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更上一层楼 第489章 新
陈蔡老街曾经也是诸暨东部一个内涵丰富的地方,从老家的山村出来,过茅店一转弯便到了陈蔡,首先是一座洋式医院,高高的围墙,医院背后的山上还建有一个八角亭,医院为国民党少将旅长翁国华所建。
医院里有赵医师、章医师、两个女的是鲍医师和陈医师,个个都是医术较好的,什么毛病都会看,后来一个小小年纪的小陈医生,也是女的,叫陈香雅,个子高挑,理一个学生头,一早我们上学的时候,她有时候会穿个背带连衣裙出来逛马路,印象很深。
……
“为什么叫陈蔡?是不是都是姓陈与蔡的啊!”可可会问一些听起来幼稚的问题,不过童言无忌,没有人会怪她,因为她真的很小。
陈老师兴致勃勃的讲了一些家族的传承,如古老时候,因为社会环境的不稳定,时时刻刻需要防范某些强盗,因此一个村子有时候就是一支队伍,如台门屋,其实就是针对某些强盗的。
而陈蔡这样的大村子,或许就是某个家族聚居而成,而当时间长了,人就越发越多了。
不过稍微一解释,陈老师马上又讲他的正题了。
▉▉▉▉▉▉
医院没有住院部,里面很清静,我们放学回家便喜欢穿过医院,因为医院背后一口水井,用饭盒舀一勺水,一口气喝了,爽快!
医院下面便是高中同学赵小曼老师的家,她有一个在杭州工作的爸爸和一个在农村家里女党员的妈妈。因为她爸爸是黄埔军校出来的,在当时的情况下不便出面,经常看到她妈妈在为村里的工作忙碌。
三五间旧瓦屋,门前一条小溪,小溪外面的道路下面,就是陈蔡江,雨水季节,发起大水来也有漫漫汹湧的壮观。
深秋时节,卵石纵横,溪流清澈,蜿蜒曲折的盘桓其间顺势缓缓而下。两岸风景宜人,一面是沿江而筑的民居,高低有致,错落有序。炊烟袅袅,极有古意。一面是基山一脉,深秋初冬,红叶斑斓,色彩尤其赏心悦目。
每天放学回家,经常看到一个退休渔翁,静静的在同学小曼老师家门口的一个深潭钓鱼。
旁边就是一个小猪市场,很热闹,山里百姓都会挑着竹制的猪笼到这里交易,也有从嵊县山区过来交易的,记得有一年父亲的一个嵊县雅璜的朋友庆棠伯伯的夫人就曾经来买过小猪。我们家也养过几年小猪,销售得很好,买去的人家说是我们家的小猪好养,出售特别快。
过小猪市场就是称之为街了,也叫上市头,一溜的排门屋,有镶牙的,乌盆瓦器的,棕匠店,卫生院,裁缝店,裁缝店里大概有二十好几部洋车(缝纫机),那么多师傅,记得一个叫山山师傳本领是最好的!
裁缝店隔壁一条深巷一直往里走,里面庭院深深,便是启行同学的家。启行同学有一年正月里带我们一起去吃过饭,妈妈像一个大家闺秀出来的知识女性,几个姐妹都貌若天仙。
从启行同学长长的深巷出来,这里应该有一堵高墙,开得很高大的圆洞门,仿佛是城门一样,门口有个埠头,终年流水不息。
裁缝店门口一个皮匠佬,戴个老花眼镜,养一只狗狗,他一边干活,狗狗便匍匐在皮匠担子边上,高兴时便玩狗狗,"来,左脚握一握",狗狗便抬起左脚,"右脚握一握",狗狗便抬起右脚,很搞笑。
斜对面便是卖肉的肉店,买肉要起早,队伍排得很长,那个卖肉的明成师傅,一刀下去,斤量几乎不差分毫,旁边算账收钱的安法师父也是那边几斤几量唱出来,这边也几块几角几分报出来了,堪称黄金搭档!
那个年代不像现在,你要买一刀肉可以什么部位任你挑选,那个时候轮到你,只要有肉便是称心了,经常有人会空手而归,因为,你不想信,卖肉的肉店全乡镇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还要凭肉票。
然后是豆腐店,饭店,饭店里面的肉馒头和肉丝面尤其诱人。夏天,饭店门口也卖棒冰,那个时候的白糖棒冰、赤豆棒冰比起现在孙女们吃的棒冰,不知道要好吃多少倍。
据说有一年老县长何文隆戴,培磊妈妈是全县算盘笔子有名的三只罗之一,她叫石月罗,还有一个我也认识,浬浦粮站的斯彩罗,另外一只罗,却是记不起来了。
陈蔡粮站中两个员工印象最深,一个是负责碾米的大个子,很和蔼的,一个是背一根洋炮打鸟的个子小小的但腰板笔挺,喜欢据理力争的徐小。当然还有好多老员工马文龙,好友马林财。我堂兄乃信哥后来转业分配到这里任领导,还有石月罗坐过的椅子、经营过的窗口被好友吴均安的对象蒋力英占领了,世事沧桑啊!
陈蔡老街因为建水库,这里的繁星点点已经烟消云散了,数万民工在这里进行忘我的劳作,凡在陈蔡水库做过工地的民工,凡是生活在陈蔡一带的百姓,相信对陈蔡老街一定会有深深的印象。
现在的陈蔡水库已经冠名为东白湖,承担着全市一百多万人民吃水问题的重要责任,从牌头到枫桥,从大西、五洩到姚江、湄池,老百姓们都以能喝上东白湖水而自豪,这要感谢当年以石永良、董士元为班长的县委县政府领导,感谢为筹建水库的所有工作人员,感谢数万民工的艰苦奋斗,还要感谢被淹没村庄村民的无私奉献
前几天我又去陈蔡老街走了一趟,静静的村庄悄无声息,映入眼帘的还有残砖断瓦,那种车水马龙生生不息的生活气息已经品味不到了,撬开石板路上的旧石板,还能不能听到过去的声音?当然,我们这一代人,还可以生活在对以往境象的记忆里。
留下这些文字,是一种原始的记忆,文章平辅实敍的记录着我小时候对这条老街的印象,总是那么美好,那么值得回味,只是还有不少漏失,希望熟悉老街或者路过的朋友在这里留言补充相关资料。
还好,还有原来的粮站,被同学国龙兄盘下来经营,古老的陈蔡老街,居然还有这么一颗星星还在这里闪几闪几的发着自己的光彩……。
▉▉▉▉▉▉
这些很多是陈泉永老师的微信公众号人仙山民里面的文章,因为本人的意愿是歌颂家乡美,而陈老师对于老东白湖的那种感情非常深厚,建议喜欢东白湖镇历史的人可以关注陈老师的微信公众号人仙山民。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医院里有赵医师、章医师、两个女的是鲍医师和陈医师,个个都是医术较好的,什么毛病都会看,后来一个小小年纪的小陈医生,也是女的,叫陈香雅,个子高挑,理一个学生头,一早我们上学的时候,她有时候会穿个背带连衣裙出来逛马路,印象很深。
……
“为什么叫陈蔡?是不是都是姓陈与蔡的啊!”可可会问一些听起来幼稚的问题,不过童言无忌,没有人会怪她,因为她真的很小。
陈老师兴致勃勃的讲了一些家族的传承,如古老时候,因为社会环境的不稳定,时时刻刻需要防范某些强盗,因此一个村子有时候就是一支队伍,如台门屋,其实就是针对某些强盗的。
而陈蔡这样的大村子,或许就是某个家族聚居而成,而当时间长了,人就越发越多了。
不过稍微一解释,陈老师马上又讲他的正题了。
▉▉▉▉▉▉
医院没有住院部,里面很清静,我们放学回家便喜欢穿过医院,因为医院背后一口水井,用饭盒舀一勺水,一口气喝了,爽快!
医院下面便是高中同学赵小曼老师的家,她有一个在杭州工作的爸爸和一个在农村家里女党员的妈妈。因为她爸爸是黄埔军校出来的,在当时的情况下不便出面,经常看到她妈妈在为村里的工作忙碌。
三五间旧瓦屋,门前一条小溪,小溪外面的道路下面,就是陈蔡江,雨水季节,发起大水来也有漫漫汹湧的壮观。
深秋时节,卵石纵横,溪流清澈,蜿蜒曲折的盘桓其间顺势缓缓而下。两岸风景宜人,一面是沿江而筑的民居,高低有致,错落有序。炊烟袅袅,极有古意。一面是基山一脉,深秋初冬,红叶斑斓,色彩尤其赏心悦目。
每天放学回家,经常看到一个退休渔翁,静静的在同学小曼老师家门口的一个深潭钓鱼。
旁边就是一个小猪市场,很热闹,山里百姓都会挑着竹制的猪笼到这里交易,也有从嵊县山区过来交易的,记得有一年父亲的一个嵊县雅璜的朋友庆棠伯伯的夫人就曾经来买过小猪。我们家也养过几年小猪,销售得很好,买去的人家说是我们家的小猪好养,出售特别快。
过小猪市场就是称之为街了,也叫上市头,一溜的排门屋,有镶牙的,乌盆瓦器的,棕匠店,卫生院,裁缝店,裁缝店里大概有二十好几部洋车(缝纫机),那么多师傅,记得一个叫山山师傳本领是最好的!
裁缝店隔壁一条深巷一直往里走,里面庭院深深,便是启行同学的家。启行同学有一年正月里带我们一起去吃过饭,妈妈像一个大家闺秀出来的知识女性,几个姐妹都貌若天仙。
从启行同学长长的深巷出来,这里应该有一堵高墙,开得很高大的圆洞门,仿佛是城门一样,门口有个埠头,终年流水不息。
裁缝店门口一个皮匠佬,戴个老花眼镜,养一只狗狗,他一边干活,狗狗便匍匐在皮匠担子边上,高兴时便玩狗狗,"来,左脚握一握",狗狗便抬起左脚,"右脚握一握",狗狗便抬起右脚,很搞笑。
斜对面便是卖肉的肉店,买肉要起早,队伍排得很长,那个卖肉的明成师傅,一刀下去,斤量几乎不差分毫,旁边算账收钱的安法师父也是那边几斤几量唱出来,这边也几块几角几分报出来了,堪称黄金搭档!
那个年代不像现在,你要买一刀肉可以什么部位任你挑选,那个时候轮到你,只要有肉便是称心了,经常有人会空手而归,因为,你不想信,卖肉的肉店全乡镇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还要凭肉票。
然后是豆腐店,饭店,饭店里面的肉馒头和肉丝面尤其诱人。夏天,饭店门口也卖棒冰,那个时候的白糖棒冰、赤豆棒冰比起现在孙女们吃的棒冰,不知道要好吃多少倍。
据说有一年老县长何文隆戴,培磊妈妈是全县算盘笔子有名的三只罗之一,她叫石月罗,还有一个我也认识,浬浦粮站的斯彩罗,另外一只罗,却是记不起来了。
陈蔡粮站中两个员工印象最深,一个是负责碾米的大个子,很和蔼的,一个是背一根洋炮打鸟的个子小小的但腰板笔挺,喜欢据理力争的徐小。当然还有好多老员工马文龙,好友马林财。我堂兄乃信哥后来转业分配到这里任领导,还有石月罗坐过的椅子、经营过的窗口被好友吴均安的对象蒋力英占领了,世事沧桑啊!
陈蔡老街因为建水库,这里的繁星点点已经烟消云散了,数万民工在这里进行忘我的劳作,凡在陈蔡水库做过工地的民工,凡是生活在陈蔡一带的百姓,相信对陈蔡老街一定会有深深的印象。
现在的陈蔡水库已经冠名为东白湖,承担着全市一百多万人民吃水问题的重要责任,从牌头到枫桥,从大西、五洩到姚江、湄池,老百姓们都以能喝上东白湖水而自豪,这要感谢当年以石永良、董士元为班长的县委县政府领导,感谢为筹建水库的所有工作人员,感谢数万民工的艰苦奋斗,还要感谢被淹没村庄村民的无私奉献
前几天我又去陈蔡老街走了一趟,静静的村庄悄无声息,映入眼帘的还有残砖断瓦,那种车水马龙生生不息的生活气息已经品味不到了,撬开石板路上的旧石板,还能不能听到过去的声音?当然,我们这一代人,还可以生活在对以往境象的记忆里。
留下这些文字,是一种原始的记忆,文章平辅实敍的记录着我小时候对这条老街的印象,总是那么美好,那么值得回味,只是还有不少漏失,希望熟悉老街或者路过的朋友在这里留言补充相关资料。
还好,还有原来的粮站,被同学国龙兄盘下来经营,古老的陈蔡老街,居然还有这么一颗星星还在这里闪几闪几的发着自己的光彩……。
▉▉▉▉▉▉
这些很多是陈泉永老师的微信公众号人仙山民里面的文章,因为本人的意愿是歌颂家乡美,而陈老师对于老东白湖的那种感情非常深厚,建议喜欢东白湖镇历史的人可以关注陈老师的微信公众号人仙山民。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