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都市言情 >山野神农最新章节 > 山野神农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220章 最合适的小姐姐

  小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耿家建一直羡慕人家有个姐姐。

  而在以后的成长岁月中,耿家建也是一直喜欢一些比自己大的女孩子。

  就像是他跟着尤姗姗之间的感情,不知为何,耿家建总是觉得跟着她有种莫名的温暖。

  耿家建不喜欢那种动不动就撒娇的女孩子,他喜欢懂事体贴人的女孩。

  也就是这样的原因,耿家建发现他的心里一直为孟晓梅留着一个位置,尽管他觉得这件事没有可能,但是耿家建的心里还是心存幻想。

  耿家建知道一个词儿叫恋母情结,他觉得自己似乎也是有这么一个倾向。

  恋母情结,又称俄底浦斯情结,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冲动力为核心的一种欲望。通俗地讲是指男性的一种心理倾向,就是无论到什么年纪,都总是服从和依恋母亲,在心理上还没有断乳。所谓“情结“是指情感上的一种包袱。

  恋母情结的本质是相似和互补。以男孩为例,他与父亲同性,所以相似,而相似引起认同,使男孩以父亲为榜样,向父亲学习,模仿父亲,把父亲的心理特点和品质吸纳进来,成为自己的心理特征的一部分。男孩与母亲不同性,男女可以互补,取长补短,相依为命,这就是恋爱或对象爱。于是,男孩与自己的父母形成了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可以用“恋母仿父”来概括。恋母和访父常常相互促进。父亲爱母亲,而男孩模仿父亲,他就会越来越爱母亲;母亲爱父亲,男孩为了获得母亲的欢心,必须让自己越来越像父亲。

  恋母情结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最早发生的人际关系,长大以后的各种人际关系都不同程度地受恋母情结的影响。可以说,后来的各种人际关系都是恋母情结的变形。我们把恋母情结及其变化进行编码,3-6岁出现的恋母情结是第一恋母情结,进入青春期后出现了第二恋母情结第二恋母情结的对象不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而是父母的替代者,即家庭之外的两位长者,可以是父母的朋友,也可以是自己的老师c历史上的名人或当红的明星。相似作用表现为与一位替代父母认同,模仿他,学习他,崇拜他;互补作用表现为爱上一位年纪比自己大许多的异性,这种现象叫做“牛犊之恋”。

  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编造“身世幻想”,其特点是想象自己不是现在的父母所生,而是从小被领养的,“亲生”父母比现在的父母要高贵得多。身世幻想与英雄神话关系密切。于是告别养父母,踏上寻找亲生父母的征途,经过一番艰难险阻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不难看出,身世幻想和英雄神话实际上是第二恋母情结的反映,知识亲生父母被换成了养父母,而父母的替代者被换成了“亲生”父母。摆脱父母,为自己寻找父母的替代者是青春期的普遍心理。这种心理如果过分强烈,就会被导致“非血统妄想”,既毫无根据地认定自己不是现在的父母所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恋母情结的对象渐渐年轻化,终于被同龄人所取代。此时,相似作用表现为与同性的同龄人形成友谊,互补作用表现为与同龄异性相爱。真正意义上的友情和爱情产生了。这就是第三恋母情结。为什么恋母情结的对象会越来越年轻呢?这是因为,恋母情结的对象虽然来源于父母,但又不是现实的父母,而是父母的意象。心中的意象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老,因此,个体在长大,而父母意象不长大。相对于个人的年龄,父母意象越来越年轻,恋母情结的对象也越来越年轻。

  有恋母情结的男性在和妻子的关系上往往不融洽,男性有恋母情结的,听到妻子说母亲的坏话,会达到无法忍受的程度,甚至自己也有种莫名其妙的罪恶感。为此,会常与妻子怄气,夫妻关系的裂痕会越来越大,最后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这一半原因是男性本身不好,一半是男性的母亲不好,做母亲的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谈举止影响了儿子和妻子的关系。

  有恋母情结的男性,很可能是一个没有主见,缺乏进取精神的男性,因为这种男人非常害怕失去母亲的爱,所以一直是窥测着母亲的脸色,抑制自己的主张,专门为了讨好母亲的满意而生活着的,由于过于依附母亲,其思维方式和言谈举止都容易女性化。带着这种生活态度进入社会,也是一个懦弱的人,没有别人的指令,就不能行动,缺乏自主意识,精神容易慢性萎缩。

  有恋母情结的男性,习惯于单方面获得,不懂得自己应主动地去为他人服务。有一个小伙子,到医院探望母亲时不但没给母亲带一点东西,反而竟把别人给母亲带去的点心和水果给吃光了,然后就倒在母亲的病床上呼噜呼噜地睡起觉来。在他心里,接受母亲的爱就等于爱母亲了。

  要克服恋母情结,首先要改变对母亲的态度,即不把母亲作为依存和撒娇的对象,而是作为被照顾的对象,不是让母亲听自己诉苦,而是听母亲的诉苦;不是向母亲要零花钱,而是高兴地把自己的钱送给母亲花。总是被别人体贴c宽容,就永远长不大。

  有人说,心理上倾向于姐弟恋的男人就有一些恋母情结。

  耿家建也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但是他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跟着比自己大几岁的女孩待在一起。

  他也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只是心里这样想罢了!

  从男人的角度来看,首先,出现姐弟恋是男性恋母情结的泛化。在他们的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时,会感到比自己大几岁的女性更成熟c更有社会阅历c不浮躁,更为智慧地处理问题,更少有低级趣味,在他们需要引导的年龄阶段,这种类似于崇拜的感情会转化为恋情。

  男孩在性成熟的过程中,情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转化,这时候父性开始出现。他们内心开始把母亲的标准向别的女人转移,恋爱的时候会以很多标准和母亲相比较,喜欢拥有一种被母性包围的感觉,因此喜欢更加成熟一点的。

  二十多岁的男人已经在性特征和性心理方面相当成熟了,从视觉感官上来说,同龄的女人显得不如三十多岁的女人那样成熟丰满,也不够有经验。

  在形成姐弟恋的关系中,女性往往是处于被动角色的,这时候男性的主动进攻和柔情蜜意的关爱很容易打动女性,在她们没有合适的其他男性选择的时候,就接受了爱的邀请。

  从女人的角度来看,关怀强迫症易于导致发生姐弟恋c关怀强迫症——原意是交互依赖,这里指依赖别人对自己的依赖。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不断向别人提供关怀和帮助,从而使别人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当他的细致关怀被人依赖时,他会自我满足于这份成就与价值,满足由此获得的道德优越感,否则就会有强烈的自责和痛苦。当女人在心理上患有这种症状时,她们很容易转嫁这种关怀给比自己小的男人。

  有人说,姐弟恋的风靡,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不少男性的心理承受能力差c依赖心理强。现在的家庭里大多数还是女性带孩子,孩子自小与母亲接触过多,父亲的作用反而被弱化了。而幼儿园c学校里的老师也都以女性居多,这就容易使男孩子心理上产生“女性占主导”的意识,这也是“姐弟恋”产生的因素之一。

  有人还认为姐弟恋反映了当下的社会心态,由于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男权至上c男性全面包容一切的传统定式已被打破,而男性在社会与家庭中所承受的心理负荷已接近临界点,所以从内心世界里渴望自己的另一半能与自己共同承担各种压力。那种花瓶式的小女孩显然是不合适的,而已经具备一定生活阅历的女人却往往能与自己共同进退。

  马克龙,一个比马克思还能飞的男人,现在成了法国的总统。

  但是相比较总统位置,似乎他跟着他的老师结婚,更能吊起人们的胃口。

  说马克龙有“恋母情结”,这个说法已经过时。大多数人的择偶年龄差都聚集在平均值附近,但必然有一些人择偶的偏好年龄差分布在两端,“母子恋”和“大叔控”就处于两端的分布区域。

  据报道,今年39岁的马克龙与太太布丽吉特结婚10周年,但布丽吉特比马克龙年长24岁,曾是马克龙中学时期的老师。当年,马克龙的父母为了阻止儿子的“不伦之恋”,便把他转学到巴黎,由祖母照顾。这并没有熄灭他对布丽吉特的爱情,2007年,马克龙迎娶了布丽吉特。

  马克龙与太太年龄悬殊的爱情和婚姻令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在世俗的观念里,爱情通常发生在年龄相仿的伴侣之间。即使有年龄悬殊的伴侣,也大多是男方比女方年长。马克龙与太太之间跨辈分的“母子恋”,即使在婚恋观比较开放的法国,也算得上是骇世惊俗;而他们之间自然流露的恩爱,也令诸多在“橡皮婚姻”(指夫妻双方虽都尽职尽责,但貌合神离,无爱也无痛)中挣扎的伴侣羡慕不已。

  不过,一提及马克龙与太太的忘年恋,对心理学多少有些了解的人们就会脱口而出“恋母情结”这个词。像马克龙这样与年龄悬殊太太的婚恋,通常就会贴上“恋母情结”的标签。

  其实,心理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摒弃了早期缺乏科学范式的分析心理学方法。

  相对于社会主流的择偶倾向,年龄悬殊的择偶模式显然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偏好和倾向。但是,人类的择偶偏好与人类的其他特质一样,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对群体而言,大多数人的择偶年龄差都聚集在平均值附近,但必然有一些人择偶的偏好年龄差分布在两端,“母子恋”和“大叔控”就处于接近两端的分布区域。其实人类的大多数,甚至几乎所有行为特质,都符合这种倒u形的钟形正态分布曲线,择偶偏好也概莫能外。对个体而言,多种因素都可能影响和塑造成年后的择偶偏好,而且这些因素通常都具有特异性。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两个人之间产生爱情,导致彼此吸引的因素多种多样,年龄只是其中因素之一。如果主导两个人彼此吸引的因素远远超过年龄悬殊的影响,那么,年龄悬殊的爱情就可能发生。马克龙被他当年的中学老师布丽吉特深深吸引时,一定有其特异性的吸引因素,而悬殊的年龄差异不足以抑制这种爱情吸引力。

  说实话,没有深入地了解马克龙,其他人根本就没有线索和依据来分析判断他为何会爱上大他近24岁的布丽吉特,可能因素有很多。简单粗暴地将其归咎于“恋母情结”当然是毫无根据的臆测;而对各种年龄悬殊的婚恋情形都贴上“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的标签,则根本就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迷信。

  而人们之所以对马克龙与太太那样年龄悬殊的恋情感到匪夷所思,除了这种婚恋情形在人群中本来就是极小比例分布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来自社会世俗观念的桎梏。一般而言,人们认为主流的婚恋情形——伴侣间年龄相仿,丈夫比太太大3-5岁,就应该是正确的;与此不同的,就被视为不正确。

  事实上,马克龙和太太之间的婚恋可以作为一种小概率的示范,以彰显人类择偶多元化偏好中的一种。同时,也希望能让更多人摆脱社会世俗的婚恋观念的桎梏,从心所欲地追求自己的爱情。特别是,这也给那些都市大龄单身女青年昭示了一种可能性,她们未来的丈夫可能还在中小学埋头苦读,甚至还在幼儿园咿呀学语。

  一切皆有可能,所以,谁也不要笑话谁!

  谁也不知道自己的明天会是怎样,这就是人生的魅力所在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