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2章 阳谋
历史如河水般慢慢流淌前行。
一如百里仲华所料,诸国竞相纷争流民归属,一时间竟然成了一种热潮。
大国带动小国,一国带动另一国,秦陈的流民在众多国家瓜分之下,各国分配到的寥寥无几,完全不用担心以往的流民暴动。
说到底,就算张培青再聪明又怎么样?
就算她去投奔楚国不投奔他们又怎么样?
现在楚国吃肉他们诸国不照样能跟着喝汤。
只怕聪慧如张培青,面对现状也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看着楚国的利益被瓜分。
秦陈战事还在持续,楚国不出手,其他国家只能眼睁睁看着,看着秦国一步步蚕食陈国,看着秦国一点点在世人面前崭露头角。
对于这件事情,齐国保持沉默。
秦国壮大,首当其冲的是楚国,楚国都不吭声,他齐国自然乐的坐山观虎斗。
然而秦陈的战事还不是热点。
真正的热点,是韩国。
众所周知,韩国就是一个落魄小国,全因为出了一个百里仲华,兢兢业业一直呕心沥血的扶持韩国,才有了韩国今天的成就。
可是,就在前不久,传出消息说,当初伐赵的背后主谋其实不是张培青,而是百里仲华。
消息如同浇入油锅的水,一下子就炸开了!
张培青伐赵一事引得天下震荡,三大国之一的赵国在她挥手之间就此破灭。现在忽然传出风声,这件事情竟然是百里仲华干的,叫人不可思议不敢置信之时,又多了一丝丝的狐疑。
这种动辄乱天下的计谋,当今世上,除了张培青,就是百里仲华。
假如真的不是张培青,那么或许……
可是,既然不是张培青,当初为什么计谋会从楚国而出?为什么楚国会积极参加伐赵?
人们的疑惑的同时,忽然想起来,曾经楚国邀请过韩国,出兵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
那时候,楚、魏、秦三国联手,足以荡平赵国,可是忽然莫名其妙多加了一个额外的韩国瓜分利益,当时很多人想不通这一点,现在看来似乎——
通了。
就在众多疑点纷杂扑朔迷离之际,又一条火爆消息以压倒性之势覆盖了一切。
赵拓疆死了。
——
院子里,张培青面色铁青地盯着手中的帛书。
“赵拓疆死了?”
她有些不可置信地喃喃自语,“死了?”
明明不久前才通过信,明明不久前他才说过下次要请她一起逗蝈蝈,请她赏花看月,请她品尝他最新研制的怀粮酒。
……死了?
不是搞笑的吧?
赵拓疆那种白痴型的小白贵公子,怎么可能说死就死?
她有点想笑,可是看着手中的帛书,僵硬的脸却无论如何都笑不出来。
这是赵拓疆亲笔所写。
上面清清楚楚写明了他的计划。
一个十分周密甚至叫人毛骨悚然的计划。以他的命为棋子,把百里仲华连同韩国一起拖下水,万劫不复,永不超生。
所以说,这就是他用来回报她,所想出的计谋吗?
因为看穿她和百里仲华之间的纠葛,所以用这种极端的方式,用这种疯子一样的变态的方式,不把自己性命当回事儿,就这般随意的算计进去了?
春日的阳光照耀在面颊上,她却感觉到刺骨寒意。
赵拓疆,真是一个疯子。
一个不折不扣的疯子!
也是,当初他既然能亲手荡平自己的母国,现在干出这样的事情似乎也并不奇怪。
只是,凭什么打着为了她张培青的旗号?
谁叫他这般擅作主张的?
是谁叫他随意更换她的计划?
他以为这么做她就会心怀感念一辈子感激?
还是说他以为派暗卫保护她,以为动用赵国人手帮助她探查消息解决问题,以为他每次傻了吧唧的千里迢迢送蝈蝈送小玩具过来,她张培青就会感恩他?
她胸腔微微震动,那是鄙夷与讥讽的嗤笑。
她笑的几乎眼泪都要出来了。
真是太搞笑了。
这种蠢货,死了也是自己作的。
活、该。
张培青将手中的帛书用力的狠狠的捏成团,柔软的丝帛堵塞在掌心,好似紧攥了刀子,格外硌手。
她仰头凝望天空,湛蓝干净,仿佛那人纯净的眼眸。
不,她不会相信赵拓疆会为了她而死。
或许他只是觉得世界太没意思了。
他那样玩世不恭的人,在完成了荡平赵国的心愿之后,应该没什么活着的原因了了吧。所以才会以这种方式终结,所以才会这样毛毛草草终结。
肯定是这样。
肯定是这样。
——
赵拓疆死在韩国,据说是为了替覆灭的赵国报仇雪恨,最终失败被韩国人所杀。
他的遗言是,杀了百里仲华,荡平韩国,光复大赵,一血前仇。
光复赵国,大概是没有可能了。
但是杀掉百里仲华,扰乱韩国,继而通过别的国家之间的争斗除掉韩国,似乎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事情。
至于伐赵计谋从楚国流出这件事情,大抵张培青只能算个从犯。当初赵国意图攻打魏国,结果被联手算计。
魏国才是主力军,楚国只是个帮忙的。
但是为什么结果楚国受到的冲击最大呢?
指不定就是谁在背后推动。
这个人,现在看来很有可能就是百里仲华。
韩国人把计谋送给楚国,借着楚国的手杀人,作为回报,韩国也要参加战事瓜分赵国。
多么合情合理的分析。
张培青只是一枚棋子,真正操盘手,是韩国背后人百里仲华。
赵拓疆给了世人真相,不管相信不相信,赵国人都得相信。
赵国人都相信了,天下其他人还有怀疑的理由吗?
既然全天下人都相信了,那么,赵国覆灭一事,有冤抱冤有仇报仇。归根结底,似乎和张培青和楚国并没有太多关系。
再说了,哪怕是从复仇角度,韩国也比楚国好对付多了不是吗?
一如百里仲华所料,诸国竞相纷争流民归属,一时间竟然成了一种热潮。
大国带动小国,一国带动另一国,秦陈的流民在众多国家瓜分之下,各国分配到的寥寥无几,完全不用担心以往的流民暴动。
说到底,就算张培青再聪明又怎么样?
就算她去投奔楚国不投奔他们又怎么样?
现在楚国吃肉他们诸国不照样能跟着喝汤。
只怕聪慧如张培青,面对现状也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看着楚国的利益被瓜分。
秦陈战事还在持续,楚国不出手,其他国家只能眼睁睁看着,看着秦国一步步蚕食陈国,看着秦国一点点在世人面前崭露头角。
对于这件事情,齐国保持沉默。
秦国壮大,首当其冲的是楚国,楚国都不吭声,他齐国自然乐的坐山观虎斗。
然而秦陈的战事还不是热点。
真正的热点,是韩国。
众所周知,韩国就是一个落魄小国,全因为出了一个百里仲华,兢兢业业一直呕心沥血的扶持韩国,才有了韩国今天的成就。
可是,就在前不久,传出消息说,当初伐赵的背后主谋其实不是张培青,而是百里仲华。
消息如同浇入油锅的水,一下子就炸开了!
张培青伐赵一事引得天下震荡,三大国之一的赵国在她挥手之间就此破灭。现在忽然传出风声,这件事情竟然是百里仲华干的,叫人不可思议不敢置信之时,又多了一丝丝的狐疑。
这种动辄乱天下的计谋,当今世上,除了张培青,就是百里仲华。
假如真的不是张培青,那么或许……
可是,既然不是张培青,当初为什么计谋会从楚国而出?为什么楚国会积极参加伐赵?
人们的疑惑的同时,忽然想起来,曾经楚国邀请过韩国,出兵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
那时候,楚、魏、秦三国联手,足以荡平赵国,可是忽然莫名其妙多加了一个额外的韩国瓜分利益,当时很多人想不通这一点,现在看来似乎——
通了。
就在众多疑点纷杂扑朔迷离之际,又一条火爆消息以压倒性之势覆盖了一切。
赵拓疆死了。
——
院子里,张培青面色铁青地盯着手中的帛书。
“赵拓疆死了?”
她有些不可置信地喃喃自语,“死了?”
明明不久前才通过信,明明不久前他才说过下次要请她一起逗蝈蝈,请她赏花看月,请她品尝他最新研制的怀粮酒。
……死了?
不是搞笑的吧?
赵拓疆那种白痴型的小白贵公子,怎么可能说死就死?
她有点想笑,可是看着手中的帛书,僵硬的脸却无论如何都笑不出来。
这是赵拓疆亲笔所写。
上面清清楚楚写明了他的计划。
一个十分周密甚至叫人毛骨悚然的计划。以他的命为棋子,把百里仲华连同韩国一起拖下水,万劫不复,永不超生。
所以说,这就是他用来回报她,所想出的计谋吗?
因为看穿她和百里仲华之间的纠葛,所以用这种极端的方式,用这种疯子一样的变态的方式,不把自己性命当回事儿,就这般随意的算计进去了?
春日的阳光照耀在面颊上,她却感觉到刺骨寒意。
赵拓疆,真是一个疯子。
一个不折不扣的疯子!
也是,当初他既然能亲手荡平自己的母国,现在干出这样的事情似乎也并不奇怪。
只是,凭什么打着为了她张培青的旗号?
谁叫他这般擅作主张的?
是谁叫他随意更换她的计划?
他以为这么做她就会心怀感念一辈子感激?
还是说他以为派暗卫保护她,以为动用赵国人手帮助她探查消息解决问题,以为他每次傻了吧唧的千里迢迢送蝈蝈送小玩具过来,她张培青就会感恩他?
她胸腔微微震动,那是鄙夷与讥讽的嗤笑。
她笑的几乎眼泪都要出来了。
真是太搞笑了。
这种蠢货,死了也是自己作的。
活、该。
张培青将手中的帛书用力的狠狠的捏成团,柔软的丝帛堵塞在掌心,好似紧攥了刀子,格外硌手。
她仰头凝望天空,湛蓝干净,仿佛那人纯净的眼眸。
不,她不会相信赵拓疆会为了她而死。
或许他只是觉得世界太没意思了。
他那样玩世不恭的人,在完成了荡平赵国的心愿之后,应该没什么活着的原因了了吧。所以才会以这种方式终结,所以才会这样毛毛草草终结。
肯定是这样。
肯定是这样。
——
赵拓疆死在韩国,据说是为了替覆灭的赵国报仇雪恨,最终失败被韩国人所杀。
他的遗言是,杀了百里仲华,荡平韩国,光复大赵,一血前仇。
光复赵国,大概是没有可能了。
但是杀掉百里仲华,扰乱韩国,继而通过别的国家之间的争斗除掉韩国,似乎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事情。
至于伐赵计谋从楚国流出这件事情,大抵张培青只能算个从犯。当初赵国意图攻打魏国,结果被联手算计。
魏国才是主力军,楚国只是个帮忙的。
但是为什么结果楚国受到的冲击最大呢?
指不定就是谁在背后推动。
这个人,现在看来很有可能就是百里仲华。
韩国人把计谋送给楚国,借着楚国的手杀人,作为回报,韩国也要参加战事瓜分赵国。
多么合情合理的分析。
张培青只是一枚棋子,真正操盘手,是韩国背后人百里仲华。
赵拓疆给了世人真相,不管相信不相信,赵国人都得相信。
赵国人都相信了,天下其他人还有怀疑的理由吗?
既然全天下人都相信了,那么,赵国覆灭一事,有冤抱冤有仇报仇。归根结底,似乎和张培青和楚国并没有太多关系。
再说了,哪怕是从复仇角度,韩国也比楚国好对付多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