袁世凯是文武双全的人才,而且他还拥有一支新式陆军的武装力量,所以才有了开头的一幕。

  其实这样的做法,等于是维新派把自己的全副家当押在袁世凯身上,赌一把了。康有为派谭嗣同去找袁世凯吃宵夜,希望能游说袁世凯动用他的新式陆军助光绪帝一臂之力。

  那一夜,谭和袁俩哥们一口zhà鸡一口啤酒,吃得不亦乐乎,酒过三巡后,谭嗣同一把抓住袁世凯的双手说:“世凯兄,如今国难当前,我们维新派亟需您这样的兄弟一起打天下,如今皇上勤政为民,以维新变法之举普惠全国,是百姓之福,只要世凯兄和我们在一起,为皇上起兵护驾,杀尽掉荣禄等异己,皇上掌权之日,世凯兄必定也是身居护国大功臣之时!”

  袁世凯一听就连忙说:“为皇上保驾护航是我的职责,我又怎敢再贪什么功劳,不过谭兄您想想,我虽掌管陆军,但我的军营离京城大概有二百多里路,那么大规模的部队进京,声势浩大,恐怕还没走到半路就给别人打小报告了。不如等到天津阅兵的时候,大部队也出师有名,那时再举兵砍杀异己,岂不顺理成章?”

  谭嗣同只是个读书人,对于袁世凯这种带有军事形势的分析也无力反驳,只好同意等到天津阅兵的时候再作打算。

  万万没想到,口中信誓旦旦要效忠光绪的袁世凯,在知道光绪他们的计划后马上跑到荣禄那里打小报告,使慈禧身边的人也掌握了维新派的计划。

  接下来的发展也是猜得到的剧情,慈禧先下手为强,软禁了光绪,抓捕维新派的领导小组成员,康有为和梁启超因为逃跑技术了得而躲过一劫,其余基本团灭,维新变法结束。

  回顾一下维新变法工作中的错误,我们可以给予想干事创业的人一个成功的指引。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起码方向是要正确的,这样才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就算路途坎坷,起码最终能够到达目的地。

  其次,我们要有一个优秀的合作团队,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有团结互助的精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合作无间,严禁相互拆台。这样的团队是正能量的,可以促进事业的向前发展的。

  最后,我们还要一个有实力的领导人。领导不是那种高高在上、指指点点,或者专说:“好好干,你有前途的。”这种话来忽悠人的人。真正的领导,除了政治和经济的能力之外,还要有统领全局的勇气、审时度势的眼光、海纳百川的度量等等等等。

  简单总结就是三点:好点子、好团队、好领导。排名不分先后,因为一个都不能少。

  ☆、第97章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维新变法是政府内部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而在民间社会同样有着这样的反对外国入侵的运动氛围,四处都有武装起义的硝烟,其中最强大的一股势力便是义和团。

  义和团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开展了什么运动,一下子很难说的清楚,但是各位如果对李连杰主演的《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电影有印象的话,基本就可以了解到义和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影片中有几场戏是印象深刻的。

  首先有一场是留洋归来的十三姨(关之琳饰)总是喜欢带着照相机四处采风,刚好碰到大街上白莲教(一种说法是义和团的起源)在设坛做法,扬言要烧了政府的电报局,这种场面对于一个摄影爱好者来说如果不记录下来岂不是暴殄天物?所以十三姨马上架起照相机,立起镁光灯(点火bàozhà发光那种),准备给这声势浩大的场面来一张靓照。

  不幸的是,当镁光灯闪起的那一霎那,整条街的围观的群众及白莲教的教友们的目光都吸引到了十三姨和她的照相机上,当时因为十三姨是一个海归,所以她的衣着风格也非常的英lún,和满大街老百姓的清朝服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后白莲教怒喊着要烧死十三姨这个假洋鬼子,纷纷冲来过来架起十三姨就往火堆跑。

  十三姨马上就要被烧死了,怎么办啊?不怕,主角是不会死的,所以黄飞鸿在关键时刻飞身而出英雄救美,以一敌百,佛山无影脚扫倒一大片,白莲教徒落荒而逃。

  然后还有一场戏,黄飞鸿作为宝芝林的代表出席中西医院jiāo流研讨会,会上西方各国的医生展示各种西医理论和实践,黄飞鸿也上台向洋医生门讲解中医的人体经络和针灸。

  场下的一名西医举手打报告说中医的人体经络其实就是他们所研究的神经系统,并且拿了一把锤子来敲打现场作示范模特的梁宽的膝盖骨,然后小腿通过神经反shè自动踢腿的试验(初中生物课都做过)。

  黄飞鸿看了之后笑笑说,我只要用针扎住外关、零泣两个穴位,你再敲他的腿也不会踢了,待黄飞鸿施针完毕,果然如此,正当一众西医惊愕于中医的精妙之时,一支箭从窗外shè进,直穿上台敲神经元的西医胸口,当场毙命。然后现场大乱,白莲教再次杀入。

  当时香港电影公司投资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还没到1997,所以剧情的编写一定程度上也偏向了英国方面的统治精神,不免把白莲教、义和团之类描绘成扰乱社会秩序、滥杀无辜的反动分子。但影片中的几个场景就是当时中国社会义和团运动的缩影,也反映出义和团这种组织所开展的活动主要就是通过暴力手段来反对各种外国势力的入侵,包括军事、政治、宗教、文化、科学、医疗等等。

  其实严格来说,义和团并不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组织,不像太平天国那样有一个固定的首领和严密的等级制度,因为它的影响力比较大,许多组织也通过打起义和团的名头拉拢百姓入团参与反对洋人的运动,他们的口号也种类繁多,比如山东和江苏地区的口号的“兴华灭洋”,四川地区的口号是“顺清灭洋”,湖北地区的口号的“保清灭洋”,京津地区的“扶清灭洋”最后成为了全国义和团组织的统一口号。

  无论口号怎么变,我们都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的根本目的就是“灭洋”,把来自于外国的各种入侵都消灭掉,这种做法使外国人在华安全问题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你想想,像十三姨这种衣着风格有点洋气的中国人都被他们吵着要烧掉,治病救人的西医也杀掉,这就说明当时的义和团的反洋运动已经近乎于盲目的状态,这种暴力手段是不明智的,容易误导社会的正确价值取向的。

  尽管义和团的口号前两个字都向清朝政府表示了自己的忠心,甚至也拉拢了一大批小地主、政府官员和部队士兵参与其中,但迫于外国入侵势力的压力,清朝政府还是在各地开展了镇压义和团的行动。当时的清政府势力主要握在了慈禧的手上,慈禧对洋人的入侵使她不能过安稳日子是非常痛恨的,而义和团的“扶清灭洋”指导思想也非常符合慈禧的口味,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慈禧对义和团的态度是表面上镇压,私底下招抚,暗中还给活动经费什么的,想来一招借刀杀人,通过民间的力量去击退洋人的入侵。

  当然,民间始终是民间,历朝历代的灭亡多毁于百姓起义,义和团的声势如此浩大,清朝对其也是有所忌惮的,所以在纵容义和团这个问题上也非常小心翼翼,总是把握好一个尺度,不要反受其害。

  清朝的这种态度直接导致了义和团活动的四起,当这种灭洋运动开展到京津地区的时候,洋人们再也坐不住了,因为这样大规模的反对洋人活动直接危害了入侵势力在中国的利益和安全,最终演变成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事件。

  1900年6月,英、日、俄、美、德、法、意、奥八国在天津拼凑了2000多人的侵略军,以英国为首向北京进犯。出兵的原因是清朝整治义和团运动不力,未能保障各国在华的安全,各国只能出兵入城,代为剿平。

  八国联军的第一次出兵其实准备不太充足,而且人数也不多,所以被义和团和政府军的联合行动成功阻挡,当然,面对洋人的qiāngpào,义和团付出了数以千计的牺牲。

  此后,八国联军不断增兵,猛烈进攻北京,虽然政府军和义和团已经统一了战线,一致抗洋。但始终打不过联军的群殴式进攻。同年8月,联军的进攻人数已经超过20000人,北京城破,慈禧带着光绪逃到西安避难。

  八国联军入城后,什么jiānyín掳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的破事一律干尽,所到之处如蝗虫过境,狼群入羊圈,只剩一片荒芜和惨淡。

  1900年12月24日,国外的平安夜之时,中国国内的战火也平息下来,取而代之的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除了循例式的割地赔款外,清政府还被要求撤掉北京到大沽的所有pào台,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同时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反帝组织,违令者斩。

  这样等于中国的中央政府无条件地接受了其他各国的军事监督,没有任何的防御,随时任人宰割。《辛丑条约》使北京纳入了外国势力的绝对控制之下,清王朝成为了外国人的傀儡政府。

  其实回头看看这段历史就会发现,我们一直倡导着抵制日货的国人认为不买日本车就是爱国,没想到200多年前,生产某驰、某马、某众、某亚特等等的品牌汽车国家都像日本一样,而且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地对中国人民进行了侵略和残害,国人消费这类品牌的商品而拒绝日货,只不过是以五十步而笑百步的做法而已。历史告诉我们,要振兴中华,靠的绝对不是拒绝,而是择其善者而从之以自强。

  ☆、第98章 封建王朝的亡朝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帝国主义加强了对中国侵略,其实他们早就可以把整个清朝都推翻,但是他们还是知道杀鸡取卵不可取的道理,因为从义和团运动中洋人们看到中国人的民族感情非常浓厚,几千年的君王思想扎根严重,如果毁掉了中国人的君王和政府,群情汹涌之时,社会大乱,中国的经济就会崩溃,各国辛苦所构建起来的经济掠夺模式和政府关系网也会毁于一旦,所以他们把清朝保留了下来,放到了自己的五指山之内,同时严密监控着清朝政府的一举一动,然后对中国的资源、经济等一系列进行进一步的掠夺。

  其实经历了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这一仗,清朝已经是名存实亡了。一个政权的存在不是因为自己的强大,也不是因为百姓的支持,而是因为外国入侵掠夺的需要,成为了一把工具,这样的政权是可悲、可笑及可怜的,这样的政权,我们不要也罢,推翻它吧。

  按照历史的发展规律,朝代更替时期为乱世,乱世是要出英雄的,这一次的英雄名叫孙中山。

  孙中山是广东中山人,出生在一个种植商品农作物农民家中,他自称“生而贫困之农家子,早知稼穑之艰难”,但按照孙中山同志青年时在檀香山、香港、广州等地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教育的情况,他家这户农民的所种植的农作物产量应该很大。

  孙中山的主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起源于1894年的檀香山,当时他找了20多个小老板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小团体兴中会。兴中会与义和团最大的区别在于,不但要灭洋,也要灭清。兴中会的入会誓词中明确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政治纲领,这个意思很明确,改朝换代的时候到了。

  所以兴中会计划在1895年10月26日在广州发动第一次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队伍的硬件设施是非常完备的,两百多人身上带着六百多支手qiāng从香港乘船到广州准备开始与政府军火拼,可谓是省港奇兵的始祖。可惜这支革命队伍的软件出了问题,“内含”无间道,被jiān细告了密,结果载满两百多人的船只一靠岸就被清军统统抓了起来,广州起义失败。

  这说明要干成事,人心也是非常重要,当然作为主角的孙中山是不可能被抓住的,事变后就逃到了日本,紧锣密鼓地筹划着第二次起义。

  1900年,中国的北方bào发了义和团运动,乱世出英雄,英雄造时势的时候到了,孙中山看准时机,安排郑士良到广东惠州开展革命起义。当时郑士良的革命队伍捷报连连,从开始的六百人一直打到两万多人,声势浩大。而老大孙中山也想带一批人从日本搭船到香港,然后潜入内地领导起义军战斗,可惜当时的香港受英国殖民统治,这样的起义运动受到了严密监视,无法从香港突围,只好折返回日本转而坐船到台湾再潜入内地,可当时台湾省又处于日本的殖民统治之下,日本担心孙中山的起义会危害到自己在华的利益,下令严禁军火的进出口业务,导致孙中山拉了一船军火到台湾却没法输送到内地,无法给郑士良的部队提供支援。

  这次革命人心是齐了,而且越打越多人加入到这个队伍,可惜硬件偏偏不足,导致内地的革命反而出现了人多qiāng少的局面,结果起义半月之后,弹尽粮绝,郑士良为了避免更大的牺牲,只好解散队伍,自己带上几百人跑到香港去避难了,惠州起义失败。

  不过按照孙中山的说法,从广州起义到惠州起义,老百姓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态度有了180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