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东厂密奏权
当时也是因为王之心还送来了郑冲的军令状,上面郑冲说了,他一船独进,定然会立下大功,否则甘愿受军法处置。也是有了这份军令状,崇祯这才暂且耐住了性子。现下想来,崇祯也庆幸自己暂时按捺住了,否则一场大胜到来时,自己又处罚了郑氏,这就尴尬了。
吴宗达笑道:“当时郑冲立了军令状,现下看来,此子胆大心细,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文震孟补了一句:“还是皇上慧眼识人,能给郑冲良机,他才能立下这般功劳。”一句话令崇祯很是舒坦,君臣皆是笑了起来。
跟着吴宗达又叹道:“可惜看这些奏报上说,沈世魁在这场大胜后,便身故了。这郑冲虽然立下大功,但他只有五百兵将去辽东,想来这沈世魁也该是出力不少的,他在辽东坚持这么许久,也是一位忠臣良将啊。”
文震孟小心翼翼的措辞道:“只是沈世魁这时候身死,死因是不是有些太过蹊跷了?”
崇祯听了这话后,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说到这里,王达儿又取出一份贴身文书来,进呈上去,口中道:“皇上,这里还有侯公公密奏在此。”曹化淳瞪了王达儿一眼,似乎是在怪他当着吴宗达c文震孟的面,居然就进呈密奏。
须知自从崇祯登位以来,借着东林党的手,将魏忠贤的东厂势力连根拔起,阉党被一扫而空。但阉党被除掉后,崇祯又不愿看到东林党一枝独秀,于是又开始任用宫中太监。当然也就重新开始了东厂密奏的职权,而这些密奏是直接进呈皇帝的,不会经过内阁之手。
崇祯此时表面上还是要给内阁和东林党面子,是以曹化淳等太监都面上与朝臣们维系着良好关系,但此刻见得王达儿有密奏上呈,而且绕开了内阁,多半会让阁臣们心中不快。
崇祯微微皱眉,但还是接过了进呈的密奏,而曹化淳却回头微微一笑,向吴宗达c文震孟道:“王之心和侯隆出宫前,圣上交代了几样私务,教他们查明后密奏,不涉及朝政,两位大人误疑。”
吴宗达c文震孟其实都心知肚明,但既然曹化淳这般说了,难道他们还开口质疑不成?当下两人连忙跪下,口称不敢。
崇祯看那密奏时,起初面色如常,还略带喜色,最后却渐渐开始皱起眉头来。曹化淳见了心头一紧,暗想难道侯隆密奏中有什么对郑氏不利的言语么?
好在崇祯眉头也没有一直紧皱下去,随即笑容再次回到面上,顺手将密奏交给了曹化淳,也不再提密奏之事,跟着说道:“沈世魁死因,并无可疑之处,两位卿家不必多问。”
吴宗达与文震孟对望一眼,皇帝看了密奏之后,就言沈世魁死因无可疑,都是心知肚明之事,但皇帝说不必多问,两人也就不再多口。
顿了顿,崇祯忽然没头没脑的问起朝鲜之事来。“两位卿家对朝鲜之事有何看法?”
文震孟资历尚浅,还没回过味来,吴宗达略加思索道:“朝鲜如今乃是李珲当国,此人自恃与我大明陆路断绝,海路不畅,兵甲难及,便与建奴眉来眼去,暗通曲款,其心当诛。若能有军马空闲,当挥军击之,命其另立新王,教其断绝与建奴往来,重新为我大明藩篱,助天兵进剿建奴。这样不但能断建奴一臂,更能让建奴背后多了一处心腹大患,也能与东江镇呼应,可谓是一举数得。”
崇祯点头道:“说得不错,这些年朝鲜不顾先前抗倭之战恩德,一直与建奴不清不楚,着实令人恼恨,也是该涤荡一番的时候了。待得朝鲜另立新王,也能让建奴背后有所顾忌,不会再轻易入关为祸。”
此言一出,吴宗达和文震孟都是微微一愣,难道此刻崇祯想对朝鲜用兵?但兵从何来?饷从何来呢?还是吴宗达老成,很快想到适才侯隆的那份密奏,难道侯隆的密奏中还说了朝鲜之事么?
正说话间,众大臣已经陆续到来,温体仁领众臣上殿叩拜后,崇祯面带喜色命曹化淳将几份奏捷文表都念了一遍。听得铁山大捷的消息后,殿上一众大臣们都是笑逐颜开,还是温体仁察言观色,当即首先拜倒在地,口中大喊道:“圣上洪福,庇佑天军得胜,大明社稷得保,全赖圣上德威!”
众大臣也回过味来,纷纷上前赞颂崇祯德威,褒扬这趟大胜,让崇祯龙颜大悦,心情大好。当然数内先前反对郑氏北上的大臣们却是一脸的苦涩,但也不得不违心的上前祝捷。
其实今夜俞硕明的报捷队伍还没有到达京城,也没见到那些斩获的首级,一切军功还没得到兵部和御史们的审核,若说要商议封赏之事,也早了些。若是要商议攻取铁山后,明军下一步的动作,此刻天寒地冻,进兵不利,而且东江镇太远,朝廷要指挥战事是不可能的,是以也没什么好商议的。
但崇祯连夜将这些大臣们召集来,多半还是为了听到大臣们的恭贺之声,好提前先乐一乐。也不能责怪崇祯,毕竟现下明军与后金战事中,接连败报不断,能苦中作乐的机会实在不多,这场大捷的确给了崇祯一剂强心针,让他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同时崇祯也是想通过这次大捷振奋一下士气,收拾一下人心。
不过还是有不和谐的声音传了出来,崇祯愉快的接受众大臣一番恭维祝贺后,吏部给事中吴麟征出班奏道:“启禀皇上,适才听捷报中言道,铁山大捷之后,东江镇沈世魁暴毙,但奏报中语焉不详,事涉朝中边塞大将性命,当详加查究才是。”
此言一出,殿上顿时沉寂了下来,崇祯面色顿时有些不好看起来,沈世魁暴毙,在侯隆的公开奏报中也没有说得太明白,而是专门在适才王达儿单独进呈的密奏中说了。密奏中侯隆说得明白,经查沈世魁其实乃是死于马上风,关乎朝廷大将闺帷阴私之事,只恐传扬开来不好,因此他与诸将公开的奏报中皆称其是操劳过度,旧疾复发而亡,但在密奏中,侯隆还是将真正的死因说了明白。
当时崇祯看侯隆密奏,上面说了许多朝鲜之事,也说了郑冲的布置,打算另立朝鲜国王,让朝鲜断绝与建奴往来。崇祯看了之后,也觉得此法可行,是以才有后来与吴宗达两人的对话。当看到后面,侯隆奏报沈世魁的死因时,崇祯也觉得沈世魁真正的死因太过丢人,是以皱起眉头来。不过很快崇祯就没理会,侯隆遮盖得很好,旧疾复发,暴病而亡,也算全了朝廷和沈世魁的面子,所以崇祯又才笑了起来。
可没想到,现在居然有不知轻重的御史言官居然又当众发难,这才让崇祯脸色阴沉下来。
好在还有温体仁在,他见得崇祯面色阴沉,知道吴麟征这参劾又不合崇祯的心意了,当下急忙出班大声道:“启禀皇上,沈世魁之死虽然甚是痛惜,朝廷损失一员良将,但其死因料想无疑。军中有监军太监侯隆侯公公奏报,也有沈世魁子侄沈志祥奏报,都说其乃是旧疾复发,暴病而亡,众口一词,应当无疑。”
这吴麟征乃是无党无派的一位言官,崇祯五年时,弹劾过自己吏部上司,吏部尚书田唯嘉赃污,这人只问道理,不管人情,也算是一位正直的言官。这趟他开口,纯粹是出于公心,说实话沈世魁的死的确有些蹊跷,打了胜仗,大将暴毙,多少令人有些奇怪,吴麟征开口质询乃是言官本分,到并非出于什么人指使。
不过吴麟征这一开口,倒是让其他想借此事发难的有心人得到了指路明灯,若是吴麟征的参劾崇祯没有明确指示的话,那么接下来其他人必定会蜂拥而上,继续参劾,此乃大明朝党争的惯用套路。
果然,温体仁一开口,崇祯立刻颔首道:“温卿家所言有理,有监军太监在,沈世魁的家人也都说是暴病而亡,还有什么好说的?吴麟征,若是你觉得此事有可疑,自己去辽东查个明白好了!”
大明朝自万历末年萨尔浒大败之后,闻辽事,诸大臣皆是唯恐避之不及,崇祯最后一句明显就是有意阻吓,不想这吴麟征也是硬骨头一个,居然立刻道:“臣遵旨,便去辽东查探明白!”
崇祯勃然大怒,喝骂道:“去!今晚就收拾行装去辽东参军去!”
吴麟征当场拜谢圣恩后,就这么昂首离开了大殿。温体仁等众大臣都是汗水盈背,看到吴麟征的下场,众人都收起了鸡蛋里挑骨头的心思,不约而同的想着如何从这趟大捷中多帮衬一些,好获得最大利益,而不是像吴麟征这样,被发配辽东去!
发落了吴麟征后,崇祯怒气不减,也没了什么兴致,便即吩咐众大臣退下,只让温体仁c吴宗达c文震孟等阁臣及六部尚书留下,而兵部侍郎邹维琏也被崇祯留下。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吴宗达笑道:“当时郑冲立了军令状,现下看来,此子胆大心细,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文震孟补了一句:“还是皇上慧眼识人,能给郑冲良机,他才能立下这般功劳。”一句话令崇祯很是舒坦,君臣皆是笑了起来。
跟着吴宗达又叹道:“可惜看这些奏报上说,沈世魁在这场大胜后,便身故了。这郑冲虽然立下大功,但他只有五百兵将去辽东,想来这沈世魁也该是出力不少的,他在辽东坚持这么许久,也是一位忠臣良将啊。”
文震孟小心翼翼的措辞道:“只是沈世魁这时候身死,死因是不是有些太过蹊跷了?”
崇祯听了这话后,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说到这里,王达儿又取出一份贴身文书来,进呈上去,口中道:“皇上,这里还有侯公公密奏在此。”曹化淳瞪了王达儿一眼,似乎是在怪他当着吴宗达c文震孟的面,居然就进呈密奏。
须知自从崇祯登位以来,借着东林党的手,将魏忠贤的东厂势力连根拔起,阉党被一扫而空。但阉党被除掉后,崇祯又不愿看到东林党一枝独秀,于是又开始任用宫中太监。当然也就重新开始了东厂密奏的职权,而这些密奏是直接进呈皇帝的,不会经过内阁之手。
崇祯此时表面上还是要给内阁和东林党面子,是以曹化淳等太监都面上与朝臣们维系着良好关系,但此刻见得王达儿有密奏上呈,而且绕开了内阁,多半会让阁臣们心中不快。
崇祯微微皱眉,但还是接过了进呈的密奏,而曹化淳却回头微微一笑,向吴宗达c文震孟道:“王之心和侯隆出宫前,圣上交代了几样私务,教他们查明后密奏,不涉及朝政,两位大人误疑。”
吴宗达c文震孟其实都心知肚明,但既然曹化淳这般说了,难道他们还开口质疑不成?当下两人连忙跪下,口称不敢。
崇祯看那密奏时,起初面色如常,还略带喜色,最后却渐渐开始皱起眉头来。曹化淳见了心头一紧,暗想难道侯隆密奏中有什么对郑氏不利的言语么?
好在崇祯眉头也没有一直紧皱下去,随即笑容再次回到面上,顺手将密奏交给了曹化淳,也不再提密奏之事,跟着说道:“沈世魁死因,并无可疑之处,两位卿家不必多问。”
吴宗达与文震孟对望一眼,皇帝看了密奏之后,就言沈世魁死因无可疑,都是心知肚明之事,但皇帝说不必多问,两人也就不再多口。
顿了顿,崇祯忽然没头没脑的问起朝鲜之事来。“两位卿家对朝鲜之事有何看法?”
文震孟资历尚浅,还没回过味来,吴宗达略加思索道:“朝鲜如今乃是李珲当国,此人自恃与我大明陆路断绝,海路不畅,兵甲难及,便与建奴眉来眼去,暗通曲款,其心当诛。若能有军马空闲,当挥军击之,命其另立新王,教其断绝与建奴往来,重新为我大明藩篱,助天兵进剿建奴。这样不但能断建奴一臂,更能让建奴背后多了一处心腹大患,也能与东江镇呼应,可谓是一举数得。”
崇祯点头道:“说得不错,这些年朝鲜不顾先前抗倭之战恩德,一直与建奴不清不楚,着实令人恼恨,也是该涤荡一番的时候了。待得朝鲜另立新王,也能让建奴背后有所顾忌,不会再轻易入关为祸。”
此言一出,吴宗达和文震孟都是微微一愣,难道此刻崇祯想对朝鲜用兵?但兵从何来?饷从何来呢?还是吴宗达老成,很快想到适才侯隆的那份密奏,难道侯隆的密奏中还说了朝鲜之事么?
正说话间,众大臣已经陆续到来,温体仁领众臣上殿叩拜后,崇祯面带喜色命曹化淳将几份奏捷文表都念了一遍。听得铁山大捷的消息后,殿上一众大臣们都是笑逐颜开,还是温体仁察言观色,当即首先拜倒在地,口中大喊道:“圣上洪福,庇佑天军得胜,大明社稷得保,全赖圣上德威!”
众大臣也回过味来,纷纷上前赞颂崇祯德威,褒扬这趟大胜,让崇祯龙颜大悦,心情大好。当然数内先前反对郑氏北上的大臣们却是一脸的苦涩,但也不得不违心的上前祝捷。
其实今夜俞硕明的报捷队伍还没有到达京城,也没见到那些斩获的首级,一切军功还没得到兵部和御史们的审核,若说要商议封赏之事,也早了些。若是要商议攻取铁山后,明军下一步的动作,此刻天寒地冻,进兵不利,而且东江镇太远,朝廷要指挥战事是不可能的,是以也没什么好商议的。
但崇祯连夜将这些大臣们召集来,多半还是为了听到大臣们的恭贺之声,好提前先乐一乐。也不能责怪崇祯,毕竟现下明军与后金战事中,接连败报不断,能苦中作乐的机会实在不多,这场大捷的确给了崇祯一剂强心针,让他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同时崇祯也是想通过这次大捷振奋一下士气,收拾一下人心。
不过还是有不和谐的声音传了出来,崇祯愉快的接受众大臣一番恭维祝贺后,吏部给事中吴麟征出班奏道:“启禀皇上,适才听捷报中言道,铁山大捷之后,东江镇沈世魁暴毙,但奏报中语焉不详,事涉朝中边塞大将性命,当详加查究才是。”
此言一出,殿上顿时沉寂了下来,崇祯面色顿时有些不好看起来,沈世魁暴毙,在侯隆的公开奏报中也没有说得太明白,而是专门在适才王达儿单独进呈的密奏中说了。密奏中侯隆说得明白,经查沈世魁其实乃是死于马上风,关乎朝廷大将闺帷阴私之事,只恐传扬开来不好,因此他与诸将公开的奏报中皆称其是操劳过度,旧疾复发而亡,但在密奏中,侯隆还是将真正的死因说了明白。
当时崇祯看侯隆密奏,上面说了许多朝鲜之事,也说了郑冲的布置,打算另立朝鲜国王,让朝鲜断绝与建奴往来。崇祯看了之后,也觉得此法可行,是以才有后来与吴宗达两人的对话。当看到后面,侯隆奏报沈世魁的死因时,崇祯也觉得沈世魁真正的死因太过丢人,是以皱起眉头来。不过很快崇祯就没理会,侯隆遮盖得很好,旧疾复发,暴病而亡,也算全了朝廷和沈世魁的面子,所以崇祯又才笑了起来。
可没想到,现在居然有不知轻重的御史言官居然又当众发难,这才让崇祯脸色阴沉下来。
好在还有温体仁在,他见得崇祯面色阴沉,知道吴麟征这参劾又不合崇祯的心意了,当下急忙出班大声道:“启禀皇上,沈世魁之死虽然甚是痛惜,朝廷损失一员良将,但其死因料想无疑。军中有监军太监侯隆侯公公奏报,也有沈世魁子侄沈志祥奏报,都说其乃是旧疾复发,暴病而亡,众口一词,应当无疑。”
这吴麟征乃是无党无派的一位言官,崇祯五年时,弹劾过自己吏部上司,吏部尚书田唯嘉赃污,这人只问道理,不管人情,也算是一位正直的言官。这趟他开口,纯粹是出于公心,说实话沈世魁的死的确有些蹊跷,打了胜仗,大将暴毙,多少令人有些奇怪,吴麟征开口质询乃是言官本分,到并非出于什么人指使。
不过吴麟征这一开口,倒是让其他想借此事发难的有心人得到了指路明灯,若是吴麟征的参劾崇祯没有明确指示的话,那么接下来其他人必定会蜂拥而上,继续参劾,此乃大明朝党争的惯用套路。
果然,温体仁一开口,崇祯立刻颔首道:“温卿家所言有理,有监军太监在,沈世魁的家人也都说是暴病而亡,还有什么好说的?吴麟征,若是你觉得此事有可疑,自己去辽东查个明白好了!”
大明朝自万历末年萨尔浒大败之后,闻辽事,诸大臣皆是唯恐避之不及,崇祯最后一句明显就是有意阻吓,不想这吴麟征也是硬骨头一个,居然立刻道:“臣遵旨,便去辽东查探明白!”
崇祯勃然大怒,喝骂道:“去!今晚就收拾行装去辽东参军去!”
吴麟征当场拜谢圣恩后,就这么昂首离开了大殿。温体仁等众大臣都是汗水盈背,看到吴麟征的下场,众人都收起了鸡蛋里挑骨头的心思,不约而同的想着如何从这趟大捷中多帮衬一些,好获得最大利益,而不是像吴麟征这样,被发配辽东去!
发落了吴麟征后,崇祯怒气不减,也没了什么兴致,便即吩咐众大臣退下,只让温体仁c吴宗达c文震孟等阁臣及六部尚书留下,而兵部侍郎邹维琏也被崇祯留下。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