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五王提兵翊大君
貂锦军穿越大漠,奔行两千余里,虽未再作战,但大漠之中风沙如刀,是以赶到九原城外时,众士卒已是灰头土面,狼狈不堪。
前次习伯约孤身自漠北逃回之时,便曾到过丰州,只是其时突厥连年入侵,丰州一片荒芜,人烟稀少,而现今突厥已有二载未曾入寇,百姓纷纷回转,丰州也渐渐繁盛起来。
今日正是正月十五,九原城中熙熙攘攘,热闹极了,而城门前亦是人来人往。貂锦军自北奔驰而来,却将城外的百姓吓了一跳。北地虽然承平二载,但百姓依然如同惊弓之鸟一般,见了貂锦军,也不知是谁发一声喊:“突厥人来了!”便即作鸟兽散。
习伯约急忙喊道:“乡亲们莫慌,吾等是官军!”众百姓却是恍若未闻,片刻便即跑光了,习伯约见状,不禁苦笑。守门的士卒则急忙关闭城门,习伯约只得又喊道:“吾乃镇国大将军,快去禀报邢大人!便说是貂锦军到了!”守门的士卒关闭了城门,便去向长官禀告。
又过一会,有一队人登上城头,习伯约定睛望去,只见当先之人正是邢思孝。邢思孝望了片刻,亦认出了习伯约,急忙命令士卒开门,并亲自出城相迎。习伯约命将士尽数下马,向快步而来的邢思孝抱拳道:“邢将军,别来无恙!”邢思孝俯身还礼,问道:“习将军这是领兵去了何方?”习伯约便将领兵出击突厥之事说了。
此事只有武则天c宗楚客等寥寥数人知晓,邢思孝毫不知情,闻言自是惊奇不已。见貂锦军士马仍盛,邢思孝道:“以将军之威,自是大获全胜了?”习伯约哈哈一笑,道:“那是自然!我军一出,自是杀得突厥人丢盔卸甲,狼奔豕突!”邢思孝虽觉习伯约是信口开河,但又觉此等大事,习伯约岂敢胡说?只得道:“如此幸事,该当即刻向朝廷报捷才是!”又请众将入城,设宴庆功。
习伯约却婉拒道:“庆功倒也不必!吾等之所以能获胜,全赖士卒用命,非吾等之功。”邢思孝道:“习将军得胜而归,途经丰州,我若不摆酒相贺,那可太过失礼了!”崔劼也道:“将军但去便是。”习伯约只得点头答允,便命士卒在城外扎营,领着诸将随邢思孝入了九原城。
此刻天色已晚,但城中早已挂起的无数彩灯却将城中映得有如白昼,只是街上却是一个百姓也无。胡骑又来犯境之事传开,百姓纷纷躲回了家中,谁人还敢上街?邢思孝急忙命人去告知百姓,来的非是胡骑,而是出塞讨胡,得胜而归的官军。百姓虽是将信将疑,但走上街头,见城门大开,方才安心,重又开怀赏灯游玩。
且说习伯约与诸将随着邢思孝一路前往都督府,望着路上欢庆佳节的百姓,习伯约叹道:“能教黎民安生,也不枉我等到漠北出生入死这一遭了。”邢思孝总觉习伯约有吹嘘之嫌,却也不敢多言,毕竟若教他领兵前去漠北,多半是有去无回。诸将则是不胜唏嘘,数载之前,他们绝想不到自己竟能领兵驰骋漠北而全身而退。
入了都督府,众人一番欢饮,邢思孝本想留习伯约及诸将在府中歇息,习伯约却坚持要返回营中,邢思孝只得亲自送至城门外。此刻已是子时,城内外却依旧是人山人海,习伯约等人回到营外,只见营门前堆着许多酒肉粮食,不禁一愣。
习伯约唤来守门的士卒一问,方知这些酒肉粮食皆是周遭的百姓送来的。原来,百姓得知城外的竟是出击突厥且得胜归来的官军,自是欢天喜地,纷纷送来酒食犒劳。主帅不在营中,崔劼也不敢擅自做主,只得命士卒尽数推却。百姓却不愿将带来的酒食再带回去,便尽数放在了营门前。
习伯约回到营中,向崔劼道:“那些酒食既然是百姓所赠,又何必推却?”便命士卒将酒食尽数搬入营中,吃喝享用。他又将士卒分为三拨,每日留一拨看守营寨,另外两拨则可到城中游玩作乐。众士卒自是欢喜无限,王登白却有些担忧,问道:“如此恐怕不妥吧?”习伯约道:“他们随我等赴汤蹈火c出生入死,如今蒙天眷顾,得以生还,怎可不教他们恣意欢娱?”
众将也觉有理,李成器便道:“那也不可教他们肆意妄为,坏了貂锦军的名声。”习伯约道:“那是自然。”便与士卒约定,有侵犯百姓c作奸犯科者,军法从事。士卒皆知主帅执法如山,毫不容情,自然不敢违背,况且此番击破阿史那部,他们已得了许多金银,也无需去抢夺百姓的钱财。如此过得三日,习伯约方才领兵离开丰州,返回朔方。
却说捷报传入神都,武则天欣喜若狂,又欲将貂锦军召入神都犒赏,张柬之却道:“貂锦军此番出征,虽云获胜,却是空口无凭,陛下岂可轻信?”武则天道:“张爱卿此言差矣!貂锦军献上了斩啜的狼头纛,那便如同是中国的玉玺一样!有此物为凭,还有何可怀疑的?”张柬之想了想,又道:“据微臣所知,貂锦军攻破了阿史那部,俘获无数金银珠宝,习伯约却纵容士卒盗取,方才未有斩获!依律”
张柬之尚未说完,武则天便冷笑道:“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岂会在意蛮夷的金银?”张柬之道:“可是”武则天已是不耐,又打断道:“军士为大周出生入死,将所获的钱财赏给将士,正是理当然耳!不然日后何人还肯为朕用命?”张柬之无法,只得点头称是,却仍不死心,离了皇宫便去与魏元忠c姚元崇等人商议对策。
张柬之道:“貂锦军横扫漠北,惹得四海欢腾,习伯约的威名已然震动天下,日后二张兄弟恐怕无人能制了!”姚元崇道:“张大人不必担心,我有一计,可破二张!”众人不禁一齐望向姚元崇。姚元崇笑道:“岂不闻驱虎吞狼之计?”众人闻言,双目皆是一亮,姚元崇续道:“前次貂锦军破了契丹,陛下亲近习伯约之时,我便发觉二张面色不豫,恐怕已对习伯约生了罅隙,咱们正可因势利导。”众人纷纷点头,魏元忠道:“此计虽妙,只是那习伯约执掌强兵,到时恐怕会因而生乱!”姚元崇道:“这倒也好办,只要教他将兵士留在胜州便是。”
过了两日,朝廷的旨意便即传入貂锦军军中,教习伯约领着诸将到神都受赏。习伯约只得留崔劼看守军营,与李成器c王登白c磨延啜动身前往神都。
且说四人四骑一路南下,行至潞洲城郊时,只见前方一座凉亭之中有一人正自静坐饮茶,另有两人在其身后静立。习伯约眼力超人,已认出那坐着饮茶之人是李隆基,不过在李隆基身后立着的那二人他却是不识。
李隆基听到马蹄之声,急忙站起身来,快步来到道上。习伯约只得勒马停步,向李隆基抱拳道:“殿下,别来无恙啊!”李隆基笑道:“恭喜习将军大破突厥,为国立功!我得知将军将要入朝,心知必会经过潞洲,所以自昨日便在城外等候。”习伯约见李隆基似是不再怨恨自己,不禁心怀大慰,道:“劳殿下在此相候,实是不胜荣幸。”李隆基道:“习将军,大哥,内兄,还有这位回纥将军,咱们入庭一叙!”
众人来到庭中,李隆基引着习伯约坐下,李隆基那二个从人依旧立于其身后,而李成器c王登白c磨延啜却也没有坐下,站在了习伯约。李隆基道:“大哥,你们为何不坐?”李成器道:“依尊卑之序,主帅在座,我等副将自当侍立!”习伯约急忙吩咐三人就坐,又招呼李隆基的二个从人坐下,却发觉其中一个面白无须的青年望向自己的目光中竟含恨意,不禁一愣。
李隆基便为习伯约介绍道:“这二位乃是我的属僚,上邮姜皎c潘州高力士。”姜皎是个面貌无奇的中年人,而高力士便是那面白无须的青年。习伯约望着高力士,仔细回忆,却未记得见过此人,而高力士见状,则急忙垂下了头去。习伯约虽是诧异,却也未放在心上。
李隆基又为姜皎c高力士介绍习伯约四人,姜皎与高力士便躬身向四人行礼,而后依旧立于李隆基的身后。李隆基命二人端上酒来为各人斟满,端起酒杯道:“习将军,前日是我一时糊涂,多有冒犯,还请海涵!”说罢,便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想到死去的骆莹儿,习伯约潸然泪下,哽咽道:“殿下有何不是?是我负了殿下之托!”李隆基道:“非是你之过!是武家之人害死了莹儿!”李成器闻言,吓了一跳,急忙喝道:“三郎!莫要胡言!”李隆基道:“大哥,今日在座的没有外人,不必顾忌!”李成器道:“不论如何,你为了一个女子而忘记父亲的教诲,终是不该!”李隆基不禁无言以对。
喝过几杯酒,习伯约心急赶路,便即辞别李隆基,领着诸将翻身上马,重又启程奔向神都。望着习伯约与王登白那两匹大宛马,李隆基却又面色铁青。
习伯约领着三将赶至黄河边,却见对岸人山人海c旌旗招展,竟是左c右羽林卫及左c右骁卫,原来,竟是皇帝武则天离了禁宮,亲自率领诸王及群臣到黄河边迎接貂锦军诸将。习伯约一行急忙渡过河去,来到武则天的御辇前躬身行礼。武则天见到习伯约,欢喜非常,竟命他到御辇上同坐。
二张兄弟自是面色铁青,而习伯约却是不敢不从,只得登上御辇。他眼望四周,发觉李显c韦氏及李重俊兄弟皆在,而独独不见李裹儿,不禁好生奇怪,自己凯旋归来,李裹儿怎会不来迎接?
一行人迤逦而行,百姓夹道而迎,山呼万岁,武则天不禁更是高兴。来到建春门外,习伯约遥遥望见一个窈窕的背影缓缓步入城中,像极了李裹儿,只是身旁尚有一个颀长挺拔的男子相伴,一时惊得习伯约面色煞白,身子不住颤抖。
武则天瞥见习伯约的样子,微微一笑,问一旁的李显道:“前面的可是安乐啊?”李显却望不清,只得道:“臣也不知。”武则天便吩咐卫士去将那二人唤来。待那二人走近,习伯约发觉那女子果然是李裹儿,而那挺拔男子竟是数年未见的武延秀。
习伯约不禁一愣,心想:“武延秀何时回到了神都?又怎会与裹儿走在一起!”武延秀相貌英俊,与李裹儿并肩而行,自然教习伯约恼怒不已。
却说武延秀与李裹儿走至御辇前,便向武则天施礼。武则天问道:“你二人为何不来迎接习将军啊?”李裹儿轻声道:“安乐自命一介女流,又非朝廷命官,所以未敢跟随父亲前来,还请陛下恕罪。”武延秀则是张口结舌,不知该如何回答。
武则天冷哼一声,向习伯约道:“此亦朕之从孙,名唤延秀。”习伯约闻言微微点头,双目却一瞬不瞬地望着李裹儿,只是李裹儿一直低着头,并不望他。武则天又道:“延秀,这位习将军统领新军大破突厥,也算报了你被囚禁之辱,还不快快拜谢!”武延秀虽然不愿,却不敢不从,只得向习伯约施礼。
武则天满意一笑,道:“延秀一表人才,与安乐颇为相配,朕欲以延秀尚安乐,不知习将军意下如何?”此言一出,众人不禁一惊,习伯约与李裹儿身子俱是一颤,武延秀则是眉飞色舞,高兴之极。
习伯约忖道:“这老妖妇明知我与裹儿两情相悦,却故意问我,莫非是有何奸计?”而武则天见他木然不答,再次问道:“习将军意下如何啊?”习伯约心想:“小不忍则乱大谋!”便道:“陛下觉得相配,那必是相配的!”武则天哈哈一笑,道:“原来习将军与朕之心意相同。”
李裹儿抬起头来凄然一笑,便即施礼退下,站到了父亲身旁。武延秀也退到了武三思身旁,一行人便继续前行,自建春门入了神都。
神都已是万人空巷,百姓聚集在建春门大街之上迎接御辇,便是沿街的房舍顶上亦站满了人。如此盛况,自然教武则天欢喜,习伯约却是愁眉不展,一直在想着李裹儿。他倒是不担心武则天将李裹儿许配给武延秀,毕竟已杀过一个武崇训,也不怕再杀一个武延秀,只是扪心自问,未有不对之处,裹儿为何这般对待自己?一时好生气苦。
武则天领着诸王及群臣回到宫城,大摆筵席,为貂锦军庆功。貂锦军先破契丹,又破突厥,习伯约名望之隆,便如日之方中,无以伦比,是以筵席之上,诸王及文武群臣不断向其敬酒。美酒入喉,习伯约却觉尽是苦涩,只因他找寻良久,也未见到李裹儿的身影。不知何时,李裹儿已悄然离去了。
张柬之亦举起酒杯向习伯约敬酒,道:“习将军用兵如神,功业已足以比肩古之名将,当真教老朽佩服!”又向武则天道:“大周能有此等类淮阴而灵武冠世之将,实乃陛下之幸c百姓之福!”习伯约听他如此夸奖自己,不禁一愣。
张柬之又道:“依微臣之见,习将军有如此本领,该当值守禁宮,守护陛下才是。”武则天点点头,道:“朕亦不舍习将军离朕而去,不如将他召回千牛卫中,日日伴在朕身边。”习伯约大惊,如此一来,岂不是夺了他的兵权!正欲开口,却听张易之道:“陛下,宫中已有许多勇士,足以护得陛下周全,况且现今突厥未灭,若将习将军留在宫中,岂不是大材小用?”
众人纷纷点头,张易之续道:“待荡平突厥,四海安宁,再教习将军守卫禁宮不迟。”武则天道:“此言倒也有理。”习伯约与二张兄弟一齐松了一口气。张柬之将杯中酒饮尽,微微一笑,心满意足而回。
酒过三巡,武延秀站起身来,道:“陛下,臣忍辱数载,终得回转中原,心中不胜欢喜,今日便献舞助兴,以娱诸位。”武则天点点头,武延秀便来到席前,跳起突厥舞来。望着载歌载舞的武延秀,习伯约愈发气恼,将酒杯狠狠摔在地上便即快步而去。
众人不禁一愣,武则天只是笑笑,却未开口阻拦,众人也只得继续饮酒,目送习伯约离去。张易之急忙向张昌宗使个眼色,张昌宗也告退而去。
习伯约自长乐门离了宫城,却听身后有人呼唤自己,回首望去,见是义兄张昌宗,急忙停步。张昌宗快步奔到习伯约身旁,喘了几口气,道:“贤弟,为兄知你心中不快,所以特地来陪你,走!为兄摆酒为你接风庆功!”二人便一路前往积善坊的邺国公府。
路上,习伯约忍不住问道:“大哥,武延秀是何时回来的?”张昌宗道:“依我想来,该是你刚刚到达漠北,他便被突厥释放了。”习伯约道:“如此说来,他回到神都该是未有多少时日了?”张昌宗点点头,他心知习伯约想问的是什么,便道:“他回到神都半月,并未听闻裹儿与他亲近,只是数日前,二人忽然日日相伴游宴,为兄也不知是为何。”习伯约听了,一时陷入沉思。
张昌宗拍拍习伯约的肩膀,安慰道:“陛下又未当真下旨,贤弟何必忧心?现今你为国立下奇功,如今声名正盛,为兄再从旁劝说,陛下未必不会改变心意。”习伯约点点头,不再多言。
二人回到邺国公府中,张昌宗命下人摆下筵席,过不多时,便有不少朝臣来到。原来,习伯约c张昌宗离去后,武则天便与张易之去歇息了,众人只得各自散去。苏味道c李廻秀等人知道张昌宗还要为习伯约庆功,便一齐来了。
张昌宗便命众人入座,一齐饮酒。
而后数日,习伯约皆未能与李裹儿相见,而朝廷已下旨晋封貂锦军诸将。以破突厥之功,授习伯约辅国大将军c河北道行军大总管c河东道行军大总管,都督河北诸军事,并加开府仪同三司,授王登白云麾将军,授李成器归德将军,授磨延啜忠武将军,余封如故。如此一来,天下十道,习伯约已兼领三道行军大总管,兵权之盛,已是无人出其右。
恰巧监察御史劾奏李廻秀受赇,武则天将李廻秀贬为庐州刺史,以习伯约补夏官侍郎。张柬之等人自是不愿,魏元忠与张柬之本欲苦谏,姚元崇却劝道:“习小子正得陛下喜爱,你我也阻拦不得,况且他虽掌重兵,却远在边地,难有图谋。倒是二张日日伴在陛下身边,才是心腹大患。”薛季昶道:“我只是担心咱们剪除二张时,他会趁机兴兵作乱。”姚元崇道:“如今民心向李,咱们复辟前朝,他若胆敢阻拦,不过是乱臣贼子,麾下兵马绝不会随他作乱!”众人这才稍稍安心。
如今前平契丹c后破突厥,武则天决定谒太庙献捷,祭告祖宗,诸王及文武群臣自然要陪同。武则天革唐命之时,改唐太庙为享德庙,于神都另立武氏七庙,追封祖宗为帝c后。
武周的太庙便在神都皇城的东南角,诸王及文武群臣早早来到太庙前等候圣驾。习伯约心知张柬之等人厌恶自己,又不愿与苏味道等佞臣为伍,只得领着李成器三将站于一旁,却望见李裹儿站在李显c韦氏身后,身子不禁一颤。见李裹儿静立不动,更不曾转头张望,习伯约心下黯然,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便在他出神之际,武则天的御辇已然来到。众人一齐下拜,武则天下了御辇,领着众人入了太庙。
武则天之所以以“周”为国号,乃是因自称先祖为周平王姬宜臼之故,是以武周的太庙之中,自然也是以周平王姬宜臼的神位c画像在正中,两侧依次是周平王少子姬武c严祖成皇帝武克己c肃祖章敬皇帝武居常c烈祖昭安皇帝武俭c显祖文穆皇帝武华以及武则天之父——太祖高皇帝武士彠。
献酒之时,武则天以习伯约为亚献,武三思为终献,宣告大破突厥之捷,诸王及群臣自是争相歌功颂德。当年,李勣平高句丽,高宗曾以李勣为亚献。习伯约望着武氏列祖列宗的排位,心中厌恶之极,打定主意,日后推翻了武周,一定放火将这里烧了!
告过太庙,武则天再次大宴群臣。习伯约见李裹儿始终不望自己一眼,自是心情郁郁,便只是喝闷酒。众人知其心中不快,自也不会打扰。习伯约喝了两坛酒,忽然发觉李裹儿起身而去,他犹豫片刻,终是不能按捺,便起身去追。
李重俊一直在暗暗留意习伯约,此刻见状,急忙向一旁的武延秀使个眼色,二人一齐站起,快步上前,挡住了习伯约的去路。习伯约冷哼一声,走至二人身前,运起“正一玄功”,两袖一抖,便掀起一阵罡风,将李重俊与武延秀震得踉跄后退。李重俊与武延秀惊骇莫名,自然不敢再阻挡习伯约,习伯约望也不望二人,径自迈步而去。
且说习伯约随着李裹儿,二人一前一后,相隔十余步,不疾不徐地走向东宫,李裹儿未曾回望,习伯约也未开口呼唤。行至重光门前,李裹儿径直走入,习伯约却被守门的侍卫拦住。习伯约瞪眼喝道:“尔等不识得我?”守门的侍卫犹豫片刻,纷纷让开。
习伯约冷哼一声,拂袖迈步,继续去追李裹儿。二人一路来到东宫的花园之中,李裹儿斜倚栏杆,望着池水怔怔出神。习伯约走到李裹儿身旁,李裹儿便转过身去,背对着习伯约。习伯约见状,心知裹儿只是使小性,并非不爱自己了,心中自是大喜,急忙又绕到李裹儿身前。李裹儿却又将身子背转,不理睬习伯约,习伯约将心一横,猛然将李裹儿揽入了怀中。
李裹儿愣了片刻,便即拼命挣扎,习伯约吓了一跳,只得松手。李裹儿转过身来,猛地咬在习伯约的脖颈之上。习伯约不敢阻拦,更不敢运功抵御,只得强忍疼痛,任由李裹儿狠咬自己的脖子。
李裹儿咬了片刻,忽觉口中一阵腥味,急忙放开习伯约,却见习伯约的脖颈上已被自己咬出了一道深深的伤口,正自流出鲜血。李裹儿心疼得流下泪来,急忙以手去捂那伤口。习伯约抬起手来以衣袖将鲜血拭去,安慰李裹儿道:“区区小伤,不碍的。”李裹儿再也忍不住,扑入习伯约怀中痛哭起来。
习伯约急忙将她揽住,柔声安慰。他知道李裹儿必是心有怨气才会如此,却不知是因为何事,只得问道:“裹儿,我何处做得不对,惹你生气了?”李裹儿哭了片刻,冷声道:“孟冬薄寒,朔雁孤鸣。感思素友,不胜伤嗟。延望汉月,胡草犹沉。踏破关河,相见未晚。”习伯约闻言一愕,李裹儿所说之言,乃是他写给李持盈的答书。
李裹儿转身向远处的侍女使个眼色,那侍女便转身而去,片刻后拿着一个竹篓而回,李裹儿接过,交给了习伯约。竹篓之中尽是撕得粉碎的纸屑,习伯约捏起几片碎屑看了看,发觉尽是自己写给李持盈的答书。
李裹儿抹去面上泪水,冷笑道:“你有青梅竹马的表妹也就罢了,与卢家c王家的小姐亲近我也可以不问,现今为何又与昌兴那丫头有了私情?”习伯约哭笑不得,只得道:“裹儿你且莫着恼,听我一言。”
原来,貂锦军在朔方操练之时,有一日习伯约望见南飞之雁,念及日后终要入漠北作战,不知何时才能与李裹儿相见,一时感怀,正巧李持盈有书信寄来,习伯约便以此寥寥数言作为答书,未承想却教李裹儿误会了。只是教习伯约想不通的是,自己的答书该当在李持盈手中才是,怎会到了李裹儿手中?
李裹儿听罢,却不满意,问道:“你既是思念我,为何不写给我,却写给那丫头?”习伯约道:“彼时她有书信来问好,我也只得以手书答复,不然岂不失了礼数?”顿了顿,又道:“她只是个小丫头,你又何必呷醋?”李裹儿冷哼一声,道:“她已是金钗之年,怎还算得年幼?”习伯约只得道:“好,我日后不睬她便是!”而后又将李裹儿揽入怀中,紧紧搂住。
习伯约唯恐李裹儿心中仍有不快,又道:“裹儿,我从前便曾说过,今生今世,只爱你一人,你莫非不信我?”李裹儿赶忙道:“我自是信的!”习伯约问道:“那这些信是怎么到你手中的?”李裹儿低声道:“是武延秀交给我的!”她唯恐习伯约误会,急忙又道:“我与武延秀在一起只不过是为了气你,可并非是喜欢他。”习伯约点点头,心中却在思索:“我写给昌兴县主的答书怎会到了武延秀手中?”
李裹儿见他面色仍旧阴沉,只得柔声求道:“伯约,是我不对,你莫要怨我了!”习伯约笑道:“我怎会怨你?”说着,吻了吻李裹儿的娇靥,又道:“若是有错,也该是我!”见爱郎如此善解人意,李裹儿不禁更为内疚,泣道:“你在草原拼死杀敌,得胜归来,我却惹你不开心,当真不该!”习伯约只得好言安慰。
李裹儿哭了片刻,忽然斩钉截铁地道:“从今以后,我绝不会再疑你!”说着,抹抹眼泪,又吩咐侍女取来火折子,将竹篓之中的碎屑尽数烧了。
二人依偎半晌,李裹儿低声道:“如今我弄巧成拙,陛下又要将我许配给武延秀了。”习伯约道:“我不在乎那老妖妇将你许配给谁,反正已杀过一个武崇训,也不在乎再杀一个武延秀!”李裹儿听了,自是忧心。习伯约道:“裹儿,你莫担忧,依我看,朝中将有大变,你的婚事,那老妖妇未必能作得主了!”李裹儿闻言,心中一动,问道:“伯约,莫非你要”却不敢再说。
习伯约点点头,却又摇摇头,道:“过不了几日,恐怕我便要北返,神都若有异变,你务须即刻遣快马报知我!神都与胜州相距不远,快马两日便可赶到,我也可及时应对。”李裹儿虽是茫然点头,却将习伯约之言谨记在心。
二人误会冰释,而后几日,自是整日相伴,如胶似漆。直至宗楚客召见,习伯约方才与李裹儿分别,领着王登白三将前往夏官。
王登白三将在馆舍中闷坐数日,均感无聊,是以皆劝习伯约早日返回胜州。习伯约可不敢因男欢女爱而误了大事,自然答应了。如今习伯约声名正盛,宗楚客虽是长官,竟也执礼甚恭,与韦嗣立一齐在官署门前迎候。
众人入内就座,客套过后,宗楚客便将夏官侍郎的印绶交与习伯约。习伯约恭敬接过,收入怀中。宗楚客又问起日后的御边方略,习伯约道:“除恶务尽!陛下既以三道之行军大总管委我,正可举大兵长驱直入,与突厥决战。”宗楚客与韦嗣立自不敢有异议,一齐点头答应。
不过事关重大,宗楚客口上虽然答应,却不敢擅自做主,便领着众人前往迎仙宫,向武则天禀明此事。不待宗楚客讲完,武则天便摆摆手,命其住口,将习伯约召至身旁,握着习伯约的手道:“朕既以大军许你,便也由得你自作主张!你若觉突厥可伐,自统大军征讨便是,钱粮朕自会命人为你准备!”说罢,她冷哼一声,续道:“不过,若是败了,可要治你之罪!”习伯约俯身下拜,道:“陛下放心,臣定当赴汤蹈火c肝脑涂地,绝不负陛下之托!”
武则天闻言,极是满意,凝望着习伯约,不住轻笑。习伯约不禁一惊,不敢再多留,急忙告退,武则天也未留他,只是道:“朕在神都静候将军佳音。”宗楚客等人自也随着习伯约一齐退下。
张易之向张昌宗使个眼色,张昌宗便道:“陛下,我这义弟又将远行,我们兄弟不知何日才能再见,请陛下准我送他一程。”武则天点点头,张昌宗便即施礼,快步而去。
出了应天门,宗楚客与韦嗣立便与习伯约四将分别,返回夏官。习伯约四人正欲出宫,忽听身后有人呼唤,却是张昌宗追了上来。张昌宗奔至近前,望了李成器三人一眼,向习伯约使个眼色,习伯约便吩咐道:“你们先回馆舍收拾行装,待我回去咱们便即启程。”三人点点头,先行离去。
张昌宗领着习伯约一路来到九洲池上,寻了一个僻静之处,张昌宗道:“贤弟,如今你军功日盛,为兄当年果然没有看错!”习伯约微微一笑,张昌宗忽然长叹一声,续道:“只是为兄在朝中却是着实不易啊!那帮老贼处处与我和五哥作对,当真可恶!”习伯约闻言,不禁想起了那句谶言。
张昌宗见习伯约呆呆发愣,只得拍拍他的肩膀道:“贤弟,如今你手握重兵,为兄若是有难,你可一定要来救我啊!”习伯约当即点头,道:“若有人敢为难大哥,小弟自要将他碎尸万段!”张昌宗听了,方才安心。
习伯约也未去与李裹儿道别,径直回到馆舍,便与三将出发,返回胜州。此番入朝,各人皆得封赏,王登白却是忧心忡忡,习伯约观他面色,自是不解,问道:“王兄,我观你面有忧色,却是为何?”王登白长叹一声,道:“将军为国倚重,兵权日盛,却非是善事!”习伯约闻言,不禁陷入沉思。
磨延啜道:“王兄何出此言?将军用兵如神,已立赫赫战功,朝廷将边事委以将军,有何不对?”王登白道:“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习伯约笑道:“夫韩信不背汉於扰攘,以见疑於既平,大夫种不从范蠡於五湖,卒伏剑而妄死。王兄引姜维说钟会之言,莫非是劝我造反?”王登白吓了一跳,急忙道:“将军误会了!”习伯约道:“待大功告成,我自会从赤松游哉。”王登白与李成器对望一眼,不再多言。
四人回到营中,崔劼急忙出迎,习伯约命其将武则天赏赐的钱财分赏给士卒。其后习伯约整军经武,虽欲再伐突厥,却苦无良机,而突厥畏惧貂锦军,亦不敢南下。
如此过去半载,却有武则天疾笃的消息自神都传来。习伯约得知此事,一连数日坐卧不安,诸将见了,问道:“将军何故忧心?”习伯约极目南望,叹道:“天下恐将有大变。”诸将闻言,惊讶不已,却是各怀心思。
又过两月,中国未有变故,边关却有敌来犯。突厥叱列部酋长叱列元崇扬言要为阿史那部报仇,领兵进逼幽州。如今习伯约已兼领三道行军大总管,三道之兵皆受其节度,御边之事,自然由其做主。习伯约便欲剿灭来敌之后,顺势挥兵入漠北与突厥决战,当即传令,命各州都督领兵于易州集结,并上表朝廷,求请粮草。
自武则天病重,便居于长生殿中,已有数月未曾上朝,朝政皆由二张兄弟把持决断。习伯约的奏表送入神都,二张兄弟便假传武则天之命,调集粮草送往易州。二人商议许久,又写了一封密信,遣张安送往易州大营。
张安携着密信,领着数个侍卫经玄武门c圆壁南门c龙光门,出了洛阳城,向北行出数里,却与李多祚迎面而遇。前番惹恼了武则天,李多祚便被贬去了岭南,月前才被召回神都,还复本任。
正所谓“王遂得道,举家升天”,二张势倾朝野,张安自也蛮横惯了,见了李多祚,只是冷哼一声,便即打马向前冲去,李多祚吓了一跳,赶忙打马避让。张安打马奔过,李多祚望着他的背影,心道:“这贱奴匆匆离去,必有阴谋!”当即领着亲卫打马追上,挡在了张安面前。
张安不禁一愣,继而指着李多祚骂道:“你这靺鞨狗胆敢阻我去路,不想活了吗?”李多祚闻言,更是恼怒,喝道:“你这是去往何处?”张安道:“干你何事?再不让开,教五郎诛你九族!”李多祚气得大叫一声,将张安及那几个侍卫打落在地,而后命亲卫将张安等人擒住。
张安怒道:“你如此大胆,当真不怕死吗?”李多祚冷笑一声,问道:“你这是去处?”张安嗤笑一声,转头不答。李多祚心知今日之事,义无旋踵,只得把心一横,猛地打了张安一个耳光,冷声道:“你若不说,休怪我无情!”张安终究胆怯,只得颤声道:“五郎命我前往易州。”
李多祚闻言,不禁一愣,忽然想到朝廷调集粮草,登时大惊,急忙问道:“去易州作甚?”张安却不敢再说,李多祚想了想,一掌劈在张安的后颈之上,张安立时昏了过去。李多祚伸手在其怀中摸了两把,便找到了那封密信。
李多祚拆开信封,抽出信来,只见其上只写着六个字:“入神都,举大事!”登时惊得目瞪口呆。过了半晌,李多祚的亲卫见自家将军始终呆望着手中的信笺,只得低声唤道:“将军!将军!”李多祚方才回过神来,急忙将那封信收入怀中,吩咐亲卫将张安等人押回营中囚禁,而后便独自打马奔入了城中。
李多祚心知事关重大,不敢大意,径自奔至了陶化坊的张柬之府上,将那封信呈给了张柬之。张柬之看后亦是大惊失色,思量片刻,忽然问李多祚道:“将军的富贵,何人所赐?”李多祚答道:“大帝所赐!”张柬之道:“现今大帝之子为二张所危,将军可愿助吾讨逆?”李多祚不假思索便道:“全凭张大人吩咐!”张柬之大喜,急忙将魏元忠c姚元崇c薛季昶c崔玄暐c桓彦范等人尽数召来。
桓彦范的府第亦在陶化坊,是以最先到来,而后魏元忠c崔玄暐等人陆续赶到。张柬之将那封密信交给众人传阅,众人看罢,亦是面面相觑。张柬之道:“近年陛下昏庸,二张一党包藏祸心,如今上天保佑,教李将军撞破他们的奸谋,如今我等正可先发制人,匡复社稷,以成大功!”
众人闻言,各自思量起来。姚崇道:“陛下虽然昏庸,却已立庐陵王为太子,待陛下百年,皇位自会传于太子,吾等又何必行不臣之事?”自叱列元崇反,姚元崇便依武则天之命改名“姚崇”。薛季昶亦道:“夫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昔霍光辅汉,可谓忠矣,然擅行废立,亡人臣礼,终致族灭。今日吾等举兵蹙宫城,与桓温何异?”
众人闻言,一时难以决断。魏元忠道:“既知二张意欲谋反,吾等禀告陛下,由陛下定夺便是。”张柬之却举起那封密信,道:“如今二张反状已露,吾等若再踟蹰不前,不仅自身性命难保,社稷亦恐倾覆!”说着,张柬之环视众人,又高声道:“愿随我诛二张者,便与我同来,不愿者,自行归去便是!”说罢,便即大步入内而去。
薛季昶与魏元忠对视一眼,皆是坐着未动。姚崇本已站起,可望见薛季昶与魏元忠,暗叹一声,重又坐下。桓彦范等人向魏元忠三人施了一礼,一齐去追张柬之了。
张柬之站于内堂,见魏元忠三人并未跟随而来,心知三人未纳己言,也不在意,便与其余人指天地以自誓,定谋诛二张。
李多祚执掌北衙禁军二十余载,在禁军之中颇有威望,李多祚返回营中,择忠义c亲近士卒五百余人,又联结左威卫将军薛思行c右散骑常侍李湛及驸马都尉王同皎,随张柬之等人入宫城,往东宫迎太子。
众人行至北重光门,高声呼唤太子李显。李显不知众人所为何事,自是惊惧不敢出。王同皎独自入内拜见李显,道:“先帝以神器付陛下,却横遭幽废,人神同愤,已有二十三年!今日北门c南衙同心协力,助殿下诛除二竖,匡复李氏社稷,殿下为何踟蹰不出?”李显犹自惊疑,便登上城头观望。
士卒见了李显,尽皆跪拜。李显犹豫片刻,问王同皎道:“今日之事,可有胜算?”王同皎道:“天下士民皆盼殿下重登大位,何愁大事不成?况且诸将相已不顾家族以徇社稷,殿下再有迟疑,岂不寒了天下人之心?”李显又想了想,方才随王同皎而出。
王同皎亲自抱扶李显上马,一行人至玄武门,斩关而入。路上的卫士听闻太子领兵去诛杀二人,纷纷前来相助。二张兄弟尚不知大祸临头,李显一行人入了迎仙宫,在走廊之上遇见二张兄弟,士卒吼叫一声,便冲上去将二人乱刀分尸。
武则天在长生殿中,为呼喊之声惊醒,慌忙问身旁宫人道:“外间何人喧哗?”张柬之领着李显入内,答道:“是张易之c张昌宗兄弟谋反,臣等已奉太子之命诛杀二人。因事出仓促,不及禀报陛下,罪该万死!”武则天冷哼一声,望向李显,问道:“是你所为?”李显吓了一跳,点了点头。武则天道:“既然叛逆已诛,你可以回东宫了。”
此时,桓彦范等人一齐走入。桓彦范道:“太子怎可再返东宫?昔年大帝将太子交托陛下,现今太子已近知命之年,却仍居东宫,岂有此理?现今天意人心,皆向李氏,臣民不忘太宗c大帝之德,方才从太子诛逆臣,愿陛下传位太子,以顺天人之望!”
武则天闻言,半晌不语。张柬之见状,向李多祚使个眼色,李多祚便将外面的士卒唤入,将长生殿堵得水泄不通,教李显的胆气也不禁壮了许多。武则天望望殿中的士卒,冷哼一声,忽地伸掌拍在御榻之上。
一阵罡风吹过,将靠前的几十士卒震得东倒西歪,站立不稳。李显等人吓破了胆,慌忙跪地求饶。武则天却道:“朕老了,这江山便交给尔等吧。”众人震惊不已,张柬之扯了扯李显的袖子,李显赶忙跪下谢恩。众人山呼万岁。
而后张柬之又命李多祚领着兵士将张昌期c张同休c张昌仪尽数处死,与张易之c张昌宗一同枭首示众。袁恕己则随相王李旦统领南衙兵马,全城戒严,收捕张易之兄弟的同党。崔神庆虽忠于李氏,却因曾宽宥张昌宗之罪,竟亦被下狱
第二日,武则天颁下诏书,由太子李显监国理政。第三日,武则天退位,将帝位传于李显,并移居上阳宫。
李显大赏有功之臣,下诏封张柬之为汉阳郡王,敬晖为平阳郡王,桓彦范为扶阳郡王,袁恕己为南阳郡王,崔玄暐为博陵郡王,更赐铁券,许以不死,又封李多祚为辽阳郡王,李湛为赵国公,王同皎为琅琊郡公,并大赦天下,自文明以来蒙冤获罪者尽数昭雪,李氏皇族被发配或没入官府为奴的,亦恢复爵位,酌情授以官职,破家臣僚之子孙,并还资廕。
却说张柬之等人领着羽林卫到北重光门迎接李显,自然也惊动了李裹儿。想起爱郎吩咐之事,急忙遣一个亲信下人去向爱郎报信。其时城门尚未关闭,那下人出了神都,骑上早已备好的快马,狂奔而去。
那下人能得李裹儿宠信,心思自也玲珑,得知突厥又来犯边,边军皆往易州集结,心知习伯约恐怕早已不在胜州,便径直赶往易州。
三道各州的兵马得习伯约之令,便即起行,赶往易州。未及半月,十五万大军便已在易州聚齐,旌旗蔽空,兵威极盛。而叱列部探知中国有备,兵至阴山,便即自行退去。
那下人赶至易州,轻易便找到了官军的大营。守门的兵士报入中军帐,习伯约得知是自神都而来之人,登时面色大变,心道:“莫非真教我料中了?”急忙唤兵士将来人请入。其时王登白等人亦在身侧,见状不禁一愣,问道:“将军,可是出了何事?”习伯约皱眉望望众人,叹道:“马上便知!”
过不多时,兵士便将来人请入了中军帐。那人见了习伯约,急忙施礼,习伯约心中焦急,问道:“可是神都生了乱?”那人点点头,答道:“昨日忽有一群士卒闯入宫中,到北重光门前呼唤太子,号称要清君侧c诛二张,郡主便命小人兼程前来报告。”众人闻言,自是大惊失色。习伯约又问道:“那你可知他们是否成功?”那人答道:“小人不知。”
过了片刻,习伯约命人将那下人带去歇息,对众将道:“如今外敌已退,咱们也不必留在此地,传令下去,即刻拔营,赶往神都!”说罢,却发觉众将纹丝不动,习伯约喝道:“尔等还愣着作甚?”众将互相望了望,王登白问道:“将军莫非是要领兵去救二张?”
习伯约一愕,急忙解释道:“你们误会了!二张祸国殃民,死有余辜,我恨不得亲自手刃二人,又岂会去救他们?”王登白又问道:“那将军领兵前往神都却是为何?”习伯约道:“武则天篡夺大唐江山,人神共愤!我隐忍多年,辱身伪朝,为的便是匡复大唐,如今太子奋起,吾等边将,正该起兵相助,岂能观望不进?”王登白等人犹自不信,习伯约道:“吾祖乃是大唐开国功臣c英国公,姓李,讳勣!”众将惊呼道:“将军是徐敬业之后?”习伯约点点头,道:“正是先父!所以我并非姓‘习’,而是姓‘徐’。”
他担心众将不信,自怀中取出那封废后诏书,道:“此乃当年大帝命上官仪起草的废后诏书,大帝以此为遗诏,命吾父起兵讨武!”说罢,便将那封诏书交给了众将。众将看罢,互相望望,却是谁也未开口。徐伯约只得起誓道:“此番入神都,我若不能手刃妖后,教我日后死了乱刀之下!”众将终于信了。
徐伯约想了想,提笔写下一篇檄文,以告天下。便是王登白等人亦怀疑他别有用心,何况是天下的百姓?况且他如今已自陈身世,也需昭告天下。
文曰:“破契丹c突厥辅国大将军徐伯约告天下文:吾本故英国公c匡复府大将军c扬州大都督徐氏之子。昔时天下愚昧,吾父知武氏有不臣之心,于扬州兴义兵,却不得声援,以致孤掌难鸣,兵败身死。其后六载,武氏果行篡逆,而中外已无能制之者!徒看山川之变色c日月之无辉,哀叹朱虚c绛侯之已亡。
伪朝既立,武氏昏庸,其罪甚矣。禁天下屠杀及捕鱼虾,教江c淮之民多饿死,此其罪一也。笃信夷狄之神,教愚民失我中华之衣冠,其罪二也。枉杀名将,以致胡虏猖獗,边地百姓流离失所,其罪三也。任用酷吏,残害忠良,其罪四也。纳面首而秽宫廷,辱及二帝,其罪五也。凡此五罪,人之共愤,百死莫能赎其罪!
自大唐倾覆,百姓哀嚎c士人悲泣,历十五载矣!今吾承父之志,再举义旗,铁骑直抵洛都,所过州郡,同整义兵,振奋扬威,共匡社稷。武氏之朋党,翻然改图,以顺天命,犹未晚矣。
布告海内,咸使闻知。”
徐伯约又命士卒将旗号改换,而后也未告知各州的都督,便领着貂锦军打马南奔而去。
五千快马一齐奔驰,动静自然不小,一时间蹄声震天,尘土飞扬。左近的兵士见貂锦军竟然打着“唐”及“英公”的旗号南去,尽皆愕然。
貂锦军的坐骑皆是快马,奔了半日,便已至邢州。路上,诸将得知太子李显已然继承大统,大唐光复,江山重归于李氏,皆劝徐伯约停止进军,返回易州。徐伯约却摇摇头,道:“故国虽复,首恶未诛!若不雪耻,日后有何颜面见大帝于地下?”又向李成器道:“殿下莫非忘了往昔所受的欺辱?”李成器闻言,面色铁青,冷声道:“未敢忘!”余众闻言,不再多言。
貂锦军狂奔一日一夜,第二日天明之时,便已赶至上东门外。城头的士卒望见远方烟尘飞扬,再听到震天的马蹄之声,不知是何方的兵马袭来,一时惊骇莫名,急急将城门闭了。如今李显重登大位不过数日,为防不测,命卫军严守城中,是以只过片刻,便有南衙卫军赶到。
徐伯约见城门紧闭,城头的士卒尽皆张弓搭箭,急忙勒马,高声自报名号。城头之上,一员大将望见城下人马的旗号,又听闻为首的将军自称“英国公”,不禁一愣,定睛一看,方才认出是徐伯约。
徐伯约亦认出了城头之上的大将乃是李多祚,急忙道:“李将军,听闻太子起兵复唐,我特意领兵来相助!”李多祚道:“现今日月既昭,大事已定,不必将军劳心了,况且将军未得朝廷号令便私自领兵而来,不怕朝廷问罪?”习伯约心知以麾下这五千骑兵,绝难闯入洛阳城中,心念一转,便道:“李将军之言甚是有理,只是我已来到城下,若不得拜见陛下,亦失了臣子之礼,不如我将士卒留在城外,李将军只放我与几位副将入城,可好?”李多祚无从拒绝,只得答应。
徐伯约便命士卒远远退后扎营,只与王登白等人在城门前等候。过不多时,上东门缓缓打开,李多祚领着数十士卒步出。徐伯约待李多祚走近,佯装要下马施礼,却忽然一拍马股,冲入了城中。
大宛马迅若闪电,转瞬便即消失不见,待李多祚回过神来领人去追时,又如何能追得上?却说洛阳的百姓纷纷避入家中,街上无人,徐伯约驾着大宛马,一路奔至宾耀门前。
禁宮各门并未关闭,徐伯约不理守门士卒的阻拦,径直奔入皇城。皇城之中,有不少卫军把守,徐伯约仗着马快,左冲右突,竟一路穿过皇城,自宜辉门而出,来至了上阳宫前。
上阳宫在皇城之西南,南邻洛水,自武则天移居于此,李显便命李湛严密守卫,勿教外人入内。徐伯约望着上阳宫,心中激动不已,毕竟自幼时得知身世,他便盼着手刃武则天这一刻。
李湛自然识得徐伯约,急忙打眼色教手下戒备,上前道:“将军来此有何贵干?依陛下之命,闲人不得靠近!”徐伯约翻身下马,笑道:“我的马不知为何受了惊吓,奔至了此处,还请李将军勿怪!”李湛闻言,却是将信将疑,望着大宛马,心道:“此般神物,早已通了人性,怎会无故受惊乱窜?”
徐伯约踏前两步,佯装向李湛施礼,却忽然跃起,几个起落便跃过宫墙,落入了上阳宫中。
偌大的上阳宫中,竟是一个人影也无!习伯约快步奔入殿中,只见殿中空空荡荡的,只有一座木榻,而武则天卧于榻上,正自含笑望着自己。
(本章完)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前次习伯约孤身自漠北逃回之时,便曾到过丰州,只是其时突厥连年入侵,丰州一片荒芜,人烟稀少,而现今突厥已有二载未曾入寇,百姓纷纷回转,丰州也渐渐繁盛起来。
今日正是正月十五,九原城中熙熙攘攘,热闹极了,而城门前亦是人来人往。貂锦军自北奔驰而来,却将城外的百姓吓了一跳。北地虽然承平二载,但百姓依然如同惊弓之鸟一般,见了貂锦军,也不知是谁发一声喊:“突厥人来了!”便即作鸟兽散。
习伯约急忙喊道:“乡亲们莫慌,吾等是官军!”众百姓却是恍若未闻,片刻便即跑光了,习伯约见状,不禁苦笑。守门的士卒则急忙关闭城门,习伯约只得又喊道:“吾乃镇国大将军,快去禀报邢大人!便说是貂锦军到了!”守门的士卒关闭了城门,便去向长官禀告。
又过一会,有一队人登上城头,习伯约定睛望去,只见当先之人正是邢思孝。邢思孝望了片刻,亦认出了习伯约,急忙命令士卒开门,并亲自出城相迎。习伯约命将士尽数下马,向快步而来的邢思孝抱拳道:“邢将军,别来无恙!”邢思孝俯身还礼,问道:“习将军这是领兵去了何方?”习伯约便将领兵出击突厥之事说了。
此事只有武则天c宗楚客等寥寥数人知晓,邢思孝毫不知情,闻言自是惊奇不已。见貂锦军士马仍盛,邢思孝道:“以将军之威,自是大获全胜了?”习伯约哈哈一笑,道:“那是自然!我军一出,自是杀得突厥人丢盔卸甲,狼奔豕突!”邢思孝虽觉习伯约是信口开河,但又觉此等大事,习伯约岂敢胡说?只得道:“如此幸事,该当即刻向朝廷报捷才是!”又请众将入城,设宴庆功。
习伯约却婉拒道:“庆功倒也不必!吾等之所以能获胜,全赖士卒用命,非吾等之功。”邢思孝道:“习将军得胜而归,途经丰州,我若不摆酒相贺,那可太过失礼了!”崔劼也道:“将军但去便是。”习伯约只得点头答允,便命士卒在城外扎营,领着诸将随邢思孝入了九原城。
此刻天色已晚,但城中早已挂起的无数彩灯却将城中映得有如白昼,只是街上却是一个百姓也无。胡骑又来犯境之事传开,百姓纷纷躲回了家中,谁人还敢上街?邢思孝急忙命人去告知百姓,来的非是胡骑,而是出塞讨胡,得胜而归的官军。百姓虽是将信将疑,但走上街头,见城门大开,方才安心,重又开怀赏灯游玩。
且说习伯约与诸将随着邢思孝一路前往都督府,望着路上欢庆佳节的百姓,习伯约叹道:“能教黎民安生,也不枉我等到漠北出生入死这一遭了。”邢思孝总觉习伯约有吹嘘之嫌,却也不敢多言,毕竟若教他领兵前去漠北,多半是有去无回。诸将则是不胜唏嘘,数载之前,他们绝想不到自己竟能领兵驰骋漠北而全身而退。
入了都督府,众人一番欢饮,邢思孝本想留习伯约及诸将在府中歇息,习伯约却坚持要返回营中,邢思孝只得亲自送至城门外。此刻已是子时,城内外却依旧是人山人海,习伯约等人回到营外,只见营门前堆着许多酒肉粮食,不禁一愣。
习伯约唤来守门的士卒一问,方知这些酒肉粮食皆是周遭的百姓送来的。原来,百姓得知城外的竟是出击突厥且得胜归来的官军,自是欢天喜地,纷纷送来酒食犒劳。主帅不在营中,崔劼也不敢擅自做主,只得命士卒尽数推却。百姓却不愿将带来的酒食再带回去,便尽数放在了营门前。
习伯约回到营中,向崔劼道:“那些酒食既然是百姓所赠,又何必推却?”便命士卒将酒食尽数搬入营中,吃喝享用。他又将士卒分为三拨,每日留一拨看守营寨,另外两拨则可到城中游玩作乐。众士卒自是欢喜无限,王登白却有些担忧,问道:“如此恐怕不妥吧?”习伯约道:“他们随我等赴汤蹈火c出生入死,如今蒙天眷顾,得以生还,怎可不教他们恣意欢娱?”
众将也觉有理,李成器便道:“那也不可教他们肆意妄为,坏了貂锦军的名声。”习伯约道:“那是自然。”便与士卒约定,有侵犯百姓c作奸犯科者,军法从事。士卒皆知主帅执法如山,毫不容情,自然不敢违背,况且此番击破阿史那部,他们已得了许多金银,也无需去抢夺百姓的钱财。如此过得三日,习伯约方才领兵离开丰州,返回朔方。
却说捷报传入神都,武则天欣喜若狂,又欲将貂锦军召入神都犒赏,张柬之却道:“貂锦军此番出征,虽云获胜,却是空口无凭,陛下岂可轻信?”武则天道:“张爱卿此言差矣!貂锦军献上了斩啜的狼头纛,那便如同是中国的玉玺一样!有此物为凭,还有何可怀疑的?”张柬之想了想,又道:“据微臣所知,貂锦军攻破了阿史那部,俘获无数金银珠宝,习伯约却纵容士卒盗取,方才未有斩获!依律”
张柬之尚未说完,武则天便冷笑道:“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岂会在意蛮夷的金银?”张柬之道:“可是”武则天已是不耐,又打断道:“军士为大周出生入死,将所获的钱财赏给将士,正是理当然耳!不然日后何人还肯为朕用命?”张柬之无法,只得点头称是,却仍不死心,离了皇宫便去与魏元忠c姚元崇等人商议对策。
张柬之道:“貂锦军横扫漠北,惹得四海欢腾,习伯约的威名已然震动天下,日后二张兄弟恐怕无人能制了!”姚元崇道:“张大人不必担心,我有一计,可破二张!”众人不禁一齐望向姚元崇。姚元崇笑道:“岂不闻驱虎吞狼之计?”众人闻言,双目皆是一亮,姚元崇续道:“前次貂锦军破了契丹,陛下亲近习伯约之时,我便发觉二张面色不豫,恐怕已对习伯约生了罅隙,咱们正可因势利导。”众人纷纷点头,魏元忠道:“此计虽妙,只是那习伯约执掌强兵,到时恐怕会因而生乱!”姚元崇道:“这倒也好办,只要教他将兵士留在胜州便是。”
过了两日,朝廷的旨意便即传入貂锦军军中,教习伯约领着诸将到神都受赏。习伯约只得留崔劼看守军营,与李成器c王登白c磨延啜动身前往神都。
且说四人四骑一路南下,行至潞洲城郊时,只见前方一座凉亭之中有一人正自静坐饮茶,另有两人在其身后静立。习伯约眼力超人,已认出那坐着饮茶之人是李隆基,不过在李隆基身后立着的那二人他却是不识。
李隆基听到马蹄之声,急忙站起身来,快步来到道上。习伯约只得勒马停步,向李隆基抱拳道:“殿下,别来无恙啊!”李隆基笑道:“恭喜习将军大破突厥,为国立功!我得知将军将要入朝,心知必会经过潞洲,所以自昨日便在城外等候。”习伯约见李隆基似是不再怨恨自己,不禁心怀大慰,道:“劳殿下在此相候,实是不胜荣幸。”李隆基道:“习将军,大哥,内兄,还有这位回纥将军,咱们入庭一叙!”
众人来到庭中,李隆基引着习伯约坐下,李隆基那二个从人依旧立于其身后,而李成器c王登白c磨延啜却也没有坐下,站在了习伯约。李隆基道:“大哥,你们为何不坐?”李成器道:“依尊卑之序,主帅在座,我等副将自当侍立!”习伯约急忙吩咐三人就坐,又招呼李隆基的二个从人坐下,却发觉其中一个面白无须的青年望向自己的目光中竟含恨意,不禁一愣。
李隆基便为习伯约介绍道:“这二位乃是我的属僚,上邮姜皎c潘州高力士。”姜皎是个面貌无奇的中年人,而高力士便是那面白无须的青年。习伯约望着高力士,仔细回忆,却未记得见过此人,而高力士见状,则急忙垂下了头去。习伯约虽是诧异,却也未放在心上。
李隆基又为姜皎c高力士介绍习伯约四人,姜皎与高力士便躬身向四人行礼,而后依旧立于李隆基的身后。李隆基命二人端上酒来为各人斟满,端起酒杯道:“习将军,前日是我一时糊涂,多有冒犯,还请海涵!”说罢,便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想到死去的骆莹儿,习伯约潸然泪下,哽咽道:“殿下有何不是?是我负了殿下之托!”李隆基道:“非是你之过!是武家之人害死了莹儿!”李成器闻言,吓了一跳,急忙喝道:“三郎!莫要胡言!”李隆基道:“大哥,今日在座的没有外人,不必顾忌!”李成器道:“不论如何,你为了一个女子而忘记父亲的教诲,终是不该!”李隆基不禁无言以对。
喝过几杯酒,习伯约心急赶路,便即辞别李隆基,领着诸将翻身上马,重又启程奔向神都。望着习伯约与王登白那两匹大宛马,李隆基却又面色铁青。
习伯约领着三将赶至黄河边,却见对岸人山人海c旌旗招展,竟是左c右羽林卫及左c右骁卫,原来,竟是皇帝武则天离了禁宮,亲自率领诸王及群臣到黄河边迎接貂锦军诸将。习伯约一行急忙渡过河去,来到武则天的御辇前躬身行礼。武则天见到习伯约,欢喜非常,竟命他到御辇上同坐。
二张兄弟自是面色铁青,而习伯约却是不敢不从,只得登上御辇。他眼望四周,发觉李显c韦氏及李重俊兄弟皆在,而独独不见李裹儿,不禁好生奇怪,自己凯旋归来,李裹儿怎会不来迎接?
一行人迤逦而行,百姓夹道而迎,山呼万岁,武则天不禁更是高兴。来到建春门外,习伯约遥遥望见一个窈窕的背影缓缓步入城中,像极了李裹儿,只是身旁尚有一个颀长挺拔的男子相伴,一时惊得习伯约面色煞白,身子不住颤抖。
武则天瞥见习伯约的样子,微微一笑,问一旁的李显道:“前面的可是安乐啊?”李显却望不清,只得道:“臣也不知。”武则天便吩咐卫士去将那二人唤来。待那二人走近,习伯约发觉那女子果然是李裹儿,而那挺拔男子竟是数年未见的武延秀。
习伯约不禁一愣,心想:“武延秀何时回到了神都?又怎会与裹儿走在一起!”武延秀相貌英俊,与李裹儿并肩而行,自然教习伯约恼怒不已。
却说武延秀与李裹儿走至御辇前,便向武则天施礼。武则天问道:“你二人为何不来迎接习将军啊?”李裹儿轻声道:“安乐自命一介女流,又非朝廷命官,所以未敢跟随父亲前来,还请陛下恕罪。”武延秀则是张口结舌,不知该如何回答。
武则天冷哼一声,向习伯约道:“此亦朕之从孙,名唤延秀。”习伯约闻言微微点头,双目却一瞬不瞬地望着李裹儿,只是李裹儿一直低着头,并不望他。武则天又道:“延秀,这位习将军统领新军大破突厥,也算报了你被囚禁之辱,还不快快拜谢!”武延秀虽然不愿,却不敢不从,只得向习伯约施礼。
武则天满意一笑,道:“延秀一表人才,与安乐颇为相配,朕欲以延秀尚安乐,不知习将军意下如何?”此言一出,众人不禁一惊,习伯约与李裹儿身子俱是一颤,武延秀则是眉飞色舞,高兴之极。
习伯约忖道:“这老妖妇明知我与裹儿两情相悦,却故意问我,莫非是有何奸计?”而武则天见他木然不答,再次问道:“习将军意下如何啊?”习伯约心想:“小不忍则乱大谋!”便道:“陛下觉得相配,那必是相配的!”武则天哈哈一笑,道:“原来习将军与朕之心意相同。”
李裹儿抬起头来凄然一笑,便即施礼退下,站到了父亲身旁。武延秀也退到了武三思身旁,一行人便继续前行,自建春门入了神都。
神都已是万人空巷,百姓聚集在建春门大街之上迎接御辇,便是沿街的房舍顶上亦站满了人。如此盛况,自然教武则天欢喜,习伯约却是愁眉不展,一直在想着李裹儿。他倒是不担心武则天将李裹儿许配给武延秀,毕竟已杀过一个武崇训,也不怕再杀一个武延秀,只是扪心自问,未有不对之处,裹儿为何这般对待自己?一时好生气苦。
武则天领着诸王及群臣回到宫城,大摆筵席,为貂锦军庆功。貂锦军先破契丹,又破突厥,习伯约名望之隆,便如日之方中,无以伦比,是以筵席之上,诸王及文武群臣不断向其敬酒。美酒入喉,习伯约却觉尽是苦涩,只因他找寻良久,也未见到李裹儿的身影。不知何时,李裹儿已悄然离去了。
张柬之亦举起酒杯向习伯约敬酒,道:“习将军用兵如神,功业已足以比肩古之名将,当真教老朽佩服!”又向武则天道:“大周能有此等类淮阴而灵武冠世之将,实乃陛下之幸c百姓之福!”习伯约听他如此夸奖自己,不禁一愣。
张柬之又道:“依微臣之见,习将军有如此本领,该当值守禁宮,守护陛下才是。”武则天点点头,道:“朕亦不舍习将军离朕而去,不如将他召回千牛卫中,日日伴在朕身边。”习伯约大惊,如此一来,岂不是夺了他的兵权!正欲开口,却听张易之道:“陛下,宫中已有许多勇士,足以护得陛下周全,况且现今突厥未灭,若将习将军留在宫中,岂不是大材小用?”
众人纷纷点头,张易之续道:“待荡平突厥,四海安宁,再教习将军守卫禁宮不迟。”武则天道:“此言倒也有理。”习伯约与二张兄弟一齐松了一口气。张柬之将杯中酒饮尽,微微一笑,心满意足而回。
酒过三巡,武延秀站起身来,道:“陛下,臣忍辱数载,终得回转中原,心中不胜欢喜,今日便献舞助兴,以娱诸位。”武则天点点头,武延秀便来到席前,跳起突厥舞来。望着载歌载舞的武延秀,习伯约愈发气恼,将酒杯狠狠摔在地上便即快步而去。
众人不禁一愣,武则天只是笑笑,却未开口阻拦,众人也只得继续饮酒,目送习伯约离去。张易之急忙向张昌宗使个眼色,张昌宗也告退而去。
习伯约自长乐门离了宫城,却听身后有人呼唤自己,回首望去,见是义兄张昌宗,急忙停步。张昌宗快步奔到习伯约身旁,喘了几口气,道:“贤弟,为兄知你心中不快,所以特地来陪你,走!为兄摆酒为你接风庆功!”二人便一路前往积善坊的邺国公府。
路上,习伯约忍不住问道:“大哥,武延秀是何时回来的?”张昌宗道:“依我想来,该是你刚刚到达漠北,他便被突厥释放了。”习伯约道:“如此说来,他回到神都该是未有多少时日了?”张昌宗点点头,他心知习伯约想问的是什么,便道:“他回到神都半月,并未听闻裹儿与他亲近,只是数日前,二人忽然日日相伴游宴,为兄也不知是为何。”习伯约听了,一时陷入沉思。
张昌宗拍拍习伯约的肩膀,安慰道:“陛下又未当真下旨,贤弟何必忧心?现今你为国立下奇功,如今声名正盛,为兄再从旁劝说,陛下未必不会改变心意。”习伯约点点头,不再多言。
二人回到邺国公府中,张昌宗命下人摆下筵席,过不多时,便有不少朝臣来到。原来,习伯约c张昌宗离去后,武则天便与张易之去歇息了,众人只得各自散去。苏味道c李廻秀等人知道张昌宗还要为习伯约庆功,便一齐来了。
张昌宗便命众人入座,一齐饮酒。
而后数日,习伯约皆未能与李裹儿相见,而朝廷已下旨晋封貂锦军诸将。以破突厥之功,授习伯约辅国大将军c河北道行军大总管c河东道行军大总管,都督河北诸军事,并加开府仪同三司,授王登白云麾将军,授李成器归德将军,授磨延啜忠武将军,余封如故。如此一来,天下十道,习伯约已兼领三道行军大总管,兵权之盛,已是无人出其右。
恰巧监察御史劾奏李廻秀受赇,武则天将李廻秀贬为庐州刺史,以习伯约补夏官侍郎。张柬之等人自是不愿,魏元忠与张柬之本欲苦谏,姚元崇却劝道:“习小子正得陛下喜爱,你我也阻拦不得,况且他虽掌重兵,却远在边地,难有图谋。倒是二张日日伴在陛下身边,才是心腹大患。”薛季昶道:“我只是担心咱们剪除二张时,他会趁机兴兵作乱。”姚元崇道:“如今民心向李,咱们复辟前朝,他若胆敢阻拦,不过是乱臣贼子,麾下兵马绝不会随他作乱!”众人这才稍稍安心。
如今前平契丹c后破突厥,武则天决定谒太庙献捷,祭告祖宗,诸王及文武群臣自然要陪同。武则天革唐命之时,改唐太庙为享德庙,于神都另立武氏七庙,追封祖宗为帝c后。
武周的太庙便在神都皇城的东南角,诸王及文武群臣早早来到太庙前等候圣驾。习伯约心知张柬之等人厌恶自己,又不愿与苏味道等佞臣为伍,只得领着李成器三将站于一旁,却望见李裹儿站在李显c韦氏身后,身子不禁一颤。见李裹儿静立不动,更不曾转头张望,习伯约心下黯然,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便在他出神之际,武则天的御辇已然来到。众人一齐下拜,武则天下了御辇,领着众人入了太庙。
武则天之所以以“周”为国号,乃是因自称先祖为周平王姬宜臼之故,是以武周的太庙之中,自然也是以周平王姬宜臼的神位c画像在正中,两侧依次是周平王少子姬武c严祖成皇帝武克己c肃祖章敬皇帝武居常c烈祖昭安皇帝武俭c显祖文穆皇帝武华以及武则天之父——太祖高皇帝武士彠。
献酒之时,武则天以习伯约为亚献,武三思为终献,宣告大破突厥之捷,诸王及群臣自是争相歌功颂德。当年,李勣平高句丽,高宗曾以李勣为亚献。习伯约望着武氏列祖列宗的排位,心中厌恶之极,打定主意,日后推翻了武周,一定放火将这里烧了!
告过太庙,武则天再次大宴群臣。习伯约见李裹儿始终不望自己一眼,自是心情郁郁,便只是喝闷酒。众人知其心中不快,自也不会打扰。习伯约喝了两坛酒,忽然发觉李裹儿起身而去,他犹豫片刻,终是不能按捺,便起身去追。
李重俊一直在暗暗留意习伯约,此刻见状,急忙向一旁的武延秀使个眼色,二人一齐站起,快步上前,挡住了习伯约的去路。习伯约冷哼一声,走至二人身前,运起“正一玄功”,两袖一抖,便掀起一阵罡风,将李重俊与武延秀震得踉跄后退。李重俊与武延秀惊骇莫名,自然不敢再阻挡习伯约,习伯约望也不望二人,径自迈步而去。
且说习伯约随着李裹儿,二人一前一后,相隔十余步,不疾不徐地走向东宫,李裹儿未曾回望,习伯约也未开口呼唤。行至重光门前,李裹儿径直走入,习伯约却被守门的侍卫拦住。习伯约瞪眼喝道:“尔等不识得我?”守门的侍卫犹豫片刻,纷纷让开。
习伯约冷哼一声,拂袖迈步,继续去追李裹儿。二人一路来到东宫的花园之中,李裹儿斜倚栏杆,望着池水怔怔出神。习伯约走到李裹儿身旁,李裹儿便转过身去,背对着习伯约。习伯约见状,心知裹儿只是使小性,并非不爱自己了,心中自是大喜,急忙又绕到李裹儿身前。李裹儿却又将身子背转,不理睬习伯约,习伯约将心一横,猛然将李裹儿揽入了怀中。
李裹儿愣了片刻,便即拼命挣扎,习伯约吓了一跳,只得松手。李裹儿转过身来,猛地咬在习伯约的脖颈之上。习伯约不敢阻拦,更不敢运功抵御,只得强忍疼痛,任由李裹儿狠咬自己的脖子。
李裹儿咬了片刻,忽觉口中一阵腥味,急忙放开习伯约,却见习伯约的脖颈上已被自己咬出了一道深深的伤口,正自流出鲜血。李裹儿心疼得流下泪来,急忙以手去捂那伤口。习伯约抬起手来以衣袖将鲜血拭去,安慰李裹儿道:“区区小伤,不碍的。”李裹儿再也忍不住,扑入习伯约怀中痛哭起来。
习伯约急忙将她揽住,柔声安慰。他知道李裹儿必是心有怨气才会如此,却不知是因为何事,只得问道:“裹儿,我何处做得不对,惹你生气了?”李裹儿哭了片刻,冷声道:“孟冬薄寒,朔雁孤鸣。感思素友,不胜伤嗟。延望汉月,胡草犹沉。踏破关河,相见未晚。”习伯约闻言一愕,李裹儿所说之言,乃是他写给李持盈的答书。
李裹儿转身向远处的侍女使个眼色,那侍女便转身而去,片刻后拿着一个竹篓而回,李裹儿接过,交给了习伯约。竹篓之中尽是撕得粉碎的纸屑,习伯约捏起几片碎屑看了看,发觉尽是自己写给李持盈的答书。
李裹儿抹去面上泪水,冷笑道:“你有青梅竹马的表妹也就罢了,与卢家c王家的小姐亲近我也可以不问,现今为何又与昌兴那丫头有了私情?”习伯约哭笑不得,只得道:“裹儿你且莫着恼,听我一言。”
原来,貂锦军在朔方操练之时,有一日习伯约望见南飞之雁,念及日后终要入漠北作战,不知何时才能与李裹儿相见,一时感怀,正巧李持盈有书信寄来,习伯约便以此寥寥数言作为答书,未承想却教李裹儿误会了。只是教习伯约想不通的是,自己的答书该当在李持盈手中才是,怎会到了李裹儿手中?
李裹儿听罢,却不满意,问道:“你既是思念我,为何不写给我,却写给那丫头?”习伯约道:“彼时她有书信来问好,我也只得以手书答复,不然岂不失了礼数?”顿了顿,又道:“她只是个小丫头,你又何必呷醋?”李裹儿冷哼一声,道:“她已是金钗之年,怎还算得年幼?”习伯约只得道:“好,我日后不睬她便是!”而后又将李裹儿揽入怀中,紧紧搂住。
习伯约唯恐李裹儿心中仍有不快,又道:“裹儿,我从前便曾说过,今生今世,只爱你一人,你莫非不信我?”李裹儿赶忙道:“我自是信的!”习伯约问道:“那这些信是怎么到你手中的?”李裹儿低声道:“是武延秀交给我的!”她唯恐习伯约误会,急忙又道:“我与武延秀在一起只不过是为了气你,可并非是喜欢他。”习伯约点点头,心中却在思索:“我写给昌兴县主的答书怎会到了武延秀手中?”
李裹儿见他面色仍旧阴沉,只得柔声求道:“伯约,是我不对,你莫要怨我了!”习伯约笑道:“我怎会怨你?”说着,吻了吻李裹儿的娇靥,又道:“若是有错,也该是我!”见爱郎如此善解人意,李裹儿不禁更为内疚,泣道:“你在草原拼死杀敌,得胜归来,我却惹你不开心,当真不该!”习伯约只得好言安慰。
李裹儿哭了片刻,忽然斩钉截铁地道:“从今以后,我绝不会再疑你!”说着,抹抹眼泪,又吩咐侍女取来火折子,将竹篓之中的碎屑尽数烧了。
二人依偎半晌,李裹儿低声道:“如今我弄巧成拙,陛下又要将我许配给武延秀了。”习伯约道:“我不在乎那老妖妇将你许配给谁,反正已杀过一个武崇训,也不在乎再杀一个武延秀!”李裹儿听了,自是忧心。习伯约道:“裹儿,你莫担忧,依我看,朝中将有大变,你的婚事,那老妖妇未必能作得主了!”李裹儿闻言,心中一动,问道:“伯约,莫非你要”却不敢再说。
习伯约点点头,却又摇摇头,道:“过不了几日,恐怕我便要北返,神都若有异变,你务须即刻遣快马报知我!神都与胜州相距不远,快马两日便可赶到,我也可及时应对。”李裹儿虽是茫然点头,却将习伯约之言谨记在心。
二人误会冰释,而后几日,自是整日相伴,如胶似漆。直至宗楚客召见,习伯约方才与李裹儿分别,领着王登白三将前往夏官。
王登白三将在馆舍中闷坐数日,均感无聊,是以皆劝习伯约早日返回胜州。习伯约可不敢因男欢女爱而误了大事,自然答应了。如今习伯约声名正盛,宗楚客虽是长官,竟也执礼甚恭,与韦嗣立一齐在官署门前迎候。
众人入内就座,客套过后,宗楚客便将夏官侍郎的印绶交与习伯约。习伯约恭敬接过,收入怀中。宗楚客又问起日后的御边方略,习伯约道:“除恶务尽!陛下既以三道之行军大总管委我,正可举大兵长驱直入,与突厥决战。”宗楚客与韦嗣立自不敢有异议,一齐点头答应。
不过事关重大,宗楚客口上虽然答应,却不敢擅自做主,便领着众人前往迎仙宫,向武则天禀明此事。不待宗楚客讲完,武则天便摆摆手,命其住口,将习伯约召至身旁,握着习伯约的手道:“朕既以大军许你,便也由得你自作主张!你若觉突厥可伐,自统大军征讨便是,钱粮朕自会命人为你准备!”说罢,她冷哼一声,续道:“不过,若是败了,可要治你之罪!”习伯约俯身下拜,道:“陛下放心,臣定当赴汤蹈火c肝脑涂地,绝不负陛下之托!”
武则天闻言,极是满意,凝望着习伯约,不住轻笑。习伯约不禁一惊,不敢再多留,急忙告退,武则天也未留他,只是道:“朕在神都静候将军佳音。”宗楚客等人自也随着习伯约一齐退下。
张易之向张昌宗使个眼色,张昌宗便道:“陛下,我这义弟又将远行,我们兄弟不知何日才能再见,请陛下准我送他一程。”武则天点点头,张昌宗便即施礼,快步而去。
出了应天门,宗楚客与韦嗣立便与习伯约四将分别,返回夏官。习伯约四人正欲出宫,忽听身后有人呼唤,却是张昌宗追了上来。张昌宗奔至近前,望了李成器三人一眼,向习伯约使个眼色,习伯约便吩咐道:“你们先回馆舍收拾行装,待我回去咱们便即启程。”三人点点头,先行离去。
张昌宗领着习伯约一路来到九洲池上,寻了一个僻静之处,张昌宗道:“贤弟,如今你军功日盛,为兄当年果然没有看错!”习伯约微微一笑,张昌宗忽然长叹一声,续道:“只是为兄在朝中却是着实不易啊!那帮老贼处处与我和五哥作对,当真可恶!”习伯约闻言,不禁想起了那句谶言。
张昌宗见习伯约呆呆发愣,只得拍拍他的肩膀道:“贤弟,如今你手握重兵,为兄若是有难,你可一定要来救我啊!”习伯约当即点头,道:“若有人敢为难大哥,小弟自要将他碎尸万段!”张昌宗听了,方才安心。
习伯约也未去与李裹儿道别,径直回到馆舍,便与三将出发,返回胜州。此番入朝,各人皆得封赏,王登白却是忧心忡忡,习伯约观他面色,自是不解,问道:“王兄,我观你面有忧色,却是为何?”王登白长叹一声,道:“将军为国倚重,兵权日盛,却非是善事!”习伯约闻言,不禁陷入沉思。
磨延啜道:“王兄何出此言?将军用兵如神,已立赫赫战功,朝廷将边事委以将军,有何不对?”王登白道:“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习伯约笑道:“夫韩信不背汉於扰攘,以见疑於既平,大夫种不从范蠡於五湖,卒伏剑而妄死。王兄引姜维说钟会之言,莫非是劝我造反?”王登白吓了一跳,急忙道:“将军误会了!”习伯约道:“待大功告成,我自会从赤松游哉。”王登白与李成器对望一眼,不再多言。
四人回到营中,崔劼急忙出迎,习伯约命其将武则天赏赐的钱财分赏给士卒。其后习伯约整军经武,虽欲再伐突厥,却苦无良机,而突厥畏惧貂锦军,亦不敢南下。
如此过去半载,却有武则天疾笃的消息自神都传来。习伯约得知此事,一连数日坐卧不安,诸将见了,问道:“将军何故忧心?”习伯约极目南望,叹道:“天下恐将有大变。”诸将闻言,惊讶不已,却是各怀心思。
又过两月,中国未有变故,边关却有敌来犯。突厥叱列部酋长叱列元崇扬言要为阿史那部报仇,领兵进逼幽州。如今习伯约已兼领三道行军大总管,三道之兵皆受其节度,御边之事,自然由其做主。习伯约便欲剿灭来敌之后,顺势挥兵入漠北与突厥决战,当即传令,命各州都督领兵于易州集结,并上表朝廷,求请粮草。
自武则天病重,便居于长生殿中,已有数月未曾上朝,朝政皆由二张兄弟把持决断。习伯约的奏表送入神都,二张兄弟便假传武则天之命,调集粮草送往易州。二人商议许久,又写了一封密信,遣张安送往易州大营。
张安携着密信,领着数个侍卫经玄武门c圆壁南门c龙光门,出了洛阳城,向北行出数里,却与李多祚迎面而遇。前番惹恼了武则天,李多祚便被贬去了岭南,月前才被召回神都,还复本任。
正所谓“王遂得道,举家升天”,二张势倾朝野,张安自也蛮横惯了,见了李多祚,只是冷哼一声,便即打马向前冲去,李多祚吓了一跳,赶忙打马避让。张安打马奔过,李多祚望着他的背影,心道:“这贱奴匆匆离去,必有阴谋!”当即领着亲卫打马追上,挡在了张安面前。
张安不禁一愣,继而指着李多祚骂道:“你这靺鞨狗胆敢阻我去路,不想活了吗?”李多祚闻言,更是恼怒,喝道:“你这是去往何处?”张安道:“干你何事?再不让开,教五郎诛你九族!”李多祚气得大叫一声,将张安及那几个侍卫打落在地,而后命亲卫将张安等人擒住。
张安怒道:“你如此大胆,当真不怕死吗?”李多祚冷笑一声,问道:“你这是去处?”张安嗤笑一声,转头不答。李多祚心知今日之事,义无旋踵,只得把心一横,猛地打了张安一个耳光,冷声道:“你若不说,休怪我无情!”张安终究胆怯,只得颤声道:“五郎命我前往易州。”
李多祚闻言,不禁一愣,忽然想到朝廷调集粮草,登时大惊,急忙问道:“去易州作甚?”张安却不敢再说,李多祚想了想,一掌劈在张安的后颈之上,张安立时昏了过去。李多祚伸手在其怀中摸了两把,便找到了那封密信。
李多祚拆开信封,抽出信来,只见其上只写着六个字:“入神都,举大事!”登时惊得目瞪口呆。过了半晌,李多祚的亲卫见自家将军始终呆望着手中的信笺,只得低声唤道:“将军!将军!”李多祚方才回过神来,急忙将那封信收入怀中,吩咐亲卫将张安等人押回营中囚禁,而后便独自打马奔入了城中。
李多祚心知事关重大,不敢大意,径自奔至了陶化坊的张柬之府上,将那封信呈给了张柬之。张柬之看后亦是大惊失色,思量片刻,忽然问李多祚道:“将军的富贵,何人所赐?”李多祚答道:“大帝所赐!”张柬之道:“现今大帝之子为二张所危,将军可愿助吾讨逆?”李多祚不假思索便道:“全凭张大人吩咐!”张柬之大喜,急忙将魏元忠c姚元崇c薛季昶c崔玄暐c桓彦范等人尽数召来。
桓彦范的府第亦在陶化坊,是以最先到来,而后魏元忠c崔玄暐等人陆续赶到。张柬之将那封密信交给众人传阅,众人看罢,亦是面面相觑。张柬之道:“近年陛下昏庸,二张一党包藏祸心,如今上天保佑,教李将军撞破他们的奸谋,如今我等正可先发制人,匡复社稷,以成大功!”
众人闻言,各自思量起来。姚崇道:“陛下虽然昏庸,却已立庐陵王为太子,待陛下百年,皇位自会传于太子,吾等又何必行不臣之事?”自叱列元崇反,姚元崇便依武则天之命改名“姚崇”。薛季昶亦道:“夫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昔霍光辅汉,可谓忠矣,然擅行废立,亡人臣礼,终致族灭。今日吾等举兵蹙宫城,与桓温何异?”
众人闻言,一时难以决断。魏元忠道:“既知二张意欲谋反,吾等禀告陛下,由陛下定夺便是。”张柬之却举起那封密信,道:“如今二张反状已露,吾等若再踟蹰不前,不仅自身性命难保,社稷亦恐倾覆!”说着,张柬之环视众人,又高声道:“愿随我诛二张者,便与我同来,不愿者,自行归去便是!”说罢,便即大步入内而去。
薛季昶与魏元忠对视一眼,皆是坐着未动。姚崇本已站起,可望见薛季昶与魏元忠,暗叹一声,重又坐下。桓彦范等人向魏元忠三人施了一礼,一齐去追张柬之了。
张柬之站于内堂,见魏元忠三人并未跟随而来,心知三人未纳己言,也不在意,便与其余人指天地以自誓,定谋诛二张。
李多祚执掌北衙禁军二十余载,在禁军之中颇有威望,李多祚返回营中,择忠义c亲近士卒五百余人,又联结左威卫将军薛思行c右散骑常侍李湛及驸马都尉王同皎,随张柬之等人入宫城,往东宫迎太子。
众人行至北重光门,高声呼唤太子李显。李显不知众人所为何事,自是惊惧不敢出。王同皎独自入内拜见李显,道:“先帝以神器付陛下,却横遭幽废,人神同愤,已有二十三年!今日北门c南衙同心协力,助殿下诛除二竖,匡复李氏社稷,殿下为何踟蹰不出?”李显犹自惊疑,便登上城头观望。
士卒见了李显,尽皆跪拜。李显犹豫片刻,问王同皎道:“今日之事,可有胜算?”王同皎道:“天下士民皆盼殿下重登大位,何愁大事不成?况且诸将相已不顾家族以徇社稷,殿下再有迟疑,岂不寒了天下人之心?”李显又想了想,方才随王同皎而出。
王同皎亲自抱扶李显上马,一行人至玄武门,斩关而入。路上的卫士听闻太子领兵去诛杀二人,纷纷前来相助。二张兄弟尚不知大祸临头,李显一行人入了迎仙宫,在走廊之上遇见二张兄弟,士卒吼叫一声,便冲上去将二人乱刀分尸。
武则天在长生殿中,为呼喊之声惊醒,慌忙问身旁宫人道:“外间何人喧哗?”张柬之领着李显入内,答道:“是张易之c张昌宗兄弟谋反,臣等已奉太子之命诛杀二人。因事出仓促,不及禀报陛下,罪该万死!”武则天冷哼一声,望向李显,问道:“是你所为?”李显吓了一跳,点了点头。武则天道:“既然叛逆已诛,你可以回东宫了。”
此时,桓彦范等人一齐走入。桓彦范道:“太子怎可再返东宫?昔年大帝将太子交托陛下,现今太子已近知命之年,却仍居东宫,岂有此理?现今天意人心,皆向李氏,臣民不忘太宗c大帝之德,方才从太子诛逆臣,愿陛下传位太子,以顺天人之望!”
武则天闻言,半晌不语。张柬之见状,向李多祚使个眼色,李多祚便将外面的士卒唤入,将长生殿堵得水泄不通,教李显的胆气也不禁壮了许多。武则天望望殿中的士卒,冷哼一声,忽地伸掌拍在御榻之上。
一阵罡风吹过,将靠前的几十士卒震得东倒西歪,站立不稳。李显等人吓破了胆,慌忙跪地求饶。武则天却道:“朕老了,这江山便交给尔等吧。”众人震惊不已,张柬之扯了扯李显的袖子,李显赶忙跪下谢恩。众人山呼万岁。
而后张柬之又命李多祚领着兵士将张昌期c张同休c张昌仪尽数处死,与张易之c张昌宗一同枭首示众。袁恕己则随相王李旦统领南衙兵马,全城戒严,收捕张易之兄弟的同党。崔神庆虽忠于李氏,却因曾宽宥张昌宗之罪,竟亦被下狱
第二日,武则天颁下诏书,由太子李显监国理政。第三日,武则天退位,将帝位传于李显,并移居上阳宫。
李显大赏有功之臣,下诏封张柬之为汉阳郡王,敬晖为平阳郡王,桓彦范为扶阳郡王,袁恕己为南阳郡王,崔玄暐为博陵郡王,更赐铁券,许以不死,又封李多祚为辽阳郡王,李湛为赵国公,王同皎为琅琊郡公,并大赦天下,自文明以来蒙冤获罪者尽数昭雪,李氏皇族被发配或没入官府为奴的,亦恢复爵位,酌情授以官职,破家臣僚之子孙,并还资廕。
却说张柬之等人领着羽林卫到北重光门迎接李显,自然也惊动了李裹儿。想起爱郎吩咐之事,急忙遣一个亲信下人去向爱郎报信。其时城门尚未关闭,那下人出了神都,骑上早已备好的快马,狂奔而去。
那下人能得李裹儿宠信,心思自也玲珑,得知突厥又来犯边,边军皆往易州集结,心知习伯约恐怕早已不在胜州,便径直赶往易州。
三道各州的兵马得习伯约之令,便即起行,赶往易州。未及半月,十五万大军便已在易州聚齐,旌旗蔽空,兵威极盛。而叱列部探知中国有备,兵至阴山,便即自行退去。
那下人赶至易州,轻易便找到了官军的大营。守门的兵士报入中军帐,习伯约得知是自神都而来之人,登时面色大变,心道:“莫非真教我料中了?”急忙唤兵士将来人请入。其时王登白等人亦在身侧,见状不禁一愣,问道:“将军,可是出了何事?”习伯约皱眉望望众人,叹道:“马上便知!”
过不多时,兵士便将来人请入了中军帐。那人见了习伯约,急忙施礼,习伯约心中焦急,问道:“可是神都生了乱?”那人点点头,答道:“昨日忽有一群士卒闯入宫中,到北重光门前呼唤太子,号称要清君侧c诛二张,郡主便命小人兼程前来报告。”众人闻言,自是大惊失色。习伯约又问道:“那你可知他们是否成功?”那人答道:“小人不知。”
过了片刻,习伯约命人将那下人带去歇息,对众将道:“如今外敌已退,咱们也不必留在此地,传令下去,即刻拔营,赶往神都!”说罢,却发觉众将纹丝不动,习伯约喝道:“尔等还愣着作甚?”众将互相望了望,王登白问道:“将军莫非是要领兵去救二张?”
习伯约一愕,急忙解释道:“你们误会了!二张祸国殃民,死有余辜,我恨不得亲自手刃二人,又岂会去救他们?”王登白又问道:“那将军领兵前往神都却是为何?”习伯约道:“武则天篡夺大唐江山,人神共愤!我隐忍多年,辱身伪朝,为的便是匡复大唐,如今太子奋起,吾等边将,正该起兵相助,岂能观望不进?”王登白等人犹自不信,习伯约道:“吾祖乃是大唐开国功臣c英国公,姓李,讳勣!”众将惊呼道:“将军是徐敬业之后?”习伯约点点头,道:“正是先父!所以我并非姓‘习’,而是姓‘徐’。”
他担心众将不信,自怀中取出那封废后诏书,道:“此乃当年大帝命上官仪起草的废后诏书,大帝以此为遗诏,命吾父起兵讨武!”说罢,便将那封诏书交给了众将。众将看罢,互相望望,却是谁也未开口。徐伯约只得起誓道:“此番入神都,我若不能手刃妖后,教我日后死了乱刀之下!”众将终于信了。
徐伯约想了想,提笔写下一篇檄文,以告天下。便是王登白等人亦怀疑他别有用心,何况是天下的百姓?况且他如今已自陈身世,也需昭告天下。
文曰:“破契丹c突厥辅国大将军徐伯约告天下文:吾本故英国公c匡复府大将军c扬州大都督徐氏之子。昔时天下愚昧,吾父知武氏有不臣之心,于扬州兴义兵,却不得声援,以致孤掌难鸣,兵败身死。其后六载,武氏果行篡逆,而中外已无能制之者!徒看山川之变色c日月之无辉,哀叹朱虚c绛侯之已亡。
伪朝既立,武氏昏庸,其罪甚矣。禁天下屠杀及捕鱼虾,教江c淮之民多饿死,此其罪一也。笃信夷狄之神,教愚民失我中华之衣冠,其罪二也。枉杀名将,以致胡虏猖獗,边地百姓流离失所,其罪三也。任用酷吏,残害忠良,其罪四也。纳面首而秽宫廷,辱及二帝,其罪五也。凡此五罪,人之共愤,百死莫能赎其罪!
自大唐倾覆,百姓哀嚎c士人悲泣,历十五载矣!今吾承父之志,再举义旗,铁骑直抵洛都,所过州郡,同整义兵,振奋扬威,共匡社稷。武氏之朋党,翻然改图,以顺天命,犹未晚矣。
布告海内,咸使闻知。”
徐伯约又命士卒将旗号改换,而后也未告知各州的都督,便领着貂锦军打马南奔而去。
五千快马一齐奔驰,动静自然不小,一时间蹄声震天,尘土飞扬。左近的兵士见貂锦军竟然打着“唐”及“英公”的旗号南去,尽皆愕然。
貂锦军的坐骑皆是快马,奔了半日,便已至邢州。路上,诸将得知太子李显已然继承大统,大唐光复,江山重归于李氏,皆劝徐伯约停止进军,返回易州。徐伯约却摇摇头,道:“故国虽复,首恶未诛!若不雪耻,日后有何颜面见大帝于地下?”又向李成器道:“殿下莫非忘了往昔所受的欺辱?”李成器闻言,面色铁青,冷声道:“未敢忘!”余众闻言,不再多言。
貂锦军狂奔一日一夜,第二日天明之时,便已赶至上东门外。城头的士卒望见远方烟尘飞扬,再听到震天的马蹄之声,不知是何方的兵马袭来,一时惊骇莫名,急急将城门闭了。如今李显重登大位不过数日,为防不测,命卫军严守城中,是以只过片刻,便有南衙卫军赶到。
徐伯约见城门紧闭,城头的士卒尽皆张弓搭箭,急忙勒马,高声自报名号。城头之上,一员大将望见城下人马的旗号,又听闻为首的将军自称“英国公”,不禁一愣,定睛一看,方才认出是徐伯约。
徐伯约亦认出了城头之上的大将乃是李多祚,急忙道:“李将军,听闻太子起兵复唐,我特意领兵来相助!”李多祚道:“现今日月既昭,大事已定,不必将军劳心了,况且将军未得朝廷号令便私自领兵而来,不怕朝廷问罪?”习伯约心知以麾下这五千骑兵,绝难闯入洛阳城中,心念一转,便道:“李将军之言甚是有理,只是我已来到城下,若不得拜见陛下,亦失了臣子之礼,不如我将士卒留在城外,李将军只放我与几位副将入城,可好?”李多祚无从拒绝,只得答应。
徐伯约便命士卒远远退后扎营,只与王登白等人在城门前等候。过不多时,上东门缓缓打开,李多祚领着数十士卒步出。徐伯约待李多祚走近,佯装要下马施礼,却忽然一拍马股,冲入了城中。
大宛马迅若闪电,转瞬便即消失不见,待李多祚回过神来领人去追时,又如何能追得上?却说洛阳的百姓纷纷避入家中,街上无人,徐伯约驾着大宛马,一路奔至宾耀门前。
禁宮各门并未关闭,徐伯约不理守门士卒的阻拦,径直奔入皇城。皇城之中,有不少卫军把守,徐伯约仗着马快,左冲右突,竟一路穿过皇城,自宜辉门而出,来至了上阳宫前。
上阳宫在皇城之西南,南邻洛水,自武则天移居于此,李显便命李湛严密守卫,勿教外人入内。徐伯约望着上阳宫,心中激动不已,毕竟自幼时得知身世,他便盼着手刃武则天这一刻。
李湛自然识得徐伯约,急忙打眼色教手下戒备,上前道:“将军来此有何贵干?依陛下之命,闲人不得靠近!”徐伯约翻身下马,笑道:“我的马不知为何受了惊吓,奔至了此处,还请李将军勿怪!”李湛闻言,却是将信将疑,望着大宛马,心道:“此般神物,早已通了人性,怎会无故受惊乱窜?”
徐伯约踏前两步,佯装向李湛施礼,却忽然跃起,几个起落便跃过宫墙,落入了上阳宫中。
偌大的上阳宫中,竟是一个人影也无!习伯约快步奔入殿中,只见殿中空空荡荡的,只有一座木榻,而武则天卧于榻上,正自含笑望着自己。
(本章完)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