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玄幻魔法 >中篇小说选集(一)最新章节 > 中篇小说选集(一)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王“团长”成亲(一)

  机械制造厂出了“爆炸性”新闻:四十八岁的王“团长”要做新郎官了。有吃惊叹惜的,有讽刺奚落的,也有赞赏祝贺的,一时议论纷纷,吱吱喳喳。

  王“团长”真名王昌金,半辈子捏刀把c摸砂子当造型工,做过班长,车间主任c生产科长,没在部队呆过一天半日,怎么弄得“团长”这个头衔?

  葫芦有藤话有因。一九五八年,青春工读学校要开办个附属工厂,准备承接外面的铸铁件任务。万事开头难,团市委见他们刚打锣鼓新开张,便号召部分工厂的团组织支援。王昌金当时正是二十五c六岁的人,技术上有两下子,干活象个小老虎,奖状张连张,内外有名声。机械制造厂团总支书记跟厂长斟酌一下,便派他领几位青工去给那些学生哥们“传帮带”,搞翻砂造型。

  听说各厂的青工“代表”来支援,学生们乐得蹦蹦跳跳,到处贴满了红红绿绿的标语:“向工人老大哥学习!”“热烈欢迎各厂代表团来我校传经送宝!”头天上午隆重地举行了欢迎会,把各厂的领队请上主席台。冶金厂的陈瑞梅端坐在前排,感到无比荣耀,左顾右盼,神采飞扬。其余的人,也是个个脸面生辉。唯独王昌金装聋作哑,还是抱着膝头坐在台下。一会儿,几个学生干部来问:“哪位是机械制造厂的王团长?”他却不动声色。同厂来的李尚清用手指指王昌金,学生们会意,立即左一句“王团长”,右一句“王团长”,把王昌金拥上主席台。后来事情传到了本厂,工人们爱逗乐,也就你一句“王团长”,我一句“王团长”地叫开了。王昌金觉得无伤大雅,何必去封住人家嘴巴,并不理会。

  岂知。“团长”这大号越叫越响,一直叫了二十年。这就另有文章了。岁月不饶人,王昌金在不知不觉中,年过三十,和他同辈的人,结婚的结婚了,抱孩子的拖孩子了。但王昌金呢?还是庙前的旗杆——光棍一条。单身大楼的青年中,一些好事之徒,自称“寡公团”,还要选“团长”,数来数去,认为王昌金“资历”最老,背地里给他挂上了“团长”的头衔,一这会儿变成了双料“团长”。

  后来的“团长”和先前的“团长”涵义大不一样,轻视c嘲笑的味道挺重,叫喊起来使人觉得刺耳。王昌金对于这些无聊的戏谑揶揄不哼不啥,,然而,~一扯着耳朵牵动腮帮,他的好朋友李尚清c罗振堂越来越感。到难受,时而忿忿然,时而焦躁不安,时而埋怨王昌金不争气。

  是王昌金不争气,叫姑娘们瞧不起吗?

  论身份,王昌金是个有斤有两的人物。“文化大革命”前几年,他王昌金哪一年不戴过红布条条,进大饭店吃过八大碗?先进生产者c劳动模范这些响哨哨c光闪闪的金牌子挂在胸前,姑娘看了不动心?论长相,虽说不能叫“人材出众”,可也没瞎眼睛不塌鼻子,没缺胳膊不断腿。一点六六米的男子汉,前额微突,浓眉大眼,蛮有大丈夫气派。当然,皮肤是黑了些,不过,那也是健康的美呀!论品性,和善而又坚毅。虽然不善言辞,可说钉是钉,说铆是铆。说实在话,这样的后生哥曾引起不少姑娘注目的。现在可以公开一个“秘密”:王昌金的好朋友李尚清的妻子陈瑞梅,最初就曾对他有过点意思哩!

  当年的陈瑞梅,心怀一团火,身有百斤力,争上游,“舞龙头”的劲头挺大。嘴上常挂着那首流行的民歌:“说什么慢工出细活,和乌龟赛跑我们不欢喜;一马当先,万马奔腾,这是我们干活的定义。这叫什么?工人的脾气。”以前,她在团市委的通报里,在市办的四开小报上看过王昌金的事迹,就想认识认识这个人物,究竟是不是长着三头六臂。待大家到青春工读学校来支援,瑞梅看他王昌金也不过是个平常人,于是在车间干活,看王昌金象下山猛虎,她瑞梅就象出水蛟龙,有意比个高低。但是公布了几次成一绩,瑞梅被折服了。最使她感动的还是这一回:那天,化铁炉刚出了一炉铁水,年轻人又吆喝着干第二炉。整个车间热气腾腾,人们争分夺秒地给铁炉加料,鼓风机隆隆响,火苗直往上窜,浓烟滚滚,炉堂里辟辟拍拍地响个不住。瑞梅下狠劲要“放卫星”,挑着担子冲上加料台。刚投下废铁,却被一股浓烟随风扑来,呛得咳嗽不止,眼泪鼻涕直往下淌。她急忙眯着眼,屏着气,从扶梯上奔下来,踉踉跄跄地踏进造型地面。当她还喘不过气来的时候,突然,有人大喝一声,并给她猛推一掌。她打了个趔趄,卜地顿坐在地上。瑞梅由惊而怒,待睁眼一看,却由慌而呆了。原来这里刚刚浇过铁水。瑞梅在懵懵懂懂中将要踩上那火红的铸件。说时迟,那时快,王昌金腾地跳上一步,一喝掌,才抢救了陈瑞梅。可是,他弹跳落地时没有站稳,后脚却踏到另一个火红的铸件上,脚下的解放鞋咝咝地冒烟,烧焦的胶底冒出一股臭味。周围劳动的学生娃娃,惊慌失措地“呀呀”直叫。好个王昌金,沉着地侧身就地一坐,把脚掌一捋,除掉了燃烧的胶鞋。许多人关心地围过来问候。王昌金只觉得脚板火辣辣的,但他若无其事地站起来,对大家摇摇头,摆摆手,这时,瑞梅心里淌过了一股暖流。王昌金的形象在她的眼里越来越高大了。说来也怪,这个形象却终日盘缠在他的后脑。

  姑娘的心思虽然隐蔽,但总是要通过她的眼睛和言行表露出来。瑞梅对王昌金的好感,王昌金是否觉察得到不清楚,可王昌金的好朋友李尚清却看得一清二楚,并且暗中替他操心。他们俩是同龄人,十六岁那年一起进兴华制造厂做学徒,平日很要好。白天同个砂盘干活,晚上钻在一个被窝里睡觉。五六年工商业改造,几个小厂拼成了南藤机械制造厂。他们还是出一对,入一双,就象一根上的两个瓜,心心相连。李尚清认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阿昌这个年纪,考虑成家为时不早,何况正好交上桃花运?他留心地看过瑞梅:身材勾称,曲线清晰,红润润的瓜子脸上有双诱人的酒窝,那水灵灵的眼睛扑闪扑闪地,象会说话一样,这姑娘不错嘛!如今她抛来绣球就该紧紧抱在怀里。他曾提醒过王昌金几句,王昌金却木然地呆着。铁打的葫芦不开口,谁知道他肚子里藏的什么药?

  对青春工读学校的支援,时间是短暂的,各厂来的青年工人们很快就唱着凯歌班师了。火热的生活,诚挚的友谊,在一些人心上留下了甜蜜的记忆。李尚清还是惦念着王昌金和瑞梅的事,有心为他们拉扯“赤绳缠足”但阿昌无动于衷。李尚清想,阿昌做事不喜欢扯旗放炮,床底晒谷阴阴干嘛!于是便去找厂工会的罗振堂商量,想出个铺路搭桥的方案。

  罗振堂以前也在兴华制造厂做工,和李尚清c王昌金称得上“拍手伙计”。罗振堂年岁较大,见识广,被尊称为三哥。为了王昌金的“大事”,李尚消和罗振堂谈了几次。他们考虑,三嫂和陈瑞梅以前是街坊,算是熟人,于是便作一番精心安排,用他们的话来说,“要编导一场好戏”。

  星期天,三哥杀狗,郑重地邀请李尚清c王昌金去吃饭李尚请兴致勃勃地说:“狗肉滚三滚,神仙都难忍。”说完还砸砸嘴巴,吞下口水在李尚清的撺掇下,王昌金也欣然答应了。

  三哥当时还未搬入厂宿舍,住在铜锣街。下午二时,这两位年青人便蹬着崭新铮亮的单车,风驰电掣地来到三哥家想不到陈瑞梅也来作客,还带了个六七岁的侄女小萍,正坐在门口剥花生。王昌金感到有点意外,但没有多想什么,因为熟人见面,应酮了几句李尚清是有心人,便叫王昌金蹲下来一起剥花生。闲话几句,李尚清把花生托在手板,便借题发挥作文章:

  “哟。这花生不错呀,丰满c颗粒大。请问小陈师傅,人们都爱吃花生,究竟花生有什么优越性呢?”

  瑞梅抿着嘴笑了笑,说:“哟,大师傅来考小徒弟啦!”

  “岂敢,岂敢,是真心诚意请教。”李尚清连忙解释。

  王昌金也帮了腔:“拿出‘工人的脾气’来传经送宝嘛!”

  李尚清看朋友开了口:“上了阵”,特别高兴,又健促陈瑞梅:“小陈师傅,发表高见嘛。‘工人的脾气,可不是羞羞答答,拖拖塌塌的啊!”

  瑞梅犹疑了一下,说道:“这谁不懂呢?炒花生味香,干脆,热气大呗!”说完睁着水灵灵的眼睛,看看李尚清,又看看王昌金。

  李尚清把脖子一歪,翻翻眼睛又说:“照小陈师傅的话来发挥,‘味香’使人愉快,‘干脆’培养人的果断作风,‘热气大’叫人干劲足,是不?”

  瑞梅吃吃地笑了:“我可没有李师傅脑瓜子那么灵,扯起葫芦想到瓢!”

  这时,王昌金也是笑面笑口的。哑佬打铁暗出力,李尚清劲头更足了,话锋一转,说:“不过,花生也给人不好的联想:一荚花生两颗心!两颗心联结在一起就好了。小陈师傅c阿昌!你们是不是这样想呀?”

  铜铃打鼓另有音,那两个人都听出来了。瑞梅默默地勾下头来,王昌金挠挠脑袋,左顾右盼,见三哥一个人灌血肠,便借口离去。

  三嫂在一边洗菜,这时斜瞟着李尚清,投去责备的眼光,心里说,未焖好的饭就揭盖,怎成功呢?李尚清有点尴尬,后悔心急吞下热汤圆,一只好盘算着怎么“扭转局面”。

  饭饱客散,王昌金说回厂,瑞梅牵着小萍说回家,李尚清灵机一动,说:“我们都是同路人,一起走吧!”

  “你们坐单车,我们是11号‘车’哟,不拖累你们了!”瑞梅说。

  “就当散散步,消消食也好嘛!”李尚清接着躬下身来逗小萍,象猫,叫一样稚声嫩气地说:“小萍,腿累了吗?坐上车后架来,叔叔推你走呵,好吗?”小萍点点头,便把她抱上车了。

  几个人慢慢地走出了巷口,李尚清煞有其事地说:“哎呀,忘记了件事,早上就说要跟三哥借把锯子回去,灌了二两蒸馏水就糊涂了。刀他捶了捶自己的脑袋,又说:“我转回头一会儿,你们先走。我会蹬车子赶你们,你们千万不要呆住等我啊!小萍,换换车子,坐到王叔叔的车上好吗?”

  “不不不”王昌金着急了,连连摇头。他心里正惦记着一件大事:昨天临下班时,党支部书记通知他,今晚八时有重要事情。这是不能耽误的啊!刚才听李尚清说要推车走回去,他心里巳格登一下了,有了打算。如今要他单独陪着陈瑞梅走,更不好办了。他狄烫火燎,结结巴巴含糊地说了两句,便跨上单车,呼地飞奔而去。李尚清愣了一下,象被一盆冷水照头淋下来一般,心全冷了!灯草架桥枉费心,李尚清望着王昌金的背影,暗暗骂了一句:电灯泡!

  李尚清只好改变主意,不回去拿锯子了,直送瑞梅走到家去。回到工厂,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走进宿舍区大门时,他想:等一会儿非把主昌金从被窝里拉出来不可,先擂他两拳,然后再算帐。

  然而,这时王昌金并没有睡觉,披件棉衣,坐在床沿聚精会神地看书,以至朋友走进来也不发现。李尚清悄悄挨近他,要抢开他手中的书。可是,定睛一看,李尚请愣住了:主昌金手上是本红皮面的党章。这是庄严而圣洁的书啊!他不敢动手了,默默地走到自己床沿坐下。王昌会抬起头来,带着几分歉意问道:

  “刚回来?把陈瑞梅送到家了吧?”

  李尚清只是微微点头,没说什么。

  王昌金以为他还在生他的气,解释道:“刚才我是赶回来听党课。”

  “那是应该的。”李尚清说着,呆坐了一会,便钻进被窝里去了。

  李尚清费了这么多心思,却没能把阿昌和瑞梅的心拴在一起。然而,三年后,瑞梅却和李尚清结婚了。瑞梅兼有巾帼英雄和闺阁淑女的气质,在厂里生产是一把好手,在家里是个贤良妻子。李尚清建立了这么个家庭,心满意足。王昌金在无掏无束的光棍生活中,用心在事业上,当劳模,入党,还做车间副主任。有的人私下说:牛吃稻草鸭吃谷,各有各的福。而王昌金自己呢?他为自己在事业上的追求取得一定成绩感到欣慰,然而,人总是人,不可能对生活一无所求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又和李尚清对比,总觉得自己的生活缺少些必要的内容。特别是听到别人叫“团长”,嘴上没说什么而心里是有活动的。他曾经羡慕李尚清的家庭生活,尤其羡慕他有个贤惠的妻子。有时晚上,他默想着生活中的事情,瑞梅的身影竟悄悄地爬到他的脑际,以至产生了“酒醒不见牛肉巴”的懊悔。不过,当他闪现着这个,思想的时候;他立即警觉地狠狠骂起自己:“贼!”并立即站起来,找个什么事干。

  李尚清和三哥他们同王昌金的友谊,一如既往,还是很深的。当人们授给王昌金“团长”新衔,他们又想到了王昌金的婚事。

  那是个星期天的傍晚,李尚清扶着一岁多的孩子阿宝学步,瑞梅坐在大木盆旁边搓洗衣服。当时三哥已迁居厂内,住在李尚清的隔壁。三嫂刚吃饱饭,摇着葵扇走来闲磕牙,见阿宝蹒跚地走近身边,便放下扇子,一把抱起孩子,连吻几下,还用手指轻轻戳他肚子,逗得阿宝略咯地笑。李尚清夫妇只觉得心里甜丝丝的。突然,王昌金骑单车象飞箭一般冲来,一刹车便冲着李尚清说:“喂,借套干净的好衣服给我穿个晚上。”

  李尚清一头雾水,还在果住,瑞梅伸手拉把椅子递过去说:“大主任,急什么事呢?坐下来慢慢说吧!”

  王昌金向她微微点头,便向李尚清说明来意,市总工会通知他出席今晚的茶话会。准备动身,便要换衣服;可是箱。子里那两套好料子的“礼服”不见了。待掀开半遮床前的印花床单来看,一群蚊子嗡嗡地扑向他的脸,塞在里面的脏“礼服”忘记洗了,正散发着一股臭霉气。他暗暗叫苦。幸亏急中生智,便匆匆忙忙来向朋友求援。

  三嫂和瑞梅都笑了,不过心里却是很同情。李尚清二话没说,便抱起孩子领王昌金进房子去。正昌金换上了雪白的确凉衬衣,米黄色长裤,对着镜子自己打量一下,心满意足,没说半句客气话便走出门。三嫂迎着他说;

  “阿昌。该找个人来当家了!”

  “按规例,出席高级晚会要有夫人陪同的啊!大主任该找位夫人了,不要条件太苛刻吧!”瑞梅趁坡骑驴,也跟着说道。

  王昌金“嘿嘿”地笑笑,不作回答,跨上单车扬长而去。

  三嫂轻吁一声,对李尚清说。“哎,别看阿昌是当官的,我真觉得他有点可怜,你和阿梅多关心他嘛!”

  李尚清想,前几年阿昌年纪还不大,有心立业,无意成家。可是如今情况不同了,如果还是一本通书看到底,就没尽到朋友的责任,只觉得有许多蚂蚁爬在身上一样。他一时不知如何说好,瑞梅为丈夫解围,说道:

  “他有什么办法罗!三嫂结交广,给昌叔介绍一位不好吗?”

  “阿梅真会拿我开心。我上班拿砂刀,下班不是拿菜刀就是剪刀;一不爱上街,二不去串门,认得多少人呢?”三嫂说着。

  瑞梅放下手上的活,抬眼望了望三嫂,一本正经地说:“三嫂!你不是有亲戚在文工团吗?那里美入儿多,一个个俏脸蛋,细腰肢,会唱会跳,又会交际,托你亲戚介绍一个给昌叔做夫人,不就行了吗?”

  “真是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阿昌那脾性,介绍个天仙他未必满意。直到现在你们还不明白他心想要个什么人!”李尚清说道。

  “对罗!这是要捉摸捉摸的。”三哥吸着烟,从屋里走出来凑热闹。

  三嫂也感叹说:“本来嘛,人爱人,狮子爱麒麟,沙纸爱门神,对得上口径的螺丝才拧得在一起。”

  不管怎么说,王昌金的婚事又被朋友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可这时候,他被纳入了培养无产阶级事业接班人的宏伟规划,参加首期四清运动,一接到通知就去集中学,很快就开发到千里之外去。搞完一期又有第二期,紧接着参加文化工作队进驻当地剧团,在浪涛滚滚中颠来倒去。当他转回工厂,副主任的“乌纱帽”被扒了下来,做一般工人。他说话少了,和别人联系来往更少。不过,他搞生产还保持“十七年”那股劲,象是把全部精神寄托在那里。一年复一年,光棍还是光棍。人们背地不仅喊他“团长”,‘甚至还编了歌谣来唱:“王老五,王老五,今年四十五,衣烂无人补”

  近年来万物复苏,王昌金恢复了车间副主任职务,以后又做了主任,生产科长。前几年被调到饭堂卖饭票的三哥又回到工会了。只是李尚清在一九六八年去到了另一个世界(原因众所周知),这叫王昌金十分难过。逢年过节,王昌金都亲自登门看望清哥留下的阿宝和阿强,算是尽朋友的责任吧!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