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误打误撞(2)
日方数管齐下,袁世凯、李鸿章步步被动。在朝鲜以往的几次变乱中,表现得异常勇武敢为的袁世凯,以匹夫之勇面对错综复杂的外jiāo军政攻势,显得力不从心。
8日上午,袁世凯致电李鸿章,称东学党溃不成军,援朝清军“似可撤兵,庶得体而免生枝节”。[24]紧接着,李鸿章又收到一份袁世凯来电,称刚刚收到日本驻朝使馆dài bàn的密信,告知日本派兵入朝目的是“调护使馆”,“无他意”。得到日本驻朝公使馆的保证,袁世凯又立刻胆壮气扬,朝鲜国王因为听闻日本将要出兵,派人告知袁世凯,“请华兵毋遽下岸,尤毋须进兵”,袁世凯则信心万丈地称中国自有办法通过外jiāo阻止日军派兵,如果不能阻止,中国会增兵与日军抗衡。同时,他电报李鸿章,改称“不能因倭调兵遽停进云”。
此时,运送中国派朝军首批部队的“图南”轮船刚刚抵达袁世凯指定的登陆点牙山湾,尚未实施登陆。如果袁世凯当机立断,命令其留在海面上静观时局变化,必然会让借口中国出兵、自己也可以出兵的日本陷入被动。但是袁世凯对局势判断错误,未能踩下刹车,反而一脚踏中油门。
9日,聂士成率领的援韩清军先头部队在牙山踏上朝鲜土地。同一天夜间10时,日本驻朝鲜公使大鸟圭介带领武装警察和海军水兵队数百人登陆仁川。听闻日军登陆的消息,袁世凯寄希望于朝鲜政府和列强驻朝外jiāo官帮助劝阻,但全部无效,10日下午6时,大鸟圭介率领日军冒雨进入了朝鲜首都汉城。
清政府派兵,凭着属国的正式邀请,但这种宗属关系并不被国际法所承认。日本政府不请自来派出军队,属于没有朝鲜政府请求的无理举动,却因为《天津条约》约文不严,拥有国际法依据。这一事前完全没有料到的局面,在清政府内被迅速提升到高层决策领域进行讨论,总理衙门的大致意见是“日乘韩乱,以兵胁议,又托言由华照会兵出,yīn鸷极矣”,命令袁世凯就地在朝鲜与日本进行会商,以外jiāo方式解决争端。面临日方不顾朝鲜政府拦阻,强行进兵汉城的举动,身处汉城使馆内的袁世凯仍未引起警觉,一厢情愿地认为日本是因东学党占领全州,韩乱未平,所以如此。“倭与华争体面,兵来非战”“速设法除全匪,全复,华兵去,倭自息。”[25]
如果说此前进入汉城的只是日本警察和军舰上的海军官兵,人数只有数百人,尚可以理解为保护使署的话,12日,日本陆军正规军混成旅团的先头部队第十一联队一大队及工兵小队继又在仁川登陆,[26]而就在前一天,东学党因为和政府签署了休战协定,已经撤出全州,烟消云散了。这时日本还继续派来军队,显示着事态的xìng质已不是保卫使馆、商民这么简单。 误打误撞(3)
然而对此袁世凯并不在意。6月13日正在筹划是否要向朝鲜增兵的李鸿章,收到袁世凯突如其来的一封电报,竟称日本派兵朝鲜的事端已经顺利解决了。袁世凯取得的这场“外jiāo胜利”,实际源自当天他和来访的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的一席谈话。
会谈中,在袁世凯一番“华日睦,亚局可保,倘生嫌,徒自害,我辈奉使,应统筹全局,以利国,岂可效武夫幸多事”的高谈阔论后,大鸟圭介首先答词,“甚是,适有同见。我廷视韩匪太重,骤遣大兵,我年逾六旬,讵愿生事?即电阻后来各船兵”,紧接着便抛出了此次来访的真实用意,“接津电,闻华发兵两千来汉(汉城)?”袁世凯未解其中深意,顺势打包票,“果汝能阻续来之兵,我亦可电止加派。”大鸟圭介原本担心混成旅团尚未全部登陆前,中国派出大军抢先进驻汉城,可能会造成日军登陆困难的危险,于是采取了这招缓兵之计,没有想到袁世凯如此头脑简单地中招。会谈最后,大鸟抛出“我除八百外(指当时日军已经到达朝鲜的800人兵力)尽阻之,你亦电止华加兵,我二人在此可推诚商办”的约定,[27]令袁世凯大喜过望。
借着叔父的关系当上官,又凭着心狠手辣和办事火bào得到李鸿章重用,以朝鲜太上皇自居的袁世凯完全不知道,坐在他对面的这个面似和善的老人,是个如何厉害的对手。大鸟圭介,1833年出生于日本兵库一个医生家庭,青年时代先后学习汉学、医学和近代pào兵学,成为德川幕府的陆军军官。日本戊辰内战时,他身为对抗明治政府的虾夷共和国陆军司令,虾夷共和国败亡后被捕入狱。1872年出狱,赴欧美各国考察政治,回国后任官工部省,投身工业建设,颇有建树。此后历任工部大学校长、元老院议官、华族女学校校长、学习院院长等职,1889年开始出任驻中国、朝鲜公使,以工于谋略、遇事镇定闻名。
根据东学党已散、派兵援朝前提条件已无的情况,袁世凯决定由朝鲜政府出面,提议中日两国同时撤军。接连到来的“捷报”,令李鸿章喜出望外,当即终止向朝鲜增派军队的计划,电告在朝中国军队统领叶志超、聂士成立刻停止所有军事行动。[28]
6月14日,总理衙门又收到李鸿章转递的袁世凯喜报,袁世凯称已经和大鸟圭介商妥,“华撤兵伊即同撤。”阅历深厚的李鸿章,此时似乎是觉察到了一点什么,回电给已经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袁世凯,“大鸟既与汝约定,日兵究何时必撤?是否尽撤?须取伊信函或回文为据。”[29]对此,袁世凯并不以为然,报告“日信谣防华,遣兵太率,徒足贻笑,鸟甚急”。[30]
然而到了15日,事态发生变化,驻日公使汪凤藻向李鸿章通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汪凤藻称,朝鲜驻日外jiāo官赴日本外务省,以东学党剿平、中日两国应撤兵之事相告,而日本外务省的回复是从未接到大鸟圭介的任何这类报告。李鸿章急忙就此致电袁世凯,要求“确查电复”。数日来电报不断的袁世凯,瞬间没了声音。16日,汪凤藻再度报告了一个从日方得到的讯息, 误打误撞(4)
“日派兵增至五千余,意叵测。”就在这天中午,大岛义昌率领的日本混成旅团主力2673人全部登陆仁川,日本政府一并向中国提出了极具挑衅意味的共同改革朝鲜内政方案。17日,混成旅团另一部登陆釜山,至此朝鲜汉城、仁川、釜山三个重要城市均被日军进占,中日两国在朝鲜的军力对比天平出现严重倾斜。
大鸟圭介与袁世凯的所谓约定完全扯破,颜面极度无光的袁世凯急忙与大鸟圭介磋商,仍然想抓住这根他认为十分和善的救命稻草。看到日军大举临境,屯兵在牙山的清军统帅叶志超也坐卧不宁,电报袁世凯,意yù乘日军大部刚刚登陆仁川、釜山之际,急速率领清军进据朝鲜首都汉城。仍然在做中日同时撤兵迷梦的袁世凯对此持反对意见,立即致电李鸿章制止住叶志超。
袁世凯与大鸟圭介谈判时,大鸟圭介态度和善,有议必应,但在和谈室外,日本军队挺进的脚步丝毫没有停滞。至此,袁世凯感到难以自圆其说,以他的知识和本领已经无法收局,决定尽快自找退路,电禀李鸿章,“是在此谈商无济事,可否乞电汪星使(汪凤藻)在倭商办。”[31]
回朝(1)
对袁世凯在此重要时刻竟然想要抽身事外的表现,李鸿章在回电的言辞间透露出不快,命令“汝须力阻大鸟勿调新到兵赴汉为要”。[32]
此后,借着重兵临境,日本对华jiāo涉步步威胁,丝毫不让,意图割裂中朝间的藩属联系,改组朝鲜现政府,成立亲日政府。清政府以总理衙门、驻日公使为主与日方谈判,袁世凯在朝鲜事实上处于消极怠工状态,只是虚无缥缈地称自己在联络驻朝外国外jiāo官谴责、劝说日本,再就是不断要求李鸿章派重兵赴朝,震慑日本。
6月30日,中日朝鲜问题jiāo涉逐渐陷入僵局,日本藉着军力不断威逼朝鲜政府单方面接受日本提出的废除与中国藩属关系等要挟,朝鲜境内局势日益紧张。当天袁世凯连发数封电报给李鸿章,先是以日军到朝已近万人,“各处布置,待与华寻衅”为由,申请回国。而后又称朝鲜与日本密谋,决定不认和中国的藩属关系,日军可能会用兵押送自己出境,“果尔辱甚”,申请先回国。李鸿章于第二天回电,“日允不先与华开衅,岂能拘送使臣,要坚贞,勿怯退。”[33]
7月3日,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向朝鲜提出单方面改革内政纲领,4日袁世凯又搬出不知真假的“韩廷犒赏日兵米ròu甚多,韩喜日”故事,申请“应下旗回”。李鸿章将其请求转奏总理衙门,总理衙门回复日本政府当时只是坚持要朝鲜承认为自主之国,并没有直接剑指中朝宗藩关系的文字,此时如果袁世凯从朝鲜撤旗回国,反而显得中国与朝鲜失和,“办法匆遽失体”,要求“万勿轻动”。[34]
7月5日,针对日本要求改革内政的最后通牒,朝鲜政府请求日本宽限2天回复。当天中午,袁世凯显得惊慌不已地致电李鸿章,坚决要求立刻回国,“日在韩专忤华意,凯为使,系一国体,坐视胁凌,具何面目?如大举(指清政府如准备与日本战争),应调凯回询情形,妥筹办;暂不举,亦应调回,乞速示遵!”[35]下午时分,再度电报李鸿章,“凯在此无办法,徒困辱,拟赴津面禀详情,佐筹和战,倘蒙允即行”,提出可以属员唐绍仪在朝鲜代理自己的职务。[36]
6日,总理衙门作出指示,因俄国驻朝代理公使韦贝即将赴朝,有望帮助调停中日朝矛盾,要求袁世凯在“势不可挽”之前,必须在朝鲜“静候”,等待与韦贝会商。归意已决的袁世凯不得已继续留在朝鲜,对外jiāojiāo涉全无心思。当天袁世凯电报给李鸿章身边的红人、津海关道盛宣怀,请他帮忙在李鸿章跟前美言,将自己调回国内。“盛大人:密。凯为华使,系一国局面。韩若华妻,被人强辱,妻急呼本夫,争无力,坐视情何以堪。况现势决非文字能详,乞求相调凯回,禀商办理,派员暂代,通消息。”[37]
回朝(2)
7日,日本给予朝鲜答复的最后通牒到期,朝鲜国王下令成立“改革调查委员会”的虚设机构,企图以此蒙混日本,日方极为不满。在威逼下,朝鲜国王李熙于8日颁布罪己诏,原则上同意进行日本主张的内政改革。10日,日朝代表在汉城南山的老人亭会商,日方拿出26条直接干涉朝鲜军队、国体、外jiāo等大政的所谓改革具体方案,逼迫朝鲜于15日就是否施行,作出明确答复。
预感局势即将发生剧变,11日袁世凯突然称病,“凯素有发烧症,近因久痢气虚,昨夜剧犯,头目昏瞀,周身疼痛,即延洋医诊视。据云,热过百度,首置冰,始稍轻,似尚不至害事”,随即先斩后奏,以“未便晷刻废事”为词,直接将职任jiāo给属员唐绍仪代理。[38]
7月15日,朝鲜政府以日本以大兵压境,又限定日期要求改革内政,有干涉朝鲜内政嫌疑为由,婉拒日本要求。李鸿章当天得到了这条消息,不过汇报人已经不是袁世凯,而成了唐绍仪,唐绍仪在汇报中还进一步为袁世凯的病况作证。袁世凯则通过唐绍仪在电报中不露声色的“俟袁道至津稍痊面禀”等注明,准备一旦李鸿章、总理衙门对此不作公开表态,就当成是默认批准而立即返回天津。出乎袁世凯的预料,16日总理衙门转发上谕,清政府以皇帝上谕的最高命令形式,指令袁世凯“毋庸调回,切不可径自赴津”。[39]
被这一命令五雷轰顶的袁世凯,立刻精神抖擞地电报李鸿章抗议,为了回国,经历多年宦海生涯,似乎已被磨灭的纨绔本xìng完全展露出来。“凯病至此,何可得保辱国?”,“凯病如此,惟有死,然死何益于国事?痛绝!至能否邀恩拯救,或准赴义平待轮,乞速示。”[40]代理袁世凯职务的唐绍仪也及时佐证,“袁道病日重,烧剧,心跳,左肢痛不可耐。韩事危极,医yào并乏,留汉难望愈,仪目睹心如焚。”[41]此招果然奏效,7月18日,袁世凯终于盼到了望眼yù穿的调令,“奉旨,袁世凯著准其调回,钦此。”[42]旋即登轮回国,于22日夜抵达天津。[43]日军攻入朝鲜王宫,战事bào发时,袁世凯已然身处事外。袁世凯在朝鲜见难而退,不肯担负责任,尤其是最后时刻为了回国而上演的丑剧,令李鸿章异常不满,很快以其熟悉朝鲜情事为由,勒令其返回朝鲜,到平壤前线任事。
近一个月后,8月16日,军机大臣翁同 的府上来了位年轻人,袁世凯的堂弟袁世勋受托,前来说情。
“袁世勋(敏孙)为袁慰廷事来见,慰廷奉使高丽,颇得人望,今来津不得入国门(李相保令赴平壤),yù求高阳(李鸿藻)主持,因作一札予高阳,即令敏孙持去。”[44]
回朝(3)
当局者迷的袁世凯,始终不明白自己为何在对日jiāo涉中输给了日本人,也不愿再去思考这个问题。他看到伴随着战局的恶化,淮系日薄西山,且又对李鸿章将自己重又派上前线的举动感到不满,借着叔父袁保龄曾是清流领袖李鸿藻门生的关系,私下里悄悄投向清流,寻找其他升迁的道路。
对袁世凯在朝的表现,甲午战争后,李鸿章的女婿张佩纶回忆往事,曾不无愤然地说到:
“合肥(李鸿章)素仁厚,止以喜用小人之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日方数管齐下,袁世凯、李鸿章步步被动。在朝鲜以往的几次变乱中,表现得异常勇武敢为的袁世凯,以匹夫之勇面对错综复杂的外jiāo军政攻势,显得力不从心。
8日上午,袁世凯致电李鸿章,称东学党溃不成军,援朝清军“似可撤兵,庶得体而免生枝节”。[24]紧接着,李鸿章又收到一份袁世凯来电,称刚刚收到日本驻朝使馆dài bàn的密信,告知日本派兵入朝目的是“调护使馆”,“无他意”。得到日本驻朝公使馆的保证,袁世凯又立刻胆壮气扬,朝鲜国王因为听闻日本将要出兵,派人告知袁世凯,“请华兵毋遽下岸,尤毋须进兵”,袁世凯则信心万丈地称中国自有办法通过外jiāo阻止日军派兵,如果不能阻止,中国会增兵与日军抗衡。同时,他电报李鸿章,改称“不能因倭调兵遽停进云”。
此时,运送中国派朝军首批部队的“图南”轮船刚刚抵达袁世凯指定的登陆点牙山湾,尚未实施登陆。如果袁世凯当机立断,命令其留在海面上静观时局变化,必然会让借口中国出兵、自己也可以出兵的日本陷入被动。但是袁世凯对局势判断错误,未能踩下刹车,反而一脚踏中油门。
9日,聂士成率领的援韩清军先头部队在牙山踏上朝鲜土地。同一天夜间10时,日本驻朝鲜公使大鸟圭介带领武装警察和海军水兵队数百人登陆仁川。听闻日军登陆的消息,袁世凯寄希望于朝鲜政府和列强驻朝外jiāo官帮助劝阻,但全部无效,10日下午6时,大鸟圭介率领日军冒雨进入了朝鲜首都汉城。
清政府派兵,凭着属国的正式邀请,但这种宗属关系并不被国际法所承认。日本政府不请自来派出军队,属于没有朝鲜政府请求的无理举动,却因为《天津条约》约文不严,拥有国际法依据。这一事前完全没有料到的局面,在清政府内被迅速提升到高层决策领域进行讨论,总理衙门的大致意见是“日乘韩乱,以兵胁议,又托言由华照会兵出,yīn鸷极矣”,命令袁世凯就地在朝鲜与日本进行会商,以外jiāo方式解决争端。面临日方不顾朝鲜政府拦阻,强行进兵汉城的举动,身处汉城使馆内的袁世凯仍未引起警觉,一厢情愿地认为日本是因东学党占领全州,韩乱未平,所以如此。“倭与华争体面,兵来非战”“速设法除全匪,全复,华兵去,倭自息。”[25]
如果说此前进入汉城的只是日本警察和军舰上的海军官兵,人数只有数百人,尚可以理解为保护使署的话,12日,日本陆军正规军混成旅团的先头部队第十一联队一大队及工兵小队继又在仁川登陆,[26]而就在前一天,东学党因为和政府签署了休战协定,已经撤出全州,烟消云散了。这时日本还继续派来军队,显示着事态的xìng质已不是保卫使馆、商民这么简单。 误打误撞(3)
然而对此袁世凯并不在意。6月13日正在筹划是否要向朝鲜增兵的李鸿章,收到袁世凯突如其来的一封电报,竟称日本派兵朝鲜的事端已经顺利解决了。袁世凯取得的这场“外jiāo胜利”,实际源自当天他和来访的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的一席谈话。
会谈中,在袁世凯一番“华日睦,亚局可保,倘生嫌,徒自害,我辈奉使,应统筹全局,以利国,岂可效武夫幸多事”的高谈阔论后,大鸟圭介首先答词,“甚是,适有同见。我廷视韩匪太重,骤遣大兵,我年逾六旬,讵愿生事?即电阻后来各船兵”,紧接着便抛出了此次来访的真实用意,“接津电,闻华发兵两千来汉(汉城)?”袁世凯未解其中深意,顺势打包票,“果汝能阻续来之兵,我亦可电止加派。”大鸟圭介原本担心混成旅团尚未全部登陆前,中国派出大军抢先进驻汉城,可能会造成日军登陆困难的危险,于是采取了这招缓兵之计,没有想到袁世凯如此头脑简单地中招。会谈最后,大鸟抛出“我除八百外(指当时日军已经到达朝鲜的800人兵力)尽阻之,你亦电止华加兵,我二人在此可推诚商办”的约定,[27]令袁世凯大喜过望。
借着叔父的关系当上官,又凭着心狠手辣和办事火bào得到李鸿章重用,以朝鲜太上皇自居的袁世凯完全不知道,坐在他对面的这个面似和善的老人,是个如何厉害的对手。大鸟圭介,1833年出生于日本兵库一个医生家庭,青年时代先后学习汉学、医学和近代pào兵学,成为德川幕府的陆军军官。日本戊辰内战时,他身为对抗明治政府的虾夷共和国陆军司令,虾夷共和国败亡后被捕入狱。1872年出狱,赴欧美各国考察政治,回国后任官工部省,投身工业建设,颇有建树。此后历任工部大学校长、元老院议官、华族女学校校长、学习院院长等职,1889年开始出任驻中国、朝鲜公使,以工于谋略、遇事镇定闻名。
根据东学党已散、派兵援朝前提条件已无的情况,袁世凯决定由朝鲜政府出面,提议中日两国同时撤军。接连到来的“捷报”,令李鸿章喜出望外,当即终止向朝鲜增派军队的计划,电告在朝中国军队统领叶志超、聂士成立刻停止所有军事行动。[28]
6月14日,总理衙门又收到李鸿章转递的袁世凯喜报,袁世凯称已经和大鸟圭介商妥,“华撤兵伊即同撤。”阅历深厚的李鸿章,此时似乎是觉察到了一点什么,回电给已经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袁世凯,“大鸟既与汝约定,日兵究何时必撤?是否尽撤?须取伊信函或回文为据。”[29]对此,袁世凯并不以为然,报告“日信谣防华,遣兵太率,徒足贻笑,鸟甚急”。[30]
然而到了15日,事态发生变化,驻日公使汪凤藻向李鸿章通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汪凤藻称,朝鲜驻日外jiāo官赴日本外务省,以东学党剿平、中日两国应撤兵之事相告,而日本外务省的回复是从未接到大鸟圭介的任何这类报告。李鸿章急忙就此致电袁世凯,要求“确查电复”。数日来电报不断的袁世凯,瞬间没了声音。16日,汪凤藻再度报告了一个从日方得到的讯息, 误打误撞(4)
“日派兵增至五千余,意叵测。”就在这天中午,大岛义昌率领的日本混成旅团主力2673人全部登陆仁川,日本政府一并向中国提出了极具挑衅意味的共同改革朝鲜内政方案。17日,混成旅团另一部登陆釜山,至此朝鲜汉城、仁川、釜山三个重要城市均被日军进占,中日两国在朝鲜的军力对比天平出现严重倾斜。
大鸟圭介与袁世凯的所谓约定完全扯破,颜面极度无光的袁世凯急忙与大鸟圭介磋商,仍然想抓住这根他认为十分和善的救命稻草。看到日军大举临境,屯兵在牙山的清军统帅叶志超也坐卧不宁,电报袁世凯,意yù乘日军大部刚刚登陆仁川、釜山之际,急速率领清军进据朝鲜首都汉城。仍然在做中日同时撤兵迷梦的袁世凯对此持反对意见,立即致电李鸿章制止住叶志超。
袁世凯与大鸟圭介谈判时,大鸟圭介态度和善,有议必应,但在和谈室外,日本军队挺进的脚步丝毫没有停滞。至此,袁世凯感到难以自圆其说,以他的知识和本领已经无法收局,决定尽快自找退路,电禀李鸿章,“是在此谈商无济事,可否乞电汪星使(汪凤藻)在倭商办。”[31]
回朝(1)
对袁世凯在此重要时刻竟然想要抽身事外的表现,李鸿章在回电的言辞间透露出不快,命令“汝须力阻大鸟勿调新到兵赴汉为要”。[32]
此后,借着重兵临境,日本对华jiāo涉步步威胁,丝毫不让,意图割裂中朝间的藩属联系,改组朝鲜现政府,成立亲日政府。清政府以总理衙门、驻日公使为主与日方谈判,袁世凯在朝鲜事实上处于消极怠工状态,只是虚无缥缈地称自己在联络驻朝外国外jiāo官谴责、劝说日本,再就是不断要求李鸿章派重兵赴朝,震慑日本。
6月30日,中日朝鲜问题jiāo涉逐渐陷入僵局,日本藉着军力不断威逼朝鲜政府单方面接受日本提出的废除与中国藩属关系等要挟,朝鲜境内局势日益紧张。当天袁世凯连发数封电报给李鸿章,先是以日军到朝已近万人,“各处布置,待与华寻衅”为由,申请回国。而后又称朝鲜与日本密谋,决定不认和中国的藩属关系,日军可能会用兵押送自己出境,“果尔辱甚”,申请先回国。李鸿章于第二天回电,“日允不先与华开衅,岂能拘送使臣,要坚贞,勿怯退。”[33]
7月3日,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向朝鲜提出单方面改革内政纲领,4日袁世凯又搬出不知真假的“韩廷犒赏日兵米ròu甚多,韩喜日”故事,申请“应下旗回”。李鸿章将其请求转奏总理衙门,总理衙门回复日本政府当时只是坚持要朝鲜承认为自主之国,并没有直接剑指中朝宗藩关系的文字,此时如果袁世凯从朝鲜撤旗回国,反而显得中国与朝鲜失和,“办法匆遽失体”,要求“万勿轻动”。[34]
7月5日,针对日本要求改革内政的最后通牒,朝鲜政府请求日本宽限2天回复。当天中午,袁世凯显得惊慌不已地致电李鸿章,坚决要求立刻回国,“日在韩专忤华意,凯为使,系一国体,坐视胁凌,具何面目?如大举(指清政府如准备与日本战争),应调凯回询情形,妥筹办;暂不举,亦应调回,乞速示遵!”[35]下午时分,再度电报李鸿章,“凯在此无办法,徒困辱,拟赴津面禀详情,佐筹和战,倘蒙允即行”,提出可以属员唐绍仪在朝鲜代理自己的职务。[36]
6日,总理衙门作出指示,因俄国驻朝代理公使韦贝即将赴朝,有望帮助调停中日朝矛盾,要求袁世凯在“势不可挽”之前,必须在朝鲜“静候”,等待与韦贝会商。归意已决的袁世凯不得已继续留在朝鲜,对外jiāojiāo涉全无心思。当天袁世凯电报给李鸿章身边的红人、津海关道盛宣怀,请他帮忙在李鸿章跟前美言,将自己调回国内。“盛大人:密。凯为华使,系一国局面。韩若华妻,被人强辱,妻急呼本夫,争无力,坐视情何以堪。况现势决非文字能详,乞求相调凯回,禀商办理,派员暂代,通消息。”[37]
回朝(2)
7日,日本给予朝鲜答复的最后通牒到期,朝鲜国王下令成立“改革调查委员会”的虚设机构,企图以此蒙混日本,日方极为不满。在威逼下,朝鲜国王李熙于8日颁布罪己诏,原则上同意进行日本主张的内政改革。10日,日朝代表在汉城南山的老人亭会商,日方拿出26条直接干涉朝鲜军队、国体、外jiāo等大政的所谓改革具体方案,逼迫朝鲜于15日就是否施行,作出明确答复。
预感局势即将发生剧变,11日袁世凯突然称病,“凯素有发烧症,近因久痢气虚,昨夜剧犯,头目昏瞀,周身疼痛,即延洋医诊视。据云,热过百度,首置冰,始稍轻,似尚不至害事”,随即先斩后奏,以“未便晷刻废事”为词,直接将职任jiāo给属员唐绍仪代理。[38]
7月15日,朝鲜政府以日本以大兵压境,又限定日期要求改革内政,有干涉朝鲜内政嫌疑为由,婉拒日本要求。李鸿章当天得到了这条消息,不过汇报人已经不是袁世凯,而成了唐绍仪,唐绍仪在汇报中还进一步为袁世凯的病况作证。袁世凯则通过唐绍仪在电报中不露声色的“俟袁道至津稍痊面禀”等注明,准备一旦李鸿章、总理衙门对此不作公开表态,就当成是默认批准而立即返回天津。出乎袁世凯的预料,16日总理衙门转发上谕,清政府以皇帝上谕的最高命令形式,指令袁世凯“毋庸调回,切不可径自赴津”。[39]
被这一命令五雷轰顶的袁世凯,立刻精神抖擞地电报李鸿章抗议,为了回国,经历多年宦海生涯,似乎已被磨灭的纨绔本xìng完全展露出来。“凯病至此,何可得保辱国?”,“凯病如此,惟有死,然死何益于国事?痛绝!至能否邀恩拯救,或准赴义平待轮,乞速示。”[40]代理袁世凯职务的唐绍仪也及时佐证,“袁道病日重,烧剧,心跳,左肢痛不可耐。韩事危极,医yào并乏,留汉难望愈,仪目睹心如焚。”[41]此招果然奏效,7月18日,袁世凯终于盼到了望眼yù穿的调令,“奉旨,袁世凯著准其调回,钦此。”[42]旋即登轮回国,于22日夜抵达天津。[43]日军攻入朝鲜王宫,战事bào发时,袁世凯已然身处事外。袁世凯在朝鲜见难而退,不肯担负责任,尤其是最后时刻为了回国而上演的丑剧,令李鸿章异常不满,很快以其熟悉朝鲜情事为由,勒令其返回朝鲜,到平壤前线任事。
近一个月后,8月16日,军机大臣翁同 的府上来了位年轻人,袁世凯的堂弟袁世勋受托,前来说情。
“袁世勋(敏孙)为袁慰廷事来见,慰廷奉使高丽,颇得人望,今来津不得入国门(李相保令赴平壤),yù求高阳(李鸿藻)主持,因作一札予高阳,即令敏孙持去。”[44]
回朝(3)
当局者迷的袁世凯,始终不明白自己为何在对日jiāo涉中输给了日本人,也不愿再去思考这个问题。他看到伴随着战局的恶化,淮系日薄西山,且又对李鸿章将自己重又派上前线的举动感到不满,借着叔父袁保龄曾是清流领袖李鸿藻门生的关系,私下里悄悄投向清流,寻找其他升迁的道路。
对袁世凯在朝的表现,甲午战争后,李鸿章的女婿张佩纶回忆往事,曾不无愤然地说到:
“合肥(李鸿章)素仁厚,止以喜用小人之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