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玄幻魔法 >乡村里的路最新章节 > 乡村里的路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44章后记

  后记

  从康乐流川乡下的老家,跑到遥远的钢筋水泥结构的城里,转眼间,已过去了整整二十年时光。

  我所生活的城里,好多摩天大楼c霓虹灯c超市c影视传媒c互联网,在带给人们生活便利的同时,污浊的空气c刺耳的笛声c虚假的广告c膨胀的私欲c暗处的倾轧c欺骗c冷漠c污染,也不断充斥城市的各个暗角,恣意生长,四处蔓延。内心曾有的激情c梦想,被冷硬的俗世磕得支离破碎,找不到一块清净的c可以安放疲惫灵魂的栖身之所。

  我出身农村,是地道的农民的儿子,是吃着五谷杂粮c喝着山泉河水c看着红花绿草c听着山歌民谣c踩着山径土路,一天天长大。我骨子里忍耐c俭朴c执着c倔强等农民惯有的本性,扎了根似的,一直伴随着,撑起所谓的雄心壮志,在莫大的世界上,常常独自游走。

  从漫长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国。各地的风土人情c生活习俗c地域风貌c文化特质,尽管各有不同,不断发生变化,但其背后蕴藏的农耕文明,仍然是最为主要的精神母体。我一直以为,我们所有人的生命根脉,仍是充满了泥土气息的乡土大地,乡村是我们唯一的精神家园,是我们身体的最后归宿。

  我渐渐发现,组成古老乡村的好多意象,如梿枷c背篓c水磨c镰刀c架子车c木犁c耙子c褡裢等,在日益模糊的记忆中,在令人沮丧的时代背景下,迅速而不知不觉地消失,一去不返,很难见到一点儿踪迹。

  一个走出了乡村的人,自身的怀旧情结,对淳朴乡村生活的眷恋,使我不由得回过头去,对童年记忆里破败而苍凉c温暖而辛酸的一段段往事,进行深情地回望和打量,真情地歌吟和抒写,使乡间美好的物事,能够鲜活而长久地保存下来,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从学会了走动,我看到村里弯曲坎坷的土路,把人们引向庄稼地边,引向麦草垛旁,引向拥挤不堪的闹市,就开始断定,只要外出的欲望,一旦跟脚下的道路合拍,配合默契,就能抵达天南地北,海角天涯,可到想去的任何地方。

  我跑到外面的花花世界,为柴米油盐闯荡c打拼,找寻短暂的幸福,是受了路的开导,跟着出了家门,离开村子的。多年的奔波之后,觉得人世的沧桑,人情的冷暖,人生的无奈,变幻莫测,难以捉摸,转眼又都成了过眼烟云,一去不返。这样的认知,使我情绪低落,身心俱疲,产生了极度的厌世情绪,有了回归的念头,时时想起村里的土路来,土路连着的许多陈年往事来。

  我总是在想,一个人降生于世,从哇哇大哭开始,到终老静静死去,只不过走一遭罢了,例行个过程而已。有人活得轰轰烈烈,潇洒自如,有人活得安贫守道,寂寂无声。到了生命的尽头,世间的一切都将化为泡影,远离而去,最后的归宿,便是无可奈何的消失,默默的化为尘埃,谁也逃脱不了。唯一能够保留下来,长久存活的,不是什么物质财富,而是反映民族进步发展的优秀文化,是传承思想文明的精神产品。

  这样说,并不是我所写下的文字,令人满意,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承担起传播民族文化的重任,只是深深感到,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受过多年教育的一名东乡族作家,理应为民族文化的传承c发扬光大,勇敢地担当点儿什么,不管是历史的,文化的,还是精神的,该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是一位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教,信奉真主的定然,在《古兰经》闪耀的光芒下,做人行事,不卑不亢,淡定从容,穿越坎坷的人生,一步步前行。我深深感到,伟大的伊斯兰文明所倡导的精神内涵,与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并行不悖,一脉相承,都在惩恶扬善,弘扬正义,塑造灵魂,陶冶性情,劝谏教化人心,提高人的品味。

  我的老家流川,稍大一点儿的村里,都建有清真寺,一个个穆民戴着白帽,去清真寺礼拜,真诚地忏悔c祷告c祈求,端正言行,净化心灵,求得真主的体谅c饶恕。我的仁爱c脆弱c悲悯c同情等性格的形成,无不受到良好家风的熏染,受到伟大伊斯兰文明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已不知不觉渗进了我的血脉,融入到我稚嫩的文字当中。

  这本小册子收录的,是我近几年写的杂文c随笔c游记,共四十多篇,内容多为触动过灵魂的童年往事,成长岁月中的喜怒哀乐c欢乐和痛苦c泪水与梦想。收录的散文作品,在保持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稍稍地修改c润色。一个写了多年诗歌的人,转入散文这一文学样式的尝试c摸索,竟然还发表了不少,有了小小的收获,是从未料到的。

  散文选材构思灵活,表现形式自由多样,不讲究音韵排比,取材广泛,能及时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揭示社会意义。这样的认识,使人轻松的进入写作状态,随意地发挥想象,从熟悉的生活中,发掘出具有价值的内容,记录下来。这些学写的文字,是否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得到读者的认可,有多大存在的意义,心里都没有个底,权当是散文练笔的一次小结,对关心支持我创作的文学前辈c各位老师c文朋诗友的一次交代。

  著名作家c评论家马步升先生,一直关心支持我的创作,在京城等地的文学活动中,多次提及,推荐,使我不断树起信心,摸索前行,值此《乡村里的路》出版之际,又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忍受炎夏的暑热,欣然给我作序,使我十分感动,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书法家王晓黎女士,得知我要出书,抽空儿题写了精美的书名,增添了不少亮色,令人难忘。爱人李晓红操持家务,给我饭吃,由我随意支配时间,读书写作。儿子马钊给我说校内的事儿,外界的所见所闻,使我开心c快乐。师长友人年仲华c戴耿c陈元龙c赵维国c马凌祖c杨玉梅c马建民等也给予了尽力帮助。世间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风霜雪雨,传统文化,民间故事,亲情友情,时时滋养我的心智,安抚我不羁的灵魂,让我享用四季的美景,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

  时值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拙朴的文字,也将离开自己,到苍茫的人世上,迎受读者的评说,时间的考验。作品完成后,就与作者断绝了关系,独自承担起自己的命运,步入历史的甬道,或存活或泯灭,是听天由命的事儿,谁都帮不了忙,不管也罢。

  二〇一〇年十月三十日临夏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