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赢若绌。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翻译:大成好像有缺,它的作用不会停止。大盈好像空虚,它的作用不会穷尽。大直好像弯曲,大巧好像笨拙。大辩好像木讷,大赢好像亏本。静胜于躁,寒胜于热。清与净,可作为天下的表率。)
(备注:1c该段虽有数“大”,然则该“大”并非强为之名曰“大”的道,理由是道大,用再大的形容都是一样,故不会出现大成若缺的描述。上段讲“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该段继续发挥阐述。另,物有得“一”之部分,必有失“一”之部分,故而大成有缺,大盈若虚。
2c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清以寒,宁以静,裂以热,废以躁,两相对比很容易得出“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的结论。故而《三十九章》《四十五章》是为上下文。
3c错误翻译示范:最美好的东西好像残缺,但是它的作用不会停止。最充盈的东西好像空虚,但是它的作用不会穷尽。最正直的东西好像弯曲,最灵巧的东西好像笨拙,最雄辩的人才好像口吃,最大的赢利好像亏本。沉静战胜浮夸,寒冷战胜炎热。清静无为可以成为天下的君长。)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翻译:饱含深厚之德,好比初生的婴儿。毒虫不螫,猛兽不抓,凶恶之鸟不搏击。筋骨柔弱而拳头握得牢固,不知道雌雄交he而小生zhi器勃然举起,这是精气充足了。整天啼哭而嗓子不会沙哑,这是和气充盈了。知道“和”叫做“常”,知道“常”叫做“明”,延长生命叫做“祥”,心主使精气叫做“强”。)
(备注:1c上段阐述“一”的特性,该段紧接阐述抱“一”之益。“德”即“一”,含德即抱一。
2c“赤子”为赤裸的孩子,即婴儿,你道为何要以婴儿比拟,以此:婴儿是人之初,于道则是道之初生,道的特点是长久,保全才能长久,避免伤害才能保全,所以婴儿“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事实上,你听说过有被狼被虎或者其他凶猛动物养大的婴儿,何曾听说过原野上被它们养大或者和人亲近过?
3c“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这都是可以得到验证的,初为人父母的估计印象都很深刻,初生的婴儿最为柔弱,然而小拳头却握的很牢固,偶尔小生zhi器却挺立起来,这都是精气到达的缘故,而且这精气绝对来自于先天。
前文曰:“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就是验证。我们说过,这个宇宙的一切现象都可以在人体内找的到,所以老子不必借助先进仪器与数学工具便可得知。然而如今的科学,不去了解人体本身,却妄图通过身外之物去认识宇宙,简直不要太可笑。虽然殊途同归,但就在身边的东西偏偏要行经十万八千里,显然不是聪明人的做法。
4c“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庚桑楚》曰:“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和之至也;终日握而手不掜,共其德也;终日视而目不瞬,偏不在外也。”共其德c偏不在外与和之至也歧义不大,这些也是可以得到验证的,人们都认为婴儿柔弱,人经过成长其能力自然非婴儿能比,然而有哪个成年人能够终日嚎啕而嗓子不哑,终日攥手而手不酸麻,终日睁眼而不眨动,其实时间长一点都不行。这就证明,不知养生的成年人恰好因赖以自豪的有所作为而导致了和气渐失。谁说婴儿柔弱,谁说成人刚强呢?
5c前文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此处为前后呼应,并且提供了验证。
6c“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为便于更好理解,我们发挥一下:“知道万物阴阳冲气以为和叫做常规(普遍的规律),知道常规叫做明了,延长生命叫做吉祥。”《大宗师》曰:“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大意是说知道天的作为,知道人的作为的人,是极致的人。知道天的作为的人,顺天而生,知道人的作为的人,用其智慧所知来赡养其智慧所不知,可终享天年而不会中道夭折,是智慧的极致。所以说,延长生命终享天年叫做“祥”。
《逍遥游》中庄子有所感叹,到现在仍然再适合不过:“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意思是小智不如大智,短命的不及长寿的。
7c婴儿终日不眨眼眼睛也不会干涩是因为目无所见,终日攥拳而手不觉酸麻是因为自然而然,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有意用心而为。有意而为即后文所谓“心使气”,“心使气”即欲念主使精气,此即众人所谓强,其果然是真强吗?且看下文。)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翻译:人活着柔软娇弱,死亡却僵直坚硬。草木活着柔软脆弱,死亡却干硬枯槁。所以坚强是死亡的途径,柔弱是生存的途径。因此军队壮盛就要灭亡,树木壮盛就会摧折。强大处于下位,柔弱居于上位。)
(备注:1c上文讲心使气曰强,该段承接上文,以近乎朴素到直白的语言,以辩证的方式讲述强与弱孰强孰弱。
2c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文曰“反者道之动”;“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文曰“弱者道之用”。开篇之点题,后文皆有解释。
3c《列御寇》曰:“圣人以必不必,故无兵;众人以不必必之,故多兵;顺于兵,故行有求。兵,恃之则亡。”意思是,圣人对于必然之事不与人争其必然,所以没有争执;世人却把非必然之事争做必然,所以多有争执。顺从于争执,是因为行为有求于人。争执,依仗于它会自取灭亡,与该段意同。)
人之所恶,唯孤c寡c不毂,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翻译:人们厌恶的,就是孤c寡c不毂,而王公以此自称,所以事物有受损而得到增益,有受益而得到减损。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教导别人。强暴者不得善终。我将以此作为施教的宗旨。)
(备注:1c上文讲柔弱处上,所以该段承接上文继续发挥,然后得出结论“强梁者不得其死”。
2c“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该段下文有继续发挥,我们暂止于此。
3c“强梁者不得其死”,是要告诉世人为人做事要圆滑周全而不偏不倚,深谙此道者得以在夹缝中求生存,得以危险中保安全,而世人则多运用其达到个人目的,所以后世大行厚黑学。故而强者不强,逞强也,勉强也。)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翻译:唯声与阿声,相距多少?美好与丑陋,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我不能不害怕。广阔遥远啊,好像没有尽头!众人熙熙攘攘,如同享用太牢之筵,如同春天里登上楼台。我独自淡泊,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如同未嬉笑的婴儿。疲倦闲散,好像没有归处。众人都有剩余,而我却好像不足。我有一颗愚人的心啊!世俗之人光鲜明亮,唯独我糊涂暗淡;世俗之人观察精明,唯独我愚昧迷糊。世人都有用处,唯独我顽愚而且鄙陋。我唯独与人不同,而重视取法于道。)
(备注:1c讲“强梁者不得其死”,该段承接上文继续发挥,讲自己与世人情形反差之大,并作出解释。
2c上文讲“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这里讲“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事物发展难以预料,所以不可恃强,故而圣人昏昏闷闷独顽且鄙;恰到好处的那个度,也不好把握,也没法计算,故而圣人沌沌兮傫傫兮,愚人之心也哉!
3c“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世人都有为有用,圣人独自愚顽鄙陋,既然圣人贵食母,则众人不道。且看有用的弊端:
《天地》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牺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跖与曾c史,行义有间矣,然其失性均也。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熏鼻,困惾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此五者,皆生之害也。”可知,虽然有用,然无论好与不好,都是失去了自然本性。
《人间世》曰:“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
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
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楂梨橘柚果蓏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借栎树之口告诫人们,有用则中道夭折,不得终其天年,自招世俗之人的打击。
《应帝王》曰:“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凿出七窍是指混沌结束而智慧之光的开启,此处借预言告诉人们无为混沌则长生久视,一旦有为有用即走上了一条必死之路,而不得合同于道。)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翻译:善于建树者不会拔除,善于抱持者不会脱离,子孙遵循此道就永远祭祀不会断绝。以此修行自身德行便纯真,修行家庭德行就宽裕,修行家乡德行就尊崇,修行邦国德行就丰硕,修行天下德行就普遍。所以以自身观察他身,以自家观察他家,以自乡观察他乡,以己邦观察他邦,以天下观察日后天下。我怎么知道天下情状是这样呢?因为此:)
(备注:1c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母”即“道”,贵食母即顺从于道,顺从于道者方可成就大事业,“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即所谓大事业。
2c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以何修之?圣人乃天下榜样,圣人尚以食母为贵,世人何以异之?天下万物皆由“德”而生,只有道在德前,除非“道”又有谁可担起修身德真修家德余修乡德长修邦德丰修天下德普的大任?
3c“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该结论到底是如何得出的呢,我们详解一下:圣人顺从于道,为天下至德至善者,修身德真,故为天下人之表率,故以身知他身之情状;修家德余,故为天下大家之标准,故以家知他家之情状;修乡德长,故为天下大乡之规范,故以乡知他乡之情状;修邦德丰,故为天下大邦之榜样,故以邦知他邦之情状;修天下德普,故可为至德之世,故以天下知他日天下之情状。《平人气象论篇》曰:“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此皆同理!
4c“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这里用的也是“:”,因为其原因在后文。)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翻译:大成好像有缺,它的作用不会停止。大盈好像空虚,它的作用不会穷尽。大直好像弯曲,大巧好像笨拙。大辩好像木讷,大赢好像亏本。静胜于躁,寒胜于热。清与净,可作为天下的表率。)
(备注:1c该段虽有数“大”,然则该“大”并非强为之名曰“大”的道,理由是道大,用再大的形容都是一样,故不会出现大成若缺的描述。上段讲“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该段继续发挥阐述。另,物有得“一”之部分,必有失“一”之部分,故而大成有缺,大盈若虚。
2c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清以寒,宁以静,裂以热,废以躁,两相对比很容易得出“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的结论。故而《三十九章》《四十五章》是为上下文。
3c错误翻译示范:最美好的东西好像残缺,但是它的作用不会停止。最充盈的东西好像空虚,但是它的作用不会穷尽。最正直的东西好像弯曲,最灵巧的东西好像笨拙,最雄辩的人才好像口吃,最大的赢利好像亏本。沉静战胜浮夸,寒冷战胜炎热。清静无为可以成为天下的君长。)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翻译:饱含深厚之德,好比初生的婴儿。毒虫不螫,猛兽不抓,凶恶之鸟不搏击。筋骨柔弱而拳头握得牢固,不知道雌雄交he而小生zhi器勃然举起,这是精气充足了。整天啼哭而嗓子不会沙哑,这是和气充盈了。知道“和”叫做“常”,知道“常”叫做“明”,延长生命叫做“祥”,心主使精气叫做“强”。)
(备注:1c上段阐述“一”的特性,该段紧接阐述抱“一”之益。“德”即“一”,含德即抱一。
2c“赤子”为赤裸的孩子,即婴儿,你道为何要以婴儿比拟,以此:婴儿是人之初,于道则是道之初生,道的特点是长久,保全才能长久,避免伤害才能保全,所以婴儿“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事实上,你听说过有被狼被虎或者其他凶猛动物养大的婴儿,何曾听说过原野上被它们养大或者和人亲近过?
3c“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这都是可以得到验证的,初为人父母的估计印象都很深刻,初生的婴儿最为柔弱,然而小拳头却握的很牢固,偶尔小生zhi器却挺立起来,这都是精气到达的缘故,而且这精气绝对来自于先天。
前文曰:“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就是验证。我们说过,这个宇宙的一切现象都可以在人体内找的到,所以老子不必借助先进仪器与数学工具便可得知。然而如今的科学,不去了解人体本身,却妄图通过身外之物去认识宇宙,简直不要太可笑。虽然殊途同归,但就在身边的东西偏偏要行经十万八千里,显然不是聪明人的做法。
4c“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庚桑楚》曰:“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和之至也;终日握而手不掜,共其德也;终日视而目不瞬,偏不在外也。”共其德c偏不在外与和之至也歧义不大,这些也是可以得到验证的,人们都认为婴儿柔弱,人经过成长其能力自然非婴儿能比,然而有哪个成年人能够终日嚎啕而嗓子不哑,终日攥手而手不酸麻,终日睁眼而不眨动,其实时间长一点都不行。这就证明,不知养生的成年人恰好因赖以自豪的有所作为而导致了和气渐失。谁说婴儿柔弱,谁说成人刚强呢?
5c前文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此处为前后呼应,并且提供了验证。
6c“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为便于更好理解,我们发挥一下:“知道万物阴阳冲气以为和叫做常规(普遍的规律),知道常规叫做明了,延长生命叫做吉祥。”《大宗师》曰:“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大意是说知道天的作为,知道人的作为的人,是极致的人。知道天的作为的人,顺天而生,知道人的作为的人,用其智慧所知来赡养其智慧所不知,可终享天年而不会中道夭折,是智慧的极致。所以说,延长生命终享天年叫做“祥”。
《逍遥游》中庄子有所感叹,到现在仍然再适合不过:“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意思是小智不如大智,短命的不及长寿的。
7c婴儿终日不眨眼眼睛也不会干涩是因为目无所见,终日攥拳而手不觉酸麻是因为自然而然,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有意用心而为。有意而为即后文所谓“心使气”,“心使气”即欲念主使精气,此即众人所谓强,其果然是真强吗?且看下文。)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翻译:人活着柔软娇弱,死亡却僵直坚硬。草木活着柔软脆弱,死亡却干硬枯槁。所以坚强是死亡的途径,柔弱是生存的途径。因此军队壮盛就要灭亡,树木壮盛就会摧折。强大处于下位,柔弱居于上位。)
(备注:1c上文讲心使气曰强,该段承接上文,以近乎朴素到直白的语言,以辩证的方式讲述强与弱孰强孰弱。
2c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文曰“反者道之动”;“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文曰“弱者道之用”。开篇之点题,后文皆有解释。
3c《列御寇》曰:“圣人以必不必,故无兵;众人以不必必之,故多兵;顺于兵,故行有求。兵,恃之则亡。”意思是,圣人对于必然之事不与人争其必然,所以没有争执;世人却把非必然之事争做必然,所以多有争执。顺从于争执,是因为行为有求于人。争执,依仗于它会自取灭亡,与该段意同。)
人之所恶,唯孤c寡c不毂,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翻译:人们厌恶的,就是孤c寡c不毂,而王公以此自称,所以事物有受损而得到增益,有受益而得到减损。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教导别人。强暴者不得善终。我将以此作为施教的宗旨。)
(备注:1c上文讲柔弱处上,所以该段承接上文继续发挥,然后得出结论“强梁者不得其死”。
2c“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该段下文有继续发挥,我们暂止于此。
3c“强梁者不得其死”,是要告诉世人为人做事要圆滑周全而不偏不倚,深谙此道者得以在夹缝中求生存,得以危险中保安全,而世人则多运用其达到个人目的,所以后世大行厚黑学。故而强者不强,逞强也,勉强也。)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翻译:唯声与阿声,相距多少?美好与丑陋,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我不能不害怕。广阔遥远啊,好像没有尽头!众人熙熙攘攘,如同享用太牢之筵,如同春天里登上楼台。我独自淡泊,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如同未嬉笑的婴儿。疲倦闲散,好像没有归处。众人都有剩余,而我却好像不足。我有一颗愚人的心啊!世俗之人光鲜明亮,唯独我糊涂暗淡;世俗之人观察精明,唯独我愚昧迷糊。世人都有用处,唯独我顽愚而且鄙陋。我唯独与人不同,而重视取法于道。)
(备注:1c讲“强梁者不得其死”,该段承接上文继续发挥,讲自己与世人情形反差之大,并作出解释。
2c上文讲“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这里讲“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事物发展难以预料,所以不可恃强,故而圣人昏昏闷闷独顽且鄙;恰到好处的那个度,也不好把握,也没法计算,故而圣人沌沌兮傫傫兮,愚人之心也哉!
3c“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世人都有为有用,圣人独自愚顽鄙陋,既然圣人贵食母,则众人不道。且看有用的弊端:
《天地》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牺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跖与曾c史,行义有间矣,然其失性均也。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熏鼻,困惾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此五者,皆生之害也。”可知,虽然有用,然无论好与不好,都是失去了自然本性。
《人间世》曰:“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
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
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楂梨橘柚果蓏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借栎树之口告诫人们,有用则中道夭折,不得终其天年,自招世俗之人的打击。
《应帝王》曰:“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凿出七窍是指混沌结束而智慧之光的开启,此处借预言告诉人们无为混沌则长生久视,一旦有为有用即走上了一条必死之路,而不得合同于道。)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翻译:善于建树者不会拔除,善于抱持者不会脱离,子孙遵循此道就永远祭祀不会断绝。以此修行自身德行便纯真,修行家庭德行就宽裕,修行家乡德行就尊崇,修行邦国德行就丰硕,修行天下德行就普遍。所以以自身观察他身,以自家观察他家,以自乡观察他乡,以己邦观察他邦,以天下观察日后天下。我怎么知道天下情状是这样呢?因为此:)
(备注:1c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母”即“道”,贵食母即顺从于道,顺从于道者方可成就大事业,“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即所谓大事业。
2c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以何修之?圣人乃天下榜样,圣人尚以食母为贵,世人何以异之?天下万物皆由“德”而生,只有道在德前,除非“道”又有谁可担起修身德真修家德余修乡德长修邦德丰修天下德普的大任?
3c“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该结论到底是如何得出的呢,我们详解一下:圣人顺从于道,为天下至德至善者,修身德真,故为天下人之表率,故以身知他身之情状;修家德余,故为天下大家之标准,故以家知他家之情状;修乡德长,故为天下大乡之规范,故以乡知他乡之情状;修邦德丰,故为天下大邦之榜样,故以邦知他邦之情状;修天下德普,故可为至德之世,故以天下知他日天下之情状。《平人气象论篇》曰:“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此皆同理!
4c“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这里用的也是“:”,因为其原因在后文。)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