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战国大革命最新章节 > 战国大革命TXT下载
错误举报

122 百圭弟子

  首先是外贸部门的年青人介绍了向客人介绍了在场的自己人,外贸部部长,银行行长等一些重要的官员,最后才介绍了姬云。

  为首的胖子作了自我介绍,“臣陶丘城曹垣,拜见江东君。”胖子行一大礼之后,随后便是向姬云将身后的近二十商贾作了一一的介绍。“这位是我的师弟卫向,这位是我的师弟”而介绍的时候,身后的这些人也再次恭敬的给姬云行礼。

  “你们原来都是师出同门,不知你们的师傅是那位高人?”姬云对此很好奇,对于这个时代很多大人物还是知道一些的,但是徒弟全都是生意人的,他确没有印象。

  “禀君上,家师乃是洛阳白圭,早年曾经出仕魏国,任相国近十年,主持治河要务,后游离数国,最终感慨生不逢时,于是弃官从商业。”这曹垣这胖子讲起自己的师傅,脸上表情满是骄傲。

  “原来诸位是这样一位名士,能在这里见到他的弟子,我也甚为荣喜”姬云一边寒暄一边在脑后中收索叫百圭的人,但没什么影响。

  魏惠王早年是魏国强盛之时,能作魏国相,自然不是简单的人物,而且如今手里教出来的弟子都是商人,姬云虽然想不起这个人物是谁,但感觉这人是有料的。想来他的弟子,也应该不差。

  “诸位都知道,我从小生长郢城外,只是一名匠人,对于白圭先生的事迹,知之甚少,还请诸位我讲讲先生的事情。”姬云不决定没什么面子,有实力怕什么。他的确需要了解这个叫做白圭的人,因为他的弟子来谈生意,自然不是小事情。做过官员,也就意味着在政治上,他有路,有人脉。这也是他所需要的。

  曹垣见姬云如此礼贤下士不耻下问,道也觉得姬云态度很谦和,于是向姬云娓娓道来。

  白圭,子圭,名丹,洛阳人。据说早年曾经师从鬼谷,从鬼谷那里学到了“致富之术”。魏惠王在位的早期,白圭从于魏国,当时大梁城靠近黄河,水患不断,白圭担当起了治理水患的重要任务,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即使出自于他的口中,他曾扬言自己治水的本领超越大禹。后来,魏国的政治越来越,白圭看到这一情形,就毅然离开了魏国,到中山国和齐国游历。这两个国家的君主都想把白圭留下,帮助自己治理国家,可是白圭却都婉言拒绝了。有人问他为什么,白圭回答说:“这两个国家没有必行之事,那么信用已经到了尽头了;不注重声誉,那么名誉已经到了尽头了;没有仁爱,亲情已经到了尽头了;旅行的人没有干粮,居家的人没有食物,财力已经耗尽了;不能用人,又不能自己奋发图强,事功已经到头了。一个国家出现了这五种现象,一定会灭亡的。

  之后白圭去了秦国游离,那个时候秦国正在进行商鞅变法活动,白圭对商鞅重农抑商的政策很是反对,于是没有在秦国做官。白圭经过一番游历之后,对各诸侯国的政治局势看得更是透彻,也对政治产生了很深的厌恶,于是他放弃从政,转而走上经商之路。

  作为一个重商学者,他有自己独特的商业理念和商业守,他以“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原则,在商品滞销时放货,在商品紧缺时仿货。白圭所说的“与”,是予人实惠,当某些商品积压滞销时,一些商坐待价格贬得更低再大量购进,而白圭却用比别家高的价格来收购;等市场粮食匮乏时,商们又囤积居奇,白圭却以比别家低廉的价格及时销售,满足人民的需求。白圭的这种经营方法,既保证了自己能够取得经营的主动权,获得丰厚的利润,又在客观上调节了商品的供求和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民c个体手工业者以及一般消费者的利益。白圭自诩为“仁术”。

  白圭的理财能力很强,他注重全局,会观察时局,把消费品运抵丰收有消费力的地方,又将丰收的地方粮食向紧缺的地方销售,价格格实惠。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商品的流通,方面了人们的生活,自己从中赚去一定的利润,的确是利人利己。

  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将自己丰富的知识运用到商业上来,观察集结环境变化,帮助农民防灾减灾,还像百姓们提供优良的种子,扶持农业生产,帮助农民们扩大生产,提高粮食产量,扩大自己的货源。他不选择高贵的珠宝之流的商品,而以农副产品作为对象,以薄利多销的为原则,加快流通从扩大规模来赢取收益和发展。姬云认为,百圭是一个真正的商人,有良心有责任的商人。

  真是因为白圭的才华和商业品德,在后世一直被奉为“治生之祖”的高人。在后世中国很多著名的企业家,都以白圭“人弃我取,人取我予”为自己的商业原则,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听过曹垣的一番介绍之后,姬云才真正切切的明白了,这个叫白圭的人,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牛人啊。早在几千年都已经对价值规律这些东西摸得通透,而且对圣品流通对社会的意义更是十分清楚,并主动担负商人这个较色来。为中原地区农民的安居乐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姬云来评价,这人,比起很多国君都作用大。

  姬云对胖子道:“听曹先生一番介绍,我虽未曾见过白先生,从他的一身所为里,明白了先生思想精要所在。不知如今先生何在,我若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去拜访先生才是。”

  “家师已经年迈行动不便,在洛阳老家休养。”胖子好像也举得很可惜。

  姬云叹道:“白先生的治世之术,于我江东治国的理念破为相合。可惜有些生不逢时啊。我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老啊!”情不自禁的歪了这么一句。

  胖子见感情攻势之下,姬云已经沦陷,那么接下来谈生意,自然是自己得实惠了。赶紧趁着火候谈生意。“此次前来,家师傅听闻江东产雪盐,量甚大,超出江东所用。这次前来希望能够和江东订立一份长期的销售合同。我们愿意大量收购江东雪盐,以此代替那些在各国流通的劣质高价盐,以利百姓“

  江东的人也都不是沙子,自然能看明白这胖子的意思:“利百姓的确是好事,可是我们的价钱,的确很低了,已经比起普通的盐低了一层,而且,我们的盐在质地上由于其他的地方,你有没有想过,价格再低,是否会伤害到我们江东百姓的理由?“

  “那么既然价格不能再低,那么我们恳求君上能每年供给我们二十万担盐。相信我们一家的商路,就能解决问题。君上只需要给我们供货即可,一切销售上的问题,自然有我们来解决。

  “

  听了胖子这话,在场的几名江东官员都有些愣了,这可是个极大的诱惑啊。

  食盐这种东西,销售量很大,供不应求,因为每天都得吃,没有足够的盐分补充,就会是一件十分悲催的事情。但如今市场有原来的脉络在流通,以最大的力量来说,就是齐国,齐国煮海获利很大,对外销售广,虽然江东盐出产之后,有一些商人,甚至是齐国人都来购买食盐,但总体数量来说,江东的盐海水库存的要多一些。因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即使还不完善,但他的威力已经显示了出来。但如此之多的盐一直滞销下去,就没什么意义了。当然如果能销售出去,利润少些,都可以接受,因为它堆在仓库里,就什么也不是。

  无疑白圭的商业集团,有自己的粮食经营渠道,都一直面向低沉百姓发展,路子宽广,这些百姓都是要吃盐的,能买卖粮食,出售食盐,完全是轻松的小事情。更何况,江东的盐价格低,质量好呢。

  这是个双赢的事情。

  姬云在心里盘算了一下,二十万但盐,用一旦一百斤计算,总数就是两千万斤,乖乖啊,如果以战国时代两千万人口来消费算,每个人一年都能分到一斤盐。一包盐在后世大概一家人三口要吃一个月的样子。但在这个时代,消费量会少很过,因为盐太贵,大家口味也淡点因此一斤盐半年是没有任何问题了。

  可二十万担盐换算下来,是后世的一万吨啊,以现在江东在武源小规模的盐田来讲,更本满足不了,必需加大人手和开拓规模才有可能满足。

  胖子当然不可能知道江东产盐量,他这是在试探。姬云笑道:“这很让人动心,但是我们不能答应你。因为我们需要盟友。“

  商贸部的官员解释道:“大量倾销食盐,很可能使得齐国盐业迅速崩溃。齐国现在是我们的盟友,在环境上讲,我们需要这位盟友,在经济上,它现在是我们最大贸易对象,而在文化上,稷下学宫向我们输出了众多人才,这些东西对我们都很重要。我们能卖给你们盐。但数量也达不到这么多。“

  对面的一个商人问道:“盐的数量有限,如果我们先买完了是不是很合理的事情?“

  “这个自然。“

  拿好,我们签一份合约,每年江东的食盐,优先向我们供给就可以了。

  姬云笑着摇摇头:“这位先生您还没有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样吧,我们可以签一份合约,每年供给你们两万挡盐,因为太多的食盐出口,会对齐国的盐民造成巨大的冲击,不利于地区稳定。除非“姬云说道这里,突然停了下来。

  “除非什么?“这些商人而言,这就是一个口子,于是急切的追问。

  “除非你们还有我们不能拒绝的理由。“姬云慢慢的说。

  旁边外贸部的长老接着道:“江东人口稀少,缺乏大量的牲口,像马,牛和骡子驴子等到,这些东西对我们太重要了,如果诸位能将这些贩运到我境内,我想我们可以为大家争取一些份额。“

  哩米嘴巴动了动想要说什么,却被姬云拉住了。

  姬云低声道:“当然,粮食我们也欢迎,因为现在江东缺粮了。“

  在场的商人们眼睛一下子发出光了。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