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最新章节 >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502章 又一个总兵

  经过火烧太监府和锦衣卫衙门之后,琼海军的名头在南京城无人不知,刘烨一度还成了可止小儿啼哭的人物。

  原本在刘烨面前颇有优越感的复社诸人也改变了对武人一贯的看法,原来一个武将可以强大到一手改变整个南京的权力格局,三巨头之一的镇守太监一夜之间就灰飞烟灭了,不仅倒台,连**都消亡了。虽然他们不是太清楚刘烨能够如此张扬的底气所在是因为自身强大的武力和粮饷不受制于人等因素,但不影响复社对刘烨和琼海军作出一个全新的判断。

  在刺杀事件的第三天,张溥主动上门,“屈尊”到军营拜访刘烨。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以张溥的名望,这种情况是从未有过的。

  张溥出身贫寒,但年幼好学,有神童之称。于天启四年开始结社评论时政,博得名望,起初取名为应社,后来改为复社,成员最多时高达三千余人;天启六年参与苏州抗税暴动,撰写《五人墓碑记》,痛斥阉党,名动天下;崇祯元年,“组织群众”驱逐九千岁魏忠贤的心腹、阉党骨干顾秉谦,从此成为天下士子当中的天皇巨星!复社的声势也从此震动朝野,号称是“春秋之集,衣冠盈路”,“一城出观,无不知有复社者”。其影响力遍及南北各省,走到哪里都是万人空巷,拥趸粉丝无数。

  成名之后,他不肯按部就班地出仕熬资历升官,而是企图一步登天,借广收门徒以控制士林、把持科场,最终达到左右政权之目的,并且一度接近成功,连当时首辅周延儒都被他捏住了把柄,不得不惟命是从,按照张溥给出的名单,何人重用,何人罢官,悉数照办。直到周延儒被温体仁弄下台之后,这种奇葩现象才停止。即便如此,张溥区区一介没有任何实际职务的“民间意见领袖”,在乡野之中遥控朝廷,以闲人之身执掌天下,在家遥控操纵朝堂决策,决定官员任免,把大明天下视为掌中玩物,也算是空前绝后了。

  周延儒倒台后,继任的首辅温体仁自然不会像前任一样对复社和张溥唯唯诺诺,处处与东林党针锋相对,是张溥的眼中钉,张溥此次来访,主要目的就是借助琼海军的势力和财力帮助周延儒起复、打垮温体仁。

  刘烨倒是没有怠慢这位名人,亲自出面接待:“天如先生大驾光临,蓬荜生辉。”

  二人互相客套一番坐定后,张溥先是恭维了一番刘烨,“杀伐决断”,“铲除阉党余孽,为金陵除去一害”,大快人心。

  刘烨笑而不语,对于张溥的恭维,他觉得其逻辑很可笑,也有些反感。

  他和常昆纯属个人恩怨,起源于苏州生丝买卖,经过洪武门一战后矛盾加剧,然后我整垮你、你再刺杀我,冲突达到顶峰后,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仅此而已。他从未想过背负什么“铲除阉党”的伟光正使命,常昆不过就是个贪婪的太监,与前朝“九千岁”魏忠贤毫无瓜葛,更谈不上什么“阉党余孽”。对于这种动不动扣帽子的行径,刘烨很不屑。

  不过他也知道张溥是靠着与“阉党”斗争博得名声的,和太监有种天然的敌对,这么想的话,也能捏着鼻子理解。

  作了一番铺垫之后,张溥慢慢把话头引向对当朝首辅温体仁的攻讦,“温长卿身为百官之首,却党同伐异,大肆迫害东林一脉,政事上碌碌无为、尸位素餐,不配坐在首辅之位……”

  刘烨皱起了眉头,问道:“那么天如先生觉得该怎么做?”

  张溥打起精神,透露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如果平南伯愿意助一臂之力,助我恩公周延儒起复,他日重登首辅之位,定当厚报。”

  刘烨明白了这位士林领袖的意思,想通过他的帮助,实现前任首辅周延儒起复的目的。看来对方仍然念念不忘“在乡野之中遥控朝廷,以闲人之身执掌天下”的追求,想要凭借自己的奔走,操控内阁的更迭,影响朝政。

  问题是,他才通过方正化方太监私下和温体仁结成同盟关系,不可能去拆台。至于温体仁是否碌碌无为,是否“迫害”东林党,与他何关?他所需要的,不过是首辅这个位置能够提供的政治上的便利,谁做首辅,对他来说并不重要。再说了,东林党大权在握,对他和琼海军而言,未必是好事。温体仁贪图权位,更容易掌控,而这些东林党人除了党争,历史上并没有出色的政绩,明朝之所以灭亡,朝堂之上永无止境的内讧和消耗也是原因之一。

  刘烨很清楚自己要得是什么,也清楚东林党和复社是什么货色,所以直接拒绝了张溥的提议。

  “我只是个武将,不懂朝堂之上的这些弯弯绕绕,更不敢插手首辅更迭这样的事,还请天如先生另寻高明。”

  张溥没想到敢只手把南京镇守太监拉下马的平南伯居然自称胆小怕事,一时愣住了。随即反应过来,这就是委婉的拒绝了。他是个心高气傲的人,不愿再说下去,直接起身告辞。

  走到门外,张溥回头望了一眼,冷哼一声,心想:给你机会不把握,不识抬举,日后定要你好看。

  随着时间流逝,镇守太监倒台一事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琼海军继续按部就班组织流民的迁运,也到了尾声阶段,离开南京,返回临高进入了倒计时。

  崇祯九年八月,凭借“扬明”号的快船惊人的速度,负责“捐饷”一事谈判的户部、兵部官员返回京城得到了确定的指示后,半个月后又回到了南京。

  为首的官员仍然是兵部右侍郎程立,他带来了谈判的筹码:朝廷同意了刘烨提出的两个条件,一年内不调琼海军剿流寇,并且任命梁小明为登州总兵。琼海军拥有了第二个总兵的官职。。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