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3 章
封侯传世云。”
[210]《周易系辞上》:“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者,莫大乎蓍龟。”
[211]《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丁鸿传》:“夫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
[212]《说苑修文》:“(天子)入其境,土地辟除,敬老尊贤,则有庆,益其地入其境,土地荒秽,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削其地。”
[213]《孟子滕文公下》:“曰:‘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曰:‘食志。’曰:‘有人于此,毁瓦画墁,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曰:‘否。’曰:‘然则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214]《说苑谈丛》
[215]《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二许敬宗传》:“谥者,饰终之称也,得失一朝,荣辱千载。若使嫌隙是实,即合据法推绳如其不亏直道,义不可夺,官不可侵。二三其德,何以言礼?”
[216]《说苑反质》:“孔子曰:‘贲非正色也,是以叹之。吾思夫质素,白当正白,黑当正黑。夫质又何也?吾亦闻之,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宝珠不饰,何也?质有余者,不受饰也。’”
[217]《后汉书吴盖陈臧列传第八臧宫传》:“福不再来,时或易失,岂宜固守文德而堕武事乎?”
[218]《孔子家语卷五困誓第二十二》:“孔子曰:‘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泉,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失之者其不在此乎?士慎此三者,则无累于身矣。’”
[219]《诗经国风邶风雄雉》:“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220]《荀子修身篇第二》:“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齐明而不竭,圣人也。”
[221]《隋书列传第四十九》:“然事无恒规,权无定势,亲疏因其强弱,服叛在其盛衰。”
[222]《旧唐书穆宗本纪》:“观夫孱主,可谓痛心,不知创业之艰难,不恤黎元之疾苦。谓威权在手,可以力制万方谓旒冕在躬,可以坐驰九有。曾不知聚则万乘,散则独夫,朝作股肱,暮为仇敌。”
[223]《魏书列传第五十李彪传》:“《书》称‘无旷庶官’,《诗》有‘职思其忧’臣虽今非所司,然昔忝斯任,故不以草茅自疏,敢言及于此。语曰‘患为之者不必知,知之者不得为’,臣诚不知,强yù为之耳。”
[224]《旧唐书列传第七裴寂传》
[225]《论语尧曰第二十》:“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226]《汉书张陈王周传第十周勃传》:“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yīn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上称善。”
[227]《汉书翟方进传第五十四》:“传曰:‘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yù退君位,尚未忍。君其孰念详计,塞绝jiān原,忧国如家,务便百姓以辅朕。朕既已改,君其自思,强食慎职。使尚书令赐君上尊酒十石,养牛一,君审处焉。”
[228]《道德经》:“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yù,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yù,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29]《后汉书马援列传第十四马援传》:“臣闻王德圣政,不忘人之功,采其一美,不求备于众。故高祖赦蒯通而以王礼葬田横,大臣旷然,咸不自疑。夫大将在外,谗言在内,微过辄记,大功不计,诚为国之所慎也。故章邯畏口而奔楚,燕将据聊而不下。岂其甘心末规哉,悼巧言之伤类也。”
[230]《资治通鉴》:“臣光曰:君子之于正道,不可少顷离也,不可跬步失也。以昭明太子之仁孝,武帝之慈爱,一染嫌疑之迹,身以忧死,罪及后昆,求吉得凶,不可湔涤,可不戒哉!是以诡诞之士,奇邪之术,君子远之。”
[231]《列子杨朱》:“且臣闻之: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池。何则?其极远也。黄钟大吕,不可从烦奏之舞,何则?其音疏也。”
[232]《宋史列传第七十二富弼传》:“(富)弼知帝果于有为,对曰:‘人主好恶,不可令人窥测可测,则jiān人得以傅会。当如天之监人,善恶皆所自取,然后诛赏随之,则功罪无不得其实矣。’”
[233]《旧唐书列传第十七李绩传》:“二十三年,太宗寝疾,谓高宗曰:‘汝于李绩无恩,我今将责出之。我死后,汝当授以仆shè,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乃出为叠州都督。高宗即位,其月,召拜洛州刺史,寻加开府仪同三司,令同中书门下,参掌机密。是岁,册拜尚书左仆shè。”
[234]唐代宗李豫为皇子时,封广平王,唐肃宗封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带领”郭子仪和李光弼等平定安史之乱,立为皇太子。唐德宗李适为皇子时,封雍王,唐代宗封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平史朝义,收复东都洛阳。
[235]东汉顺帝封自己的rǔ母为野王君。北魏君主因做太子时生母就被杀死,因此即位后尊奉保母,甚至尊位太后,曰保太后,入后妃传。
[236]《韩非子难势第四十》:“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
[237]《后汉书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霍传》:“闻《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此仲尼所以垂王法,汉世所宜遵前修也。”
[238]《韩非子说疑第四十四》:“孽有拟之子,配有拟妻之妾,廷有拟相之臣,臣有拟主之宠,此四者国之所危也。故曰:‘内宠并后,外宠贰政,枝子配,大臣拟主,乱之道也。’”
[239]《新唐书列传第三十八徐有功传》
[240]《春秋左传文公元年至十八年》:“介人之宠,非勇也。损怨益仇,非知也。以私害公,非忠也。释此三者,何以事夫子?”
[241]《后汉书冯岑贾列传第七冯异传》:“苟令长安尚可扶助,延期岁月,疏不间亲,远不逾近,季文岂能居一隅哉?”
[242]《墨子所染》:“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诗曰‘必择所堪,必谨所堪’者,此之谓也。”
[243]《道德经》:“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44]《韩非子说林上》:“慧子曰:‘狂者东走,逐者亦东走。其东走则同,其所以东走之为则异。故曰: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
[245]《说苑谈丛》:“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冠虽故,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上下有分,不可相倍。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故曰:正而心又少而言。”
[246]《魏书列传第四十刘传》:“臣闻太上立德,其次立功、立言。死而不朽,前哲所尚思人爱树,自古称美。”
[247]《后汉书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三十一钟离意传》:“(钟离意)对曰:‘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
[248]《庄子齐物论》:“狙公赋,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249]《说苑立节》:“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言不失己也。能不失己,然后可与济难矣,此士君子之所以越众也。”
[250]宋庭芬有五女,曰若莘、若昭、若lún、若宪、若荀,皆警慧,善属文;而若昭、若宪成就更高些。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都被召入宫廷,称为女学士。若昭于唐穆宗(821824 年在位)时拜为尚宫,历经穆宗、敬宗、文宗三朝,皆呼先生,后进封梁国夫人。
第五册
第一章 天子之孝
皇太子高曜于灵前即位,改元明道。新君降居日华殿,蔬食,谅暗三旬,不能亲政。于是我代他处置一切书奏往来。因着国丧,新年也没有半分欢愉气氛。大行皇帝遗命三十六日除服,眼见除服之期将到,却有礼部官员上书,说父尊母卑,皇帝既然曾为母妃守陵三载,如今父皇驾崩,至少也当守孝三年,方能除服亲政。
我接书颇为不快。慎妃与高曜固然母子情深,但当年去守妃陵却是见疑于高思谚的无奈之举。当年尚且如此,登基后又怎甘心默默三载,将国家拱手jiāo给别人?我坐在小书案后,左手揉着太阳穴,右手一颤,朱笔重重顿在桌上,险些戳中了奏疏。
朱笔娇艳,衣袖雪白。高思谚尸骨未寒,有人就这样迫不及待了么?
银杏见状,连忙收起奏疏,自炭火上提了小壶,往茶盏中添水:“姑娘累了,歇一歇,喝口水吧。”
茶烟滚滚,笼罩心头未明的乱局。我放下朱笔,推了茶盏,“我不渴。”
银杏微微一笑,慢慢拭去桌上的朱砂印,小心翼翼道:“姑娘有烦恼。”
我重新展开奏疏,睥睨道:“《书》云,高宗谅暗,三年不言[1],四海之内,寂然无声。居丧之义也。”说罢微一冷笑。
银杏忽闪两下大眼睛,恍然大悟,“奴婢明白了!究竟是谁想要陛下‘寂然无声’?”我换了一本奏疏,重新拿起朱笔:“你也听出来了?不过,议论和制订丧仪,本就是礼部的职责。也许是我多心了。”
银杏笑道:“既然是职责,那姑娘照规矩回复便是了。”
我淡淡道:“我回复,便是代皇帝批示的。皇帝是万民表率,绝不能明说不愿意守孝三年。不但不能直接驳回,连婉拒也不行。”
银杏一怔,不禁抿嘴一笑:“原来陛下不愿意”说着掩唇,改口道,“依奴婢看,这个时候,如果有大臣能针锋相对地再上一本就好了。不但解了陛下的困局,而且在这个节骨眼上书,圣心大悦,升官发财不是近在眼前么?”说罢自顾自地偷笑。
我瞥了她一眼:“这些年我以为你读书长进了,想不到都长在这些上面。”
银杏嘻嘻一笑:“都是耳濡目染,跟着姑娘久了,多少也明白一些。”
我哼了一声:“那你倒说说,三十六日之期将到,临时临尾的,我上哪里找这么一个人?”
银杏笑道:“奴婢说错了,姑娘可不准笑话奴婢。”
“你只管说罢了。”
银杏想了想,沉吟道:“女官可以和百官书奏往来,那都是有记档的,是公事。可是若私下递话,便是大罪了。可是姑娘别忘了,隔壁不就坐着封大人么?封大人的父亲因灾异辞官,这会儿正好上书,说不定也能像苏大人似的,再度入朝呢。”
我微微诧异:“你是越来越诡猾了。”
银杏笑道:“分明封大人就在那里坐着,奴婢自然第一个想到她了。”
我垂眸一笑,将礼部的奏疏递给她:“既这样说,就趁她不在的时候,把这本奏疏放在封大人桌子上。我且回避回避。封大人若问你,你知道怎样答么?”
银杏忙道:“姑娘放心,奴婢只说是中官糊涂,错把给姑娘看的本子拿到小书房给封大人看了。封大人是个聪明人,她一定能明白姑娘的用意。”
我微微叹息:“但愿如此,否则还得想别的法子。”说罢抬头望一望墨蓝的窗纸。
窗下的龙榻空了许久,御书房已多日不闻奏对之声了。高思谚用过的垫褥和笔墨都还在,仿佛只是回寝殿小憩一阵,依旧会回来与我远远地相对而坐。虽然长日不发一言,心境却平和满足,就像那一日在弥河边漫步。
我起身叹道:“天晚了,该去举哀了。”
数日后,封羽的上书夹在苏令的奏疏中被拿进了御书房:“庶人之孝,承顺颜色;天子之孝,惟安国家,定社稷。”“yù终三年之丧,必思所以奉宗庙社稷。今天下初定,河北伺隙,故夏待衅。西南未靖,复添吐蕃、四镇之患。边民尚未安亩,戍士常擐胄甲,正yù陛下‘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2]。”云云。
消息一泄露出去,好些官员上书反对皇帝守孝三年。于是下政事堂议论,终究还是以谅暗三旬,三十六日除服收场。
银杏得意道:“陛下能这样快亲政,得好好赏赐姑娘。三年不能说话事小,不能亲政,这天下要让给谁去?”
我淡淡道:“极小的事罢了,何必说给陛下听。他若能早些亲政,我肩上的担子也就放下了。”
银杏笑道:“那可不能,奴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210]《周易系辞上》:“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者,莫大乎蓍龟。”
[211]《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丁鸿传》:“夫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
[212]《说苑修文》:“(天子)入其境,土地辟除,敬老尊贤,则有庆,益其地入其境,土地荒秽,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削其地。”
[213]《孟子滕文公下》:“曰:‘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曰:‘食志。’曰:‘有人于此,毁瓦画墁,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曰:‘否。’曰:‘然则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214]《说苑谈丛》
[215]《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二许敬宗传》:“谥者,饰终之称也,得失一朝,荣辱千载。若使嫌隙是实,即合据法推绳如其不亏直道,义不可夺,官不可侵。二三其德,何以言礼?”
[216]《说苑反质》:“孔子曰:‘贲非正色也,是以叹之。吾思夫质素,白当正白,黑当正黑。夫质又何也?吾亦闻之,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宝珠不饰,何也?质有余者,不受饰也。’”
[217]《后汉书吴盖陈臧列传第八臧宫传》:“福不再来,时或易失,岂宜固守文德而堕武事乎?”
[218]《孔子家语卷五困誓第二十二》:“孔子曰:‘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泉,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失之者其不在此乎?士慎此三者,则无累于身矣。’”
[219]《诗经国风邶风雄雉》:“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220]《荀子修身篇第二》:“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齐明而不竭,圣人也。”
[221]《隋书列传第四十九》:“然事无恒规,权无定势,亲疏因其强弱,服叛在其盛衰。”
[222]《旧唐书穆宗本纪》:“观夫孱主,可谓痛心,不知创业之艰难,不恤黎元之疾苦。谓威权在手,可以力制万方谓旒冕在躬,可以坐驰九有。曾不知聚则万乘,散则独夫,朝作股肱,暮为仇敌。”
[223]《魏书列传第五十李彪传》:“《书》称‘无旷庶官’,《诗》有‘职思其忧’臣虽今非所司,然昔忝斯任,故不以草茅自疏,敢言及于此。语曰‘患为之者不必知,知之者不得为’,臣诚不知,强yù为之耳。”
[224]《旧唐书列传第七裴寂传》
[225]《论语尧曰第二十》:“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226]《汉书张陈王周传第十周勃传》:“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yīn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上称善。”
[227]《汉书翟方进传第五十四》:“传曰:‘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yù退君位,尚未忍。君其孰念详计,塞绝jiān原,忧国如家,务便百姓以辅朕。朕既已改,君其自思,强食慎职。使尚书令赐君上尊酒十石,养牛一,君审处焉。”
[228]《道德经》:“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yù,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yù,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29]《后汉书马援列传第十四马援传》:“臣闻王德圣政,不忘人之功,采其一美,不求备于众。故高祖赦蒯通而以王礼葬田横,大臣旷然,咸不自疑。夫大将在外,谗言在内,微过辄记,大功不计,诚为国之所慎也。故章邯畏口而奔楚,燕将据聊而不下。岂其甘心末规哉,悼巧言之伤类也。”
[230]《资治通鉴》:“臣光曰:君子之于正道,不可少顷离也,不可跬步失也。以昭明太子之仁孝,武帝之慈爱,一染嫌疑之迹,身以忧死,罪及后昆,求吉得凶,不可湔涤,可不戒哉!是以诡诞之士,奇邪之术,君子远之。”
[231]《列子杨朱》:“且臣闻之: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池。何则?其极远也。黄钟大吕,不可从烦奏之舞,何则?其音疏也。”
[232]《宋史列传第七十二富弼传》:“(富)弼知帝果于有为,对曰:‘人主好恶,不可令人窥测可测,则jiān人得以傅会。当如天之监人,善恶皆所自取,然后诛赏随之,则功罪无不得其实矣。’”
[233]《旧唐书列传第十七李绩传》:“二十三年,太宗寝疾,谓高宗曰:‘汝于李绩无恩,我今将责出之。我死后,汝当授以仆shè,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乃出为叠州都督。高宗即位,其月,召拜洛州刺史,寻加开府仪同三司,令同中书门下,参掌机密。是岁,册拜尚书左仆shè。”
[234]唐代宗李豫为皇子时,封广平王,唐肃宗封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带领”郭子仪和李光弼等平定安史之乱,立为皇太子。唐德宗李适为皇子时,封雍王,唐代宗封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平史朝义,收复东都洛阳。
[235]东汉顺帝封自己的rǔ母为野王君。北魏君主因做太子时生母就被杀死,因此即位后尊奉保母,甚至尊位太后,曰保太后,入后妃传。
[236]《韩非子难势第四十》:“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
[237]《后汉书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霍传》:“闻《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此仲尼所以垂王法,汉世所宜遵前修也。”
[238]《韩非子说疑第四十四》:“孽有拟之子,配有拟妻之妾,廷有拟相之臣,臣有拟主之宠,此四者国之所危也。故曰:‘内宠并后,外宠贰政,枝子配,大臣拟主,乱之道也。’”
[239]《新唐书列传第三十八徐有功传》
[240]《春秋左传文公元年至十八年》:“介人之宠,非勇也。损怨益仇,非知也。以私害公,非忠也。释此三者,何以事夫子?”
[241]《后汉书冯岑贾列传第七冯异传》:“苟令长安尚可扶助,延期岁月,疏不间亲,远不逾近,季文岂能居一隅哉?”
[242]《墨子所染》:“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诗曰‘必择所堪,必谨所堪’者,此之谓也。”
[243]《道德经》:“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44]《韩非子说林上》:“慧子曰:‘狂者东走,逐者亦东走。其东走则同,其所以东走之为则异。故曰: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
[245]《说苑谈丛》:“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冠虽故,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上下有分,不可相倍。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故曰:正而心又少而言。”
[246]《魏书列传第四十刘传》:“臣闻太上立德,其次立功、立言。死而不朽,前哲所尚思人爱树,自古称美。”
[247]《后汉书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三十一钟离意传》:“(钟离意)对曰:‘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
[248]《庄子齐物论》:“狙公赋,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249]《说苑立节》:“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言不失己也。能不失己,然后可与济难矣,此士君子之所以越众也。”
[250]宋庭芬有五女,曰若莘、若昭、若lún、若宪、若荀,皆警慧,善属文;而若昭、若宪成就更高些。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都被召入宫廷,称为女学士。若昭于唐穆宗(821824 年在位)时拜为尚宫,历经穆宗、敬宗、文宗三朝,皆呼先生,后进封梁国夫人。
第五册
第一章 天子之孝
皇太子高曜于灵前即位,改元明道。新君降居日华殿,蔬食,谅暗三旬,不能亲政。于是我代他处置一切书奏往来。因着国丧,新年也没有半分欢愉气氛。大行皇帝遗命三十六日除服,眼见除服之期将到,却有礼部官员上书,说父尊母卑,皇帝既然曾为母妃守陵三载,如今父皇驾崩,至少也当守孝三年,方能除服亲政。
我接书颇为不快。慎妃与高曜固然母子情深,但当年去守妃陵却是见疑于高思谚的无奈之举。当年尚且如此,登基后又怎甘心默默三载,将国家拱手jiāo给别人?我坐在小书案后,左手揉着太阳穴,右手一颤,朱笔重重顿在桌上,险些戳中了奏疏。
朱笔娇艳,衣袖雪白。高思谚尸骨未寒,有人就这样迫不及待了么?
银杏见状,连忙收起奏疏,自炭火上提了小壶,往茶盏中添水:“姑娘累了,歇一歇,喝口水吧。”
茶烟滚滚,笼罩心头未明的乱局。我放下朱笔,推了茶盏,“我不渴。”
银杏微微一笑,慢慢拭去桌上的朱砂印,小心翼翼道:“姑娘有烦恼。”
我重新展开奏疏,睥睨道:“《书》云,高宗谅暗,三年不言[1],四海之内,寂然无声。居丧之义也。”说罢微一冷笑。
银杏忽闪两下大眼睛,恍然大悟,“奴婢明白了!究竟是谁想要陛下‘寂然无声’?”我换了一本奏疏,重新拿起朱笔:“你也听出来了?不过,议论和制订丧仪,本就是礼部的职责。也许是我多心了。”
银杏笑道:“既然是职责,那姑娘照规矩回复便是了。”
我淡淡道:“我回复,便是代皇帝批示的。皇帝是万民表率,绝不能明说不愿意守孝三年。不但不能直接驳回,连婉拒也不行。”
银杏一怔,不禁抿嘴一笑:“原来陛下不愿意”说着掩唇,改口道,“依奴婢看,这个时候,如果有大臣能针锋相对地再上一本就好了。不但解了陛下的困局,而且在这个节骨眼上书,圣心大悦,升官发财不是近在眼前么?”说罢自顾自地偷笑。
我瞥了她一眼:“这些年我以为你读书长进了,想不到都长在这些上面。”
银杏嘻嘻一笑:“都是耳濡目染,跟着姑娘久了,多少也明白一些。”
我哼了一声:“那你倒说说,三十六日之期将到,临时临尾的,我上哪里找这么一个人?”
银杏笑道:“奴婢说错了,姑娘可不准笑话奴婢。”
“你只管说罢了。”
银杏想了想,沉吟道:“女官可以和百官书奏往来,那都是有记档的,是公事。可是若私下递话,便是大罪了。可是姑娘别忘了,隔壁不就坐着封大人么?封大人的父亲因灾异辞官,这会儿正好上书,说不定也能像苏大人似的,再度入朝呢。”
我微微诧异:“你是越来越诡猾了。”
银杏笑道:“分明封大人就在那里坐着,奴婢自然第一个想到她了。”
我垂眸一笑,将礼部的奏疏递给她:“既这样说,就趁她不在的时候,把这本奏疏放在封大人桌子上。我且回避回避。封大人若问你,你知道怎样答么?”
银杏忙道:“姑娘放心,奴婢只说是中官糊涂,错把给姑娘看的本子拿到小书房给封大人看了。封大人是个聪明人,她一定能明白姑娘的用意。”
我微微叹息:“但愿如此,否则还得想别的法子。”说罢抬头望一望墨蓝的窗纸。
窗下的龙榻空了许久,御书房已多日不闻奏对之声了。高思谚用过的垫褥和笔墨都还在,仿佛只是回寝殿小憩一阵,依旧会回来与我远远地相对而坐。虽然长日不发一言,心境却平和满足,就像那一日在弥河边漫步。
我起身叹道:“天晚了,该去举哀了。”
数日后,封羽的上书夹在苏令的奏疏中被拿进了御书房:“庶人之孝,承顺颜色;天子之孝,惟安国家,定社稷。”“yù终三年之丧,必思所以奉宗庙社稷。今天下初定,河北伺隙,故夏待衅。西南未靖,复添吐蕃、四镇之患。边民尚未安亩,戍士常擐胄甲,正yù陛下‘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2]。”云云。
消息一泄露出去,好些官员上书反对皇帝守孝三年。于是下政事堂议论,终究还是以谅暗三旬,三十六日除服收场。
银杏得意道:“陛下能这样快亲政,得好好赏赐姑娘。三年不能说话事小,不能亲政,这天下要让给谁去?”
我淡淡道:“极小的事罢了,何必说给陛下听。他若能早些亲政,我肩上的担子也就放下了。”
银杏笑道:“那可不能,奴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