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玄幻魔法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四百零六章 智者的下场

  苏格拉底是怎么死的?是被人民杀死的。想不到吧,这个人间最大的智者,死在最熟悉他的人民手里。

  有人据此推断,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这个逻辑有点对不起苏格拉底,他白死了。按他提出的逻辑方式,他的死,只能证明人民也会犯错误。或者说,有时候,群众的眼睛也是糊涂的。

  如果这个论证成立,西方一人一票制的民主,肯定有问题。

  那么,中国古代最聪明的人呢?估计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他们规避了这种多数人的暴力。

  比如老子,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聪明的人,对他的记载,大约只有孔子与他见面后的话。当然,那些话是劝孔子隐退的意思,我想,老子的劝告是真诚的。

  老子跑了,虽然留下一部《道德经》,但他确实跑了,不管隐藏还是潜伏,人们找不到他,也就没有审判他的机会。

  孔子没跑,还想做事,周游列车,遇到的总是绝大多数的反对的声音,他没办法,以另一种形式躲藏起来写《春秋》,或者教书。

  他估计缺乏离开社会独立生活的技能,跑不掉,跑了是要饿的。因为他受困于陈蔡时,就有饥饿的危险。我断定,他没有隐居离世生存的技能。

  既然不能跑,就不做出头露面的事吧,教书和写书,不烦别人,大概就不能被群众审判吧。

  当然,他的生命保全,还有一个因素,他的弟子比较强大,人数众多,起到了保护他的作用。要不然,他估计也死得惨。

  他号称有三千弟子,这些人可不是吃素的。至少,为了老师,可以掀翻一个国家。再加上,孔子老了后,也不参与社会活动了,大家也懒得跟这样一个退休在家的老人为敌。

  他的弟子中,有执政的季氏的家臣冉有,担任着相当于国务院秘书长的职务,通风报信,在领导面前解释说情,是没问题的。

  他的弟子中,有勇猛的子路。曾经有一个国家要与鲁国谈判,说政府不派代表也可以,子路来,我就认可了。可见子路对一个百乘之国甚至千乘之国的,军事影响力。这种力量,也吓阻了大部分政治投机分子和普通群众,对孔子的嫉妒报复行为。

  当然,他最聪明的弟子中,有子贡。在历史上所有的纵横家或者战略家外交家中,子贡可是鼻祖。历史上,子贡一出,天下大乱。为了救鲁国,他出来使用计谋和游说,居然让五个国家打了起来。

  这种聪明弟子在侧,一般国家和人民是不敢动他的。

  所以,按智者的聪明程度排序,老子孔子之后,估计是子贡了。

  但是,子贡还是一个其名的商人。他据说运用信息不对称手段,开办了民营企业,搞长途贩运盐巴,居然成为天下首富。但他成为首富过后,总是搬家,让人找不到他。他这也是一种隐退手段我只是赚点钱好玩,与你们吃政治饭的人,不抢饭碗。

  子路属于二等聪明的人,所以死在自己的勇武上。凭借聪明想打天下,危险系数很高。尤其对有理想有底线的人来说,与邪恶打交道,总会吃大亏。兵者,诡道也,子路不是不懂,但他总是不屑,不使用诡道。这点比不上子贡油滑,所以死得快。估计,孔子跟他讲的道德,他听得太多,他信了,他认真了,认真,他就输了。

  与子路这个流派相同的二等聪明人,比如商鞅,也是这样。以为掌握了富国强兵的道理,就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其实,你只是改变了一个国家的政策,却改变不了人性。

  后来的张良,再现代的刘帅,都是靠提前退休来保全自己的。他们有能力有头脑,更了解人性,有生存的技能。

  当然,张良是道家人物,祖师爷的教导肯定是读过的。但刘帅的提前退休,估计与他的经历有关。那样一个从苏联回来的军事天才,报着巨大的热情,在万县进行武装斗争。战争已经打赢了,当然,他在面对这些小角色时,赢是肯定的。但因为一颗流弹,差点要了他的命。他垂危之际,是被人担进过阎王殿的,那是一次生死的洗礼,那是一次神圣的教化。

  那是他思想境界的一次飞跃,后来才做出做手术不打麻药的决定。他本来只是个聪明人,从那以后,就变得有大智慧了。

  传说,古希腊还有个智者,他采取了另一种办法。这个智者叫什么名字,大概不清楚了。但当时,他确实是很聪明的。

  有一天,他用自己的一头牛,换了别人一只羊。人人都笑他,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而他却说,太聪明了活得太累,有时傻一下,反而轻松愉快些。

  以前我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现在大约是有点懂了。

  智者所面对的,是强大的人性。

  普通人的人性,终究是贪婪的,总想做一本万得的事。把所有难题推给智者,智者如果解决了,那是应该的,你是聪明人嘛。如果没解决,就恨不得把智者千刀万剐。

  比如普通人拜菩萨,总是拿一两个苹果丢一两块钱,点一柱香,求菩萨保佑升官发财c健康长寿。付出少希望得到多,这就是人性。菩萨在做亏本生意,但他是智者,何必跟我们小老百姓计较,拜菩萨的普通人,总会这么想。

  如果成了,还好说。如果没成,内心肯定是怨恨的。什么菩萨不灵了,贪污了我的贡果啊,这种腹诽肯定是有的。更有甚者,会动拆庙灭佛的念头。

  历史上有几次灭佛的运动,都是这种怨恨被激化的后果。当然,智者千虑c必有一失,失就得承担巨大的后果,因为你是智者,你有可能迎接审判和死亡。

  孔子也知道,君子之过,天下人都看得见。但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可见,他是个勇士。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是,嫉妒。嫉妒是人的天性,这种天性是人与人竞争产生的。在远古时代,人们获得的食物或者的权利是很有限的。

  食物少,就得分配,有人多了,就有人要饥饿,这种饥饿与多寡的联系,让人们自然产生了一个专有的感情,嫉妒。性权利是权利最初的源头,但即使在一个男女数目相当的部落里,也因女性的选择性,以及孕期经期的拒抗性,导致男人的性需求,在总体上,总是处于不可充分满足的状况。那么,那些需求不被满足的个体,看到被满足的,就产生了敌视和嫉妒。

  苏东坡就是太聪明,太展露了,于是,就受到了嫉妒。本来,他早期的政敌王安石并不嫉妒他,毕竟王安石也是大人物,气度还是有的。但王的手下,却不一样了,嫉妒地编造故事,皇帝身边的人也这样,编造于他不利的谎言。

  谎言多了,就成真了。三人成虎,是群众的力量。苏东坡作为读书人太耀眼了,如果不把他搞下去,有他这个学霸在,我们这些二流学生,怎么有可能拿第一名?

  应该说,智者没有满足普通人万无一失的期待本万利的要求,受到怨恨,还不至于受到杀生之祸。但他对二流人才的嫉妒,却形成了四面围攻的局面,他就难以招架了。二流人才鼓动怨恨的群众,给予智者审判并处决,是智者的归宿。

  有鉴于此,许多隐居者,给我们提示,中国最聪明的人,已经给自己找好了归宿。

  还有一个原因,让智者始终处于与大众为敌的状态,就是不被理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是最常见的现象。

  一个人,不计功名利禄地为皇帝做事,连皇帝都会怀疑,这人有什么动机。也不是没有先例,当年的王莽就是这样的伪君子。

  但许多人只是为了天下利益才出山的,根本与功名无关,他们如果不尽早隐退,死得也很惨。刘伯温就是其中之一。

  当年有一个特别聪明的人,叫郭子仪,已经名满天下,功高盖主,所有荣誉加身,皇帝都不知道拿什么来赏赐他了。他知道,世间的荣华如此繁荣,他就要走到头了。

  他就提出隐退,但名声太大,毕竟退不了。你要退下,但拉着你,拜访你的人太多,你无法回避。怎么办?他装傻,他装着好钱好色,养着戏班子,美女成群,装出一幅陶醉在温柔乡,胸无大志的状态,让皇帝放心。

  与此相似的人,还有一个,辛弃疾,美女香车c华丽庄圆,也只不过是给皇帝装出一幅胸无大志的样子,保全自身。故意把自己的理想弄脏,他就高兴了吗?收复旧山河的理想,从来没从他的情感中跑掉,他其实总在痛苦里。

  人们对自己不理解的事情,总怀着一种恐惧,尤其是对能力超群的人,恨不得除掉他,自己才能安心。

  我在想,那些聪明智慧的人,如果仅凭智商和学识,肯定不会超群的。比如,一个班上的学霸,只比第二名总分高一两分,算不上超群。但750分的总分,他总比第二名高出好几十分,并且不费力,总是这样保持着巨大的优势,肯定与他认识的维度有关。

  降维打击的意思我比你认识的方式,多一个维度。

  有些东西是努力可以达到的,有些维度的差异,无论你如何努力,你都赶不上。

  比如,对地形的了解,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登高望远。于是,人们努力地爬山,企图站在山的最高处,看到尽可能远的风景。

  爬山是个体力活,但只要你天生体力好,并且持续不断的努力,你是可以到顶点的。当你穷其一生的努力到了顶峰后,你才发现,山外有山,你看到的,只不过是更远更多的山。

  但是,有天才,他仿佛是坐在飞机上或者在云端上看这个世界,他看见了群山平原河流和大海。这种层次,对那些只会努力爬山的人来说,就是降维打击。

  但他不能叙述,只为,那些爬山的人,根本不知道大海。井底之蛙,无法理解天的广阔。所以,你描述了自己的境界,却不被理解。笨的人总不承认自己笨,他的理由是,你在骗人。

  骗人是有罪的,所以你该死。

  群众是看得见山的,知道有人爬上了山顶,群众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所以群众相信那些二流的嫉妒者,群众的眼光总是那么自信,所以,判决你死,是集体的意志。

  想带领群众,就得假装离群众不太远。当然,利用群众愿意相信的假话,欺骗群众,这一招希特勒用过,很好使。

  关于思维模式的突破,我曾经看过一些资料,有一些启发。

  比如,我们普通人的思维中,是容忍不了碎片化的。也就是说,有整体性的洁癖。比如我们看到太空,总是把空的部分想象成蓝色的背景。

  庄子以疑问的方式告诫过群众,但群众不细想,没能力想,也不相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实,天没有颜色的,宇航员告诉我们,天没有颜色。但我们的认识习惯,喜欢脑补那些我们没看见的东西。这叫塔西陀陷井。

  脑补的东西是虚假的,但我们习惯于相信它。我们认为,碎片化的东西,肯定可以圆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如果没有形成整体,我们用想象把它补全。就像贴瓷砖,必须严丝合缝,我们心理才会舒服。

  但有智者告诉你,世界是碎片化的,你肯定接受不了,因为这会给你造成痛苦。

  我在乡中时,经常拿第一,还经常有考上好大学的幻想,很是美妙。但到县中,听到二娃与宿舍同学对答案时,才知道自己成绩有多差,那时,我感受的是痛苦。毕竟我是读过书的,还相信有高人,毕竟那是二娃,我愿意相信他比我学得好。

  但普通群众,是不愿意相信智者的答案的。因为,谁愿意承认自己笨呢?你的聪明我学不会,我就当你是骗子。

  有的人最爱以自己的偏好脑补的。比如那个餐馆老板,以老江湖自居,他先用脑补把我看成作家。但事实接触多了,才否定自己的判断。那个领班,把我脑补成一个等待恋人的人,被我亲口否定。

  将心比心,是普通群众理解别人的方法。但在高手面前,这一套是行不通的。

  当年,爱因斯坦就遇到过这种麻烦,因为相对论太过离奇,其他物理学家理解不了,就骂他是骗人的。伽利略也遇到过这种困境。

  我们承认,连先哲们都说过,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或者佛陀也说过,有因就有果。但是,他们所说的联系方式和因果的作用机理,我们理解不了。我们总是按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或者说按我们理解得了的方式,来脑补这种联系。

  按人民喜欢的方式,可以带领人民成就社会事业。但智者知道,这会把人民带偏,因为道路的真相不是这样的。但如果要按真相带领人民,人们理解不了,就不相信你,你还是干不成事。

  所有智者,无法超越时代和那时代的人民,如果想做事,就说些假话。如果想求真,就得装糊涂或者隐退于山林。

  项羽太厉害了,他的部将追不上他,所以犯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刘邦不这样,他总是欺骗群众,结果,得了天下。

  为什么刘邦总是在欺骗群众呢?至少,他对他的部将是欺骗的。原来说好了,成就天下后,裂土分封。成功之前,他确实摆出一幅兄弟一起,有福同享的姿态,礼贤下士的姿态。

  但成功以后,马上变脸,不卦异姓王,把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当成敌人。比如韩信,就吃了这个亏。

  太平天国李自成,吹嘘要建立耕者有其田,共享财富的大同社会。群众跟着他出生入死,结果在南京称帝过后,把土地收归国有,自己占有上千名女性,不顾义军普通士兵的需求。

  鼓动群众的最好办法,历史来看,主要有三点。第一点,劫富济贫。这是政治的基本功能,也就是收入调节功能。第二点,人人平等。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吴广,在势力扩大后,也开始腐化了。与洪秀权所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一样,最后的结果就是我有一切,你们什么都没有。李自成也一样。第三点,道德治国。道德的判断标准是很奇怪的,因为是一个主观判断,可以随意扭曲,所以,这个口号,是所有搞政治的人,最喜欢用的。

  这些东西,很受老百姓欢迎,当然也激励着他们前赴后继。

  如果按“劫富济贫”的思路来看,表面上达到了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目的。穷人本来就没什么财富,所以这种方法是符合人性的期待的。

  但它有两个可能的后果。第一个后果,如何保证你得到天下后,穷人能够分得更多的财产?在我看二十四史的经历中,我觉得一句话最能够形容。

  “城头变幻大王旗”,鲁迅先生不愧是拿手术刀出身的,看问题透彻。打倒旧皇帝,老百姓以为自己要得到皇宫的珍品了,结果,皇宫的珍品,被新皇帝占了。你原来是谁,今后还是谁,尽管你为此死去了许多兄弟。

  第二个后果,如果频繁地这样进行财富再分配,或者新皇帝建立了一个经常平衡财富的机制。如果动作小了,百姓不满意。如果动作大了,富人不满意。不大不小,大家都不满意。

  如果照顾大多数人意见,像有人鼓吹的那样,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如果当真了,频繁进行大力度分配,那么就难以产生富人了。毕竟,努力的后果是为别人挣的。资本积累和再生产变得划不来,于是,整个社会变得贫困。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你上哪儿度灾荒?

  贫富是个相对概念,而整个社会总财富的下降,却是令人恐怖的现象。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整天讲分配的人,有许多人是有私心的,要么是被人的鼓吹所利用。其实,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是生产。

  所谓平等,这也只是个理想。人性差不多的,人长得也差不多。但要说人生而平等,大概说得过去。但人人一样,就不讲道理了。每个人的禀赋不同,所以生而不太平等。一个班上,总有成绩的好坏,总有体魄的差异。所以,要求结果平等,简直有点不顾事实。

  四海之内皆兄弟,那么结果就是,兄弟这个词不值钱了。为什么?物以稀为贵嘛。

  关于道德治国,评价标准各异,根本不值得谈论。以工厂为例,如果说某个人道德好,可以给他评个好人奖,仅此而已。这种人要当领导,恐怕无法管理下属的。老好人管天下,是不可能的。因为管理总要得罪人,得罪人,就得到了道德上的负面评价。

  没有客观标准的评价体系,可以丢掉,因为人人都有私心,尤其在评价别人的时候。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起势的时候轰轰烈烈,落幕的时候也土崩瓦解。纯粹农民起义,成事的人很少,大致上有刘邦c朱元璋等几个。

  为什么?只是因为他们背后有高人,甚至是智者。

  刘伯温就是站在朱元璋背后的高人。当然,他算不上智者,因为他没及时按智者的既定路线,迅速隐退。

  智者是通晓人性与大道的人,他们出现的时候,是天下大乱的时候,他们离开,是因为天下已经太平。他们不仅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刘邦背后有四个高手,萧何c韩信,这是打天下的高手。张良c陈平,这是治天下的神人。张良的事所有人都熟悉,但陈平是个道家人物,大家也许不太清楚。我看了陈平的传记,这个人周易学得好,奇正之法很厉害,当然也非常会预测。

  他的预测水平,已经准确说出四十年之后家族的遭遇,并且说出了原因。比我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