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1.第九十一章
平阳侯府位于长安城南,于汉初兴建, 本为丞相曹参宅邸。传至曹时手中, 已是历经四代。
在曹时和阳信大婚之前,府内屋舍多经翻修, 垣墙重新粉刷,后宅中的池塘送进活水。至五六月间, 碧波轻漾, 池中开遍莲花, 粉白娇俏,芳香四溢。
莲池西侧是一条狭长的走廊, 走廊后本为先代平阳侯妾的居处, 早已经空置。在曹时尚主之后,屋后隔出成排斗室,用于安置侯府家僮以及阳信从宫内带出的婢仆。
六月到八月,阳信忙着搜寻美人, 虽然已经是刻意低调,消息还是传入宫中。王皇后特地遣人出宫, 告诫阳信小心谨慎, 莫要太过张扬。
太子尚未大婚, 现下不是送美的时候。加上边郡又遇大灾,城南的贵人一家比一家低调, 如此就显得阳信不体边郡之苦, 行事没有分寸。
宦者走后, 阳信关起门来, 狠狠发了一顿脾气。
临到掌灯时分,获悉曹时仍未归家,正要派人去打听,恰遇骑僮来报,曹时要宿公孙贺家中,阳信忍了又忍,银牙磨碎,才没有当场发怒。回到房间后,越想越气,提笔写成书信,又将写好的竹简扫落在地,决定明日亲自入宫,当面和王皇后诉说委屈。
成婚至今,曹时到她房中的次数屈指可数。王皇后还让她尽早生子,靠她一个人怎么生?!
侯府的主人,一个外宿,一个在房中发脾气,家僮婢仆胆战心惊,走路都踮起脚尖,生怕哪里犯错引来一顿叱骂,严重的甚至会挨鞭子。
卫媪将清洗干净的莲藕送到厨下,经庖丁一一看过,确定没有问题,才在布裙上抹去水渍,带着为两个小儿求得的粟粥,返回居住的斗室。
推开屋门,室内燃着一盏小灯,火光如豆,仅能照亮方寸距离,方寸之外一片昏黄,靠近墙边都是黑蒙蒙的影子。
“阿步,阿广。”
卫媪放下木碗,合拢房门,叫起两个穿着麻衣的孩童。
“快趁热吃。”
粟粥只有一碗,两个孩童各自抓起一只木勺,头碰头挨在一起,你一勺我一勺,很快将整碗粟粥吃完。
碗底的最后几粒粟米被刮干净,孩童舔着嘴唇,只有半饱。
卫媪取过木碗,准备洗过后收起。房门突然被敲响,紧接着,一身短褐的卫长子和面容姣好、双手却布满老茧的卫孺走了进来。
“阿母,给。”卫长子年不到弱冠,身高八尺,肩膀宽阔,浓眉大眼,称得上俊朗。只是脚步略显虚浮,脸色有些苍白。
“长子又去与人搏力了?”看到卫长子手中的铜钱,卫媪脸上不见欣喜,反而尽是担忧,“前头的伤刚好,万一骨头再断怎么办?你不要命了?!”
“阿母,我无事。”卫长子笑了笑,越过卫媪,将卫步抱在怀里,任由卫广爬到背上,从怀中摸出一小块半融的饴糖,掰开之后,塞-进两个弟弟的嘴里。
卫孺扶着卫媪的胳膊,将两张麦饼递给她。
“阿母,我白日做活好,多得两张饼,泡软分给阿弟。”
平阳侯府不会克扣家僮的饭食,但也不会轻易给僮仆赏赐。卫媪年轻时貌美,在酒席间伺候,日子尚不算难过。随着她年纪渐长,再不能去前厅,生活逐渐变得艰难。
如今两个女儿被公主选中,由专人教习歌舞,卫媪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心思复杂,不知该如何说于儿女。
就在这时,房门又被推开,身着彩裙的卫少儿和卫子夫先后走进来。
卫少儿容貌过人,年少就带着艳色,性子稍显活泼;卫子夫五官清秀,颜色不及亲姊,却有一头乌黑的长发,双眸如水,流淌着诉不尽的温柔。
“阿母。”卫少儿扑到卫媪怀里,递出布帕包的点心,“这是今日得的赏赐。”
卫媪拍拍次女,又看向三女。
卫子夫走过来,轻声道:“我身段不及阿姊,不能习舞,随讴者习歌,未曾得赏。”
卫媪将两个女儿一起揽入怀中,许久没有出声。
“阿母,我该走了。”卫长子站起身,又取出一块饴糖,掰碎递给两个妹妹。
“去吧,不许再同人搏力!”卫媪叮嘱道。
卫长子口中答应,笑着离开斗室。至于心中如何想,就只有他自己知晓。
“难为伯兄。”卫孺铺好被褥,先安顿卫步和卫广睡下。看着两个弟弟俊秀的面容,不免想起早几年被送走的卫青。
“阿母,青弟一直没有消息?”
卫媪叹息一声,摇了摇头。
“没消息也好,阿青在郑家,总好过随我为僮。”
“那可未必。”卫少儿皱眉道,“阿母莫非忘了,当初郑少吏不待见阿青,根本不许他姓郑。阿青到了他家,日子岂能好过?”
“再不好过总能是良籍。”卫媪拦住卫少儿的话,像是安慰女儿,又像是在说服自己,“熬过去,将来总能有好日子。”
卫少儿不服气,还想争辩。卫子夫拉住她,低声道:“阿姊,阿青过不好,阿母比你我更难过。莫要同阿母置气,再让阿母伤心。”
卫孺拉过两个妹妹,让她们上榻休息。自己去屋外取水,为疲惫的卫媪净面洗脚。看到卫媪被水泡得发肿的小腿,禁不住眼圈发红。
“阿母……”
“早点歇息,明日还有活干。”
“诺。”
母女挤在榻上,身上盖着葛布制的薄被。
灯光熄灭,短暂的静谧之后,水塘中传来蛙鸣,声如金鼓,整整响了一夜。
进入九月,天气开始转凉。
济南、胶东等地尽是丰收的喜悦,同草原相接的边郡依旧苦于天灾,飞蝗过处,粟麦尽绝,连长在田埂边的杂草都不剩一株。
原本能够丰收的粟田,此刻尽是光秃秃一片。残留的茎秆上爬满蝗虫,不到片刻时间就被吞食殆尽。
赵嘉带人奋战数月,扛过了旱灾,终究没能挡住蝗灾。
无论粟还是麦,无论是挂浆的穗子还是枯黄的麦秆,都被蝗虫吃得一干二净。青壮和佣耕们走到田里,都是眼圈通红,不时有人抱头蹲下,发出愤怒的低吼。
“什么日子,这叫什么日子!”
“老天不让人活啊!”
“光吼有什么用!吼就能有谷子?!”
一片悲声中,突然响起少女清脆的声音。
赵嘉转头看去,发现卫青蛾从田埂上走来,身后跟着卫夏卫秋和数名健妇。妇人都背着藤筐,手中拿着镰刀,两人还带着不能走路的孩子,用布条捆在胸前,不耽误弯腰干活。
“阿姊?”
“活人不能让尿憋死,田里的谷子没了,日子就过不下去了?都是七八尺的汉子,都能开弓射箭,去草原上打猎,去林子里挖能吃的蹲鸱,早年的日子不比现在艰难,抹泪给谁看?!”
听到少女的话,青壮和佣耕脸色涨红,赵嘉忍不住咳了两声,被呛得不轻。
“怎么,觉得我话粗不好听?”卫青蛾弯起马鞭,轻轻敲在掌心,用鞭子逐一指过在场的汉子,道,“要是我不说,你们还在田里抹泪!一个个人高马大,说出去都让人笑话!”
“阿姊,这个……”
“还有你!”卫青蛾眸光一厉,瞪着赵嘉,“你先前不是和我说蝗虫能吃?怎么,都是诓我的?”
“不是。”
“既然不是,还不带人去抓!就算人不能吃,喂鸡鸭喂野彘,哪个不成?”
卫青蛾的话提醒了赵嘉,彷如醍醐灌顶,不说郁闷一扫而空,头顶的阴云总是散去不少。
“先前飞蝗太多,人都要躲。如今蝗虫都在地里,根本不愁抓,准备麻袋,从地头拢过去!”
赵嘉很快有了主意,发动畜场里的所有人,拿起所有能盛装的工具,全到地里去抓蝗虫。就像卫青蛾说的,哪怕人不吃,喂鸡鸭喂野猪,一样能获取肉食。用喂出的家禽和野彘去换粮,不够吃饱总能活命!
“快别蹲着了,都起来!”
妇人们扬起声音,把青壮和佣耕从田中赶出来,随后从藤筐中取出麻袋,在田头排开,直接从田陇间扫过。中间还撞上几只灰毛兔子,这些兔子不吃草,全都在抓蝗虫。
孙媪没和妇人一起行动,而是赶来大车,从车上卸下麻袋、木盆和簸箕等物,交代青壮和佣耕们来取,一起下田去抓蝗虫。
见赵嘉看过来,孙媪扬起笑容,将一只麻袋塞-到赵嘉手里,道:“郎君莫要觉得奇怪,日子就是这样。云中郡有魏使君坐镇,匈奴轻易不敢来。仆早年在五原郡,匈奴隔三差五就要来祸害,汉子都去打仗,妇人留在家中,总是要想办法让家人有饭吃。要是遇事就慌,只能在地里哭,一家老小都得饿死。”
孙媪语气寻常,貌似这根本不是大事。
赵嘉鼻根发酸,不知晓该说什么,干脆接过孙媪手中的麻袋,和青壮们一起下田。整整一个上午,带来的麻袋全部装满,垒到大车上,来回运送五六趟才算忙完。
回到畜场后,赵嘉让妇人们准备大盆清水,将蝗虫全部泡上,过了小半个时辰,再用开水烫。
“烫熟变色捞出来晾晒,摘掉翅膀和带刺的腿。”
青壮和妇人们一起动手,第一批蝗虫很快处理完。
阳光充足,晒干的蝗虫一部分被装进麻袋,另一部分被研磨成粉,送到谷仓内保存。赵嘉不确定哪种方法能保存更久,干脆对半开。
“媪,生火,铺烤架。”
忙活了几个时辰,众人都是饥肠辘辘。
赵嘉让孙媪带人准备烤架,再取半罐野彘熬出的油脂,亲自演示如何烧烤蝗虫。烤熟后撒上盐粒,刚要吃,就被虎伯劈手夺过。
知晓老仆的用意,赵嘉没有阻拦。
虎伯吃下整串烤蝗虫,静待片刻,没有任何不适,方才舒了口气。
头发花白的医匠走过来,一把推开虎伯,自顾自抓起串好的蝗虫,放到铁架上烤,口中道:“我早与你说过,此物磨粉能够入药,别生吃,吃不死人。”
虎伯被堵得没话说,直接抓起两把蝗虫,也不串,直接撒到架上烤。
香气开始飘散,五脏庙的轰鸣声此起彼伏。
众人互相看看,不用多说,各自动手生火。烤架不够,干脆取来薄石板,烤热之后,在上面刷一层油脂,蝗虫倒上去,发出滋滋声响,溅起一片焦香。
知晓蝗虫能吃,且味道很不错,妇人们开动脑筋,尝试不同的吃法,甚至还用蝗虫来熬汤。至于味道,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至于蝗虫粉,孙媪曾想替代麦粉,可惜没能成功。只能依照赵嘉的指示,分给医匠部分,其余都用来喂给家禽和野彘。
别看今岁天灾不断,牛羊不够肥壮,有了新饲料,赵氏畜场里的鸡鸭和野彘却是长得格外好。
少年和孩童对着日渐稀少的豆饼和草料发愁,彼此合计一番,干脆将蝗虫粉混合到豆饼里,一起喂给牛羊。
赵嘉几次路过牛圈,发现牛群挤在食槽前,争抢搀了蝗虫粉的豆饼,想了许久想不明白,只能归为时代原因。
兔子吃肉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赵氏畜场大规模捕捉蝗虫,消息传去,沙陵县闻风而动。
景帝下旨赈灾,粮食却不会发到百姓手里,而是熬制成粟粥,每日在城门前发放。这样的赈济方式,对于受灾的百姓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赵氏畜场带头,赵、卫两个村寨的人都在捕捉飞蝗储存,乡老力田陆续来看过,确定蝗虫能食,且味道还很不错,纷纷上报官寺,请广告边民,趁飞蝗未走抓紧捕捉,煮熟晒干,用来救急。
事情能如此顺利,和赵嘉的声名分不开。
先有驯牛之法,后有农具、水泥和连弩,赵氏子之名闻于长安,沙陵县中更是无人不晓。
人的名树的影。
其他县乡不提,在沙陵之地提起赵嘉,绝对是“别人家的孩子”“年少英才”“他日必当青云直上,鹏程万里”。
赵郎君言蝗虫可食,那就一定能食。
几个力田跑了数日,磨破嘴皮子,最终还没有赵嘉的名字管用。不少乡人当场直言,早说是赵郎君的主意,他们早就开始捕蝗,何须白浪费时日。
力田被堵得没话说,知晓乡人的习性,事情又忙,到头来只能一拍脑袋,没闲心怄气。
进入十月,云中城广贴告示,全郡都被动员起来,更卒缩短训练时间,和边民一起捕蝗。魏悦率兵深入草原,足有半月未归,归来时驱赶上万头牛羊,至于俘虏,依旧没有一个。
获悉魏悦从草原带回的消息,赵嘉将储粮之事交给熊伯和虎伯,自己翻阅兵书,每日抽调青壮训练。知晓草原也被旱灾和蝗灾波及,他一直有种紧迫感,凛冬将至,边郡绝不会太平。
果不其然,就在最后一批蝗虫收入仓库时,数名斥候飞驰归来,两人肩后还插着-骨-箭。
未几,赵嘉被召至城内,惊闻胡部大举南下,逼近魏悦划出的草场。作为前锋的蛮部,距新建的要塞已经不到二十里。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在曹时和阳信大婚之前,府内屋舍多经翻修, 垣墙重新粉刷,后宅中的池塘送进活水。至五六月间, 碧波轻漾, 池中开遍莲花, 粉白娇俏,芳香四溢。
莲池西侧是一条狭长的走廊, 走廊后本为先代平阳侯妾的居处, 早已经空置。在曹时尚主之后,屋后隔出成排斗室,用于安置侯府家僮以及阳信从宫内带出的婢仆。
六月到八月,阳信忙着搜寻美人, 虽然已经是刻意低调,消息还是传入宫中。王皇后特地遣人出宫, 告诫阳信小心谨慎, 莫要太过张扬。
太子尚未大婚, 现下不是送美的时候。加上边郡又遇大灾,城南的贵人一家比一家低调, 如此就显得阳信不体边郡之苦, 行事没有分寸。
宦者走后, 阳信关起门来, 狠狠发了一顿脾气。
临到掌灯时分,获悉曹时仍未归家,正要派人去打听,恰遇骑僮来报,曹时要宿公孙贺家中,阳信忍了又忍,银牙磨碎,才没有当场发怒。回到房间后,越想越气,提笔写成书信,又将写好的竹简扫落在地,决定明日亲自入宫,当面和王皇后诉说委屈。
成婚至今,曹时到她房中的次数屈指可数。王皇后还让她尽早生子,靠她一个人怎么生?!
侯府的主人,一个外宿,一个在房中发脾气,家僮婢仆胆战心惊,走路都踮起脚尖,生怕哪里犯错引来一顿叱骂,严重的甚至会挨鞭子。
卫媪将清洗干净的莲藕送到厨下,经庖丁一一看过,确定没有问题,才在布裙上抹去水渍,带着为两个小儿求得的粟粥,返回居住的斗室。
推开屋门,室内燃着一盏小灯,火光如豆,仅能照亮方寸距离,方寸之外一片昏黄,靠近墙边都是黑蒙蒙的影子。
“阿步,阿广。”
卫媪放下木碗,合拢房门,叫起两个穿着麻衣的孩童。
“快趁热吃。”
粟粥只有一碗,两个孩童各自抓起一只木勺,头碰头挨在一起,你一勺我一勺,很快将整碗粟粥吃完。
碗底的最后几粒粟米被刮干净,孩童舔着嘴唇,只有半饱。
卫媪取过木碗,准备洗过后收起。房门突然被敲响,紧接着,一身短褐的卫长子和面容姣好、双手却布满老茧的卫孺走了进来。
“阿母,给。”卫长子年不到弱冠,身高八尺,肩膀宽阔,浓眉大眼,称得上俊朗。只是脚步略显虚浮,脸色有些苍白。
“长子又去与人搏力了?”看到卫长子手中的铜钱,卫媪脸上不见欣喜,反而尽是担忧,“前头的伤刚好,万一骨头再断怎么办?你不要命了?!”
“阿母,我无事。”卫长子笑了笑,越过卫媪,将卫步抱在怀里,任由卫广爬到背上,从怀中摸出一小块半融的饴糖,掰开之后,塞-进两个弟弟的嘴里。
卫孺扶着卫媪的胳膊,将两张麦饼递给她。
“阿母,我白日做活好,多得两张饼,泡软分给阿弟。”
平阳侯府不会克扣家僮的饭食,但也不会轻易给僮仆赏赐。卫媪年轻时貌美,在酒席间伺候,日子尚不算难过。随着她年纪渐长,再不能去前厅,生活逐渐变得艰难。
如今两个女儿被公主选中,由专人教习歌舞,卫媪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心思复杂,不知该如何说于儿女。
就在这时,房门又被推开,身着彩裙的卫少儿和卫子夫先后走进来。
卫少儿容貌过人,年少就带着艳色,性子稍显活泼;卫子夫五官清秀,颜色不及亲姊,却有一头乌黑的长发,双眸如水,流淌着诉不尽的温柔。
“阿母。”卫少儿扑到卫媪怀里,递出布帕包的点心,“这是今日得的赏赐。”
卫媪拍拍次女,又看向三女。
卫子夫走过来,轻声道:“我身段不及阿姊,不能习舞,随讴者习歌,未曾得赏。”
卫媪将两个女儿一起揽入怀中,许久没有出声。
“阿母,我该走了。”卫长子站起身,又取出一块饴糖,掰碎递给两个妹妹。
“去吧,不许再同人搏力!”卫媪叮嘱道。
卫长子口中答应,笑着离开斗室。至于心中如何想,就只有他自己知晓。
“难为伯兄。”卫孺铺好被褥,先安顿卫步和卫广睡下。看着两个弟弟俊秀的面容,不免想起早几年被送走的卫青。
“阿母,青弟一直没有消息?”
卫媪叹息一声,摇了摇头。
“没消息也好,阿青在郑家,总好过随我为僮。”
“那可未必。”卫少儿皱眉道,“阿母莫非忘了,当初郑少吏不待见阿青,根本不许他姓郑。阿青到了他家,日子岂能好过?”
“再不好过总能是良籍。”卫媪拦住卫少儿的话,像是安慰女儿,又像是在说服自己,“熬过去,将来总能有好日子。”
卫少儿不服气,还想争辩。卫子夫拉住她,低声道:“阿姊,阿青过不好,阿母比你我更难过。莫要同阿母置气,再让阿母伤心。”
卫孺拉过两个妹妹,让她们上榻休息。自己去屋外取水,为疲惫的卫媪净面洗脚。看到卫媪被水泡得发肿的小腿,禁不住眼圈发红。
“阿母……”
“早点歇息,明日还有活干。”
“诺。”
母女挤在榻上,身上盖着葛布制的薄被。
灯光熄灭,短暂的静谧之后,水塘中传来蛙鸣,声如金鼓,整整响了一夜。
进入九月,天气开始转凉。
济南、胶东等地尽是丰收的喜悦,同草原相接的边郡依旧苦于天灾,飞蝗过处,粟麦尽绝,连长在田埂边的杂草都不剩一株。
原本能够丰收的粟田,此刻尽是光秃秃一片。残留的茎秆上爬满蝗虫,不到片刻时间就被吞食殆尽。
赵嘉带人奋战数月,扛过了旱灾,终究没能挡住蝗灾。
无论粟还是麦,无论是挂浆的穗子还是枯黄的麦秆,都被蝗虫吃得一干二净。青壮和佣耕们走到田里,都是眼圈通红,不时有人抱头蹲下,发出愤怒的低吼。
“什么日子,这叫什么日子!”
“老天不让人活啊!”
“光吼有什么用!吼就能有谷子?!”
一片悲声中,突然响起少女清脆的声音。
赵嘉转头看去,发现卫青蛾从田埂上走来,身后跟着卫夏卫秋和数名健妇。妇人都背着藤筐,手中拿着镰刀,两人还带着不能走路的孩子,用布条捆在胸前,不耽误弯腰干活。
“阿姊?”
“活人不能让尿憋死,田里的谷子没了,日子就过不下去了?都是七八尺的汉子,都能开弓射箭,去草原上打猎,去林子里挖能吃的蹲鸱,早年的日子不比现在艰难,抹泪给谁看?!”
听到少女的话,青壮和佣耕脸色涨红,赵嘉忍不住咳了两声,被呛得不轻。
“怎么,觉得我话粗不好听?”卫青蛾弯起马鞭,轻轻敲在掌心,用鞭子逐一指过在场的汉子,道,“要是我不说,你们还在田里抹泪!一个个人高马大,说出去都让人笑话!”
“阿姊,这个……”
“还有你!”卫青蛾眸光一厉,瞪着赵嘉,“你先前不是和我说蝗虫能吃?怎么,都是诓我的?”
“不是。”
“既然不是,还不带人去抓!就算人不能吃,喂鸡鸭喂野彘,哪个不成?”
卫青蛾的话提醒了赵嘉,彷如醍醐灌顶,不说郁闷一扫而空,头顶的阴云总是散去不少。
“先前飞蝗太多,人都要躲。如今蝗虫都在地里,根本不愁抓,准备麻袋,从地头拢过去!”
赵嘉很快有了主意,发动畜场里的所有人,拿起所有能盛装的工具,全到地里去抓蝗虫。就像卫青蛾说的,哪怕人不吃,喂鸡鸭喂野猪,一样能获取肉食。用喂出的家禽和野彘去换粮,不够吃饱总能活命!
“快别蹲着了,都起来!”
妇人们扬起声音,把青壮和佣耕从田中赶出来,随后从藤筐中取出麻袋,在田头排开,直接从田陇间扫过。中间还撞上几只灰毛兔子,这些兔子不吃草,全都在抓蝗虫。
孙媪没和妇人一起行动,而是赶来大车,从车上卸下麻袋、木盆和簸箕等物,交代青壮和佣耕们来取,一起下田去抓蝗虫。
见赵嘉看过来,孙媪扬起笑容,将一只麻袋塞-到赵嘉手里,道:“郎君莫要觉得奇怪,日子就是这样。云中郡有魏使君坐镇,匈奴轻易不敢来。仆早年在五原郡,匈奴隔三差五就要来祸害,汉子都去打仗,妇人留在家中,总是要想办法让家人有饭吃。要是遇事就慌,只能在地里哭,一家老小都得饿死。”
孙媪语气寻常,貌似这根本不是大事。
赵嘉鼻根发酸,不知晓该说什么,干脆接过孙媪手中的麻袋,和青壮们一起下田。整整一个上午,带来的麻袋全部装满,垒到大车上,来回运送五六趟才算忙完。
回到畜场后,赵嘉让妇人们准备大盆清水,将蝗虫全部泡上,过了小半个时辰,再用开水烫。
“烫熟变色捞出来晾晒,摘掉翅膀和带刺的腿。”
青壮和妇人们一起动手,第一批蝗虫很快处理完。
阳光充足,晒干的蝗虫一部分被装进麻袋,另一部分被研磨成粉,送到谷仓内保存。赵嘉不确定哪种方法能保存更久,干脆对半开。
“媪,生火,铺烤架。”
忙活了几个时辰,众人都是饥肠辘辘。
赵嘉让孙媪带人准备烤架,再取半罐野彘熬出的油脂,亲自演示如何烧烤蝗虫。烤熟后撒上盐粒,刚要吃,就被虎伯劈手夺过。
知晓老仆的用意,赵嘉没有阻拦。
虎伯吃下整串烤蝗虫,静待片刻,没有任何不适,方才舒了口气。
头发花白的医匠走过来,一把推开虎伯,自顾自抓起串好的蝗虫,放到铁架上烤,口中道:“我早与你说过,此物磨粉能够入药,别生吃,吃不死人。”
虎伯被堵得没话说,直接抓起两把蝗虫,也不串,直接撒到架上烤。
香气开始飘散,五脏庙的轰鸣声此起彼伏。
众人互相看看,不用多说,各自动手生火。烤架不够,干脆取来薄石板,烤热之后,在上面刷一层油脂,蝗虫倒上去,发出滋滋声响,溅起一片焦香。
知晓蝗虫能吃,且味道很不错,妇人们开动脑筋,尝试不同的吃法,甚至还用蝗虫来熬汤。至于味道,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至于蝗虫粉,孙媪曾想替代麦粉,可惜没能成功。只能依照赵嘉的指示,分给医匠部分,其余都用来喂给家禽和野彘。
别看今岁天灾不断,牛羊不够肥壮,有了新饲料,赵氏畜场里的鸡鸭和野彘却是长得格外好。
少年和孩童对着日渐稀少的豆饼和草料发愁,彼此合计一番,干脆将蝗虫粉混合到豆饼里,一起喂给牛羊。
赵嘉几次路过牛圈,发现牛群挤在食槽前,争抢搀了蝗虫粉的豆饼,想了许久想不明白,只能归为时代原因。
兔子吃肉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赵氏畜场大规模捕捉蝗虫,消息传去,沙陵县闻风而动。
景帝下旨赈灾,粮食却不会发到百姓手里,而是熬制成粟粥,每日在城门前发放。这样的赈济方式,对于受灾的百姓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赵氏畜场带头,赵、卫两个村寨的人都在捕捉飞蝗储存,乡老力田陆续来看过,确定蝗虫能食,且味道还很不错,纷纷上报官寺,请广告边民,趁飞蝗未走抓紧捕捉,煮熟晒干,用来救急。
事情能如此顺利,和赵嘉的声名分不开。
先有驯牛之法,后有农具、水泥和连弩,赵氏子之名闻于长安,沙陵县中更是无人不晓。
人的名树的影。
其他县乡不提,在沙陵之地提起赵嘉,绝对是“别人家的孩子”“年少英才”“他日必当青云直上,鹏程万里”。
赵郎君言蝗虫可食,那就一定能食。
几个力田跑了数日,磨破嘴皮子,最终还没有赵嘉的名字管用。不少乡人当场直言,早说是赵郎君的主意,他们早就开始捕蝗,何须白浪费时日。
力田被堵得没话说,知晓乡人的习性,事情又忙,到头来只能一拍脑袋,没闲心怄气。
进入十月,云中城广贴告示,全郡都被动员起来,更卒缩短训练时间,和边民一起捕蝗。魏悦率兵深入草原,足有半月未归,归来时驱赶上万头牛羊,至于俘虏,依旧没有一个。
获悉魏悦从草原带回的消息,赵嘉将储粮之事交给熊伯和虎伯,自己翻阅兵书,每日抽调青壮训练。知晓草原也被旱灾和蝗灾波及,他一直有种紧迫感,凛冬将至,边郡绝不会太平。
果不其然,就在最后一批蝗虫收入仓库时,数名斥候飞驰归来,两人肩后还插着-骨-箭。
未几,赵嘉被召至城内,惊闻胡部大举南下,逼近魏悦划出的草场。作为前锋的蛮部,距新建的要塞已经不到二十里。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