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经史故事:禅让
先说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对吧?(当然如果你是歪果仁,则另当别论)你可能认为,这句话只具有象征意义。但是翻翻史书,你就会发觉,这件事其实是可以证明的。
比方说我姓叶(不是岱啊)。祖上某一代从湖北迁往东南。再往前追溯,湖北叶氏得姓始祖为叶公(就是好龙的那位)。这位叶公他本来姓什么呢?姓沈,叫沈诸梁。
这位沈诸梁的五世祖叫熊侣。看,又姓熊了。这个熊侣是谁呢?哈哈,就是大名鼎鼎的楚庄王。一鸣惊人c问鼎中原(这个后面得讲讲)都是说的他的故事。
不要笑啊!不是我故意攀龙附凤啊!实在是这事太好考证了。你去考证的话说不定比我还高贵。
好了,现在我的祖先姓熊,得姓始祖为鬻熊,周文王的老师。他本姓芈(楚王你也可以说姓芈,我们这里先不讨论男氏女姓的规矩)。
再向上追溯,芈姓始祖叫做季连。他的祖先是祝融吴回。对,就是南岳顶上供奉的火神祝融。声明一点,吴回是人,不是神哦!而吴回呢,他是颛顼高阳氏的曾孙。那么颛顼大家都知道了,是黄帝的孙子。
绕了这么一个大圈子,你看出来了吧!我完全可以证明,我确实是黄帝的后人。你也一样,十多亿国人中的绝大部分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证明自己是黄帝或者炎帝的后人,抑或是他们外孙的后人。
现在如果说我们的共同祖先是十万年前的某个人,大家可能还会接受。但是说我们的共同祖先在五千年前,是不是就太近了。
当然五千年的时间,让两家人繁衍出十亿之众,在理论上还是可行的。但这里面显然还有一个逻辑问题。当时华夏大地上只有他们两家人吗?他们的奴隶没有留下后代么?好,就算当时是原始社会,所有的战俘都被他们杀光了(史书上记载的黄帝可是非常仁慈的)。那么他的子民呢?都没有后代?
好了,咱们不争辩这个。我讲到这些无非是说,我们的正史就是从这种论证开始的。
现在的主流观点(或者说课本上)一般是这么说的。传说中的五帝时期,是处于部落联盟的原始社会。那时流行禅让制。直到禹的儿子启破坏了这一规则,把盟主一位变成了可以继承的私有财产。从而开创了四千年的君主制。
那么史书上又是怎么说的呢?我们来看看《史记》。之所以选择《史记》,不是因为它最早c最全c最权威,而是因为它里面的这一段故事最有意思。
《史记一五帝本纪》是这么说的:黄帝的头两个儿子叫玄嚣和昌意。黄帝临死,将帝位传给了昌意的儿子颛顼,颛顼又传给了玄嚣的孙子帝喾,帝喾传给自己的儿子挚,挚又传给弟弟尧。
好,就此打住。看到了吧!标准的王朝世袭制。不过这里有个小小的意外。颛顼把帝位传给侄子而不是儿子,那么颛顼有没有儿子呢?有,不仅有,而且有两打二十四个,其中一个叫穷蝉,另外一个叫鲧(史记就是这么写的)。
那么尧有没有儿子呢?有,叫丹朱。但他没有传位给他,而是传给民间一个受气包老农叫舜的。这位平民舜是谁呢?他是穷蝉的五世孙。
尧应该管穷蝉叫叔叔或者大爷对吧!就是说这个舜也不是外人,是咱家的实在亲戚。只是这辈差得多点。不过既然尧干了七十年才提拔的舜,差这么多辈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后来舜又变成了尧的女婿,长了两辈。
尧还有一位重要的叔叔鲧。这位鲧如果真是颛顼的儿子,他起码应该比尧大。不过史记正文中并没有写帝喾和帝挚的任期,也没有写尧继位时的年龄,但索引里有,帝喾在位七十年,帝挚九年,尧继位时二十岁。
好了,尧在他九十岁的时候,做了一个重大决定,派他至少一百四十九岁的老妖精叔叔鲧去治水(我们还得假设他是九十八岁的颛顼的遗腹子)。
你可能说了,那根本不是一个鲧,度娘说颛顼的儿子是鲧曾,中间还有鲧祖c鲧祖c鲧父三代呢!(唉!你怎么这么没意思啊?那么认真干嘛?)
当然,这个时候,尧的从弟,舜的曾叔祖禹应该已经成年。不是一百多岁,而是二十来岁。
上个世纪中东有一个敢于挑战美帝的独裁英雄sd。西方人闲着没事研究他的继承人问题。把他们分成太子党c兄弟党和夫婿党。这件事情最后无法验证,因为这三拨人在他之前全挂掉了。
现在我们圣明的先帝尧周围也有这么三拨人。太子丹朱c贤婿舜c年长的叔叔鲧和年轻的兄弟禹。
其实除了那个把帝位让给他的兄长挚外,尧还有两个有名的兄弟,契和弃。至于他们什么时候冒出来并成为尧的兄弟并使尧的老母成了帝喾的三老婆,恐怕连尧都不知道。但他们必须得这时候出来,要不然后面有两拨人没地方认祖归宗了。
无疑,最终的胜利者是舜。舜代理政务之后,立马做了几件大事情,让一百多岁高龄的尧去考察,赶走碍眼的丹朱,还有一件就是在视察期间弄死了老妖精高叔祖鲧。然后让他的儿子曾叔祖禹继续干那个高危职业,治水。
于是禹带着伯益(禹的亲表侄,他姓嬴)和后稷(就是尧的兄弟弃,这时也应该一百多岁了吧)一起治水。因为畏惧舜以雷霆手段整死了自己的父亲(再不是民间那个受气包,看来大家都看错他了),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注意,不是三过家门而不入,而是过家门不敢入。《夏本纪》就是这么写的。
好在朝中有一位铁杆哥们皋陶一直罩着他,免得他被抓了小辫子。这样,十三年后,终于功成名就,回到京城。与伯夷(就是推荐他们爷俩去治水的那个炎帝后人)c皋陶一起去朝见舜。
于是已经年老的舜与他年轻的曾叔祖来了一番很有意思的对话。
先是皋陶介绍自己的司法经验,少不了自己的铁杆盟友禹与他一唱一和。整个弄得跟说相声似的。
然后舜帝对禹说了:“你也说说!畅所欲言。”禹什么反应呢?拱拱手,“我有什么好说的呢?勤勤恳恳干活罢了!”
皋陶一听,别啊!给你机会你不说,竟让我给你兜着。于是揪住禹的话头,“解释解释,什么叫勤勤恳恳?”于是禹就把自己治水的辛苦简要介绍了一番。皋陶马上赞美:“这很了不起啊!”
后面的对话就没有这老哥什么事了,和那个伯夷一起当电灯泡去了。后面他恐怕也不敢说话了。
因为禹冒出来这么一句:“您老这位置可不好坐啊!可要谨慎对待您的臣子。他们有德行,您才能坐得安稳。”
啥意思?老头听到这话,估计汗都下来了。忙说:“你可是我的股肱之臣哪!”于是决定,把这件大事教给他管,把那件大事也教给他管,把所有大事都教给他管。最后,还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你可要给我指出来。不要当面奉承我,背地里说风凉话。”接着又说:“我可是敬重你们这些辅佐大臣的。至于那些搬弄是非的佞臣,只要我们自己德行足够,他们自然就滚蛋了。”他可没许诺去收拾他们。
禹什么反应呢?我自己品德高尚,那些品德低下的自己就滚蛋了?玩我呢?于是他不依不饶,“要是您连好坏人都分不清,那可不能成就大事。”
舜呢,这时揪出了手到擒来的挡箭牌,他们共同的竞争对手丹朱。“可不要像丹朱那样荒唐(具体的话就不说了)像那样的,我绝不饶他。”
禹呢,开始自诉抛家舍业的辛苦(别拿丹朱和我比哦),然后话锋一转,反正四方我都已经替您收拾服了。只有三苗不大听话,希望您记得。
舜说:“以后我唱红脸,你唱白脸,他们都会驯服的。”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皋陶号召大家都向禹学习。不想学习?刑罚伺候。于是禹的威望越来越高,终于盖过了舜。最后舜老老实实把位置让了出来。
这便是《史记》中记载的禅让故事。美好的传说能给写成这样也是没谁了。不过还是挺有意思的是吧?
对于后世的帝王来说,让来让去,也没跑了我们一家子。对于维护王朝的家天下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好了,禅让的故事就说到这里。下一次我们解读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愚公移山》。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比方说我姓叶(不是岱啊)。祖上某一代从湖北迁往东南。再往前追溯,湖北叶氏得姓始祖为叶公(就是好龙的那位)。这位叶公他本来姓什么呢?姓沈,叫沈诸梁。
这位沈诸梁的五世祖叫熊侣。看,又姓熊了。这个熊侣是谁呢?哈哈,就是大名鼎鼎的楚庄王。一鸣惊人c问鼎中原(这个后面得讲讲)都是说的他的故事。
不要笑啊!不是我故意攀龙附凤啊!实在是这事太好考证了。你去考证的话说不定比我还高贵。
好了,现在我的祖先姓熊,得姓始祖为鬻熊,周文王的老师。他本姓芈(楚王你也可以说姓芈,我们这里先不讨论男氏女姓的规矩)。
再向上追溯,芈姓始祖叫做季连。他的祖先是祝融吴回。对,就是南岳顶上供奉的火神祝融。声明一点,吴回是人,不是神哦!而吴回呢,他是颛顼高阳氏的曾孙。那么颛顼大家都知道了,是黄帝的孙子。
绕了这么一个大圈子,你看出来了吧!我完全可以证明,我确实是黄帝的后人。你也一样,十多亿国人中的绝大部分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证明自己是黄帝或者炎帝的后人,抑或是他们外孙的后人。
现在如果说我们的共同祖先是十万年前的某个人,大家可能还会接受。但是说我们的共同祖先在五千年前,是不是就太近了。
当然五千年的时间,让两家人繁衍出十亿之众,在理论上还是可行的。但这里面显然还有一个逻辑问题。当时华夏大地上只有他们两家人吗?他们的奴隶没有留下后代么?好,就算当时是原始社会,所有的战俘都被他们杀光了(史书上记载的黄帝可是非常仁慈的)。那么他的子民呢?都没有后代?
好了,咱们不争辩这个。我讲到这些无非是说,我们的正史就是从这种论证开始的。
现在的主流观点(或者说课本上)一般是这么说的。传说中的五帝时期,是处于部落联盟的原始社会。那时流行禅让制。直到禹的儿子启破坏了这一规则,把盟主一位变成了可以继承的私有财产。从而开创了四千年的君主制。
那么史书上又是怎么说的呢?我们来看看《史记》。之所以选择《史记》,不是因为它最早c最全c最权威,而是因为它里面的这一段故事最有意思。
《史记一五帝本纪》是这么说的:黄帝的头两个儿子叫玄嚣和昌意。黄帝临死,将帝位传给了昌意的儿子颛顼,颛顼又传给了玄嚣的孙子帝喾,帝喾传给自己的儿子挚,挚又传给弟弟尧。
好,就此打住。看到了吧!标准的王朝世袭制。不过这里有个小小的意外。颛顼把帝位传给侄子而不是儿子,那么颛顼有没有儿子呢?有,不仅有,而且有两打二十四个,其中一个叫穷蝉,另外一个叫鲧(史记就是这么写的)。
那么尧有没有儿子呢?有,叫丹朱。但他没有传位给他,而是传给民间一个受气包老农叫舜的。这位平民舜是谁呢?他是穷蝉的五世孙。
尧应该管穷蝉叫叔叔或者大爷对吧!就是说这个舜也不是外人,是咱家的实在亲戚。只是这辈差得多点。不过既然尧干了七十年才提拔的舜,差这么多辈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后来舜又变成了尧的女婿,长了两辈。
尧还有一位重要的叔叔鲧。这位鲧如果真是颛顼的儿子,他起码应该比尧大。不过史记正文中并没有写帝喾和帝挚的任期,也没有写尧继位时的年龄,但索引里有,帝喾在位七十年,帝挚九年,尧继位时二十岁。
好了,尧在他九十岁的时候,做了一个重大决定,派他至少一百四十九岁的老妖精叔叔鲧去治水(我们还得假设他是九十八岁的颛顼的遗腹子)。
你可能说了,那根本不是一个鲧,度娘说颛顼的儿子是鲧曾,中间还有鲧祖c鲧祖c鲧父三代呢!(唉!你怎么这么没意思啊?那么认真干嘛?)
当然,这个时候,尧的从弟,舜的曾叔祖禹应该已经成年。不是一百多岁,而是二十来岁。
上个世纪中东有一个敢于挑战美帝的独裁英雄sd。西方人闲着没事研究他的继承人问题。把他们分成太子党c兄弟党和夫婿党。这件事情最后无法验证,因为这三拨人在他之前全挂掉了。
现在我们圣明的先帝尧周围也有这么三拨人。太子丹朱c贤婿舜c年长的叔叔鲧和年轻的兄弟禹。
其实除了那个把帝位让给他的兄长挚外,尧还有两个有名的兄弟,契和弃。至于他们什么时候冒出来并成为尧的兄弟并使尧的老母成了帝喾的三老婆,恐怕连尧都不知道。但他们必须得这时候出来,要不然后面有两拨人没地方认祖归宗了。
无疑,最终的胜利者是舜。舜代理政务之后,立马做了几件大事情,让一百多岁高龄的尧去考察,赶走碍眼的丹朱,还有一件就是在视察期间弄死了老妖精高叔祖鲧。然后让他的儿子曾叔祖禹继续干那个高危职业,治水。
于是禹带着伯益(禹的亲表侄,他姓嬴)和后稷(就是尧的兄弟弃,这时也应该一百多岁了吧)一起治水。因为畏惧舜以雷霆手段整死了自己的父亲(再不是民间那个受气包,看来大家都看错他了),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注意,不是三过家门而不入,而是过家门不敢入。《夏本纪》就是这么写的。
好在朝中有一位铁杆哥们皋陶一直罩着他,免得他被抓了小辫子。这样,十三年后,终于功成名就,回到京城。与伯夷(就是推荐他们爷俩去治水的那个炎帝后人)c皋陶一起去朝见舜。
于是已经年老的舜与他年轻的曾叔祖来了一番很有意思的对话。
先是皋陶介绍自己的司法经验,少不了自己的铁杆盟友禹与他一唱一和。整个弄得跟说相声似的。
然后舜帝对禹说了:“你也说说!畅所欲言。”禹什么反应呢?拱拱手,“我有什么好说的呢?勤勤恳恳干活罢了!”
皋陶一听,别啊!给你机会你不说,竟让我给你兜着。于是揪住禹的话头,“解释解释,什么叫勤勤恳恳?”于是禹就把自己治水的辛苦简要介绍了一番。皋陶马上赞美:“这很了不起啊!”
后面的对话就没有这老哥什么事了,和那个伯夷一起当电灯泡去了。后面他恐怕也不敢说话了。
因为禹冒出来这么一句:“您老这位置可不好坐啊!可要谨慎对待您的臣子。他们有德行,您才能坐得安稳。”
啥意思?老头听到这话,估计汗都下来了。忙说:“你可是我的股肱之臣哪!”于是决定,把这件大事教给他管,把那件大事也教给他管,把所有大事都教给他管。最后,还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你可要给我指出来。不要当面奉承我,背地里说风凉话。”接着又说:“我可是敬重你们这些辅佐大臣的。至于那些搬弄是非的佞臣,只要我们自己德行足够,他们自然就滚蛋了。”他可没许诺去收拾他们。
禹什么反应呢?我自己品德高尚,那些品德低下的自己就滚蛋了?玩我呢?于是他不依不饶,“要是您连好坏人都分不清,那可不能成就大事。”
舜呢,这时揪出了手到擒来的挡箭牌,他们共同的竞争对手丹朱。“可不要像丹朱那样荒唐(具体的话就不说了)像那样的,我绝不饶他。”
禹呢,开始自诉抛家舍业的辛苦(别拿丹朱和我比哦),然后话锋一转,反正四方我都已经替您收拾服了。只有三苗不大听话,希望您记得。
舜说:“以后我唱红脸,你唱白脸,他们都会驯服的。”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皋陶号召大家都向禹学习。不想学习?刑罚伺候。于是禹的威望越来越高,终于盖过了舜。最后舜老老实实把位置让了出来。
这便是《史记》中记载的禅让故事。美好的传说能给写成这样也是没谁了。不过还是挺有意思的是吧?
对于后世的帝王来说,让来让去,也没跑了我们一家子。对于维护王朝的家天下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好了,禅让的故事就说到这里。下一次我们解读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愚公移山》。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