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沉没的甲午最新章节 > 沉没的甲午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0 章

  舰。[1]“原冀截冲寇船,麇其一二冠军者歼击之,庶微足雪死士之冤仇,泄臣民之公愤。”[2]有关丰岛海战的具体情况,则由“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向李鸿章作出直接汇报。

  “二十三日,突有倭兵船多只,在牙口外拦截我兵船,彼先开pào聚攻,‘济远’等竭力拒敌,鏖战四点钟之久。‘济远’中弹三四百个,多打在望台、烟筒、舵机、铁桅等处,致弁兵阵亡十三人,受伤二十七人,并水线边穹甲上有钢甲处遮护,只一处中弹,机器未损;倭船伤亡亦多。午时我船整理pào台损处,倭船紧追,我连开后pào,中伤其望台、船头、船腰,彼即转舵逃去。但见‘广乙’jiāo战中敌两pào,船即歪侧,未知能保否。又运送军械之‘cāo江’差船适抵牙口,被倭船击掉。英轮‘高升’装兵续至,在近牙山寸峻西南,亦被倭船击中三pào,遂停轮而沉。”[3]

  捷音变奏曲(2)

  方伯谦的这份报告后经李鸿章转奏,是清政府决策层对丰岛海战所获知的最初印象。报告里除去无武装的“cāo江”、“高升”的损失外,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济远”远比“广乙”突出的奋战情形,尤其是午时用尾pào击中、击退日舰的情况,则简直是反败为胜的重大战果。

  北洋海军效仿英国制度,舰上都有完备的航海日志,定期还需要上缴作为重要文书档案归档备案。“济远”舰在海战当天的日志中对战事情况有较详细的记述,可以视作对上述报告的重要佐证和补充。

  “上午四点起锚,同‘广乙’开行。依山而行,方向不定。上午五点半,看见远处有烟。上午七点,见倭船三艘前来。七点一刻站pào位,预备御敌。上午七点四十三分半,倭督船放一空pào。‘广乙’即自行驶去。上午七点四十五分,倭三船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pào,战到十点,彼此停战。十点一刻,见‘cāo江’前来,即旗告我船与倭开战,令其回去,‘cāo江’见旗即刻转向。敌船一见‘cāo江’,即来追赶。行缓故不及追赶也。

  十一点,见倭督船又来追赶。十二点赶到,在我船之左。我船后台开四pào,皆中其要处,击伤倭船,并击死倭提(提督)并官弁数十人。彼知难以抵敌,故挂我国龙旗而奔。我船舵机已坏,故亦不追赶,定向回威。”[4]

  从日志中的描述看,“广乙”开战后就“自行驶去”,给人“济远”独自作战的印象。另外,尾pào击毙日舰提督,以及日舰挂中国龙旗逃跑等记录进一步加深了此战反败为胜的xìng质。最后“我船舵机已坏,故亦不追赶”则圆满地解释了为何击伤日舰后,没有进一步追击获取更大战果的原因。

  时隔4天,7月30日回到威海的丁汝昌经过分别询问“济远”舰管带方伯谦以及舰上的官兵,做出正式报告。

  “二十三四点,‘济’、‘乙’由牙开,七点遇敌,彼先开pào,三船聚攻‘济远’,密如雨点,望台、pào架、三舵机均受伤,阵亡弁勇,初甚失势。‘济’、‘乙’pào力不及敌远,还pào不却,迨敌以一船横截‘广乙’,‘济’只剩十五生一pào,猛击命中,敌二船始折回,而‘吉野’督船尾后,连追不止。‘济’停pào诈敌,彼yù驶近拟擒我船,‘济’即猝发后pào,一弹飞其将台,二弹毁其船头,三弹中其船中,黑烟冒起,‘吉野’乃移逃,四弹pào力已不及矣,查却敌保船,全恃此pào,水手李仕茂、王国成为功魁,余帮放送yào送弹之人亦称奋勇。昌已传令为首李、王赏一千两,余众共一千两,告谕全军,以为鼓励。风闻提督阵亡,‘吉野’伤重,途次已没。如果属实,查确后尚当照前定赏额划清补给,以昭信赏。”[5]

  捷音变奏曲(3)

  丁汝昌的报告表面上看是对方伯谦最初报告的补充和细化,所传递出的大致信息相仿。但如果细细推敲,丁汝昌报告里称“却敌保船,全恃此pào,水手李仕茂、王国成为功魁,余帮放送yào送弹之人亦称奋勇”,但绝口不提“济远”舰管带方伯谦。推功时,竟然略去了海战现场的最高指挥官员,于情理都有不合,丁汝昌似乎是暗示方伯谦与尾pào退敌行动并没有直接关系。

  丁汝昌为正式具文报告,必然会调查“济远”舰的航海日志,而且“济远”的舰员接受询问时,多少也会透露出一些日志所载的重大战场情况。但在丁汝昌的报告里,无论是击毙倭提督,还是日本军舰挂龙旗而奔等战果都没有着重提起,反而只将其定xìng为风闻,这一情况更显特殊。

  中午时分接到丁汝昌的电报后,李鸿章在当天下午回电表达自己的看法,电文中一语道破天机,“‘济远’接仗情形已悉。前已据方伯谦电禀,转电总署代奏。一pào如此得力,果各船大pào齐发,日虽有快船、快pào,其何能敌?”此即表示对方伯谦电报中的尾pào击退日舰一事有所怀疑。同时李鸿章告诉丁汝昌,根据驻日公使汪凤藻在日本获得的情报,“未言提督亡,‘吉野’沉。”[6]

  不过无论是丁汝昌还是李鸿章,并没有把自己的这种不好的判断上呈清廷,也没有继续就此问题进行追查。这种看似纵容的行为,其实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的清流舆论压力。清廷责成李鸿章向朝鲜增兵之前,就已经接连有言官奏参李鸿章,清流一派亦有意争夺李鸿章北洋海防驻军中拥有国家编制、且耗费巨资建设起来的北洋海军。

  7月17日,礼部右侍郎志锐上奏参李鸿章“一味因循玩误”,批评叶志超和丁汝昌“铁舰不入仁川,陆军不入汉城”,是“败叶残丁”。[7]22日,江南道监察御史钟德祥密奏,参丁汝昌胆怯无能。8月3日志锐上片,“请令丁汝昌来京陛见,即jiāo刑部治罪。”8月6日褚成博参李鸿章、丁汝昌,文廷式参丁汝昌。在这种丁汝昌本人并没有任何过错,仅仅因为清流言官认为丁汝昌是在执行李鸿章的保守策略,为了将海军的指挥权从李鸿章手中夺出,而奏章不断的情况下,丰岛海上的捷音不管真伪如何,都可以用来暂时为丁汝昌抵挡一阵。倘若此时李鸿章、丁汝昌称丰岛战报有假,清流言官将会发起一场怎样的舆论攻势,则是李鸿章所不敢设想的。

  在清流阵营内,7月28日,清流领袖、军机大臣翁同 看到了李鸿章转奏的方伯谦报告,给他的感觉是“我船甚单,赖‘济远’,苦战,未至大损”。[8]30日,翁同 的门生张謇给老师写信,建议“‘济远’既能鏖战而回,当时战状其管带方伯谦必能尽悉,宜令李(李鸿章)详问以报,略嘉奖之”。李鸿章可能无法料到,丰岛的捷音实际对保护丁汝昌所起的作用并不大,甚至还起了负面作用,张謇在信的末尾暗示翁同 “(丰岛海战)丁为提督,何以并不前往?”[9]

  捷音变奏曲(4)

  7月30日丁汝昌的详细报告即因此而作,但报告中推功时不提方伯谦的情况,显然引起了清流的不满。8月11日,翁同 参与拟写的电旨寄发给李鸿章,“管带‘济远’之方伯谦,于牙山接仗时,鏖战甚久,pào伤敌船,尚属得力,著李鸿章传旨嘉奖。”[10]

  至此,丰岛海战在清政府内正式定xìng。

  就在丰岛海战一案定xìng10天前,上海《申报》上登载出了一篇明显依据方伯谦报告和“济远”航海日志的细节编写出的报道,刻意推出方伯谦的英雄形象。是谁在给报纸投稿制造舆论,则不得而知。

  “(‘济远’)驶至高丽海面,遇一日本兵船,即互相战斗,自晨战至午后三四下钟时始止。初时,船上pào兵似有畏怯之状,统带方君怒以手qiāng击毙四五人,余遂愿为效命,奋勇争先,pào火喧天,精神益奋,弹丸飞去,击死一日本督兵官,日船大受伤夷。忽日人放一开花pào,击中‘济远’船面,毁及船首大pào,司pào之弁及两旁士卒皆及遇难,死者十三人,伤者二十七人,舵轮亦折损。统领乃将轮捩转,仍得行驶自如,船既转,突开后面巨pào以击日船,日船受伤更甚,日兵官知不能敌,急高挂龙旗乞降,并悬白旗以求免击,其时统领正在挥兵夺取此船,忽有日兵船三号冲护而至,此船胆稍壮,将龙旗放下,依然高挂日旗,‘济远’统领乃折回威海。观于此事,是‘济远’船坚pào利,方统领更谋勇兼至,虽在洪涛巨浪之中,仍有我武奋扬之概,彼‘高升’之被击,特处于不及提防耳,否则奋兹罴虎戮彼鲸鲵,区区乌合之师,何足经我扫dàng哉。”[11]

  揭伪(1)

  尽管官方对丰岛海战做了最终评价,但就在方伯谦受到传旨嘉奖前后,一连串证人证言陆续出现,证明方伯谦的报告和“济远”航海日志所说的丰岛海战战况存在重大问题。

  英国商船“高升”号在丰岛海战中被日舰野蛮击沉,舰上船员和搭乘的中国陆军官兵死难者众多。极为侥幸的是,该船的船长,以及当时搭乘该船前往朝鲜帮助指导工事营建的德籍洋员汉纳根等人遇救脱险。8月6日中国发行的英文报纸《北华捷报》上,登出了一篇“高升”船长高惠悌和汉纳根等人遇救后对济物浦英国领事所作的证言,详细叙述了他们经历的海战情形。

  汉纳根说:“……九点钟,我们看见最前一只船,挂有日本旗,其上还有一面白旗招展。该船很快地向我们方面开过来,经过我们时,它把旗降落一次,又升上去,以表示敬意。”这个情景“高升”的船长也亲眼目睹,不过他判断出那艘挂白旗和日本旗的军舰实际是中国军舰“济远”,“……掠过一艘军舰,它悬挂日本海军旗,旗上再挂一面白旗这只船后来证明为中国战舰‘济远’号。”[12]

  在还没有能够确认日本军舰是否挂白旗和龙旗而奔的时候,突然出现了“济远”舰挂白旗和日本旗逃跑的消息,已经足够惊人。

  很快,又有一则证据出现。“cāo江”是北洋海军的运输舰,7月24日下午2点离开威海,负责运送叶志超等部陆军的饷银,以及递送丁汝昌的密令给驻防牙山湾的“济远”等军舰。

  25日上午,“cāo江”误入丰岛海战战场,于11时40分被日舰“秋津洲”俘虏。被清政府委派去朝鲜接任电报局总办的丹麦人弥lún斯,当天搭乘“cāo江”,和舰上官兵一起被俘押解往日本。8月14日弥lún斯在日本长崎拘留地写出了一封长信,详述自己亲历的丰岛海战情况。

  “二十三早九点,见‘高升’轮船为日本大铁甲三号拦住。该船等与‘cāo江’相离约有三英里。‘cāo江’管驾即行转舵驶回,向西约行一点钟之久,见‘济远’兵船突由一岛之后傍岸驶出而行,与一日本兵船开pào互击。

  ……至上午十一点三十分钟时,该船驶近‘cāo江’,突改向西偏北二度由‘cāo江’船头驶过,相离约半英里。‘济远’悬白旗,白旗之下悬日本兵船旗,舱面水手奔走张皇。

  ‘济远’兵船原可帮助‘cāo江’,乃并不相助,亦未悬旗通知?……”[13]

  弥lún斯的说法,与“济远”航海日志中“见‘cāo江’前来,即旗告我船与倭开战,令其回去,‘cāo江’见旗即刻转向”的记录完全不同。而且“济远”舰挂白旗和日本军舰旗逃跑的情况,和“高升”号幸存者的目击竟然一致。 揭伪(2)

  丰岛海战中参加战斗的除“济远”外,还有一艘鱼雷巡洋舰“广乙”。但“广乙”在战斗中失去踪迹,生死未卜。“济远”航海日志称“广乙”一jiāo战就自行驶去,方伯谦说这艘军舰“中敌两pào,船即歪侧,未知能保否”,使人很容易产生“广乙”作战并不积极的感觉。对此,“广乙”舰因为不知下落,舰上官兵也无法就此对证。

  1894年7月底,负责管理电报局、前敌军队后勤等要务的盛宣怀接到一份特殊的英文信,在丰岛海战后首次得到了“广乙”的消息。来信人称“广乙”作战受伤,在朝鲜海滩停泊,10余名舰员到达牙山,可能已搭乘1艘英国船只返回烟台。[14]没过几天,8月4日,9名“广乙”舰水兵乘坐雇佣的朝鲜民船抵达山东荣成成山,告知丰岛当日的情况是“三倭船将‘广乙’打坏,复打‘济远’……幸船主、大副俟船搁沉十八岛,即起岸得生。”[15]8月9日,又有一批54名“广乙”舰官兵由朝鲜地方官雇船送到荣成成山。[16]至9月初,“广乙”舰的管带林国祥终于现身,一行18人被英国军舰“阿察”(Archer)送回烟台。

  伴随着管带林国祥等官兵的归队,一篇采自他们在仁川时的访谈新闻稿,在不少报章上公布,而其关于丰岛海战的描述与方伯谦的报告和“济远”航海日志完全不同。

  “其时,‘济远’在前,竟过倭船之侧,倭船并未扯旗请战,及‘广乙’行至日船对面,该船忽开一pào,以击‘广乙’,‘济远’在前,见之并不回轮助战,即加煤烧足汽炉,逃遁回华……”

  落单之后,林国祥指挥“广乙”与优势日舰搏战,因受伤过重被迫退向朝鲜西海岸的十八家岛搁浅,为免资敌而自焚战舰,率领余部登岸前往牙山寻找叶志超部陆军,到牙山后发现叶部已经转移,此后经历颇多波折才得以辗转回国。[17]

  来自“高升”、“cāo江”、“广乙”三方的证据,共同指证“济远”不仅没有配合“广乙”坚持作战,而且遇到己方的运输舰和运兵船时还不作停留和明确示警,只顾自己逃跑,甚至逃跑时舰上还挂出了白旗和日本海军旗。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