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旧时风云
解除党禁!
百官一片哗然,只有站在前面的那些老狐狸们尚且能保持脸上平静的神色,仿佛从未听闻此言一般。当然,至于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那就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了。
嘈杂声很快就小了下去,上朝时毕竟是有严格的礼仪要求的,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官员们继续交头接耳,因为这个消息实在是太劲爆了!
中常侍张让仅仅是眼皮轻微一跳,旋即就眼观鼻,鼻观心,仿佛一点也没受到影响。他可是从那场风暴中走出来的,这点小场面又算得了什么!
汉(灵)帝刘宏两眼茫然地望着大殿的主梁,对于百官的反应一无所觉。
皇甫嵩的一句“臣请解除党禁”,将他十六年来精心营造的美梦无情地打碎,把他又扔回到了记忆深处,那场从未褪色的风暴的中心。
公元167年。
那时的刘宏年方十一,还是冀州河间国中世袭的解渎亭侯,其父刘苌早逝,其母董氏尚存。
公元168年1月25日。
汉桓帝刘志逝世,膝下无子。经侍御史刘鯈(音同条)建议,桓帝第三任皇后窦妙与其父窦武策划,征召刘宏入宫立为皇帝。改元建宁,任窦武为大将军。
十二岁的少年离乡远母,战战兢兢地独处于这深宫之中,依礼法改称窦妙为太后,而他自己的母亲却只能请封为慎园贵人。
慎,也就是小心谨慎的意思。慎园贵人,可想而知是一个什么样的封号。
孤独的少年茫然无措。
虽然他也是汉高祖刘邦之后,但是怎奈原本却只是一个亭侯的成长模版,没有学过该如何当一个天子,而现在也没有人能够教他,或者说,不愿意教他,而有些人想教却没有这个机会。
少帝刘宏即位后,论定功劳(168年8月8日),更封窦武为闻喜侯;子窦机,渭阳侯,任侍中;兄子窦绍为雩侯,升步兵校尉;窦绍的弟弟窦靖为西乡侯,为侍中,监羽林左骑。这封赏的背后有几分是少年的本意,自然毋须多言。
桓帝朝时,窦武就对宦官专权多有不满,更曾以辞职相逼迫。此番越居高位,大权在握,更是有了诛杀宦官的想法,太尉陈蕃[1]有这个打算也很久了,两人一拍即合。
窦武于是招尹勋为尚书令,刘瑜为侍中,冯述为屯骑校尉;又征召被废黜的天下名士前司隶校尉李膺c宗正刘猛c太仆杜密c庐江太守朱寓等,齐集朝廷,请前越巂(音同西)太守荀翌为从事中郎,征召颍川陈寔[2]为属,共同商定计策。
窦武的意思是杀尽所有宦官,但却遭到了女儿窦太后的反对。
一来有汉以来即有宦官;二来宦官全杀了,没人干活;三来窦太后的身边也有几个颇为亲近的宦官,人家没饭什么错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也不合适。
窦武退而求其次,先杀了几个恶行累累的宦官,又撤换了黄门令(太监的头头)。然而他打算扳倒中常侍曹节时却卡住了。
曹节在桓帝时便称权宫里,桓帝驾崩后,曹节因其身份地位,曾代表窦太后迎立少帝刘宏,功勋卓著。而且他心思机敏,有心讨好傀儡少年刘宏,很快就深得少年的信任。在少年的心中,这没有人情味的权利深宫里,也就只有曹中常能带给自己一丝安全感。
由于接连斩杀多名专权为恶的宦官,窦武饱受文人名士赞许,权势愈发煊赫。
曹节有感于无法活命,心生一计。
僻静的夜晚,偌大的宫殿里落针可闻。
少帝刘宏幽幽地叹了口气。今晚大将军窦武终于出宫回府休息了!
“陛下因何叹息?”
身后响起的疑问几乎将少年吓得魂飞魄散。
他急忙回头看清来人,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随后他没好气地说道:“好你个张让,走路一点声音也没有,害得我还以为是大将军的人进来了呢!吓死我了!”
张让低下头,不轻不重地给了自己一巴掌。“奴才该死!竟然惊扰到了陛下!”
“算了,你也不是成心的。”
少年落寞地摆摆手。
“偌大的皇宫,也就是你们几个还把我当作陛下,太后和大将军他们不过是把我当作一个傀儡罢了,这皇位还不如我的解渎亭侯自在。”
张让躬身道:“陛下慎言。陛下登基乃是天命所归,大将军也不过是暂时辅佐朝政。”
少年苦笑一声,“你用不着拿这些话来安慰我,什么‘暂时辅佐朝政’?眼下满朝文武都只认他闻喜侯窦大将军,哪里还有我执政的机会。”
张让沉默不言。有时候劝说一个人,尤其这个人还是郁郁不得志的少年天子,只需要倾听就已经足够了。
少年继续叹道:“大将军威势逼人,每次见面我都屏息凝神不敢直视其目。今晚他回府了,我感觉这屋里的空气都没有那么凝重了,希望晚上能睡个踏实觉,别再被噩梦惊醒。”
张让此刻化身木头人,一言不发。
然而他心里却在感叹道:“陛下,今晚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啊!
——————————
注1:陈蕃,东汉时期名臣,与窦武c刘淑合称“三君”。“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源自陈蕃说的“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见载于《后汉书·陈藩传》。
注2:陈寔(音同石),东汉时期官员c名士。其孙陈群,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c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
注3:党锢之祸,指中国古代东汉桓帝c灵帝时,当权者分为宦官c外戚两派,交替专权,而士大夫c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事件因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
前后共发生过两次。第一次为公元166年~167年年初,以宦官向外戚士人妥协示好而结束。第二次,时隔数月,桓帝已死,窦武借迎立灵帝刘宏之功而得以掌握大权,拟再诛宦官。宦官不愿赴死,趁窦武不备发动政变,又矫诏百官,终杀死党人诸多核心人物,余众罢官,禁锢终生不用。窦太后被软禁南宫,等同废黜。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百官一片哗然,只有站在前面的那些老狐狸们尚且能保持脸上平静的神色,仿佛从未听闻此言一般。当然,至于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那就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了。
嘈杂声很快就小了下去,上朝时毕竟是有严格的礼仪要求的,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官员们继续交头接耳,因为这个消息实在是太劲爆了!
中常侍张让仅仅是眼皮轻微一跳,旋即就眼观鼻,鼻观心,仿佛一点也没受到影响。他可是从那场风暴中走出来的,这点小场面又算得了什么!
汉(灵)帝刘宏两眼茫然地望着大殿的主梁,对于百官的反应一无所觉。
皇甫嵩的一句“臣请解除党禁”,将他十六年来精心营造的美梦无情地打碎,把他又扔回到了记忆深处,那场从未褪色的风暴的中心。
公元167年。
那时的刘宏年方十一,还是冀州河间国中世袭的解渎亭侯,其父刘苌早逝,其母董氏尚存。
公元168年1月25日。
汉桓帝刘志逝世,膝下无子。经侍御史刘鯈(音同条)建议,桓帝第三任皇后窦妙与其父窦武策划,征召刘宏入宫立为皇帝。改元建宁,任窦武为大将军。
十二岁的少年离乡远母,战战兢兢地独处于这深宫之中,依礼法改称窦妙为太后,而他自己的母亲却只能请封为慎园贵人。
慎,也就是小心谨慎的意思。慎园贵人,可想而知是一个什么样的封号。
孤独的少年茫然无措。
虽然他也是汉高祖刘邦之后,但是怎奈原本却只是一个亭侯的成长模版,没有学过该如何当一个天子,而现在也没有人能够教他,或者说,不愿意教他,而有些人想教却没有这个机会。
少帝刘宏即位后,论定功劳(168年8月8日),更封窦武为闻喜侯;子窦机,渭阳侯,任侍中;兄子窦绍为雩侯,升步兵校尉;窦绍的弟弟窦靖为西乡侯,为侍中,监羽林左骑。这封赏的背后有几分是少年的本意,自然毋须多言。
桓帝朝时,窦武就对宦官专权多有不满,更曾以辞职相逼迫。此番越居高位,大权在握,更是有了诛杀宦官的想法,太尉陈蕃[1]有这个打算也很久了,两人一拍即合。
窦武于是招尹勋为尚书令,刘瑜为侍中,冯述为屯骑校尉;又征召被废黜的天下名士前司隶校尉李膺c宗正刘猛c太仆杜密c庐江太守朱寓等,齐集朝廷,请前越巂(音同西)太守荀翌为从事中郎,征召颍川陈寔[2]为属,共同商定计策。
窦武的意思是杀尽所有宦官,但却遭到了女儿窦太后的反对。
一来有汉以来即有宦官;二来宦官全杀了,没人干活;三来窦太后的身边也有几个颇为亲近的宦官,人家没饭什么错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也不合适。
窦武退而求其次,先杀了几个恶行累累的宦官,又撤换了黄门令(太监的头头)。然而他打算扳倒中常侍曹节时却卡住了。
曹节在桓帝时便称权宫里,桓帝驾崩后,曹节因其身份地位,曾代表窦太后迎立少帝刘宏,功勋卓著。而且他心思机敏,有心讨好傀儡少年刘宏,很快就深得少年的信任。在少年的心中,这没有人情味的权利深宫里,也就只有曹中常能带给自己一丝安全感。
由于接连斩杀多名专权为恶的宦官,窦武饱受文人名士赞许,权势愈发煊赫。
曹节有感于无法活命,心生一计。
僻静的夜晚,偌大的宫殿里落针可闻。
少帝刘宏幽幽地叹了口气。今晚大将军窦武终于出宫回府休息了!
“陛下因何叹息?”
身后响起的疑问几乎将少年吓得魂飞魄散。
他急忙回头看清来人,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随后他没好气地说道:“好你个张让,走路一点声音也没有,害得我还以为是大将军的人进来了呢!吓死我了!”
张让低下头,不轻不重地给了自己一巴掌。“奴才该死!竟然惊扰到了陛下!”
“算了,你也不是成心的。”
少年落寞地摆摆手。
“偌大的皇宫,也就是你们几个还把我当作陛下,太后和大将军他们不过是把我当作一个傀儡罢了,这皇位还不如我的解渎亭侯自在。”
张让躬身道:“陛下慎言。陛下登基乃是天命所归,大将军也不过是暂时辅佐朝政。”
少年苦笑一声,“你用不着拿这些话来安慰我,什么‘暂时辅佐朝政’?眼下满朝文武都只认他闻喜侯窦大将军,哪里还有我执政的机会。”
张让沉默不言。有时候劝说一个人,尤其这个人还是郁郁不得志的少年天子,只需要倾听就已经足够了。
少年继续叹道:“大将军威势逼人,每次见面我都屏息凝神不敢直视其目。今晚他回府了,我感觉这屋里的空气都没有那么凝重了,希望晚上能睡个踏实觉,别再被噩梦惊醒。”
张让此刻化身木头人,一言不发。
然而他心里却在感叹道:“陛下,今晚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啊!
——————————
注1:陈蕃,东汉时期名臣,与窦武c刘淑合称“三君”。“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源自陈蕃说的“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见载于《后汉书·陈藩传》。
注2:陈寔(音同石),东汉时期官员c名士。其孙陈群,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c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
注3:党锢之祸,指中国古代东汉桓帝c灵帝时,当权者分为宦官c外戚两派,交替专权,而士大夫c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事件因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
前后共发生过两次。第一次为公元166年~167年年初,以宦官向外戚士人妥协示好而结束。第二次,时隔数月,桓帝已死,窦武借迎立灵帝刘宏之功而得以掌握大权,拟再诛宦官。宦官不愿赴死,趁窦武不备发动政变,又矫诏百官,终杀死党人诸多核心人物,余众罢官,禁锢终生不用。窦太后被软禁南宫,等同废黜。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