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玄幻魔法 >西部区域人口发展战略与规划最新章节 > 西部区域人口发展战略与规划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8章 西藏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7)

  (2)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人口结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人口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家庭的生育行为以及支配这种行为的生育观念受家庭经济条件和收入水平的制约。发展中国家,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小生产者主要依靠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来发展经济,由此而产生多生育特别是多生育男孩的愿望;而以高科技社会化大生产为主的发达国家,主要依靠运用现代科技来发展经济,由此而产生了少生优育的思想观念。因此,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老年型人口结构,发展中国家表现为年轻型人口结构。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口发展的性质。当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时,就业充分,社会生产力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若二者比例失调,人口发展速度超过经济发展速度,就会产生就业困难c入学困难c住房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是一个发展问题,是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问题。只有经济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只有解决好人口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有适度的人口总量,优良的人口素质,合理的人口结构,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4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的评价。

  关于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方面,协调发展是一种调节手段和管理控制职能;另一方面,协调发展是一种状态,表达了对子系统之间或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发展目标的一致性,表明各子系统或系统各因素之间c系统各功能之间c结构或目标之间的融合关系,从而描述系统整体效应1。

  (1)评价原则。评价人口c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要全面客观地评价人口c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在建立该指标体系时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即指标体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能够准确c全面c系统地反映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内涵。2实用性原则。合理地选择指标,指标数据应易于统计,统计数据能确保权威性。3完备性原则。指标体

  1田成诗,盖美:《关于人口与经济c社会协调发展状态的研究——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统计与信患论坛》2004年7月。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要能反映和测度被评价系统的主要特征。4可行性原则。

  (2)指标选择。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和主要指标,有些在统计上无法量化或数据不易获得以及相对次要的指标可暂时不列入。指标体系建立如下:1经济子系统。主要指标包括生产总值c人均生产总值c第三产业增加值c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c实际利用外资额c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人口子系统。主要指标包括人口总数c人口年增长率c人口密度c在校学生数c城市人口比重。

  (3)评价程序。以经济子系统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的具体步骤如下:收集整理基本数据,其中个别年份的个别数据无法查到,采用推算估计获取;指标数据标准化,得到标准化后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求相关矩阵c特征根c特征向量和方差贡献率;求主成分,可以选用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作为评价的综合指标,也可选择特征根大于某一值的几个主成分,这样评价的可信度较高。计算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值,将各年度数据代入所选的主成分,得到各年度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值。同理,可得到人口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值。

  (二)西藏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总体情况评估

  1西藏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数量变化分析。

  (1)西藏城乡人口发展基本情况评估。2003年西藏年末总人口为25921万人,市镇人口为9843万人,乡村人口为16078万人,城市化率(市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380%。从1991年到2003年,西藏人口从22178万人增加到25921万人,净增3743万人,年均增加312万人。市镇人口从3626万人增加到9843万人,净增6217万人,年均增加518万人;乡村人口从18552万人减少到16078万人,减少2476万人,年均减少2一06万人。城市化率从163%增加到380%,净增217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8个百分点。1991年至2003年西藏城乡人口发展情况见表1。

  表1西藏城乡人口发展情况(1991—2003)

  资料来源:根据《西藏统计年鉴2004》计算。

  (2)人口数量变化。从1991年至2003年,西藏人口出生率从235‰稳定下降到142‰,人口死亡率1991年至1997年维持在70‰至78‰,1998年至2003年人口死亡率有所下降,维持在61%0至69‰,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61‰波动下降到75‰。2003年年末总人口为25921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2950万人,占总人口的499%;女性人口12971万人,占总人口的501%。西藏人口发展情况见表2。(图略)

  数据来源:《西藏自治区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

  图2西藏自治区历年人口自然增长总量

  数据来源:《西藏统计年鉴2004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表2西藏人口的性别比(1991—2003)

  资料来源:《西藏统计年鉴2004》。

  表3西藏人口变动率(1991—2003)

  (3)人均经济容量变化。从1991年至2003年,西藏生产总值(当年价)从3053亿元增加到1845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617%,人均生产总值(当年价)从1358元增加到6871元,年均增长率为1447,人均生产总值(可比价)年均增长率(各年度以可比价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的算术平均值)为913%,西藏人口增长与人均生产总值增长情况见表4。

  表4西藏人口增长与人均生产总值增长情况(1991—2003)

  续表4

  资料来源:根据《西藏统计年鉴2004》整理计算。按当年价计算,按可比价计算,可比价为1990年价。

  (4)西藏各地区人均经济增长。2003年,西藏人均生产总值7118元,按可比价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05%。在全区7个市地中,拉萨市人均生产总值(15274元)最高,高出全区平均值8156元,是全区平均值的215倍,那曲地区(4179元)最低,是全区平均值的587%;山南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169%)最高,拉萨市(137%)最低。

  表5西藏各地市人口增长与人均生产总值增长情况(2003

  资料来源:根据《四藏统计年鉴2d04》计算。※为2002年数据,按当年价计算,按可比价计算。

  (5)西藏人均经济容量的横向比较。2003年,西藏人均生产总值6871元,比全国平均人均生产总值9101元低2230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559,6,在西部地区高于贵州(3606元)c甘肃(5022元)c云南(5662元)c广西(5969元)c四川(6418元)c陕西(6480元)c宁夏(6691元);西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10‰,全国平均601‰高出509个千分点,居全国之首。

  表6不同省市区人口增长与人均生产总值增长情况(2003)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4》计算。按当年价计算,按可比价计算。

  2西藏人均基本经济资源情况分析。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